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8 日消息,昨日,上汽纯电旗舰飞凡 R7 正式上市,共推出 4 款车型,补贴后售价 28.99 万-35.69 万元,车电分离模式售价 20.59 万-25.69 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车电分离模式用户选择 90kW・h 电池每月需支付 1560 元租金,77kW・h 电池每月需支付 1260 元租金。

飞凡 R7 定位中大型 SUV,长宽高分别为 4900/1925/1655mm,轴距 2950mm,搭载 77kWh 或 90kWh 电池,CLTC 续航里程最高 642km。

设计方面,飞凡 R7 采用流线溜背造型与跑车级的宽体设计,搭载 Trinity 多维感官交互智舱,采用 43 英寸宽幅真彩三联屏,包括 15.05 英寸 2.5K AMOLED 柔性中控显示屏。

IT之家了解到,飞凡 R7 搭载骁龙 8155 芯片,配备 Premium 4D 成像雷达,搭配英伟达 Orin 超算力智驾芯片与飞凡智驾共创中心全栈自研全融合高阶智驾系统 —— RISING PILOT。

此外,飞凡 R7 采用无框感应式电开关车门,集感应式电开门和电吸门于一身,同时前后排座椅均采用 NAPPA 真皮包裹,副驾独立配备电动腿托和加热脚垫。

值得一提的是,飞凡 R7 搭载全球首发量产的华为视觉增强 AR-HUD 平视系统,拥有全球量产车型最大视场角 13°*5°,支持沉浸式观感交互。

买小鹏G3好还是飞凡R7好,好纠结啊?

我大致整理如下。对于一辆车的“出身和血统”,相比小鹏G9,飞凡R7是由上汽集团生产的。无论是从造车的功底还是在产品供应链方面,可能也更趋成熟。

这也是目前传统车企,与众多造车新势力车企相比最大的优势。

还有就是,从外观设计的层面来看,作为跨界SUV的飞凡R7,贯穿式LED日间行车灯、无框车门、溜背的造型设计和20英寸的大轮毂,也更为年轻和运动。而小鹏G9中规中矩的车身设计,可能会更注重实用性。

而且,车长达4900mm的飞凡R7从视觉感受上来看,也要比长度为4891mm的小鹏G9会显得的略大一些。

续航和动力方面,飞凡R7长续屏霸版充电续航达642公里,零百加速时间也只有5.8秒,也都比同价位的小鹏G9 570公里的纯电续航和6.4秒的零百加速略胜一筹。

智能座舱表现更出色

除了高颜值的外观设计,飞凡R7所配备的43英寸三联大屏和华为视觉增强AR-HUD平视系统,同样也是这款车的核心竞争力。

而对于更加在意新能源车科技感和智能化的消费者来说,飞凡R7同样也具备一定的吸引力。

这块高清的屏幕使用的是AMOLED材质,分辨率达到了2.5k,拥有180度的可视角。搭载了飞凡汽车RISING OS车机系统和高通骁龙8155车机芯片,可以说在UI设计以及流畅度等方面的表现上,在同级车中算是不错的了。

这块屏幕除了大,比较吸引人的两个亮点就是具备双独立影音娱乐区以及三指飞屏的功能。在日常使用中,副驾驶通过独立的娱乐屏观看视频听音乐可以独立连接蓝牙,丝毫不会影响到驾驶员正常的驾驶。在有需要的时候,还可以协助驾驶员操作车机系统,有效确保行车的安全。

拥有大视角的华为AR-HUD平视系统,能够带来逼真的“立体导航”效果。当车辆前方或者是旁边有行人或者车辆通过,还可以做到视觉提醒,避免事故的发生。

BOSS音响,也能够带来较为完美的听觉感受。语音识别、面部识别、NFC蓝牙钥匙、无线充电以及全景天幕这些基础的功能,飞凡R7也都有配备。

重点强调飞凡汽车的全融合算法,能够精准识别障碍物,来实现高速领航,还可以根据驾驶人的驾驶习惯做出智能的调整。

另外,2023款飞凡R7相比2022款车型,在起售价上也下调了2万多元,车型的选择也更为丰富。如果采用车电分离的方式购车,那么起售价更是低至19.59万元。目前国内在售的中大型纯电SUV中,飞凡R7是唯一一款20万以内就能买到的车型。

吴冰:上汽飞凡,“上汽”二字很重要 | 汽车产经

撰文 | 黄持

编辑 | 杨光

出品|汽车产经

“我们觉得交付给用户的产品是要能够对得起上汽飞凡,特别是‘上汽’两个字。”飞凡汽车CEO吴冰说。

尽管45分钟的飞凡R7发布会,吴冰用了绝大多数时间在介绍R7的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有多“卷”,但在会后的采访中,他却多次强调,初心是造一辆好车。

飞凡汽车用户发展中心总经理刘晨说把R7打造成一台“六边形战士”只是基础,真正撕开市场口子的,还是品牌特色和产品定义。

要不说传统车企转型不容易,如果换做一些新势力,“六边形战士”大概已经打在了PPT上。

即便是当下的新能源车市场,“传统”二字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原罪,哪怕产品力完全不输新势力,但在很多消费者的对比中,就是一种减分。

但风向也在悄然转变。

新势力尽管有着先发优势,也在营销层面占据上风,但在销量、成本、供应链等环节的压力下,已然没有了犯错的空间。

而传统车企带着枷锁转型,习惯于“先做后说”的模式,尽管在短时间内无法占据上风,但各种积累已经到了产生化学反应的时间点。

就像吴冰所说:“我们(上汽)实际上有太多的前端技术,需要有像飞凡这样代表高端、智能、网联电动车的终端to C产品去承载和应用。”

从荣威R标到独立的R汽车,再到更名飞凡,坦白说飞凡汽车一路走来很多坎坷,也代表着上汽在转型路上的尝试、失败与再探索。

如今,或许真的到了上汽与飞凡可以相互成就的时机?

飞凡汽车CEO吴冰

NO.1

“没有势力,只有实力”

在智能电动车的赛道上,传统车企与新势力,一直都是充满话题的对立面。

有如罗永浩,认为传统车企完全没什么机会,未来属于“蔚小理”,属于华为和小米;

但也有事实如比亚迪,当规模化效应显现时,新势力也望尘莫及。

其实在这个仍然变化的过程里,成功与否更多还是个例,而非定论。

而脱胎于荣威,随后又独立成R标,最终成为飞凡,这两年时间上汽对于飞凡品牌的定位调整与摸索,其实也像是传统车企对于新能源转型的一种探索。

上汽与飞凡,或许是一种新能源车发展的理想模式的探索。

从去年3月,R7原型概念车ES33亮相到今天正式上市,一年半的时间并不算短,但对于飞凡来说,拿出一套完全自研的高阶辅助驾驶系统,并且可以在10月交车时就同步交付,这时间也并不长。

如何快速形成这种自研能力?

吴冰介绍了与上汽旗下的研发团队形成的共创中心模式,他说:“上汽飞凡里,上汽两个字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上汽的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再依托共创模式,可以快速地将技术转化成应用。上汽其实有太多前瞻的技术,需要飞凡这样的产品去承载和应用。”

另一方面,飞凡R7以这样的价格进入市场,在原材料普遍涨价的当下,也难免引发能否赚钱的担心。毕竟,光是90kW·h的电池包,成本就不低。

而这也是传统车企的强项所在。

上汽作为国内的头部企业,在产业链布局、生产制造经验积累以及供应商管理等方面,都可以为飞凡赋能,从而实现更好的成本管理和规模管理。比如R7的电机就是由上汽嫡系的华域提供,电池则由上汽与宁德时代的合资公司上汽时代供货。

甚至我们可以猜测,上汽能够依靠合资板块的利润,在一定时间内反哺新品牌,牺牲利润而培育市场。

飞凡又通过独立运作的模式,以更加扁平化、围绕用户建立的组织架构,可以第一时间倾听用户声音。公司10个部门,均直接向CEO吴冰汇报,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用户体验委员会与共创中心、工程中心快速反馈和迭代。

包括这次飞凡提出的换电模式,背后是一家刚刚成立的公司——上海捷能智电,由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上汽集团、宁德时代和上海国际汽车城联合投资,注册资本40亿元人民币,以推动加油站向综合能源服务站转型,加速换电网点布局,提升换电体验。

根据规划,2022年将在全国投建近40座综合服务能源站,覆盖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到2023年将达到300家,2025年将超过3000家。

“这是为了将来的换电生态,这些强大的战略合作伙伴一同赋能上汽整个的换电体系。”吴冰表示。

而飞凡R7,只是换电体系下的首款车型。

尽管更为具体的围绕换电布局的信息,吴冰没有透露,但外界已经可以从这段表述中窥探到未来。

蔚来用4年时间,完成了1100座换电站的布局,也让换电成为蔚来车系独有的竞争优势。但另一方面,蔚来也一直未能摆脱外界对于换电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的质疑。

飞凡同样会面对这样的问题,而在R7已经上市,但换电站布局更多仍然停留在ppt上的当下,这种质疑可能更甚。

但也必须承认,背靠数家央企国企,上汽的换电体系的起点就高了很多,而可持续性也应该可以期待。

NO.2

如何让用户相信飞凡?

吴冰坦言:“当下最大的挑战就是让用户相信上汽飞凡可以做好一款汽车,能够树立一个高端品牌形象。”

飞凡R7所面对的,是当下电动车领域最卷的30万元细分市场:既有蔚来ET5、小鹏G9、理想L8、问界M5、阿维塔11这些新品牌车型,也有大众ID.6、比亚迪唐等传统车企的布局,甚至同一天上市的日产ARIYA艾睿雅也是相近的价格。

卷到什么程度?

小鹏G9上市48小时内用户反馈不佳,随后紧急调整配置重新发布;阿维塔调整锁单用户权益,增加终身质保,加赠高阶辅助驾驶;理想也将L8的上市时间提前到了9月30日。

作为吴冰口中的“晚到者”,飞凡R7并不像新势力们自带话题,吴冰也不愿意做“大嘴”,那只能自带诚意了。

飞凡R7补贴后售价28.99万元起,如果选择“车电分离”模式购车,起步价仅为20.59万元。

这样的价格应该算是够狠了,从几个维度可以对比。

比如性能。

零百加速3.8s的性能高阶版售价32.69万,比它快的要比它贵得多,比如保时捷Taycan、极狐阿尔法S Hi版,比它便宜的又没它大,比如smart 精灵#1 BRABUS性能版。

比如电池容量。

90kW·h电池版本起售价30.99万,同样电池容量的阿维塔11售价34.99万起,价格接近的Model Y后驱版只有60kW·h。

再比如智能驾驶。

小鹏G9搭载XNGP版本最低价格为34.99万元,而飞凡R7目前4款车型都提供了相同的硬件配置,同时还赠送价值3万元的高阶智驾软件包,而无需选装激光雷达也可使用。

别忘了,这是一台车长达到4.9米的中大型SUV。至少,从账面数据来看,飞凡R7够得上“卷王”的称号。

而产品只是第一步,让用户相信、认可飞凡,还需要品牌传播、渠道、体验,与产品一同构成飞凡品牌的4个核心支柱,缺一不可。

飞凡R7只是1/4,新的品牌层面的传播、渠道和体验的重塑,都还是飞凡没有完全解答完的题目。

“今天大家看到的可能只是一个产品做到了高端化,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一定能把品牌做到高端化。所以我们今年花了挺长时间,进行了渠道建设的提升,也梳理了飞凡到底代表着什么。”吴冰说。

除去之前公布的“本真、开拓、品位”这样的品牌DNA,吴冰更详细的解释了他对“飞凡”二字的思考。

凡,是主流;飞,是不断突破。

“每一个主流的人、扎实工作的人也都在不断突破和超越自己,也许是成就了伟大的事业,也许只是突破自己,但都是‘非凡’。”

也许听上去有些鸡汤,但其实这也代表着最大多数目标人群的一种状态,同时也是飞凡为自己的定位。

就像尽管吴冰用了绝大多数时间谈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但飞凡R7本身作为车的属性,也并未被忽视。

“不要因为走得太快,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吴冰再次提到了“灵魂论”,在他看来,只有扎实的数字科技和强大的软硬件集成,才能构成完整的智能出行体验。

NO.3

写在最后

RISING,这是飞凡汽车的英文名称,或许这个“ing”也很契合当下飞凡的一种状态——还在进行时。

吴冰说他用一集剧的时间完成了上市发布会,但对于飞凡而言,这部连续剧才刚开始。

在错过了先发优势之后,飞凡如何讲好新的品牌故事?在原有的直营渠道体系下,又该如何适应新的市场需求?换电模式听上去很好,但只有落地之后才会发挥价值。尽管有着当年R品牌的基础,但一切又和重构没有太大区别。

吴冰坦言:“我们说得少,做得多,做好了再说。所以希望大家给飞凡一点时间,一点信心。”

这可能是大多数有传统车企背景的品牌的性格。只是不做大嘴,在当下的舆论场也许并不占优。

而到底传统车企是没有未来,还是一发力就能卷死新势力,飞凡或许可以给出一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