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晚,抗疫题材电视剧《在一起》夺得了电视剧类的最高荣誉亚广联大奖。这是亚广联电视剧奖最高荣誉近十年来首次授予中国作品。其中,《生命的拐点》篇的编剧梁振华曾直言创作需要回归真实。多年来,他潜心剧本,力求用好的作品回馈观众,让观众看到中国电视作品的力量。

《在一起》荣获亚广联大奖,开播至今好评无数

11月17日晚,上海出品的抗疫题材电视剧《在一起》击败韩国广播公司《五月的青春》、韩国文化广播公司《化时为机》和韩国首尔广播公司《顶楼》第三季等热门韩剧,摘得亚广联电视剧奖最高荣誉。这是该奖项近十年来首次授予中国媒体机构。

《在一起》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牵头制作的抗疫题材时代报告剧,由10个单元剧构成,讲述了平凡人挺身而出参加全民抗疫的故事。播出至今好评无数,值得一提的是《生命的拐点》篇,作为整部作品的开篇扛住了巨大压力,打了个响亮的头阵,开播即收获8.6豆瓣评分。

梁振华坦言回归现实才能被大众接受

该单元的成功并非偶然,编剧梁振华曾表示这种抗疫题材的写作,是要回到现场写出真实群像,才能被大众所接受的。他对于如何把时代报告剧拍好一直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梁振华认为,就真实感而言,虚构叙事肯定抵不过事件本身,所以故事应尽量回到现场,回到真实的人和事件当中去。由于父母都是医生,梁振华对紧急状态下医生们的第一反应颇为熟悉。

梁振华非常明确,不能用常规化的戏剧方式去煽情,因为大家接触到了太多震撼性的新闻,每个人对新闻事件都有自己的态度和情绪,创作者要做的是把戏剧化过后的新闻事实呈现给大家。在梁振华看来,如果把观众强制化地向自己理解的方向去引导,是对事实本身的不尊重。通过采集平凡的抗疫英雄的一手素材,再做艺术加工,质朴地呈现出这些不平凡的人与事,使得《生命的拐点》这一单元与观众形成了强烈的共鸣。《在一起》荣获亚广联大奖,梁振华编剧也转发表示期待疫情拐点的出现,在一起仍是最动情呼声。

口碑攀升,梁振华新作备受期待

如今梁振华编剧依旧潜心于剧本创作,致力于用品质上乘的剧目回馈观众。于他而言,作品的口碑是其余一切的保障,其作品《理想照耀中国》、《暴风眼》、《怪你过分美丽》、《澳门人家》等在收获好口碑的同时,也引发观众对其新作的期待。

据悉,梁振华的新剧《云襄传》、《冰雪之名》正在如火如荼的拍摄中,《冰雪之名》作为国家广电总局冬奥题材重点电视剧项目受到各方关注,并入选“我们的新时代”主题作品创作展播活动;《云襄传》更是从官宣阵容开始就热度不断,观众对该剧的选角和内容都保持着高度的认可。除此之外,在前不久发布的腾讯片单中,梁振华和作家雷米合作的《人鱼》也赫然在列。

敬畏创作、坚守初心,相信编剧梁振华一定能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让观众看到中国电视作品的力量。

石家庄白毛张斌简介?

张斌,中国中央电视台主持人,199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总监助理,中央电视台风云足球频道总监。
1990年开始任《足球之夜》栏目主持人;2000年主持的电视专辑《EURO 2000欧锦赛专题》在中央电视台第五套节目黄金时间播出;2006年开始任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体育新闻部副主任,是《体育新闻》、《足球之夜》节目制片人。
2010年世界杯中主持《豪门盛宴》等节目,并出版书籍《彼岸》。

张斌个人经历
张斌,199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广播电视专业,1993年进入中央电视台体育部工作并担任中央电视台《体育新闻》《足球之夜》制片人,体育新闻部副主任和体育编辑部副主任。参与创办《体育新闻》、《足球之夜》《天下足球》等体育频道的名牌栏目,组织创建了中央电视台足球节目制作团队。
1997年,制作的《王义夫痛失奥运金牌》,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2001年主持北京申奥报道《奥林匹克:我们共同的节日》荣获2002年度亚广联体育节目大奖和中国体育电视一等奖;同年负责开拓中央电视台体育交互电视的制作,组织了包括盐湖城冬奥会和2002年世界杯赛在内的多项重大赛事的交互电视的播出,开创了中国广播电视的先河,因此荣膺2002年亚广联节目大奖。
2004年策划组织主持了欧洲杯足球赛和2006年主持世界杯赛综合节目《豪门盛宴》并获得中视协举办的"2006年中国电视主持人盛典--25年25人"、"2004年度最佳电视节目主持人"等专项奖励,2007年第18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
2007年12月28日下午3时,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CCTV5)改名为奥运频道新闻发布在北京正式召开。
2010年世界杯中主持《豪门盛宴》等节目,并出版书籍《彼岸》。
张斌主要作品
时间
名称
2001
《奥林匹克:我们共同的节日》
2002
《荣誉殿堂》
2004
《豪门盛宴》
2006
《张斌拷问易中天》
时间
作品名称
出版社
2010年
《彼岸》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获奖记录
2013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
电视播音主持作品奖 中央电视台,沙桐、张斌,获奖作品《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
社会活动
2018年10月17日,参加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主办的大型公益项目"脱贫攻坚战--星光行动"启动仪式。

请教!设计一则公益广告

1994年,桑夏在北京成立。在中国广告业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桑夏经过十余年的摸索、总结和积淀,有效地整合了广告、
传媒、娱乐、公关等优势传播资源,以专业而系统的服务,
赢得了行业著名商标和知名品牌的美誉,成长为具有鲜明特色
的本土知名全案代理广告公司。
关注社会公益赋予了桑夏独特的文化内涵,一家有道德标准、
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是公众对桑夏的肯定。
用文化构架企业的品牌形象,发掘商业活动中的文化价值,将文
化转变成独特的商业竞争力,是桑夏的创新理念。十余年公益广
告历程,桑夏积累的不但是对商业的敏感度,更是对民生、社会
问题的深度关注与思考,这使得桑夏具有了不同于一般广告公司
的独特气质。
利用文化、公益事件和传媒力量的结合来策动市场,为客户寻
求节约成本与最大化传播企业与产品的推广策略,是桑夏的创意更
容易为客户和受众所接受的根源。
广告、新闻、娱乐、文化、传媒,桑夏综合优势媒体的力量,
为客户进行跨界整合传播,同时结合旗下文化公关等多个公司资源,
能向客户提供更完整的支持,为企业和产品制造环环相扣的传播影响。
一、公益广告:
国内最大规模的公益广告专业制作公司
改革创新公益广告的内涵和表现,对全新概念的公益广告
在北京及全国的发展有着特殊贡献。
自1995年起,保持着持续播放时间最长的影响力。
获奖最多的公益广告制作公司。目前六十多部作品获全国
及地区专业奖,其中部分作品在国际广告节参展并列入世界广
告精品各地展播。
《黄裤子》《老王》《青花瓷》《守株待兔新篇》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等等
二、商业广告、
独特的创意、卓越的制作能力,完善的后期设备和优秀的合作
团队以及覆盖全国的跨媒体购买、发布平台,成就了桑夏的竞争实力。
服务内容。
利用广告的表现手法为企业形象、企业海外上市、政府和城市形
象制作宣传片,提升了企业和政府的影响力。
对本土市场的准确把握,合理的服务价格,快速有效的合作流程,
让桑夏在与国际企业和机构的合作中,创造了众多成功个案。并与海外
传媒机构加强联手,促进了资源的整合和人力资源的储备。
★ 市场策略
★ 广告策略
★ 预算建议及计划
★ 媒体分析、推荐、购买及监测
★ 影视广告创意、制作
★ 平面广告设计、制作
主要客户:
法拉利、奔驰、伏特、上海大众、中华轿车、奇瑞轿车
交通银行、北京市商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
中国人民保险、中国平安、新华人寿、泰康人寿
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CNC北京通信
惠普、松夏、威盛、中国普天、澳柯玛、迪龙电子、乐凯、日立
DANONE、MATISSE、伊利、蒙牛、汇源、牵手、朝日啤酒、
同仁堂、哈药六厂、太太药业、天狮集团、
北京大学、百度、搜狐、韩国观光、MaxMara、PAL ZILERI、
KOHLER、中国远洋、恒基伟业、庄胜集团、中国神华、蓝景丽家、
中坤集团、亚洲文化中心、潮皇食府、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
三、公关活动部分案例
以多年来在广告业务中综合的品牌建设和推广经验,来策动公关活动
的品牌影响力,通过独到的视角和创意方式整合“品牌资源”,挖掘
“品牌潜力” ,以强大的公共传播优势为客户建立品牌形象。
关注主流文化,关注社会生态环境,桑夏敏锐的文化嗅觉、非
凡的的活动创意、精细的项目管理、优秀的执行能力,成功地让每一
次公关活动成为舆论关注的中心或销售的集中地。
VISION BEIJING国际导演拍北京
巅峰乐赏
嘎纳国际广告节巡展
马谛氏苏格兰威士忌中国市场推广
名门之秀—中法之门
中国陶瓷展世界巡展
中国西藏文化展世界巡展
奔驰峰会及系列新车推广活动
费玉清、阿杜、许巍北京演唱会
第三届国际汽车展美国福特汽车展
红色法拉利行动
四、媒体品牌顾问:
国内最早提出和率先使用频道包装概念,提倡包装方案必须
是与其所处的“媒体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的一系列沟通诉求,
十多年中与百多家主流媒体合作,成长为专业传媒品牌顾问。
为中央电视台赢得最高国际奖项—亚广联大奖。
多家电视台及平面媒体常年顾问
电视频道包装
大连经济生活频道
大连电视台少儿频道
BTV-5频道包装
BTV-8频道包装
BTV-9频道包装
大连经济生活频道形象包装
大连开发区电视台形象包装
电视节目包装:
神州记事
北京电视台“中国体育报道”栏目包装
北京电视台“北京特快”栏目包装
北京电视台国际部“双语杂志”节目包装
北京电视台“第七日”节目包装
中央电视台“十二演播室”栏目包装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包装
中央电视台“世界”栏目包装
“2002年世界杯”节目包装
中央电视台“央视论坛”栏目包装
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包装
中央电视台“故宫”节目宣传片
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特别节目包装
BTV 奥运频道
平面媒体品牌推广:
《北京晨报》
《环球时报》
《新商报》
五、宣传片
1上市公司路演片
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路演片
中国远洋境外上市路演片
中国神华境外上市路演片
交通银行境外上市路演片
中国网通境外上市路演片
中国联通A股上市路演片
太太药业上市路演片
2企业形象宣传片
神华集团宣传片
朝日绿源宣传片
VOLVO宣传片
庄胜集团宣传片
中国普天集团形象宣传片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企业专题片
中国联通02年企业回顾专题片
中国节能投资集团企业专题片
新华人寿保险公司成立5周年企业专题片
中华传媒网形象宣传片
政府形象宣传片
中央申奥直播全程宣传片
北京-镜头中的奥运之城
中英协手宣传片
桑夏荣誉:
■ 2004年,桑夏为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申奥宣传片荣获亚广联电视
宣传片全场大奖,是迄今为止央视在国际参展中获得的最高荣誉。
■ 2002年 、2003年、 2004年“桑夏”获北京市著名商标荣誉
■荣获第20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电视广告片最佳作品奖:
《平安保险商业广告——愿望篇》
■荣获第19届中国金鹰节电视广告片获奖作品:《小兔乖乖》
■荣获第18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 佳 创 意 奖:《小朋友守秩序》
■荣获第18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电视广告奖:《小朋友守秩序》
■第七届全国广告作品展金奖:《青花瓷》
■第七届全国广告作品展铜奖:《科技让生活更轻松》
■第六届全国广告作品展全国广告印象奖
一等奖:《生生不息?缔造辉煌》
二等奖:《女人篇》
■中国赴戛纳广告节参赛入选作品:《女人篇》
■ 第一届中国国际影视广告大奖: 十大影视广告奖: 《守株待兔新篇》
优秀奖:《环保?举手之劳》《虎?濒临灭绝请多多保护》
■亚太国际广告节巡展作品:
《守株待兔新篇》《黄裤子》《红裙子》
■连续三年荣获公益广告政府特别贡献奖
■广告饕餮之夜世界展映作品:《行车系好安全带 黄裤子篇》
注:公司成立至今,共获得国内外各类广告大奖百余项
准确把脉、丰富经验、细致服务、质量过硬、价格公道
用影像和音响创造影响
联系方式
高飞
手机:13910169234
坐机:010-84466402
邮箱:ganygf@126.com
MSN :ganygf@hotmail.com
网站:www.sangxia.net
7×24小时为您服务

介绍介绍著名的朗诵艺术家]????

方明:
著名播音艺术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部主任、播音指导,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播音学研究委员会执行会长、北京广播学院、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兼职教授、国家语委委员、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除参加日常新闻类、专题类、文艺类播音及教学工作外还经常参加党和国家重要会议及阅兵、重大仪式的的播音转播工作。参加播音的许多节目曾多次获得国内及国际性的各种奖励,如《流水操》、《清明上河图》、《黎明前的交响》曾获“亚广联文化基金奖”;通讯《在大海中永生——邓小平同志骨灰撒放记》获中国播音与主持作品一等奖。
雅坤: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播音指导,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持人节目研究委员会副会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除担负日常播出,也参与很多台外,台内大型节目及重要节目的播音,主持工作。1987年中央台节目改革,创办了综合文艺节目《今晚八点半》,从1987年1月1日开始调到文艺部受聘担任了此节目的主持人,直到1998年这个节目切换改版。其间荣获全国第一,二届《金话筒》奖的金奖。之后录的节目大多是文学节目,包括诗歌,散文等,每年都有节目获奖。其中演播的音乐专题节目《永不消逝的歌声——纪念音乐家王洛宾》获得首届中国播音作品奖一等奖;主持的《今晚八点半》春节特别节目《春灯会》获第二届中国主持作品奖一等奖。有三个担任播音的音乐专题、广播特写获“亚广联”大奖。
虹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播音指导、北京朗诵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播音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持人节目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广播学院、天津国际女子学院、吉林大学文学院等多所院校客座兼职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主持的播音及电视节目曾多次荣获国际国内的各项大奖,如:《午间半小时》获得全国评比一等奖、主持人节目研究会“开拓奖”特别金奖;《钟与钟乐》电视节目的解说,获得“亚广联文化奖”;《学拼音》获得东京国际电教节目特别奖;《海峡情思》影片解说获新闻电影百花奖。《低温核供热反应堆》获科教片金鸡奖。《话说长江》、《话说运河》、《伏尔加日记》、《海上丝绸之路日记》等节目也分别荣获各种其它国际国内奖项。
张家声:
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导演,北京市海外联谊会副会长,北京广播学院兼职教授,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政协七、八、九届委员。被国务院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艺术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在四十余年的艺术生涯里,从歌剧到戏剧,从广播到影视,从表演到导演,塑造了大量不同风格的人物及作品形象,被海内外媒体一致誉为:“中国名嘴”、“语言独具个性并形成一派,可塑性强,艺德高尚,艺术精湛的艺术家”。发表过《散论语言个性化》、《说解说》等数十篇论文。并被评选为“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国听众喜爱的优秀演播艺术家”、“全国十大演播艺术家”称号。
林如: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播音指导,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兼职教授,曾任莫斯科广播电台华语部播音员。
曾在日本电视连续剧《阿信》中担任旁白,曾在大型系列专题片《让历史告诉未来》、《共和国之恋》、《长征·生命之歌》、《长征·英雄的诗》、大型电视艺术系列片《百年恩来》中担任解说,曾翻译和发表过许多优秀的论文专著,如《创造性地探索和工作》、《怎样播好电视专题片的解说》等,并获得全国广播电视学会播音研究会颁发的“杰出贡献奖”,四次获得“亚广联”大奖。
瞿弦和:
中国煤矿文工团总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话剧研究会副会长,北京语言学会朗诵研究会常务理事,著名节目主持人。
曾在话剧《叶挺》中扮演叶挺;多次获得国内及国际性大奖,曾获全国话剧优秀演员奖“金狮奖”,第十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最高奖-平壤艺术奖,第32届皮兰德娄国际戏剧节最高奖;曾被中国人民广播学会授予“优秀演播艺术家”,中国文联及中国剧协评选为“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评选为“最受听众欢迎和喜爱的全国十大演播家”之一。
傅成励: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播音指导,播音主持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广播电视学会节目主持人委员会副会长,全国播音高级职称评委会评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高级职称评委会评委。
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至今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1987年至2000年担任《午间半小时》节目主持人、编辑、审稿人。曾主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春节晚会、香港回归等许多大型直播节目,并负责过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许多专题片、艺术片、影视剧、广播剧的解说、配音工作。主持、采编的许多节目曾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及中国广播电视奖、全国广播电视主持人金话筒奖,并被授予“全国十佳广播电视主持人“、“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王雪纯:
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国际部著名主持人,墨尔本大学传播学硕士,在从事播音主持的十余年间先后主持过《正大综艺》、《环球45’》、《轻松音乐学英语》等收视率较高的节目,除此以外还参加多部译制片的配音工作及节目编导、多次主持过中央电视台和文化部组织的大型文艺晚会,曾获得1997年度星光奖优秀主持人奖、第三届“金话筒”银奖;1999年获第四届“金话筒”金奖。
曾获得过“优秀主持人”、“金话筒”等各类奖项,并被授予“全国十佳电视节目主持人”称号。

纪录片《最后的山神》影片分析

纪录片《最后的山神》影片分析

由孙庆田编导的《最后的山神》通过采访孟金福一家的山林生活,充分展示了鄂伦春人古老的山林文化与纯美的精神生活,同时也展示了新一代鄂伦春人与老一代鄂伦春人完全不同的精神生活、美好愿望和追求。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纪录片《最后的山神》影片分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纪录片《最后的山神》影片分析 篇1

纪录片《最后的山神》影片分析:

影片以黑白影像将我们带入居住在大小兴安岭上最后一代鄂伦春人孟金福和老伴丁桂琴一家对山林的依恋与固守的情感生活之中。短短几十分钟就让我们既了解了古老的原始狩猎生活状态即人与自然融合的情况,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习俗、民族文化的历史变迁、传承与发展。其特点有如下几点。

一、以具体感人的细节塑造出生动的、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本片编导多次运用人物动作、物件和语言等细节,展示人物的心灵和品格,塑造出了一个形象丰满,个性鲜明的鄂伦春老人形象。当孟金福老人的枪老了,老得都不容易找到同型号的子弹时,他在打猎中仍然坚持不用套索和夹子,反映了鄂伦春人不“涸泽而渔”,保护生态环境,呵护生命的优良品质。他割桦树皮时从不伤树干,当有人砍了大树时他无限的伤感和不快,体现出鄂伦春人与大自然的深厚情感。

当夏天来临,他用匕首给自己刮胡子,与老伴一起在岸边和小野鸭嬉戏的画面,既展示了人与自然的融合,又反映出两位老人更加生活化的童心未泯。当记者问他是喜欢在山上还是山下时,他说:“山上舒服,在家不行,三天两头感冒。”但当问到是山上好还是定居点好时,他却回答:“定居点好。”这个细节反映出老人内心世界对历史传统习俗与时代变化进步的矛盾心理。

大量的细节使我们看到了一位血液里流淌着古老鄂伦春老人——最后的山神,生动感人的形象。

二、交叉剪辑的表现手法配之以黑白、彩色影像的鲜明对比

凸显出两代鄂伦斯人的思想变化与生活的变迁,进一步展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在传承中变迁的主题。如老人住的帐篷,本来是鄂伦春人生存的住所,却变成了郭宝林、葛小华后辈们打造民族风情园游人休闲的场所,供游人们体验古老的鄂伦春人的民族习俗;本来用以狩猎、捕鱼的桦皮树船这一日常工具,被派上了新的用场,做成了一个个精美的旅游纪念品;山神孟金福是游牧、狩猎,而郭宝林是家庭驯养;老孟金福骑的是马,小郭洪波骑的是“电驴子”;孟金福不愿换枪,体现的是猎人的技术,而葛小华要学习的技术是进一步掌握旅游文化管理方面的知识,新一代的郭洪波在记者采访时,坚定地说不愿意再过老一辈鄂伦春人的旧的山林生活,他们追求的是更加现代化的理想,反映出历史的进步和生活的美好。

这些细节,编导都以黑白、彩色的色彩对比手法和交叉蒙太奇的编辑技巧增强了细节对比的鲜明性,使影片所要表现的主题更加凸显,也使得观众强烈地感受到历史的变革中一种民族文化的变迁与发展,新一代人应用全新的生活方式和更为先进的理念在传承着自己民族的文化精神,在发展着自己的民族文化。

三、众多情节的推进与展示,或采用丁桂琴回忆叙述的方式展开,或采用旁白加解说的方式叙事

使得不太完整和松散的情节显得紧凑清晰,深化了主题,渗透出情感的力量。如本片在追述三年前孟金福去世的经过时,就充满着对这一位最后的山神的追思情谊。老伴丁桂琴坐在二人常去的小河边,去追思自己相濡以沫的伴侣,口中喃喃地说着“他走了,他是做皮桦船累了得了脑血栓。”他病好了又要进山,只有进了山老人变得就会像儿童那样兴奋高兴。老人走了,妻子没有按传统的葬礼送他,而是把他埋在了自己父母的身边。

这些追忆都使人深深地动情,撞击着我们的情感世界,对于主题的深化起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此外,本片编导在剪辑技巧上的娴熟应用使得影片的风格独树一帜,如对比式剪辑方式,通过镜头、场面或段落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对立,使不同形象之间相互映衬,相互强调,从而表达某种寓意效果或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积累式的剪辑方式,以冰雪覆盖的大山、粗犷的鄂伦春猎手、神秘的拜山神仪式、恬静的家庭生活等等,这里没有离奇的情节,没有繁乱的生活实景,却向人们娓娓讲述着大山和鄂伦春老人朴素的故事。那森林、雪地、狩猎、风葬等等的积累,似乎就是一首用光、用色、用运动、用节奏写就的一首视觉诗篇,他们共同赞美着一个主题——中华民族的历史在传承中变迁、发展与辉煌。

纪录片《最后的山神》影片分析 篇2

纪录片《最后的山神》是中央电视台编导孙曾田的`代表作,这是一部荣获“亚广联”电视纪录片大奖和第九届“帕尔努”影视人类学电视节特别纪录片奖的优秀电视作品。这部创作于1992年的作品,既表现了老一辈鄂伦春人对传统的山林生活的眷恋,也表现了新一代鄂伦春人对现代文明的追求,反映了鄂伦春人由游猎生活到定居生活的心理变化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文化碰撞,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刻主题。无疑这一主题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但片中是通过真实纪录主人公孟金福的狩猎和祭拜活动、表现日常生存状态来完成主题呈现的,《最后的山神》表现了鄂伦春人独特的生活习俗,这些反映民俗的令我们耳目一新的画面,带我们走进了生活在兴安岭深处鄂伦春人中间,更重要的是也走进了鄂伦春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纪录片开始,主人公孟金福在一棵粗大、古老的落叶松树旁,在距根部一米左右处用斧子砍削树皮,那“咔咔”的斧砍树声非常悦耳,冬天的树被冻后是很脆的,因此砍上去便会产生这种铿锵声。在露出白茬的树上,用黑炭画上山神“白那恰”的图像,然后对着这一神像叩拜,推出片名“最后的山神”。这个开头就是很吸引人的,它让我们感到神秘、玄妙,促使我们要探个究竟。

孟金福在猎马马尾巴上系上红布带,这是萨满教的习俗。鄂伦春猎人爱马是出名的,鄂伦春族在清代时被称为“使马部”,猎马在鄂伦春人狩猎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视优秀的猎马为珍宝。鄂伦春马是经过鄂伦春猎人长期的培育、驯养、调教,形成独特的品种和特殊的禀性,鄂伦春马一般个体较小,但驮运能力强,速度快,尤其擅长在塔头甸子里飞奔,它不怕枪声,可以用野生动物的血、肉充饥。马与猎狗、枪一样,是和鄂伦春猎人须臾不可分的,鄂伦春人与马有着特殊情感,因此有人称鄂伦春人为“马背上的民族”,鄂伦春马被称为“山林之舟”。

作为鄂伦春族最后的萨满,孟金福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可亲可近,而不是一个让人捉摸不定的、不食人间的烟火的神。“萨满”是满——通古斯语族语言,原意为“因兴奋而狂舞的人”,后来成为萨满教巫师的通称。萨满教是原始的自然宗教,鄂伦春族的萨满教信仰及萨满教文化是在具有原始特征的狩猎时代里,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三大崇拜意识形成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原始宗教形式。萨满施行巫术时,要穿神衣、戴神帽、拿神鼓,打扮成和平常人不一样的神人。萨满施行的巫术主要是跳神,它有三种情况:为人治病、教新萨满、举行祭神仪式。

片中,孟金福和他的老伴在“斜仁柱”(又称撮罗子,用桦树杆、桦树皮、兽皮搭建的住所,定居前鄂伦春人就住在“斜仁柱”里)里支吊锅、煮肉。在熊熊燃烧的篝火旁,他向火神乞求平安、福气。火神鄂伦春语称“透欧博如坎”,鄂伦春人认为火是自然界一大神灵。火对于原始狩猎生产时代的人们是弥足珍贵的,没有火,如何度过寒冷的漫漫长夜?没有火,如何将肉煮熟?另外,火还可以驱赶野兽。鄂伦春人多在每年的正月初一早晨,在“斜仁柱”旁点燃篝火,然后举行敬火神仪式。正月十五晚上,孟金福老人对着一轮冷月唱歌乞福,这是在祭拜月亮神,月亮鄂伦春语称为“别亚”,月亮神在鄂伦春语称“别亚博如坎。”他向月亮神叩拜,祈祷月亮神赐予他们猎物。

新的一天到来,猎人与山林一起醒来。大森林空旷、辽阔,远山是神秘的。猎人纵马奔向莽林中,孟金福打中一头野猪,他尽力在雪野里拖着猎物,洁白的雪地上流下血的红色痕迹。按照习俗,猎人要把打到的第一只猎物的血涂在山神的嘴唇上,因猎物是山神赐予的,并祭拜道:请山神再带给我好运。

然而,他们并没有那么幸运,连日来都是无功而返。孟金福和他的狩猎同伴又来到老松树下,向山神“白那恰”齐齐跪拜,并为山神敬烟。再次出围,我们看到片中出现了山神像的特写。林中开始下雪,孟金福举枪瞄准,却无猎物可射击,树木越来越稀,动物越来越少,山神渐渐远去。他坐在一株倒木上,凝神思索,表现出一种无奈,一种落寞,一种困惑。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人真的就要放下心爱的枪,告别那个终日以山林为家的日子,是很痛苦的选择。但为了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就该停止射杀越来越少的野生动物,当然,鄂伦春人也不能例外。

做为萨满的孟金福终究是个人,他有寻常猎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在鄂乡,孟金福和老母亲、孩子高兴地合影,他用锋利的匕首刮胡子,他要让自己年轻起来,这样才与美丽的夏天相匹配。当然这一细节也蕴含着老人的怀旧心态,因定居前在山里就是这样刮胡子的。随着布谷鸟的鸣叫,春天来了,孟金福脱下狍皮大哈,卸去一个冬天的烦恼,开始了一个富于生机和活力的季节。他划着桦皮船,沿河搜寻猎物,并在夜晚“蹲碱场”,等着猎物来喝水时伏击,他在河边支起枪架,静静守候,但一次次都是空手而归。他和老伴、还有其他猎民一道制造新的桦皮船,片中为我们展现了造船的全过程,顺便为观众介绍了桦树皮文化。孟金福和老伴逗弄野鸭雏的细节,很好地表现了两位老人的快乐心情和未泯的童心及爱心。他在静谧、美丽的河面上,划着新桦皮船,下网捕鱼,我们看到起网时,只得到一条鱼。

我们又看到了山神像,但老树被砍伐,山神头像已经有些模糊不清了。其实这时孟金福的心也与被砍伐的树毫无二致,他的心在破碎,在流血。

孟金福在鄂乡过着定居的生活,他说相对于在山里飘泊,他愿意过定居生活。但愿意在家里还是在山上呢?孟金福说:“山上舒服,在家里不行,三天两头就感冒。”这语言再纯朴不过,透过这平实的语言,我们可以了解孟金福内心的矛盾,喜欢定居却又向往山林生活,鄂伦春人祖祖辈辈生活在山里,到了山林里就如同鱼儿得水,传统在孟金福老人心里根深蒂固,很难割舍。孟金福一家和郭宝林一家带着行装、枪、猎狗,乘坐桦皮船再次进山了。我们看到郭的女儿也逗弄着野鸭雏,那样天真无邪。她跟孟金福学吹桦皮哨,只是觉得好玩而已。她向往外面的世界,她渴望现代生活。孟金福这个萨满没有教新萨满,也不会有哪个年轻人会愿意跟他学。随着孟金福生命的终结,鄂伦春人里就再也没有萨满了,今后研究萨满文化的人,再也不会找到活生生的标本,不知这是萨满宗教的幸或是不幸。

暑往寒来,转眼又是冬天,老人带上已快长大的儿子骑马驰骋在厚厚的雪原上。来到已模糊不清的山神像前叩拜,乞求山神保佑、赐福,他唱起萨满歌。山神寂然无语……一老一少,对待山神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老萨满是虔诚的,因为他真的是在敬神,他的灵魂早已与山神融为一体。而他儿子却对山神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没有那种虔诚之心。

孟金福萨满为去世的老人主持丧葬仪式,我们看到的是土葬,但片中却又为观众展现了鄂伦春人传统的风葬习俗,我们看到松树上的吊棺。其实鄂伦春人早已完成由古老的风葬习俗向土葬的过渡,这也从某种意义上反映出鄂伦春人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这也反映出社会在进步。

夕阳西下,萨满鼓“咚咚”敲响了,萨满孟金福“全副武装”地在篝火旁跳起了萨满舞,他边舞边唱起萨满神歌。

蒙太奇之后是一个优美的俯拍画面,孟金福沿着冰封的河道,又一次骑马进山了。纪录片至此结束,留给我们无穷的回味,孟金福的心属于山林,最终他要皈依山林。

鄂伦春人崇拜大自然,信奉原始宗教,片中的山神像是一个时代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形态等诸多因素的精神象征。本片细腻地展示老萨满孟金福的世俗生活与宗教生活的和谐、统一,主创人员通过孟金福一家老少之间的思想冲突,折射出他们从传统山林文化向现代文明转型过程中的阵痛。孟金福处在历史交叉点和时代转轨期,他又是萨满唯一的活标本,因此他在片中既是一个具体的人(即表现对象),又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符号。通过孟金福,我们较为全面、形象、直观地了解较多的鄂伦春习俗,如狩猎习俗、宗教习俗、饮食习俗、丧葬习俗等,但这些都是表象的。通过对孟金福这一人物形象的刻划,我们较为深刻、理性、细致地认识了孟金福的人生哲学、复杂的情感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因此,观赏这部片子,我们被唯美的画面迷醉的同时,会被片中蕴含的深层次思考所震撼,而这种强烈的思想震撼力则是最重要的,是该片获得巨大成功的关键。

我接触过很多鄂伦春人,特别是上了年纪的鄂伦春人,他们都那么热爱大自然,比如,听说树木被砍伐,他们由衷地痛心,也非常痛恨这种行为,概叹树没了,野生动物也没了家园。一位老猎人跟我说,过去林子密,到山上转一圈儿,就能打到猎物,就跟自己养的一样,用时上山就能抓一个回来,现在不行了,树没了,动物也没影了。还有几位鄂伦春老年妇女,跟我讲起刺尔滨河被非法采金者污染的事儿,个个义愤填膺,“过去河里有大哲罗(鱼),现在没了。河道让他们改了,不知情的人过河,还淹死了人。”鄂伦春人狩猎时,不打怀孕和哺乳期的动物,打渔时不用“绝户”网、不用炸药崩,不乱伐树木,不下套索、夹子逮猎物等等,都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片中的孟金福向往这种和谐,追求这种和谐,坚守这种和谐。只有实现和谐,才不会被大自然惩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今天我们重看此片,意义不同寻常,它会给我们新的启示。

这部片子的编导孙曾田曾四上大兴安岭,可以说很费心血和精力,他是内蒙古赤峰人,对北方粗犷、阳刚的美再熟悉不过,拍摄鄂伦春题材的片子,他有一定优势,但拍什么?表现什么主题?却是很难的问题,他踏破铁鞋,当“看到鄂伦春人雕刻在树上的山神像时,眼前一亮,几天来纷乱的感受、想法,一下子变得条理清晰起来,山神像和这个民族在我心中叠印在一起了——山神就是鄂伦春人,鄂伦春人就是山神。”找到了立意,拍起来也不容易,学电视摄影出身并做过多年摄影工作,喜欢画油画的孙曾田,对色彩非常敏感,他讲究构图、用光,他对北方少数民族文化有较深入的研究和认识,这为纪录片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这部片子的另一个创作人员张林刚,当时在中央民族学院电教馆从事摄影工作,他本人就是鄂伦春人,他在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鄂伦春族乡出生、并在那里长大,对鄂伦春生活了如指掌。他与孟金福还沾点亲,由于同一民族的亲近感,语言的相通,以及长时间朝夕相处,拉近了拍摄者和被拍摄者的距离,融洽了双方感情,为《最后的山神》顺利拍摄创造了条件。《最后的山神》画面拍摄得很美,构图、角度、光线等,都运用、处理得很到位,画面语言丰富,有许多无声的画面却传递出异常丰富的信息,如冬日山林的画面,表现出那种苍茫和辽阔。夏日的山林,则非常纯净、清新。这如诗似画的景致,都很好地服务了主题,冬日山林表现了山林之魂的神圣、庄严、肃穆;夏日山林反映了鄂伦春人心灵的晶莹、透明、圣洁。特别是反复出现的山神像,极具震撼力,极有视觉冲击力,它每出现一次,我们就加深一次对鄂伦春族大自然崇拜民俗的了解,透过这一极具象征意义的情绪符号,我们也就更进一步走进孟金福老人神秘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难怪亚广联第30届年会评委会主席罗伯特·保尔德给《最后的山神》留下的评语的第一句话就是:“自始至终形象地表现了一个游猎民族的内心世界。”

;

央广播音艺术家林如的女儿是谁?是不是央视著名的主持人?

林如女士出生在天津,高中学历,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播音指导。曾任莫斯科广播电视台华语部播音员,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兼职教授,中央电视台国际部《正大综艺》节目制片人。可以说林如一生都奉献给了播音主持事业,成绩斐然,而她的女儿更是在主持行业表现出了天赋,如今已经是央视著名的主持人了,她就是王雪纯!

林如作为央视的第一代主持人,可能还没有她的女儿有名气,但是林如对于播音事业的贡献却是非常大的,曾获得全国广播电视学会播音研究会颁发的“杰出贡献奖”,四次获得“亚广联”大奖。虽然名气不大,但是林如制作的一档综艺节目《正大综艺》肯定是家喻户晓的,可以说是该节目的开创者,后来女儿王雪纯还曾担任过该节目的主持人!

老艺术家林如的丈夫是王枫,也是央视的工作者,而且还曾是央视的前台长,算是央视的最高领导了,所以有人就质疑过王雪纯能够进入央视工作是靠关系,其实这些完全是子虚乌有的事情。王雪纯能够进入央视当主持人,靠的是自己的天赋和父母长期的培养教导,试想母亲林如是一位如此优秀的播音艺术家,王雪纯的主持功力怎么可能会差呢?

王雪纯1993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毕业后在无锡实习,后分配至中央电视台国际部工作,之后就主持了母亲林如担任制片人的《正大综艺》节目,工作后也是获奖无数,在1997年就获得了全国文艺星光奖优秀主持人的单项奖,并获得了第三届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银奖!

王雪纯不仅在主持上有着过人的天赋,而且她拥有一种很独特的微笑,一种带有感染力的微笑,彰显了个人的自信和魅力的微笑。有人评价王雪纯的笑很特别,是那种放肆的又带着纯真的大笑,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放肆的笑也是自信的表现,让观众感受到了很强的气场!

老艺术家林如已经走了,但是她的优秀基因和播音才华都已经被女儿完美继承了,可以欣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