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功勋》的第二个单元剧中,于敏的工作伙伴老郝因为飞机逝世,最后牺牲了。老郝是于敏进入氢弹研究小组的介绍人,老郝和于敏相识多年了,并且非常欣赏于敏的能力。当初在建立氢弹研究小组的时候,老郝就向小组推荐了于敏,于敏也没有辜负老郝对他的期望,在故事的最后于敏帮助组织成功的研究出来了氢弹。

于敏在剧中本来和妻子商量过后是准备出国留学的,妻子孙玉芹也一直在为于敏出国的事情忙前忙后,但是于敏在接受到老郝的邀请之后,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选择在国内研究氢弹。于敏在加入氢弹组织的时候,经历了很多困难,因为于敏不是党员的身份组织一度想要放弃于敏,但是老郝为于敏打包票,才让于敏顺利的进入到了组织中。

事实证明,老郝并没有看错人,老郝在于敏进入氢弹研究的组织之前,就向于敏说明了工作性质,也告诉于敏从事这个工作,一定要隐姓埋名,可能长时间都见不到自己的家人。于敏在听到这样的话时虽然觉得对不起妻子孙玉芹,但是也选择为了工作牺牲自己的家庭。

老郝一路扶持于敏成长起来,但老郝最后却因为飞机坠毁而牺牲了。老郝在飞机坠毁之前紧紧的抱着自己的文件,这个场景让网友们看了十分感动。

佟大为出现在单元剧《孙家栋》中,佟大为饰演的孙家栋是一名航天研究员,孙家栋为了航天事业鞠躬尽瘁,为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孙家栋和妻子的爱情故事也被网友们称为神仙爱情,两个人为了科研牺牲了很多。孙家栋在从事航天事业的时候,妻子并不知道他的工作性质,但是妻子从来没有过问,因为他的妻子知道孙家栋正在做一项伟大的事业。

戴笠的人物评价

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平生具侠义风,功罪盖棺犹未定;名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章士钊评

若雨农不死,不至失大陆!——蒋介石评

戴笠之死,中国的革命,可以提前十年成功。——周恩来评

戴笠是一个热忱的爱国者,对领袖怀有烈火般的赤胆忠心,头脑周密细致,冷酷无情地洞察到任何颠覆行为的蛛丝马迹,而对朋友和下级却待以慷慨宽容。——章君谷评

雨农,这位自负为孙悟空的人,认为天上的月亮都捉得下来,几乎没有过不去的难关。他最大的长处是深谙人情世故,最大的缺点是任性、急躁,不能保守秘密。——胡宗南评

蒋介石的配剑、中国的盖世太保、中国的海因里希·希姆莱、中国最神秘人物、特工王戴笠——中国评

飞豹战机试飞史:085号原型机失事两飞行员牺牲

叶挺将军的死与蒋介石有关。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使叶挺将军被国民党扣押。与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宪、邓发、王若飞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而不幸遇难。

叶挺是我军首任总司令。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名将。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他开创人民军队之路的功绩以及崇高的气节,将永世流芳。

他带领的独立团在北伐中被誉为“铁军”,他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时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又出任新四军军长,后在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

叶挺将军的死与蒋介石有关。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使叶挺将军被国民党扣押。

新四军的军长与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宪、邓发、王若飞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而不幸遇难;1988年他被中央军委确定为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

两弹元勋郭永怀的事迹有谁知道?他最后是怎么牺牲的?

导读:德国科学家奥托·李林塔尔曾说,发明一架飞机算不了什么,制造一架飞机也没什么了不起,而试验它才艰难无比。空军试飞团是我国惟一的新型飞机试验飞行的权威机构。相对于战争时期,和平时期军人为国献身的机会要少得多。然而,试飞团的试飞员却几乎在每个平凡的飞行日中都要接受生与死的考验。历史应该记住这些一次又一次拥抱死神的人们。

在试飞团的荣誉室,两个被压瘪的头盔静静地躺在那里,那是杨晓彬、唐纯文烈士的遗物。

悲壮的一瞬定格在1996年8月12日10时57分。当时,杨晓彬和唐纯文驾驶“飞豹”085号原型机,在辽宁兴城机场进行海上科目试飞。飞机发生故障,两人坚持将飞机开回,但是飞机失控,两人壮烈牺牲。

杨晓彬和唐纯文牺牲前的1994年4月4日,试飞团正团职副参谋长卢军也在一次训练中血洒机场,年仅38岁。噩耗传来,震动了整座飞机城,震惊了中国航空界。卢军被追记为“飞豹”定型一等功臣。

战友的牺牲并没有吓倒试飞员们,反而更加激发了他们投身试飞的豪情壮志。在两名试飞员牺牲后的第二年,1997年6月19日。试飞员谭守才驾驶“飞豹”从试飞院机场腾空而起,呼啸着直刺云天。机舱内,谭守才手握驾驶杆,目光坚毅。今天,他将在空中查找该型机座舱失密的原因,如果发现不了故障的原因,该机将无法进行设计定型。而带着问题驾机上天,意外的情况会随时出现,死神也将随时向他发起攻击。

资料图:坠毁前的085号飞豹原型机

飞机平稳地穿梭于蓝天白云之间,一切都是那么地平静。当飞机飞行到2000米高度时,飞机的警告灯突然闪出可怕的红光,不好,险情出现了!伴着飞机发出的一声怪叫,驾驶舱内立即失去了密封性,谭守才顿时感到浑身胀痛难忍。但他马上镇静下来,操纵飞机迅速下降高度。当高度表指向1540米时,只听“膨”的一声巨响,飞机前座舱盖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强大的气流伴着死神凄泣的呼啸将他紧紧压在座椅靠背上,眼睛睁不开,耳朵听不见,浑身被吹得冰凉,他与地面指挥员完全失去了联系。

此时,由于飞机座舱盖被抛掉,弹射系统失去了保险,试飞员随时都有被突然弹离飞机的危险。此刻,如果他正常跳伞,可以脱离险情,而谭守才此刻只有一个念头:飞机是党和人民的财产,是几代科研生产人员智慧和心血的结晶,自己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把它飞回去!

此时的机舱内已是浮尘遮眼,阴风怪叫,如同地狱魔窟。谭守才感到脸部的肌肉几乎要被撕裂,他艰难地拉下头盔风镜,咬紧牙关,双手紧握驾驶杆,他知道,此时任何一个微小的错误都会导致机毁人亡。他将身体一点点移向仪表板,尽量减少强气流对身体的冲击,嘴唇被他咬出了鲜血,他浑然不知,谭守才在拼着性命去挽救战机。1400米、1300米、1200米……经过16分钟的空中搏杀,飞机终于着陆成功,谭守才又创造了一个试飞奇迹。

那年初,东海某海域传出一条爆炸性新闻,我军“飞豹”以排山倒海之势,对某海域中的数十个目标进行了毁灭性打击,100%命中目标。

用生命体验飞翔的姿态

回忆起歼10首飞,国家功勋飞行员雷强至今依然激动不已。

1998年3月22日,成飞机场周围实行了 ,3颗信号弹腾空而起,跑道最南端随即响起巨大的轰鸣声。歼10飞机缓缓地由起飞线驶向飞机跑道,仅仅滑行了几秒钟,飞机便由南向北拔地而起,以大于60度的攻角急速上升,直冲云霄,很快就消失在云层中。

当天,尽管气象条件不够理想,但雷强在预定高度飞了四圈。精彩的飞行令人振奋。当飞机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时,意味着历时12年、花费上百亿、凝聚国内上千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心血研制的歼10首飞成功。

雷强所在的空军试飞团驻扎在陕西关中腹地--阎良。这里也是我国惟一的新型飞机试验飞行的权威机构,是为所有国产飞机发放“准生证”和“通行证”的中心。

1956年,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架高亚音速歼击机出厂。刚刚出厂的飞机能不能飞行、能不能装备部队,需要有人来对此作出鉴定。

“自己制造出来的飞机,空军敢飞。”当时的空军司令员刘亚楼首先表态。1959年,一个名为“国防部第六研究所”的机构在阎良组建,这是新中国的尖端试飞机构。15年后,全军惟一承担国产新型飞机鉴定和科研试飞任务的空军试飞团正式组建。

任何一架飞机,在定型生产之前都要做很多工作,试飞就是其中极为关键的一环。从飞机设计到总装出厂,试飞员要对飞机的各种性能以及是否有利于实战提出意见;同时,飞出该飞机的各种性能指标--即每一架飞机所能达到的所有之“最”。因此,试飞员不仅要求驾驶技术出类拔萃,更要求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航空专业知识。

1964年4月,天高云淡,春风宜人,东北某机场笼罩着肃穆的气氛,新中国第一架超音速歼击机披着红花,在春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来自军委、总部、空军的领导,外方专家,还有四五千名工厂技术人员、部队官兵伫立在塔台两侧。

试飞员葛文墉自信地坐进座舱。此刻,他心里既激动又平静。经过一年的改装学习和地面准备,终于飞上新机型了。

“O号飞机准备完毕,请示开车。”

“开车!”刹那间,“战鹰”轰鸣滑跑,直刺苍穹……

飞机呼啸着掠过城市上空,进入预定空域。葛文墉先潇洒地盘旋一周,继而在蓝天白云间做各种试验飞行动作。新战机轻捷得像只燕子,先是半滚倒转,而后又斜筋斗上升转弯。又一次半滚倒转,又一个漂亮的筋斗。这一连串动作,迅捷矫健,如行云流水。葛文墉驾驶新机在空中飞完首飞课目,随后下降高度,退出空域,安全着陆。

挑战“死亡螺旋”的魔法

我国某型三角翼战斗机,一直被称为“死亡螺旋”的“失速尾旋”所困扰。战机进入“失速尾旋”,常导致机毁人亡。美、俄在进行这项试飞时曾损失飞机数十架,牺牲飞行员数十名。

为攻克这一重大难题,我国航空专家经过十余年攻关,于1999年初在“三角翼失速尾旋”试飞理论上取得重大突破。然而,谁敢去用自己的生命试验能不能安全着陆呢

尽管曾在俄罗斯试飞学院学习并获得“国际失速尾旋”证书,“国产三角翼飞机失速尾旋试飞”的首席试飞员、试飞团参谋长李中华和试飞员李存宝仍然格外谨慎。数十公斤的资料被他们翻得滚瓜烂熟--每一架飞机都有着不同的外形和性能,在尾旋中也就有不同的表现,死神夺人性命的花样是无穷的。

万米高空,表速已降至350公里,小时,前舱的李中华收回油门至“慢车”状态,保持飞机无侧滑直线减速平飞,当指针达到220公里/小时,他迅速蹬左舵,一把推杆到底。

战机像是被激怒了的雄狮,机身剧烈抖动,机头突然上仰,飞机向下翻滚起来。李中华和李存宝如骑在狂狮背上一般,突然被抛向空中,头撞向座舱盖,瞬间又弹回座椅上,紧紧抱住驾驶杆的双手,此时似被千斤重物压住一般……“死亡螺旋”来了!

1圈……3圈……后舱的李存宝忍受着数倍于体重的压力和眩晕感,数着翻滚圈数。

“06,改出!”他向前舱发出指令。

李中华全力推杆向中立位置。飞机转过身后又向下偏转,眼疾手快的李中华迅速蹬右舵到底……飞机顺从地摆动着双翼停止了“发怒”。李中华顺势拉动油门,“轰”的一声嘶鸣,飞机改回平飞,重新冲向天际。

他们正在挑战“死亡陷阱”。从“正飞尾旋”到“倒飞尾旋”,他们接近了“死亡陷阱”中最残酷的魔法。

万米高空,飞机已爬升到滚转成倒飞状态。收油门减速,向前猛推杆,飞机机头缓缓下沉,逐渐进入越来越快的加速滚转状态,而李中华和李存宝仍然顽强地进行着操作。终于,在距地面6000米时,飞机冲出了“死亡螺旋”,紧接着发动机一声轰响,飞机又获得了赖以驰骋长空的动力,“死亡螺旋”挑战成功!

1996年8月12日上午10时57分,试飞员杨晓彬(39岁)和领航员唐纯文(45岁)驾驶飞豹战斗机一架,在兴城机场进行海上科目试飞。飞机发生故障,两人坚持将飞机带回,但是飞机失控,在迫降后飞机倒扣,座舱盖被磨掉,两人全部牺牲,现场惨不忍睹,两位烈士上半身已经被磨掉。“我听说是在葫芦岛机场的航X师的机场起飞的歼轰7,因为空中严重故障,造成无法放下起落架。当时在指挥塔台的西飞代表抢过话筒,大喊:“跳伞!飞机我们只要一个月就能生产出来!”后来这句话成了名言,被多次引用。但两名飞行员拒绝跳伞,试图机腹迫降。迫降时未放降落伞。迫降时未完全对准跑道(故障严重无法操纵),机腹滑行一段时间后完全失控并反扣,座舱磨平。两人只有腿部存留。随后半年,该师未放过音乐,气氛非常压抑(本来每天吃饭时放音乐)。

戴笠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华夏脊梁民族魂,一心无悔献微身。”这只是许许多多赞颂两弹元勋功绩的诗句中的一句。可以说,如果没有“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就不会有今天的中国的综合实力。它的成就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记得,但你是否还记得它的那段历史?无论记得与否,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一段关于“两弹一星”元勋科学家郭永怀的历史。一段已被世人淡忘的历史。

1968年12月5日早6时许,一架伊尔14小型飞机在首都西郊机场降落时因突然失去平衡,坠毁在1公里以外的玉米地里,伴着一声巨响,巨大的火球和滚滚浓烟冲天而起。

救援的解放军战士们随即赶到,当时的情况已非常严重。经过搜救发现,失事飞机上共有十四个人,仅有一名重伤者还有意识,其余十三人都被烧焦,尸体支离破碎。有些令人不解的是,在烧焦的尸体中有两具尸体紧紧地抱在一起,由于尸体碳化严重,人们不得不掰断已经形如焦炭的四肢,当尸体被分开后,在场的人像被点了穴似的都呆在那说不出话来,几十秒过后,一声接一声的难以抑制的哭声在现场久久不能停歇。两具尸体被分开后,大家究竟发现了什么?这两具烧焦的尸体生前又是谁?

1年少有为 远赴重洋

在20世纪60年代,医学技术还没有那么发达。人们辨别这两具尸体时也只能通过排除法和他们用身体保护的那样东西,认出其中一人就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

1909年,郭永怀出生在山东荣成滕家镇郭家村,虽是农民之家但好在家境殷实。郭永怀得到了相对不错的教育,他也没有辜负这一条件,17岁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青岛大学附中的公费生,之后又顺利考上南开大学预科,两年后,转到了北京大学物理系,拜入饶毓泰教授门下。从小就立志求学以报国的他,决定在物理学道路上走得更远。

1938年,郭永怀在“留英学生招生考试”中和钱伟长、林家翘一起以5门课超过350的相同分数并列第一,三人同时被录取。由于二战的影响,直到1940年郭永怀才就学于英联邦国家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应用数学系,不过他仅用了半年就拿到了硕士学位。让当时的数学系主任赞叹不已。1941年5月,郭永怀进入到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师从“航天之父”流体力学大师玛·卡门,进行流体力学方向研究。在这他遇到了对他之后影响深远的大师兄钱学森,他们也因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家国情怀结下深厚的友谊。

2功成名就 毅然回国

1945年-1955年,在康奈尔大学的这十年期间,郭永怀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康奈尔航空学院的三大柱石之一,在美国科学界名气颇大。因为郭永怀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机密资料,于是美方就要他填一张调查表,其中一项是:“你为什么要到美国来?”郭永怀回答:“到美国来,是为了有一天能回去报效祖国。”

另有一项问:“如果发生战争,你是否愿为美国服兵役?”郭永怀回答:“不。”由此,他不仅失去了涉密资格,而且上了美国政府的黑名单。

即使这样,对于这位游子来说,他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祖国。但像他,像钱学森这样的尖端科技人才,美国必然是不会轻易放手的。1955年,钱学森终于突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迫不及待地写信给还在大洋彼岸的郭永怀,“师弟!我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已经给你留好位置了,期待你的归来!。”对于钱学森的召唤,他心潮澎湃。归心似箭,在又一次的遭到美国当局无理的阻挠后,郭永怀被激怒,他将自己未发表的论文手稿全部烧毁,多年心血被毁,妻子李佩曾惋惜不已。郭永怀却说:“没关系,真正的知识都在我的脑子里,他们拿不走。”

终于在1956年秋,美国也再无理由阻拦。郭永怀一家回到了心心念念的祖国。

3两弹一星 砥砺奋进

对于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基础工业和基础学科都很薄弱,一切都要重头开始。不过,很幸运的是,1956-1966年,被认为是中国建设的黄金时期,大师哥钱学森,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小师弟郭永怀和钱伟长担任副所长。他们使力学研究所很快成长起来。

1959年6月,苏联突然单方面致函中共中央,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技术资料,并撤走所有技术和专家。之后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的钱三强,就上门来找郭永怀,俩人走进书房,足足谈了三个小时。之后,郭永怀便加入了原子弹研制工作组,成为原子弹力学保障工作的负责人。

1963年,到了原子弹研制的关键时期,郭永怀随队来到了祖国西部的青海核武器研制基地,那里气候非常恶劣,加上缺氧和物资匮乏,许多研究人员都因营养不良出现浮肿。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消息一出,全国上下欢腾一片。郭永怀却没有过分的欣喜,高兴过后,锁定下一科研目标: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发射试验。

4飞机失事 总理恸哭

1968年12月4日,已在青海核弹研制基地奋战了两个多月的郭永怀,发现了关于热核武器研究的重要突破,于是便想赶着返回北京,报告试验数据。当时天色已晚,有同事劝道:“晚上不安全,不如明早再走”郭永怀笑笑说:“晚上好呀,睡一觉就到了。”当时青海没有机场,郭永怀赶到兰州坐上飞机,已经是半夜时分了。

5日凌晨6时许,飞机在降落时发动机突发故障,在北京西郊机场附近的玉米地里坠毁。在飞机坠毁前,郭永怀与警卫兵牟方东紧紧抱在一起,这样的举动,仅仅是因为害怕吗?回到第二段,在人们将两具烧焦的尸体分开后,人们都呆住了。在他们之间竟然夹着一个公文包,在两个相拥的身体的保护下虽有被烧到但依然完整,打开皮包,里面装的就是郭永怀刚刚得出的热核武器导弹试验数据!

此时的郭永怀刚满59岁。当他出事的消息传到中南海,传进中科院,周总理不禁失声痛哭,大师兄钱学森也悲痛欲绝。1968年12月25日,郭永怀牺牲的第22天,在这份被郭永怀保留下来的珍贵资料的帮助下,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成功!也就在当天,党中央授予郭永怀“中华人民共和国烈士”称号。是“两弹一星”23位元勋中唯一的烈士。1999年,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8年7月,国际小行星正式向国际社会发布公告:编号为212796号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

著名试飞员卢军是怎么牺牲的

戴笠是民国史上的国民党重要人物,很神秘,从能力、才华和经历等各方面来看,他都是一个很特别的人,值得研究。

一、工作能力方面:

戴笠长期担任国民党政府的情治机关军统局负责人,其工作能力深得蒋介石信任。用俗话说他就是一个“特务头子”,在他1946年因飞机失事身亡之前,他所领导的军统局大小行动不计其数,迫害、杀死了大量蒋介石的政敌、和蒋介石希望除掉的人士,在抗战期间,该机构也暗杀了不少侵华日军和汪伪情报机关、汉奸等,手上既沾满了人民的鲜血,也除掉了人民的不少公敌--日本侵略者和汉奸等等,可以说是个非常复杂的人物;

二、从才华看来:

戴笠在情报方面确实具有一定的突出才华,其中据记载最有名的当属他1941年亲自两赴缅甸构建情报系统和网络,更于当年12月初,戴笠主管的军统局居然能抢先破译到日本军队对美国太平洋舰队珍珠港偷袭的情报!该情报虽然在通知美国后未受到足够重视,但事件发生后,美国总统罗斯福还特别向国民党政府提出要会见戴笠,可见其确实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和才华;

三、从经历来看:

戴笠于1897年出生于浙江衢州,也算是蒋介石的浙江老乡,虽然不是同一个市的,但也深得注重老乡关系的蒋介石器重。他早年于1926年入读黄埔军校,1928年开始从事情报工作,随后将开始发展情报网络,暗杀北洋军阀汉奸等等,后续的软禁西安事变相关将领张学良、杨虎城等已经杀害不少中共人士也是由他的部门执行的,抗战期间,他指挥军统刺杀汪伪政权主要汉奸汪精卫(未成功)、成功刺杀汪伪外交部长、日本天皇特使高月保男爵等。

从他的这些经历来看,他确实是个复杂的人物,迫害和杀害人民方面他是个历史的罪人,而刺杀日寇和汉奸方面他对民族又有一定贡献,其行踪诡异,狡诈异常,是个神秘的人物。

1946年3月17日,戴笠乘专机从青岛飞南京,因飞机失事在南京西郊的岱山撞山身亡,结束了他复杂的一生。

1994年4月4日上午,卢军在执行飞行任务时因飞机失事而遇难。

卢军简介:

即使有那么一天,化作流星陨落天际,也要在天空留下一道闪射光芒的轨迹。----“试飞英雄”黄炳新

卢军,1956年6月26日出生。1972年入伍,生前任空军试飞团副参谋长(一级试飞员),中国试飞员学院副院长。曾担任我国多种机型的首要试飞员,是国产三角翼飞机失速尾旋试飞第一人。为我国的航空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多次出色的完成了国外培训任务。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俄罗斯试飞员学院颁发的毕业证书,荣立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获航空部立功、嘉奖多次,是空军一名优秀的试飞员。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由试飞院王启研究员等带着卢军、雷强在俄罗斯学现代飞机飞行。卢军时任试飞团副参谋长,是俄罗斯试飞院最佩服的中国试飞员之一。他在苏-27、苏-30、米格-29、图—154等飞机上只飞了几天就游刃有余。那时卢军作为学员在前座,俄罗斯王牌试飞员作为教员在后座。后座教员只是在万不得已的紧急情况下切换操纵。但仅仅过了几天,卢军就掌握了他的全部技巧,甚至在不少方面比教员做的还到位。这位俄罗斯王牌试飞员为他举起了大拇指,很快就放了单飞。分别时,他专门为卢军送了一幅自己创作并签名的飞机版画作为纪念。

1991年7月8日,又一次科研试飞即将起航。执行此次试飞的是空军某试飞团正团职副参谋长、中国试飞员学院副院长卢军。 卢军是被俄罗斯试飞专家誉为中国当时几个试飞尖子之一。当时只有他在“米格-21比斯”(Y)飞机上飞过大迎角、失速尾旋试飞等世界航空界公认的高难度科目,填补了我国航空事业的空白。他飞“飞豹”时起飞迎角常常是80度,几乎是500米滑跑后垂直升空,然后倒飞改平。 “飞豹”在空中加速,以每小时2 000多公里的速度飞行,当进入河南上空时,卢军习惯地看了一下油量表,心中一惊:油量在迅速下降!有着丰富飞行经验的卢军马上意识到,飞机在漏油!他采取了一切措施,可油量还是在急剧地下降。他对准话筒喊道:“1号、1号,5号出现漏油,要求返航。” 机场指挥员听到呼叫,立刻意识到这是严重的空中故障,当即回答:“5号迅速返航,注意安全!”同时让机场上空所有飞机避让。 “飞豹”终于在跑道尽头出现了。一般归航飞机,须作一个小航线,即转一圈落地。为节省油料,卢军直接对准跑道,降低高度。此时“飞豹”像一个洒水车,拉起一道浓浓的油雾,在蓝天绿地间看得一清二楚。 “飞豹”安全落地了,油箱只剩下30多公升油!好悬哪!再晚一会儿,就是机毁人亡的惨剧。 事后查明,是飞机一个输油软管脱开造成漏油。 四年后的1994年4月4日,卢军在一次训练中血洒机场,年仅38岁。噩耗传来,震动了整座飞机城,震惊了中国航空界。牺牲后,卢军被追记为“飞豹”定型一等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