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8 日消息,当英特尔发布 Alder Lake CPU 架构核心设计时,该公司表示 Windows 11 已针对该大小核设计进行了优化,还有最新的 Thread Director 技术来帮助任务调度,因此实测性能比 Linux、Windows 10 都要好。

此后,Linux 系统也迎来进一步优化,在底层进行了更改以缩小与 Windows 11 的差距。IT之家此前报道,使用 Linux 内核版本 5.18 在 Ubuntu 上进行的最新测试显示,Alder Lake-S 酷睿 i9-12900K 在 Linux 上和在 Windows 11 上的性能表现已经差距不大了。

而近日,英特尔 Linux 工程师 Ricardo Neri 向 Linux 内核提交了新补丁,该补丁主要改进了 P 核心(性能核心)与 E 核心(能效核心)之间的任务调度。

在混合有较高频率 SMT 内核和较低频率非 SMT 内核的处理器上(例如 Intel 混合处理器),如果多个 SMT 同级处理器处于忙碌状态,则较低优先级的 CPU 会从较高优先级的内核中提取任务。

不要对每个 SMT 同级使用不同的优先级。相反,调整 asym_packing 负载平衡器以识别具有多个繁忙同级的 SMT 内核,并让低优先级 CPU 拉取任务。

删除这些人为的优先级可以避免多余的迁移,并让低优先级的内核检查所有 SMT 同级以查找最繁忙的队列。

此外,英特尔即将推出的第 13 代 Raptor Lake 以及未来的第 14 代 Meteor Lake CPU 预计都将采用类似的混合架构,因此针对 Linux 的优化也将在之后的几代看到效果。

英特尔十二代酷睿确认支持大小核技术,Win11将支持英特尔大小核

8月20日,2021年英特尔架构日上公布了许多重大消息,其中,代号为Alder Lake的英特尔十二代酷睿备受瞩目,因为它采用的大小核技术是英特尔x86架构近年来最重大的变化,英特尔表示这是影响未来十年的改变。

所谓大小核技术就是在混合了性能型和能效型核心的处理器,从技术上来看,大小核没什么新鲜的,x86架构体系历来是将各个核心一视同仁,而大小核技术的出现则是在改变这一局面。

几年前的Lakefield上英特尔做了小范围的尝试,随着手机处理器和苹果M1上的成功,英特尔不得不重新看待其重要性,然后才有了自2006年以来的最大一次更新。

英特尔通过一个叫线程调度器(Thread Director)的技术来调用大小核,优先级高的负载交给大核,后台应用交给小核来处理,当然这需要操作相互配合。

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于,十二代酷睿的大小核技术得到了微软的支持,微软表示目前主要在Win11上进行优化,英特尔也表示随后将面向Linux进行优化。

在芯片规格上,十二代酷睿桌面端最高8+8核心,24线程的配置,其中,大核支持超线程技术,此外,移动端和Ultra Mobile端分别支持6+8和2+8的配置,能效核的配置大致不变,都是8个,其TDP则是从最低9W到125W之间。

在制程工艺上,英特尔抛弃了常用的纳米制程的说法,十二代酷睿将使用Intel 7制程工艺技术,大致上跟英特尔此前的10nm相当。此外,十二代酷睿也将支持PCIe 5.0,DDR5内存,支持雷电4和WiFi 6E等技术,规格全面升级,差不多将牙膏挤爆了。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在经历了尴尬的十一代酷睿之后,忍了半年,英特尔终于又拿出了颇有诚意的又一代新品,英特尔将于秋季发布十二代酷睿,预计是九月。

英特尔宣称性能提升了19%,虽然目前还没有什么测试数据,除了性能以外,笔者最期待的还是大小核技术在Win笔记本续航上的改变,希望这种在手机上用得非常成熟的技术,能让Windows电脑也具备手机一样的续航和使用体验。

在架构日的发布中,英特尔分别提到了台积电的7nm,6nm和5nm制程工艺,一些产品将基于这些先进的制程打造,在感慨英特尔在IDM战略上的 历史 性变化时,也不得不为明年紧缺的芯片市场捏一把汗,全球几家规模最大的芯片大厂都在抢夺台积电的先进制程产能。

linux系统什么时候支持大小核调度

现已支持。

Linaro在ARM的big.LITTLESoCs上针对Linux和Android内核做了很多的性能优化(包括负载控制、针对big.LITTLE架构的性能和电源管理),以提高多核multi-core程序的能效,增加待机时间,最新的多核多任务的调度方法包括内核里交换器(或者说CPU迁移算法CPUMigration/IKSInKernelSwitcher)、全局任务调度(GlobalTaskScheduling,或大小核MP/big.LITTLEMP)。

Linux,全称GNU/Linux,是一种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类UNIX操作系统,其内核由林纳斯.本纳第克特.托瓦兹于1991年10月5日首次发布,主要受到Minix和Unix思想的启发,是一个基于POSIX的多用户、多任务、支持多线程和多CPU的操作系统。

Win11既原生支持安卓,又内嵌支持Linux,是想重返霸主吗?

微软win11正式发布,外观虽然有点像MAC OS,但它并不是冲着它而来。它主要是冲着软件生态而来,或许是想重新当上霸主。它不仅继承了内嵌linux子系统(WSL),还支持了原生安卓应用。这让很多小伙伴激动不已,都期盼着win 11正式版赶紧登场。到时候就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

这样的win11是不是很畅快?勤奋的员工可以无缝办公学习。偷懒摸鱼的员工也可以偷偷玩一下安卓应用。对于微软来说,市面上的软件生态除了苹果,它都兼容了。是不是可以重新当霸主呢?

自从windows mobile被安卓和苹果挤兑的不成样子,微软就一心想挽回移动市场的颓势。不仅收购诺基亚,打造了lumina手机。而且也大力改造windows系统,想让它可以统一领导电脑和手机两个领域。但是,微软低估了安卓和苹果的强大。

到2015年,微软不得不承认,手机领域依然是安卓和苹果的天下。它只能使出最后杀手锏“打不过你就包容你”,执行了一项名为“Astoria”的计划。说到底就是将安卓应用搬运到win 10 mobile上来运行。同时,还执行了一个“Islandwood”的计划,想要将苹果的应用也搬到win 10 mobile上来。但微软最终没有成功,基本就退出了移动终端的生态。

不过,好在wintel联盟非常铁。微软实在干不动的时候,Intel开发的一种叫“桥”的技术,可以将ARM的指令转换成X86的指令。这让微软又重新找到了希望,win11能够原生支持安卓应用,也全靠intel这个“ 桥 ”技术。有了这个技术支持,加上微软的软件开发能力,还真有可能重返手机领域,与安卓一较高下。

就在win11预览版刚发布的这些天,国内一些大神们已经通过各种方法在“一加6T、小米8”等高通CPU手机商成功运行win11 系统。虽然还有不少问题。但也说明了微软如果真的想借win11返回手机领域的话,技术上还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众所周知,X86服务器领域使用最多的操作系统还是开源的Linux。Linux的软件生态也是靠开源迅速占领了服务器市场。微软一直想超越,但都没有机会。就算在win 10的时候,微软引入了WSL的子系统,也没有起到多大效果。表面看似乎可以在windows上运行linux程序了,实际用起来感觉都是泪。一大堆的bug,一大堆的坑打的使用者措手不及。

不过,win11可能会有所不同了,它加入了intel的桥技术。intel的桥技术就是一个运行时后编译器。它将安卓应用重新编译成能够在X86设备上运行的程序。这也就是win11说的原生支持了。这听起来有点类似于华为之前的方舟编译器,它可以将安卓的应用重新编译。运行效果会有较大的提升。

同时,微软自己操作系统的命令操作也在大大加强。除了传统的cmd命令,还有强大的PowerShell脚本命令支持。为了用户使用方便,当前的windows也引入了SSH Client、SSH Server等实用功能。这对微软来说,正在积极吸纳Linux的各项优点,为将来服务器领域打翻身仗做好准备。当然,微软要想真的在服务器领域打翻身仗,还是比较困难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的。

微软这几年的积极改变,迎来了全新的win11。它已经开始吸纳安卓的优势、linux的优势,大有重返系统霸主的气势。不过,微软真要在非X86领域翻身,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