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食》朱高炽的宠妃郭贵妃,前面一直作妖和皇后作对,后来才意识到得罪皇后很惨会被逼殉葬,然后想要毒杀皇后,却不小心害死皇帝,最后还是殉葬了。下面一起来看看郭贵妃的历史原型。

恭肃贵妃郭氏,明朝开国功臣郭英的孙女,郭铭嫡长女,明仁宗宠妃,母为武定侯太夫人徐氏。明仁宗为太子时,明成祖册封郭氏为东宫庶妃,资送特厚。郭氏高贵贤淑,德才兼备,深得仁宗偏爱,旦夕侍奉,诞育三子及公主。郭氏为太子庶妃时,给祖母写信,督促诸弟、侄子努力读书,光耀门楣。郭氏的幼子患病,仁宗为爱子祈福。

仁宗即位,册封郭氏为贵妃,爱屋及乌逾制封其祖母严氏为营国夫人。郭铭之子郭玹得以袭祖父的爵位,因郭贵妃之宠。仁宗诛杀黄俨,将其财产尽赐郭玹。洪熙元年(1425年),明仁宗驾崩,郭贵妃被逼殉葬,明宣宗追谥庶母郭贵妃为“恭肃贵妃”。

人物生平

郭氏是明仁宗为太子时的庶妃,生有三子及公主。永乐七年(1409年)生第八子朱瞻垲;永乐九年六月十七日(1411年7月7日)生第九子朱瞻垍;永乐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417年1月9日)生第十子朱瞻埏。

郭氏深得明仁宗朱高炽的宠爱,仁宗为太子时,送郭氏宅第奉养其祖母。郭氏幼子生病,仁宗亲自前往斋所为儿子祈祐,儿子康复后,再派内使马如龙前往斋所为儿子建坛还愿。

永乐二十二年十月己酉(1424年10月29日),明仁宗即位后,册封郭氏为贵妃,并派遣中使迎接其祖母严氏。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十一月,明仁宗封郭贵妃生母徐氏为武定侯太夫人,逾制封郭贵妃祖母为营国夫人。

永乐二十二年十一月初四日(1424年11月24日),仁宗诛杀宦官黄俨后,将黄俨的财产及仆人尽数赐给郭贵妃的弟弟武定侯郭玹。

永乐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三日(1424年12月3日),明仁宗授郭贵妃嫡侄郭聪为散骑,食俸禄正千户。

洪熙元年五月庚辰(1425年5月28日),明仁宗去世。明初制度,皇帝去世以活人殉葬,此次共殉葬五人,郭氏第一个被殉葬,谥号“恭肃”。 郭贵妃家世显赫,最受宠,又生下三个儿子皆封王(滕怀王、梁庄王、卫恭王),照例不当殉;家世与她相近的张敬妃无子都以勋旧之女特恩免殉,何况是有三个儿子的郭贵妃?相关史书对详细原因也未交代清楚,只说郭妃自愿殉葬(衔上恩,自裁以从天上耶?)。但后世推测真实原因认为,郭氏是因得宠而不见容于仁宗张皇后,葬在献陵,被逼殉葬也不无可能。

《尚食》这部剧中,郭贵妃背后之人是谁?

尚食太子登基成为皇帝后,将郭侧妃扶持为郭贵妃,郭贵妃为人阴险狡诈,仗着宠爱,多次陷害张皇后和和她的儿子,以便借势统领后宫。

在这部剧中,我们知晓,郭贵妃的家族并不雄厚,和张皇后比简直差了一大截,那么仅仅凭借郭贵妃的一人之力,根本不可能和张皇后对抗,背后一定会有幕后主使,那么我们可以大胆的猜测一下,我觉得孟尚食,胡尚食和汉王的嫌疑最大。孟尚食是由汉王推荐到宫里做庖厨,后来得到张皇后赏识,但汉王威胁为其效力,被张皇后得知便贬退了,后来被郭贵妃官复原位,他们俩之间的密谋我们也不得而知,但他还算是有底线的人,不会乱杀无辜,可以排除了,至于胡尚食,是一个心机深沉的人,以胡家的利益为重,谋害皇后和太子是重中之最,一旦被发现,必然诛杀九族,她不会轻易冒险做这件事情,那么郭贵妃的幕后之人只能是汉王了,为什么是汉王呢?我觉得因为他也有这样的实力,有这样的手段让郭贵妃为他效力。

当时恰逢先帝薨逝,宫中妃嫔殉葬,人美心善的庄妃,逼不得已赴死。她的结局让郭侧妃看到了,为了让现代皇帝薨逝后,她可以不被陪葬,保存自己在后宫中的地位,她便起了谋害之心,但她并不是一个心思缜密,深谋远虑的人,这时候,汉王的出现仿佛是一课定心丸,此后便和汉王相互勾结,她要的是皇后被废黜,而汉王的野心往往不甘心做幕后之人,他要的是九五之尊之位。

看完这部剧不得不说,汉王的计谋是非常高明的,是一个非常有头脑的人,借助郭贵妃之手铲除妨碍所有对他不利的人。

《尚食》卫王的历史原型结局是什么 卫王的真实身份猜测

《尚食》出现了一个新角色那就是朱瞻基的弟弟卫王朱瞻埏,他很调皮,不好好学诗惹得朱瞻基有点生气,但是他却很喜欢朱瞻基,粘着朱瞻基,但是在后宫争斗中,他意外中毒,胡善围说是鹿角菜中毒,卫王中毒看似很凶险,不过预告中他被医好了,只不过很挑食,那么卫王结局是什么?他的历史原型是谁?

卫王历史原型朱瞻埏

卫恭王瞻埏,仁宗第十子。永乐二十二年封怀庆。幼善病,宣宗抚爱之,未就藩。岁时谒陵,皆命摄祀。孝谨好学,以贤闻。正统三年薨。妃杨氏殉,赐谥贞烈。无子,封除。

翻译:卫恭王朱瞻埏,明仁宗第十子。永乐二十二年封于怀庆。幼时常患病,宣宗多加怜爱,未使就藩。成年时宣宗命其拜谒皇陵,任命其总理祭祀事务。为人孝顺、谨慎、好学,以贤德闻名。正统三年薨逝。妃杨氏殉葬,赐谥贞烈。无子,封除。

卫王的身份——卫王是谁生的?

卫王,名字叫朱瞻埏,排行第十,是郭贵妃所生,出生后身体并不是很好,经常生病,和父亲朱高炽体质很像,所以朱瞻埏很受朱高炽的宠爱。7岁时,朱瞻埏就被封为卫王。另外,朱瞻埏和大哥朱瞻基虽然不是同一个母亲所生,但两人的感情很好。

也许是因为年龄差的原因,也或许是因为卫王自幼多年,朱瞻基对卫王朱瞻埏那是怜爱有加。在尚食局的比试中,朱瞻基看到卫王吃烤肉串,还叮嘱卫王少吃点,因为油腻,怕卫王吃多了生病。但小孩子哪里抗拒得了美食。

在朱瞻基吐槽尚食局的庖厨和食物时,卫王还不忘为庖厨说话,一脸天真可爱的对着朱瞻基说“大哥,你今天好怪哦,看什么都不顺眼,这庖厨到底怎么得罪你了”。看到这一幕,弹幕里的“弟弟好可爱,好爱弟弟”就是我的心理活动,太爱他了。

不过,就在大家享受美食的时候,小卫王抓了几下脖子,被朱瞻基发现异常,小卫王的脖子长了一些红点,他突然发病,引得大家都紧张不已,圣上更是一把推开了太子朱瞻基,更可以看出他对小卫王的宠爱。

既然是突然发病,那接下来就是找病因,既然是在尚食局比试时发生的事情,那么免不了一方会被咬,胡司膳一口咬定是因为小卫王刚刚吃了鹿角菜。爱子心切的圣上,不顾孟紫沄辩驳,就叫人拿下孟紫沄以及比试人殷紫萍。

姚子衿作为知道鹿角菜是已经经过了处理的当事人,当然要为自己的闺蜜申冤,所以她求到了皇后面前。不过,这件事应该不好解决,太医称卫王身体恐怕受不住,这是其一。而卫王生母郭贵妃又在一旁引导圣上,这是其二。

其实,不难看出,郭贵妃还想往上爬,因为她受庄妃子殉葬一事影响很大。不是说嫔妃无子才会殉葬吗?而郭贵妃明明已经生了3个儿子,而且她还是勋臣之后,为什么她还会这么怕。孟紫沄一句话道出真相,因为以往亦不乏诞育过子嗣的嫔妃殉葬。也可能与她地位还不够高有关,毕竟她上面还有皇后,且两人不和,而皇后的儿子朱瞻基是太子,也就是未来的圣上,他对这事其实也有话事权。

卫王结局

从预告中,我们也可以知道,卫王的病是痊愈了,而殷紫萍也放了出来,可见姚子衿解围成功。《尚食》是有历史背景的,所以,我们也可以从中知道《尚食》中各角色的结局。那么,卫王朱瞻埏的结局又是怎么样的呢?

卫王的结局,并不算圆满,历史上,卫王很年轻就去世,去世时年仅22岁,而且一生无子。不过,在世时,朱瞻埏是个很好学的人,为人谨慎又孝顺,留下了很好的名声。《尚食》中的卫王人生发展,应该也差不多是这样了。

郭贵妃最后殉葬了吗

《尚食》朱高炽的爱妃郭贵妃,前边一直搞事和王后对着干,之后才意识到惹恼王后非常惨会被逼陪葬,随后要想毒死王后,却一不小心谋害皇上,最终还是殉葬了。

殉葬是以商朝起,就会有的一种残酷规章制度。有效美女尸体陪葬的,便是立即将人埋人,也是有被杀或者自尽后陪葬的。直到明英宗阶段,才官方宣布废止殉葬制度。明末清初又逐渐盛行,到雍正年间,才完全停止。

在历史上的郭贵妃出生十分高雅,她是明代开国元勋郭英的小孙女,才德兼备,深得宋仁宗钟爱,更加宋仁宗生下三个儿子,宫里影响力仅次张皇后,因此她是有资质和张皇后开展宫界去角逐王后位置的。

依照明代的殉葬制度,两儿后嗣的嫔妃是无须陪葬的,而郭氏本不应该发生在这一份名册上。

可谁叫她执迷不悔,轻信孟紫沄得话,投毒暗害王后,结果偏要撞在了皇上心疾发病的时间,被张皇后扣上一个弑君的罪行,让一个犯法的人陪葬,朝堂前当然没有人敢为此争辩。

求唐宪宗的郭贵妃详细资料以及她是什么样的人?

郭太后本名--郭念云。
郭念云,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兵部尚书,天下兵马副元帅,汾阳王,尚父郭子仪的孙女。
郭念云的父亲是驸马都尉郭暧,母亲是代宗长女升平公主。升平公主与郭暧之间的故事后来被人编成了一出《打金枝》的戏剧,流传很广,到处传唱。
她一生绵延八个朝代:她是德宗的外甥,顺宗的儿媳妇,宪宗的皇后,穆宗的母亲,后又历经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四宗,地位尊贵之极。
事实上的皇后
宪宗李纯在当上皇帝以前,被封为广陵郡王,郭暧的女儿就在这时嫁给他,成了他的妃子。广陵王的父亲就是唐顺宗,因为郭家对朝廷的特殊贡献,加上广平公主不仅有着与自己同样高贵的血统,而且在当时地位还十分显贵,因此,不比其它的儿媳,顺宗皇帝对郭王妃十分的优待。
顺宗皇帝死后,广陵王李纯即位,就是唐宪宗。郭王妃也被封为郭贵妃。宪宗皇帝一直没有册立皇后,据一些史实的推测,有两个原因,其一就是在元和八年,大臣三次奏请册立郭贵妃为皇后,但当时恰好年岁干支阴阳犯忌讳,因此没有册封。第二个原因,应该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宪宗皇帝十分好色,后宫有许多他宠爱的妃子。他觉得一旦册立皇后,自己的私生活难免要受到牵制。如果不册立皇后,那么这些女人就会争着向他献宠,对自己只有好处,因此,皇后之位一直空缺。实际上大唐朝中后期很少设立皇后。 虽然郭贵妃没有被正式册立为皇后,但她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穆宗皇帝,因此,她已经成为事实上的皇后,地位与其它的贵妃不一样。
贞元九年(793),时为广陵王的唐宪宗娶了郭念云为妻。他们成婚后,时为皇太子的顺宗因为郭氏母贵,父、祖上有大勋于皇室,对这位儿媳表示出无比的宠爱。宪宗自己对这位妃子似乎也不怎么冷落,因为,贞元十一年(795)时,也就是他们婚后两年,郭氏就生了儿子李宥,他就是后来的唐穆宗。女儿岐阳庄淑公主。唐宪宗李纯终身没有册立皇后,但是作为原配正妻,郭氏还是后宫地位最高的女人,封为贵妃。郭贵妃虽然没有当上皇后,但是宫中朝中,所有的人都认为她品德仁爱谦让,足以母仪天下。
女儿:岐阳公主嫁给司仪郎杜悰( 杜悰,字允裕。唐中叶宰相杜佑之孙,晚唐诗人杜牧之堂兄也。武宗朝同平章事,帝称得大臣体,如太宗之得魏征。史称纯臣。),下嫁之后,对家人上下均有礼有节,得到广泛的赞誉。岐阳公主是唐宪宗的嫡女,唐穆宗的同母妹妹。她的母亲懿安郭皇后,是郭子仪的孙女。岐阳公主嫁给工部尚书杜�,开始侍奉公婆。杜家是个大家族,除了公婆,媳妇应该对其行妇礼的人还有几千人。公主谦卑怡顺,侍奉公婆,爱抚后代,整天忙忙碌碌,行施各种礼仪,一律与家里其他成员一样。她在杜家二十多年,人们没有指责过她一丝一毫的骄贵。她侍奉大家族,无论祭祀,还是操办红白喜事,都要亲自动手。婆婆凉国夫人从卧病在床到死,公主亲自侍奉昼夜衣不解带,亲自为婆婆端汤送药。等到婆婆死后,她哭泣哀号,感动他人。公主是皇帝的女儿,尚且不敢不守为妇之道,而平民的女儿,怎么敢凭借富贵而怠慢公婆呢?为人媳妇如果这样不懂礼,丈夫应该将她抛弃,让有关部门治她的罪。
不在其位 不谋其政
宪宗皇帝死后,穆宗即位,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封自己的母亲为太后,并给自己的外公——郭暧也升了官,封为太尉,给自己的外婆——升平公主封为齐国大长公主,还给郭氏其它相干人等也封官加爵。
穆宗皇帝十分孝顺他的母亲郭太后,每个月会三次率领文武百官前去郭太后的寝宫请安。逢上过年,还要在那里举行宴会,其他的嫔妃贵戚,也争相前去出席,车马来往不息,十分热闹。郭太后曾经去骊山游玩,被骊山的景色吸引,徘徊不归。穆宗担心母亲的安危,派了景王率军全程保护,自己后来又亲自前去迎接,母子俩在骊山流连,游玩数日才回来。
但穆宗皇帝继承了宪宗的色性,为了追求淫乐,常常服食丹药,导致真阴干涸,元气受损,成为不治之症。穆宗无力处理国事,当时的皇太子湛就奉命监国,处理国事。但皇太子这时不过16岁,许多的事情都要过来请教郭太后。一些人为了逢迎郭太后,就上奏请求郭太后临朝听政。郭太后听了以后,十分生气,说自己不会向武后那样夺权,给祖先抹黑。
穆宗驾崩,宦官策划请郭皇太后临朝称制,郭皇太后斥责说:“昔武后称制,几倾社稷,我家世守忠义,非武氏之类也。太子虽幼,但有贤相辅之,何患国之不安?”
(“昔日武则天称制,倾覆社稷,我郭家世代忠义,不是武氏之类?现在太子虽幼弱,但可选德高望重的大臣辅佐,为什么要我干涉朝政呢?”)由此,朝廷内外一片赞扬,满朝文武由此更加尊重郭太后。
穆宗作了四年皇帝就驾崩了。皇太子湛即位,就是敬宗,郭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敬宗作了几天皇帝以后,童心未泯,常常游戏玩乐,朝政渐渐被王守澄、李逢吉、牛僧孺等人把持。后来更是祸起萧墙,发生动乱。在当了三年皇帝之后,被杀死于内宫之中。
由于事发突然,郭太皇太后召来江王继承帝位,是唐文宗。文宗生性谦逊孝顺,对郭太皇太后服侍得十分尽心,有下面供奉上来的物品,一定先送给太皇太后挑选,才敢自己享用。
敬宗死后,武宗李炎即位,武宗皇帝喜欢打猎游玩与角斗武打,他亲自挑选了许多年轻力壮的少年,让他们有出入宫中的权力。太皇太后常常借机劝导他,情况渐渐有了改观.。一次向太后请安问:“怎么才能成为盛世天子呢?”太后说:“柬官的上书要亲自审阅,可用者及时采纳,认为不可采纳者问问宰相。不拒绝政治的批评,不听信小人谗言,要使忠臣良将成为心腹。这样做,就能成为盛世太子。”从此武宗便勤于政事,能静下心来认真审阅大臣的奏章,很少打猎角斗了。
在穆宗君临天下时,唐朝的皇位继承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皇帝的人身安全也已变得毫无保障。朝臣朋党相互倾轧,官员调动频繁,政权甚至皇帝的废立生杀,均掌握在宦官手中。所有这些似乎再次提示我们,穆宗时期及以后的宫廷局势已经难以用常规来审视了。
为避免后宫干政,不仅郭太后不在其位 不谋其政,郭氏子弟在朝中为官的,也由郭太后之兄郭钊领衔启奏云;“为避嫌隙,臣请先率诸子辞官归田。”几十人辞官而去,郭氏家风,因而千古流芳!
郁郁而终
接替武宗皇帝的是宣宗,宣宗的母亲曾经是郭太皇太后的侍女,关系不好,因此,宣宗对郭太皇太后不是十分尊敬。郭太皇太后因此郁郁不乐,曾经想跳楼自杀,被宫女救起,宣宗知道以后,觉得对自己影响不好,十分不高兴。而郭太皇太后也于当晚突然暴卒。
郭太皇太后死后,太常官王白皋请求把她合葬在景陵中,把她的神主附在唐宪宗的神庙中祭祀。唐宣宗不允许,派宰相前去阻拦。王白皋并不屈服,说:“皇后是宪宗在东宫时的正妃,服侍顺宗作媳妇,经历了五代君王,作天下的国母,不容许有别的说法。”
郭太后历经宪穆敬文武宣六朝,享有极高的威望,谥为懿安皇后,与丈夫李纯合葬景陵。今天通过对她的爷爷、父母、兄弟、子女等了解,和历史上点滴事情的记载,可以为我们还原贤德的郭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