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2022本科院校排名: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黑龙江财经学院,哈尔滨广厦学院,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黑龙江工商学院,哈尔滨华德学院,哈尔滨学院,哈尔滨石油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哈尔滨音乐学院。

1、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哈工大)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以理工为主,理工管文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拥有哈尔滨、威海、深圳三个校区。学校始建于1920年,1951年被确定为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1954年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曾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学校于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2000年与同根同源的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哈工大,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模范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使命,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形成了“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培育了政治引领、典型引路、品牌带动、校训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传统,涌现出一大批全国先进典型,曾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一提三优”工程特别优秀学校等荣誉称号,2018年首批入选全国十所党建工作示范高校。

2、哈尔滨工程大学

系出名门之后、办学基础扎实哈尔滨工程大学坐落于美丽的松花江畔——北国冰城哈尔滨市。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1970年,在“哈军工”原址,以海军工程系全建制及其他系(部)部分干部教师为基础,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2年,成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02年,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研究生院;2011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2019年,成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黑龙江省政府、哈尔滨市政府四方共建“双一流”高校。学校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我国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简称“三海一核”)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学校基础设施完备,占地面积140.3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3.71万平方米。校园建筑中西合璧,飞檐碧瓦,气势恢宏。

3、哈尔滨医科大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由我国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于1926年创建的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和兴山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二分校组建而成。学校历经90余年的发展建设,传承伍连德博士“赤诚爱国、自强创业”的奉献精神,发扬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光荣传统,秉承“木直中绳、博学载医”的校训,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具有相当的发展规模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是部委省共建大学、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高校、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中方牵头单位、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学校设18个二级院部和8个事业单位。现有教职工1710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3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获南丁格尔奖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8人,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1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入选“长江学者”1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90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38人。黑龙江省“头雁”团队6个。

4、东北林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是一所以林科为优势、林业工程为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地处我国最大国有林区的中心——哈尔滨市,东经126.6247°,北纬45.7662°,海拔141米,校园占地136公顷,并拥有帽儿山实验林场(帽儿山森林公园)和凉水实验林场(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总面积达3.3万公顷。历史沿革。学校创建于1952年7月,原名东北林学院,是在浙江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和东北农学院森林系基础上建立的,由原国家林业部直属管理。1985年8月更名为东北林业大学。2000年3月,由国家林业局划归教育部直属管理。2005年10月,经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0年11月,教育部和国家林业局签署合作共建协议。2011年6月,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2012年3月,教育部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共建协议。201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师生概况。学校现有研究生、全日制本科生2.6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9463人、研究生6934人。自建校以来,已向国家输送毕业生近18万人。

5、黑龙江大学

志存高远,爱国奉献,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黑龙江大学是教育部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有特色、高水平、现代化地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黑龙江省共建高校,坐落于北国冰城哈尔滨,其前身是1941年成立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俄文队。办学80年以来,黑龙江大学在国家全球战略构架中,推进与服务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强化俄语学科专业的优势地位和引领作用,实现人才培养方向、科学研究领域、对外交流合作和社会服务等多方位与俄罗斯对接,形成全国高校独树一帜的对俄办学特色。作为黑龙江省学科门类最全、专业覆盖最广、后发优势最强的综合性大学,坚持立足龙江、面向全国,全力为地方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端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撑、科技服务和文化引领。“十一五”以来,黑龙江大学坚持以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强化管理为主的发展道路,着力构建教学、科研和学科三位一体的内涵发展模式,整体办学水平、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声誉显著提升。化学学科、材料学科、工程学科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6、东北农业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特色,农、工、理、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农业农村部省部共建大学、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入选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学校1948年创建于哈尔滨,始称东北农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第一所普通高等农业院校,知名教育家、哈尔滨市第一任市长刘达为学校第一任院长。建校以来,先后隶属于东北行政委员会农业农村部、国家高等教育部、农业农村部、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黑龙江省教育厅,1981年被确定为黑龙江省省属重点院校,1994年与黑龙江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东北农业大学。学校设有16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现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群,10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4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

7、哈尔滨理工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由原机械工业部所属的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和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于1995年合并组建而成,1998年划转黑龙江省属,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建校70多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龙江沃土,深耕机电行业,矢志艰苦奋斗,发展成为综合实力强劲、办学特色鲜明的黑龙江省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是省属规模最大的理工科大学,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和黑龙江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8、哈尔滨师范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坐落于素有“冰城夏都”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哈尔滨,是黑龙江省教育、艺术、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是黑龙江省属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学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是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学校成立于1951年,其前身是1946年我党在东北解放区建立的松江省立行知师范学校,经历了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1951——1956)、哈尔滨师范学院(1956——1980)时期,1980年更名为哈尔滨师范大学。2000年呼兰师范专科学校、黑龙江农垦师范专科学校并入,2002年黑龙江省物资学校(黑龙江省物资职工大学)并入,组建成新的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弘扬以“行知精神”为代表的大学文化,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师准则,秉承“敦品励学,弘毅致远”的校训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提高质量、创新发展。学校先后荣获“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等称号。

9、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4年,经六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具有较高教学、科研、医疗水平,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学校于2004年全国首批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结论,2007年全国首家通过教育部本科中医学专业认证单位,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2015年晋升为全国文明单位,同年荣获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2016年获批成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2018年获批成为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高校”,2020年获批国家重大疫情中西医结合救治基地工程建设项目。学校下设16个学院、14个附属医院(4个直属)、1个中医药研究院、1个中医药高等教育研究院、26个教学医院和70个实习基地。设有25个本科专业,涵盖医、理、工、管、法等5个学科门类。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31个;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5个、二级学科37个;有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

10、哈尔滨商业大学

哈尔滨商业大学始建于1952年,为新中国第一所多科性商业大学,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十所大学之一。学校定位为教学研究型大学。2006年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2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院校,2013年成为中俄经济类大学联盟成员,2014年被授予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17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18年工商管理学科进入黑龙江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应用经济学学科进入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创新工程学科项目建设名单,2020年被评为黑龙江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学校占地总面积116.55万平方米,校舍总面积66.18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3725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198人,硕士研究生2432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教职员工1540人。其中专任教师1180人,教授253人、副教授575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分别为746人、536人;研究生导师98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5人。

11、黑龙江科技大学

黑龙江科技大学地处美丽的冰城夏都哈尔滨市的松花江畔,经过73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一所理、工、管、文、经、法等学科协调发展,以工为主、以矿业为学科专业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形成了“一校两地三校区”的办学格局,为区域经济社会和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煤炭工业的脊梁”。学校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应急管理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是国家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是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建设示范高校。学校前身是中国共产党1947年在鸡西建立的东北第一所煤矿工人干部学校。1954年与鹤岗煤矿学校合并成立鸡西煤矿学校。1958年在此基础上成立本科教育鸡西矿业学院。1964年因院校调整又改为鸡西煤矿学校。1978年复建本科教育鸡西矿业学院,1981年改称黑龙江矿业学院,隶属于原国家煤炭工业部。1998年划归地方,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黑龙江省管理为主的体制。2000年更名为黑龙江科技学院。2013年更名为黑龙江科技大学。

12、黑龙江财经学院

学校简介黑龙江财经学院坐落在充满欧陆风情的北国冰城哈尔滨市。学院始建于1999年4月,是由黑龙江德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经教育部批准、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学科专业学院设有经济系、会计系、金融系、管理系、财经信息工程系、人文科学系、艺术系、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和体育军事教学部10个教学单位。开设了涵盖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文学、法学、艺术学6个学科门类的33个本科专业,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院级特色专业4个。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12076人。教师队伍学院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培训力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逐步形成了一支师德良好、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满足教学需要、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师队伍。人才培养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3、哈尔滨广厦学院

哈尔滨广厦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黑龙江省属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始建于2000年,校名为“黑龙江广厦学院”,2003年3月,经黑龙江省政府批准与哈尔滨商业大学合作办学,更名为“哈尔滨商业大学广厦学院”。同年10月,经教育部确认为本科独立学院。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更名为“哈尔滨广厦学院”。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承“育人报国”的办学宗旨,遵循“广博厚载,厦纳群材”的办学理念,恪守“致知格物,品端学粹”的校训,践行“坚持不懈、追求卓越,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广厦精神,全面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确立了立足哈尔滨,面向黑龙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坚持面向基层和企业生产、管理一线,着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把学校建设成为省内先进、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民办高等院校。

14、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

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现拥有哈东、江北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045亩,校舍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在校动态学生数8000余人。实在办学,稳步前进。学校坚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将品格、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培养“卓越IT工程师”为育人目标,恪守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形成了“规范严谨,精益求精”的校训和“积极、踏实、开放、学习”的校风。2003年,学校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成为黑龙江省仅有的两所进入国家首批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院校,是国家劳动部、信息产业部联合批准的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在教育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后结论为“优秀”,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忠于守旧,乐于迎新。学校以计算机、信息类工科专业为基石,致力于探索应用学科与基础学科交叉融合之路,设置新兴交叉学科,拓展与计算机复合的电商类、管理类、艺术设计类专业协调发展。现开设了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环境设计、视觉设计传达设计等热门专业。植根实践,人人成才。

15、黑龙江工商学院

黑龙江工商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成立于2002年,前身为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2015年5月,转设更名为黑龙江工商学院。学校的举办者是哈尔滨祥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刘来祥教授出任学校理事会理事长、校长。刘来祥是中国人民大学博士,他用教育家的勇气与担当,汇聚教育资金,创办学校,同时以经济学家的智慧和审慎,推动高教转型,在2019年组建了立德教育集团,并成功在香港上市,为学校持续优化办学环境,提升综合竞争力提供保障。学校立足龙江,面向全国,形成“两省三地南北呼应”的新办学空间格局,在哈尔滨市拥有松北校区和哈南校区,在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建有产教融合园区暨黑龙江省大学生“长三角”就业创业基地。学校占地总面积62.8万m2,建筑面积30.86万m2;总资产25.8亿元,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8000万元;纸质图书82.8万册,电子图书161.355万册,数据库20个。学校面向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各类在校生13000余人,建校以来已为国家输送了5万余高素质人才。

16、哈尔滨华德学院

哈尔滨华德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创办于1992年,至今已有29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占地总面积77万平方米,风景如画的主校园坐落于国家级哈尔滨新区。学校现设有11个二级学院,3个教研部,有40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5个学科门类,在校生近万人。学校先后被教育部授予“全国职教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被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校园标兵”,是全国民办教育高校首批“双优”单位,黑龙江省民办高校“示范单位”、“免检单位”,首届“黄炎培优秀学校”。一直以来,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握应用型办学定位,不断学习吸收中外教育家的教育理论营养和国内外学校企业先进经验,艰辛探索、艰难跋涉、艰苦创业,历经八次搬迁、六易校址、五个发展阶段。学校始终坚持理念引领办学,教育与教学并重,注重积淀大学文化、凝聚大学之魂、营造整体育人氛围,培育建成了“九四二三三”教育模式与平台,即九条办学基本经验、四方面办学特点、二个办学亮点、三大育人平台和“三个培养”目标。

17、哈尔滨学院

哈尔滨学院是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院校,由哈尔滨市政府领导和管理,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2007年以良好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是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建设高校、黑龙江省首批“共享型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培育单位和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办学以来,学校遵循“坚持融合共生,建设城市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立足哈尔滨,服务哈尔滨,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应用类学科为优势,以艺术设计和教师教育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先后为社会输送了6万余名高素质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坐落于素有“东方小巴黎”美誉的冰城——哈尔滨市,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为省级花园式单位。设有12个二级学院,46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文学、理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

18、哈尔滨石油学院

哈尔滨石油学院坐落在风景宜人的松花江北岸国家级自贸区,办学历史始于2003年创办的大庆石油学院华瑞学院,2012年获教育部批准转设为哈尔滨石油学院,是民办本科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总占地面积89.06万平方米。学校秉持“承大庆精神立德,以铁人榜样树人”的育人精神,遵循“博学求实、励志创新”的校训,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文明誉校,管理强校,努力把学校建成中国高水平民办大学。学校设有石油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自动控制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数理教研部、体育教研部等15个教学院(部)。开设32个本科专业,其中工科类专业23个,占比71.9%,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体,经、文、管、艺、教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其中“机械电子工程”学科被评为黑龙江省重点建设学科;石油工程专业被评为黑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师资队伍力量雄厚。

19、黑龙江工程学院

黑龙江工程学院坐落在风光秀丽的北国名城——哈尔滨市。学校始建于1952年,前身是黑龙江省交通厅所属的黑龙江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和原冶金部所属的哈尔滨工程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合并组建更名为黑龙江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被列为国家国防科工局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实施高校、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实施的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应用型高校建设项目百所示范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建设高校、黑龙江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培育)和共享型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和全国地方高校卓越工程教育校企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是全国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排头兵。学校总占地面积近80万平方米。校园内,工程文化韵味浓厚,建设有现代化的教学实验楼、逸夫图书馆、大学生文体活动中心、工程文化博物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人文素质教育中心、公共艺术教育中心等教学设施,具有泛在的移动互联网学习环境。图书馆藏书100余万册,中外期刊600余种。

20、哈尔滨音乐学院

哈尔滨音乐学院是黑龙江省唯一独立设置的公办本科艺术类高校,是全国独立设置的十一所专业音乐学院之一,是黑龙江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之一。学院依托哈尔滨对俄地缘优势及音乐文化传统,按照国际化、高水平的办学定位,明确精英式人才培养模式,确立“高位起步、精英培养、尖端打造、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凝练“致乐崇德”的院训,形成“攻坚克难、奋发进取、甘于奉献、敢创新路”的建院精神,致力于培养“品德优良、专业优秀、气质优雅”的高水平音乐人才,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等音乐学府。2013年11月,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组建哈尔滨音乐学院的战略构想。2015年9月,学院接受并通过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考察评估。2016年3月,教育部发文批准建立哈尔滨音乐学院。2016年9月,黑龙江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发文批准建立哈尔滨音乐学院。2016年10月,哈尔滨音乐学院党委正式成立。2019年5月,学院荣获“黑龙江省高校系统文明校园”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