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不接地气,还是还原了生活?
冯小刚新剧引发“悬浮”争议
著名导演冯小刚执导的网剧《北辙南辕》正在热播中,该剧热度很高,但口碑不足,评分只有4.7分,最大的争议来自观众对该剧剧情“悬浮”的批评。观众认为该剧“不接地气”,是“富人剧”代表。《北辙南辕》的编剧陈枰却不认同该剧“悬浮”的说法,她说故事、人物皆来源于自己身边的真实故事,都有原型。该剧到底是真“悬浮”,还是小众圈子的故事普通大众无法产生共鸣,剧迷和创作者各执一词。
观众与创作者
无法达成一致
《北辙南辕》讲述的是五个女性在携手创立“北辙南辕”餐厅的过程中,收获成长与爱情的故事。剧中五个女性的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圈子不同、职业不同、身份不同,社会关系八竿子打不着,但在女强人尤珊珊的撮合下,大家一起开了一家餐厅,以这家餐厅作为纽带,编织起生活在北京的五个女性的都市生活。
该剧播出后,观众的争议也来了,最大的争议点是该剧“不真实”“不接地气”。有人认为,冯小刚的大女主剧跟真实的都市女性生活“南辕北辙”;有人认为冯小刚已经不了解普通人的生活了;有人认为这部剧有人但没故事,小资又絮叨;有人认为这部剧的京圈女性故事已严重过时了。该剧主要被吐槽的点在:一是这部剧里只有富人,没有穷人,精致富贵生活让女性困境失去说服力,创作者已不关心写字楼里年轻人的焦虑、失望和艰难;二是这部剧的女性情感悬浮,不真实,很造作,因为在北京这样的城市,不同层次的女性能产生友谊比遇到真爱还难;三是冯氏台词推进剧情的叙事架构让故事松散,剧情故事性差。
关于悬浮“富人剧”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剧中的具体细节上,尤其是尤珊珊这个人物上。尤珊珊是连接五位女性的纽带,是一个自带金手指的人物,钱的事儿最不是事儿。她住北京几百平方米的大平层,开着进口车,随口就免去朋友上千万的欠债,虽然掌管着多家公司,资产数额庞大,但她上班不忙,有闲心、闲钱做“大姐大”,帮助只有几万块钱的老乡炒股赚钱,还强拉着几个姐妹开饭店。其余几名女主角则动动嘴皮子或饭桌上就能找到工作,不是住在北京四合院,就是住在大房子里,跑龙套的小演员活得很舒服,做家庭主妇的也不用为房产、资产发愁,还能通过写作轻松赚取20万元稿费。有观众说,在这样的“人设”下,编剧和导演强塞给女主角们的感情矛盾、家庭主妇的困扰、想成为明星的烦恼等都变得轻飘飘、装模作样。而通过聚在一起开餐馆来解决这些女性问题,更是一个老套、陈旧的故事走向。
面对观众对五个女性情感很悬浮的吐槽,《北辙南辕》的编剧陈枰说,“有网友说我不懂生活,我觉得很可笑,因为现实中我就和几个姐妹一起在日坛公园附近开了一家餐厅,剧中后厨那些事儿都是我亲身经历的,虽然现实中餐厅最后黄了,但我在剧本里让尤珊珊把它给救活了。”网友说剧中人物太“炫富”,陈枰则说,这些年影视剧把上海拍得富丽堂皇、时尚又大气,但一拍北京就是小胡同、趴趴房,永远是乱糟糟的,当时的想法就是,能不能把北京拍得漂亮些、时尚些?《北辙南辕》把北京拍漂亮了,很多人却不高兴了。对于剧中尤珊珊这个人物太空洞、是工具人的吐槽,陈枰说,现实中她闺蜜开了6家公司,疫情期间被困日本回不了国,炒股就赚了600万元。就像尤珊珊一样,她每天也不用坐办公室,对朋友更是仗义和慷慨,甚至她自己都说,除了挣钱,她什么都不会。对于网友吐槽剧中人物住四合院、大平层、开豪车,陈枰认为都是合理的设定,都来自她生活中的原型。
作品无法满足
观众真实需求
这两年,“悬浮”“伪现实”成为吐槽、批评电视剧作品的一个新名词、新标尺。“悬浮”“伪现实”用以批评现实题材电视剧,而现实题材作品最应该追求艺术创作手法的真实性。
随着这两年职场+爱情架构的电视剧越来越多,对于电视剧“悬浮”“伪现实”的批评也成为影评的主流。人民日报曾发文《警惕悬浮的“伪现实”电视剧》,引发极大关注。文章指出一些“伪现实”题材电视剧在滥竽充数,“比如《谈判官》中本该成为剧情核心的谈判技巧、职业伦理成了恋爱情节的点缀,主人公三言两语搞定谈判,缺乏说服力,现代职业包裹的还是套路化的剧情。”这篇文章认为不少现实题材剧悬浮于现实,悬浮于人性。也有不少评论认为《精英律师》《恋爱先生》等大批都市现实题材剧中,人物设定脸谱化,剧中充斥的豪车、名牌服饰,剧中虚假的豪宅、豪华办公室场景,都没有真实反映都市工薪阶层生活,属于典型的“悬浮剧”。
有网友认为,《北辙南辕》不能用现实不现实、悬浮不悬浮来评价,只要觉得有趣就可以追剧。但从普通观众和艺术评论的角度来说,是完全可以用“伪现实”的标尺来衡量和评价都市女性剧《北辙南辕》的,因为这部剧确实聚焦、呈现了当下女性的婚恋、育儿、职业与人生追求等困境。观众之所以认为该剧“悬浮”,是因为这部剧打着女性困境的旗号,其实拍出来的是“富人的快乐生活”,有钱人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缺少奋斗成为有钱人的心路历程。编剧写出来的有钱女性,在普通大众眼中过于随意,她们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很“过家家”,难以让普通大众产生共鸣。
但对创作者那个圈层的人来说,剧中人物和故事又确实来源于他们的真实生活。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产生观众与创作者对这部剧达不成一致的情况?关键问题是创作者站在有钱人的角度写故事,他们生活在留学、名校、房产充足、家世良好的环境里,却要面对普通大众的生活困境,这两者无法融合和自洽。在国内外剧集中,对有钱人的生活历来是冷眼旁观甚至批评的,《北辙南辕》却试图让有钱人的特殊困境普通化。《北辙南辕》的“悬浮”争议不可避免,也无解。观众需要的是彻底落地的现实剧,创作者写的是自己熟悉的、有话题的作品,是消费主义引导下的娱乐产品。
我感觉我有点脱离了社会,想的东西都复杂不接地气,怪不得我身上有那么多矛盾?
之所以会这样,大致有两点原因:
1,缺乏与现实社会更广泛、更全面、更深入的接触。生活圈子小、知心朋友少、生活方式单调、有相对自闭的心理特征。
2,思维模式停留在唯心论的基础上,不是唯物论倡导的存在决定意识,而是抱定以我为主的意识决定存在的思维定式。
当一个人限定在狭小的生活环境之中,不能向现实中火热的生活和亲人朋友敞开心胸,不能在日益变化的社会多元化面前适应和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就会衍生出诸多不接地气的怪异行为和是是非非。而这是这些,坏了心情、乱了心绪,派生出了许许多多的自我烦恼。
投身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用真心和真情去拥抱生活,一切都会改观,当然也会感受到更多的美好。
现在网络上怎么了,有些自以为是的人连基本生活常识都没了,却还说不和这那人讲生活常识道理?
你的问题我也有过,但是没你那么严重,因为我也很胖,小时候就经常被人嘲笑,不敢上街,不敢主动跟人讲话,厌烦人多的地方,在别人眼里是个很腼腆害羞的人。
我先天性格是很开朗的,但是由于后天环境的改变,造成了自卑的心理,你应该先天就是个内向的人,加上后天的环境影响,加重了你的自卑心理。
因为胖而怕被人嘲笑的感觉我也深有体会,因为你太在乎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形象,别人看你你就觉得自己身材不好很不自在,这样的心理是很正常的,但是你要明白的是,这个世界上的形形的人太多了,而你只是个渺小的存在,你很在乎东西,别人就不一定在乎,而街上来去匆匆的人,更不会在乎你是胖是瘦是美是丑,为什么要自卑为什么要害怕,想想那些比你胖比你丑比你更不幸的人,不是也活的好好的,活的开开心心的么?为什么你要这样让自己不开心,跟自己的过不去呢?现在生活好了,胖的人也多了,胖不是很稀奇更不是很耻辱的事情,那只是说明你运动的少了,既然自己看不下去了,那就横下心来减肥,给自己增加点自信!
你在网络和现实判若两人,那说明了你在心里是很愿意跟人沟通交流的,也说明你已经意识到了自己所存在的缺点。在网络虚拟世界里,因为看不到彼此,所以交流沟通就变的不受某些自身因素的影响而容易简单起来,所以让很多人成了聊天高手,但是往往这样的人却比别人更容易空虚寂寞,在现实里的不到的东西(比如虚荣,希望受到别人关注),就渴望通过网络这个特殊的平台来满足,分不清虚拟和现实,陷的太深对自己的现实生活毫无意义,毕竟,人还是活得比较现实点好。反过来说,在现实中你为什么你就不能象在网上那样随意而且开朗呢?只是换了个交流的方式,但那也是在跟别人交流啊,为什么不能把你在网络里学到的跟人交流的技巧运用到现实生活里呢?不要畏惧啊,难道胖的人或者是有缺陷的人就不配跟人说话吗?那你还要嘴做什么?不管怎么样,人总是要活过去,那就开心点的活啊!
不要老是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按照你自己最心里的想法,试着跟人沟通,毕竟现在这个社会是相互合作的社会,给自己点压力,让自己做做平时不敢做的事,比如主动跟同学搭讪,除了觉得很意外,不是性格特别坏的人一般是不会拒绝你的,但也许刚开始会失败,但是你是在学习跟人交流的技巧,毕竟很多东西人都不是生来就会的,与人交流也是。一旦你成功了,你就会觉得很有成就感,那就继续做下去,慢慢的你的性格也跟着改变了。不是别人孤立了你,而是你自己首先孤立你自己,可能是社会的原因,主动搭讪帮助别人的人越来越少了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国产剧不接地气了,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很多人都活在网络世界,不接地气,不接生活,自以为是,连自己的基本生活常识都没有,要求别人,干这干那,自己好比是救世主,就他长的小,就他能,这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有些人的本性,需要加紧锻炼,自理生活,帮助别人,共同进步
.因为贫富差距,真的越来越大了。
何不食肉糜的人越来越多,有一部分人是真的认为,再穷也就穷成那样了吧。
导演、编剧、演员,都早已经和普通人不是一个档次了。
老一辈们可能有一部分还算是起于微末,但现如今就算不是带资入组,至少也是个名门世家。
穷人,你学的起艺术吗?你报的起北影中戏吗?
他们这辈子,可能都不知道穷人到底是怎么生活的。
你让他们怎么写穷人,拍穷人,演穷人?
现在的有些**人眼中,再穷也得一二线城市有个房子。
就像琼瑶剧里男主永远都是高富帅一样,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有那个闲心为了几个女主折腾。
穷人住群租房、天天加班,哪来的时间谈恋爱?
什么你要我陪你吃晚饭?不好意思领导让我这个PPT明早交。
天天为了房贷车贷努力,哪有钱去旋转餐厅吃西餐、聊人生?不是所有,但确实有一部分男女主用的是指定化妆品,穿的是指定品牌,开的是指定车型。
没有人会和钱过不去,不信你去看看那些热播剧里尬到天际的软广,就知道了。
甚至为了租房APP,强行一线城市一百多平的房子租起来毫不费力。
跟钞票比起来,艺术追求弱爆了。
一、如果说原来的观众看到55分的剧会给差评,但现在的观众已经能忍受30分的剧了。更别提那些偶像明星的粉丝,哪怕是1分的剧他们都看的津津有味。
反正哪怕是屎都能卖得出去,为什么我还要努力做菜呢?那最近普通人什么节目比较多呢?
对了,失业。
被公司辞退是失业,公司跨了也是失业,但如果在电视剧里就要表现为灵活就业,原因懂得都懂,
正能量嘛!
假如导演这么干,那头都得被观众骂掉,社会性死亡 是必须的。但如果实事求是说主人公失业
了,生计无着了,房子断供啦,妻离子散啦总之就是过于负能量,虽然踩到了观众的点,但是费尽心血的作品可能没法上映,由此破产,被制
片人演员群殴,最后导演也是死路一条。出个早点摊,和城管斗智斗勇,这些还好办,毕竟《老炮》里已经有了。
二、但小刚什么人,你导演什么人,他能过审你必定不过审,同事不同命就是这样的。别不服。
于是只能好好的正能量,结果演出来毫无疑问是假得离谱,最后观众不买账,头还是被骂掉,一样
在微博上社死。
至于什么封城,没收入,在小区里玩饥饿游戏,买英雄之菜还买不着你问我接不接地气?太接了,谁拍出来,我建议大家给导演立生祠 ,每天早上起来都磕一个。
剧情不切实际,穷人消失不见,职场都是臆想,生活狗血鸡毛。
流水的都市剧,铁打的悬浮感。
每当有国产都市剧播出,热搜位总要预定,社交媒体上评理的人分成几大阵营激昂文字,争吵的归
宿通常是,编剧有生活/工作常识吗?
倒也不能都怪编剧,观众diss那些衣食住行与收入不符的表象,往往都不是编剧之力能改善的。
形成这个层面悬浮的原因,或许是明星与某品牌的关系。
三、或许是拍摄时为图方便让穷人住个大房
子,或许是广告商要植入剧情,结果搞得太过生硬这些层面的悬浮分析,在过去的国产都市剧讨论中屡见不鲜了。
回看都市剧变迁,会发现创作立意,经过了一个凝视、不解、批判、接受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缺
少了最重要的对都市生活的理解。
不如我们敲开悬浮的壳,看看哪些合力,造成了都市剧的沉疴。
消费符号构成角色底色
都市剧选城市,最爱北京跟上海。
因为讲青年人的生活,这两个地方的确最先锋最前卫,且北漂沪漂的确有话题性,他们带着最明显
的时代症候。
大城市生活的本地/外地人,是都市剧的第一重景观接下来,深入到各个城市,展现的景观有略有不同,北京都市剧的外景爱拍三里屯、央视的大裤
衩、商场爱拍SKP。到了上海,东方明珠 是必备,外滩夜景必须有,开车要路过静安嘉里。
这是都市剧世界观架构的外部景观。
生活在当地的人要说了,那些地标性建筑,我一年都不去一次。
四、不打紧,都市剧取景,第一要义并非让观众有深入其中的参与感,而是直白用地标性建筑告诉你,
这是哪个城市,外化建筑象征着什么样的生活。
我们在看都市剧时,常常会把都市和城市混为一谈。
城市有具体落到实处带着烟火气的生活感,很多人如今说到都市剧,会怀念古早经典《贫嘴张大民
的幸福生活 》,取景地也是北京,但故事十分平实自然。
那种故事是为表现生活服务的。
它是现代剧,是生活剧,不是都市剧。
都市剧也在表现生活,但都市剧的生活,是为与消费挂钩的生活方式服务的,它与城市天然有
差别。
在城市的概念里,上至省会下至县城,生活空间的变更不会导致生活方式的大幅转变,风俗习惯等
更接地气的因素,是生活差异的主导因素。不论空间怎么变,人情味儿的流动,血脉情感纽带的连
接,让人在城市中,产生归属感。
五、都市不一样,在这里,一切是高度商品化 的。人被社会原子化,劳动力用钱计算,生活空间用钱
计算,日常吃穿用度用钱计算,钱换取来的商品/服务决定了一个人在都市拥有的标签。
人们在道义上没有紧密联系,产生纽带的,除了劳动合同 、租房合同,还能产生归属与共鸣的,
就是消费与兴趣。前者代表你在这个城市中的阶层,后者是精神领地,不过兴趣说白了,也是消费
中的一环。
因此,彰显身份,最简单粗暴的做法,就是让一个人用上该用的产品,拥有合理的爱好。
消费能力和消费偏好拼贴而成的人,是都市剧角色的底色。
发现了吗?都市剧的叙事主体,是用消费符号组成的,但目前的都市剧又没有能力去深入去挖符号
形成的原因,只能臆想符号发出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