近日,上海电视台东方财经频道《创新驿站》栏目了解到朗镜科技(Trax中国)获得WRE年度最佳科技创新引领奖及36氪数字化创新服务商等众多奖项,对联合创始人王大地就AI科技的高速发展进行了深度专访。采访中,上海电视台深入了解朗镜科技(Trax中国),并对零售数字化转型的意义以及朗镜科技创新项目对未来行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与王大地先生进行了深入探讨。以下是专访视频以及更多采访内容:

  请简单的介绍一下朗镜科技(Trax中国)?

朗镜科技(Trax中国)是业界领先的专注于零售业计算机视觉解决方案与大数据分析的公司。公司从零售图像识别开始,融合基于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技术,借助门店助手客户端和远程商业分析平台,全面呈现“实时货架情报”。从数据到洞察,从洞察到行动优化,基于IoT机器人带来的终端零售饱和数据,零售企业不仅能够洞察到货架上的第一时刻真相,更能够敏感捕捉到零售新趋势,预判并捕捉到新的降本增效管理点,提前布局并制定下一步战略计划。朗镜科技将实体零售数字化,实现终端零售卖场数字化及建立综合数据孪生底座业务。

朗镜科技(Trax中国)一直引领零售终端图像识别行业的技术及业务发展,目前合作的企业均为国内外知名行业头部企业,这些众多顶级消费品品牌和零售商通过使用朗镜科技的店内执行工具、数据分析服务和货架监测解决方案,来优化终端陈列、提升购物者体验、提升销售链路的营收增长机会。

2021年Trax集团获软银等6.4亿美元融资,2022年朗镜科技(Trax中国)获云启资本、万物资本、科沃斯等1.3亿人民币投资。

  公司有哪些核心技术?

朗镜科技(Trax中国)产品整合了计算机视觉、卷积神经网络专家推理引擎、硬件智能等。目前的发展重心是基于机器人行走智能+图像智能,对实体货架进行扫描,形成数字化孪生货架,在数字空间同步展示和分析门店实体陈列实况,从而帮助品牌商和零售商即时掌控商品、促销在终端的实际表现。

  公司有哪些科技创新产品?

全新的Retailmetaverse零售巡检机器人是今年最主要的创新产品。我们将细颗粒度商品识别与机器人技术有机结合,实现“货”、“场”数据的充分数字化复现,推动应用数字化提升协作效率,应用数字化解放人工,应用数字化实现决策优化。

Retailmetaverse零售巡检机器人已研发完毕,并建立超20万SKU产品识别数据库,目前已在一些商超开始应用。巡检机器人通过每日、每小时自主稳定采集货架、地堆等陈列数据,形成零售深度饱和数据,每轮配备完整的货架分析报告、作业预警,月零售终端图片处理量超1.5亿张。它将市场数据管理颗粒度从月度提升至日甚至小时的维度。

朗镜科技(Trax中国)正在为零售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机器人+AI”开启中国零售元宇宙的新纪元。

零售业数字化转型的意义在哪里?

我们认为一是来自技术革新的主动原因,每个公司无论是生产商还是零售商都在追求技术提升效率;另外是来自社会的被动原因,老龄化造成用工成本持续提升。

数字化转型是零售行业升级发展之路,能够帮助企业提高运营效率、优化购物体验、留住客户资源、推动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与重塑等等。

而对于零售商和品牌商来说,数字化转型需要聚焦“零售深度饱和数据”。零售的三个核心要素“人货场”,人和货的数字化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场与货的数字化暂时没有真正开展,而“零售深度饱和数据”这个概念正是针对场与货数字化的全面描述。场与货,是零售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货架占比、零售表现,决定了零售企业的最终业绩。

朗镜科技(Trax中国)的数据显示,随着深度饱和数据的应用,仅仅是解决“缺货并及时补货”这一个典型问题,就能带来大概是2%的销量增长。这对实体零售而言,已经是很大的一个销售数字,对企业的经营业绩也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正面影响。

我们正在全面定义深度饱和数据,既包括了传统零售场景下的货架排面占比等基本数据,也包括了跨区域门店、全品类、以及时间维度等全面数字化的数据,帮助零售企业和品牌企业从根本上实现零售终端从人治到数治的革新升级。

公司创新项目对未来行业发展有哪些影响?

很多AI技术的应用开始都是从虚拟到与实体世界的融合。比如现在元宇宙更多是游戏行业创造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但到达第二阶段以后一定会走向现实世界的数字孪生,也就是我们所提到的零售数据孪生。

朗镜科技(Trax中国)基于AIOT零售深度饱和数据,能够打破门店边界,完成门店与门店联动,用户消费习惯和销售环节联动,销售终端和供应链联动。从而为零售商提供货架即时的关键业务指标,提升零售门店数字化管理能力、效率和业务能力;为消费品品牌商提供实时的货架陈列全景实况、商业智能分析,帮助客户更及时地掌握自有商品及竞品的分销情况,做出更佳的商业决策和投放决策。

在朗镜科技(Trax中国)零售元宇宙愿景中,实体零售完全数字化是第一步。之后在机器人上嫁接应用平台,实现比如机器人导购、门店安保、跟消费者互动、投放广告等各种业态。我们希望将零售巡检机器人打造成一个开放生态的底层技术之锚,把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连接在一起,借由数字基础构建一个强有力的结构资产战略,吸引更多的行业玩家参与。这样一来,很多第三方的应用平台将基于实时零售数据解决不同的更具象化的零售商和品牌商的问题,引发未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随之而来的改变,就是无论终端的零售商还是品牌生产商,又或者是第三方技术商,都将从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立个体,不断提供无界且持续迭代的零售价值生态。围绕零售场景全链路打通,推动零售产业链整合和产业结构升级。最终实现各方共赢共生,为社会创造价值循环的新范式。

总结来讲,我们正在引领行业从“人+AI”到“机器+AI”的全面升级,推动实体零售业态进入细颗粒度数字化管理时代,开启未来零售的新纪元。

金融科技的新「拐点」:成为新商业基础设施

金融本身或许并不直接产生价值,但它可以融入所有行业中,间接地加速价值的产生。

——馨金融

洪偌馨、伊蕾/文

1

2003年初,亚马逊的创始人贝索斯醉心于一本叫做《创造》(Creation: Life and How to Make It)的书,作者史蒂夫·格兰德(Steve Grand)是20世纪90年代的一个视频 游戏 「生物」的开发商。

这款类似后来很流行的「养成」系 游戏 ,可以让玩家在电脑上培育自己的「智能生物」。格兰德总结创造「智能生物」的奥义是:专注于设计简单的计算构件——原语,然后就可以坐等那些奇怪的行为出现。

尽管《创造》的内容有些生涩难懂,但并不妨碍它在亚马逊内部快速流行起来。因为当时,公司内部正对于是否要做一个互联网「基础设施」而激烈辩论。

而按照格兰德的说法,再复杂的智能系统也是由无数小设备、代码像积木一样从底层搭建起来,最终形成一个有机的生物体,进行自我地迭代和进化。这种观点启发了贝索斯,也推动了亚马逊云的发展。

后来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就像比尔盖茨抓住了个人计算机革命的红利,让微软引领了整个PC时代。贝索斯则预见到了「数据大爆炸」的未来:每家企业都会需要灵活的储存和计算能力,而云服务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计算经济。

所以,成就伟大企业的要义,除了超凡的远见,更重要的是要成为 商业的基础设施

而当下,数字经济高速发展正在重塑所有行业,伴随着5G的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也将愈发成熟,并与商业的融合不断加深。那么未来,还有什么可以成为新商业重要的润滑剂、加速器?

或许金融 科技 是其中一个答案。

最近在360数科首届技术开放日上,首席科学家张家兴提到, 未来每家公司都需要金融 科技 服务。 它可以提升企业效率、增强用户黏性,进而让企业更有市场竞争力。

事实上,金融 科技 作为商业基础设施的认知由来已久,尤其是在美国,从超商巨头沃尔玛到物流巨擘美国运通,他们都可以为用户提供金融服务,也借助 科技 的力量让企业跨越了周期,成为了商业世界的王者。

回看国内,过去几年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新经济、新金融的演进。一批金融 科技 企业趁势而起,并经历了商业市场的磨砺和发展周期的考验,比如那些已经上市和即将上市的几家金融 科技 巨头。

如果说这些行业巨头的崛起是抓住了中国从PC向移动互联网转轨的时代机遇,并在过去几年里完成了商业模式和核心能力的锻造;那么眼下,无疑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市场「拐点」。

张家兴提到,在360数科在过去几年的实践中感受到了巨大的市场缺口。

例如,各类场景端,零售、医疗、制造业等都在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不管是B端自身内部,还是对外的C端服务的过程中都越来越多地出现了金融 科技 的身影。

还有大量的金融业机构,更是加大了金融 科技 应用的力度和深度。甚至把它作为了下一步战略转型的关键驱动力。尤其在今年疫情发生之后,「无接触」金融成为了主流趋势。

事实上,长久以来金融都被认为是 社会 经济生活的「血液」,而金融 科技 的核心则是以技术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当它与商业发生更紧密的融合时,势必将成为一种能够提供更高效服务的基础设施。

2

我们也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为什么金融 科技 可以成为商业的基础设施?

这几年,「熵减」成为了企业发展和管理中的一个网红词。它源于物理学上的概念——熵增定律,也被称为热力学第二定律: 一切自发过程总是向着熵增加的方向发展。

「熵」在物理学中被用于计算系统的混乱程度,因此,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大至宇宙、国家,小至企业、个体,在一个封闭的体系里,在外界不加干扰自然发展的过程中,终会进入无序混乱的状态,甚至最终走向毁灭。

以企业发展为例,「熵增」被认为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由于企业经营规模扩大,管理的复杂度也随之增加,边际效益往往会开始递减;再加上外部的技术进步、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产业周期规律等等因素,就会对企业构成源源不断地威胁,最后就表现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功能失效」。

这也是为什么这个概念会被引入现代管理学领域,备受许多企业家推崇。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就曾多次引用这个概念,并以此为华为不断推动开放创新的动力,包括优化组织架构管理、加大研发投资结构,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对抗「熵增」,实现「熵减」。

一家公司尚且如此,一个行业更是如此。360数科CEO吴海生也在分享中提到, 相比其他很多传统产业,金融行业更需要对抗「熵增」。

他举例说明到,金融行业是一个财富创造能力极强的存在,而财富本身就容易给企业带来腐败等问题。再比如,金融行业掌握着其他企业不敢奢求的海量数据,在数据成为新「财富密码」的今天,数据的管理和运用不当将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性后果。

此外,金融机构拥有庞大的线下网点和团队,一家大型金融机构动辄就有数万名员工,这也及容易带来管理低效、人员冗余甚至业务变形等等问题。而在数字化转型提速的今天,这些问题就变得格外突出。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美国零售之王「富国银行」,它曾在2016年爆出的「假账户」丑闻——其在未经用户允许的情况下开设账户并违规收取费用,最终被监管机构处以天价罚金,零售业务也受到了极大打击。

复盘事件的过程可以看到金融企业所面临的「熵增」挑战——曾经的「交叉」销售战略不再奏效,边际效益开始衰减,而员工也在KPI的压力之下逐渐走向了无序与混乱。

那么,今天再来看金融行业,到底该如何对抗「熵增」、实现「熵减」呢?

吴海生在分享中总结了几个关键点:

其一是 「开放」 。他认为,越开放的公司越能够引入新的观点,让自己变得更加有序。这也是任正非和贝索斯反复提及「熵减」的原因,企业必须打破封闭体系,不断检视自身,推动进化与迭代。

以金融 科技 中最为重要的人工智能应用为例,数据、算法,再加平台本身构成了一个滚动的「飞轮」,数据衍生了算法,算法给平台赋能,平台有了更好能力在吸引了更多用户,进而产生更多数据。

而在这个过程中,数据的积累、算法的演进与能力的共享很难完全由某一家企业独立完成,尤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数据增长和技术演进的速度越来越快,企业需要更加充分的协同、合作才能使「飞轮」转得更快,实现能力的进化。

其二是 「技术」 。企业可以通过「持续的技术投入和开放的形态」变得更加强壮。

我们也可以看到,眼下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金融 科技 公司,他们对研发投入的占比都在不断提高,这也是整个行业不可逆的发展潮流。

事实上, 科技 与开放两个关键词本来就是让金融 科技 行业安身立命的关键,以此拓展了触达范围、提升了服务效率并从一开始就打破封闭的商业生态,而连接和共生的本质则让商业的能量进一步释放。

3

那么,在实践中,金融 科技 对抗「熵增」上的效果如何?

众所周知,过去几年,金融 科技 给支付行业带来了一次近乎颠覆式的变革。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底,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约15.98亿户,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为13.04亿户。而根据此前益普索的测算,第三方移动支付在网民中的渗透率高达96.9%。

毫无疑问, 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了中国商业的基础设施, 它大大地提升了支付效率,加速了金融线上化的进程、催生一大批新的商业模式,并由此累积了海量数据反过来进一步加深了金融 科技 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互联网贷款又是另一个典型案例。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互联网贷款的发展让服务群体进一步「下沉」,贷款的人群、场景、产品形态也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以360数科为例,在过去4年里,它服务了超过1.5亿用户,以核心千人的员工规模撬动起每年超过2000亿的GMV规模,增长速度之快、触达人群之广是传统的金融服务方式难以想象的。

达到这一目标的核心就是将AI技术逐步应用于贷前、贷中和贷后的全流程。

比如360数科自主研发的Argus风控引擎,通过对于后台数据的复杂风控计算,可以做到自动过滤和监测风险人群、智能决策、并且实时监测贷中风险变化,评估用户资质变化、实现智能催收、智能客服等。

数据显示,Argus为360数科拦截新型风险人数超过了100万,自动过检率超过了99%,保护资产超过700亿,日均挽回损失1000万,平台欺诈损失率小于0.2%。

在AI能力不断成熟的基础之上,360数科将这些能力向金融机构开放,为其提供五大解决方案:数字化营销方案、数字化运营方案、数字化风控方案、数字化贷后方案,以及智能金融全链路方案。

360数科2020年二季报显示,平台 科技 业务占比提升至26.9%,综合 科技 服务收入占比已接近50%。结合前面提到的AI「飞轮」来看,其开放策略之下交易与数据的积累使得平台的「飞轮」自动高速运转。

在数字化成为日常的未来,每家企业都在努力成为 科技 公司,而每家 科技 公司都有一个AI大脑。 金融 科技 企业在数据、技术方面的积累,在业务发展过程中所锻造的能力,也使得其在AI时代有了更大的舞台。

尽管金融 科技 的发展一直伴随着很多争议和挑战,但今天来看,在金融这件事上,大多数人享受到了更便捷、高效、灵活,甚至低成本的服务,这也证明了金融 科技 蕴藏着改变整个商业格局的潜能。

无论未来如何发展,金融 科技 都在数字时代留下了最深刻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