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满江红》称为春节档的票房冠军,目前已经超过33亿,大幅领先之前最为看好的《流浪地球2》,不过《满江红》引发的争议也不少,日前又被人发现电影中使用的宋朝甲胄与历史不符。

有网友发帖表示,影片中郭京飞穿戴的影视甲,披膊的甲片编法结构有误,易烊千玺穿戴的胸甲、肩吞、裈甲、鹘尾等部件结构错误,认为电影在武备方面做得太差了。

对于这一争议,负责《满江红》甲胄制作的海宁“炼铠堂”工作室温陈华团队也做出了回应,温陈华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他也注意到了影片中甲胄方面的争议。

他表示,剧组有自己的设定效果图,设计版权是剧组的。

影片方要求要有明显的中国宋代铠甲的主要元素,配件等要符合时代特征,但是要形成一个“似宋非宋”的效果,做出来的成品要看得出来不太一样。

温陈华表示,《满江红》电影中的甲胄大概有接近20%的部分异于历史上的宋代甲胄。

“甲片肯定是宋代时期的,甲片大部分编联方式也是正确的。易烊千玺所穿戴胸甲纹饰的装饰细节已和宋代中高级将领很接近了,只是在结构方面刻意重新做了一些明显有区别的设计。”

有人质疑《满江红·写怀》不是岳飞写出的,为何?

大家都知道岳飞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民族英雄,他写下了一道脍炙人口的词《满江红》。这首词描写的是中原被金人的铁骑肆意的践踏,而作者对于抗金矢志不渝的精神和不收复失地,誓不罢休的心声。但是有些人却质疑这首词不是他写的,因为这首词出现在明朝,历史上对于这首词和岳家的家集中从来没有任何的记载;同时词中所提交的地方跟现实不符合等因素,被一些史学家认为这首词不是岳飞所做。

一、《满江红》在历史上没有任何记载

这首词最早是出现在明朝中期,当时是根据赵宽所写的岳坟词碑所收集的。但是赵宽并未说明这首词出自的出处,而且经明朝学者的考证,赵宽在词碑中所写的另一首岳飞的词是伪作。同时这首词在宋朝和元朝都无人提及,突然出现在明朝时期,比较可疑;岳飞的孙子岳珂酷爱收藏,他和他的父亲四处收集岳飞的遗稿,并出版了《岳王家集》,在这本书中从来没有这首词。因此可以说明此词并不是岳飞所写。

二、《满江红》中贺兰山与当时的历史背景不符

近代文学家夏承焘老先生对于这首词也表达了怀疑,因为当时的贺兰山是明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经常侵犯的地方,跟岳飞当时伐金的地方相隔数千里,如果真是岳飞所写,那么方向不应该如此相悖;贺兰山在史书上一直没有出现,直到北宋时期被记载,当时唐朝和宋朝对于贺兰山都是实指并不是泛称,所以以泛称来解释岳飞的违背说不通;当时是明朝第一个在贺兰山打了胜仗,所以词中“踏破贺兰阙”这句话不符合当时的背景。

夏承焘老先生认为这首词的作者应该是明朝时期的王越和一起同朝的同事们所著。因为当时这个词是刻于杭州的岳庙里面的,而这个时期正好是明朝打败了鞑靼的五六年事的事情,当时的王越能文能武,曾率兵征战沙场,也曾作诗词数百篇,正因为有了夺取贺兰山的经历,所以才可以做出这样的著名诗词。因此质疑者认为《满江红》不是岳飞所写,而是写于明朝时期。但是无论是哪个朝代所著,是不是岳飞所写,它已经不单单是一首诗,而代表的是一种精神,有着特殊的历史价值。

满江红为何争议不断

《满江红》争议不断的原因:抄袭问题、历史问题、女性问题。

1、抄袭问题:

当然,对于抄袭《龙门镖局》的问题,随着编剧下场的回应,也让这一抄袭问题告一段落,《满江红》大火的原因是因为,它是这个档期最有春节气氛的电影。

而除了这一抄袭争议外,还有片尾曲的抄袭问题。著名歌手韩红为电影《满江红》创作的片尾曲《望》,被质疑抄袭《假如爱有天意》,对比两首歌曲,不能说抄袭,只能说一模一样,尤其前面一部分。

2、历史问题:

自称岳飞后裔的网友说道,《满江红》把一个民族英雄拍成了虚构的故事,把严肃的历史问题戏剧化了,还有《满江红》是通过秦桧之嘴诵出,怒斥其太胡扯,最后直言这是一部不伦不类的影片。

3、女性问题:

新晋谋女郎王佳怡饰演的舞姬瑶琴无疑给人眼前一亮。但同时伴随着她的各种争议也是不断,被指侮辱女性,甚至与“合家欢”宣传不相符合,毕竟多处的血腥暴力镜头,首先就不符合小孩子观看。上不管是台词,还是画面都呈现出了“侮辱”之意。

剧情:

南宋绍兴年间,岳飞死后四年,秦桧率兵与金国会谈。会谈前夜,金国使者死在宰相驻地,所携密信也不翼而飞。小兵张大与亲兵营副统领孙均机缘巧合被裹挟进这巨大阴谋之中,宰相秦桧命两人限一个时辰之内找到凶手。

伴随危机四伏的深入调查,宰相府总管何立、副总管武义淳、舞姬瑶琴等人卷入局中,案件的背后似乎隐藏着一场更大的阴谋。局中有局、人心叵测,一夜之间风云变幻,各方势力暗流涌动。

电视上满江红上映了吗

电影满江红在今年1月22号大年初一上映,票房到45亿多,给我的观点是有点不和历史不符合。我个人觉得拍电影如果是历史题材一定要已历史为依据不能乱拍,我们看历史电影是学知识而不是搞笑,看历史题材电影是我们学会了什么而不是和历史不符。这样会误国误人子弟。如不对勿喷!

《武媚娘传奇》哪些与历史不符

《武媚娘传奇》复播后,所有妃子们的画面被剪至肩膀以上,不少人声讨这种剪辑是不符史实的,意思是唐朝民风开放,剪胸过犹不及。不少历史学家也称,“袒胸装”确实存在,唐朝美女的服装领口可以开得很低,不过问题是唐朝美女以自然为美,不会像剧中那样个个刻意去挤。有研究史实专家也表示,“唐朝没有塑形内衣,只凭丝绢制品力量,把女性的丰满撑托起来有困难。”武则天(624年~705年),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为皇后(655年~683年)、唐中宗时为皇太后(683年~690年),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705年)。武氏为唐开国功臣武士彠次女,历史上争议性极大。《武媚娘传奇》一剧虽也交代武媚娘出身富贵,但剧中有众多地方与史实不符。

 《武媚娘传奇》是部颜值极高的电视剧,那么武媚娘到底应该长什么样?史书中记载,武则天的长相是:奇相月偃,龙睛凤颈,方额广颐。也就是方额头、长四方脸,容貌富态,相貌非同寻常(有君王相),眼睛大而有神,脖子细长。她形貌大气,不同于一般女子。而唐太宗是听闻她的美貌将其选入宫中成为才人的,随后她又能让李治钟情,美肯定是美的。但是武媚娘的美与范冰冰的尖下巴显然不是同一款的。观察《武媚娘传奇》中的的嫔妃们,无不是脸小、尖下巴,都很现代,根本不是当时的审美好吧?

妃子的头饰 没有太多叮叮当当的珠宝

《武媚娘传奇》追求服饰精美,服装头饰也是剧集的最大看点,但是早在这部剧宣传照被大喊惊艳时,就有古风论坛吐槽其不符史实,更指武媚娘的很多服饰竟像日本艺伎。随着播出,不少网友也吐槽,《武媚娘传奇》的头饰繁琐无比,俗不可耐。据称,唐朝妆容发髻多变,珠翠和绢花只是衬托发髻的别致,而不是让那些叮叮当当的珠宝把发髻一团团包围。而以《大明宫词》和刘晓庆版《武则天》做参照,该剧的豪华头饰、把几斤头饰戴在头上是史实上的败笔。史学研究者也有称,这部剧从盔甲到头饰,符合唐朝历史真实的就没几样。

武媚娘的名字 来自一首歌曲《武媚娘》

剧中,武媚娘说自己本名武照、字如意,是不符史实的。武则天有武瞾、武媚娘、武则天等名字,但这些都不是她的原名。史书中并未记载她的本名,但武瞾是她自己起的,武媚是唐太宗赠与的。史学家蒙曼在《百家讲坛》中讲述这个名字来由,“这个小姑娘长得是娇媚动人啊,唐太宗取了这么一个名字。听起来是不错,可是别把它太当真,为什么呢?‘武媚娘’实际上是从隋朝开始,就有的一首流行歌曲的名字,一首歌叫《武媚娘》,就跟咱们前十多年,有一歌叫《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就犹如这‘小芳’一样,唐太宗把武则天当成这么一个小玩意啊,给她起个流行歌曲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