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许凯,吴谨言主演的电视剧尚食正在热播中。

姚子衿告诉郭贵妃她不用殉葬了,但是郭贵妃脸上并没有喜色。她身着华贵的朝服,梳妆整齐地坐在那里。她已经知道自己的命运了。

她育有子嗣,虽然可以免除被殉葬的祖制。但是她知道张太后不会放过她的,她多次暗害张太后,这个仇已经很深了。其实就算没有这些,凭借这些年的宠爱,张太后也不会放过她。

庄妃死亡的画面直接刺激到了她,她不想要把自己的命交给别人处置。所以她多次对张太后出手,却没有想到因此搞死了自己的大靠山朱高炽。

朱高炽一死,她的命就是张太后手中的鱼肉。当初先帝朱棣的后宫殉葬名单也是张太后定的,她早就见识到了张太后的狠辣。

郭贵妃躲在姚子衿的宫中,不是什么秘密,但是没有人出卖她。因为那些女人知道,郭贵妃的下场,就是她们未来的下场。没必要落井下石,损人不利己。但时候,不会有人愿意帮助自己。

《尚食》:孟尚食王艳为什么与郭贵妃结为盟友?

因为孟尚食和皇后彻底断绝关系,尚食为了巩固自己,会选择与郭贵妃合作。

虽然孟尚食并不是电视剧中的主角,但她却是少有的认真从事事业的独立女性。

一、孟尚食与郭贵妃互相使用

由于尚食局在准备饭菜时出了差错,尚食作为第一个负责端锅的人,被从尚食的职位上降职。

而这一降职也导致了她和皇后之间的关系彻底破裂。

失去了皇后这个靠山,尚食对郭贵妃产生了结盟的心思。

利用她拉下皇后,成为后宫思想的主宰,让她帮他回粮食,替她控制粮食局。

尚食作为郭贵妃的知己,为她准备和出谋献策。

尚诗和郭贵妃为了巩固自己的利益,选择了利用对方。

而另一方面,在外部的尚食局中,除了投奔郭贵妃的孟尚食外,还有两个尚食,而胡尚食则更接近皇后。

在两股势力的系统下,孟尚食必须长期陪伴郭贵妃,才能找到机会彻底摆脱胡作非为的尚食,自己依然是尚食。

二、孟尚食看中了郭贵妃的欢心

虽然不如皇后,但郭贵妃却受到皇帝的宠爱,在朝廷中比任何人都有更大的权力来执行她的命令。

同时,也有助于在皇帝面前挑拨事端,达到他们的目的。

于是孟尚食便选择了陪伴郭贵妃,也看出了她背后的恩情。

郭贵妃看到先皇妃子到先皇下葬的场景,极度恐慌,担心后皇以后会善待自己。

所以她一直把皇后和太子当作眼中刺,到处找麻烦,想在皇帝面前疏远他们的感情。

而这一举动也符合尚食的利益。

尚师虽然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在宫中步步高升,不择手段。

但她最终的目标不是依靠别人在宫中的权力,而是想要在后宫第一,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

仁宗去世时,他的皇后张氏还在,张皇后是宣宗之母,当然不会殉葬。仁宗的妃子亦不止这5人,为什么单单挑中这五人,去顶那份“要命”的苦差

明万历时人沈德符就提出这个疑问,他说,宣宗登极时,所封有贵妃郭氏、贤妃李氏、惠妃赵氏、淑妃王氏、昭容王氏,其中惟郭贵妃、王淑妃二人殉葬,李贤妃、赵惠妃、王昭容三人为何不殉由此产生的疑问是:择定殉葬者的条件与依据是什么因为祖训没有记载,那就是实际操作的问题了。

这里有一个例子,能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仁宗未崩前两个月,封张氏为敬妃。张敬妃来自世家大族,她是太师、英国公张辅的女儿,封册中对她赞美甚备,仁宗崩时,可能还不到二十岁。如此好女,仁宗如何舍得,竟不把她带走

沈德符的解释是:“盖以乃祖、父勋旧特恩也。”说白了,就是张辅说了情,走了后宫的路子,才使他女儿免于一死。

可见,在选择谁来殉葬上,有着较大的通融余地。既然有人能通融活命,也就有人能挟势威逼,使不想死、不当死之人也殉死了。沈德符怀疑郭贵妃就是这样一个受害者。前述王淑妃以下4妃,都没有生育,可是郭贵妃却为先帝生了3位皇子,即滕怀王、梁庄王和卫恭王。妃之有子者,竟不蒙格外开恩,难道真是贵妃本人“衔上恩,自裁以从天上”这当然是骗人的鬼话。好比明明是从死鬼于“地下”,偏偏说成从先帝于“天上”,这不是明摆着糊弄人么谁信谁就是骗子一党!

郭贵妃不单生子有功,她的地位也非常尊贵。沈德符说:国初时,六宫之中,以贵妃为极贵,只下中宫皇后一等。直到宣宗时,给孙贵妃加了“皇贵妃”的封号,孙妃不久正位中宫,做了皇后,从此诸妃中才以皇贵妃为最重(也有说景泰年间封唐氏为皇贵妃,是皇贵妃封号之始的)。

沈德符话说到这里,戛然而止,他没有把郭贵妃是被逼迫而死的怀疑说出来。但他说出了事实:地位仅次于皇后,极为尊贵,兼且生了3位皇子的郭贵妃,不当死而死,其中必有不可外传的隐情!

在此我们再联想两件事:

其一,仁宗之后张氏,历史上以“张太后”知名,是个顶厉害的女人,她在其子宣宗暴卒、其孙英宗以幼冲即位的条件下,曾主持大政多年,有点垂帘听政的意思。后人一说起所谓“仁宣之治”和英宗初政,总会把她推出来赞一赞。其实不过是些文人的马屁,实在有些过誉。举例来说,正统年间有名的大太监王振,就是张太后用得惯熟的私人。历史证明,往往只要太后主政,就会产生一个专权的大宦官,张太后也不例外。

可后来大伙集中火力,一齐来骂王振,却忘了张太后才是王太监的后台大老板,王振正是张太后一手抬举起来的;更有无聊之人,编出一个故事,说张太后听说王振专擅跋扈后,将他召来,忽一个眼色,两旁女官齐刷刷拔剑,架在王振脖子上,要立取他性命,若不是英宗下跪力请,王振这个大祸害已经是死人了。

在那样的环境下,张、郭很可能是两个最大的对头,而宫人们纷纷站队,两宫势同水火。谁也没有料到,仁宗即位仅一年即亡,张后之子即位,张皇后升作张太后,倚仗她皇帝儿子,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于是她假借仁宗遗言,逼迫郭贵妃以及平日与她亲近的妃子们,全部殉葬,昔日仇怼,顿时报销,何其快哉!后宫之争这出戏可算落幕啦!然而,竟是那样一个弱肉强食、令人苦闷的悲惨结局!

让我们想到的第二件事,与第一个怀疑有关。

郭贵妃的第2个儿子梁庄王,在宣宗诸弟中最受长兄宠爱。梁庄王葬在今湖北安陆,他的墓地已经发掘,出土金银珠宝等品物达5000多件,非常精美,其中有着大量出自宫廷的赏赐,这在亲王墓中是并不多见的。

宣宗为什么对梁王这么好让人不由得想,会不会是宣宗怜惜其屈死的母亲,而对她儿子的一种补偿

从仁宗妃子殉葬情况来看,谁殉谁不殉,可能有皇帝临终前留下的遗愿(这一方面尚无证据,而我想朱元璋身后之事应属此类),但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活人手里。好比仁宗特地交代,要张妃随他去,但张家在朝势力大,人面儿熟,再不惜银子上下疏通打点,他家的女儿就不仅不必死,而且必不死了。而那些无依无靠的、政治上失势落败的女子,不管你生了几个孩子,孩子都还小,非常可怜,也只好接受殉葬的悲苦命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