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翠花是电视剧《我的父亲母亲》里面的人物,剧中的翠花性格直率,是个嗓门大的进城村姑,善良、勤劳,好打抱不平,丝毫不失美丽,为了追求知识分子陈志而大胆勇敢,最终如愿以偿的嫁给了心上人。陈志是温和儒雅的下乡知青,与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生活志趣和理想追求都截然不同的张翠花阴错阳差走到了一起。30年间,二人在柴米油盐中摸爬滚打,在儿子的劝说下,最终坦然面对感情,选择与张翠花和平分手。

《我的父亲母亲》是由刘惠宁执导,由陈小艺、辛柏青、冯远征、曾黎主演的电视剧。该剧讲述了上世纪70年代知青陈志与农村姑娘张翠花的一段颇具代表性的“中国式婚姻”跨越近30年的坎坷历程,充满对爱情与婚姻的思考。

有哪部电视连续剧让你看了三遍都感觉不过瘾呢?

你有哪些看过三遍以上的电视剧?

1电视剧《我的父亲母亲》,辛柏青,陈小艺主演。每次观看,感触不一。

这部剧绝对称得上是一部优秀的作品,看了这部剧,感触颇深,这部剧有很深的时代烙印,写的是下乡知青与农村姑娘强行结合后发生的一系列感人故事。

翠花爱了陈志二十多年,可陈志对她只有感恩只有亲情,最后翠花得了一场大病后终于觉醒,主动选择了离婚,让彼此都去寻找自己的幸福。结果是出乎意料的,不是两人白头偕老,不是陈志抛弃翠花,而是不再被人看成是陈志的累赘翠花主动结束了这段婚姻,看得出翠花仍然爱着陈志,而陈志这一刻也开始爱上翠花了。

人的一生真的很短,短到只有一部剧的时间,从青涩少年,转眼间已是白发沧桑。

2《父母爱情》,就是去年上了春晚的那个电视剧,这部电视剧是无意之中跟着父母看的,结果就是,深深地爱上了这部剧,我已经不记得我看过多少遍了……

开头的背景是放在了解放初期,其实我一直非常喜欢看这个年代的电视剧,画风和那个年代的人物性格看起来非常舒服,给人一种种蓬勃向上的感觉。

在那个年代,一个人出身是看的很重,这部剧的女主角安杰就是出身不怎么好的人,父母都是资本家,自己就是典型的资本家娇,有知识、有气质,她虽然有点娇气,但是非常明事理,在剧中与其他的军官太太对比都是能够看出来的;不过男主角江德福确实农民苦出身,大字也不识几个。按理说这样性格、文化、家庭差异这么大的两个人是走不到一块去的,而且在那个时候,军官是不允许娶资本家的,为此江德福还差点就解甲归田了,也正因为江德福坚定的决心,最后两人走到了一起。

如何评价电视剧《我的父亲母亲》,男主一开始如何对待父母的?

 爱情与婚姻,从来不缺少话题。古人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而今人,则不求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近年来,家庭伦理剧层出不穷,可大多都是家长里短,婆媳关系,这些前前后后,不过是几个故事的叠加,缺少新意,更缺乏对婚姻和爱情的深层次思考。而这部剧却颇有新意,给我们带来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花了几天的时间才看完。虽然不知其中一二,但得益于演员们的优秀表现,到也记住了剧中几句颇有感触的人物对白。

1‘‘爱情很重要,但人的良心更重要’’

  陈志,温和儒雅,知恩图报。为了报恩,他放弃所爱,选择了翠花。他的行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可是他不知道,恩情是能用爱情来还的吗?对于他来讲,秀萝是他的梦想,而翠花是他的现实。梦想,只能深夜坐在房顶上看星星,而现实则是用一生去回报。

2爱情是两个人的事,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行。

 翠花,勤劳善良,热情泼辣。她知道为爱付出,敢爱敢恨,令人敬佩,可是爱情不单单是付出。恩情更不是储蓄,能够随时以爱情的名义来提现。若是另一方无动于衷,苦的便只是自己。走不进对方的世界里,怎么都是徒劳。爱情与婚姻到底是什么?我想这一定是两个人的事情。

3永远不要选择一个你不爱的人,无论什么情况。

  秀萝,漂亮忧郁,很有气质,年少时的家庭变故,让她的身上少了一份世俗,多了一份知足。可是无奈的现实却让她低下了头,选择了一个自己并不爱的人,到头来却发现,连那一份小小的幸福都找不到,而这不幸的婚姻,不是在一开始便注定了结局吗?要不是有个想不到的美好结局等着她,那她这一生也是挺苦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马庆什这个人物。他的一生,为了爱情去挣扎,为了前途更是去挣扎。可到头来,却没有摆脱命运对他的捉弄。 躺在病床上的他对陈志说:这个世道不公平呀,有的人什么都不用干,就可以唾手可得;可有的人是拼命的挣扎,到头来一无所有。不得不承认,命运就是这般造化弄人。我记得杨绛先生曾说过,命是从来不讲理的,确实,命就是这样,毫无道理可言,否则的话就不叫命了。

  对于我们大多数,生活终究是平淡的。可是换种角度想,平淡也未必就是不争气、不上进,只要坚守自己做人的底线,做自己喜欢的事,有什么不好吗?心怀梦想,现实的活着。不一定非要大富大贵,小人物也有自己的精彩。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谁不想精彩一生!     花开花落,冬去春来。无不是各有归宿!    

曾几时,何等踌躇,而如今,心怀梦想,现实的活着,未尝不可。

言不尽意。陈志的担当,翠花的付出,庆升的执着,秀萝的无奈,令人深刻。

《我的父亲母亲》是由刘惠宁执导的电视剧,主演为陈小艺、辛柏青、冯远征、曾黎,单看这几个名字就是质量保证,不过这部剧的口碑却呈两极分化的态势,这无关演技,更无关剧情,而是由于理解。

该剧的结局被给予好评的人视作一种升华,却被给了负评的人称为烂尾,没有对错,但编剧敢于将这样一种充满争议的处理方式呈现出来,单这点就值得钦佩,好的影视作品总是发人深思,甚至对未来具有一定的影响意义,从这个层面来讲,该剧的表现绝对合格。

年轻人不能理解的迂腐,剧中将其体现为责任。

当然这里的迂腐并非贬义,下乡青年陈志由于儒雅斯文的气质而被村支书女儿张翠花深深爱上,热情泼辣勤劳能干的她帮了陈志很多,在大批下乡青年得以返乡的时候陈志没有走成,张翠花借机大胆表白,长久的相处打动了陈志,最终二人结为夫妻。

这里要划重点,从一开始两人的结合就不是由于单纯的爱情,此时的陈志其实已经有了点报恩的意思。

婚后陈志在岳父的帮助下利用工农兵大学招生的机会回到城里,并如愿进入大学校园,张翠花也来到了陈家生活。

可以说如果没有张翠花,陈志根本不可能有重回甚至提升所处阶级的机会,所以尽管爱情从未来过,他心里对张翠花却充满亲情,更将之化作一种责任。这在很多年轻人看来会有些不可思议,因为还没有体验过生活的无奈和苦,所以才没有学会隐忍。

这并非迂腐,人总是要随波逐流,在大环境中求同存异,那个年代能安稳生活已是万幸,情爱只是奢侈的追求,陈志在有能力以后依旧守护着这份责任,年轻人自然怒其不争,但历经过的人却往往瞬间就泪眼婆娑。

当张翠花的泼辣转换为“作”,离心的究竟是陈志,还是曾经的她自己。

不遗余力展示陈志忠厚老实的同时,编剧对于张翠花的转变其实也有细致描述,在自己熟悉的村子里当然能够做到唯我独大,但来到城里,当她笨拙地开始提升自己的时候,力不从心也让她越来越自卑,陈志越是忠于自己的婚姻,她就越是怀疑。

其实陈志爱秀萝合情合理,两人情致相投,出身也不相上下,但也只在学生时代有过一点连暧昧都算不上的相处过程,被迫分手后一直都是朋友,毫无越界的举动和心思。

这种情况反而被张翠花视作定时炸弹,她始终疑神疑鬼,跟母亲一起监视丈夫的所有动向,连正常的与女同事间的交流都要仔细盘查,种种行为也为之后的分居埋下了伏笔。

陈志很能忍,但总归会有限度,毕竟张翠花是毫无底线地不断试探,甚至在臆想中便断定秀萝在勾引陈志,大骂其“女流氓,不要脸”,让陈志在单位中很没面子。

这种屈辱感让陈志决定与之分居,却仍旧给钱给关怀,他一直终于责任二字,直到把张翠花打动为止。

这时候歇斯底里的张翠花失去的并非陈志,他当时只想暂时躲避,张翠花失去的正是自己,那个敢爱敢恨的泼辣姑娘,不肯给别人尊严,也不肯拾起自己的尊严。

结局耐人寻味,既悲又喜,这也是该剧最大的争议。

分居后张翠花得了一场大病,陈志坚持不放弃,终于将之唤醒,而翠花也幡然醒悟,强扭的瓜不甜,强扭了这么多年的瓜更是早就烂到了心里,所以她提出离婚,看起来仿佛不幸,却是她重拾尊严的开始。

觉得好的观众从这里看到了爱的力量,也看到了勇气,从一开始陈志就是被动的一方,但他自始至终没有放弃责任,正因为此,张翠花才决定放他自由,谁都没有看错对方。

觉得不好的观众认为这是一种过于理想化的完美结局,现实生活中隐忍了这么多年的夫妻根本不可能真的离婚再去寻找幸福,剧中张翠花今后的生活其实很有保障,因为陈志帮助她开的饺子馆生意红火,如果没有这个条件,张翠花还会淡然地任由婚姻结束,还高兴释然地大操大办吗?

其实答案是肯定的,因为爱是大前提,从陈志的角度我们探讨责任,从张翠花的角度我们却可以探讨爱。

哪里有十全十美的情感,无论爱情亲情,如果特殊岁月真的造就了畸形的婚姻,那么随着时代的发展,顺应着自我意识觉醒的脚部,想明白那天就该陡然放下,情感不是依附,爱和尊重自己,才应该为当代社会所倡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