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叛变”,导致诸葛亮北伐失败,诸葛亮因此被罚,丢了丞相之位,还被对手李严弹劾,处境非常困难。白帝属于司闻曹的人,司闻曹是诸葛亮的眼睛,专门用来搜集各国情报,如今出了问题,诸葛亮首当其冲。

冯曹掾为了尽快查出真相,寻找源头,找到了荀诩,给他做了一顿“精神和身体检查”,荀诩接住了考验,荀诩成了游枭,接受暗杀白帝的任务。但是冯曹掾不知道,荀诩不相信他,隐瞒了三个最重要的消息。

一,荀诩和白帝有联系,他们之间虽然通信不多,但是都有特殊的联系方式。

二,白帝是荀诩的妹夫,他们是最亲的人。

三,荀诩信任白帝,不是冯曹掾的以为的那种信任,而是真正的信任,他不会如冯曹掾的愿杀了白帝。

荀诩从大魏回来后,冯曹掾以为荀诩真的杀了白帝,那个时候他才知道,原来白帝陈恭竟然是荀诩的妹夫,是他的亲人,他还埋怨了一顿荀诩,认为他对自己隐瞒了最重要的信息,可是如今白帝已经死了,荀诩都大义灭亲了,他不能因为这个隐瞒就惩罚荀诩,只能把不满放在心里。

司闻曹的人派出去剿灭五仙道,李邈问荀诩,对五仙道了解吗?有没有什么内部的密探可以提供消息,荀诩不信任冯鹰,更不信任李邈,什么都没有透露只是说了几个外围的密探,不了了之。

司闻曹派去剿灭五仙道时,为了营救妹妹和陈恭,荀诩找了一个破庙,在里面放火,希望给五仙道的人示警,让妹妹和妹夫逃出去,这件事被冯鹰发现了。

李邈死后,冯鹰回到了司闻曹,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岗位。

他偷偷问荀诩,问他是不是在破庙给五仙道示警,荀诩说怎么可能呢,他不会做叛国的事,他也没有示警。

冯鹰知道,荀诩的妹妹被派到了五仙道内部,他就算救人也是情有可原的,可是他不懂为什么荀诩要瞒着他,毕竟他自认为没有苛刻荀诩。

冯鹰不知道,荀诩这次对他隐瞒,不仅是为了保护妹妹,他还有三个目的。

一,他需要保护陈恭,他不能让陈恭的身份暴露,这样陈恭就会很危险。

陈恭在大汉是叛徒,没有人信任他,一旦把他认出来,陈恭就真的上天无门,入地无路了,国家不要他,上级想要杀了他,在五仙道也没有立足之地,他又将陷入两难的境地。

二,找出烛龙。

陈恭如今扮成了大魏的糜冲,专门为大魏寻找弓弩图纸,已经获得了五仙道人的信任,只要给他时间,他就可以见到烛龙,到时候就可以用烛龙的身份,证明白帝的清白。

白帝的清白洗不掉,就没办法平安回国。

三,隐瞒白帝活着的消息。

这才是荀诩真正的目的,荀家翟家世代为谍,父母都死在了为谍的路上,他如今只剩两个亲人,一个是白帝,一个是翟悦,他不希望自己的妹妹和妹夫死在这些人手里。

一直以来,觉得荀诩有些纳乔,冯鹰这个人对荀诩不错,可荀诩一开始就不信任冯鹰,直到听到郭刚对郭淮说的话,才懂为什么荀诩对冯鹰这么防备。

一,冯鹰杀了荀诩的爹爹

郭淮信任白帝陈恭,为他说尽了好话,好阻止了很多次糜冲对陈恭的查探,让上级对他很不满。

诸葛亮北伐,如果不是代号烛龙的人截胡了陈恭的情报,大魏将会死得很惨,一旦诸葛亮北伐成功,天水就会成为首当其冲的第一站,郭刚就是罪人。

个人恩怨和国家情怀,孰轻孰重,郭刚作为将军把个人看得太重了。

白帝死后,郭刚从烛龙手里接收到了白帝就是陈主簿后,就知道自己该卸甲了。

郭刚被带了回去,他的哥哥郭刚来看他,告诉他一个震撼的消息。

当年,围魏救赵时,冯鹰杀了荀诩的父亲。

在史书上记载,荀诩的父亲是为了国家而死,但是并没有说是冯鹰杀了他,可是荀诩是谁,他世代都是谍者,从小耳濡目染,对于“敌人”有一种天然的直觉。

荀诩的侦查能力非常强,从他很快查清冯鹰被诬陷一案可以看出来,他对于查案有一种天赋,很难让人忽视,说不定他早就查明了父亲死亡的真相,潜意识里面对于冯鹰设置了防备。

亲人之间是有感应的,仇人之间也是有感应的,就算荀诩没有查清楚冯鹰的底细,也不妨碍荀诩不信任冯鹰,这算是一种直觉。

二,冯鹰间接杀了翟悦

白帝“叛变”后,冯鹰给了荀诩一把小匕首,这把小匕首上面抹满了毒,只需要破了一点皮,见到了血,就能见血封喉。

冯鹰让荀诩拿着匕首,杀了白帝。

走之前,荀诩喝了茶,茶里面放了药,三个月杀了白帝回来就能拿到解药,否则只能死亡,这是司闻曹临时出外勤的规定。

荀诩拿着带血的匕首误杀了谷正后,又掩护陈恭逃脱,还把带血的匕首送给了陈恭让他防身。

荀诩不知道,本来是让陈恭用来防身的,没想到这个匕首却成了杀死自己妹妹的工具。

翟悦在五仙道潜伏了很久,已经打入了五仙道的内部,成为圣姑,获得了五仙道的高层的信任和尊重,她可以利用这个身份为大汉拿到很多的情报。

白帝冒充糜冲来到五仙道,见到了圣姑,两个人里应外合,想尽办法拿到五仙道的密报,正在这时候,烛龙又来了,他查明了大汉的间谍在五仙道高层,还是一个女的。

五仙道的高层只有一个圣姑是女的,黄预很快就锁定了目标,于是让人盯着圣姑翟悦,翟悦不知道自己已经暴露了,跑到黄预的房间寻找情报,被黄预当场抓住。

翟悦被黄预喂了丹药,痛苦不堪,陈恭偷偷找到了翟悦想要带走她,翟悦拒绝了,她从陈恭手里拿到了那把见血封喉的匕首,送进了自己的身体里,很快毒发身亡。

虽然翟悦不是死在冯鹰的手里,可他也逃脱不了干系,如果不是他想要杀了陈恭,就不会给他一把带毒的匕首,如果没有匕首,翟悦或许还能忍下去,虽然受尽了折磨,好歹活着呀,翟悦是荀诩相依为命的妹妹,两个人的感情可见一斑。

翟悦死的时候,荀诩感应到了,他在梦中惊醒,听到了妹妹的声音。

最后

冯鹰对荀诩好,是有目的的。

一开始,是因为荀诩比较好用,听话又实诚,人很直,不会拐弯抹角,也不会隐瞒他,他需要一个这样的属下,所以冯鹰对荀诩好。

后来是因为荀诩这个人好利用,荀诩自认为自己很聪明,可他不知道,他做的事,其实冯鹰都知道。

看似荀诩对冯鹰隐瞒了重要情报,或许这也是冯鹰对荀诩的考验,考验他这个人的忠心,冯鹰一直不在乎个人的得失,他在乎的始终是诸葛亮的大业。

荀家一直是诸葛亮的眼睛,诸葛亮看中荀家,冯鹰当然也看中荀家,至于他杀了荀诩的爹,和间接杀了翟悦,都是他迫不得已而为之。

我一直相信冯鹰的格局很大,不是李邈和李严等人能够比拟的,他的格局和诸葛亮一样大,所以他从来不会计较荀诩的隐瞒和欺骗,只要他心向国家,一切都好说。

《风起陇西》大结局:为什么活到最后的是荀诩和冯膺?

《 风起陇西 》完结,也完成了最后一次反转:陈恭顶下 冯膺 所有罪名,被枭首于市。青萍计划的实施和反间,随着陈恭人头落地告以段落。所有人回到原点,而 荀诩 开启了他的新征程,被诸葛丞相钦点出使东吴。结局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网友开玩笑说因为“荀诩见晋”当然,这是编剧巧妙设计的谐音梗。结局如此,是为揭示本剧的主题:1、害死陈恭的并非荀诩,而是权谋。2、表面上一直是“局外人”的荀诩,其实才是 诸葛亮 “民贵君轻”思想的同路人。杨仪:“大道”与诸葛亮相悖,注定不得善终或许有些观众还没看出来:杨仪是《风起陇西》里的“反派”、站在诸葛亮对立面的人。在蜀魏“谍战”中,诸葛亮本有三位得力助手:有智(擅施连环计)有志(甘当死间)的冯膺;身不由己的陈恭;搅起诡谲云涌的杨仪。杨仪是诸葛的“相”、冯膺是诸葛的“将”,陈恭是诸葛的“卒”,表面上看,三人一气贯通,让 蜀汉 稳操胜券。实际上,这三人都非诸葛亮的“同路人”,属杨仪走得最远。冯膺即将殉国,陈恭死了父亲、妻子,马上还要杀掉兄弟。而杨仪,想的却是“身价”!杨仪自知不妥,眨了眨眼,补充道:“非如此,不足以兴汉灭曹……都是为了兴复汉室”。(请看此时陈恭的眼神)本剧的主题——在那个君权为天的时代,作为少有的思想跨越时代的智者,诸葛亮一意孤行着“民贵君轻”的理念,而荀诩是他坚决的同路人!如果你问,为什么荀诩为何能活到最后?答案很简单,因为,他这样的人才是蜀汉之光。

《风起陇西》幕后大BOSS

《风起陇西》是一部马上开播的古装谍战剧,该剧拥有豪华的演员阵容,改编自马伯庸的著名同名小说改编,该剧主要讲述三国时期的蜀魏之间争夺战为背景,围绕两个秘密情报线上的“小人物”——陈恭与荀诩书写自己传奇的故事。

《风起陇西》幕后大BOSS

原著小说是由谍报着手,上下两部,上部是围绕曹魏偷取季汉弩机技术来写,下部是收伏笔抓“烛龙”,幕后大BOSS是诸葛丞相。

蜀国在魏国的间谍陈恭(化名)同魏国叛国的徐逃回蜀国,荀诩同陈结成了亲密的战友一起追查烛龙的真身,后来线索指向王平。而烛龙便很可能是荀诩两个好朋友成番或狐忠中的一个。当线索越来越指向王平的时候,诸葛丞相外出征战,王平下令封城,且不许靖安司的人走动,形势紧急。

绝处逢生的荀诩还是找到了出城的方法,朝着王平和烛龙最可能逃跑的路线追去,路上正好遇到“纠察队”,一众人成功拦截了两个毒瘤。在小树林里,烛龙说出了轰炸荀诩三观的真相。

烛龙是碟中谍,魏国以为他是他们安插在蜀国的盲刺,却没想到这根刺是蜀国亲手奉上扎自己的。烛龙一切行动都受诸葛亮直接秘密指挥,通过烛龙,蜀国杀掉了魏国不可多得的间谍麋冲,几乎彻底铲除了五斗米教在蜀国的势力,最最最重要的是除掉了诸葛亮最大的政敌王平。可怕的是直到王平从仅次于诸葛亮的高层被贬为庶民,还对诸葛亮感恩戴德。被人宰了还给人数钱的完美写照,好惨一男的。

诸葛丞相回府,一点点消失在荀诩的视野,荀诩仿佛看见一条龙钟巨龙慢慢退回黑暗之中。

在小说中,据悉烛龙是双面间谍,是狐忠,在发布的主演名单中并没有看到狐忠这个人物,对于电视剧如何改编还是要等播出以后才知道了。

原著小说是这样的,“烛龙”确实篡改了陈恭送出的情报,也窃取了连弩图谱;但是最后“烛龙”的坦白让荀诩大惊失色,他们做的事情,让“烛龙”的间谍身份坐实,让“烛龙”工作起来,更得心应手,并最终完成大BOSS诸葛丞相交给他的任务,原来“烛龙”是诸葛亮安插的一枚碟中谍棋子,叫“狐忠”,一切行动都是诸葛亮直接指挥,真正运筹帷幄,主导大局的是诸葛亮;当然电视剧改编后,没有“狐忠”这个角色名,“烛龙”具体是谁?还得在电视剧播出后,才会浮出水面。

在吴国期间,荀诩又与吴国的同行们互相竞争。因为吴蜀虽为同盟,但毕竟利益不完全一致。在这期间,荀诩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机智,因为不用像之前在蜀国那样既要防备外来的间谍,又要担心潜伏已久的烛龙,腹背受敌。荀诩成功向国内传递了一条关于吴国的重要情报,使蜀国获得了外交上的主动权,并趁机要求吴国共享情报资源。在吴国的情报机关里,荀诩获得了更多关于神秘人烛龙的资料。

因为在吴国作为外交官期间的重大立功表现,荀诩官复原职,被调回国内,他发誓一定要彻底揪出自己的老对手烛龙。那位潜伏在魏国的蜀汉特工身份败露,在千钧一发之际逃回了蜀国,并带回重要情报:魏国想要策反蜀汉的二号人物李平,而执行这项策反任务的就是荀诩一直在追查的烛龙。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荀诩逐渐发现烛龙很可能是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之一。

最后时刻,荀诩终于成功拦截了即将叛逃敌国的李平,并揭开了烛龙的真面目。然而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背后其实是某位不得了的人物在下的一盘很大的棋……

按照原著小说来看《风起陇西》幕后大BOSS很有可能就是诸葛亮,而烛龙可能是受命于大BOSS,原著中他的身份则是双面间谍,玩的是碟中谍。

《风起陇西》荀诩人物介绍

《风起陇西》荀诩人物介绍

《风起陇西》主要讲的是天下三分、烽火四起、英雄辈出的三国时期,诸葛亮指挥蜀军北上伐魏,结果兵败。蜀国情报部门分析,此战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潜伏在魏国的高级密谍陈恭送来的是假情报。蜀国反间谍专家荀诩秘密潜入魏国调查陈恭。

《风起陇西》故事开始,前任靖安司司丞刚刚病逝,作为靖安司从事的荀诩,自然就成为靖安司的实际领导人。有趣的是,荀诩只是一个年俸两百石的小官儿,却要担负起整个蜀汉的反间谍使命,他真的有这个能力么?他又怎么会影响到诸葛亮手中的谍战棋局?这些都在剧中将会得到解答。

而作为一部以男性角色为主的电视剧,里面也有一些原创角色,翟悦这个角色在剧中应该也会和荀诩有新的情感故事。

平日里荀诩只是一个随和又爱说笑的中年大叔,但是谁能料到,当机会和危机并存,他居然会蜕变成一个能力出众又一心搞事业的人呢?荀诩在狐忠的提示下找到了五斗米教的暗桩,并且利用英雄救美的老套路在敌人内部安插了一名卧底。卧底传回了五斗米教与魏国间谍合作的证据,也顺利找到了间谍糜冲。但是,荀诩没有立即实施抓捕行动,而是打算在五斗米教徒劫持弩机技师并且与糜冲成功汇合后,才实施一网打尽的全面抓捕。

幸亏诸葛亮针对这一情况及时制订了新计划:一方面他先将计就计,让五斗米教徒按照原计划走入荀诩布置的陷阱,另一方面则是调虎离山,让“烛龙”授意糜冲潜回毫无防备的军技司盗取图纸。

如此一石二鸟,才没有让小小的靖安司从事搅乱诸葛亮的整个棋局。但是,荀诩出众的能力让他变成了诸葛孔明手中的一枚棋子。

原著中,荀诩凭借个人敏锐的洞察力、第五台迅速的执行力,以及陈恭的缜密分析,最终推出了“烛龙”的大致身份,并且在蜀汉边境前成功地截获了叛逃的李平和“烛龙”。

荀诩的动机只有一个,就是为了汉室的复兴。不过遗憾的是,虽然他三番五次地打乱了诸葛亮布下的间谍棋局,却没能改变任何一人的生命轨迹。在《风起陇西》的动乱年代,五斗米教徒以异教徒的身份被全部剿灭;曹魏间谍糜冲在任务完成后被“烛龙”诛杀;中都护李平被诸葛亮设计叛逃,被废为庶人;“烛龙”潜入曹魏,最终在高平陵政变中遭遇暗杀……

以上是《风起陇西》荀诩人物介绍的主要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精彩资讯,还请继续关注哦。

风起陇西荀诩结局

《风起陇西》原著中荀诩结局是找到了神秘而莫测的烛龙

魏国派间谍准备窃取蜀国的机密,由诸葛亮领导的蜀汉情报系统司闻曹对抗魏国情报机构机构。荀诩步一步搜查了这一点,但由于蜀国进入内部的间谍“烛龙”而失败,导致魏国荀诩机秘密泄漏,因此荀诩被贬为蜀汉驻吴之处。

两年后,荀诩再次处于危险之中。他与潜伏在魏国高级秘密探险员陈恭联手,并在经历各种挫折之后最终抓住了幕后的“烛龙”。

而魏国的主要情报部门是间军司。这是曹魏模仿司闻曹成立的军事情报机构,以应对蜀汉间谍新闻的渗透并模仿了司闻曹。创始人为曹魏雍州刺史郭淮,总部位于邺城中书省直接指挥之下,不受地方官厅控制管辖权。

陈坤饰演的陈恭就在这里,但是陈恭是蜀国派来的魏国的间谍。由于他传达的情报错误,荀诩专门潜入了魏国调查陈恭,但经过对陈恭进行调查后没有问题,他们还发现在情报部门内也有类似于“烛龙”的间谍,也就是说,这个人一直在传递虚假信息。

荀诩官员恢复了职务并被调回来,他发誓要彻底摆脱他的老对手烛龙。潜伏在魏国的蜀汉特工身份失败,并在一发时逃回蜀国并带回重要情报:魏国想要反对蜀汉的第二人物李平,而执行此策反任务的是荀诩一直在追踪的烛龙。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荀诩逐渐发现烛龙可能是他周围最亲密的人之一。

结局中,荀诩终于找到了神秘而莫测的烛龙,走到这一步骤后,自己的使命也已经完成。烛龙不再藏着,一股脑向荀诩交待,他是诸葛亮的人。敌我的情况立即发生变化,荀诩不得不接受蜡烛是朋友而不是敌人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