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6月,索罗门群岛突发武装暴乱,116名中国侨民被中国政府派遣的专机接回国。

2006年7月,黎巴嫩、以色列冲突加剧,中国政府调集多方力量,保障170名在黎巴嫩的中国公民从陆路、海路安全撤退。

2011年2月,利比亚发生暴乱,中国动员海、陆、空三方力量,只用275个小时,就将在利比亚的三万多名中国公民全部撤回。

目睹了中国撤侨过程的美国记者感叹到:“这哪里是撤离,更像是阅兵!”

2015年3月29日,也门内乱急剧恶化,中国海军护航621名中国公民撤离。

2022年2月28日到3月8日,俄乌冲突加剧,中国政府帮助乌克兰所有中国人撤出危险区域。

“中国式撤侨”一次次惊艳世界,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

中国强大了!无论我们身在何方,祖国母亲都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

一次次撤侨成功的背后,是许多人默默努力的结果。

在这群努力的人中,一个群体不可或缺——

外交官。

平时,我们对外交官的想象是什么?

是西装革履说着各国语言?

还是舌战群儒维护国家利益?

在饶晓志导演,张译、王俊凯、殷桃主演的影片《万里归途》中,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外交官。

他们狼狈、脆弱又充满勇气。

他们在战火中奔走,只为了把中国公民一个都不少地带回家。

01 张译的“怂”,成就了影片

2015年,努米亚共和国发生暴乱。

枪声、炮声、爆炸声,充斥着每个人的耳朵。

上一秒活着的人,下一秒或许已经死亡。

此时还是安全的场所,恍惚间便成了危险地带。

街上,是爆炸后留下的狼藉,是政府军与反政府军的混乱交火。

坍塌的建筑,四处逃窜的百姓,断手断脚的伤者,以及没了生命气息的尸体……

一幕幕,都在昭示着危险、残酷。

面对不断恶化的形势,中国政府派出专机接中国同胞回国。

当最后一架专机离开后,原本以为任务已经顺利完成,使馆却得知还有1000多人被困在边境。

为此,前驻地外交官宗大伟(张译 饰)与外交部新人成朗(王俊凯 饰)受命前往协助撤侨。

饶晓志是一个很会讲故事,也很会塑造角色的导演。

这一点,早在《无名之辈》中,我们已经见识过了。

在他的调度下,《万里归途》情节紧凑,故事充满张力。

他镜头下的张译,又一次用演技征服了观众。

张译饰演的宗大伟,最大的精彩,是他的平常和普通。

不同于很多作品中英雄伟光正的形象,宗大伟似乎没那么高的觉悟。

刚一出场,他就拉着一张脸,言语间多是不满与抱怨。

为什么?

因为说好的当日往返,他和成朗却因为飞机满员而被留了下来。

乍一看,他似乎是不顾大局。

可一通电话让我们知道了缘故。

原来,他的妻子即将临盆。

他曾因为工作让妻子失望无数次,这一次,他想陪在她身边。

他的愿望,只是一个普通人的诉求。

可因为工作,他却滞留在战乱区。

出场形象已经不好了,不久,他的形象又一次崩塌。

得知边境还有1000人需要解救,明知人手不够,他却没有主动请命,还是想着回家。

这下,似乎觉悟更差了。

可没想到的是,原本承担任务的同事章宁(章子贤 饰)突然被乱枪射中,失去了生命。

所以,任务落到了他的头上。

宗大伟的“自私”,是因为家;

他之后的“怂”,则是因为,所谓英雄,不过也是肉体凡胎。

他的“怂”,通过两场游戏可以看出来。

帮助同胞撤离的时候,宗大伟落到了暴徒手中。

想要活,就要和暴徒玩一个游戏:

枪里只有一颗子弹,他和暴徒轮流对自己开枪,把活着的机会交给运气。

面对那把枪,宗大伟害怕了!

他整个人发颤,嘴唇颤抖。

尽管暴徒威胁,如果不开枪,一直帮助宗大伟的向导就会死。

可他颤抖的手依旧不敢去握枪。

最终,是向导拿枪对自己开枪,才化解了宗大伟的窘境。

向导打出的那一枪,是有子弹的。

如果宗大伟没有害怕,死的就是他自己。

劫后余生的侥幸,让宗大伟内心更加沉甸甸。

《万里归途》中,角色是有明显的成长性的。

这种成长,最明显的体现在成朗身上。

他是新人小白,对战争没有任何概念。

和宗大伟带人撤离的时候,他们处于失联状态,而且没有人知道前方有没有救援。

年少的成郎厌恶谎言,想把实情告诉撤退的队伍。

但宗大伟知道,说了实话,让撤退的人失去希望,一切就都完了。

两人就此发生争吵,而争吵的结果是消息被泄露,有人擅自离队。

成朗的幼稚,给撤退造成了大麻烦,让宗大伟和擅自离队的人落到了暴徒手中,这才有了前文提到的开枪“游戏”。

这次教训,让成朗一瞬间长大,明白了一切行动听指挥的意义。

在宗大伟的安排下,他带着上百人穿越沙漠。

成朗的成长是显性的,宗大伟的成长则是相对隐性的。

第一次开枪游戏,他连枪都不敢拿,第二次开枪游戏,他变得更加有勇气。

敌人用白婳(殷桃 饰)作威胁,他将枪举到太阳穴。

尽管他依旧被吓得颤抖,连呼吸都是沉重的,可他最终还是扣动了扳机。

一个空枪之后,又一个空枪。

越往后,活着的机会越小,他的恐惧一点点增加。

在最后一枪之前,他被吓得蹲在地上干呕。

这样的生理反应,让他的恐惧无所遁形。

在《万里归途》之前,以撤侨为背景的影片还有《战狼2》和《红海行动》。

以上两部作品中,我们感受到的是硬汉的热血,是英雄的一往无前。

可《万里归途》告诉我们,英雄从来不是只有一种模样。

宗大伟的“怂”,成就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角色,也成就了《万里归途》的灵魂。

02 回家,最动人的普世价值

《万里归途》,一个“归”字,点名了影片最重要的内容

——回家。

被救援的人,大多都是在外工作的人。

他们不远万里到动乱区赚钱,不过是为了万里之外的家人。

当动乱发生的时候,他们也只有一个愿望——活着回去。

撤离中,一个中年男人一边穿越沙漠一边记录自己走过的步数。

当踏出沙漠的时候,数字停留在32万7千多步。

每一步的背后,都是他为了回家付出的艰辛。

以及他在途中的忐忑、恐惧、紧张。

影片开始,最有希望早日团聚的是章宁和白婳一家。

原本在国内混得不错的白婳,因为丈夫到了努米亚。

按照原本的安排,章宁在接到撤离任务后很快就会和白婳团聚,但他在出发前的夜晚突然去世。

自此,团聚无期。

宗大伟是最急切回家的人。

可他也是为了让更多人回家而放弃早日归国机会的人。

宗大伟在打通边境到撤离点的通道后,本该顺利归国。

可是,白婳失联了。

章宁刚刚去世,他无法放任白婳不顾,经过一番挣扎后,他决定去寻找白婳。

白婳被困的地方,已经沦为战区,危险重重。

他亲眼看着阻拦自己进入战区的士兵突然被射杀,然后周围的一切瞬间被炮火轰炸。

他自己也差一点把小命葬送。

明知前途难测,他并没有停下脚步。

其实,没有人比宗大伟更明白活着回家有多难得。

在到努米亚之前,他已经在不同的动乱国家工作多年。

他经历过战争、政变、瘟疫、地震,深知平安回家背后的沉重含义。

但他抉择的天平,最终还是斜向了大义。

影片最后,当飞机进入中国领空,被他带回来的人欢呼、流泪,那一刻,他付出的一切都值得了。

回到国内的宗大伟看到的是烟火气十足的街道。

听到的是小贩的叫卖声,邻居的吵架声,鞭炮的爆炸声……

那些平时被忽视,甚至觉得烦的声音,历经磨难后,成了天籁之音。

还有什么,比人间烟火更加抚慰人心?

对于《万里归途》,我不想用“主旋律”的标签概括。

因为它传递的是最普世的价值。

豆瓣上一个网友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和《万里归途》中的剧情恰好重合:

突然爆发的动乱,使馆人员的暖心安排,手中举着中国护照就可以被安稳地送上飞机,飞机飞过喜马拉雅山时那句“您已经进入中国领空”让人心安。

这种普世价值,无论何时,都是人们心中最深切的渴望。

诺兰在《敦刻尔克》中,有相同的表达。

1940年,40万英法盟军被围困于敦刻尔克的海滩上,在敌军的步步紧逼下陷入绝境。

生死存亡面前,活着回去,才是王道。

隔着海峡,家就在对面。

可不管是被吓破胆的小兵,还是挥斥方遒的将军,只能望洋兴叹。

按照丘吉尔的预测,海滩上40多万人,只有三万人能回到英国。

但民船的加入,最终让三十三万人成功渡过海峡。

士兵们以为狼狈回国会被嘲笑,但没想到,等待他们的是赞叹,是庆贺。

正如片中的老人说:活着就够了。

不管是多么波澜壮阔的家国叙事,不管在任何时代,普通人的愿望永远很简单。

而这份普通的渴望,可以让凡人成为英雄,平山平海。

03 影片背后的故事,比影片更感人

《万里征途》是一部诚意制作。

第一大诚意,是剧组和演员的努力。

为了给观众身临其境的视觉体验,剧组1:1还原了战火中的非洲城市。

大到每一个建筑,小到糖果纸上的阿拉伯语标识,都进行了严格的细节把控。

演员们也格外拼。

李雪健老师在片中的戏份并不多,但他还是做了详尽的准备,并向剧组提出自己的意见:

衣服不能太修身,他演的是国家干部,不是文艺青年。

建议化妆师把自己的发根吹高,这样更显年轻一点,更符合外交官的形象。

片中带的黑框眼镜,是他从100多个道具眼镜中一个个试出来的。

张译就更不用说了,一如既往的“戏疯子”。

每次拍完,他都要回看表演,一场戏可以演出十几种不同的状态。

也怪不得老搭档殷桃感慨他“视戏如命”。

正是因为剧组和演员如此认真的付出,才有了作品效果的绝佳呈现。

片场,在拍摄一场叛军互相残杀的戏份时,一位外籍演员因为拍摄过程太过真实,一度在片场崩溃落泪。

因为那些镜头,对我们来说试戏,对他们来说,是真实的生活。

第二大诚意是对撤侨中真实故事的演绎。

片中,张译有很长一段重头戏是和努比亚边境官的纠缠。

因为不少中国人弄丢了护照无法正常出境,宗大伟为被困的国人办了临时回国证明。

可边境官不断更改增加要求,几次把临时证明打回,把宗大伟折腾得够呛。

类似的事情,在利比亚撤侨中真实发生过。

现实中,被为难的外交官叫费明星。

当时,他奉命打通利比亚和突尼斯边境的撤离通道。

前往利突边境的过程中,费明星和同事经过了50多个检查站,几乎每个检查站都有人荷枪实弹地把守。

当他终于赶到利突边境时,发现那里有近700名中国工人,而且大都丢失了护照。

费明星和大使馆为工人临时办理了700份回国证明,可都被利比亚方面打了回来。

费明星不断和利比亚边防谈判,可因为边防官不断变换,每次提出的要求也不一样。

最后一位边防官确认回国证明的要求是:

必须是阿文,必须贴每人的照片,必须盖骑缝章。

当时制作证明的一大难点就是照片。

毕竟,逃难的人,谁会想到要随身带着照片呢?

后来,大家从随身携带的证件上撕下照片,这才解决了问题。

影片中还有一个情节,是为了找到救援,成朗带着100多人进入沙漠。

现实中,利比亚撤侨时,确实有一群人走进了沙漠。

当时一家中国公司在利比亚的项目被波及,近千名员工被困。

而且有不明身份的歹徒对他们轮番攻击,他们的财物被抢劫,工地也化为了火海。

留下,必然有伤亡;撤离,还有活着的希望。

当时,这些员工有两个选择。

一是撤到利比亚首都黎波里,那里有机场,可以乘飞机回国。

二是撤到班加西,那里有港口,可以乘船回国。

但是,事情比他们想象的糟糕。

因为他们找不到撤退需要的车子,原有的车子也被抢了。

没有交通工具,前往1000多公里以外的首都成为奢望,穿越200多公里的沙漠前往班加西成为唯一的选择。

当时撤离的人员里,有老人,有妇女,有刚刚出生15天的婴儿。

沙漠里风沙侵袭,让人连眼睛都睁不开。

白天忍受炎热,晚上还要面对低温、甚至暴雨的考验。

才走十公里,队伍已经疲惫不堪。

前方等着他们的,似乎只有绝境。

幸运的是,他们等到了柳暗花明的时刻。

前面探路的人回来说,一家农庄愿意收留他们。

他们不知道对方是敌是友,担心是陷阱,不敢前往。

这时,农场主亲自来劝说,并向他们保证,“如果敌人有子弹射过来,我们拿身体去挡住;如果这里要死人,死的肯定是我们的人。”

农场主之所以如此慷慨大义,只是因为一种朴素的感激之情。

他们感激中国人为利比亚建设做出的贡献,同时也为动乱带给中国人的灾难而抱歉。

上千名中国人在农庄里待了三天三夜,因为失联,他们不知道外界的情况。

就在他们越来越绝望的时候,一名员工突然接到了家里的电话。

他们才知道,中国政府在班加西港包下了邮轮,帮助在利比亚的中国人撤离。

农庄的人想尽办法找来20辆卡车,一路护送这上千人赶到班加西。

《万里归途》中还有一个片段:

外交官严行舟(成泰燊 饰)为了联系上宗大伟及时救援,不断拨打电话。

屋外,是不时落下的炸弹。

战火,甚至波及到了室内。

在也门撤侨的时候,有这样一幕:

一次,外交部工作人员正在跟驻亚丁总领馆的马冀中领事通电话。

说着说着,突然一声低沉的响声,然后便没了声音。

过了10多秒钟,那边才重新传来马领事的声音。

他说:“不好意思,刚才附近有个炸弹爆炸,把我的手机震掉了,咱们接着说”。

饶晓志说,很多外交官在执行任务之前,会写好遗书。

这该是一种怎样的悲壮!

有人说,我们只是生活在和平的国家,而不是和平的年代。

当我们享受和平的安宁的时候,不应该忘记,有一群人为了我们逆向前行。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面对枪口被吓到干呕,张译的“怂”成就了《万里归途》,太惊艳了,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排行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