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叫“吊庄”,用我们宁夏话讲就是把这个庄子(村的意思)从“那哒哒”搬到“这哒哒”来。

实则就是指九十年代初期,由自治区政府所倡导、主持的,旨在帮助宁夏西海固山区贫困农民搬迁到银川黄河平原的一种惠民行动,按现在的话说就是扶贫。

那么此等好事,当时靠天吃饭,十年九旱的宁夏西海固农民为啥还不顾意来呢?这个问题对于我们宁夏人来说,有时还真不好意思说出口。

因为西海固山区,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素以“苦甲天下”而闻名。山区农民自解放后,就长年靠国家的返销粮、救济粮、救济款来度日。由于当地水质含氟量超高,不但人畜无法饮用,就连庄稼也种不活。于是当地农民一般只种耐旱的农作物,如小米、土豆等等,当年春季种子撒下去,就企盼着雨什么时候下,如果侥幸碰上当年雨水好,贫瘠的土地还能打下来一点粮食,够全家人勉强吃饱。

可是十年九旱的西海固,根本无法实现农民兄弟的这一小小心愿,反而经常是连种子都收不回来。于是吃政府的救济粮,就成了西海固农民的习惯。多年下来,农民兄弟的依赖性和惰性就越来越强,反正什么也不干,也能温饱肚子,那就躺在家里等救济吧。

更让人难以启齿的是,当时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在此地更本无法执行。闲着也是闲着,越穷越生成为了山区农民的普遍现象。对于这一点,剧中虽然没有明说,但当地每家五、六个孩子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为了减少贫困,改变山区农民的旧有观念,自治区政府从九十年代开始从西海固山区向银川平原移民“吊庄”。

可是长年的惰性使然,加之最初的吊庄工作基础不配套。从山区过来的几批吊庄移民,面对“风吹石头跑、沙子眯眼眼”的贺兰山东麓吊庄移民点,许多过来的农民吃不了“苦”,受不了“罪”,于是不顾一切的跑回老家去。

对于这一情况,昨天播出的《山海情》前2集,都有真实的反映。当然,毕竟是一部电视剧,其中也有些艺术夸大的成分,但基本情况属实。

希望大家关注此剧,一方面欣赏剧中这些老戏骨的本色表演;一方面了解一下宁夏山区农民的渐进史,这样你会更加珍惜当下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