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三)

十个美梦盖过了天空

温馨的爱渗透了微风

热爱竞逐每秒每分钟

轻轻一笑挫折再用功

《逝去日子》- 曲:黄家驹,词:刘卓辉,唱:Beyond

这一年我本来有机会为《Beyond IV》和王菲的处女作专辑做艺术总监和艺人形象设计,我内心当然是非常乐意,可惜他们的预算只有其他唱片公司的一半,因而我觉得无论我自己多喜欢 Beyond 都不能够辜负其他人,这是不道德的,所以事情就拉倒了。你问我有没有遗憾?如果有这进一步的合作,当然是美事,但有时候,做对的事比做容易的事更重要。不,不是有时候,是永远。

《Beyond IV》的 B 面比 A 面好,我知道说到这个一定会有一些年轻人感到迷惑,但还好的是黑胶实体音乐唱片已经又开始流行起来,让这个 A 面跟 B 面的概念不再陌生。

《逝去日子》的制作团队名字加上了王纪华,华哥是其中一位监制,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歌曲要有明确的市场考虑,但也不能失去乐队的感觉和精神。华哥基本上算是林忆莲整个《都市触觉三部曲》的主要人物,一直到了1992年,他移民到新加坡,我们也不离不弃地去新加坡找他录音和混音。而今,这么优秀的人物跟太极乐队的唐奕聪、Gary,都前后地先去了,让我们心里再加上多两个洞。

《Beyond IV》里,《逝去日子》不是我最喜欢的歌曲(我喜欢《爆炸都市》和《午夜迷墙》),但它是一首很成功的作品。阿 Paul 的 vocal 越来越好,编曲与和声的安排都那么精彩,刘卓辉的词继续紧贴 Beyond 精神但又未缺失市场价值,显出 Beyond 积极和乐观的一面。

即使这天 再畅谈往事 仍然难明白我心意

但愿能弥补 趁你还注视 要你再讲多一次

《无奈那天》-原曲:《白い街青い影》- EPO ( 宮川榮子 ),曲:EPO ,唱:王靖雯

《无奈那天》来自那张我没有缘分为王菲做设计的专辑,《王靖雯》,的第一主打。最初我其实有拿到这首歌曲的改编版权,准备放进某张《都市触觉三部曲》的专辑里,但好朋友梁荣骏那时要求我让王菲去唱,我也乐得帮一位新人有一个好的开始。

后来填词人告诉我,当时收到歌曲后他并不知道歌手是谁,不知道怎么写,所以就假想是写给林忆莲。这就是《无奈那天》背后的故事,所以如果有一丁点林忆莲的影子,真不能够怪王菲。怪只能怪林忆莲当年的标签是那么的鲜明和有多强的生命力,让创作人和制作人都很自然地靠近。

静看你入眠 窗外全是北风声音

又看至入神 微微移近 暗自轻吻

《你是我的男人》- 原曲:《You Are My Man》- Viktor Lazlo,曲:E. Verhess/P. Maessen,词:林振强,唱:林忆莲

坚强到极点、温柔到极点、苦到极点、爱到极点……这些渐变成这位都市女性的标签;一切来得自然,但又够大胆,这是时尚女性的态度, 也变成年轻人追求的标准,带动整体文化的提升。艺术性强,《都市触觉三部曲》这个系列的音乐和影像把林忆莲变成第一位成功的 Yuppies 女歌手,而且优皮得很漂亮,音乐与生活态度息息相关,几乎混合在一起。

我记得我在纽约拍摄的时候,打电话回香港,跟林振强细聊纽约的太阳和太阳下的一切,让他更有灵感、故事、和画面去写《你是我的男人》这首情歌。这已经超出港乐做歌曲的常规行为了,我们让融入生活里的一切的感觉进去音乐里,让一切爆发出具有生命力的真实感和充满艺术的色彩。

知否你的声音 仍令这静止的心 翻滚

我俩有过凌晨 一起看过夜深

与你有过许多 跨过许多 甜酸苦的脚步

潮和浪纵洗足印 情依然深

《依然》- 原曲:《I Still Believe》- Brenda K. Starr,曲:Amato、Cantarelli, 词:林振强,唱:林忆莲

在第二部《都市触觉 Part II:逃离钢筋森林》里,林振强好像在续写《你是我的男人》的下集一样去写了《依然》,让这位都市女性由《滴汗》开始,走上一条曲折的情爱路线,更扑朔迷离。而谈及情感的深度,林忆莲可说是新一代女歌手之最,在这方面与张学友不约而同着相似,所以他们变成最早进入新一代第一类红人的两位。

新一代的第一类红人里除了上一代留下来的叶蒨文,都完全是从第三类新人荣升上去的,最明显就是张、林两位和乐队 Beyond 。第三类新人之中人才济济,有如王杰、李克勤、关淑怡、邝美云、太极、周慧敏、草蜢、刘美君等。哪一位不是对此视如珍宝的?但他们都忘记了一位一直在音乐上努力,而且在电视里和电影里已经红到不得了的仁兄,他飞快地跳过他们,加入张、林、Beyond!当然,我说的是刘德华。

《依然》是改编自 Brenda K. Starr 的作品,几年后,Mariah Carey (玛丽亚·凯莉)为了不忘本 (她成名之前是 Brenda K. Starr 的和声)再翻唱这首《I Still Believe》, 让《依然》更增值。但稍微有了 R&B 味道的优秀情歌旋律加上继续超越自己的林振强的歌词,有如林子祥的《千亿个夜晚》一样,不是所有人都能同样产生共鸣的。再说《都市触觉》大受欢迎,但也是走在市场前面的作品,说是说秉承林子祥等的优良传统去带动乐坛,但是否应该像其他一些歌手一样安安全全、安分守己...不挑战极限会让林忆莲有更大的商业成就吗?我到现在还没有答案,但我始终觉得,一个人的品味不应该因为金钱和利益就刻意往低走吧?这何尝不是一种倒退呢?

最可悲的就是当懂音乐的人,为了金钱把门槛降低,供应没有营养和便宜的音乐去所谓地满足市场。有如快餐食物害死了地球这么多人一样,这些音乐也将伤害无数歌迷和阻滞整体歌坛的发展。

唱功一直有进步的林忆莲在《逃离钢筋森林》中挑战不同曲风,不只是R&B情歌那么简单。还有比较独立风的作品有如《痴缠》,和不同爵士风的《别再靠紧我》和《回家对着你妈妈》,后者周礼茂的歌词更是突破性的拥有 woman power 的女性态度。每一首作品都让《逃离钢筋森林》增色不少!

(男)没有 (女)没有

(男)亏欠 (女)相欠

(合)爱是原谅宽恕

(男)就算所爱不可结果 (女)永不说为何当初

(男)愿我所爱 (女)但我所爱

(男)如梦想中所爱 (女)却己不再似梦里所爱对待我

(男)或许你心从未属我

《此情只待成追忆》- 原曲:《And When She Danced》- David Foster/Marilyn Martins,曲:David Foster,词:卡龙,唱:林忆莲、伦永亮

前几天,因为要坐几个小时的高铁,我偶然拿出一部老电影来看,没想到还是那么眼浅,在同几个电影桥段中,又一次哭了出来了。高铁没有什么好,就是有单独位置这个事情好,旁边没有人,所以怎么哭都没有人看到。

害人落泪的电影是想来没有多少人看过的一部,《Stealing Home》(《重振雄风》,可能是历史上中文名字起得最差的外语电影),但看完后是完全没办法洗掉主题曲和主题音乐的和音、旋律、歌词。几十年了,我还是洗不掉!而当时,就是这份情感的冲动让我必须要把这首《And When She Danced》的主题曲变成中文,却没有想到原来是多艰难的一回事!

第一,David Foster(大卫·福斯特) 编曲的难度是我们没能事先想象得到的,不就是电子琴吗?我邀请了三位钢琴大师,其中一位当然是伦永亮他自己,才差不多做到 David Foster 的效果。原来不是电子琴那么简单!第二就是和音的难度,这个就不用我多说了。第三是写歌词的难度,旋律一层又一层的重叠,在英文的语法上,还算容易解决,但到了粤语,仿佛来到考车牌的时候。

卡龙一边嘴咒我给他这么难的歌,还是一边一篇又一篇努力地写,我相信连他自己也快忘记他有写到多少篇了。最后,要用一个真实的故事才能够让他发挥出来,所以跟原曲的歌词完全没有任何相似的地方。也没必要搭上电影,因为听歌的人不一定看过电影,所以必须完全独立。但歌曲里的男女主人公那种又爱又不爱的复杂情感也真的是叶汉良这样的大师才能够掌握得那么好。细看歌词,每一句都充满着流离中的情与义,多么浪漫。如果《依然》是专辑里听众最爱的,《此情只待成追忆》就是行内人士最爱的,特别那些大情种歌手。对,周慧敏,我说的一个就是妳!

我像困于火圈中

乱转乱转也跨不过边缘

拼命碰也冲不出

你共我那些原始的心里愿

《烧》- 曲:伦永亮,词:林振强,唱:林忆莲

《烧》的成功开启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伦派》舞曲。最早其实在《三更夜半》和《黑夜的豹》已经开始,但《烧》持续膨胀的流行程度让伦永亮被业内和听众更加肯定他写舞曲的超级高的才华,是中国香港九十年代最不能忽略的一位创作大师,特别在舞曲方面。

共我穿过闹市裂缝, 共我奔向内心的天虹

伴我跟这夜尽情飘纵

拨乱我所有乱发, 如像那海风

《逃离钢筋森林》- 原曲:《Run For Cover》- Basia,曲:D. White /B. Trzetrzelewska/ P. Ross,词:林振强,唱:林忆莲

专辑的主题曲完全没有被主打过,但有如《三部曲》其他没有主打的作品一样,这首歌在流行榜里有极其突出的表现,而且变成林忆莲以后演唱会常会出现歌曲之一。我继续夸林振强可能会太过了,只说一句,这首带拉丁风格的作品到底有没有带你逃离钢筋森林,进去林忆莲的都市触觉的世界,我还是留给你们自己决定吧!

作者:明星导师許愿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都市触觉》走得那么前卫到底是帮了还是害了林忆莲?,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排行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