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优化来(返)淮人员健康管理工作的通告(2022年第62号)

近期,国内疫情呈现传播范围广、传播链条多、疫情波及范围广的特点。我市持续发现输入阳性感染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为更好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降低疫情输入风险,现就进一步优化来(返)淮人员健康管理工作通告如下:

一、来(返)淮前主动报备

所有外省外市来(返)淮人员,须提前48小时通过“i淮安”APP或者“淮上通”微信小程序或向目的地社区(村)、单位或酒店报备,并积极配合落实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管理措施。故意隐瞒行程或未及时报备或未按规定完成“落地检”和相应核酸检测频次的,导致疫情传播扩散的,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二、落实健康管理规定

对所有外省外市来(返)淮人员实行“落地检”和“3天3检”。“3天3检”未完成前,严格做到“四个不得”(不得组织或参加线下会议;不得从事线下教学授课或其他集体活动;不得进入歌舞厅、浴室、电影院、网吧等室内密闭场所;不得参加聚餐、婚礼等聚集性活动)。

三、进入场所测温验码

各单位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严格落实测温、查码(健康码、行程卡、核酸检测证明)措施,督促市民规范佩戴口罩,扫“场所码”入场。对落实主体责任不到位导致漏管失管的,要承担相应责任。参加核酸检测时,要戴好口罩、保持一米距离,不交谈、不聚集。

四、做好自我健康防护

来(返)淮途中,请尽量选择直达交通工具或自驾车辆,减少旅途中转,避开高风险区,全程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进入公共场所,应积极配合戴口罩、测温验码。同时,请密切关注自身及同行同住人员健康状况,一旦发现身体有所不适(如发热、咽痛、乏力等症状),及时到医院发热门诊就医,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并做好个人防护。

上述措施将根据疫情形势和防控要求动态调整。

淮安市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

工作指挥部办公室

2022年11月25日

2023淮安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实施办法政策解读


《淮安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实施办法》政策解读
为进一步发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共济功能,切实减轻职工医保参保人员门诊医疗费用负担,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我市印发了《淮安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实施办法》,现对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淮安建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政策背景
建立健全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21年4月和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先后出台,主要要求是通过增强门诊共济保障功能、改进个人账户计入办法、规范个人账户使用范围、实行个人账户家庭共济等措施,来进一步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国家《指导意见》和江苏省《实施意见》同时对建立健全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提出了时限要求。
二、淮安《实施办法》贯彻落实国家和省要求的时间安排
为贯彻落实国家及省政府关于门诊共济保障指导意见的工作部署,市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了《淮安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实施办法》,将于2023年1月1日起实施,并于2023年底前完成改革任务,2024年起全面实施。
三、淮安健立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主要内容
建立职工医保普通门诊费用统筹制度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的普通门诊费用,在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部分,由基本医保统筹基金按照规定比例支付。在一个自然年度内,普通门诊合规医疗费起付标准为600元,最高支付限额为6000元,门诊与住院不共用支付限额。一级及以下、二级、三级定点医疗机构的支付比例分别为70%、65%、60%,退休人员分别增加5个百分点。
改进个人账户计入办法
自2023年1月1日起,在职职工个人账户每月由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计入,计入标准按照本人参保缴费基数的2%,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统筹基金;2023年1月1日起,退休人员个人账户按照2022年本人个人账户划拨规模按月定额划入,2024年1月1日起,退休人员个人账户划入额度统一调整到根据意见实施改革当年淮安市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的2.5%。未领取养老金的灵活就业人员,个人账户划拨标准不变。参保人员办理基本医保关系在职转退休,从退休次月起为其变更个人账户计入比例。
调整优化个人账户支付范围
自2023年1月1日起,个人账户资金主要用于支付参保人员在定点医药机构发生的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改革后,将依据省规定建立个人账户家庭共济机制,在三个方面实现家庭成员间的共济:一是可以用于支付参保人员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二是可以用于支付参保人员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耗材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费用;三是可以用于参保人员参加职工大额医疗费用补助、长期护理保险等的个人缴费,探索个人账户用于配偶、父母、子女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的个人缴费。《实施办法》同时规定个人账户不得用于公共卫生费用、体育健身或养生保健消费等不属于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范围的支出。
增强门诊共济的可及性便利性
改革后,参保职工可以按照相应规定在医保定点医药机构享受相应的门诊保障待遇。依托省处方流转平台,将符合条件的定点零售药店提供的用药保障服务纳入门诊保障范围,支持外配处方在定点零售药店结算和配药,政策范围内药品费用统筹基金支付比例与外配处方的定点医疗机构一致,充分发挥定点零售药店便民、可及的作用。
调整完善门诊特殊病政策
执行全省职工医保门诊慢性病、特殊病制度,统一门诊特殊病种范围。对未纳入全省门诊特殊病病种范围的,继续执行我市现行门诊特殊病待遇政策。对门诊统筹后待遇水平高于现有门诊特殊病保障水平的门诊特殊病种,过渡到按门诊统筹保障。
总之,通过新的制度功能转换,将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统筹基金,更好解决职工医保参保人员门诊保障问题,达到共济保障、提升管理效能的制度结果。
下一步,市医疗保障局会同市财政局等部门,进一步结合我市实际,抓好政策的落地实施,分类保障、分步实施,妥善处理好改革前后的政策衔接,进一步优化职工医保基金结构,完善个人账户管理机制,增强医保基金的保障功能,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组织领导,确保政策平稳有序落实落地,按期完成各项任务。

淮安有几个区哪个区的经济发展比较好

淮安市是江苏省省辖市,下辖4区3县:清江浦区、淮阴区、淮安区、洪泽区、涟水县、盱眙县、金湖县。此外,国家级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计划单列。
2020年淮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25.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2%;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3.5%、3.2%。人均GDP预计达到1.15万美元,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为10.2:40.5:49.3。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12-23,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淮安现在发展的怎么样?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淮安的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综合实力逐步增强。经济发展速度连续10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财政收入10年翻了7番多。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375.02亿元,增长11.6%;财政收入43.19亿元,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6亿元,增长11.6%。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构成实现了由“一、二、三”到“二、三、一”的历史性变化,三次产业之比为26.8:43.0:30.2。
  ◇交通枢纽地位基本确立。京沪高速公路、淮连高速公路、宁宿高速公路已经建成,宁淮高速公路、徐淮盐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新长铁路全线贯通并投入营运;京杭大运河、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及其入江、入海水道等航道,在境内纵横交错。淮安到上海虹桥机场仅3个半小时的路程,到南京禄口机场、徐州观音机场、连云港港口和机场分别只有2个半小时、1个半小时、1小时的路程,在十一五期间筹建淮安机场。初步形成了一个以高等级公路为主骨架、水陆空并举的交通网络,凸现了淮安在江苏乃至全国的交通枢纽地位。
  ◇大城市的框架正在形成。区划调整后,市区建成区的面积由40平方公里扩大到75平方公里,成为仅次于徐州的苏北第二大城市。瞄准新淮安中心城市的定位,规划力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园林绿化城市、全省文明城市的帷幕已经拉开,一个富有特色的“绿水”景观风貌的大城市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区域性商贸都会的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境内商厦林立、网点棋布、商贾云集。全市拥有各类商品市场418个,其中超亿元的市场22个,形成了以市区淮海广场为商业中心,以新锦亚商城等大型商贸企业和汇通市场、清江市场等骨干商品市场为龙头的极具吸引力和辐射力的市场网络体系,时代超级购物中心等新型流通业态及麦当劳、肯德基等现代快餐业点缀其间,交相辉映。
经济发展思路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淮安迈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500万勤劳智慧的淮安人民,按照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人均超全国、财政再翻番、建设大城市、苏北争先进”的奋斗目标,大力弘扬“团结、创新、实干、自强”的新淮安精神,全面实施工业强市、科教兴市、外向带动、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加快落实“4221”工程(40项经济发展目标、20项党建和精神文明目标、为全市人民办20件实事、办市区人民办10件实事)目标任务,与时俱进、奋发有为,致力于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小康、环境良好、社会文明的现代化城市。
  ◇一是谋求大发展,经济建设再上新台阶。分三步走:到“十五”期末,人均GDP达到1200美元;到2010年,人均GDP突破2000美元;到2020年,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建立富裕小康社会。
  ◇二是实施大调整,产业发展增创新优势。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优化升级,加快“两大基地”和“三大中心”建设。即建设新兴的工业基地、全国优质农产品产加销基地,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物流中心和旅游中心。
  ◇三是开展大招商,对外开放展示新格局。加大行政推动、载体建设和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力度,举全市之力推进招商引资,加速资金、技术和人才向淮安集聚。积极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外向度,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对内开放格局。
  ◇四是建设大城市,城市发展塑造新形象。“十五”期间,投入260亿元,实施500万元以上大项目350个,将建成区面积扩大到85万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加到85万,实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的目标,充分体现“绿水、名人、历史、文化”特色,凸现苏北中心城市地位。
  ◇五是思想大解放,各项改革实现新突破。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把政府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市场监督和公共服务上来。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公有资本从竞争性领域全面退出。深化事业单位产权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运行机制。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淮安正处在后继勃发,蓄势一跃的新阶段,500万勤劳智慧的淮安人民在科教兴市、工业强市、外向带动、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指引下,正在把淮安建成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小康、环境良好、社会文明的现代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