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小编网友 情系半生nh 的线索投递!

小编 7 月 17 日消息,据中国航天报报道,在 7 月 12 日召开的《神奇的嫦娥五号》科普纪录片发布会上,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表示,近 10 余年来,中国探月工程的国产化率不断提高,嫦娥五号任务中的国产化率达 95% 以上,引进器件所占经费比例下降 20% 左右。

小编了解到,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航天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这也是中国“探月工程”规划的“绕、落、回”中的第三步。嫦娥五号于 2020 年 11 月 24 日凌晨 4 时 30 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完成月球表面自动采样任务后,于 12 月 17 日凌晨 1 时 59 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着陆。

胡浩指出,尽管嫦娥六号是嫦娥五号的备份,但其国产化率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国家航天局此前公布的信息显示,探月工程四期于今年正式启动工程研制,嫦娥六号将在月球背面作业,完成采样返回任务。

此外,由国家航天局、中国科协联合出品的《神奇的嫦娥五号》科普纪录片计划于今年 7 月 28 日上午 10 点在各大网络和电视平台同步播出。

中国航天事业有哪些新的成就?

01|嫦娥五号任务圆满成功,中国首次实现地外天体采样返回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精准进入地月转移轨道。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着陆内蒙古。嫦娥五号任务创造了我国航天探测器首次实现地外天体采样与封装、首次实现地外天体起飞、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首次携带样品高速再入地球等“多个首次”。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圆满收官。

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

02|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星座部署完成

2020年6月23日成功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此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具备向全球提供服务能力。北斗三号系统由24颗中圆地球轨道、3颗地球静止轨道和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共30颗卫星组成。自此,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目前全球已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使用北斗系统。

03|中国迈出行星探测第一步,天问一号探测器奔向火星

2020年7月23日,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精准送入地火转移轨道。任务成功后,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首次探测就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探测的国家,也将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火星车安全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

04|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次飞行取得圆满成功

2020年5月5日,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等载荷组合体送入预定轨道,首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序幕。

此次任务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正式打通25吨级“天地运输走廊”,具备了建设载人空间站等大型空间基础设施的能力。

我国探月工程有新进展,嫦娥六号产品基本上已经生产,接下来会如何?

据国家航天局消息,我国探月工程有了更多的进度。探月工程与航天工程中心负责人刘继忠接受总台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探月工程四期每日任务已获国家审批,现阶段顺利开展。中国探月工程四期包含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每日任务,这三个任务同样会在十年以内相继执行。在其中,嫦娥六号是嫦娥五号的备份数据,具有取样返回作用,这将前去月球反面出任务。

中国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国家航天局探月工程与航天工程中心负责人刘继忠:嫦娥六号商品基本已经生产制造结束,充分考虑为了我们对月球能得到更好的认知能力,融合嫦娥四号第一次到月背,所以我们通过前期技术工程师、专家论述,大家也充分考虑月球的反面取样回到,你说这个试品都是更加宝贵。

刘继忠详细介绍,中国探月工程四期现阶段顺利开展,嫦娥七号已经研发中,后面并对月球南极开展检测,也将创建国际月球科研站的标准型。

中国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国家航天局探月工程与航天工程中心负责人刘继忠:我们这种每日任务的效果,要为建月球的科学研究站奠定基础。因而这儿还有很多技术性需要科技攻关,与此同时必须对月球的电力能源必须去勘测,考验特别大,但是前边的基本,有我们一支很优秀的团队,我坚信我们都可以获得成功。

依据中国国家航天局发布的方案,对月球南极的实践探索会由嫦娥六号和七号去完成,而嫦娥八号则把进行一些核心技术的月球表面实验,为建设月球科研基地做一些早期探寻。

据中新网报导,为推进月球取样,中国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领着研究团队走访了很多地理学家和研究综述企业,学习培训在地球上“土方开挖”积累的经验,包含土方开挖方式、设施等。他认为,前去月球靠的是航天工程,但更熟悉“土方开挖”是指地质环境学者。

研发月球取样机器设备必须科技攻关许多难点,例如怎样保持月壤试品陶罐的真空环境、取样机器设备怎样融入月球表层的高温作业环境及。胡浩强调,因为着月总面积不大,嫦娥五号到底会落到岩石上或是土洞中,难以预料,因而,月壤数据采集器必须融入更加广泛的取样自然环境,保证即便降落在地质环境硬实处,也可以收集到试品。

据了解,嫦娥五号每日任务使用了表取和多维分析二种“土方开挖”方式。胡浩表露,研究团队实际上制定了“铲”和“抓”二种表取采样方法,因为铲取成功,精英团队没再用爬取方式,多维分析主要是针对偏硬的地质,需确保“钻得进去了,兜得上去”。

对比嫦娥五号在月球正脸取样,嫦娥六号每日任务遭遇通讯难点。胡浩强调,在月球反面难以实现电磁波传送,需要用到中继卫星,这就意味着数据通信要“拐个弯”才能到达地球,传送阶段提升,可能会致使一定偏差。

此外,嫦娥五号约48小时“土方开挖”“装包”环节中,月地通讯自始至终通畅,路面能够实时检测探测仪状况。胡浩称,这一点在月球反面难以达到,中继卫星不太可能自始至终坐落于上边将数据传回,路面科技人员没法时时刻刻把握嫦娥六号的实施情况,这种都会给每日任务产生风险性。

据了解,中国中国探月工程的国产化如今已十分丰厚。胡浩曾经做过统计分析,嫦娥一号任务国产化超80%,但进口的元器件占有的经费预算也超80%,嫦娥五号任务时,国产化达95%之上,引入元器件占有的经费预算大幅度下降,约20%上下。

胡浩强调,这十几年的研发环节中,中国电子元器件发展趋势迅速,对进口的元器件取代效果显著,嫦娥六号虽是嫦娥五号的备份数据,已经形成商品,可是却现在情况看,国产化还有进一步提高。

他强调,航空航天虽是高新技术高危的复杂系统,但是它终究是加工制造业,必须要有元器件、有原材料、有机器设备,必须各个方面的匠人匠心,同时也可以为国家产生实际性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