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共有3000多所大学,位列前100位的都是非常好的大学。

读大学的目的,一是找到好工作,成家立业;二是丰富知识,修炼自我;三是家国情怀,为社会发展作贡献。其中,找工作是首先要解决的最实际的问题。

读了大学,主要去哪些地方工作呢?实际上,层次越低的大学,在本省就业的比例越高。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留下来工作的比例越高。毕竟,走得远不远,跟自己的大学名气、自身素质能力及就业环境等,关联度非常高。

部分顶尖名校毕业生就业地点统计

通过对28所顶尖大学毕业生就业地点的统计发现,大多数毕业生也主要选择就近就业。

其中,留在本省(市、区)就业率最高的是上海外国语大学,达76.57%。其次是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都超过了70%。排在第四的是华东师范大学。这四所大学都在上海,近水楼台先得月,同时也充分说明了上海魔都的魅力!

紧随上海的大学之后,是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四川大学,留在本省市就业率都超过了50%。北京作为首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自不必说。这些年,杭州、成都经济发展迅猛,名气快速飙升,为浙江大学和四川大学毕业生留在本地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再往后,则是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本省市就业率超过40%。清华、北大不必再说,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的高留本省率的背后,则是江苏发达经济实力的有力支撑。

在本省市就业率很低的有两所大学,即华中科技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省市就业率居然不能排第一。也就是说,大学生留不下来,大多数毕业生都去了其他省市就业。华科所在的武汉,发展不算太好,与华科的优秀程度不匹配。武汉大学也是如此,留本省市率也只是勉强排在第一。

哈尔滨工业大学就更突出了,学校名气非常大,学生很优秀,但哈尔滨经济严重拖后腿,留不住人才。哈工大毕业生留本省率只有11.89%,竟然只排在就业地区的第三位。比较相似的还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吉林大学,留本省率也不高。

看来,本地只有好大学还不行,还必须有与之匹配的强大经济实力和良好就业环境,才留得住人才。



中国“名校俱乐部”的毕业生都流向了哪些城市?

现在由于全世界整体经济下行,所以对于毕业生来说去哪个城市,选择什么样的行业,则是他们应该去考虑的一个重要议题。而以中国名校为代表,名校的毕业生都流向了哪些城市?对于国家进行评估毕业生就业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以下笔者来讲一讲中国名校俱乐部的毕业生都流向了哪些城市?

一、笔者所界定的名校标准

笔者来提一下自己所界定的名校标准。笔者认为在中国名校俱乐部应该是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及华东五校,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开大学。这些名校可以说是在同龄人之中,成绩处于前0.1%中。接下来,笔者将会以这些学校作为范例,来讲一下他们的毕业生都流向了哪些城市。

二、北京市是名校生聚集地

北京市可以说是名校生的聚集地,北京市有着众多的985高校以及211高校。其中在北京坐落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众多名校。而这些学校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往往也会选择留在北京;同时北京还有着一大批专业性211高校,如北京邮电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等。在双非院校中,北京市也有这中国科学院大学以及外交学院等实力不俗的双非高校。

三、上海市也是名校生聚集地

上海市也可以说是名校生聚集地,上海市由于市场经济发达,并且在华东地区也有着众多顶尖院校。所以很多名校毕业生在毕业之后,他们也会选择赴上海进行工作。上海市作为国际大都市,在就业机会以及薪资待遇等方面都有着它自己的优势与实力。

985、211院校的学生毕业都干什么去了?

众所周知,211、985学校是我国重点高校,而这些学校出来的毕业生都是天之骄子,他们接受了良好的师资教育,并且本身就具备强大的实力,不用细想也知道,他们的前途肯定一片光明。那么作为这样的天之骄子,这些211、985的毕业生,究竟去哪里了呢?带着心中的好奇,根据网络上查询了一些资料,没想到结果却让自己猝不及防的傻眼了! 令人“大跌眼镜”的就业地点 在我看来,这些名校的毕业生应该大多数都应该在北上广等经济发达的城市就业,因为这样才能寻求更高的发展。 然而事实却出乎意料,据网络数据所言,北上广等城市或周边并没有多少新的211、985毕业生存在,恰恰相反的是,超过七成毕业的大学生选择留守在偏远的家乡省份,仅有三成的学生选择留在城市中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这些学生要如此“想不开”,放着大好的前程不要,反而去穷乡辟岭刷存在感。 简直是万万没想到! 原来这些高材生居然有一半选择回乡了! 他们是怎么想的? 他们回乡干什么? 城市里的工资明明更高。 相信许多人都有这个疑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211、985的天之骄子甘愿放弃繁华的城市,成为乡村的一员? 回乡背后隐藏的深层原因 自2010年起,国家就开始大力扶植贫困地区、乡村,期望实现家家小康。而无数211、985学生,由于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早已被开阔的眼界,比一般人更早发现其中商机,于是大多学子选择自主创业。 在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大力支持下,加上家乡的政府扶贫政策,这些天之骄子选择回乡去创业发展是合理化的,因为他们知道,把握手中的商机和资源,才更容易成功,毕竟自古以来,成功的人相较其他人而言,都有一双洞悉先机的慧眼。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城镇化,需要大量人才,尤其是偏远的二三线城市,人才的需求量远远高于一线城市,而这个时候前往这些区域寻求发展的毕业生,所得的待遇往往比与一线城市不相上下甚至更高。 近两年人口膨胀速度快,又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很多工作岗位的待遇并不令人满意,也因此萌发了许多大学生返乡去偏远城镇发展的心思。这些学生往往在决定回乡后便开始调查适合自己的项目,并在确定这个项目的可行性之后,开始着手准备所需要的资料以及其他事项,以此确保自己的发展不受限制。 都说毕业等于失业,其实不然,回乡创业也许是各位211、985的高材生对于目前“工作难”的国情做出的应对,他们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积累了经验,无论成败与否,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宝贵的实践,能从中收获常人所没有的一些东西。 这样的选择真的能如愿以偿吗? 据全球化智库(CCG)发布的《2017中国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调查报告》中显示,65.14%的受访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感兴趣,其中工商、经济管理的学生最多。 但是,创业远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从创业存活率来看,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2013届本科毕业生中有46.2%的人三年后还在继续自主创业;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中有46.8%的人三年后还在继续自主创业。 这也意味着,超过一半在毕业就开始创业的大学生,创业过程坚持不过三年。 “缺少资金”是最可能导致创业失败的原因之一。调查显示,2016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资金主要依靠父母、亲友投资或借贷和个人积蓄,来自商业性风险投资的比例较小。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6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人群中,近四成创业毕业生为农村家庭背景,有38%的创业毕业生,他们父母为农民或农民工,父母职业为产业与服务业员工的创业大学生占到28%,父母职业为管理层的创业大学生占比达21%。 因此,虽然有部分211、985学生选择回乡去创业求发展是成功的,但是还有更多的学生因为自身定位过高、创业项目选择不恰当、创业金额不足等等问题下,创业失败不说,还给家庭带来债务。研究生 越是顶尖的高校保研率越是高,某些985高校一个班里面就有将近10名学生是能够被保送研究生的,而普通的211工程大学里面一个班可能只有两三名学生能够被保送研究生。 985 、211工程大学里面学生考研率也是比较高的。现在本科生已经越来越多了,有点学历泛滥的程度,所以越来越多的学生趋向于考研,希望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的学历,将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出国 985、 211工程大学里面的学生,还有一部分是选择申请国外、香港高校研究生,特别是像清华、北大这样的顶尖985高校学生有很多都是选择出国留学。 像我大学时候是在一所没有211工程大学里面的两个班级,总共80名学生就有三、四名学生是选择留学的。 拥有了留学经历,相当于是给自己的学历镀金,将来如果能够留在外面工作的话就更好了,当然也有部分学生毕业以后选择回到国内上班。现在很多985、211工程大学招聘老师至少是需要博士文凭,还有很多是需要拥有国外教育背景的博士,这样严苛的条件也迫使很多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国企 我们在一些知名国企招聘公开目录中看到,这些被招聘的毕业生中有很多都是知名高校的毕业生,可见这些大型国有企业,在招聘毕业生的时候,也是比较青睐这些985 、211工程大学毕业生的。知名企业这些985、211工程大学的毕业生找工作的时候,也是比较青睐那些国内知名企业的,比如说腾讯、华为、小米这类的企业。外企还有一些985、211工程大学的毕业生将来找工作的时候比较热衷于找那些外资企业上班。公务员、事业单位有相当大部分的985、 211工程大学的毕业生,后来是选择了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工作是需要经过笔试、面试环节的考试才能够考上的,而且这样的考试竞争也是比较激烈的。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工作相对来说比较轻松一些,虽然工资水平不是特别的高,但是最近几年也是很受大学毕业生青睐的。在高考的时候相信所有的考生都希望自己能够顺利进入211高校、985高校,在考研的时候所有的考研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进入211高校、985高校读研,因为进入这样的高校就读,当毕业时我们会更具有竞争力,会更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途,所以我们才会为之向往。 那么,在每年的毕业季中这些来自211高校、985高校的学生都干什么去了?都有哪些选择呢?都从事怎样对待行业呢? 首先,很多的毕业生选择了升学深造,即考研。 或许对于211高校、985高校的毕业生,并不是参加统考攻读硕士研究生,更多的是通过保研的途径实现了进入名校攻读硕士研究生 的机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学生希望是这些高校的本科生,因为会有更大的机率顺利保研。 而对于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学生,或许会有人认为这么好的高校毕业之后肯定能够找到好的工作啊,肯定能够进入更好的单位啊,但是这些学生想的是令自己变得更加强大,令自己变得更加有竞争力,令自己变得更加有价值,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能够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个人抱负。 其次,进入自己所学专业的强势企业,实现学有所用。 相信很多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很多有可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即本专业的就业岗位难以找到好的工作,迫于无奈只能是跨专业就业,从事了一份自己在大学期间从未接触过的工作,这是很多应届毕业生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而对于211高校、985高校的毕业生,在每年的就业中绝对能够找到和自己专业极度契合的工作,学土木工程的进入中铁,学电气工程的进入了电网,学金融学的进入了银行等等,也就是说他们有更大的机会实现自己当初的梦想,不至于被迫跨专业就业。 最后,会有一部分是选择了创业,选择了更加有意义、有挑战性的道路。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吵着要创业,要有自己的品牌,要有自己的公司,要有自己的员工,但是真正能够落实到实际的还是极个别的,而211高校、985高校的毕业生却有相对来说比较多的毕业生选择了创业,选择了开发自己的产品,研究自己的项目在,这是一个很具有特色的选项,当然其前途也必然是充满的荆棘。 总之,211高校、985高校的毕业生绝大度数在毕业时都会实现自己上学是的期望,当然也会有一部分学生无奈被延期毕业,甚至是没有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只不过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做的还是增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自己强大了,才会有更多的橄榄树想你传递过来,才会拿到更多的offer,所以加油吧!!! 本科为某985大学,传统工科专业,全班25位同学,大约一半读研究生。选择工作的同学,进入国企居多,继续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有转行的大约5个,转到金融、销售、采购等。 其实,985和211大学的毕业生最喜欢的还是去 深造 的,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最多的就是去深造了,而且这些高校的学生深造率一直是居高不下,菜鸟也整理了一个深造率的榜单,大家可以看看。大家看看这42所双一流大学的学生深造率的情况。看了这个大家都有什么想法吗?基本上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都选择去深造,而且大家也知道。这些985或者是211高校的考研推免率是很高的,很多学生都是走的推免生的这条道路。所以,深造的比例也是比较大的。还有一些去国外深造的学生也是非常多的,这个表格就很能说明一定的问题。这是菜鸟整理的一个榜单。这是985和211大学的学生毕业之后最喜欢去的一些单位。有些是属于深造性质的,而大部分都是属于世界500强的企业,这个大家可能都看到了,而且很多单位的实力都是非常强的。而这也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很多企业也只选择这些985或者是211高校毕业的学生。一般来说,985大学的毕业生根本不可能存在就业问题,一个985大学正常毕业的学生如果找不到工作,那一定是这个学生本身有问题,绝对不是学校的问题。 虽然国家三令五申不允许就业歧视,但很多门槛是无形的,是潜规则,只不过大家不说到明处而已。哪些单位去哪个层次的大学招人,哪个岗位招聘哪个层级大学的学生其实都是有讲究的。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985大学的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单位有哪些,哪些单位招聘的985大学的毕业生人数最多。 下面的数据来自各带大学的就业质量报告,但因为有些大学没有公布毕业生就业的具体单位及人数,因此,这个数据是部分大学统计而来,但基本能说明问题。我们来看招聘人数在150人以上的44家单位名称。 序号 企业名称 人数 1 华为技术公司 3860 2 中国建筑总公司 2095 3 国家电网公司 2020 4 上海 汽车 有限公司 1248 5 中国电子 科技 集团 946 6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 785 7 中兴通讯有限公司 744 8 恒大集团 737 9 招商银行股份公司 729 10 腾讯公司 700 11 中国航天 科技 集团 653 12 中国工商银行 504 13 京东方 科技 有限公司 468 14 中国移动 464 15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438 16 百度公司 425 17 中国一汽 414 18 新东方教育 355 19 网易公司 342 20 阿里巴巴 327 21 中国科学院 311 22 中国农业银行 307 23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 305 24 碧桂园房地产 299 25 海康威视集团 298 26 美的集团 287 27 万科地产 274 28 中国交建集团公司 272 29 京东商城 269 30 中国中车 263 31 中国建设银行 225 32 东风 汽车 223 33 中国银行 218 34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210 35 招商局集团 204 36 华星光电 204 37 中船重工 199 38 吉利 汽车 192 39 川大华西医院 190 40 南方电网 165 41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 161 42 中国联通 158 43 广州 汽车 156 44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 152 23796 数据分析: 1、这44家单位合计招人23796人,上榜的企业以大型国企及近些年来发展最好的大型民营企业为主。 2、民营企业中,主要是以华为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互联网企业为主,包括腾讯、百度、阿里、网易、京东等,还有几个就是这些年挖空老百姓钱袋的房地产企业,以恒大、碧桂园、万科为代表。 3、在国企中,以年收入过万亿的巨型企业国家电网、中国建筑为代表,包括中航工业、中国电子、中国航天、中国兵器等几家中字头 科技 企业以及几家大型商业银行。 4、表现最为抢眼的当然是大家最熟悉的华为,一个企业就招聘了3860人,就这还不包含电子 科技 大学和华中 科技 大学这两个华为的大户,如果算上这两个学校,华为一个企业的招聘人数就占到全部44家企业的20%以上。华为这么厉害一定是在情理之中,全国最优秀的人才都去了华为,不牛也不行。 5、中国建筑排名第二,这个结果大家也许没有想到,这家企业规模巨大,年营业收入上万亿,属于施工企业,按说好学校的学生不愿意去,之所有有这么多人愿意去,一个是给的收入足够高,还有一个就是这家企业岗位很多,985的学生从事的岗位可能比较好吧。 6、这里面还有一个企业比较特殊,就是招商银行,在几乎没所名校的就业人数榜单上,都可以看到招商银行的名字。招行在商业银行中,规模远比不上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但它招聘的名校学生却远多于它们,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招商银行一直是银行业中口碑最好的,人才是企业竞争中最核心的因素。 7、这些企业中,还有一家表现不俗,就是许家印的恒大地产。一个房地产企业为什么要招这么多名校的大学生呢,因为在它们这些年的发展中,人才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红利。要不恒大也不会花1500万元年薪请一个经济学家任泽平,这几个房地产企业背后都有高人在做智囊。 8、值得一提还有一个企业就是俞敏洪的新东方,这些年,教育培训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以新东方,学而思为代表的众多教育类企业到美国或者香港上市,这得益于家长们对孩子学习的重视和焦虑。这些企业也知道了人才的重要性,再加上开出的薪水很高,吸引了大量名校的毕业生加入这个行业。 总体来说,上榜的这些企业要么是实力非常强大的国企,要么是发展最好的民营企业,要么是身处发展前景最好的行业。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就是可以给名校的学生开出诱人的薪水或者良好的条件,这也是它们吸引人才的法宝。 为什么家长们都非常看重985这个名头,关键也就在这,最好的就业机会只会留给最优秀的人才。 话又说回来,优秀的人才不光是为自己的生活在奋斗,他们还肩负着国家和 社会 发展的重大责任,他们已经不全是家长的儿子和女儿,他们还是国家和 社会 的人,因此,他们会比我们普通人幸苦很多,付出更多,想到这里,我们也心理平衡了一点。 985,211毕业的大学生有好的也有差的,好的进世界500强都有大型企业的比比皆是差的去私企的也很多,都是相对的对应的! 你觉得她们会去哪里?不过985 211的学生毕业以后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继续学习,读研的读研。第二,出国的出国。第三,就是工作。但是大部分都会选择继续深造考研,这个时候就会涉及到本专业考研或者跨专业,毕竟考研是人生中的最后一次考试。也有很多会工作,但是很多都没找到对口的工作的。无论是985还是211,毕业之后(包括硕博毕业)就跟普通毕业生、普通人一样,势必都是去工作了。这跟学历无关,这是生存的问题。我想,可能你更想问的是做什么性质的工作。一部分人本科毕业直接就业,无论是什么专业,更多的还是属于技术性或者功能性人才。另一部分继续深造读研,毕业后做研发的可能性会多一点。还有一部分人,继续读博。毕业后有的作学者搞科研,有的进入高校当老师,还有的选择进入公司工作,但他们相对起点会高很多。无论他们从哪个阶段毕业,还会有一些人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等等,这都是他们会选择的道路,只是随着学历的升高,选择公务员等类似这种性质的人也就越来越少。所以说,无论学历多高,最终都会工作的。而这些工作的不同点,其实就是工作性质不一样而已了。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全国顶尖大学毕业生就业,主要去了哪些地区?,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排行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