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长河于振甲是于成龙吗
1、《天下长河》于振甲是于成龙,于成龙出生在辽东,生父是于国安,生母是康氏,他跟随家人移居多次,15岁与李氏成亲。
2、于成龙二十岁的时候入国子监,三十岁进入仕途,开始了长达三十三年的宦海生涯。
3、振甲是于成龙的字,《天下长河》里于振甲是由苏可扮演的,他和靳辅、索额图、明珠同朝为官,他们各有各的政见。
天下长河于振甲的母亲是谁演的
《天下长河》于振甲的母亲是师悦玲演的,她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1996年进入演艺圈。
天下长河中于振甲的原型是谁
《天下长河》中所有人物都是原名出现,且剧情也是按照史料改编而来没有胡编乱造。于振甲显然也不是一个杜撰的人物,他的原型即康熙年间著名的清官于成龙。
此于成龙非彼于成龙,史料上一般称其为“小于成龙”。小于成龙是汉军镶红旗人,字“振甲”。小于成龙的名气御史不想多说,他在康熙朝并不亚于靳辅,甚至还略占上风。
御史揣测,导演是有意要塑造这么一位与靳辅打擂台的人物,显然于成龙是一位合适的人选。只不过于成龙的官声太好,如果以原名出演,恐怕会引起观众的不适,甚至会被指责为玷污名臣。
可是其他人都是以原名出镜的,杜撰一个人物不符合导演的初衷,故而才玩了一点心机,不称于成龙之名,而称其字。事实上不管是称名还是称字都是一样的,比如剧中的靳辅叫靳紫垣,陈璜叫陈天一。
历史上,于成龙的治河观点确与靳辅不同,但需要注意的是,于成龙并不是全面否定靳辅的治河方略。只是在挑浚黄河入海口这一点上意见相左,对于靳辅“筑堤束水”的方案也是认同的。
干实事,一生只想治理黄河的陈天一冤死在了大狱之中,反倒是于振甲这种一而再,再而三犯错,一再让数百万老百姓流离失所的人成为了千古名臣。
为什么康熙不放过陈天一,为什么康熙不放过陈天一,其实理解这么几个细节就知道了!
1,康熙也不想杀陈天一,可是百官逼着他杀!
康熙知道陈天一是一个大才吗?
他当然知道,毕竟陈天一和靳辅治理黄河的十几年,黄河没有发过大水,就说明了陈天一的才华。
那既然康熙不想杀,又是谁逼着他要杀掉陈天一和靳辅呢。
不是别人,正是他手下的那些大臣。
而且是两拨人。
一拨是揪着陈天一和靳辅抗旨不遵的人。
这批大臣,都是新上来的大臣,他们心中康熙已经是神明。
而陈天一和靳辅这两个抗旨不遵的人,就应该被杀掉,这样才能维护康熙在群臣心中的地位。
另一批人呢,就是索额图那波人。
他们揪着淤田案不放,非要把陈天一和靳辅和拉下马,这就是他们的动机。
而这两拨人,确实逼的康熙没有办法了。
特别是淤田案背后最大的买家可是太子,为了维护自己的儿子,为了保住太子。
康熙这次必须支持索额图,必须帮着明珠,以及明珠支持的陈天一等人拉下马。
当然康熙也是一个有方法的人,群臣逼着他杀人,他就玩拖延。
一个靳辅直接革职,一个陈天一呢,关在狱神庙里,也不杀,也不提审。
其实按照康熙的想法,陈天一还年轻,只要熬过几年不死,再出来的时候,一样可以重要。
可惜的是,陈天一没有理解康熙的苦心。
他只觉得直接付出了一生去治理黄河,最后却还遭遇了这般处境。
心已死的陈天一才会在狱神庙里没有熬过半年就去世了。
可以说陈天一的死,确实不是康熙看到的。
2,为什么于振甲反而成了千古名臣?
其实论起作恶,于振甲才是第一大恶人。
第一桩,于振甲阻拦陈天一等人泄洪,最终导致大堤被毁,三省数百万老百姓流离失所。
第二桩,于振甲拆掉陈天一建设的大堤,最终又导致堤毁人亡。
可以说就这两件事,于振甲被杀一万次都不为过。
可是看看于振甲最后的结局,啥事没有,还成为了千古名臣。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差?
其实大家应该明白一件事,那就是于振甲是进士出身,正儿八百的读书人,关键是他一向清廉,在天下读书人心中也早就成了榜样。
特别是他宁愿自杀,也要阻止陈天一等人泄洪,救下自己治下百姓这一件事,更是为他赢得了好名声。
有名声,又是根正苗红的进士,这样的人,只要不贪不占,即便在工作中犯了一点错,在所有官员眼中,也是小事,也无可厚非。
毕竟刑不上大夫!
而反观陈天一呢,进士没有考上,就是靳辅身边的一个幕僚。
而他恃才傲物,还不服从陛下的指令,这样的人,群臣当然不会喜欢,当然要对他下手了。
最后康熙只是免了靳辅的职务,却把陈天一关进狱神庙,这就是区别了。
所以说陈天一死在狱神庙,确实是一个意外,而于振甲成为了千古名臣,确实是一个必然。
读史明智,读到这里,确实会为陈天一感到唏嘘不已。
他的一生,没有结婚,没有享受过荣华富贵,只是想实现治理黄河的理想,而最后这样的理想都没有实现,就死在了大狱中,确实是让人惋惜。
于振甲是历史人物吗
于振甲是近期热播剧《天下长河》中的历史人物。
于振甲,原名于成龙,字振甲。康熙一朝有两位官员同名同姓,他们的名字都是“于成龙”。巧的是,尽管二人年龄相差21岁,却都是清朝赫赫有名的清官,不仅勤政清廉,而且都爱民如子。为了区别大小于成龙,后人提及小于成龙时,便多以“于振甲”称呼。
于振甲便是近期热播剧《天下长河》中的历史人物,他善于断案,后世还特意为他编撰了《于公案》一书,与《狄公案》等被称为我们古代公案小说的代表。他善于断案,后世还特意为他编撰了《于公案》一书,与《狄公案》等被称为我们古代公案小说的代表。
于成龙
于成龙,汉军镶红旗人,字振甲,号如山,辽宁盖州人。清朝大臣,曾江宁知府于国安的儿子,生母为康氏。20岁,进入国子监,授吏部笔帖式,过继给大伯于得水为嗣,授乐亭县令,进入仕途,开始了长达33年的宦海生涯。历任通州知州、江宁知府、安徽按察使、直隶巡抚、河道总督、直隶总督。
康熙三十九年,病卒于淮安河道总督署,享年六十三岁,谥号襄勤。青少年时代的于成龙是在不断的移居中生活的,颠沛流离的艰辛生活是底层旗人的一个典型写照。童年的艰难困苦造就了于成龙体恤民生、关爱大众的品格。即便依然成为名声显赫、权倾一时的封疆大吏,依旧刚直不阿、嫉恶如仇,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深得康熙帝的赞赏和百姓的爱戴。
清朝于振甲结局
清朝于振甲结局在康熙二十三年死于任上,康熙追赠他为太子太保。
于振甲就是于成龙,清朝初期的大臣,虽然在明崇祯十二年就已经高中,但因为父亲的关系,他直到清朝顺治十八才进入仕途。
于振甲担任过许多重要官职,深受康熙的器重,参与国家政事,最后死在了任上。《天下长河》于振甲历史结局在康熙二十三年死于任上,康熙追赠他为太子太保。
《天下长河》简介
《天下长河》是由张挺自编自导,罗晋、尹昉领衔主演,黄志忠特邀主演,奚美娟、梁冠华、苏可、陆思宇、公磊、赵麒主演的古装历史剧,该剧于2022年11月11日在湖南卫视播出,并在芒果TV同步播出。
该剧讲述康熙帝为治愈黄河水患,不拘一格提拔陈潢、靳辅两位治水能人,在历经半个世纪的栉风沐雨和朝政风波后,君臣逐渐平定河患,留下了让后世为之称道的丰功伟绩的真实历史故事。
于震甲历史有这个人吗
历史上确实有于振甲这个人。
《天下长河》中的于振甲为官清廉,却墨守成规为人古板不知变通而且还认死理,黄河决堤的主要责任不在河道总督靳辅和陈潢身上。如果于振甲能听从陈潢的劝说将桃源县百姓迁走,陈潢炸坝之后也不至于让三省百姓受灾,康熙对他可以说是又爱又恨。
历史上确实有于振甲这个人,不过说于振甲估计没几个人知道,但是一说起于成龙很多人会恍然大悟,只是剧中的于成龙却非出任过江南江西总督的于成龙,因为康熙朝有两位于成龙,而且都是名满天下的名臣。
于振甲介绍
于振甲本名于成龙,字振甲,因与同时期的著名清官,江南江西总督于成龙同名,剧中以字为名,主要是为了防止观众将他们两人混淆。于振甲是辽东盖州人,生于清崇德三年,汉军镶红旗人,康熙三十九年农历二月二十七日卒于淮安河道总督官署,享年63岁。
于振甲生父叫于国安,是汉军镶黄旗人,生母为康氏。他出生后不久,随家族徙居辽东广宁, 并在9岁时开始入学。11岁时全家跟随清军从龙入关,来到北京通州,后移居通州张家湾。13岁时又移居延庆州,并开始科举学习。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天下长河》
康熙于振甲被重用了吗
康熙八年,刚刚升职的于振甲因罪囚逃脱而被降职。没成想,乐亭的百姓知道康熙正在当地巡幸,竟甘心冒着被流放的危险,全体出动为于振甲求情。康熙当即警觉起来,下令道:“事有蹊跷,给我严查!”
于振甲,原名于成龙,字振甲。康熙一朝有两位官员同名同姓,他们的名字都是“于成龙”。巧的是,尽管二人年龄相差21岁,却都是清朝赫赫有名的清官,不仅勤政清廉,而且都爱民如子。
为了区别大小于成龙,后人提及小于成龙时,便多以“于振甲”称呼。
没错,本篇提到的于振甲便是近期热播剧《天下长河》中的历史人物,他善于断案,后世还特意为他编撰了《于公案》一书,与《狄公案》等被称为我们古代公案小说的代表。
同时,于振甲还是名震清朝的治河能臣。遗憾的是,于振甲与当时的另一位治河名臣靳辅意见相左,几次上书弹劾靳辅治河无功,最后更是以一封密奏将当朝权相明珠给拉下了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