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里的中国分外美,如何将这份穿越时空的礼物带给孩子?更多优秀的文学经典又该怎么读,怎么教?

12月11日9:00,2021儿童母语教育论坛第三场将准时开启,特级教师周益民、亲近母语总课题组核心成员邵龙霞付雪莲等9位专家名师将强强联合,携手为大家呈现“文学里的中国”。

上午,一起聆听周益民老师十多年的潜心研究,邵龙霞老师的民间文学课堂与多位名师校长的带读分享;下午,共同评课、研磨案例,在实操中达成现场转化。干货满满,不容错过~

鹊桥相会、葫芦生女、化蝶而飞、仙草济世。今天,我们首先走进“四大传说”,看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独属东方的浪漫气质,还有民间故事里的中国味道。

“四大传说”的由来

“四大传说”是我国广泛流传的四部民间爱情故事的统称,即牛郎织女、孟姜女、梁祝和白蛇传。

人民很早就注意到四大传说之间的相似处,在江苏、浙江一带流传着“三生三世苦夫妻”的传说,将四大传说联系了起来:

他俩最早是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因在王母娘娘身边侍候时,日久生情,私自约会,被王母娘娘察觉,罚到人间受苦。他俩先转世为万喜良和孟姜女,再转世为梁山伯和祝英台,最后转世为许仙和白素贞。(周益民《道不尽的四大传说》)

后来,华东师范大学民间文学学科开创者罗永麟教授明确提出了“四大传说”的概念,为讲述中国民间故事树立了标杆,同时提升了民间文学的地位。

高度相似的核心内涵

“四大传说”从雏形到基本定型,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程,并且在后世发展中被不断加以补充完善,艺术表现形式也愈加丰富。但在故事结构和精神内涵上,始终具有高度相似性。

牛郎和织女被王母娘娘阻拦,银河两隔,只能一年一度七夕鹊桥相会;

孟姜女千里寻夫却得知丈夫惨死,哭倒长城,投海殉情;

梁山伯求婚被拒含恨而死,祝英台出嫁途中跳下坟墓,化蝶双飞;

白娘子许仙遭法海阻碍,白娘子被镇压在雷峰塔下,多年后塔倒重逢。

故事主体弥漫着悲剧主义色彩,主人公美好的情感总是要被“反派”阻碍,然后被迫分离。四个故事中,鹊桥相会、葫芦生女、化蝶而飞、仙草济世,这些经典情节无不蕴含了古代人民绚丽奇特的想象,浪漫而唯美,千百年来打动着无数国人的心灵。

总的来说,“四大传说”都是以爱情故事为基本载体,凭借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生动鲜活的艺术形象,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朴实、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和反封建暴政、反封建婚姻制度的抗争精神。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备,同时风格独特,尤其是瑰丽浪漫的想象,蕴含了浓厚的中国传统叙事特色。

流传千年的节日习俗

“四大传说”不仅以故事的形式流传于世,更和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着紧密的联系,衍生出丰富的民俗活动。

牛郎织女

七夕节

七夕节,又称七姐节、乞巧节、牛公牛婆日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它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拜七姐、乞求巧艺、祈祷姻缘是七夕的传统习俗。

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孟姜女

寒衣节

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等,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扫烧献,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

关于寒衣节的由来,有多个典故传说,其中一种便是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故长城内外将农历十月初一这天,称作“寒衣节”。“十月初一烧寒衣”,早已成为凭吊已故亲人的风俗。

梁 祝

双蝶节

双蝶节,主要流行于江苏宜兴地区。时间在农历三月初一,其来历源于梁山伯与祝英台殉情化蝶的传说。

宜兴人民为纪念这对情侣,把他们读书的碧藓庵改为“英台读书处”,建起了“祝陵”,每年到了这一天,都有许多青年男女来此凭吊、赏蝶。

经久不衰的文艺创作

基于“四大传说”的再创作,千百年来经久不衰,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佳作。它可以是一首词、一支歌、一折戏、一部影视剧,遍布民间里的中国,焕发出持久而鲜活的生命力。

比如秦观的《鹊桥仙》,倾尽满腔柔肠: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比如苏州民歌《孟姜女过关》,哀婉凄清,朗朗上口:

秋季里来菊花黄,丈夫一去信渺茫,终朝思夫千万遍,深夜不眠泪两行。

冬季里来雪花飞,孟姜女千里送寒衣,途中受尽千般苦,但愿夫妻两相依。

比如越剧名段《十八相送》,诉尽离情别绪:

祝英台:多承你梁兄情义深,登山涉水送我行。常言道“送君千里终须别”,请梁兄就此留步转回程。

梁山伯:与贤弟草桥结拜情义深,让愚兄再送你到长亭。

伴唱:十八里相送到长亭,十八里相送到长亭。

面对丰富而经典的民间文学作品,我们应该如何把它们带到孩子面前,滋养他们的心灵呢?

以文字抵达,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在特级教师周益民编著的丛书《民间文学里的中国》中,“四大传说”单独成册,精选了不同版本、不同体裁的名家作品,从“四大传说”入手,带孩子们走进民间里的中国。封面的“回到话语之乡,哺育中国心灵”,寄托了作者的美好祝愿。

民间文学是我国古代人民共同的智慧结晶,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审美情趣等内容的重要载体。将民间文学带给孩子,不仅能够启迪儿童心智,更能陶冶性情,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促进其健康成长。

来2021儿童母语教育论坛,我们一起走进民间文学里的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