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 7 月 24 日消息,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目前,长征五号 B 遥三运载火箭已完成推进剂加注,计划于北京时间 2022 年 7 月 24 日 14 时许,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问天实验舱。问天舱即将踏上“问天”之旅。
小编了解到,此次执行“问天”实验舱发射任务的,依然是我国空间站舱段的专用座驾 —— 长征五号 B 运载火箭。
根据此前信息,2022 年我国将完成载人航天 6 次重大任务,发射长征七号、长征五 B、长二 F 等运载火箭。其中,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先后发射两艘天舟货运飞船;长征二 F 运载火箭发射两艘神舟载人飞船;长征五 B 运载火箭先后发射空间站实验舱 Ⅰ、实验舱 Ⅱ。
此外,问天实验舱主要面向空间生命科学研究,配置了生命生态、生物技术和变重力科学等实验柜,能够支持开展多种类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在空间条件下的生长、发育、遗传、衰老等响应机理研究,以及密闭生态系统的实验研究,并通过可见光、荧光、显微成像等多种在线检测手段,支持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等多层次生物实验研究,还能提供 0.01g~2g 的变重力模拟,支持开展不同重力条件下生物体生长机理的对比研究。
问天实验舱完成交会对接
问天实验舱完成交会对接
问天实验舱完成交会对接,接下来几个月,我国还将发射梦天实验舱与核心舱对接,之后空间站三舱将形成“T”字基本构型,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问天实验舱完成交会对接。
问天实验舱完成交会对接1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问天实验舱入轨后,顺利完成状态设置,于北京时间7月25日3时13分,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13小时。
这是中国两个20吨级航天器首次在轨实现交会对接,也是中国空间站有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首次进行空间交会对接。按任务计划,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随后将进入问天实验舱。
据了解,7月24日14时22分,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搭载问天实验舱,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4次飞行任务,此次发射的问天实验舱是中国空间站第二个舱段,也是首个科学实验舱。
问天实验舱由工作舱、气闸舱和资源舱组成,起飞重量约23吨,主要用于支持航天员驻留、出舱活动和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同时可作为天和核心舱的备份,对空间站进行管理。
对在轨航天员来说,两舱对接形成组合体,意味着我们的太空家园从“一居室”升级到更宽敞的“两居室”。
问天实验舱的工作舱内设有3个睡眠区和1个卫生区。完成对接后,空间站后续可以支撑神舟十四号、十五号两个乘组6名航天员实现“太空会师”和在轨轮换,在太空面对面交接工作。
航天员中心舱外服总体试验主任设计师李金林说,在天和核心舱的基础上,问天实验舱在吸音、降噪、减震等方面也进行了优化升级。
此前,航天员在天和核心舱只能通过节点舱实现出舱。节点舱作为空间站的交通枢纽,空间较小,航天员每次出舱前还需要关闭各个对接通道的舱门,进行大量准备工作。
此次问天实验舱则配置了一个出舱人员专用的气闸舱。一方面,气闸舱的空间和出舱舱门的尺寸都比节点舱更大,航天员进出更舒展从容,也更易携带大体积的设备出舱工作。另一方面,从气闸舱出舱时,只需关闭一道舱门,操作更便捷。
未来,气闸舱将成为航天员在空间站的主要出舱通道,一旦气闸舱出现问题,航天员还可以从作为备份出舱口的节点舱返回,确保出舱活动的安全。
在气闸舱外的暴露实验平台上,还配置了22个标准载荷接口。“在空间站搭载的科学实验载荷,可以通过机械臂精准‘投送’到自己对应的载荷接口位置,不再需要航天员出舱进行人工操作,既降低了航天员的工作强度和风险,又可以灵活高效支持舱外载荷试验。”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问天实验舱空间技术试验分系统主任设计师赵振昊说。
问天实验舱完成交会对接2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7月24日14时22分,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约495秒后,问天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当天,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骄阳似火。伴随着火箭巨大的轰鸣声与人群的欢呼声,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托举着问天实验舱在湛蓝的海水衬托下,腾空而起。现场,来自五湖四海的观众纷纷表示激动、震撼。
来自山西赶来观看发射的苏先生告诉记者,“非常激动。因为问天实验舱(的成功发射)标志咱们(国家)的空间站向前一大步。我们利用暑期带孩子毕业旅行,正好看到现场火箭腾空而起。”
从上海赶过来的杨女士说,“还蛮激动的,带小朋友第一次来看。”
来自四川绵阳的蒋先生表示,“都说电视机和现场不一样, 我们准备了国旗,以这种方式表达我们的心情。”
此次发射的.问天实验舱是中国空间站第二个舱段,也是首个科学实验舱。它由工作舱、气闸舱和资源舱组成,起飞重量约23吨,主要用于支持航天员驻留、出舱活动和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同时,可作为天和核心舱的备份,对空间站进行管理。
说到问天实验舱的特点时,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刘刚介绍说,问天实验舱在气闸舱外携带一套5米长的“小臂”。这套机械臂小巧且精度高。“它能够抓取更小的设备,还要做更精细的操作,以后未来和大机械臂还能组成15米长的机械臂开展更多的在轨科学实验。”
问天实验舱“到访”空间站后,还将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交会对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也将进入问天实验舱开展工作。8个实验机柜、22个舱外载荷适配器,问天实验舱就好比把一个大型科学实验室搬到了太空。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研究员,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副总师吕从民提起生命生态实验柜时说:
“生命生态实验柜以多种类型的生物个体,如植物种子、幼苗、植株、兼顾小型动物为实验样品,开展拟南芥、线虫、果蝇、斑马鱼等动植物的空间生长实验,揭示微重力对生物个体生长、发育、代谢的影响,促进人类对生命现象本质的理解,研究空间辐射生物学和亚磁生物学效应与机制,探索建立应用型受控生命生态系统,为航天员在轨辐射损伤评估、防护提供科学依据。”
接下来几个月,我国还将发射梦天实验舱与核心舱对接,之后空间站三舱将形成“T”字基本构型,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
问天实验舱完成交会对接3问天实验舱目前已经与核心舱的前项对接口完成交会对接,形成一个“一”字组合体。而在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后,后续它还将转位到核心舱的侧向对接口,因此问天实验舱上还安装了转位机械臂,用来完成实验舱与核心舱之间的转位对接。
转位机械臂是实验舱专有的装备,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各有一个。相对应的,在天和核心舱的节点舱上分别设置了两个基座,用于两个实验舱进行转位操作。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空间技术实验分系统主任设计师 李喆:跟核心舱形成组合体以后,转臂会抓取基座,然后两舱再进行分离,把实验舱从核心舱的前向对接口转移到永久性停泊口,然后再通过对接机构把两个舱进行组合,这样的话就完成了整个转位的操作。
问天实验舱的转位对接,是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转位任务。在此之前,机械臂曾通过天舟二号与核心舱的转位操作,验证了技术的可行性。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空间站系统主管调度 魏邦友:舱段转位任务也非常艰巨,尤其是问天转位成功之后积累经验,为后续梦天的转位就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中国空间站将展开上千项科学实验
作为我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平台,建成后的中国空间站将成为国家级太空实验室。未来,将展开上千项科学实验,将全面开启我国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的新时代。
在中科院空间应用中心的载人航天有效载荷运控大厅,可以实时监测、调控中国空间站里的各项实验,相当于我国太空实验的地面大管家。中国空间站将展开的4个重要领域1000多项实验,都将在这里进行运控管理和数据处理。
中国空间站的科学研究设施主要包括密封舱内的14个科学实验柜、舱外暴露实验平台以及共轨飞行的巡天望远镜,支持在轨滚动实施空间天文、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基础物理等科学研究。
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副总师 中科院空间应用中心研究员 钟红恩:我们首次采用国际先进的科学实验柜来建造大型实验设施,是500公斤级的科学实验设施,相当于是一颗中型卫星的体量。
据介绍,问天实验舱部署了生命生态实验柜、生物技术实验柜、科学手套箱与低温存储柜、变重力科学实验柜、舱外暴露试验装置等科学实验设施。
问天实验舱将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究为主,在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流体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等领域规划部署了10个研究主题,已批复立项40多项科学项目,研究多种空间环境要素下的基本科学规律、机理,关注生命生长发育和人的健康,探索人类长期太空生存所面临的一系列科学问题。
问天舱发射时间
问天实验舱,简称问天舱,是中国空间站“天宫”的组成部分,舱段规模20吨级[1],主要面向空间生命科学研究[8]。
2022年4月17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表示,根据任务计划安排7月发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对接[5]。7月18日,问天实验舱与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11][13]。
北京时间2022年7月24日14时22分22秒,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发射取得圆满成功。[21][22]
北京时间2022年7月25日3时13分,问天实验舱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13小时。[24]2022年7月25日10时03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成功开启问天实验舱舱门,顺利进入问天实验舱。[26]9月1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进行第一次出舱活动。[37]
北京时间2022年9月17日13时35分,航天员蔡旭哲成功开启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出舱舱门。至15时33分,航天员蔡旭哲、航天员陈冬先后成功出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