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网消息,汽车芯片自 2020 年下半年出现供应短缺以来,何时缓解始终牵动着行业。事实上,2021 年上半年也曾曝出过汽车芯片缓解,但现实却是供应短缺愈发严重。根据 Auto Forecast Solutions(以下简称为 AFS)的数据,2021 年,由于芯片短缺,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约为 1020 万辆。

近段时间,消费电子行业多家终端企业连续砍单,导致部分消费类芯片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受此传导,汽车行业也出现了芯片供应短缺趋缓的声音。不过笔者近日发现,部分汽车芯片价格仍居于高位甚至上涨,某业内人士甚至表示,部分主机厂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取决于 IGBT 的供应量。

汽车芯片短缺行情趋缓?

根据 AFS 统计数据,2021 年,由于芯片短缺,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约 1020 万辆,其中亚洲是减产重灾区,仅中国就减产了 198.2 万辆,给行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至今年 5 月末,汽车芯片短缺情况并未改变,小鹏汽车等多家主机厂此前表示,汽车芯片短缺情况依然存在,其中何小鹏透露,短缺的芯片多为专有芯片,切实价格便宜的芯片,而非先进芯片。

汽车芯片芯慌何时缓解一直是行业关心的问题。事实上,2021 年上半年就有车企曾多次表达过汽车芯片短缺行情出现缓解的消息,但现实却是供应紧张情况愈发严重,去年三季度一度面临一“芯”难求的境地,国家不得不出手整治扰乱正常市场价格的违法现象。业内人士分析称,被疫情延后的生产需求叠加新需求,短期内汽车芯片短缺情况不可能得到缓解。

而近期受消费电子终端连续降价、砍单影响,消费类芯片出现了供过于求的情况;工业领域部分芯片厂商上半年也出现去库存压力。受此影响,芯片短缺缓解也开始向汽车领域传导,近日,包括现代、大众等多家主机厂近期都表达了芯片缓解带来的利好,其中即将离职的大众集团 CEO 迪斯认为,大众德国和中国市场,下半年电动车将受益销量增长。沃尔沃也透露,已度过芯片供应短缺的最严重时期,甚至称已恢复到完全供应水平。

那么,汽车芯片缓解是否真的到来?

从生产端看,自从汽车芯片短缺以来,以台积电为代表的产业链企业一直在设法加大供应量。数据显示,全球 60%-70% 的车用 MCU 由台积电代工,2020 年,台积电来自汽车领域的营收占比极低,仅占总营收的 3%;2021 年在营收同比增长 21.2% 的情况下,其来自汽车领域的营收比重已提升至 4%;而在近期发布的 2022 年二季度财报中(营收同比增长 36.34%),台积电汽车业务营收占比再次提升至 5%,预示着上游供应量仍在大幅提升,为汽车芯片缓解提供了基本支撑。

业内分析认为,在产业链持续加大供应量的背景下,汽车芯片有望于今年下半年出现缓解情况。芯擎科技董事兼 CEO 汪凯博士也预测,今年三、四季度,汽车芯片短缺的情况有望开始缓解。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汽车芯片行业仍处于结构性缓解阶段,“一辆汽车需要几百到上千颗芯片,不可能做到一下子缓解的,对部分需求量大、短期供应不上的芯片,还将继续短缺。只是整体看现在的短缺情况没有以前那么严重了。”其同时认为,关键芯片短缺问题得不到有效缓解,还是会影响到汽车的正常生产。此前蔚来李斌也表达过类似观点,“一辆车差一个零件都无法生产。”其中,通用汽车二季度生产了约 9.5 万辆零组件不完整的汽车,且绝大部分是在 6 月份生产。

事实上,大众、本田、吉利、广汽等主机厂也认为,截至目前仍有部分芯片处于短缺状态,对下半年的缓解趋势,有业内人士仍感到担忧,“下半年会慢慢好转,但也存在疫情等不确定因素,会影响到芯片的正常供应。”

IGBT 供应量决定新能源汽车产量

近日,上海某分销商表示,部分跟不上市场需求、国产替代难的汽车芯片价格仍居高不下,其中,英飞凌的功率器件现价仍是正常价格的 30 倍,恩智浦智能座舱芯片最近一个月现价也出现翻倍现象,意法半导体的某颗功率 IC 价格同样翻倍,现价是正常价格的 70 倍以上。此外,TI、微芯、安森美等大厂的部分汽车芯片价格也在持续波动,现价最高者是正常价的 300 多倍。

笔者根据该分销商信息统计发现,目前价格仍处于高位的芯片中,以电动化、智能化领域芯片为主,其中,功率 IC 是短缺程度较高的芯片类型,其次是智能座舱、车联网等增量芯片。

相对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对芯片的需求量更大,根据中汽协数据,电动车的芯片需求量是传统燃油车的 3 倍,且电气化程度越高,对芯片的需求量越大。需指出的是,电动车对传统芯片的需求量不会有明显的增加,但在功率器件、感知芯片、大算力芯片、存储芯片等增量芯片领域,会出现明显的激增现象。

而目前我国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最大的市场,对芯片的需求量要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根据中汽协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 266.1 万辆和 260 万辆,同比均增长 1.2 倍,销售市场渗透率已从 1 月的 17.03% 提升至 6 月的 26.82%。其中,4 月份受疫情影响,新能源汽车销量环比下滑明显,但在燃油车减产更大的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首次超过 20%。同时,在疫情得到良好控制后,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于 6 月创下历史新高的 59.6 万辆。

而新能源汽车所需的增量芯片,目前多数产能仍在建设当中,某大厂内部人士表示,“我们目前的芯片只能满足现在的订单需求,更多的订单,需要等下半年工厂投产后才能接。”该人士同时对近期汽车芯片缓解、部分芯片将出现大降价的传闻表示,“我更相信车企的反馈。”

另一 IGBT 企业内部人士表示,“虽然不是很清楚其他芯片的需求情况,但在 IGBT 方面,这段时间还是非常紧缺的,英飞凌的 IGBT 一直都缺,很实际的问题是,我接触的 B 车企,他们告诉我,能生产多少辆车,取决于 IGBT 的供应量,而且交付周期还非常长。”

笔者从供应链了解到,目前国内多家新能源汽车品牌都在设法提升产量,近两个月已有多家新工厂投产,特斯拉的产线改造也已部分完成,预示着行业已开始进入下半年的生产冲刺新阶段;另有传言称,比亚迪计划把产量从 6 月的 13.48 万辆冲刺到 8 月的 30 万辆。

而目前不只是电动车,燃油车的智能化也在提速,这部分需求的持续增加,并伴随 L2、L3 级汽车继续放量,下半年对增量芯片的需求将会扩大,如高通 8155,或将出现供应愈发吃紧的情况。

即便是传统的芯片,如恩智浦某款汽车通用 MCU,7 月现货价格较 5 月略有下跌,但仍高达 8000 元 / 颗,要回归 35 元 / 颗的正常价格,需要经过较长的缓解过程。梅赛德斯-奔驰汽车执行长 OlaKaellenius 近日仍坚持芯片短缺的观点,其表示,半导体形势仍非常严峻,预计全球半导体短缺将覆盖整个 2022 年,持续到 2023 年。

电动汽车出现燃油车降价原因

理由一:汽车的价格是受供需情况决定的。比如说在近两年来,受汽车芯片短缺问题的影响,不少车企出现了减产的现象,甚至个别车企出现了涨价或减配的现象。

当时间来到2021年底的时候,可以说汽车芯片已经肉眼可见地缓解了,并且在不少的新闻报道中,预测到2022年第二季度基本上可以解决汽车芯片短缺问题。

紧接着当汽车芯片问题陆续解决后,各大车企一定会加大产能并要求经销商提高销售业绩,在此种情况下作为传统燃油版车型,想要顺利提升销售业绩的话,最为有效且直接的方法就是降价销售。

由此可见到了年后燃油车或将迎来降价潮,此时正是消费者们买车的最佳时期。

理由二:传统燃油车企拖不起。我们都知道汽车属于消费品,不像是衣服不喜欢就扔掉,紧接着再来买下一辆,因此占坑很重要。

换句话说当车企每卖出去一辆车,自然就会少一个客户,当传统燃油车的用户少到一个极限后,车企就不得不转型做新能源电动汽车。

而当车企既要生产燃油车,又要在新能源电动车上投入更大的精力,就不得不在传统燃油车型上加把力,从而就出现了疯狂甩卖燃油车的局面。

理由三:电动车已经从蓄势待发到了势不可挡的局面。一些细心的车主们就会发现在电动车的销售上,无论是国家的政策补贴还是市场销量情况均有所变化了。

比如说国家在新能源车补贴力度上有所减弱,甚至对可享受补贴的车型参数要求更严格,尽管如此如今电动车的市场销量反而还不减反增了。

这就预示着在不少一二线大城市里,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受欢迎度已经高出了传统的燃油车,此时作为传统燃油车型为了不被市场快速淘汰,也只能推出更为疯狂的降价策略,从而占据市场一席之地。

英飞凌汽车芯片瑕疵称问题已解决,汽车能实现和手机的互联吗?

英飞凌为现代汽车提供动力模块芯片出现瑕疵的新闻,在全球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芯片供应商,英飞凌发文表示目前公司在芯片前道工序制造厂的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导致芯片出现瑕疵的情况,但相关产品未向客户出货,目前这些情况已经得到了妥善的解决,随后公司也已经增加了产品的生产工作,到目前为止,产量也已经超出了最初制定的计划。

其中IGBT芯片是一种用于汽车电动汽车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它的用途主要在于电动车,铁轨机车,汽车等车辆输出控制的芯片,在公司的前道制作厂出现偏差之后,由于公司具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流程,遭受到影响的产品并没有发货给客户,确保产品的质量对于公司来说非常重要,芯片也将会帮助汽车和手机进一步实现连接,现在国内的众多手机企业也在不断的寻求突破,想要尝试手机与汽车实行结合。

随着汽车的进化,汽车和手机厂商合作作为大趋势,无论是车企造手机还是手机厂造车,各家的定位发展路径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但将汽车纳入智能,互联生态,未来车联网应用场景的达成高度共识,随着智能汽车的快速发展,手机企业和汽车制造商的进一步合作,作为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两者之间能够实现合作共融,更有利于车企向数字化转型,从而提高用户用车时的交互体验,目前众多企业都在积极的推动手机与汽车进行结合,上线了很多功能,例如数字车,钥匙车管家等功能,并且通过手机支持五感解锁,离车自动落锁,远程控制车门鸣笛,空调等等,功能将会实现,从技术到服务跨终端全场景的系统出行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