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康斯坦丁1900

提起香港喜剧,90后影迷第一反应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黄金时期的香港喜剧,想到周星驰、刘镇伟、王晶炮制的一系列疯狂搞笑的,完全称的上“尽皆癫狂、尽是过火”的“无厘头”喜剧。一部电影一个段子加一个段子,各种不同场景不同类型的笑料都能夹杂进去。这种极富感染力的喜剧作品成了香港最重要的电影类型片之一。

在世界上其他地方都没有此种类型气质的喜剧,而在如今的香港也没有如此风格的喜剧电影。

然而电影作为一门大众艺术,尤其是商业至上香港喜剧电影,并非是靠艺术家灵感的偶得,而是靠整个电影工业的电影语言技艺的积累和发展。香港黄金时期辉煌的各种类型片都是历史过程中一步一步积攒下来的。正如吴宇森的英雄片与张彻的武侠片,成龙的现代动作片与民初武侠片。其中香港喜剧的传承无意是最具代表性的,各种桥段与人物都是被一群群电影人不断创造,不断积累,不断翻新。

而开香港黄金时期喜剧各种人物和桥段之先河的要追溯到一位离90年代喜剧稍稍远一些的人物——许冠文。

一、历史

在许冠文之前,香港喜剧电影的面貌完全不同于大家熟悉的模样。当时的喜剧主要有三中类型。

第一种是较为人熟知的李翰祥的讲国语的,以旧中国为背景段子喜剧。这些喜剧往往都是历史上各种笑话的混搭,如许冠文主演的《大军阀》,将民国时期种种有关军阀头子流传于世的各种段子和历史上经典的笑话结合起来,加上些李翰祥特有的风月趣味就是叫好叫座的电影。其他诸如各种风月电影,大都大同小异,将床上笑话,市井中的坑蒙拐骗中的段子一段一段的讲出来,一段三四本左右,跟说书人一样,讲三四段就是一部电影。为了避免这种故事间的不连贯,往往将三四个故事放在一个同样的母题之下。这种方式即使在许冠文之后还被李翰祥继续使用,不过故事也搬到了现代,其中代表是《骗财骗色》。

第二种是较为陌生的,香港歌舞青春片中的喜剧题材。王晶的父亲,王天林1960年拍的《野玫瑰之恋》为其中代表。此类电影往往是轻喜剧,为了映衬歌舞的热闹欢乐气氛,创造了诸多喜剧的效果。

第三种是家庭伦理喜剧。此种喜剧类型往往是邵氏之前的死对头电懋公司出品。电懋公司老板陆运涛是典型的本土精英,区别于邵氏早期强烈地外来气质,他始终相信电影应该是教化民众之物,并非仅仅是娱乐产业。因此始终关注描述香港中产市民生活的电影。这些电影往往模仿好莱坞黄金时期的喜剧,多是室内剧,讲述的是办公室或者家庭之间的故事。如同好莱坞经典《生活多美好》一样,此种题材中虽带有喜剧色彩的桥段,但还是较为严肃的电影。同是王天林指导的《南北和》、《南北一家亲》、《南北喜相逢》都是其中代表。

这三种类型中,第二种和第三种,主题较为严肃,完全区别于香港黄金时期癫狂搞笑的风格。第一种虽然有荒诞的元素存在,但往往主题陈旧,背景和香港脱节,因此也于日后香港喜剧区别较大。值得一提的是,1973年楚原编剧的《七十二家租客》打破票房纪录,这部区别于以往的这三种喜剧类型,演员讲粤语,内容扎根香港本土,虽然仍有第三种类型的痕迹,但已经预示着新的时期的来临。

1972年,许冠文主演的李翰祥的喜剧《大军阀》大卖,许冠文也从小荧屏谐星成功跻身大银幕的一线喜剧演员。然而香港中文大学毕业的许冠文并不满足在别人的框架下发挥自己。1973年想做导演的许冠文拿着自己创作的《鬼马双星》的本子找邵逸夫商谈合作拍摄,利润均分。在邵逸夫以“剧本太差”为由拒绝之后,许冠文找到了从邵氏出走刚成立嘉禾的邹文怀。邹文怀本是邵氏的得力干将,因为功高震主,渐不容于邵氏,于是70年末正式出走,自立门户嘉禾。最初的几部创业作均不成功,嘉禾压力陡增。

直到1971年,要求分账的李小龙被邵逸夫拒绝之后,找邹文华商谈。邹文怀不仅答应合作分账,而且开创了区别于邵氏大制片厂制度的“独立制片人拍摄制度”,为李小龙成立卫星公司。此种既尊重创作人有能发挥商业上的灵活地制度,从此成为香港电影制作的主流。李小龙电影大卖,盘活了岌岌可危的嘉禾,然而73年李小龙暴毙,嘉禾又陷入困境,此时许冠文的来投,邹文怀大力支持。协助创建了许氏兄弟电影公司。1974年,纯粤语对白的喜剧片《鬼马双星》上映,票房625万港元,打破了李小龙之前所有的票房纪录,之后凡是许冠文出手的《天才与白痴》(1975)、《半斤八两》(1976)、《卖身契》(1978)、《摩登保镖》(1981),均获得了当年的票房冠军。

许冠文的喜剧统治了整个近十年的香港影坛。现在看来这五部作品,已经颇具90年代黄金时期香港喜剧电影风格的雏形了。《鬼马双星》的故事还是有很大的李翰祥喜剧的痕迹,如主题和笑料来源于赌和片,故事也呈现出片段式,由一个母题贯穿。这种痕迹在这五部作品中均不同程度的存在,但区别于李氏以一个抽象的母题为线索贯穿的作品,许冠文的电影,线索往往就是他和两个弟弟许冠杰和许冠英这三个人物。

但是自《鬼马双星》开始,许冠文讲粤语,融入粤语流行文化(许冠杰的主题曲),故事背景设置在香港本土,人物均是香港底层小市民,经历的事情都是香港生活中最常见的各种事情,最为重要的是,各种凭借语言、动作、场景设置制作出来的桥段逐渐夸张化,越来越鬼马,越来越无厘头,这种风格被80年代的各路群豪集成不断发扬光大。

1980年,黄百鸣(开心鬼)、麦嘉(光头佬)、石天(龙四)三人成立“新艺城”公司,自此统治了近乎整个80年代。新艺城成功的秘密在于其集体创作的方式,先由麦嘉决定开拍什么题材,然后和黄百鸣、石天、徐克、施南生、曾志伟和泰迪罗宾七个人一起讨论故事,这种方式也成为“度桥”,即将各种创意,各种桥段用故事穿起来。和七人之力,新艺城推出了数个卖座系类。由和许冠文分家之后的许冠杰和麦嘉主演的《最佳拍档》系列,将港式喜剧、动作片的桥段融入007的故事里面,一拍拍了七部,前几部均票房大卖,小成本的《开心鬼》系列喜剧,以小博大,票房不俗。为了和新艺城的《最佳拍档》对台,嘉禾合计出来了“五福星系列”,阵容强大,制作精良。两个系列打了近十年的擂台。

84年成立的德宝出品,由高志森炮制的“富贵逼人”系列,84年永盛出品,王晶创作的“精装追女仔”系列也都取得不俗的票房。

纵观此时的香港喜剧,真称得上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当时香港电影业正在飞速发展,各类类型片不断成熟,台湾市场,东南亚市场,甚至欧美市场均十分卖埠。为了拍出更吸引观众的作品,各种类型电影不断更加类型化,吴宇森开创的“英雄片”热潮,成龙、洪金宝的动作喜剧,无不都越发极致,而喜剧电影更是更加癫狂妄为,为了刺激笑点不断提高的观众,桥段越发密集,姿态更低,更恶俗的桥段不断刷新下限,各种语言的笑话,动作场景,故事碰撞的不断夸张,大家相互斗法似的,都为喜剧这堆火拼命加柴,整个八十年代的喜剧高潮一波接着一波,把整个喜剧的夸张、疯狂、无厘头水平不断拉高,直到90年代,周星驰作为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弄潮儿出现,走向了香港无厘头喜剧的巅峰。

二、风格

大卫波德维尔在《香港电影的秘密》一书中,探索了为什么香港电影如此吸引人的问题。在他看来,香港电影之所以如此吸引观众,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大众艺术的技艺,这种技艺是电影作为一门艺术、一种语言的使用方法。如何运用电影语言让类型化故事更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这点在香港喜剧的发展中,这些众多的创作者积累了无数智慧。

无论世界上哪一国的喜剧片,都是最重要的电影类型之一。喜剧从在希腊诞生以后积累了各种固定的形式,这些形式被不断翻新,转化,成为各种桥段。这些桥段的运用,构成了喜剧片的核心。而香港喜剧的各种桥段,几乎都能够在许冠文的喜剧中找到。

(一)、各种夸张的丑角。

丑角似乎是喜剧电影必备的配菜,从中国各种戏剧中的丑角,到周星驰电影中的标志性丑角,审丑得过程中,人们摆脱了美的压迫,得到了一种释放、一种庆幸。虽然在西方电影中,对丑角的展示总被认为是一种歧视,但风格更为开明的香港电影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只要观众喜欢就行。许冠文的电影中,有一些标准化的配角,也有一些专门卖丑得角色,这种桥段也算是开风气之先。

《审丑:万物美学》 斯蒂芬·贝利

这位没有查到姓名的女演员几乎每部都有出演,演出的角色也都是极为搞笑的电视节目参与人,小偷等。

《鬼马双星》中电视问答节目里面,两个展示奖品的模特,好看的模特说的奖励各种美好,镜头一转出现丑得模特,说出一些厕纸之类的奖品,一下子出现了夸张的喜剧效果。

(二)、默片中惊险刺激的场景设计

波德维尔说,香港电影之所以成功,秘诀之一是因为香港电影掌握了许多默片时代成功的电影技巧。而默片时代最著名的喜剧创作人卓别林和基顿均是炮制惊险刺激的场景的高手。尤其是后者,其喜剧效果往往均是由巨大的道具与演员构成十分精彩的互动场景。如《将军号》、《福尔摩斯二世》等。许冠文的电影中往往也会出现这种喜剧色彩极为浓烈的场景。自他之后,香港喜剧在此方面不断探索,成龙的动作喜剧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也是他能被世界认同的重要原因,因为他采取了电影的语言,一种几乎所有人都能懂的方式。

《半斤八两》开篇,许冠文饰演的侦探站在升降机下面浑人不觉,升降机即将压到他时,他毫无意识的恰到好处的离开。

《卖身契》中,许冠文和许冠英两人在高楼外被绳子吊着的惊险一幕,这段戏十分复杂精巧,完全不需要台词,就有喜剧和惊险的两种混杂的效果。

《摩登保镖》中用两个搋子上墙一段,也是将追踪戏变成复杂的场景,最后木棍被拔出,滚下去成了此桥段的高潮。

《摩登保镖》中的躲避戏。

《鸡同鸭讲》中为了不让卫生稽查员看到老鼠,几个人都采取各种方式。这两段戏都十分像默片,极为夸张巧妙,日后的《刀马旦》中,叶倩文闺房中躲避午马的戏也采用了同样的方式,获得了波德维尔的赞扬。

《鸡同鸭讲》中,许冠文扮的鸭和许冠英扮的鸡在屋顶上追逐场景,既滑稽又惊险。

(三)、夸张的造型

许冠文经常在电影中炮制夸张、怪异、日常中少见的造型。许冠英的石膏脖子成为其代表形象。而各种夸张的造型也是香港喜剧最惯用的桥段。

《鸡同鸭讲》中吝啬的许冠文为了省理发津贴给许冠英和自己设计的发型。《92黑玫瑰对黑玫瑰》中梁家辉的水泥头也是同样的精彩桥段。

《鸡同鸭讲》中许冠文设计的山寨版形象鸭。

《卖身契》中漫画形象的反派。

(四)、利用环境的杂耍般的打斗

说起利用环境中的各种道具进行打斗,可能成龙的动作喜剧广为人知。1976年的《半斤八两》中许冠文在厨房一段打斗,应该算是极早的使用这种桥段的香港喜剧了。

这场戏也是一场追逐戏,在追逐中许冠文和被追的人纷纷在食堂拿起各种食材打斗,用香肠当双节棍的画面,也成为影史经典。

(五)、搞笑的动作与尴尬的气氛

许冠文电影中经常有自己一本正经的做着夸张的动作,和周围形成强烈地对比,从而产生极为尴尬的氛围,这种尴尬产生了喜剧效果。

《卖身契》中两段夸张动作与尴尬氛围的戏份,上图是许冠文十分想上节目,因此认真卖力的跳舞。下图是许冠文误入电视台正在排演的节目,自己误打误撞进入演出。赵丽蓉当年的小品《如此包装》和此段戏有异曲同工之妙。

《鸡同鸭讲》中,为了免费打广告而在新闻拍摄中,打起广告牌的许冠文。

(六)、 将日常的场景与夸张的故事结合

《半斤八两》中电影院抢劫一段戏堪称经典,石坚演的恶人头子率众在电影院打劫,电影院的观众先是以为好笑,枪声响后被一排一排交出财物。

《新半斤八两》中异曲同工的自助餐式打劫,两段戏都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用在了打劫的故事中,既严肃又好笑。

(七)、下半身笑话

《鸡同鸭讲》中许冠文因为属下总动屁股,于是编了个冷笑话,说属下动屁股就是再吃口香糖。香港电影中从不缺乏用屎尿屁和下半身开玩笑,从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的。

(八)传统桥段的形象化

银幕外的生活中积累了很多笑话,这些笑话经常在生活中说,本身就是极好的电影桥段。《半斤八两》中本来听着电视节目做菜的许冠文,因为许冠杰和许冠英把节目调到健身操,许冠文开始给鸡做健身操。

《卖身契》中 许冠文身上沾满了速干胶。

《卖身契》中许冠英发明的体验电视机,电视上放什么,体验的人就体验到什么,刚开始是言情,后来电视转台变成打人。这种经常说的笑话完全被搬上了银幕。

(九)、扮女人

扮女人绝对是喜剧中的常用桥段,达斯汀霍夫曼扮女人十分出名。周星驰也经常在自己的电影中扮女人。许冠文在《卖身契》中扮女人,在《鸡同鸭讲》中更是扮了一个印度女人。

(十)、赌博

1974年的《鬼马双星》中,许冠文就是一名千术高手,通过赌博的惊险刺激创造悬念,制造笑点,许冠文也算是赌片始祖了。

《新半斤八两》中许冠杰和许冠英用透视眼镜创造了数段搞笑情节。

三、贡献

许冠文最为人公认的贡献是开创了本土市井喜剧的先河。如上文所述,在许冠文之前,立足香港本土,讲粤语,用粤语流行文化的电影极少。而许冠文一出,粤语电影势头一下子扭转过来。正如同其弟弟许冠杰对香港音乐的贡献一样,以前香港流行音乐一直为欧美乐坛统治,最流行的歌都和欧美接轨,粤语歌被认为是市井的不入流的歌曲。许冠杰用粤语唱香港人自己的生活,让粤语歌进去了大众流行文化。在香港影坛,邵氏一家独大之前,还存在国粤之争,邵氏60、70年代一统江湖后,粤语片不断势微。许冠文让粤语电影重新回归主流,而自此以后粤语电影一直占据绝对的主流。

许冠文不仅重新让粤语片占据绝对主流,其对香港喜剧类型片的贡献有目共睹。这点上,我并不认为许冠文仅仅只是开了中产阶级文化市井喜剧的先河。许冠文虽然扮演的角色是小市民,生活也贴近香港底层民众的生活,但许冠文表现得并非如好莱坞一样的中产阶级伦理喜剧,即区别于许氏之前香港喜剧的第三种。也区别于80年代中产喜剧代表“富贵逼人”系列。许冠文喜剧的内容复杂,桥段多样,几乎后来香港喜剧电影中用到的所有桥段,都能在他七十年代的五部喜剧中找到。赌片、杂耍式的动作、惊险刺激的场景、夸张的肢体动作、贩卖尴尬气氛、讲冷笑话、扮女人等等等等,这些桥段日后被不断翻新,不断重复使用。在叙事上,虽然许冠文还有李翰祥片段化的弱点,但随着一部部作品的改善,许冠文将各种桥段用人物穿起来的功能不断增强,这种故事弱化,桥段先行,最后度桥的方法日臻成熟,也成为香港喜剧不断无厘头化的重要原因,在这个意义上,许冠文并非市井喜剧的开创者,他是香港喜剧的开创者。

许冠文是香港中文大学毕业的,当年也是有名的高材生。去电视台做的节目《双星报喜》极为成功,各种即兴创作的笑话十分受欢迎,也算是国内脱口秀的老祖宗了。其实同是喜剧导演的王晶也是港中文的高材生,因此才能写出《鹿鼎记》中“反清复明只是一个口号而已,真正聪明的都当官去了”这样的台词。而许冠文电影中很多不经意地台词总能挠到香港人的心头。

《卖身契》中严肃而又搞笑的对白

《摩登保镖》中戳中香港人泪点的台词

从许冠杰的“光荣隐退汇群星”上的发言来看许冠文一直都十分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他毫不忌讳的说自己爱名爱利。这点如果从电影人物的心态分析的话,许冠文的电影又与日后的香港喜剧极为不同。许冠文塑造的人物虽然也是小人物,有时候也很倒霉,多数情况下还十分的有小聪明。但是许冠文本身还是精英气质浓重的人,他虽然演着小人物,但心里应该并不认可小人物的喜怒哀乐,他用一种知识分子式的,和小人物保持一定距离的方式,俯视着观察小人物,因此可能更能提炼出小人物的辛酸,表演出小人物的可笑之处。这是他成功的地方,但是也恰恰因为这种精英的气质,当80年代群豪并起,各路人马都无节操无下限的展示小人物,表达小人物,这种和小人物的距离感的优势,慢慢被小人物的自居者所打败。直到后来,本身就是小人物并且乐于用小人物姿态去看世界,从讽刺式的搞笑变成自嘲式的搞笑的周星驰的出现,香港无厘头喜剧到了他的完全体。许冠文也在《豪门夜宴》中和周星驰完成了交接。

许冠文的喜剧,除了他自己的编导演的魅力之外,两个杰出的弟弟也是吸引人的重要原因。许冠杰作为香港粤语流行乐的开创者,本身即是香港文化中ICON式的人物。他为早期的五部电影创作的主题曲为电影大卖立下汗马功劳,而他的个人魅力更是无人可替。

《新半斤八两》中这段打劫戏,许冠杰说强盗头子唱歌难听,强盗头子不服,说你上来唱,你唱的好吗?许冠杰毫不客气的说了这段话,这个桥段带来的喜剧效果绝对是无人可替的。

许冠英倒霉蛋的长相也成为永远难忘的经典,三兄弟分手后,他因为和林正英。钱小豪的合作,又称为香港茅山道士僵尸片的符号。其实他本身也是多才多艺,歌也唱得很好。

四、余论

谈许冠文和香港喜剧电影,现在好像已经成了一个比较过时的话题。毕竟即使是黄金时代的香港喜剧,观众也越来越少。而以前那种由一群职业的创作者创造笑料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以前笑绝对是稀缺资源,春晚上的一个小品能把大家逗半年,周星驰的一部电影成为无数人无数时间的谈资。但现在段子手遍地,各种段子层出不穷,喜剧从小部分人的创作珍宝,变成了淹没在无限段子中的苍白无力的垃圾。前两天看了宁财神回顾《武林外传》的文章,他也感触到,《武林外传》是他的创作,以后网络时代全面到来,网络喜剧都是请一堆对段子手来写,他一个人怎么比得了一堆人。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还是香港喜剧的延伸,但是这种方式又缺乏单个创作者对作品整体性的构思产生的更为隽永的笑果。

(如《神算》中,最大的笑点是故事整体的构思,这种巧妙的笑料需要叙事上的配合,因此独立的作者十分重要,同样的例子可以参考郝建的《扶不扶》)

在这个被信息惯坏的年代,我们还是缺乏“作者式”喜剧,作者靠着长时间对整体故事和人物形象的打磨营造的笑点要高于各种网络段子的穿插。而不管时光怎么转变,如同李小龙的功夫片,周星驰的喜剧,许冠杰的歌一样,许冠文的喜剧还是会在一定范围内,成为小众不断缅怀的对象,因为他们在形式上创造了经典,无论在何种情况下,这些形式永远都能激起人们心中的好奇,让我们感受到某种永恒的东西。

最后,送上一张福利,年轻时的白娘娘!

香港电影现在为什么拍不出好片子了?

香港的电影还是一如既往的优秀,只是大家的审美观点发生了变化,让人觉得香港电影不好了而已,这个是假象。在97年以后,大陆电影跟香港电影学了很多,不仅仅有很多优秀的电影出来,还有一些大制作的电影上映了,冯小刚的、张艺谋的都是很好的。

当然,不仅仅是这些导演,还有陈凯歌等人。大陆电影的百花齐放,让很多人更多的关注大陆的电影,而不是香港的电影,所以才有人觉得香港的电影已经不行了。

香港喜剧片

功夫片是香港最大的特色,也是香港影坛最高的成就。喜剧片则是香港影坛历来的一个强项,喜剧片为世界通用,没有几个国家和地区不会拍喜剧片,这是电影观众最喜闻乐见的一个类型片种。

在香港,明星资源异常丰富,绝大多数影星都参与过喜剧片的制作。香港电影发展近百年,能称得上喜剧天王的仅有两个人,一个是平民喜剧天王许冠文,另一个是无厘头喜剧天王周星驰。香港喜剧电影30年来的喜剧最高成就,都体现在这两个人身上了。除了两位天王之外,其他各路明星都会在喜剧片中一展身手。

汗牛充栋的经典喜剧作品,就是他们付出汗水的最好结晶。喜剧片有像《半斤八两》、《天才与白痴》、《八星报喜》、《家有喜事》这样的普通喜剧,也有《醉拳》、《赌圣》、《武状元苏乞儿》、《功夫》这一类的多类型喜剧片,后者融合了功夫片、赌片等各类元素,使喜剧的表现形式更为丰富。

不仅有功夫喜剧,也有喜剧鬼片、爱情喜剧等多种类型。香港影人这样天才的创造力,为港片在八、九十年代的兴盛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备资源。香港喜剧片进入21世纪,也和香港电影一样,进入了衰落时期,人才的大量匮乏,导致喜剧片变得不再搞笑。除了周星驰的一支独秀,香港近几年都没有堪称经典的喜剧问世。

香港搞笑电影

《福星高照》

导演:洪金宝

笑点:剧情、表演

搞笑指数:★★★

《福星高照》是第一部票房超过3000万的香港电影。五福星系列电影的拍摄缘于洪金宝想试行一条集合许多明星的策略,这个点子大获成功,《福星高照》是其中第二部,以武打和喜剧作为两个最大的卖点。片中硬桥硬马的动作场面由洪金宝、成龙、元彪三师兄弟演出,喜剧部分则交给曾志伟、吴耀汉、冯淬帆等喜剧明星。在滑稽和幽默这两个喜剧片的基本范畴里,《福星高照》的搞笑手法并非外在、直露的滑稽,而是较为含蓄的幽默。

《八星报喜》

导演:黄百鸣

笑点:表演

搞笑指数:★★★

有鉴于当时新艺城公司的每部电影都越拍越贵,于是黄百鸣转而想拍一部低成本喜剧。《八星报喜》没有任何特技,走的是温馨、搞笑、家庭路线,不料大受观众欢迎,成为当年票房冠军。这类合家欢式大堆头群贺岁电影从此成了黄百鸣的招牌,迄今已经拍了十余部。《八星报喜》轮流描述了三段男女关系,各自经过一番误会和努力后,最后实现大团圆。尤其以一场笑料百出的粤剧作片尾,更富新鲜感。不过,《八星报喜》最搞笑的是周润发的扮相,之前他英雄人物的形象深入人心,如今来了个180度转变,演了个娘娘腔情圣。片中周润发扭扭捏捏的兰花指,阴阳怪气的性格,都令人笑出眼泪。

《快餐车》

导演:洪金宝

笑点:台词

搞笑指数:★★★☆

《怪餐车》是第一部从一开始就把全球市场当作发行目标的粤语片,全片都在西班牙拍摄,是因为洪金宝认为这样可以让电影更具有国际质感。《快餐车》的搞笑主要体现在台词上,片中处处是因为抬杠和意外而产生的幽默。

《摩登保镖》

导演:许冠文

笑点:台词、表演

搞笑指数:★★★★

《摩登保镖》是香港第一部贺岁片,也是许冠文的最后一部获得年度票房冠军的电影。《摩登保镖》启导了新艺城开拍《最佳拍档》,此后的香港喜剧变得节奏更快,笑料更密集,也更加吵闹。和他们那种一览无余的淋漓相比,许冠文的电影则侧重曲径通幽的含蓄,他不依靠滑稽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来引人发笑,也从不涉及各种低级笑话,不陷入胡闹搞笑,而是寓夸张于平淡,寓笑料于无形。许冠文也不以捉弄别人来搞笑,而是注重自嘲与自讽,突出表现人物在自我设置的困境中难以自拔。

《整蛊专家》

导演:王晶

笑点:剧情、表演

搞笑指数:★★★★

《整蛊专家》是王晶和周星驰合作的第二部电影,它的开拍只不过是王晶将之前《赌神》、《赌侠》里关于蛊惑、骗术的内容发扬光大。王晶边拍边写剧本也只用了50天就搞定,《整蛊专家》里整蛊、蒙混的情节也是周星驰后来常用的题材。在《整蛊专家》里,周星驰正式开始卡通式表演,当时他经常下午四点多看无线电视播放的日本卡通片《IQ博士》和《哆啦A梦》,然后在电影里用真人去演绎卡通人物的表情和动作。本片上映时,很多不看卡通片的中年人狂笑着看完电影后,却完全摸不着头脑,于是往往爆一句粗话,“真是无厘头”,“无厘头”这个词语也随之开始名扬四海了。

《最佳拍档》

导演:黄百鸣

笑点:台词、表演

搞笑指数:★★★★☆

《最佳拍档》是第一部票房超过2000万的香港电影,它以光鲜悦目的布景和包装、惊险的特技、古灵精怪的科技小玩意儿、连珠炮一般的笑料,开创了现代大都会风格电影潮流,成为时装动作喜剧的典范。从头到尾,《最佳拍档》里满是无处不在的搞笑,而且一点也不廉价、牵强。

《半斤八两》

导演:许冠文

笑点:台词、表演

搞笑指数:★★★★☆

《半斤八两》是香港影史地位最高的喜剧片,它有着和《摩登保镖》相似的结构和主题,都由分段式的小故事组成,内容也都是围绕刻薄姑寒的老版或上司苛刻下属而展开。《半斤八两》揭露了打工仔窘境和老板剥削雇员的想象,包含深刻的社会内涵。在电影里,许冠文很少捉弄别人,都是主人公在自嘲,影片的动作场面设计往往出人意料,就连无处不在的食物都成了打斗工具。

《国产凌凌漆》

导演:周星驰

笑点:造型、表演

搞笑指数:★★★★☆

《国产凌凌漆》周星驰第一次署名编剧和导演的电影,他在片中一改以往小人物或调皮小子的形象,而是以冷面笑匠的面孔出现,拍出了一种香港电影一向欠缺的黑色幽默。收起那套招牌式的表情,穷凶极恶的嚣张大笑,周星驰在《国产凌凌漆》里转而把耍派玩酷夸张到了极点。

《唐伯虎点秋香》

导演:周星驰

笑点:剧情、表演

搞笑指数:★★★★★

《唐伯虎点秋香》是周星驰最后一部获得年度票房冠军的电影,同时它也是其电影里笑点最密集的,可视为他喜剧的'巅峰之作。本片之后,周星驰便进入了一个摸索期,目标不只是好笑。《唐伯虎点秋香》集中体现了周星驰的两种搞笑秘籍,其一是在古装片里安排现代仪式与活动,片中先后出现了T台走秀、打击乐器音乐会、电视购物广告和模拟记者采访;其二是意外的叙事技巧,周星驰故意挑战起承转合的戏剧规则,不按常理出牌,令观众猜得到开头,却猜不到结尾,观众的常规期待被否定,情绪的陡然转变也就产生了喜剧效果。

《东成西就》

导演:刘镇伟

笑点:造型、台词、表演

搞笑指数:★★★★★

《东成西就》的拍摄缘于王家卫执导的《东邪西毒》既可能延误档期,又可能票房不佳,于是他请刘镇伟以相同演员班底另赶一部搞笑版本救急。机缘巧合之下,《东成西就》集合了鼎盛的巨星阵容,白天他们在刘镇伟这里疯疯癫癫演很开心的戏,晚上去王家卫那里却要养得苦兮兮,这使得他们简直是在集体精神分裂。《东成西就》和《东邪西毒》都颠覆了武侠的含义,只不过一个疯癫,一个苦闷。客观来说,《东成西就》只是一部癫片,如果观众的思维适合这种神经质,观看时会笑到岔气,但如果线路搭不通,就会觉得无聊透顶。片中的一众大牌明星各个牺牲形象,豪放演出,虽然电影说的是片中人“年轻时做过的荒唐事迹”,却也是这群演员在年轻时候所做的荒唐事,加上影片里无数爆笑的造型、台词、表情和动作,都使得《东成西就》成为了一部空前绝后的喜剧经典。

扩展:电影经典搞笑语录

1、神仙?妖怪?谢谢。——《大话西游》

2、打雷啦!下雨啦!快收衣服啊!——《大话西游》

3、你妈贵姓?——《大话西游》

4、聊得挺投缘,赔点医药费算了。——《功夫》

5、说好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都快十年了,老板!——《无间道》

6、扫地只不过是我的表面工作,我真正地身份是一位研究僧(生)。——《少林足球》

7、我一秒钟几十万上下,我会和你去踢球?——《少林足球》

8、凭你的智慧,我唬得了你吗?——《唐伯虎点秋香》

9、当你不能再拥有的时候,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东邪西毒》

10、你回火星吧,地球是很危险的。——《少林足球》

11、好!他想都不想就塞进去,不愧为一条荡气回肠的好汉子。我爱你!——《算死草》

12、鸡也有爱国的!——《济公》

13、长夜漫漫无心睡眠,我以为只有我睡不着,想不到晶晶姑娘你也......——《大话西游》

14、其实,我是一个演员。——《喜剧之王》

15、我对你的敬仰真是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有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鹿鼎记》

16、一乡二里共三夫子不识四书五经六易竟教七八九子十分大胆,十室九贫尚且凑得八两七钱六分五厘四毫且三心二意一等下流。——《唐伯虎点秋香》

17、人是人他妈生的,妖是妖他妈生的,只要你有一颗善良的心就不再是妖,是人妖?——《大话西游》

18、难道我学过如来神掌也要说给你听吗?——《功夫》

19、你想学?我教你。——《功夫》

20、喜欢一个人需要理由吗?需要吗?不需要吗?需要吗?——《大话西游》

21、不开心,就算长生不老也没用,开心,就算只能活几天也足够!——《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

22、你喷我老婆,我不介意!以德服人,以德服人!——《方世玉》

23、贫僧乃少林寺方丈,法号梦遗。阿弥陀佛,我随风而来,随风而去。——《食神》

24、每个人都会经过这个阶段,见到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我很想告诉他,可能翻过山后面,你会发现没什么特别。——《东邪西毒》

25、能不能有点专业精神!——《喜剧之王》

26、我一直在骗你你知道吗?骗就骗吧,就像飞蛾一样,明知道要受伤,还是会扑到火上——飞蛾就那么傻!——《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

27、我不管你是男是女,我只知道我好钟意你。——《金枝玉叶》

28、就算是一条内裤一卷卫生纸也有它的用处。——《国产凌凌漆》

29、我打你应该,不打你悲哀!——《少林足球》

30、悟空,你又顽皮了,怎么能这样跟观音姐姐说话呢?——《大话西游》

31、这种阵势,难道就是人称神雕侠侣的杨过、小龙女?——《功夫》

32、跟着你,有肉吃。——《无极》

33、想不到狮吼功还有一个大喇叭,小弟甘拜下风。——《功夫》

34、啊!师父的思维,果然天马行空仿如逆水行舟,厉害不愧以点子称王。——《算死草》

35、我左青龙,右白虎,老牛在腰间,龙头在胸口,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唐伯虎点秋香》

36、腰里挂着死耗子还冒充打猎的。——《功夫》

37、飞是小李飞刀的飞,刀是小李飞刀的刀。——《国产凌凌漆》

38、其实我是一个演员。——《喜剧之王》

39、从现在开始你只准疼我一个,要宠我,不许骗我,答应我的每一件事都要做到,对我说的每一句话都要真心!——《河东狮吼》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每逢佳节思佳片,详谈许冠文与香港喜剧电影为什么那样经典,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排行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