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6 日消息,据台湾工商时报报道,自动驾驶及电动车等市场持续引领车用电子市场大幅成长,联发科在车用市场布局终于传出战果。

法人指出,联发科车用 5G 数据芯片已经成功打入欧洲、亚洲汽车品牌供应链,从今年下半年将开始逐步量产出货,预计明年出货动能有望更加显著。

虽然目前占营收比重相当有限,但显示联发科产品已经成功在前装车用零组件供应链打开市场,后续有望攻入自动驾驶市场,逐步扩大业绩动能。

法人指出,联发科目前先行以 5G 数据芯片整合车联网及车用通讯娱乐系统等车用产品线,将在下半年开始逐步量产出货。

联发科在车用产品线耕耘至少已经有五年左右的时间,并已取得亚洲及欧洲等至少各一家车厂订单,作为联发科进军车用市场的滩头堡。供应链预期,目前联发科已经开始与更多全球一线车厂及车用零组件大厂合作,不论是汽车业界及联发科等都不会让高通在车用芯片领域独占。

IT之家了解到,报道称,联发科在今年年中就透露,5G 芯片已经成功打入车用供应链,通过整合成车联网芯片模式出货,主要以 Sub-6 频段为主要出货产品,后续有望以毫米波(mmWave)频段的 5G 产品线出货,且除了 5G 芯片之外,4G 芯片也将锁定主流汽车市场,后续出货动能有望逐步成长。

法人指出,联发科车用产品线及特殊应用芯片(ASIC)目前占营收比重合计仅不到 5%,在车用产品开始放量出货后,有机会成长个位数百分比,虽然占营收比重仍不显著,但未来若有望以自驾技术攻入车厂,届时营收将有机会快速拉升。

联发科近期股价表现受大盘冲击及近期消费性需求低迷影响,24 日股价下跌 1.86%至 580 新台币,跌破近期低点,且已经回落 2020 年 9 月位阶,三大法人一共卖超 593 张,连续四个交易日卖超。

现代车用的是联发科的芯片吗

联发科今年1月推出车载芯片品牌Autus,现阶段其四大车用产品包括智能座舱系统、车载通讯、视觉驾驶辅助系统及毫米波雷达解决方案,除了视觉驾驶辅助系统,其他三项都已陆续出货。

目前联发科并没有单独揭露车用产品所占业绩比重,不过其车用产品属于该公司三大业务之一的成长型产品线,该公司先前预估明年来自5G、ASIC与AIoT、车用电子等产品的营收贡献,将超过10%。

联发科的智能座舱系统可支持多种操作系统独立运作,也能支持不同操作系统同时运作,开发商可依此提供统合传统资讯娱乐系统及数字仪表盘的整合性产品。

至于车载通讯系统产品,是为车联网提供全面性网络连接,联发科的Autus车载数据机是为车规设计的系统单芯片方案,与智能天线整合,追求在严苛温度环境下也能稳定运作。

另外,联发科的Autus R10超短距毫米波雷达平台,标榜性能超过市面上的超音波感测器。该芯片整合天线,支持汽车制造商部署的环绕雷达系统,可用于侦测车辆周围360度范围内的障碍物或车辆,探测距离范围10公分至20公尺,精确的近距离探测可应用在拥挤的市区场景,为驾驶人提供包括盲区监测(BSD)、自动停车辅助系统(APA)与倒车辅助系统( PAS)等多种应用。

联发科的视觉驾驶辅助系统,内建自行研发的视觉与AI硬件加速处理器,可即时处理录影镜头的大量动态图像资讯,并采用机器学习技术,可提升侦测精准度和速度,增强物体识别与追踪能力,用以支援车道或车辆侦测、行人侦测等功能。

联发科的车用芯片产品,尤其是智能座舱系统方面的应用,受到市场肯定,其产品品质与价格都具备竞争力,已获得客户端至少十个设计导入案,相关新产品从第3季开始出货,预期明年进一步放量。

联发科明年最受期待的还是5G芯片,其首颗5G系统单芯片(SoC)已于第3季投产,预计本季底到明年初逐步放量,将抢占中高端机型市场。另外,该公司第二颗5G系统单芯片,定位中低端,传出也将于明年第2季量产。

联发科5G产品初期主攻Sub-6 GHz以下频段,与目前中国大陆规划发展的频段相符,外界预料该公司初步会全力抢攻大陆市场5G起飞商机。

至于毫米波频段产品,预期明年底才会推出。

Model Y/极氪001/飞凡R7谁更让人信服?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张飞凡R7的供应链盘点图,打眼一看全都是耳熟能详的全球知名大企业:英伟达、华为、BOSE、京东方、马牌……能把这么多一流厂商聚在一起,实力肯定非凡。一查飞凡背靠上汽,那就是情理之中了。

现在大部分人买车还是会看是哪家厂商出品,如果是大厂产品,意味着有更靠谱的制造能力、更可靠的质量标准。抛开研发能力和品质把控,飞凡这个供应链体系,足够支撑起豪华二字了。

稳定靠谱的供应商,对于车企而言至关重要。无论设计和研发能力再怎么强大,如果没有好的下游供应链,连零件都没法稳定、准时送达,就真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今天,咱们就拿30万级别的三款大牌车企纯电产品——特斯拉Model Y、极氪001、飞凡R7,研究它们的供应链,看看谁的核心实力更强。

1、芯片配备各有所长,算力差异大

芯片是智能产品的心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汽车上,智能车机芯片的好坏关系到车机系统的流畅程度,而智驾系统芯片则关乎智驾系统计算处理道路感知海量信息的效率和能力。

飞凡R7来自上汽旗下新能源品牌飞凡汽车,依托上汽的雄厚技术实力和供应链优势,它的供应商网络更可以说是“大牌云集”。单说智能驾驶的软硬件,都是来自全球领先的技术标杆企业——NVIDIA英伟达、LUMINAR、ZF采埃孚、HELLA等。

与极氪001一样,飞凡R7的车机芯片同样使用高通8155车规级旗舰芯片,以此来支撑飞凡R7座舱内43英寸的“屏霸”车机,车机系统功能强大,运行也依然十分流畅。智驾系统用的是业界顶级的NVIDIA DRIVE Orin超算力智驾芯片,单芯片算力254 TOPS,双芯片508 TOPS。光看这个数字,可能没什么概念,但是如果和特斯拉一比——Model Y的智驾芯片算力144 TOPS,想必各位也能懂了。

特斯拉以智能起家,因此在芯片上非常下本钱。新款的Model Y在车机系统中搭载AMD Ryzen处理器,取代了之前饱受诟病的英特尔Atom A3950处理器芯片,在算力上有了明显提升。智驾方面,特斯拉目前使用完全自主研发的FSD全自动驾驶芯片,算力单芯片72TOPS,板卡144TOPS,它被马斯克誉为“世界上最好的芯片”。

极氪001背靠吉利集团,它的诸多零部件同样也是各个领域内的大牌供应商。车机之前搭载的是820A芯片,但因为普遍车机卡顿问题,随后换装成了高通8155芯片。这也是目前最主流的智能车机芯片之一,性能表现出色,在理想、蔚来等等车型上都被广泛采用。智能驾驶方面,极氪001用的芯片来自Mobileye。这是一家以色列的自动驾驶芯片公司,由于其独步武林的视觉感知算法,EyeQ芯片成为很多品牌上常见的配备。

2、车机屏幕,尺寸都够大,屏幕等级越来越高

车机屏幕的表现如何,是车机好坏的一个重要体现。尺寸够不够大,分辨率够不够高,甚至会不会沾指纹、会不会反光看不清,这些问题都关系着用户的使用体验。那么,这三款车在这方面表现如何呢?

飞凡R7全系标配一块国产品牌最大的三联屏,足有43英寸。其中,中控屏为15.05英寸,采用京东方最新AMOLED柔性屏材质,防尘耐高温,在频繁震动下也能有稳定的浏览和操作体验。另外,这块屏幕据说是防指纹、抗炫目,每一个角度都能清晰地观看屏幕内容,不会因为反光而看不清。还有2560*1600(2.5K)的高分辨率、100% NTSC超高色域完美还原画面色彩,也都是它的优势所在。

不止如此,飞凡R7还配备华为全球首发量产的AR-HUD系统,车内算是有了四块大屏,四屏之间可以互联互动。除了立体导航画面,AR-HUD还能当巨幕影院来用,可以说把屏幕“玩出花儿”了。

屏幕方面,Model Y采用了15.4英寸单一中控屏,尺寸够大。如今已经有部分自主品牌车型搭载了2K级别分辨率甚至更高的车机屏,相比之下,Model Y中控屏1920×1200像素的分辨率就不占优势了。另外,其车机屏供应商是台湾的友达光电,算是一个全球范围内有些名气的厂商。对于这块屏车主褒贬不一,有车主反馈其屏幕反应迟钝、无响应甚至失控的情况常有发生;屏幕容易沾指纹导致视觉观感不佳。

极氪001车机屏幕尺寸15.4英寸,屏幕分辨率1920x1200,这个参数和Model Y完全一致。至于这块屏幕出自哪个厂商,目前网上并没有找到确切消息。

3、智驾系统感知硬件,数量和级别都突显大厂风范

上面说的智驾芯片用来处理信息,但信息如何获取,还得靠智驾感知硬件来搞定。所以说,汽车的智能驾驶功能,智驾感知硬件至少起到一多半的决定作用。

飞凡R7是在智驾感知硬件上最“豪横”的,搭载了33个智能感知硬件。其中就包括来自全球顶级大厂LUMINAR的激光雷达、采埃孚的4D成像雷达等等,可实现更精准的多场景物体识别。所以在信息感知上,很明显飞凡R7是这三款车中最优秀的一位。

除此之外,飞凡R7还搭载了上汽自研的行业首个全融合算法,能够解决国内相对更为复杂的智驾场景。

Model Y拥有9个摄像头、1个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雷达,一共22个感知硬件。其供应商包括韦尔股份、联创电子、欧菲光、海思、联发科等等,属于相关领域的头部企业,可见特斯拉在核心的智能配件,还是比较舍得下成本的。

极氪001搭载了28个感知硬件,数量比Model Y要多一些,算是中国品牌智能电动车智驾系统内卷的一个缩影。硬件大部分来源于舜宇和欧菲光,此外,吉利本身对智驾方面也给予了技术支持,比如鹰眼视觉融合感知系统,其实就是吉利自己做的。可见,国内大牌车企对于智驾系统的关注和投入还是非常大的。

4、电池配置

飞凡R7搭载容量为77kWh和90kWh的三元锂电池组,CLTC纯电续航里程在551~642km之间。其采用时代上汽研发的独有双层横置电芯结构,能量密度高的同时,电池的整体高度尺寸更小,对车内空间占用更少。

除了前面讲到的这些大的系统之外,其他方面我们也能看到很多顶级实力的供应商企业参与这些大品牌主流车型其中。像是飞凡R7还配备了马牌轮胎、大陆动能回收系统、天纳克的减震器、BOSE音响系统、科大讯飞的语音系统等等,也均是各自所在领域内的佼佼者。

特斯拉国产化的一大代表就是电池。Model Y采用LG的的三元锂电池,入门款则配备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全系车款的CLTC纯电续航里程在545~660km之间。

特斯拉电池系统供应链

极氪001除了86kWh电池来自威睿企业之外,其100kWh和140kWh电池则都来自于宁德时代,CLTC续航里程在546~1032km之间。不过可惜的是,因为成本问题,可有1032km续航能力的140kWh电池,并没有大面积搭载,而是只限量1000台。

极氪001电池供应链

总结

在“分解”完这三款热门智能电动汽车产品后,可以看出它们在供应链方面都具备极强的优势。其中,飞凡R7无论是芯片、屏幕、智驾硬件还是电池,都把大厂的供应链优势发挥到了极致,硬件选择上丝毫不含糊,对消费者来说选择起来也可以更安心。

如今,各车企之间已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软硬件堆砌的竞争,隐藏在背后的供应链之争同样是异常激烈。站在用户角度,更舍得下成本的实在产品,当然更值得购买。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叔说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芯驰科技实现车规级芯片量产出货,量产周期最短不到6个月

1月12日,成立三年的车规级芯片企业芯驰 科技 对外公布了自己的一些成果。

IHS Markit数据显示,到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将突破4000亿元,而中国 汽车 半导体市场将达到1200亿元,较当下实现翻倍。面向这片增长可观的市场,芯驰 科技 已完成从流片到量产出货的目标,服务250余家客户,覆盖国内70%以上车厂,获得超50个定点(车厂指定生产)。

据介绍,芯驰 科技 共有四个系列产品,覆盖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安全控制和智能网关四大领域。

X9系列智能座舱芯片面向整车构建智能化的 汽车 驾驶和乘坐空间,其中,X9U可支持前排仪表、中控屏、HUD、 娱乐 屏等多达10个独立全高清显示屏;V9系列芯片则面向自动驾驶及ADAS,包含自动驾驶域控和运控计算平台,V9T定位在L2+级别;G9系列则为智能网关芯片。ASIL D级别的MCU芯片将于2022年发布。

其中,自动驾驶芯片是目前 汽车 芯片产业链中竞争颇为激烈的一环。芯驰 科技 自动驾驶负责人陶圣认为,目前自动驾驶行业是属于L2+的时代,预计2023年进入L3规模量产,2025年跨入L4规模化研发。

此外,芯驰还与超过200家生态合作伙伴合作,覆盖操作系统、虚拟化、工具、协议栈、HMI等多个方面。

不过,芯驰 科技 对自身仅定位于“芯片供应商”,最终的集成环节将由其一级供应商或合作伙伴完成,芯驰的主要任务是配合合作伙伴打造能够量产的产品形态。

“我们会为客户开放丰富的接口,这些接口可能是一般的芯片厂商不会开放出来的,因为它涉及到很多芯片的秘密。”陶圣表示,“我们会把它做成一个良好的硬件接口模式,通过软件封装的方法传递出来。”

对此,芯驰 科技 的努力在于拿下相应标准,已获得AEC-Q100可靠性认证、ISO26262 ASIL D功能安全流程认证、ISO26262 ASIL B功能安全产品认证和国密信息安全产品认证。

对于从定点到量产的周期,徐超回应道,“以前是大概16个月左右会上车,现在最快的一个项目从定点到量产大概不到6个月,今年2月第一个项目将量产上车。”

他进一步解释称,过去车企量产会经过两冬一夏的测试,但随着实验条件进步以及车型发布节奏加快,曾经一款车型从SOP到量产落地所需约48个月时间已被压缩至24到48个月。而电子元器件部分,随着供应商们对规范、测试标准的理解加深,环境模拟等方面水平也会上升,进而加速整个量产过程。

“这当中也有一个窗口的问题:你是不是正好在那个车型的(时间)点进去。”徐超说,“如果不是的话,(量产周期)可能会延长。因为缺芯,很多车企目前在验证和周期上会主动压缩。”

而面对仍然严峻的全球缺芯形势,徐超表示,芯驰 科技 有台积电和日月光两位合作伙伴,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支撑其供应链平稳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