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恭之所以会鞭毁人亡是因为他曾立下的一个誓言“鞭在人在,鞭毁人亡”,所以他最后因为鞭毁而自杀。尉迟恭字敬德,朔州鄯阳县人,祖籍太安狄那(今山西省寿阳县),鲜卑族,他性格忠厚,勇武善战,曾随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天下,立下赫赫战功,也是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尉迟恭的主要影响:策划玄武门之变

尉迟敬德是玄武门之变的策划者和实施者。在玄武门之变前,当李世民和李建成双方斗争进入关键时刻,李世民念及兄弟之情,犹豫不决,尉迟敬德一再劝其早下决心,先发制人,不要“存仁爱之小情,忘社稷之大计”。

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敬德又拈弓搭箭,射杀李元吉。为稳定局势,尉迟敬德奉李世民之命带甲入宫向正泛舟海池的高祖李渊报告,并敦促李渊下诏,令诸军悉受秦王节制。

李世民从此登上大位,开始他的贞观之治。在整个过程中,尉迟敬德表现英勇,临危不乱,为李世民夺取最后的胜利立下了大功。所以,后来论功行赏的时候,他功居第一。

隋唐英雄中,尉迟恭和秦琼的结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秦琼和尉迟恭敬德正气勇猛,受人瞻仰,是我们喜迎新春、驱魔镇宅的门神。

这二位门神曾是唐太宗李世民麾下的大将,是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但唐太宗李世民的臣下,他们二人的选择却不尽相同。尉迟恭后半生的言行,被秦琼引以为鉴,他选择了急流勇退。

一、 皆为开国“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太原留守、晋阳宫监李渊率领诸子及一众支持者起兵,加入隋末反抗隋炀帝暴虐统治的洪流。而同一年,原本为隋炀帝效力的秦琼投入瓦岗军头领李密麾下,与后来的另一位李唐开国功臣程咬金一道统领八千内军。次年,因李密战败投降李渊,而自己又被王世充俘虏,秦琼便还短暂地为王世充效力。

但在武德二年(619),因始终不能接受王世充的为人,秦琼与程咬金一道趁有机会与李渊大军交战而投靠了李渊。随后,对秦琼英名早有耳闻的李世民欣然接受了父亲送来的这员大将,任命秦琼为马军总管,并与自己一道镇守长春宫。同年年底,秦琼在美良川奉李世民之命大败彼时尚未降唐的尉迟恭。

武德三年(620),李世民率众在柏壁城与割据势力刘武周交战,尉迟恭(此时仍名为“尉迟敬德”)奉刘武周之命在介休县城迎击。而因已看出刘武周大势将去,尉迟恭最后也顺着李世民抛出的橄榄枝加入了李唐阵营。此后,秦琼和尉迟恭便为李唐,尤其是李世民,效力终身,最终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二、 尉迟恭的自负与秦琼的避祸

同为降将,秦琼和尉迟恭皆受到李世民礼遇,但也遭到不少将帅的忌惮和怀疑。尤其是后降的尉迟恭,一面被李世民任命为右一府统军,一面被李世民的行军元帅长史屈突通反复“弹劾”。而面对李世民不断的嘉赏和擢升,秦琼也略显自负。所以,在李世民尚为秦王时,秦琼和尉迟恭可以说是相差无几,都战功赫赫,而“颇自矜尚”。

然而很快,在“玄武门之变”这个转折点,秦琼和尉迟恭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因为深受李世民重用,而又有“反复”的恶名,意欲谋害李世民的李建成和李元吉便想办法招揽尉迟恭。

一整车的金银财宝直接送到了尉迟恭面前。但尉迟恭并未犹豫,不仅将财物送还,还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李世民。李世民担心尉迟恭的人身安危,劝其“送来但取”,而尉迟恭反过来直接建议——早日对李建成和李元吉动手。

加上,长孙无忌“添柴加火”,李世民便谋划在玄武门搞一场大事情。

然而相比于尉迟恭这个政变的“发动者”,秦琼的角色显然只是“参与者”。《旧唐书》载:“六月四日,从诛建成、元吉”。一个“从”字,就很好地说明了秦琼在其中的参与程度。而待政变结局落定,尉迟恭这样的“发动者”纵然会因功劳大而获得更多的赏赐,但“不起眼”的秦琼显然更不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贞观三年(629),自负傲慢、居功自傲,与众臣交恶的尉迟恭被调任出京,直至最后致死。而秦琼,在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后就开始对外宣称患病。且他几乎是逢人就说自己病得很重,一副恨不得立刻就被皇帝放去山野养老的模样。当尉迟敬德遭到皇帝敲打的时候,秦琼则悠哉悠哉地过着自己的舒心“小日子”。

三、 从太宗护卫到天下第一门神

贞观十二年(638),秦琼在病中辞世。显庆三年(658),尉迟恭也在丹药和丝竹之中闭上双眼。而二人虽晚年境遇有所不同,但再之后却“殊途同归”——成为了走进千家万户的门神。

如何从凌烟阁功臣到门神,至今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说唐太宗李世民在通过玄武门之变夺位后心有不安,害怕有人来报复自己。于是他命追随自己多年的秦琼和尉迟恭前来护卫自己,夜夜守在寝宫之外。但随着二人年纪渐长,李世民也不舍让他们天天值班,干脆将二人的画像挂在寝宫的大门上,以此求得宽慰。上行下效,秦琼和尉迟恭的画像就这么慢慢出现在千家万户。

虽然唐太宗李世民到底有没有挂画像难以考证,但尉迟恭和秦琼都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却无可置疑,二人晚年行事存在巨大差异也是事实。

居功不可自傲、为人保持低调,是一条千年不变的铁律

薛仁贵犯了什么错要尉迟恭要撞墙去救他

冰天雪地的,他那儿来的这么多粮食?难道敲开老百姓家的门,挨家挨户的“筹集”?我是用脚踹开门的,都没搜到粮食,他敲开的门,怎么就能找到粮食呢,按理说老百姓更应该有充足的时间把粮食藏起来!宋金刚陷入深深地思索。

其实尉迟敬德与宋金刚思考的,属同一问题,只不过他们深处两地,没有及时沟通交流,否则的话,答案会很快水落石出:人心相背。

李世民突袭尉迟恭之后,开始蛰伏,冬天来临,一切都需要休息。李世民的策略很明确:不跟你打,也不跟你闹,只是依托我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人民,跟你耗,最终耗死你!

你不是兵强马壮吗?你不是如日中天吗?好,我就等着你瘦骨嶙峋、日薄西山的那一天,没有老百姓的支持,寒风凛冽中一天天吃不上饭,兵还怎么强,马还怎么壮!

公元620年4月,在与唐军相持近五个月后,宋金刚的数十万铁甲钢拳被李世民生生耗成了“千层饼”。等待他们的,只有大葱蘸大酱——李世民的冬眠已经过去,他胃口大开,准备大吃一通。

宋金刚自己做前锋,让尉迟恭、寻相做后卫,编成1-2-1队形,开始有序撤退。

春风中的李世民一路狂追,八战八捷,对着宋金刚摧枯拉朽。

担着惊,受着怕,秦王来了,冬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在做梦的样子,恍惚间闭上了眼——对于刘武周与宋金刚来说。

但对于尉迟敬德,春天就是春天,命运开始逆转。

当刘武周与宋金刚向突厥方向一路狂奔时,尉迟敬德与寻相正在介休城中,分别拉着大唐特派员李道宗、宇文士及的手,温暖地商讨投降适宜。

对于尉迟敬德与寻相,大唐的意见很明确,既往不咎,重新来过;对于刘武周与宋金刚,突厥人的意见也很明确,哪有什么既往?谁想跟你来过!

刘武周与宋金刚到死都没相通,先前作为自己坚强后盾的突厥人,为什么会忽然翻脸,举起屠刀,杀死两个可怜人。

尉迟敬德虽然是新入职员工,但毕竟属于社会成熟人才,他到唐营一报到,便立刻被任命为右一府统军,统领一起投诚过来的八千原属下。

尉迟敬德加入了秦王府大家庭,李世民打心眼里高兴。

可有些人打心眼里不高兴,在同样吃“打架”这碗饭的武将们看来,除了身边的那位真程咬金(程咬金先前已经归顺大唐)外,半路又杀出一个能疯能打的假“程咬金”,以后立功授奖的机会必定会大大降低。都说文人相轻,其实武将们也“重”不到那儿去。

以行军元帅长史屈突通为代表的秦王府嫉妒者联盟,天天围着李世民敲警钟,尉迟敬德这个人不实在、不忠贞、不能委以重任,今天他背叛刘武周,明天就会反过来背叛您!

武将们希望李世民三思,可聪明的李世民心如明镜,他在充分照顾老将们感受的基础上,对“新将”尉迟敬德,准备百分之百的信任。李世民坚信,他与敬德友谊的小船,不会说翻就翻。

不过翻与不翻,取决于情,取决于势,也取决于造化。

造化经常弄人。

李世民平定了山西的叛乱以后,马不停蹄,立刻对洛阳的王世充展开攻击,此时军中有人忽然哗变——以寻相为首的原刘武周旧部在短暂投降之后,重新反叛,杀了一通人,随后逃之夭夭。

时刻准备着的“屈突通”们立刻行动,将尉迟敬德成功抓捕之后,投入大牢,大家已经先入为主,敬德虽然没有及时反叛,却极有可能延时反叛,反正对于尉迟恭来说,反叛是他唯一要走的路。

对于屈突通等人的抓人动作,李世民是否知情?

历史记载的很隐晦,李世民似乎并不知情。

军长抓了师长,司令竟然不知道,似乎不是很合理……

友谊的小船,要不要翻?李世民在思考。

不过显然,屈突通、殷开山等人已经等不及了,他们等了一个多月,李世民始终没有动作,他们只能打破僵局:“敬德初归国家,情志未附。此人勇健非常,絷之又久,既被猜贰,怨望必生,留之恐贻后悔,请即杀之。”

屈突通、殷开山的意思很明确,既然关押人家那么久了,绝不应该再报什么希望,应立刻杀死!

“寡人(此处自称寡人不是很合适,此时李世民还是秦王,怀疑是笔误)所见,有异于此。敬德若怀翻背之计,岂在寻相之后耶?”李世民用了一个多月时间,终于想通一件事情:以敬德的个性,如果想造反,早就去做了,不可能让寻相走在前面。

像一个明智的选择,更像一场生命的赌博。李世民说完这番话之后,将敬德从牢里放出来,直接带进自己卧室问寒问暖,还拿出不少金银。李世民希望敬德不要介意,都是些误会。当然,如果确实想走,就把这些钱带上,缘分没有,但情还在。

已经无法确认,敬德当时有没有被感动到哭,但接下来的事情表明,尉迟恭对于李世民,已经死心塌地。

交心之后的第二天,秦王拉上敬德,想去外面吹吹风、打打猎,只是因为心情愉悦。可他们不知道,危险将要降临。

李世民的高调出行,很快引起了敌方侦查兵的注意,并回报给洛阳城中的王世充。王世充激动万分,立刻组织力量,对李世民完成了战术包围。对于王世充来说,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临,如果不使劲抓住,后悔莫及。

李世民倒不是很惊慌,他一面战斗,一面寻找时机突围。可他又怎能突的出去?王世充看到了奋力挣扎中的李世民,立刻撒出“老鹰”前去擒拿。

单雄信与徐世勣曾经是瓦岗寨中的两只雄鹰,瓦岗寨被王世充踏平后,兄弟俩抹泪单飞,单雄信飞到了洛阳,徐世勣飞到了长安。因此严格意义上,单雄信是只外来的“鹰”,王世充充满信任地将单雄信撒出去擒拿李世民,对于单雄信来说,属于某种荣耀。

单雄信看到李世民就在自己的枪尖底下,抬手之间,便可以立下不朽功业,怎能不令他激动?

单雄信手抖得很厉害,他因激动而发抖,他的枪总是偏离正确路线,李世民尽管险象环生,但辗转腾挪中,似乎还有一丝生的希望。

单雄信的不住抖动,成就了尉迟散德。尉迟敬德大发神威,拼死杀近单雄信,简简单单一槊,将单雄信刺伤于马下。

王世充开始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在梦游一般的境界中,让尉迟敬德生生杀出条血路,保护着秦王,并与前来救援的唐军部队完美汇合。

到手的东西却顷刻间失去,王世充的情绪一落千丈,叹息着准备收兵回营,但他不知道,惹毛了尉迟敬德,是要付出代价的一一尉迟恭将秦王安顿好之后立刻回转,带领唐军杀了回马枪,王世充损失惨重。

尉迟敬德在关键的时刻做了关健的事,嘉奖自然少不了,李世民送给他一筐金银珠宝,连带一筐感恩的话。

钱是小事,对于尉迟恭来说,这也是一次彻底洗白的机会,先前唐军某些将军对他肆意抹黑,大大小小的屎盆子一个劲往他脑袋上扣,还将他投入大牢。现在临危救主,忠心可鉴,看你们还有什么话说!尉迟敬德的腰杆子,终于可以挺直。

李世民惊魂已定之后告诉众人,尉迟敬德能来到我身边,完全是天意,你们以后别再为难他了!

既然是天意,还能有什么话说?在沉默是金的当下,默默干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少去招落上天派来的人,才是正道!这是大多数秦王府人的想法。

可偏偏有人不愿走正道,甚至扬言主持“公道”:先前被刘武周打得包头鼠窜的李元吉,被父亲李渊训斥之后,来到洛阳前线,他准备跟二哥李世民学习作战经验,可他却见到了春风得意中的仇人尉迟恭。

刘武周死了,宋金刚死了,尉迟恭竟还活着,而且活得很滋润!当年要不是这三个人将他“请”出山西,他现在还在晋阳的皇帝行宫里享受呢!看着尉迟恭拿着一杆槊(一种兵器,类似枪,张飞的丈八蛇矛便是其中一种)高高在上的模样,李元吉心里的这道门槛,怎么也迈不过去。

关键是,李元吉手里的兵器,也是槊!眼看着尉迟恭一个劲“槊”个不停,挣足了面子赚足了风光,让同样使槊的李元吉情何以堪?

槊遇到槊,就得说道说道,对于尉迟德近期的高调表现,李元吉严格执行两“不”原则——不服气,不客气。

李元吉直接找二哥谈,要与尉迟恭比试武功,考虑到兵器无情,为了不至于伤到那位新来的,可以将矛头去掉,拿空杆子较量。

面子这东西,可以有,也可以没有,就看给什么人,什么时候给。很显然,李元吉瞬间丢掉李氏一家辛苦经营起来的山西,导致他在唐军中的威信一落千丈,李世民更是一脸的看不起。

这种条件下,谁会给他面子?

我把矛头取下,你不用取!尉迟敬德准备让李元吉再一次颜面扫地。

李世民站在一旁,冷眼旁观。

十六岁的花李少年李元吉,是真的发了恨,动了真,曾被宋金刚、尉迟恭追的满世界跑的龌龊经历,使他受尽了折磨丢尽了脸,现在宋金刚已经死掉,尉迟恭却在二哥李世民的庇护下,活得愈加的好,看到那张趾高气扬的脸,就无端地令人生气。原本想折了矛头对攻一下,挫挫他的锐气,丢丢他的大黑脸,没想到却被告知矛头可以不摘,红线可以猛踩,李元吉立刻动了杀人的心。

李元吉左一矛右一矛地刺,尉迟恭左一下右一下地躲,李世民左一阵右一阵的笑。

看着李元吉千百次的努力全部化为灰烬,李世民其实并不想在弟弟伤口上撒盐,他问尉迟恭“夺稍(通槊)、避稍,何者难易?”

尉迟恭回答,夺稍难。

那还等什么,快夺了他的稍!

李元吉看着主仆二人肆意虐人的模样,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立刻提槊上马,在居高临下的情况下,发力猛刺。尉迟恭却不再躲避,因为他这次的目标不是躲,而是夺。尉迟恭在很短时间内,在自身毫发无损的情况下,三次夺去李元吉的槊。

李世民微笑着宣布游戏结束。一直依靠战功说话的李世民,从内到外看不起一提战功便不敢说话的李元吉。

李元吉在二哥那里得不到尊严,只能拉起大哥的手,期盼梦想中的那一天。

原本有可能使尉迟恭大栽跟头的比武闹剧,却又一次让他大放异彩,李世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他大手一挥,让尉迟恭做了玄甲队队长。

玄甲队,军中选拔出来的特种精英、战斗模范的集合,是公鸡中的战斗机。一员黑脸猛将带着一千多黑盔黑甲的特种兵,预示着敌人黑夜的即将来临。

李世民让尉迟恭做玄甲队队长,赏识与提拔之意不言而喻,但尉迟敬德是半路出家,又是外来的和尚,短时间内便给予如此丰厚的待遇,寺内其它和尚会怎么想?

爱怎么想就怎么想!不会念经或不太会念经的人,怎能跟太会念经的人比!

屈突通也是外来的和尚(原隋朝大将,后降唐),也会念点经,却连副队长都不是。

在李世民看来,职位就那么多,当然要按照能力大小依次排序,屈突通在自己面前接连不断地挤兑尉迟恭,有破坏安定团结的嫌疑。为了保证领导集体内部和谐稳定、整齐划一,只能让同样来自远方的屈突通受点委屈,向外层空间靠一靠。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似乎印证了李世民有关人事安排的合理性——屈突通吃了败仗。

公元621年正月,屈突通与窦轨带兵巡游,与王世充突然遭遇,屈突通交战失利,幸亏尉迟恭带领玄甲军及时救援,最终反败为胜,一举歼敌六千余人,迫使王世充退守洛阳老巢。

屡战屡败的王世充最终走上了联合的道路,派自己的侄子王琬与长孙安世赶去夏都,准备与窦建德结成战地联盟。

窦建德看到大唐东进态势不减,知道王世充今天的命运,就是自己明天的劫数,对于出身寒门且文化程度较低的窦建德来说,唇亡齿寒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公元621年3月,窦建德亲率十万大军水陆并进,屯兵武牢关(即虎牢关)附近,修行宫于板渚,准备驰援洛阳。

武牢关(又称汜水关、成皋关、古崤关),位于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北,洛阳八关之一,南面是巍巍嵩山,北面是滔滔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是洛阳东面的门户和重要关隘,与潼关一样,也是一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咽喉要地。

窦建德没有入驻武牢关,也许是他一生的痛。如果他具有战略眼光,快速进入武牢关,并依靠关隘与李世民打消耗战,最后的胜利,没准就是他的。

为什么不是抢占,而是入驻?

不用抢占,武牢关本来就是盟友王世充的,现在两家变一家,直接派人入驻,一起协防就行。

李世民得知窦建德的最新动向之后,为了避免腹背受敌,令李元吉继续围困洛阳,自己亲率数千精兵,星夜兼程,于3月25日,成功抢占武牢关!

稳固之后,李世民马不停蹄,次日便带着他的“四大金刚”及五百玄甲军出武牢,前去夏军大营刺探,并沿途设伏,伏兵由徐世勣、秦叔宝、程咬金统领,自己则与尉迟敬德及其它四名警卫持续张扬逼近。

巧合的是,窦建德也派一支侦查小分队出来巡游,与李世民、尉迟恭不期而遇。李世民张弓搭箭,尉迟恭立马挺槊,分别杀死数人。

其它夏军士兵见状,准备抱头鼠窜。我是秦王,你们跑将什么!李世民喊了一嗓之后,正欲追赶,却被尉迟恭一把拦住:“小敌速遁,恐大敌将至,不如暂避锋芒。”

敬德虽猛,却很现实。

有你在我身边,怕他何来!李世民豪情万丈:“吾执弓失,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

尉迟恭说得没错,窦建德得知消息之后,立刻派出五千精兵前来围剿,不过这正中李世民的下怀。

李世民游刃有余中边打边撤,将夏军引到了事先设置好的埋伏圈,一阵狂奏之后,将夏军将领殷秋、石瓒俘获,其它如鸟兽散。

窦建德虽遭到重创,但主力尚在,短暂修整之后,带领军队倾巢出动,准备将李世民一举歼灭。李世民居高远眺,没看上窦建德,却看上了他身边的一匹马。

原来在洛阳攻坚战的过程中,李世民连续损失了两匹战马(什伐赤、飒紫露),现在留在身边的,只有青骓马了,他想尽快寻找一个备份,恰巧看到窦建德身边的王琬骑着一匹青骢马,铠甲甚鲜,特别的与众不同。李世民动了心思,彼之所乘,真良马也!

敬德想要充分放飞自我,立刻主动请缨,要前去取马。

敌人千军万马,青骢马又位于核心区域,怎么取?秦王以为敬德在开玩笑,苦笑着摆手,为了一匹宝马,损失一员大将,太不值。

李世民话还未完,敬德早已带着高甑生、梁建方冲进敌方阵营。奇迹顿现,在数万夏军的围困中,尉迟恭捉住了王琬,牵起了青骢马,快乐返回。

被人找上门来欺负之后,要么变得更强大,要么变得更软弱——这完全取决于受欺负者的人生态度。

毫无疑问,窦建德是人生的弱者。夏军在强大的心里压力与残酷的现实压力之下,彻底崩溃。

这极具讽刺意味,前来驰援王世充的窦建德,竟先于王世充被俘。

李世民后来才知道,他看上的那匹马,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马的第一个任主人是隋炀帝杨广,第二任主人是杀死了杨广的宇文化及,第三任主人是杀死了宇文化及的窦建德(王琬属于暂时借用)。

作为杨广最深爱的女人,萧皇后的悲惨经历与青骢马大致相同:杨广、宇文化及、窦建德都曾拥有过她。不过与马不同的是,萧皇后还曾被突厥的两位可汗拥有过。而李世民对于萧皇后,也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王世充垮掉了,窦建德亡掉了,战争结束了。

尉迟恭简介

李道宗诬陷他醉酒奸污郡主未遂,杀害了郡主。唐高宗判其死刑。但尉迟恭并不完全是为就撞墙,也有自己的一部分原因。。。马死鞭亡。。。

历史上不存在这段事情。但人物都存在,差别挺大,比如李道宗在历史上是好人!

李世民的三大重臣是谁?他们最后都是怎么死的?

尉迟恭简介鄂国忠武公尉迟恭(585 年-658 年 12 月 26 日),字敬德,朔州平鲁下木角人。唐朝名将,官至右武 候大将军,封鄂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尉迟恭纯朴忠厚,勇武善战,一生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 夺取帝位。 尉迟恭晚年谢宾客不与通,于显庆三年(658 年)去世,唐高宗废朝三日,诏京官五品以上及朝集使赴 第临吊,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曰忠武,陪葬昭陵。 后尉迟恭被尊为民间驱鬼避邪,祈福求安的中华门神。传说其面如黑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尉迟恭 (胡敬德)与秦叔宝(秦琼)是“门神”的原型。早期经历 尉迟恭是朔州善阳人,年少时以打铁为业。隋炀帝大业末年,在高阳参军讨伐暴乱兵众,以勇猛闻名, 一直提拔到朝散大夫。 大业十三年(617 年)三月,马邑鹰扬府校尉刘武周杀太守王仁恭,起兵反隋,并遣使归附突厥。刘武 周闻知尉迟恭作战勇猛,便将其网罗到自己麾下,担任偏将。 太原起兵的唐国公李渊建唐后,部将宋金刚建议刘武周“入图晋阳,南向以争天下”。 武德二年(619 年)三月,刘武周在突厥支持下举兵南下,尉迟恭也在其中。九月,刘武周占领太原。 尉迟恭随宋金刚继续南下,攻克晋州。

十月,又攻占浍州。此时夏县人吕崇茂起兵响应刘武周,击败唐右 仆射裴寂。李渊诏令永安王李孝基、工部尚书独孤怀恩、陕州总管于筠、内史诗郎唐俭等率兵讨伐吕崇茂。 双方对峙于夏县。 是月,秦王李世民奉命统关中兵进攻刘武周。十一月,李世民率军自龙门关乘坚冰过黄河,屯兵柏壁, 与宋金刚军对峙,并同固守绛州的唐军形成犄角之势,进逼宋金刚军。十二月,吕崇茂向宋金刚求援,宋 金刚即遣尉迟恭和寻相率兵潜往夏县,接应吕崇茂。尉迟恭与吕崇茂里应外合,夹击唐军,大败唐军,李 孝基、独孤怀恩、于筠、唐俭及行军总管刘世让全部被尉迟恭俘获。唐高祖李渊为救回被俘诸将,便免去 其罪,派人招降了吕崇茂,拜夏州刺史。同时还让吕崇茂暗中除掉尉迟恭,尉迟恭闻讯后,将吕崇茂杀死。尉迟恭、寻相击败唐军后,还军浍州。李世民闻讯后,即派兵部尚书殷开山、总管秦叔宝等在美良川(今 山西夏县北)截击尉迟恭军,尉迟恭毫无准备,被唐军斩首二千余级,大败而归。 不久屈突通简介,尉迟恭、寻相秘密率精骑前往蒲坂,救援王行本。李世民又亲自率步骑三千连夜从小路赶到安 邑,截击尉迟恭、寻相军,尉迟恭这次败的更惨,除自己与寻相只身脱逃,其众全部被唐军所俘。唐将独 孤怀恩也乘机逃走。

当时独孤怀恩本欲反唐自立,在狱中曾将此事告诉了唐俭,独孤怀恩逃回后,又奉命 攻蒲坂。唐俭闻讯后,恐独孤怀恩反唐,便说服了尉迟恭允许他派人给李渊报信。李渊遂将独孤怀恩诛杀。 由此可看出尉迟恭当时已有归唐之心。 武德三年(620 年)四月,与唐军相持约五个月的宋金刚军终因粮秣断绝,被迫以寻相部为后卫,向北 撤退。李世民即率军跟踪追击,大败宋金刚军。宋金刚率余部 2 万精兵退至介休(今山西介休),出西门 而战,宋金刚惨败而逃。刘武周放弃并州(治晋阳,今山西太原)与宋金刚逃往突厥,后为突厥所杀。尉 迟恭则收拢残兵,坚守介休。李世民知其武勇出众,便派任城王李道宗和宇文士及进城劝降。尉迟恭遂与 寻相以介休、永安(今山西霍县)二城降唐。李世民见尉迟恭来降,非常高兴,任命尉迟恭为右一府统军, 让他继续统领旧部八千人,与诸营相参。李世民的过分信任引起唐军众将的不满,李世民行军元帅长史屈 突通怕尉迟恭会反复,多次向李世民提起此事,均被李世民拒绝。勇冠三军 武德三年(620 年)七月,李世民奉命率军东征割据洛阳的郑帝王世充。九月,寻相和刘武周手下的一 些旧将相断叛变逃走,唐朝诸将对尉迟恭也怀疑起来,认为尉迟恭必叛,就把其关押在军中。

行台左仆射屈突通、尚书殷开山都说:“尉迟敬德刚刚投降,思想感情还没有归顺。这人非常勇猛剽 悍,关押的时间又长,已被我们猜疑,必然产生怨恨。留着他只怕会留下后患,请立即杀了他。”李世民 说:“我的看法跟你们不同,尉迟恭如果怀有叛离意图,怎么会在寻相之后呢?”当即命令释放,带进自 己的卧室,赏赐给他金银珠宝,对他说:“大丈夫凭着情感志向互相信赖,不必把小小委屈放在心上。我 终究不会听信谗言去迫害忠臣良将,您应体谅。一定认为应当离开,现在就用这些东西资助您,表达我们 短暂共事的情谊。” 这天,尉迟恭陪同李世民到榆窠打猎,碰上王世充带领几万步兵骑兵前来挑战。王世充的骁勇将领单 雄信带领骑兵直奔李世民冲来,尉迟恭驱马冲上前去,太吼一声,斜刺里一枪把单雄信挑下马来。郑军且 战且退,尉迟恭保护李世民杀出包围后,又带领骑兵跟王世充作战,几个回合,郑军狼狈逃散,抓住了郑 将陈智略,俘虏手持长矛的骑兵六千人。李世民对尉迟恭说:“正当人们要我相信您必然叛离的时候,上天开导我怎样向人们验证我的判断,特地予以证实,行善得福已验证了,因果回报何等迅速。”特地赐给 他金银一箱,此后惠顾日益增加。 尉迟恭善于排除、避开长矛,每当单人匹马冲进敌阵,敌人的长矛一齐刺来,始终不能刺到他,他还 能夺过敌人的长矛,回手刺杀敌人。

这天,他在敌军的重重包围圈里冲进冲出,畅行无阻。齐王李元吉也 善于骑在马上使用长矛,听说尉迟恭也会此道就不以为然,要亲自比试,叫拿掉长矛顶端的刀刃用矛杆刺 杀。尉迟恭说:“即使安上刀刃,也刺不着我,请您别拿掉,我的当然要拿掉刀刃。”李元吉终究没有刺 到他。李世民问他“:夺取长矛、避开长矛,哪种难些?”尉迟恭回答说“:夺取困难些。”于是命令他 表演夺取李元吉手中的长矛。李元吉手执长矛长驱骏马,一心想刺着他,尉迟恭没一会儿工夫就一连三次 夺得了李元吉的长矛。李元吉一向骁勇,虽然口里赞叹,心里却深深感到耻辱。 李世民由于长年在外征战,所以选千余精锐骑兵作为亲兵,皆着黑衣黑甲,号称玄甲队。每次冲锋陷 阵,李世民都披上黑甲亲率玄甲队作为先锋,伺机进击,所向披靡,敌人畏惧。尉迟恭归唐后,与骁将秦 叔宝、程知节、翟长孙共同统领玄甲队,保护李世民。破郑灭夏 武德四年(621 年)正月,屈突通与赞皇公窦轨带兵巡营,猝与王世充军遭遇,交战不利,李世民即率 玄甲队驰赴救援,大败王世充军,俘其骑将葛彦璋,斩俘六千余人,王世充逃回洛阳。 三月,夏王窦建德率 10 余万大军西援洛阳,水陆并进,与王世充部将郭士衡数千人会合,进屯虎牢关 东广武山,并在板渚筑宫,与王世充相呼应,威胁唐军侧背。

李世民命齐王李元吉等继续围困洛阳,亲率 精兵步骑三千五百人于二十五日进驻虎牢。二十六日,李世民率骁骑五百出虎牢,在其东二十多里处侦察 窦建德军营,沿途设伏,令李勣、程知节、秦叔宝分别统领。然后与尉迟恭仅带四骑继续前进。李世民对 尉迟恭说:“我拿着弓箭,你手持马槊相随,即使有百万大军又奈我如何!”又说:“贼人见到我就返回, 这是上策。” 离窦建德营地三里处,李世民等与窦建德的游兵相遇,游兵以为他们是侦察军情的斥候。李世民大喊: “我是秦王。”拉弓射箭,射死对方一员将领。窦建德军中大为惊慌,出动五六千骑兵追赶,跟随李世民 的人都吓得变了脸色。李世民说:“你们只管在前面走,我自己和敬德殿后。”于是勒住缰绳慢慢走,追 兵快赶上了就拉弓放箭,每射一箭都杀死一人。追兵惧怕便停止了追击,停一会儿又重新追赶,几次三番, 每次追赶上必定有人被杀死,李世民先后射杀了几个人,尉迟敬德杀死十几人,追兵不敢再进逼。李世民有意徘徊或稍稍后退引诱追兵到埋伏圈内,李世等人就奋力战斗,大败追兵,斩首三百多级,俘获窦建德 的将领殷秋、石瓒返回虎牢关。 窦建德被阻于虎牢东月余(一说 20 余日)不得西进,几次小战又都失利,将士思归。

五月初二,窦建 德率军倾巢而出,擂鼓挑战。唐军诸将都十分惊慌,李世民带几名骑兵登上高丘望敌阵,对诸将说:“敌 人从山东起兵,还没有碰见过强大的对手,如今身涉险境却很喧嚣,是没有纪律,逼近城池排列战阵,有 轻视我们的意思。我们如果按兵不动,他们的勇气自然就会衰竭,列阵时间一长士卒饥饿,势必就会自动 撤退,我们再追上去攻击,必然会取胜。我和各位相约,一过正午,肯定能打败他们!”窦建德轻视唐军, 派三百骑兵涉过汜水, 在离唐营一里地方停止。 派人通报李世民说: “请挑选几百名精兵和他们打着玩玩。 ” 李世民派王君廓带领二百名长枪手应战,相互交锋,骤进骤退,双方不分胜负,各自返回营地。当时王世 充侄子王琬骑着隋炀帝的青骢马,铠甲兵器都很新,远离阵前向众人夸耀。李世民说:“他骑的真是匹好 马!”尉迟敬德请求去夺马,李世民制止他说:“怎么能为了一匹马损失一员猛士呢?”尉迟敬德不听, 和高甑生、梁建方三人骑马直冲入敌阵,活捉了王琬,牵着他的坐骑奔回唐营,众人没有敢阻挡的。李世 民让他去召回黄河以北的牧马,等他返回才出战。 窦建德排列战阵,从早晨到中午,士卒们饥饿疲惫,都坐了下来,又争着喝水,迟疑着想撤退。

李世 民见时机成熟,遂下令出击,夏军士卒迅速崩溃,窦建德也为唐军所俘。唐军主力回师洛阳,王世充见大 势已去,被迫于五月初九率太子、群臣等二千余人投降。 七月,窦建德旧部刘黑闼起兵反唐,很快占据河北大部郡县和河南部分地区。九月初四,突厥又入侵 原州,唐以尉迟恭为行军总管,将其击退。十二月十五日,李世民命奉命征讨刘黑闼。 武德五年(622 年)三月,李世民和在洺水以南扎营。刘黑闼多次挑战,李世民均坚壁不战,以挫其锋。 此时双方已相持 60 余日,刘黑闼暗中率军袭击李勣军,李世民率略阳公李道宗袭击刘黑闼军侧后以救援李 勣,结果被刘黑闼包围。此时尉迟恭率勇士冲入包围,大破帮阵,将李世民和李道宗救出。二十六日,唐 军大败刘黑闼,刘黑闼逃入突厥。随后尉迟恭又随军平掉响应刘黑闼的徐圆朗。尉迟恭因功被授予秦王府 左二副护军。忠心无二 从太原起兵到统一全国过程中,李世民屡建奇勋,威望很高,并形成了以秦王府谋士和勇将为核心的 实力雄厚的政治集团,对太子李建成构成严重威胁。李建成为保住太子地位及皇位继承权,与齐王李元吉 结交,共同反对李世民。鉴于秦王府多骁将,李建成、李元吉欲收买诸将,以为已用。由于尉迟恭是李世民手下大将,所以便 先向尉迟恭下手,他们秘密递信叫去尉迟敬德说:“要委屈您给予我们父兄般的照看,同您做一个真诚亲 密的朋友,希望您答应我们的要求。

”接着赠送给他一车金银器物。尉迟恭说:“我出身低下,遇上隋朝 衰亡,天下四分五裂,自己无处藏身,长期陷入叛乱队伍,罪大恶极死有余辜。结果承蒙秦王给我生命, 如今还在秦王府供职,只应以生命报答他的恩情。我对您没有功劳,不敢错受重赏。如果私自答应为您效 劳,就是背叛,一个为了私利忘掉忠诚的人,您又用他干什么呢?”李建成火了,此后就断绝了交往。尉 迟恭很快报告了这事,李世民说:“您纯洁的思想,高于山岳,就是堆起一斗黄金,我知道您也不会改变 气节。他送东西您就接着,不必顾虑。不这样,恐怕您不安全。并且了解他们的阴谋,也可以帮助想出好 的对策。”李元吉等人非常忌恨尉迟敬德,派刺客去暗杀他。尉迟敬德知道他们的阴谋,就大开重重门户, 若无其事地睡觉,刺客多次走进他家厅堂,终究不敢走进卧室。李元吉就在李渊面前诬陷尉迟敬德,李渊 下令囚禁审讯,准备杀掉他。李世民坚决劝谏才获得释放。诛杀元吉 武德九年(626 年),突厥入侵乌城,李建成推荐李元吉为统帅出兵抗敌,密谋请李世民到长安近郊的 昆明池一起送行,乘机杀害。 尉迟恭听到个阴谋,同长孙无忌立即禀告李世民说:“您如果不赶紧惩治他们,恐怕要被他们杀害, 那么国家政权就危险了。

”李世民叹息说:“现在他们二人离间陷害同胞兄弟,除灭君主的儿子,这种危 机,大家从头至尾都很清楚。我虽然深遭他们忌恨,灾祸就在眼前,然而兄弟之情,始终令我不忍下手。 我打算在他们先动手后,再按义理惩罚他们,您二位认为怎么样?” 尉迟恭说:“人的本性怕死,大家情愿以死来侍奉您,这是上天的恩赐,如果上天给您却不接受,反 而会受罪责。虽然顾及了仁爱的私情,却忘掉了国家的大事,灾祸来了不知担忧,快要灭亡却无动于衷, 丧失作为人臣不避艰险的气节,不具备前辈圣贤大义灭亲的品德,这些我没听说过。我的心愿,是请先下 手杀掉他们。您如果不采纳我的意见,就请让我逃走,我不能坐等别人来杀。再说靠危难成就大业,是圣 贤的高明主见;把灾祸变为福祉,是智士的天赋机敏。我如果逃走,无忌也要一起逃走。” 李世民还是犹豫不决,长孙无忌说:“您如果不采纳敬德的意见,我们就不再事奉您了。事情如果失 败,您到底怎么办呢?”李世民说:“我刚才说的,还不能全然不顾,各位再商议吧。”尉迟恭说:“您 现在办事犹犹豫豫,不算明智;面对危难不能果决,不算英勇。您即使不采纳我的意见,就请您自己考虑,到底怎样保全国家社稷?到底怎样保全身家性命?况且外边的八百名勇士,现在已经全都进了皇宫,手握 兵器身穿铠甲,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了您怎么能够拒绝!”尉迟恭又和侯君集日夜进言鼓动,李世民这才下 了决心。

当时房玄龄、杜如晦都被李渊逐出了秦王府,不能再来。李世民叫长孙无忌去秘密地把他们请来,房 玄龄等人回话说:“陛下诏令规定不许我们再事奉秦王,如果私自拜见,一定会杀我全家,不敢接受秦王 的命令。”李世民大发脾气,对尉迟恭说:“房玄龄、杜如晦难道要背叛我吗?”取下腰间的宝剑交给尉 迟恭说:“您去一趟,看见他们没有来的意思,斩下他们的首级带回来。”尉迟恭又去通知长孙无忌说: “秦王已决定限期除奸,您应该按时进府筹划。我们四个人不能邀在一起走。”于是房玄龄、杜如晦道士 打扮跟着长孙无忌进了秦王府,尉迟恭也从另一条路进来了。 六月初三,李世民密奏建成、元吉 后宫妃嫔,并欲杀他,似为王世充、窦建德报仇,李渊愕然, 声称明日早朝鞫问。 四日清晨,李世民率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 孟尝等九将伏兵玄武门(长安太极宫北面正门)内。李建成、李元吉行至临湖殿感觉有变,慌忙掉马准备 返回东宫和齐府。李世民从后面招呼他们,李元吉张弓即射,仓促间控弦不开,皆未中的,李世民则趁机 射杀李建成。此时,尉迟恭率赶七十名骑兵至,左右箭射李元吉,李元吉中流矢坠马屈突通简介,逃入树林中。

李世 民纵马追赶,但衣服被树枝挂住,坠马落地。李元吉见状,立刻赶到,夺弓将扼杀李世民。在此危难之时, 又是尉迟恭及时赶到,跃马喝叱李元吉,李元吉见到尉迟恭,放开李世民,欲趋武德殿,尉迟恭边追边射, 将李元吉射杀。这时,东宫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副护军薛万彻和屈唾至直府左车骑谢叔方率东宫、齐府精 兵二千人赶来,猛攻玄武门,形势危急。关键时刻,尉迟恭持建成、元吉首级赶到示众,东宫、齐府士卒 遂溃散。 这时,李渊正在海池上划船游览。李世民命令尉迟恭去保卫高祖。他身穿铠甲手执武器,直奔海池。 李渊极度震惊,问道:“今天发动叛乱的是谁?你到这里来干什么?”尉迟恭回答说:“秦王由于太子、 齐王发动叛乱,派兵杀了他们,他担心陛下受惊,派我来值班警卫。”高祖这才放心。南衙卫兵、北门羽 林军以及东宫、齐王府、秦王府的将士还在混战,尉迟敬德奏请高祖亲笔写了道诏令,命令各部人马一并 听从秦王处置,于是宫廷内外都安定了。李渊慰劳尉尉迟恭说:“你为国家立下了稳定政权的大功勋。” 赏赐给他很多珍贵物品。李世民立为太子后,任命他为太子左卫率。当时的舆论认为李建成等人的一百多 名部属,都应判处胁从罪而没收他们的家产充公,只有尉迟敬德坚持反对,说:“两名罪魁祸首,已经惩罚完毕,如果再株连他们的部属,这不是稳定局势的政策。

”因此都免于处分。后来论功行赏,尉迟敬德 和长孙无忌定为头等,每人赏赐了一万匹绢,齐王府的钱财器物,连同整个府第,都赏给了尉迟恭。击破突厥 武德九年(626 年)八月初八,李渊退位。初九,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此时,突然发生了意 外,原来突厥颉利可汗认为李世民刚即帝位,内部矛盾尚未全部解决,统治秩序还未安定,遂与突利可汗 合兵二十万,大举入侵唐边,很快进至泾州、武功一带。八月二十四日,突厥军进至高陵县(今属陕西)。 当时唐朝在长安的兵力远不及突厥,各地的援军又来不及赶到,情况十分危急。尉迟恭临危受命,任泾州 道行军总管,在泾阳(今属陕西)突厥交战,大破突厥,擒获突厥俟斤(官名)阿史德乌没啜,斩首千余 级。八月二十八日,颉利可汗率军进至渭水便桥北岸,唐李世民率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直驰至渭水河边, 大声斥责颉利可汗背弃盟约。俄而各路唐军陆续赶到,旌旗盔甲遮天蔽日。唐李世民命大军迅速布阵,自 己仍单独与颉利可汗对话。颉利可汗见唐军阵容齐整,似早有准备,大为恐惧,遂请求讲和。八月三十日, 李世民与颉利在便桥会盟,宰马歃血,并赠其大量金帛,颉利遂率军北撤。尉迟恭的胜利虽没使突厥主力 受损,但在士气上打击了突厥,为唐李世民计退突厥起了重要的作用。

九月,尉迟恭被封为吴国公。十月,唐李世民大封功臣,尉迟恭与长孙无忌在玄武门事变中功劳并列 第一,各赐绢万匹;为了感谢尉迟恭的救命之功,唐李世民将齐王府的全部财产都赐给了尉迟恭;还拜尉 迟恭为右武侯大将军;此外,尉迟恭还食实封一千三百户,与长孙无忌、王君廓、房玄龄、杜如晦相同, 仅次于裴寂的一千五百户(《旧唐书·尉迟恭列传》记载封赏功臣的时间为贞观元年,但《旧唐书·太唐 本纪》记载则为武德九年十月,这里以后则为准)。 贞观元年(627 年)正月,天节将军、燕郡王罗艺反唐,唐李世民诏命尉迟恭与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率兵 征讨。兵未至,罗艺已为手下所杀,遂回师。自负其功 由于尉迟恭性情憨直,居功自傲,见到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常常当面讥讽他们,议论其 长短,有时甚至在宫廷之上厉言争辩,于是和这些人的关系逐渐恶化。此后,尉迟恭离开京城出任地方官。 贞观三年(629 年),尉迟恭出任襄州(治今湖北襄樊)都督。贞观五年(631 年),因尉迟恭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是元勋,各封一子为郡公。贞观六年(632 年,两《唐书》记载为贞观八年,但据《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四》记载,尉迟恭在贞观六年时已为同 州刺史,故将任同州刺史的时间定为贞观六年),迁同州刺史。

贞观六年(632 年)九月二十九日,李世民大摆酒宴,已是同州刺史的尉迟恭也回京赴宴。席间,尉迟 恭见到有人的席位在他之上,大怒不已,说道:“你有什么功劳,配坐在我的上席?” 任城王李道宗坐在他的下位,便向他做解释。尉迟恭竟然勃然大怒,殴打李道宗,李道宗猝不及防, 一只眼睛几乎被打瞎。李世民非常不高兴,规劝尉迟恭:“我读《汉书》,发现汉高祖的功臣能够保全自 己的很少,心里常常责怪高祖。到了登基以后,一直想保全功臣,让他们子孙平安。但是你做了高官之后 不断触犯国法,才明白韩信、彭越遭到杀戮,不是汉高祖的过失。治理国家的重要事情,只有奖赏与处罚。 分外的恩惠,不能给得太多,要严格要求自己,别做后悔不及的事。”尉迟恭听完这一席语重心长的话, 忙磕头谢罪,从此才约束自己的行为。官职变迁贞观十一年(637 年),李世民分封功臣官爵,可以世袭刺史。册拜尉迟恭为宣州刺史,改封为鄂国公。 贞观十三年(639 年)二月初七,尉迟恭任鄜州(治洛交,今陕西富县)都督。李世民曾对尉迟恭说: “有人说你谋反,这是为什么呢?”尉迟恭愤然道:“臣确实谋反!臣我跟随陛下征伐四方,身经百战, 如今身上留下的都是刀锋箭头的痕迹。

如今天下已经安定,便开始怀疑我要谋反吗?”因而脱下衣服置之 地上,展示身上的疮疤。太李世民见此流下眼泪,说:“你尉迟穿上衣服,朕丝毫不怀疑你,所以才跟你 这么说,何必这么恼怒呢?” 李世民还对尉迟恭说:“朕想要将女儿许配给你,怎么样?”尉迟恭叩头辞谢说:“我的妻子虽然微 贱,但与我同甘共苦好多年。我虽然才疏学浅,听说过古人富贵了不换妻子,此并非我的本愿。”李世民 只好作罢。 此后尉迟恭又出任夏州都督。 贞观十七年(643 年)二月,尉迟恭请求回家养老。二十五日,朝廷任命尉迟恭为开府仪同三司,五天 一上朝。晚年生活贞观十九年(645 年)二月十二日,李世民由洛阳出发,亲征高句丽。十七日,唐李世民下诏令太子监 国。此时,已经在家养老的尉迟恭上书进言:“陛下如果亲自到辽东去,皇太子眼下又在定州,洛阳、长 安都是国库所在地,虽然有守卫部队,但兵力还很薄弱。到辽东路途遥远,令人担心发生意外事故。再说 征讨一个边远小国,不必麻烦大国御驾亲征,请把这事交给一位优秀将领,自然可以按时摧毁敌人。”这 本是个很好的建议,但李世民志在建功立业,没有采纳,反而让尉迟恭以本官行太常卿,为左一马军总管, 随唐李世民一起出征高句丽。

班师回朝后,尉迟恭仍然回家养老,不问世事。 尉迟敬德晚年迷信仙丹,研磨金属矿石,吞服云母矿石粉,挖池圹建楼台,用白色花纹的丝织物予以 装饰,学着演奏清商乐曲自我娱乐,不跟外人交往,达十六年之久。 显庆三年(658 年),李治以尉迟恭功大,追赠其父为幽州(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都督。 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即公元 658 年 12 月 25 日),尉迟恭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岁。李治为此废 朝三日,令在京五品以上官员都去参加吊唁。同时册赠尉迟恭为司徒、并州都督,谥曰忠武,赐东园秘器。 给班剑、羽葆、鼓吹,陪葬昭陵(唐李世民陵园,在今陕西礼泉县东北)。

尉迟恭和李建成之间有什么仇什么怨,死后还砍了头颅?

李世民的三大中重臣分别是秦叔宝、程咬金和尉迟恭。秦叔宝是因为太闲了,程咬金是因为吃的太好了,尉迟恭最后过的太压抑了,三个人的命运各不相同。

李世民的这三个大臣都还是很不错的,确实是有勇有谋的臣子。首先我们来说说秦叔宝,秦叔宝这个人很善于打仗,他打仗的时候也给自己留下了不少的健康隐患。唐朝建立起来了时候,秦叔宝的身体发出了很多的警告,而且请了医生来看病也是无济于事。所以说,他一个不缺钱的人拿着各种各样的补品来给自己当饭吃。但是,秦叔宝的工作比较重要,他不参与政事,所以说生活就是过得太安逸了。

再来说说程咬金吧。程咬金这个人和秦叔宝是亲家,两个人的关系自然是很好的。传说程咬金是一个非常爱财的人,然后他做官的时候也是比较又积蓄的一个人,起码他拿下的一个城池就足以让他吃喝不愁了。但是他忘记了朝廷给他的人物,让他去把叛军活抓回来,他给疏忽了。但是叛军跑了,朝廷肯定是不愿意他,那肯定是要追究责任。不过后来武则天当了皇帝,也没有在追究这件事情。这个身材臃肿的程咬金,可能就是吃的太好了。

最后来说说尉迟恭。尉迟恭呢,比较憋屈。这个人的情商确实是不高,脾气也不怎么。还非得去参与政事,也说不到正点上。史料的记载中,李世民请大家吃饭的时候,给尉迟恭安排的那个位置实在是让尉迟恭很不开心,他当场就让李世民下不来台。就这样的一个人,怎么死的就不用多说了。

唐初第一猛将尉迟恭,晚年为何在道观修行?

其实两个人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只是因为形势所迫,所以尉迟恭在杀掉李建成之后,又砍掉了他的脑袋。当时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政变,在当时李建成应该成为皇位的继承人。但是他的名声并没有李世民高,所以李建成非常的不安,而李世民也不甘心,导致两个人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李世民为了夺得皇位,先下手为强,让亲信埋伏在玄武门假传圣旨,骗自己的哥哥来皇宫面见父王。等到李建成进来之后,他们发现李建成是跟李元吉一起过来的。走到玄武门的时候,他们发现周围的氛围有点诡异,所以就准备掉头离开,这时候刚好听到李世民在叫他们两个人的名字,李元吉感觉事情不对,立刻射了几箭,但没有射中李世民,而剑术高超的李世民反而射中了李建成。这时候李元吉也知道自己中了埋伏,看到李建成重剑身亡,感觉大事不妙,想要仓皇逃命。李元吉跑到茂密的树林里边儿这样就可以避免李世民向他射箭。李世民因为太心急,所以不小心被树枝绊倒,李元吉看到李世民掉下马之后跑上去跟他扭打起来争夺弓箭,都想要处死对方。正在这个时刻,尉迟恭赶了过来,见状立刻砍掉了李元吉的脑袋。不过他们的打斗也惊动了驻扎在附近的李建成军队。在当时李世民的声望虽然比李建成要高,但李建成毕竟是太子,所以他的随从是要比李世民强上很多。如果被他们发现自己正在暗杀李建成的话,那么肯定小命不保,所以情急之下尉迟恭想到了一个办法,他直接砍掉了李建成的脑袋,然后拿着脑袋向太子的守军展示。看到自己的头领已经被斩杀,他们顿时群龙无首,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做。这时候李世民的亲信赶了过来,将他们保护起来。这就是为什么尉迟恭要砍下李建成脑袋,就是自保无关仇恨。

秦叔宝、尉迟恭、程咬金怎么死的?

唐初猛将尉迟恭晚年在道观修行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到了他非常的悔恨自己前半生杀戮太多想要赎罪,所以就去了道观里面修行,原因之二可能是常年在场拼搏,受过很多的伤而且相信仙丹可以延年益寿所以就去了道观清修。尉迟恭和秦琼一起被尊为门神。尉迟恭一开始并不是跟随李世民打天下的,他后来是因为感谢李世民的恩德,于是就自愿成为了李世民的手下,并且为李世民的丰功伟业征战沙场。

尉迟恭晚年在道观修行原因之一可能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前半生在沙场上杀戮了太多条人命,晚年在道观清修赎罪。尉迟恭是一个非常勇猛的将领,他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立下了大功,为了拯救李世民射杀了齐王,他还威胁唐高祖让他把皇位传给李世民。在李世民登基之后,尉迟恭就跟随着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也屠戮了很多人的性命。

尉迟恭晚年在道观修仙的原因之二可能是因为他和秦琼一样常年征战沙场,身体下了太多的毛病而且相信鬼神之说,相信服用仙丹可以延长自己的寿命。尉迟恭跟着李世民打下了大唐的江山,他之所以突然退隐可能是因为他的身体已经没有办法支撑他继续征战沙场,而且他到了晚年,也比较害怕死亡。他住进了道观中,并且经常服用仙丹,企图能够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尉迟恭在晚年之所以突然退隐住在道观中的原因有以上两点。首先就是他可能觉得自己前半生杀戮太多,晚年住在道观里,也算是为以前的自己赎罪。其次,他的身体可能已经不允许他继续为自己的君主服务了,而且到了半年也比较害怕面对死亡,就去道观里面潜心修行,一直服用仙丹,希望能够延长自己的寿命。在历史上像他这样能够得到一个安享晚年的结局的将领并不多。

1、秦叔宝于贞观十二年(638)病逝。

秦琼(?—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隋末唐初名将。初为隋将,先后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因勇武过人而远近闻名。后随裴仁基投奔瓦岗军领袖李密,瓦岗败亡后转投王世充,因见王世充为人奸诈,与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唐。

2、尉迟恭于显庆三年(658年)去世。

尉迟敬德(585年-658年12月26日),名融 [1]  (后世误载名“恭”),字敬德,以字行,朔州善阳人。唐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3、程咬金麟德二年(665年)去世。

程咬金(589年-665年2月26日),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字义贞,济州东阿(今山东东平西南)人。唐朝开国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隋朝末年,程咬金先后入瓦岗军、投王世充,后降唐。随李世民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以功封宿国公。参与玄武门之变,历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改封卢国公,世袭普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