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

居然有人蹭姜文的流量。

据《澎湃新闻》报道,爱伦·坡奖得主,英国作家保罗·法兰奇透露,他的获奖作品《午夜北平·民国奇案1937》已被Netflix拿下,即将开发成电视剧。

主角之一,正是姜文。

姜文在该剧将扮演重要角色——北平警署署长韩世清。

保罗说得有鼻子有眼。

他说,姜文很重视海外市场,每天花三个小时练习英文。

——Sir都差一点信了。

结果,一场发生于1937年的民国奇案,活生生演变成2019年大型打脸现场。

网飞压根就没拍《午夜北平》的打算。

发言人原话是:

第一次听说此项目,也从未与保罗和姜文讨论过这个作品。

这这这。

保罗·法兰奇先生,脸疼吗?

保罗·法兰奇先生,其实大可不必。

造谣,污了《午夜北平》。

《午夜北平》,绝对是一本好书。

作者保罗生于伦敦,曾在上海工作、生活多年。

不折不扣,中国通。

《午夜北平》是他大成之作。

这是他充分进行史料研究,采访当事人亲属、后人的非虚构文学作品。

一经出版就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单。

《华尔街日报》给出的评价是:

堪称有史以来描绘两次世界大战间中国的最佳文学作品。

在Sir看,《午夜北平》有三贵。

一,贵在北平。

那是一个开满恶之花的北平。

当时,蒋介石抗日态度暧昧,北平里的人(不论中外),都人心惶惶。

恐慌是谣言的温床。

老百姓都相信:

蒋介石会出卖这座皇城,日本鬼子很快就要把他们杀死。

说白了,北平就是一个火药桶。

体现在性上,更是如此。

——充斥着各种穷凶极恶的及时行乐。

二,贵在午夜。

午夜奇案,是这片开满恶之花土地的必结之果。

1937年1月8日,一个遛鸟老大爷在内城狐狸塔(东便门角楼)底下,发现一具白人少女尸体。

△ 今天的狐狸塔

尸身半裸,头西脚东。

身上,到处都是切伤或割伤。

刀痕很深。

这少女不像是流落的白俄妓女,因为她手臂,戴着一块昂贵的铂金镶钻手表。

更诡异的是,被撕烂的棉织衬衫下面,她的整个胸骨被切开,血腥味重,尸体却没有血迹。

还有。

所有十二根肋骨全部被折断,而且是向外断掉,考虑到肋骨的粗细,硬度,以及骨骼的自然弯曲,折断的力量很骇人……

还有。

心脏、膀胱、肾脏、肝脏统统被取走。

这样的场景,把老警察韩世清(就是谣传姜文要出演的角色)吓得跳起来。

死者身份很快被查明。

她是前英国驻华领事E.T.C.倭讷的20岁养女。

她叫帕梅拉。

帕梅拉是从天津文法学校回家度假期间惨遭不幸的。

△ 帕梅拉旧照,左上是19岁的她

△ 女儿去世时的倭讷照

帕梅拉的恐怖死状,很快在北平传开。

英国从上海派来总督察与韩世清联手办案。

而随着案件的深入,牵扯的人越来越多,案件背后纠缠的政治因素、历史背景,一一浮出水面……

这也是该书真正出众的地方。

奇案只是佐料,丰厚而云诡波谲的历史,才是戏肉。

罪行细节呼之欲出。

罪犯也很早就出现在故事。

但谁是罪犯,始终没有实锤。

Sir帮你们圈定嫌疑人。

第一,来自北平黑市的下等人。

他们或者是十月革命后无家可归的前白俄贵族,或者是伪满洲流落过来的东北难民,或者是,欧美逃犯、本地穷人。

作家称这里为“恶土”,因为这里散发着腥臭、诡异的气息,因为这里什么人都有。

——甚至还有双性人。

当时,有些活不下去的白人,想到一种自杀的办法,就是自首。

打电话给警察局:我掐死了某某某,因为她是肮脏的妓女。

第二,帕梅拉在天津文法学校的校长悉尼·耶茨。

那是一个对女学生动手动脚的老流氓。

帕梅拉正处青春叛逆期。

父亲经常外出考古、讲学,缺乏约束的她,成为北平外国人圈里出名的野丫头。

天津,是她的改造之地。

第三,会不会是爱慕帕梅拉,曾经求婚,被倭讷用文明杖打破鼻子的中国男学生韩守清?

或者是她在天津的男朋友米沙·霍杰尔斯?

他们出于荷尔蒙冲动杀人?

第四,蓝衣社杀手。

蓝衣社目标本来是这对父女的邻居,美国作家夫妇埃德加·斯诺夫妇。

因为埃德加正出书谴责蒋介石和腐败的国民党。

他们要杀鸡儆猴,结果,把晚回家的帕梅拉,认错成作家妻子。

第五,更荒唐,却也是最多人相信的。

狐狸塔下的狐狸精。

市民们相信,每到深夜,狐狸精们会倾巢而出,捕食无辜的凡人,补充精气。

所以,凶手是谁?

呵呵。

以上五种统统不是。

受害人的养父,老倭讷其实差一点抓到凶手。

但英国政府只想掩盖丑闻,中方的韩世清也故意说谎,接着,卢沟桥事变爆发,种种各怀鬼胎的政治力量开始参与进来……

奇案,前被蒙蔽,后被遮盖,最终,彻底沦为悬案。

不能完全怪作家保罗蹭姜文流量。

说到蹭,姜文去年作品《邪不压正》,先“蹭”了帕梅拉案。

可惜,当时大家关注的焦点在张北海的《侠隐》,李天然的复仇,以及施剑翘的历史典故。

但我们都知道——

姜文的一部电影,往往塞入了三四部电影。

姜文的电影,岂止电影。

你十有八九错过《邪不压正》的帕梅拉线。

——更让Sir啧啧惊叹的是,姜文也给出与保罗不谋而合的答案。

一座角楼特写。

角楼有些破败,鸽子从断墙颓垣里飞出来,神秘、苍凉的景象与白雪、樱花形成鲜明的对比。

它就是帕梅拉死去的狐狸塔,瞭望着整个东城。

回国的李天然(彭于晏饰)正坐火车。

路过白雪皑皑的大地,他所看到的城墙,就是鞑靼城(即内城)。

这是因为清朝满人入关后,只允许满人住在城内。

警察局局长朱潜龙(廖凡饰)说自己要去看尸体。

这尸体,正是帕梅拉(注意,她被设定成和亨德勒一样,都是美国人)。

帕梅拉就在狐狸塔下,心、肝、肠子都被掏出来了。

亨德勒亲自解剖帕梅拉尸体,进一步介绍残忍死状:颅骨断裂(注意:是致命伤)、脑浆部分流失……

朱潜龙枪毙几个替罪羊,就说是帕梅拉案的凶手,邪不压正。

唐凤仪(许晴饰)跟李天然说,亨德勒老去趴体,香山天体营。

唐说,恶心吧?

唐还说,为什么西方男人都喜欢乱搞。

蓝青峰(姜文饰)与亨德勒在狐狸塔上谈判。

蓝一把把亨德勒推下塔,还在亨德勒的尸体上杜撰一封遗书,承认自己杀死帕梅拉,并且把内脏煎着吃了。

是的,你没有看错。

《邪不压正》,姜文设局让美国医生亨德勒“自首”,杀了帕梅拉。

而保罗在书里,指出的凶手,就是一个混迹在北平白人圈的牙医普伦蒂斯。

他是一个热衷组织天体营,用妓女招呼三教九流的老混蛋。

当然,他也是美国人。

保罗给出的“真相”是——

帕梅拉是牙医的猎艳对象,被骗进恶土。这个变态伙同其他白人作恶,杀人。

牙医普伦蒂斯,就是真正的狐狸精。

△ 文特沃斯.普伦蒂斯

一直追查凶手的倭讷其实也知道了。

他曾在潍县(山东潍坊市旧城)集中营指着普伦蒂斯大叫:是你杀了帕梅拉!

可惜,当时其他人都认为他神志不清。

他是疯子。

之后,战事制造了不可控的障碍,帕梅拉案更无人问津,与之相关的所有人,死的死,逃的逃,消失的,也渺无音讯。

如果普伦蒂斯真是主使犯。

老天爷的“报应”是——

54岁的普伦蒂斯死于1947年北平使馆大街的公寓。

无辜的承受者倭讷,则在1954年辞世,享年89岁。

《泰晤士报》发布详细的讣告,肯定他漫长的外交官生涯,以及在文化交流上的建树。

至于受害者帕梅拉,尸体至今埋在北平二环路地底深处,那是曾经的英国公墓。

1937年1月8日晚,帕梅拉在溜冰场告别闺蜜,奔赴普伦蒂斯描述的欢乐晚宴。

她曾经开玩笑说:“我这辈子总是独自一人。”

一语成谶。

她成为狐狸塔下孤独的亡灵,被故意摆成某种神秘仪式的祭品,躺在冰冷的北平土地上,养母遗留的手表指针指向午夜过后几分钟的位置。

整整半年后,卢沟桥事件爆发。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了解美国医生亨德勒癖好的唐凤仪也跳下城楼。

有读者在读过《午夜北平》后,写下这样的评论。

春节飞行途中读完这本“Midnight in Peking”,1937年震惊北京的凶杀案,英国前公使19岁的女儿被抛尸鞑靼城墙,中英两侦探破案过程。老外写书,史料调查范围不限于中国,全面表现日本入侵前后的北京,被迷住了。从各种角度,适合冲击奥斯卡的本子。

为什么这是能冲击奥斯卡的本子?

因为一时冲动的罪行,竟然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产生了连锁、绵长的效应。

因为在奇案的框架里,囚禁着当时历史诸多阴暗的秘密。

案件被时代挑选,成为折射历史进程的多棱镜。

镜中,人性的复杂、深邃,更让人敬畏。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电影《邪不压正》主要讲的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

《邪不压正》字面意义是邪的东西终归会被正义打败 。

姜文的电影属于文艺气息比较浓的电影,在多数他出演的电影里,他所表达的人物和所表达的人物形象非常诙谐、幽默、大气。

电影不能从题目就直接概论电影的意义,《邪不压正》讲述了一个被人遗弃的孩子被两个恩人救了后不但把师父的仇给报了,也把国仇给报了。

李天然是一个无辜的人,他周围的人,包括他的两个父亲是真的爱他,对他也不断的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他与朱潜龙的斗争中,几乎所有死去的人或者引起的矛盾都为最后两个人的决斗做了大量的铺垫。

李天然本来是不想报仇的,但是仇人出现了,他必须报仇。

日本侵略中国是全世界所瞩目的事实,李天然周遭的朋友都是因为李天然的出现有了不同的变化,而《邪不压正》就李天然对国仇家恨的态度很明确。无论是国仇还是家仇,有仇必报。

为了回答题主的这个问题,今天又花了两个小时把这部电影又看了一遍

这部片在2018年3月份开拍,直到同年的7月份才开始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本剧由姜文执导,彭于晏,廖凡,周韵,许晴等领衔主演。本片讲述的是1936年的北平,青年侠士李天然为寻找十五年前师门灭门血案的元凶,深入古都,并且随着他的深入的调查,京城各路人马斗智斗狠的故事。

其实如果我们仔细看的话,本部片并没有我们所看的那么复杂。

本片也主要表现了从鸦片战争到旧民主主义革命,各个阶段里的人物画像

身强力壮,有力量,有着一腔热血,但是却缺乏引,容易被利用。在当时那个时期最大的受害者,也是在旧民主革命时期的先锋队。

勾结外敌,压榨民众,抢夺土地资源,种植鸦片,残害民众,与无产阶级人民有着血海深仇。民

受到封建势力的压迫,与无产阶级有着同样的推翻旧势力压迫的需求。民族资产阶级有着自己的生产底蕴,掌握着一定话语权,也都普遍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并也会利用无产阶级作为革命斗争的牺牲。

是无产阶级中受到过良好的革命教育的,懂得如何利用自己做到最大的革命效益。是在当时的那个 社会 背景下对旧 社会 最坚决的反对者,宣扬民主于平等权利。


那个时候中国人唯有自己解放自己,放开自己的脚镣,与压迫斗争从而解放自己解放人权平等。说到这里,大家如果再去看这部片的时候就会的看更透彻了,不会那么迷糊。整部片都用了一种隐喻的手法,只要你切身体会就一定能看的透彻,看得明白。

看了第一遍《邪不压正》之后,我我也有些没看懂,只是觉得这部电影很姜文,符合姜文的风格,很多桥段充满了隐喻,很多片段也是笑点十足,当看了第二遍乃至第三遍才逐渐弄清楚姜文想要表达什么,下面我给大家总结一些,仅供参考。

首先是彭于晏饰演的男主角李天然,他背负着为师复仇的雄心回到家乡,当遇到自己的仇人朱潜龙时却迟迟不知如何下手,甚至是不敢下手,李天然就像那个年代的中国,他积蓄力量已久,却被各种因素阻隔,只有条件成熟之时才能实施自己的复仇大计。

而影片正是以1937年为时代背景,我们都知道这一年是我们全面抗日的开始,所以李天然就代表了充满热血的中华民族,他要复仇,中华民族要抗日,李天然真正的敌人是日本人根本一郎和师兄朱潜龙,这两个角色代表了两个群体,根本一郎自然是代表了曾经侵略过我们的日寇,而朱潜龙代表什么就不言而喻了吧。

想要看懂《邪不压正》,就要先弄明白这三个角色代表了什么,而姜文饰演的蓝青峰和周韵饰演的关巧红代表的是拥有先进思想的“先进团体”,这两个人“合作”让李天然觉醒并且懂得了什么是“大义”,当李天然杀了山本一郎和朱潜龙后,那李天然中的“然”字补上了最后一点,他算是彻底觉醒了,结尾大仇得报的李天然看着离去的关巧红心驰神往地看着远方。

很多观众看到这里觉得电影没有演完,导演正是用这样的结尾告诉大家,李天然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就像蓝青峰对张将军所说“您还要带着我抗日呢”,关巧红之所以转身离去就是知道李天然会随之上路,因为李天然懂了什么是“大义”。

许晴饰演的唐凤仪代表了中立人士,她起初依附于朱潜龙,当她遇到李天然,她便一心为李天然付出,因为李天然有情有义,最主要的李天然代表了正义,所以唐凤仪对李天然的倾心是对那个年代“万众一心”最好的诠释,最后唐凤仪城门上的一跳也颇含深意,至少我联想到了当年那些和日寇同归于尽的热血青年。

当然,《邪不压正》还有很多值得品味的细节,如姜文让一个影评人史航饰演的管家的那段自述颇具讽刺韵味,这样的小细节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之,《邪不压正》是一部优秀的电影,篇幅有限,不能给大家把所有的内容解析出来,只要大家弄明白主要人物的象征意义,看懂这个电影就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了。

《邪不压正》讲述的主题,是在表面平静的北平城里,暗藏着波涛汹涌的革命力量——这可以从几个角色开始阐述。

李天然

在电影里,李天然象征着新生的革命力量。他天赐大恨,武艺高强,一心想为师傅报仇,匡扶正义。

向左转|向右转

《邪不压正》

看完这部电影才知道,什么叫开局一本书,故事全靠编。

原著《侠隐》讲的故事,可以用一句诗来概括:“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全书花费了大量的笔墨去描绘民国二十五年的北平城,仿佛复仇只是主角在逛完北平后,顺手做的一件事——恰好我手头上有一张民国十七年的北平地图,于是用笔顺着李天然的足迹将他的行动路线走了一遍,其中乐趣,不足为外人道也。

据说姜文的这部电影要把“当年梁思成哭着喊着要保留的北京城”展现了出来,我抱着这种“故地重游”的心态进了电影院。

发现根本就不是这么一回事。

这就是一部姜文的电影,而不是一本讲北平的书。

姜文的电影总是让人又爱又恨,很多人能看懂,很多人看不懂,能看懂的人不一定真懂却想要去告诉别人自己懂,看不懂的人担心别人知道自己看不懂从而假装自己能看懂——哈哈,绕吧!

据说他的电影有很多所谓的政治隐喻,甚至连“蓝青峰”及影片的英文名“Hidden Man”都能够扯到"曲终人不见(hidden man),江上数峰青”,从而觉得这部剧说的是386的故事,更何况里面的洋人还叫“华莱士”。

或许真有这个意思也说不定,这一点有兴趣的可以私下讨论。

让我们回归到电影本身,聊一聊电影中出现的一些意象。

至少讨论这个不用去计较懂不懂。

1. 枪

在民国三部曲中,枪无疑是最重要的意象。

“枪声一响,就要有人丧命。”

对于“寻枪”的姜文来说,枪声是电影最好的节拍器。

有意思的是,姜文的影片中,枪的意象指的并不是暴力,甚至在他的电影里,枪打在人身上都没有现实中的那种皮肉外翻的弹孔,而是一个简简单单,清清爽爽的黑窟窿。

在他的电影里,枪的意象,代表的是力量,是一种一方压制另一方的力量,是实力与权力的象征。

《让子弹飞》本身讲的就是枪的故事,谁掌握了枪,谁就能让你下跪,或者让你不准跪。有了枪,才能有怒,才能枪在手,跟我走。

《一步之遥》说的并不是枪的故事。有些混乱的剪辑或者独特的戏中戏的故事架构似乎让人忘记了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字叫《Gone With The Bullets》,它讲的,其实是子弹飞完之后,“To be or not to be”的故事,故事的核心,还是枪。

《邪不压正》,用崔永元的话说,这是一个十五年前被欺负过的人十五年后回来复仇的故事。被什么欺负呢?朱潜龙用枪,轻松干掉了自己的授业恩师(拼武功,那是决计没那么轻松的)。怎么复仇呢?最后朱潜龙被李天然用枪打死。
枪这一象征着力量的意象在谁的手中,谁便掌握了权力。
2. 武士刀

武士刀代表的才是暴力。
在武士刀下,才是污血四溅,刀起头落。

黄四郎家宴上,一长一短两把武士刀,深夜里一块白布上的斑斓血迹。

最后的审判时刻,张麻子手起刀落,(假)黄四郎人头落地。

李天然师傅的寿宴上,根本一郎挥刀一砍,师娘身首异处,气愤诡异而压抑。

姜文镜头里的武士刀,尽管看上去很霸气,却从没有过酣畅淋漓,快意恩仇。它的出现,总是伴随着暴力,血腥,压抑。

看过《老炮儿》的都知道,一身将校呢配一把日本刀是当时北京顽主们茬架时最惹眼的装备,当时的大院子弟们酷爱从父辈的箱底找出这一身装备,将校呢代表的是低位,而日本刀则是荣耀的象征。
混迹于四九城的姜文对于日本刀的感情不可谓不深。

3. 自行车

据说人在骑自行车的时候,最像鸟在天上飞的感觉。

或许,对于成长在六七十年代的姜文来说,一辆锃亮的锰钢二八杠自行车就是自己对于所有美好的一切向往吧。

《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日子里自行车在胡同里飞舞穿梭,《让子弹飞》里一辆人肉自行车辨识土匪们对于未来最好的憧憬,再到《邪不压正》里,彭于晏峻拔的身影配着锃亮的自行车在老北京的屋顶疾驰,在姜文的眼中,自行车不仅仅是美好的掠影,更象征着体面,未来和希望。
4. 屋顶

屋顶是一个独特的视角。雨果通过“下水道”的视角看出了“下水道是一座城市的良心”,姜文通过屋顶,象征的是一种“上层”的精神。似乎更像是跳出芸芸众生,用一种“上帝视角”去观察世界。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马小军(据说很像姜文本人)就很喜欢爬到屋顶上去看人,所以他的那些想法和层次,就跟周围天天茬架,拍婆子的人并不一样(虽然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说差不多,但毕竟是主角视角),他似乎有着更多的想法,更加自我和本我,这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或者一个蹩脚的文艺青年经常有的视角。
《邪不压正》里,关巧红所在的天台就像是李天然的告解室,从中它能够得到一种精神导师式的救赎与解脱——这么说来,关巧红其实也可以看做是李天然的一个“爸爸”,看来这句电影还真可以叫做《决战紫禁之巅——爸爸去哪儿》。
再有就是钟楼。这可以看做是北平的制高点,远处西直门城楼高高耸立。李天然就像是一个藏在钟楼的卡西莫多式的怪人,眺望着脚下的北京城。其实对于李天然而言,他对这座北京城并没有更多的情感,甚至于所谓的爱国,抗日于他而言都只是朴素的感情。他只是一个工具和棋子,一个单纯的,淳朴的棋子。所幸,他的“爱斯梅拉达”也出现了,这才让他走向眉间尺式的复仇结局的之后,似乎还能再他的“坟前”开出几朵代表希望的花。
说点不太满意的地方。

似乎姜文镜头下的北平太干净了,太新了。我在看《侠隐》时,想象中的北平应该是那种灰色的带有颗粒感的,街旁是热气蒸腾的铺子,街面上污水横流,夹杂着电车轨道穿过,耳旁是抑扬顿挫的叫卖声~~

或许,姜文镜头下的北平,并不是现实中的北平,也不是张北海书里的北平,而是一个夏日的午后,独自站在烟囱顶上的马小军环顾四周,看着脚下的这座古老的北京城,做着一个关于很久以前北平侠客复仇的梦吧。
就凭着这个梦,似乎也值得去张罗一大桌饺子。

姜文民国三部曲哪三部?

姜文民国三部曲是《让子弹飞》《一步之遥》和《邪不压正》。

姜文的民国三部曲是2010年的《让子弹飞》,2014年的《一步之遥》,2018年的《邪不压正》。姜文,1963年1月5日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中国大陆演员、导演、编剧。1984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

24岁即凭借在《芙蓉镇》中的表演获得了1987年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之后的一系列作品也都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包括获得1988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的《红高粱》、获得1994年中国电视金鹰奖的《北京人在纽约》等。

姜文民国三部曲的故事

故事是从姜文“民国三部曲”系列开始,那么电影《邪不压正》讲了什么?这部电影选在7月13日上映是有寓意的。北洋年间,北京少年李天然跟随师父习武,无意间亲眼目睹师兄朱潜龙勾结日本特务山本一部,杀害了师父全家,只有李天然一个人侥幸逃脱。

因为姜文为纪念抗日战争献上贺礼,这部关于抗日的电影就是姜文为纪念历史量身打造的,电影是电影的姜文风格,充斥着荷尔蒙、美人和阴谋,平平无奇的历史故事被姜文改编成了扑朔迷离的谍战片。

《邪不压正》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近年来一直在导演姜文身上发生:和其他导演不一样的待遇是,每当姜文推出一部新的作品,几乎不约而同的就会有一大批人沉浸于对他作品的解读。
无论是基于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做解读,还是基于电影本身的诸多细节展开解读,“解读”二字似乎与“姜文电影”牢牢地绑在了一起。
有趣的是,大多数乐于解读姜文电影的人还非常满意于自己所做的种种分析,完全不顾及创作者本人是否有那样的创作思考——就像姜文曾经说过的那样,许多解读令他自己都大吃一惊,因为他也没想那么多,却被观众解读得天花乱坠。
实际上,解读一部电影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每一次谈论电影都以“解读”为主要目的,对于那些只是想享受一部电影乐趣的观众而言,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当然可以怀着一种近乎执着的探究之心,去猜测、分析甚至揣摩导演的创作动机,但不要总以此为首要任务,而应该多站在“看电影”的角度去分析影片本身。
我个人以为,“解读”电影是一件很私人的趣好,没必要强加于每一个观众身上。所以,当我试图分享我对姜文新作《邪不压正》的观感时,我将尽量去“解读”,而多往电影“是否好看”以及分析它好与不好的地方。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姜文《邪不压正》里没有细讲的民国奇案,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排行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