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电影《沂蒙山》于7月7日全国上映,在映后的专家研讨会上,作为嘉宾观影的著名导演张永新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那种感受无以言表,我以前听过剧场版的歌剧,但是第一次在现场看电影版,依然看到了剧场版的那种震撼。”

张永新表示:“我上大学的时候学的是戏剧,那时候我就看过黄定山导演的一些作品,是抱着学习观摩的心态。今天看到黄导的大作在银幕上绽放的时候,感觉到歌剧的魅力与电影的魅力相得益彰,非常完美。我坐在台下,看到夏荷的那场戏,我的眼泪控制不住了,一下就涌出来了。大段大段的咏叹调,大段大段的独唱,听得我整个心都悬在胸口。”

提及歌剧电影《沂蒙山》中的音乐,张永新表示,“栾凯老师是我的好朋友,我们山影的剧《马向阳下乡记》就是栾凯老师作曲的。当我听到那么柔美、那么激昂、那么荡气回肠的音乐时,此刻沂蒙就在我的心中。作为一个山东人,一种强烈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巍巍蒙山高,亲亲沂水长,这两句话,那么朴实,那么朴素。但是我第一次听到原来沂水可以这么清、沂蒙山可以这么巍峨,第一次感受到这种血浓于水、生死与共的精神。”

作为《觉醒年代》等作品的导演,出于做导演的职业习惯,张导每次看到镜头的使用,就会默默地考量它用什么景别更好。他说:“我觉着歌剧和电影是两门非常高端的艺术,二者结合难度是非常大的,而我们的主创人员有勇气打破‘第四堵墙’,把这个轴线架到了台上。同时在曝光上,在光影的效果上,在演员的调度上,又那么自然,就好像在看一个实实在在的、正常意义上的故事片。能看到主创人员在这方面花的心血,既有舞台上的形式感,大写意,同时又具有影视的强写实。我认为歌剧电影《沂蒙山》无论是在镜头的表现力上,还是在写实与写意的结合上都做到了非常好的匹配。”



导演张永新凭借《觉醒年代》获得最佳导演奖项,这一奖项是多大的一种肯定?

当张永新凭借着觉醒年代这个作品收获了最佳导演这个奖项时,就可以看到这个奖项对他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肯定。这也证明在他拍摄影视作品的时候体现出了自身的执着以及勇气和担当,在用一颗赤诚之心将作品完美的呈现在大家面前时,他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开拓精神。对于张永兴而言,他用这种治学的态度去讲述属于中国的故事。

觉醒年代

而且在白玉兰奖项中,其实觉醒年代绝对是最大的赢家,不仅如此,觉醒年代,在很多观众的眼中也是一部非常精彩的作品。以至于大家在看到觉醒年代之后,当其他的演员在饰演这些角色的时候会有些违和感。即使这些演员表现的非常的精彩,但是有了珠玉在前,大家已经牢牢的被这些年代中那些生动而又鲜活的角色所吸引以及打动。

封神佳作

张永新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这个剧的题材非常的宏大,而且在工作的过程中也是千头万绪。但即使千头万绪,他在艺术创新的道路上依旧抽丝剥茧将这其中新思想呈现了出来。而且在他导演了觉醒年代之后,在很多年轻人的心目中直接封神。不可否认的是他在其中每一帧画面都没有浪费,让作品在拍摄过程中每一个精彩的场景都打动到了观众。

与时俱进

而且他表示自己拍摄觉醒年代,其实也仅仅只是做到了自己作为一个影视工作者这个身份的本分。他在创作的过程中也吸取了现在许多年轻观众的审美视角,所以也可以看到,其实作品就是与时俱进。也许很多年轻人不喜欢年代剧,但是只要用心认真的去拍摄,很多年轻人也会愿意通过这种年代去去回溯曾经的那一份跌宕起伏。他在导演的过程中真正达到了形神具备,这也是他对于作品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