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认我激动了。

看完《长津湖》,大受触动!

迫切地想再看一遍14年前的老电影。

我不说名字!

大家已然能够猜到!

对,就是《集结号》!

原以为,只是我一个人这么做。

去了豆瓣评论区,才发现。

这么多人也是如此!

这部电影里面也有抗美援朝的剧情。

虽然短暂,却依然经典。

而身为战争题材的《集结号》

2007年的片子,豆瓣8.1分。

看完《长津湖》后,再次回看这部电影。

有了别样的味道。

曾经,我认为它平平无奇,只是冯小刚的惊鸿一瞥。

现在才发现,14年过去了,《集结号》一直被追赶,却从未被超越。

1:引子

茫茫的雪地上,一辆运兵车呼啸而过。

老谷(张涵予饰)探头望了望。

危险已过,示意可以通过。

二斗(邓超饰)还没走几步就站住了。

嚓嘞,踩着地雷了。

队友想去看看二斗。

老谷阻止了战友,让他们顺着脚印,原路退回来。

他自己循着脚印,走了上去。

刚准备看下地雷,美军两辆坦克开了过来。包括二斗在内都有些慌张,老谷却异常清醒。咱们穿的是敌人的衣服,不用怕。

于是,故作镇定地点了支烟给二斗。

美军上来问路,语言不通,他们也没暴露。

美军看到二斗脚下的地雷,也是吓得一哆嗦,赶紧招呼同伴,开着坦克走人。

老谷用刀插进了二斗的皮鞋底部,用手按住,让二斗把脚拔出来,这样他就可以脱险,但同时老谷也就陷入了危险之中。

二斗:我拔出来了你怎么办。

老谷:我有办法,你是那几十门大炮的眼睛,拔腿走人。

二斗:炸我可就一条腿,炸你可就全没了。

老谷:你每天打炮响不响,我根本就听不见,那集结号堵着我耳朵,没完没了地吹,我那帮弟兄们都听见了,就我没听见,没了就没了,就见到我的47个弟兄了。

二斗:大哥,你可不能没!

两个演员没有夸张的面部表情,只有低沉的对话。

但是,看得观众却把心提到了嗓子眼。

不一会儿,二斗到了目的地,成功锁定目标,炸毁了目标大桥,完成了任务。

炮弹从头顶呼啸而过。

他的老战友们的画面,再次清晰起来。

2:前半段战争,后半段战友

不断地打仗,让老谷可以短暂逃避萦绕在他耳边的心结,如今仗打完了,英雄理应得到尊敬。老谷那四十多个弟兄因为找不到遗体,无法证明身份,成了无名英雄,老谷不甘心。

这是《集结号》这部电影最直接的戏剧冲突,简单明了。

前半段的“集结号”象征着士兵的光荣使命。

“听不见号声,你就是打剩下最后一个人,也得接着给我下去”。九连服从命令,坚守阵地,牵制住了敌人大部分兵力。战至最后1人,没有屈服,圆满完成了任务。

后半段的“集结号”象征着士兵们的血与泪的奉献和荣耀!

当老谷在瞭望塔上,听到“找到了”的消息传来,一个老兵哽咽的像个孩子,“不能诓我,千万可别诓我”,一句话道出了他的委屈,他替九连牺牲的战友委屈。

当大结局,老谷代替九连牺牲的兄弟们接受了授勋仪式的时候,集结号吹响,又有多少人不流泪呢?小编断断续续看过好几遍,每一次都哭得稀里哗啦。

国家会记得你们,人民会想着你们。

那场仗你们不打,下一代也要打。

《集结号》战争场面不多但是精悍,前面几分钟的高密度战斗,看得人血脉贲张。《集结号》人物角色不多,但是各个塑造得有血有肉,令人印象深刻。

王金存

姜茂财

焦大鹏

吕宽沟

罗广田

等等!

这些个名字,至今小编依然记得十分清晰。

《集结号》上映多年以后,冯小刚接受采访时表示,这部电影原本有两版结局。

一版是,大家看到的《集结号》正片的结局,英雄们的遗体被找到,集结号再度吹响,老谷替九连的战士接受了授勋仪式。

另一版比较悲情,张涵予扮演的老谷在煤场挖了许久,依然没有挖到战士们的遗体,最终他手上拿着半个馒头,冻死在了废煤窑场。

最终,之所以用第一版结局,冯小刚自己给出了答案。

虽然说第二版的结局可能更具戏剧冲突,但是太过悲情,自己不喜欢,他还是希望老谷所坚持的事情得到实现,观众希望看到的结局得到展现。

我依稀记得,听到这两版结局的时候,再度热泪盈眶。

我不想去点评这两版结局,孰优孰劣!

我只想说!

英雄的事迹应该被铭记,英雄的精神需要传承。

3:超越

战争题材的电影历来票房不尽如人意,无论是国产电影,还是好莱坞电影。这一点大家不要产生错觉,无论是《拯救大兵瑞恩》还是《集结号》都是如此。

至今,国产战争片的票房第一还是去年上映的《八佰》。不过,目前正在上映的《长津湖》按照目前的趋势来看,有可能完成超越。《长津湖》上映之后,小编第一时间看了电影。

观影之中就不断感叹,14年过去了,中国电影工业真的有些样子了。想当年,冯小刚拍《集结号》,仅仅就是那一小段战争戏,就拍得异常艰难。

如今,《长津湖》将近三个小时的时长,战争戏就有差不多将近一半的长度。而且,每一个都是大场面,最终我方围歼老美“北极熊团”的戏份,比上《集结号》不知要好了多少。

战士近身刺刀搏斗!

大集团冲锋作战!

双方超热血坦克对战!

远距离定点摧毁敌方火力点!

等等!

如果论战争场面,无疑《长津湖》绝对是优质的。

但是,要论情感铺陈,人物角色塑造,小编个人认为《长津湖》跟《集结号》比起来,还差那么一点点力度。不过,这也不是《长津湖》一部电影的问题。

14年过去了!

严格意义上来说,并未有哪部电影对《集结号》完成了超越。《集结号》不仅仅是《长津湖》需要迈过去的一道坎。也是,国产战争题材电影需要迈过去的一道坎!

如今,《长津湖》让人看到了中国电影工业的发展。小编也希望,后继者能够继续努力,多拍点此类题材的电影,对《集结号》完成超越。

大家喜欢战争题材电影吗?

《长津湖》有没有超越《集结号》呢?

欢迎留言讨论!

在《集结号》中最让你感到震撼的是哪个场景?

我觉得在《集结号》中最让我震撼的场景是张涵予不顾个人安危为了大家奋勇向前,勇敢杀敌的场景!

提到张涵予,大家都非常熟悉和喜欢他,是一个非常有实力的演员,他的很多作品给人呈现的都是“硬汉”的形象,所以现在张涵予也成了“硬汉”的代名词。
张涵予从小就是一个超级热爱电影的人,他更是演绎了一个奇迹,从一个配音演员锐变成“五料影帝”,张涵予告诉你,坚持自己热爱电影的梦想,终归会实现。


对于自己的职业,张涵予始终带着敬畏的心,对于自己的作品,他有着严格的要求。张涵予也是一个非常谦虚的演员,他是一个非常有职业道德和涵养的演员。
主持人汪涵谈到了获奖的问题,尤其是张涵予凭借《集结号》当年一下子拿了“五料影帝”的称号,“双料影帝”都已经很了不起了,“五料影帝”都没听过。汪涵:您自己得了这个“百花奖”的时候,感觉是不是跟其它奖还是不一样?


张涵予谦虚的回答:反正当时跟做梦似的,我拿着百花奖的奖杯,确实感慨万千,想的是小时候,还给好多的艺术家投票(张涵予尊称前辈为艺术家),过了这么多年,自己是不是真的拿到了这个奖站在那儿,有点不太相信。


张涵予曾经给99版动画《孙悟空》中的孙悟空(前七集)、《米老鼠和唐老鸭》中的唐老鸭(前10集)央视86版《西游记》中的黄眉老佛、电影《奇幻森林》中的黑豹巴希拉、电影《沉默的羔羊》81版中的汉尼拔、电影《蝙蝠侠》中的小丑等等配过音

张涵予、邓超、王宝强齐聚《集结号》,拍出了怎样的战争片清流?

《集结号》最具吸引力的是什么?不是明星,也不是特技场面,而是影片中的主角:一群战争中的普通人。在电影表现手法上,以往国内战争电影中描写普通人的电影有所欠缺。而《集结号》这部电影就讲一个连队,着重塑造的就是这群战士,这群在战争当中的普通人。


《集结号》的前半部分极力表现战争的残酷性,通过战争的残酷性表现出人的脆弱,这种脆弱实际上是肉体的脆弱。在战争面前,所有人都是非常脆弱的,生命是非常脆弱的。不论是从书本上,还是在电影里观看战争,或者是战争真的在我们身边发生的时候,都会有这种感觉。可惜在和平时期,我们往往忘记这一点,我们只看到了战争的暴力,甚至只看到暴力带来的那种美感和快感,而忽略战争对人的摧残,对生命的摧残。

 但《集结号》则通过战争表现出人的勇敢来自人精神的升腾,并且弥补了人肉体的脆弱,焕发出一种超越个人力量的状态。除了体力上的潜能之外,更大的是精神上的潜能。当年《拯救大兵瑞恩》中也刻画了一个原先懦弱、但最后在战争中成长为英雄的角色,只不过那个角色仍旧带有强烈的美国英雄主义色彩。

在《集结号》中冯小刚表现出来的这种勇敢,来自于坚定的信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真诚的情感。与以往革命战争电影不同的是,《集结号》中的英雄们又都是有血有肉,让观众觉得真实可信的英雄。这些英雄虽然都充满了悲剧色彩,但反映的却是积极意义上的价值观,也是我们忽略了很久的价值观。看完电影后观众甚至会忘记演员的名字而记住了很多士兵的名字,明星的号召力对于《集结号》来说已经无足轻重了。

结构从战争残酷到主角自我救赎《集结号》的结构称得上是国内近年来布局最精致的,影片从整体来看可以分为战争年代和和平年代两大部分。在影片前半段的战争年代部分,冯小刚将战争的残酷性、混乱性、暴虐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在影片后半部分的和平年代,冯小刚却用最平静的心态和电影语汇,讲述了主角谷子地自我救赎的故事。这种强烈的反差让观众开始对人性进行思考,对价值观进行反省。在后半部分故事的最后,冯小刚将前半部分故意省略的重要战争情节重现,再次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张涵予:从配音到经商、从龙套到影帝,这个奋斗了三十年的硬汉还

文|独喁

淘漉文化(jingjushudian)原创文章

其实他还是个“跑偏了”的生活玩家

你以为他首演主角便斩获4个“最佳男主角”,

却不知他为了这一天已经等了近30年;你以为他半道出身从配音的幕后走到台前,却不知他是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出身;你以为他匆忙生活演绎着大男人少有情趣,却不知他收藏家具、逗鸟、看书唱戏,生活精彩无比……

在近日热映的警匪枪战动作电影《湄公河行动》中,张涵予一改往日硬汉形象,饰演智勇双全的缉毒警察高刚,和他联手出演潜伏在金三角地区卧底警察的是彭于晏。

《湄公河行动》准备了三年,拍摄近半年,导演林超贤更亲自开车深入“金三角”考察环境,甚至主动接近与毒品有过接触的人。于是才有了大家看的铁道肉搏、河上枪战、飞车追逐,以及城寨爆破等震撼画面。

电影首映过后,曾有公安干警评价张涵予的表演“比警察更像警察”。拍动作戏时,张涵予很少使用替身,他说,“因为摔下去就真的痛,不用再演痛的感觉”。

曾是专业的配音演员,唐老鸭的声音就是他

张涵予祖籍陕西,1964年生于北京,是个典型的北方帅哥。张涵予应该算是个艺术世家,父亲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摄影师,叔叔也是部队文工团的演员,他的舅爷更是北京人艺赫赫有名的表演艺术家于是之。

少年张涵予在父亲眼中一直是个不求上进的孩子。父亲希望他能成为像华罗庚那样的数学家,而他的兴趣和父亲的期望则南辕北辙。

他渴望独立,想一个人去闯世界。终于,在读了《徐霞客游记》之后,刚刚8岁的他把给父母写的一封信放在一只小木箱上,然后一人离开了家门――他要到黄河壶口一带去考察考察。

年幼的张涵予曾经对电影喜爱到了疯魔的地步。在电视还未普及、各种娱乐活动稀少的年代,电影成了人们惟一高品质的娱乐活动。张涵予每天放学后往来于影院中,乐此不疲。

上高中时,张涵予特别喜欢译制片《追捕》和《佐罗》,一天到晚听着收音机背台词,突然有哥们儿说,哎,你的声音怎么那么像《追捕》里的唐塔大夫?张涵予说,给唐塔配音的演员叫邱岳峰,上海译制片厂的,我很崇拜他。他们说:像,特别像,你真该找台录音机录下来听听。

青年时期的张涵予

张涵予借了一台“板砖”录音机,在自家厕所里弄出点混响,录了一段拿给了小学大队辅导员白羽,托他的父亲、著名的配音演员白景晨送到了中央电视台。不久,他收到了试音通知——中央台的译制组导演让他试的是一段巴基斯坦故事片《不,现在还不》中一个在街头卖鹦鹉的老头的戏。他拿着台词在门外背了又背,最后终于站到了他朝思暮想的话筒前。只试了一遍,口型准确、声音、气息也都没有一点儿差错。导演激动地冲上来拍了他一巴掌:这小子真聪明!

1981年,张涵予拿到了第一笔报酬50元,就是去找他的一个发小,他们到“老莫”撮了一顿,花了30多块两人都吃不完。

两年后,给一部52集的日本动画片《三千里寻母记》配音让张涵予发了更大的财:700多块钱。那时候北京一名正式职工的月薪也就二三十元钱。能挣敢花的张涵予第二天就买了一辆大摩托车。神气活现地开进了校园。老师板着脸对他说:“哪儿借得摩托,快给人家还了。”张涵予回答:“不是借得,是用我的钱买的。”

张涵予由此开启了配音之路,而他其实是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本行是表演。毕业后并没有接到适合的表演机会,于是他选择了中国煤矿文工团,一直做配音。那段时间,张涵予很不得志。风靡一时的《米老鼠和唐老鸭》前10集都是他给唐老鸭配的音,可后来他刚好有事出差,于是接手的配音演员李扬火了。

张涵予觉得人生如此讽刺,若不是因为这个擦肩而过,自己完全可以成为配音界和主持界的明星!他一狠心就从台里辞了职。但由于他出奇认真的工作态度,再加上他那特质的声音,当时的他已经是京城小有名气的“棚虫”。

他想出国学英语,于是去了澳大利亚。到了那儿才发现,中国人比澳洲人还多,所以并没有学到什么,但他发现了一个商机,把美国的卡车往国内倒。于是他辗转到美国,通过倒卖卡车,张涵予挣到了不少钱:1995年,他费尽周折做成了一笔大生意——把美国60吨重的大集装箱拖车卖到中国。虽然大把的美金赚到手,但身在美国的张涵予依然没有忘记心中的电影梦。他比别人较早地接触了美国大片,有时,他盯着银幕想,“等我赚了钱,也要找人拍这样的大片,那多过瘾呀。”

张涵予最终退出商圈有一个重要原因:他不差钱。从上初三开始,张涵予就开始给中央电视台打工了:底薪20元,每配音一部电视剧再另拿钱,自己当“国际倒爷”当然赚的更多,所以他在回北京以后,决定继续从事影视圈的工作。但他觉得配音已经做了那么久,再回头配音会显得很无趣。

跑了七年的龙套才当上男一号

张涵予和冯小刚两个人其实很早就相识,但不熟。

1984年,我就进入北京电视剧制作中心做配音演员。北京电视剧制作中心,最早是在三环路边上的一个小院子里,那时我常会在走廊上看到一个瘦高的男人在晃悠,他喜欢一个人,靠着墙,低着头,抽着烟……我想事情的时候也是这种状态,便注意了他很久。终于问别人:“那人是谁?”人家告诉我:“他啊,冯小刚,老美工,现在折腾着做导演呢!”

我不是那种善于交际的人,也不是没事就去认识导演和制片人,求个角色要个机会的人。我很崇敬冯小刚。算起来我和冯小刚共事也已10多年,但那时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

会相遇的人总会相遇。1998年我主演了叶京导演的《梦开始的地方》,恰好冯小刚是艺术顾问,我就在叶京的带领下去他的工作室。我说:“我是张涵予!”他说:“我早知道了!”我说:“我也早知道你是冯小刚……”

由于《梦开始的地方》出色表演,张涵予得以在冯导的片子里串演一个小角色,成为了冯小刚的“御用龙套”。

《没完没了》中阮大伟的朋友

《大腕》中精神病人

《天下无贼》中的警察

《手机》中“有一说一”节目组成员

从此,张涵予在冯氏贺岁片中有了一定的出镜率:从《没完没了》、《大腕》、《天下无贼》,再到《手机》,他一连饰演了4个配角,角色小到连名字都没有,只能用“朋友甲”、“神经病甲”、“卧底警察”等代替。 这龙套一跑就是七年。

冯小刚看中了张涵予的天分,冯小刚经常会找他讨论剧本,他也经常指导冯小刚配音,两人像兄弟一样去参加各种饭局。后来,在冯小刚在筹拍《集结号》时,张涵予成为了演员中第一个看到剧本的,他被剧本里荡气回肠的故事震动了。他蹲在地上,边看边抹眼泪。而这个场景,恰好被冯小刚看到了,冯小刚好像一下子看到了自己苦苦寻找的谷子地。

但,冯小刚却一直不开口让张涵予出演“男一号”,张涵予陪过十几个“男一号”试戏。张涵予终于忍不住了,对冯小刚说:“你就让我试一下男一号过过瘾吧。”但他得不到肯定答复。

谷子地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人能让我们相信:有才能的人总有一天会出人头地,只要他一直还在等待和坚持的话,那么张涵予一定是其中一个。

2006年8月,张涵予刚准备进一个电视剧剧组,冯小刚突然给他电话,“现在决定你演谷子地,马上收拾一下,准备去东北部队训练。至于那个电视剧,就算赔六倍钱,你也给我推了。”

张涵予演唱《集结号》主题歌《兄弟》

谷子地是张涵予的第一个电影主角,也是他塑造的第一个荡气回肠的军人英雄角色。为了这个角色,他从原来的130斤减到了110斤,还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东北没日没夜地拍摄战争场面。 为了拍好片中的那段殂击战,他每天背着20多斤重的装备,脸上用胶水粘着化妆用的煤渣,在雪地里爬来爬去。晚上回去,像散了架一样,还要和冯小刚讨论第二天的戏份。每天洗澡,脸上粘着的煤渣很难洗掉,总把宾馆的下水道给堵了。因为入戏太深,他拍完后好长一段时间都无法剧情中走出来:“我晚上经常梦到我要去找那些战友,但是总有人拦着我,然后就会哭醒。”

吃过的苦都没有白费。张涵予因为《集结号》一举成名,成为中国影坛难得的阳刚男人形象。影片在韩国釜山电影节首映时,很多观众热泪盈眶,围着张涵予喊“谷子地”。无数观众,因为这个角色记住了张涵予。

那一年他40岁,在经过7年的配角,25年配音之后,在度过了漫长的没有奖杯,也无人喝彩日子之后,他终于红了。

除了做演员,他还是收藏界的“大咖”

很少有人知道,生活中张涵予其实是一个心思细腻、爱好广泛的大玩家:京剧、摇滚、板胡和户外探险,都是他钟情的领域。

张涵予拍戏时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只要到乡村古镇,他就会走门串户搜罗老家具。时间长了,剧组不少人也会替他“寻宝”,不时有人来报:“村东头那家有张桌子……村西头那边有两把椅子……”

张涵予藏品

2000年,张涵予一个做古董生意的朋友从山西收购了一张罗汉床,标价20万元。一个美国人找到了这家店,一看到这张罗汉床就很喜欢,立马付了定金。接下来的3个月,这个美国买家却没了动静。原来他付了定金就有急事回国了,不幸在“9·11”事件中遇难。一番思考之后,张涵予决定原价拿下,“古董这东西,讲究缘分,我是真看上这床了,多少钱都值!”事实证明这是一张国宝级的古床,马未都向他借了无数次,他一直没舍得,因为“每天摸到这床才踏实”。

张涵予藏罗汉床

2008年在厦门拍《风声》时,张涵予在当地一家古玩店看上了一件插屏。但出差在外,他口袋里不太富裕,便假装不懂上前攀谈:“这个东西卖多少钱啊?”老板眼都没抬:“5000!”张涵予假装大吃一惊。但老板就是不松口,张涵予掉头走了。 回到北京的张涵予一晚上没睡着,翻来覆去地想着插屏的模样。过了两天,他实在受不了,为了那个5000块的插屏,他又花了将近10000块跑了趟厦门。

张涵予说,他很少与生人搭讪,很怕聊几句就冷场,这样很尴尬。而他平时交往的都是收藏圈里的朋友,而且就是那几个在收藏圈里很厉害的人物。在那个圈子里,没有明星,没有电影,谈的都是和收藏有关的话题。娱乐圈对他来说就是工作,在和大家商谈角色的时候,也觉得特别有乐趣。

这就是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跑偏”的张涵予:学完表演,跑去做配音;配音做好了,跑去下海经商;不想玩商业了,跑去演戏;从跑龙套开始,演出个影帝;一边玩命演戏,一边玩命地爱生活。

他,真实、乐观、有追求、爱生活。

对电影《集结号》评论?

集结号是什么东西呢?顾名思义,就是把人召集起来的号角,在军事上用作撤退的指示,大概追溯到古代与鸣金收兵是一个意思吧。片子以集结号取名,贯穿了整个情节的发展,然而战场上的那一声号角却迟迟未能吹起,反倒是到了和平的年代,却补上的这一声号角,然而这种感觉已经截然不同了,片子将集结号牵动的人的表情和内心描写都刻划的很生动,冯导这次在人物的塑造上无疑是成功的,而在煽情的效果上个人认为也是相当到位的。然而,这次影片的效果虽然号称是与韩国方面合作,但在我看来也并不是十分完美,的确,一些战争的画面做的是比较壮观,但是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尤其是片子开场的那一段,画面抖动相当的厉害,基本上是看不清画面中的人物,视觉效果很是不佳,这些就暂且不谈了。
首先要讲述片子的角色们,没有他们的出色表演就不会有那一幕幕的感人画面,虽然几位演员都不是一线的大牌,但是依旧演的相当的真实和逼真,谷子地的扮演者张涵予原先仅仅是在冯导的天下无贼中露一小脸,然而却已经让人记住了他的形象,这次的他更加出色的诠释了谷子地这个角色,从前线的小领导带领弟兄们杀敌到委屈成为战俘到之后的抗美援朝再到退役之后的为弟兄们正命,他的变化是很显著的,不仅仅是一个外部造型的转变,人物的内心、举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不仅将年轻时候的谷子地的英勇表现了出来,也将中年谷子地的执着给表现出来,更将人物饱经沧桑的那种感觉刻划了出来,使得这个角色变得相当具有感染力。
片子中脸熟一些的就要属任泉了,可惜才认出他的几分钟之后他就被残忍的杀害了,虽然昔日的傻根目前凭借电视剧士兵突击异军突起,但是对于我而言,依旧是没有什么感觉,而他演的角色也只是是个佐料罢了,之前看集结号的宣传采访还提到他的一些镜头,不过在电影中这些幕过得太快,也就没有什么太多的印象,给予他的表现空间毕竟还是有限,其他的演员如廖凡、胡军和邓超,寥寥几个画面也没有办法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发现原来这部片子倒有点像是谷子地的传记,绝对的主角。
片子跨越了几个不同的时期,通过集结号将各个段落串连了起来。战争时期,集结号有如军令,令不下,谁都无法撤离,这就是为何谷子地坚守到最后一刻的直接原因,也是为什么和他同学的团长战斗至死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们的牺牲,才为大军赢得了时间和机会。但是,从另外一个意义上来说,他们也是被大军所抛弃,谷子地他们出发的时候是约定了要吹起集结号的,但是事实上就未曾响起,每个士兵在死之前想的都是那一声集结号,战争的残酷催生人反战的情绪,这就是为什么焦队长死前要劝人离开的缘故,然而谷子地是一个执着的军人,受过军事教育的军人,这就导致他将命令贯彻到底,直到失去战斗力,当然,这也给他自己带来了无尽的疑惑和愧疚。他的这种感觉最后化作愤恨全都泼洒在死去团长的墓前,却又很快消失一空,一切就此逝去,这就是军人的魅力,那种对命令至死不渝的服从。
片子中有个人物很吸引眼球,那就是指导员王金存,起初的他是一个临阵畏缩的逃兵,但是到后来他居然是坚守到最后一刻的勇者,其实按理他是最希望听到集结号的人,然而最后考验心智的那一刻他却异常的坚决的给予了否定,他开始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那种不是为了集结号而战的战士,虽然这样看似很傻,但却是军人真正的写照。
片子看罢,感触颇多,不过这部片子中带着浓厚的中国元素,还是需要一些背景知识才能去理解透片子的,尤其是解放之后的那段故事,我想老外们看了应该是有点眩晕的吧,难怪冯导拍这个片子的时候感觉还是没有什么底,毕竟这部应该完全意义上是属于给国人看的片子,贺岁与否,谁在乎~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14年后,再看张涵予的《集结号》,一直被追赶,从未被超越,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排行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