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2022本科院校排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合肥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司法考试学院,安徽三联学院,合肥师范学院,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安徽艺术学院,合肥城市学院,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安徽外国语学院,安徽新华学院,巢湖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医学和特色文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现有30个学院(学部),含7个科教融合学院;设有苏州高等研究院、上海研究院、北京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国际金融研究院、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学校于1958年9月在北京创建,郭沫若任首任校长。这是我党亲手创办的红色大学,是为“两弹一星”事业而建立的大学,她的创办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建校后,中国科学院实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高起点、宽口径培养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尖端科技人才,汇集了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赵九章、贝时璋等一批著名科学家,建校第二年即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1970年初,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1978年以来,学校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一系列具有创新精神和前瞻意识的教育改革措施,创办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等,成为国家高质量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国家首批实施“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大学之一。

2、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工信部和安徽省政府共建高校,国防科工局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45年,1960年被中共中央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刘少奇、朱德、董必武、陈毅、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工作,邓小平同志1979年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学校2005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9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学校深怀“工业报国”之志,秉承“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校训,以“培养德才兼备,能力卓越,自觉服务国家的骨干与领军人才”为人才培养总目标,形成了“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培育践行“爱国爱校、笃学问道、团结合作、尽己奉献、追求一流”的校园文化,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学校已经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基地。

3、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AnhuiUniversity)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安徽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安徽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安徽大学历史悠久,1928年创建于当时省会安庆市,是安徽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抗战期间,学校被迫西迁,并一度流散,1946年复校,时为国立安徽大学。1949年12月迁至芜湖。几经调整,学校于1956年迁建合肥市,1958年全面恢复招生。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这一天被定为校庆日。90余年来,安徽大学勇担民族复兴大任,承继地方文化传统,与国家共命运,与时代同发展,始终秉承“至诚至坚、博学笃行”校训,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不断奋力前行,始终追求卓越。继上个世纪90年代入选国家“211”建设高校之后,进入新时代,学校又成功入列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并成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教育科研区核心成员单位。

4、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坐落于安徽省会合肥,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以农林生命学科为优势和特色的省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合作共建高校,是全国首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十所高校之一,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高校,是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现任党委书记江春、校长夏涛。学校源于1928年成立的省立安徽大学,1935年成立农学院,1953年独立办学,1995年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下设19个学院(部)。现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4383人(含国际生156名),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4460人。在职教职工186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752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889多人;现有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15人、省级人才80人。现有ESI前1%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9个,入选安徽省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各1个,入选安徽省高校高峰学科建设项目5个。现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5、安徽医科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是安徽省办学历史最早的高等学校之一,是安徽省第一所高等医科院校。学校坐落在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合肥,承立德树人之使命,育精医报国之英才。学校是安徽省属重点大学,是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和安徽省共建高校,是安徽省第一批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和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学校。学校前身是1926年始创于上海的东南医科大学,1949年响应中共中央华东局“面向农村,走向内地”的号召,内迁安徽怀远。1952年定址合肥,改名安徽医学院。1985年更名安徽医科大学。作为安徽医药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学校始终是安徽省高等医学教育事业和卫生健康事业的开创者、孕育者和引领者。学校创立之初,胸怀仁心医民、精医报国梦想的郭琦元、张锡祺、汤蠡舟、余云岫、李祖蔚、胡定安、陈邦典、万昕等一大批医学教育家在校任教,著书立说、陶育良医、康民济世。

6、安徽建筑大学

安徽建筑大学是安徽省唯一一所以土建类学科专业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始建于1958年,坐落在安徽省合肥市。学校是安徽省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省级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省优秀教学管理集体、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学校设有12个学院,现有61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管、理、艺、文、法、经七大学科门类。全日制本科生16800余人,研究生1740余人。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教师1203人,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480余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1077人,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421人。拥有国家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9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5个,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6人、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7人。

7、合肥学院

合肥学院是一所在“改革中诞生,开放中成长,创新中发展”的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其前身是创办于1980年的合肥联合大学,建校伊始提出“适当收费、不包分配、按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后勤社会化”的办学模式,引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学校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小岗村”。1985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和德国下萨克森州政府签署了按照“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办学模式,共建一所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协议,合肥学院(原合肥联合大学)成为德方在中国重点援建的两所示范性应用型高校之一。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原合肥联合大学和合肥教育学院、合肥师范学校合并组建合肥学院。

8、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9年,其前身为1952年创立的安徽省中医进修班。1959年,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中医学院。1970年,安徽中医学院并入安徽医学院。1975年,国家教育部批准恢复安徽中医学院。2000年,安徽省医药学校并入安徽中医学院。2011年,省政府批准在安徽中医学院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2013年,教育部同意安徽中医学院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校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高校,是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安徽)基地、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国家博士授权单位、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单位。现占地总面积1269.68亩,有少荃湖、梅山路、史河路、六安路四个校区。图书馆藏书207.16万册,古籍部珍藏古籍线装书3.3万册,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药资源中心腊叶标本室储藏了15万余份药用植物腊叶标本,是全国医药院校珍藏标本最丰富的标本室。新安医学文化中心是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9、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是2003年由安徽医科大学创建,经国家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2017年11月遵照教育部26号令要求,由安徽医科大学与安徽新华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举办,是按新机制和新模式运行的本科高校。学院秉承安徽医科大学90余年的文化传统和办学理念,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宗旨,坚持“需求导向、错位争先、医教协同、特色发展”的发展思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了一大批品学兼优、医学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人才,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和用人单位广泛认可。学院依托安徽医科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办学资源,结合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需求,先后建立了临床医学系、护理系、医学技术系、药学与生物医学工程系、公共卫生与卫生管理系、基础医学部、思政理论教学部、公共课程部与实验实训中心;现设有临床医学、护理学、助产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公共事业管理、眼视光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学、健康服务与管理11个本科专业。

10、中国政法大学司法考试学院

学院主要承担国家司法考试制度的研究工作,同时承担着本校学生(包括本科生、双学士和研究生)司法考试考前的辅导工作以及面向社会的司法考试培训工作。学院下设院务办公室、切题研究中心、对外合作办公室、招生办公室、教务办公室、网络办公室等职能部门。拥有专门从事切题工程、题库、教材资料和教学法研究的百人研究团队。司法考试学院一直致力于司法考试培训与法学教育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创新。7年来,学院为校内外万余名学生进行了司法考试课程的培训,校内学生通过率一直保持在80%左右,其中研究生通过率更超过95%的比例,成为全国各法学同类院校的佼佼者,而社会考生的通过率也持续上升,2012年非法学考生的通过率就达到了50%水平,深受考生好评与信赖。中国政法大学司法考试学院凭借他学术权威、教学严谨、诚实可信的优秀品质在行业内外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2010年,学院根据多年来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切题工程”的深入了解和研究,以“理论是基础,解题是关键”为理念,设计了更加科学有效的培训班型和辅导资料,旨在打造一个高质量、高效果的法律学习平台。

11、安徽三联学院

安徽三联学院坐落于安徽省省会合肥,主校区地处合肥大学城翡翠湖畔,是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由安徽三联投资集团于1997年投资创办,为安徽省第一所民办高校,三联学院的成立已分别载入安徽改革开放40年大事记、新中国成立70年安徽大事记。2005年,学校获批成立党委;2008年,获批升格为本科高校;2011年,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201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9年,获批安徽省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占地面积780余亩、校舍面积31万多平方米,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039万元、馆藏纸质图书109万册。现有交通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财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动漫与数字艺术学院、外语学院、护理学院和机器人工程学院,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部、体育部、图书馆等教学及辅助单位。学校以工为主,管、经、艺、文、医、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开设本科专业48个,高职专业8个,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400余人。

12、合肥师范学院

合肥师范学院坐落于“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学校前身是安徽教育学院,创建于1955年,2007年改建为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是全国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国培计划”示范性培训项目实施单位、“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工程实施高校,安徽省首批“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学校现有锦绣、滨湖、三孝口三个校区,校园面积1295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74亿元,纸质图书近120万册;在职教工1142人,其中正高98人、副高328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二级教授4人、“115”产业创新团队2个、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0人、省特支计划创新领军人才2人、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2人、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省宣传文化领域青年英才1人、省教学名师19人、省级教坛新秀27人。

13、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坐落于合肥市国家4A级风景区紫蓬山下,堰湾湖畔。学校的前身是创办于2001年的安徽文达信息技术职业学院。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曾两次亲临学院指导工作,并亲笔题写校名。学校秉承“明德至善、勤学躬行”的校训,营造“包容并蓄、立德树人”的校风、“博学笃教、教书育人”的教风和“励志勤勉、求真正行”的学风。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确定了“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构建了以工科类专业为主体,财经类、艺术类专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学科专业架构。紧密围绕安徽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开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学校办学水平、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学校现有土地703亩,校舍265,343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值6,500多万元;馆藏纸质图书85万册。现有折合教师563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达34%;有省级教学名师5名;省级优秀教师3名;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省级教坛新秀13人;有21人次在省级教学竞赛中获奖,其中获得一等奖3人。

14、安徽艺术学院

2019年6月10日,教育部批准在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基础上设置安徽艺术学院。11月2日,省政府下发《关于设置安徽艺术学院有关事项的通知》(皖政秘〔2019〕193号)。12月28日,安徽艺术学院正式挂牌。安徽艺术学院是本科层次普通高校,定位于应用型高等学校,主要培养适应区域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艺术类人才。学院位于合肥市新站区高教基地,按远期全日制在校生3000人的规模进行规划建设,占地580亩,总投资约15亿元。学院的校园规划及建筑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体现徽派元素和建筑风格,拥有与艺术高等教育相适应的一流设施设备,以及剧院、音乐厅、美术馆、大师工作室以及戏剧戏曲、舞蹈、音乐、美术设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楼等教学场馆。一期工程首批项目开工建设20.87万平方米,一些教学场馆及功能设施达到国内一流。目前,一期工程首批项目建设基本完成,2017年以来已根据办学需要陆续投入使用。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054万元,纸质图书244785册,建有现代化业务管理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共享安徽高校数字图书馆和安徽大学电子图书等数据库资源。

15、合肥城市学院

合肥城市学院(原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是教育部2003年批准成立的本科层次全日制独立学院(批准文号:教发函{2003}541号)。学院新校区位于“大湖名城”——合肥市黄麓科教园区,环巢湖旅游景观大道旁,占地规划面积990亩,现有已办不动产证495.32亩土地面积。校园内典型的徽派建筑与小桥流水融为一体,校园外天高云淡与碧波荡漾交相呼应。学院荣获“合肥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学院于2018年在合肥北城岗集新建校区(城建学院北城实训基地)。岗集校区北临滁河干渠风景观光带,南靠岗集现代产业园,占地面积360余亩,现建有11栋共11万平方米校舍,3000平方米大型室内运动场,国标400米田径运动场等,直达市中心的公交车始发站建在校园门口。合肥市工商联秘书长协会党支部挂牌岗集校区,周边上百家企业已与学院签订实习就业合作协议,为城建学子顺利走向社会搭建广阔便捷的发展平台。学院设有土木工程系、建筑与艺术系、机械与电气工程系、管理工程系以及基础部等四系一部共29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管、艺三大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7000余人,教职工近450人。

16、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建于1979年9月,位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是全国重点军事院校之一,担负着为全军培养高素质新型信息作战指挥和工程技术人才的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是军队重点建设院校和全军院校教学工作评价首批“教学优秀单位”,担负着为全军培养高素质新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及指挥人才的任务,被总参评为“科学发展观教学先进单位”、被总政表彰为“第十届全军人才培养先进单位”。历经20多年的发展,学院已建立覆盖军事学和工学两个学科门类、战术与技术相融合、信息战特色鲜明的以研究生教育为龙头,本科生教育为主体,继续教育为补充的博士、硕士、学士三级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现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学院建有脉冲功率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对抗信息处理等2个军队重点实验室,红外与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和电子制约技术2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拥有一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为代表、电子信息领域专家教授为核心、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骨干的教员队伍。

17、安徽外国语学院

安徽外国语学院是一所以外国语言文学教育为特色的省属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中部地区唯一一所本科外国语学院。学校成立于2002年,前身为安徽外国语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2021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坐落于国家4A级旅游景区紫蓬山风景区,校园内依山临水的自然气息与欧式风情的建筑风格相融合,凸显环境与人文的统一,是一所现代化的花园式学校。学校设有西方语言学院、东方语言学院、国际商务学院、国际旅游学院、国际经济学院、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信息与数学学院、英语语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等10个学院(部)。设有3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4个学科门类,其中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有11个,涉及9个外语语种。是安徽省开设外语语种最多的高校。学校现有各类实验(实训)室6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教学用计算机2268台,百名学生配备教学用计算机18.8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18660个,百名学生拥有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155个。

18、安徽新华学院

安徽新华学院是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位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区,校园紧邻大蜀山。学校于2000年创办成立。2005年5月,学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更名为安徽新华学院。同年12月,安徽新华学院党委正式成立。2009年,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2013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5年,获批为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2017年,获批全国“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2018年,实现留学生零突破。2019年,获批安徽省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办学层次提升迈出坚实一步。

19、巢湖学院

巢湖学院是安徽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创建于1977年,前身是巢湖师范专科学校。2002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更为现名。2013年6月,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8年12月,参与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并获好评。2019年10月,获批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合肥市巢湖半汤温泉养生度假区,占地面积1324.5亩,总建筑面积39.5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5亿元,图书文献资源总量359.79万册,其中纸质文献116.52万册。现有13个二级学院,58个本科专业,隶属于经、法、教、文、史、理、工、管、艺9大学科门类。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省级一流(品牌)专业2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4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9项。全日制在校生17019人。

20、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PLA Army Academy of Artillery and Air Defense)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学院创建于2017年,是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原解放军炮兵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炮兵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兵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炮兵学院的基础上组建而成;属副军级编制。院本部设在合肥,下设南京校区、郑州校区、士官学校(沈阳)。学院是一所承担炮兵、防空兵指挥军官培训任务的兵种指挥类高等教育院校,同时也是承担研究生教育、士官教育、外国军事留学生培训、现职干部轮训和优秀士兵保送入学学员培训等任务的多用型军事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