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报道】据RND新闻网等德国媒体报道,关于美国《通胀削减法》,德国财政部长林德纳当地时间3日表示,德国不能忽视华盛顿的极具保护主义的经济政策,他还就欧洲和美国之间可能发生贸易战发出警告。


资料图

据德媒报道,林德纳表示,对德国来说,美国是一个有价值的伙伴,但同时,美国也在推行一种极具保护主义的经济政策,这就是为什么德国联邦政府必须在华盛顿代表德国利益发声,并强调这种政策对德国的消极影响。

根据德媒报道,林德纳还称,与法国不同,德国经济与美国市场紧密相连。报道称,他指的是美国是德国汽车的一个巨大市场,而法国的情况并非如此。“这就是为什么德国不可能对贸易战有任何兴趣,而是必须依靠经济外交。”林德纳称。

美国总统拜登今年8月签署《通胀削减法案》,完成立法程序。依据该法,美国政府将为主要生产环节在美国境内完成的绿色产业提供高额补贴,包括电动汽车及电池等相关配件和技术。美方声称该法旨在缓解通胀、削减赤字,但分析人士指出,美国此举意在鼓励本国及海外企业将生产基地转移到美国本土,本质是损害欧洲工业、为美国企业争取竞争优势。

美国推出的《通胀削减法》引发韩国、法国等国家的强烈不满。日前访美的法国总统马克龙11月30日会见美国国会议员时表示,美国新出台的《通胀削减法》相关措施对欧洲企业而言“极具攻击性”,是在以损害欧洲利益的方式解决美国的问题。他还称,美方推出的《通胀削减法》和芯片法案在美欧之间制造了巨大分歧,导致西方分裂,或阻碍跨大西洋投资。

另据看看新闻此前报道,当地时间11月30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访美行程的第一站,就向美方发出了直言不讳的批评,警告美国的补贴法案将会分裂西方。

多家外国通讯社报道称,当天,马克龙在同美国国会议员和商界领袖共进午餐时表示:“法国不想成为一个销售美国产品的市场,实行《通胀削减法案》的后果是,您可能搞定您的问题但您会增加我的问题,抱歉我说得这么直接。”



马克龙同美国国会议员和商界领袖共进午餐

今年8月,拜登签署国会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完成立法程序。根据该法,美国政府将为主要生产环节在美国境内完成的绿色产业提供高额补贴,根据法国贸易部长的说法,该法案中有大约2000亿美元资助违反世贸规则,其中,比较受到关注的是美国对购买电动车者的7500美元补贴。能获补贴的标准是多数使用北美制造元件和在北美组装。

相比之下,法国也有类似补贴,却没有划定电动车的产地来源。类似保护主义条款,不止于电动车,还包括太阳能板,风力发电机等等。也因此,不少欧洲新能源厂商加大对美投资,而减少在欧洲的投资。这一法案成了当前美法关系乃至美欧关系的主要症结。



资料图

事实上,欧洲的要求很简单,就是要求法案的“买美国货”条款同时适用于欧洲货,使得美欧厂商有同样起跑线,对此,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欧洲学会副会长丁纯表示,事实上,马克龙此次访美不仅代表法国,还代表包括德国在内的欧盟。在马克龙访美之前,欧盟发出了明确的信号,反对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欧洲人觉得美国的“削减法案”扭曲了市场,违反了WTO的相关规则,尤其是汽车或者电动车产业,在美国生产能够得到美国国家的补贴。

丁纯指出,眼下欧洲面临能源危机,美国将大量的液化天然气以三到四倍的价格卖给欧洲,在这一背景下,美国还诱导欧洲支柱企业去美国投资、生产,这就引起了美欧之间严重的贸易对立。因此,马克龙此访希望拜登政府在“削减法案”问题上,能像对墨西哥那样,给欧盟一定的豁免权。



资料图

不过,在丁纯看来,“削减法案”对拜登来说是政治业绩,尤其是国会众议院落入共和党人的情况下。其次,如果对欧盟实施豁免权,那么,美国的其他盟友韩国、日本等也会要求“网开一面”,这对拜登政府来说,显然是做不到的。



马克龙和拜登

有舆论称,在美国不愿意对欧洲取消“削减法案”的情况下,法国会基于WTO的框架对美国发起挑战。对此,丁纯并不看好美法去WTO“对簿公堂”。丁纯进一步称,实际上,在马克龙启程访美前夕,德国总理朔尔茨表示,如果美国不予以让步,可能会升级成贸易战。马克龙此访也意在给美国施压,让拜登适可而止,不然或将落个“两败俱伤”的局面。(看看新闻Knews编辑:周雯飞)

延伸阅读

从盟友到背锅侠,美欧会以“离婚”收场吗?

中新网北京12月3日电(甘甜) 当地时间12月2日,法国总统马克龙结束为期三天的访美之行。

这是马克龙第二次对美进行国事访问。美国以罕见规格欢迎,有意展示双方“热络关系”。但精心安排之外,难掩美欧地缘政治分歧。

曾经亲密的盟友,渐行渐远。本想要寻求“公平”和“尊重”,但马克龙带回欧洲大陆的,似乎只有空荡荡的溢美之词和难以兑现的口头承诺。

亲密会面之外,欧洲独自受伤

马克龙是拜登政府接待的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的首位外国领导人。为了强调美法联盟的关键意义,美国方面举行了一系列隆重的欢迎仪式。

12月1日,拜登在白宫会见马克龙。两人之间握手、拥抱等一系列小互动,被法新社形容为“涌现出兄弟情谊”。80岁的拜登评价44岁的马克龙为“亲密的朋友”,重申法国是美国“最古老的盟友”。

但会面之外,是美欧间的贸易分歧日益严峻,给盛宴蒙上抹不掉的阴影。

数月以来,拜登签署的《通胀削减法案》中的歧视性补贴措施,引发欧洲强烈不满。而就在访美首日,马克龙在与美国国会两党议员、商界领袖会面时直接“开火”,他只是希望被美国“当作一个好朋友来尊重”,但美国的贸易补贴消除了与欧洲的公平竞争环境,“极具侵略性”。

马克龙此举,多少让拜登有些尴尬。在与马克龙举行新闻发布会时,拜登回应说,“美国不会为此而道歉”,他本人亲自签署了这则法案,也不会为此而道歉。但美国可以对相关政策做出微调,他们无意让欧洲付出代价。

美国的让步,有多少能实现?有分析称,即使拜登想撤回某些贸易措施,但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失去众议院多数席位,其任何议程都将难以在国会轻易闯关。再加上俄亥俄和密歇根等州的汽车产业势力强大欢迎巨额补贴,马克龙此行显然很难取得重大成果。

渐行渐远,美欧将以“离婚”收场?

这并非美国首次对其所声称的重要盟友“捅刀”。法国和欧洲其它国家,更是多次被美国当成挡灾救火的“接盘侠”。

去年,美英澳高调宣布建立“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让法国人感到“被蔑视和被边缘化的不愉快滋味”。美国还“背地捅刀”,截胡了法国与澳大利亚数百亿美元潜艇大单,更是让马克龙大为光火,两国关系陷入低点。

如今,美国又在乌克兰危机中大发“能源财”,再次让盟友们感到在伤口撒盐的委屈和愤怒。欧洲减少对俄能源依赖,转向美国购买天然气,但价格是美国购买相同燃料成本的三到四倍。

与此同时,欧洲还在替美国收拾叙利亚、阿富汗、伊拉克等问题的烂摊子。特别是难民涌入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持续影响和撕裂着欧洲。相较之下,美国长期以来愿意接收的难民数量则相对有限,拜登政府还被曝可能无法落实2022财政年度的难民指标。

随着美欧之间分歧日益加深,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讽刺道,二者之间的“婚姻”很可能会以“离婚”收场。

在美国看来,与欧洲几大传统盟友间的情谊或许早已不复往日。一名要求匿名的美国陆军驻欧洲的高级将领日前接受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采访时称,继英国之后,德国也不再被认作美国的“最佳伙伴”;另一方面,波兰已经“发展成我们在欧洲大陆最重要的伙伴”。

他解释说,尽管美国和波兰在政治上站得不是很近,但在对乌克兰进行军事支持一事上,华盛顿和华沙密切合作。

但Politico一语道出美国心里的“生意算盘”:“没有一个国家像波兰这样打算这么快、这么广泛地扩军。谁获得了波兰的军备订单,就能长期受益,因为那还涉及武器的维护和修理。”

呼吁战略自主,欧洲能否摆脱对美依赖?

近年来,欧洲领导人多次呼吁加强欧洲战略自主。这次,美国推出《通胀削减法案》后,要求摆脱对美依赖的声音再次出现。

法国带头呼吁为欧洲企业提供本国的政府支持,包括大规模补贴。一些德国官员则指出,欧盟仍有2000亿欧元的疫情恢复基金可用,可以重新用于支持工业。

还有欧洲媒体评论称,今天的欧洲人必须扪心自问:为什么我们的和平繁荣要取决于美国的利益?

这些声音会否成为欧洲实现战略自主的推动力,还是仅仅是一种外交表态?

事实上,欧洲要想真正实现战略自主,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此前有分析称,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及英国脱欧,对欧盟产生巨大冲击。欧洲国家内部怀疑自由主义秩序的声音逐渐出现,要求改革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模式呼声变大。而新冠疫情进一步暴露了欧洲知识上依附美国模式的风险,也引发欧洲社会内部的知识反思。

然而,这些反思还不足以反映到政治和政策层面上。一旦出现外部危机的冲击,欧洲战略自主的热情很可能被战略恐慌所取代,原来的“美国中心思维”模式也将复位。

视中国为“最严峻的竞争对手”,拜登能让国际经济秩序变好吗?

原标题:视中国为“最严峻的竞争对手”,这样的拜登和美国能让国际经济秩序变好吗?

腾讯 财经

2月7日 09:58 腾讯 财经 官方账号

关注

根据 历史 经验,美国可能进入一个更加“内向”的保护主义时期。拜登政府强调与中国的全方位竞争,可能导致国际经济机制“空转”。不少人对拜登政府能重返自由、开放的经贸政策的期望可能会落空。

文/王 勇(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

美国民主党拜登政府刚刚上台不久,内外政策尚未定型。一些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对于拜登治下的美国寄予很高的希望,希望美国真正回到多边主义的道路上来,在多边主义的旗帜下继续发挥领导作用。

但是特朗普执政四年后的美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朗普虽然离开了,但特朗普煽动起来的民粹主义与保护主义情绪与势力依然存在。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但美国已经不是那个美国。部分欧洲人对拜登本人与其执政团队的期望恐怕将落空。

拜登在2月4日发表的首次对外政策演讲中指出,“外交和国内政策之间不再有明显的界限。我们在国外采取的每一项行动,都必须考虑到美国工薪家庭。推进为中产阶级服务的外交政策,迫切需要把重点放在国内经济振兴上。”显然,这一将国内外事务一体处理的原则将成为拜登政府处理对外关系与国际经济关系的指导方针。

(美国总统拜登 新华社/美联)

首先,拜登本人的理念与民主党的执政理念业已发生很大变化。

从克林顿政府到奥巴马政府,民主党从一个贸易保护主义的政党逐渐变成为一个主张自由贸易与开放投资的政党,民主党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但是,美国经济参与全球化的弊端逐渐显现,主要是制造业就业规模大幅度萎缩,美国经济出现国际化、服务业化与金融化的特点,中下阶层的收入水平没有改善,贫富悬殊越来越严重。特朗普抓住了机遇,拼命打“美国优先”,不断攻击自由贸易与中国,最终成功当选。特朗普上台加之四年操弄,改变了美国国内的政治生态,民粹主义、经济民族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成为主导势力。在特朗普政府的推动之下,美国民众普遍认为自由贸易与经济全球化使得美国吃了大亏,支持美国打贸易战的民众比例上升。

为了获得大选的胜利,民主党也接过民粹主义与保护主义的旗帜。民主党过去支持自由贸易,主要是支持美国大资本向全世界的扩张政策,现在迫于国内舆论环境的变化,拜登政府主张所谓的“中产阶级的对外政策”,政治现实与理念转变注定美国拜登政府将实施更多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并将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向服务于美国现存利益目标的方向演变。

其次,美国推动的任何国际经济秩序的变革都将受到国内政党政治的影响与制约。

美国政治当前出现了几十年未曾见到的现象,即民主、共和两党为了选举的利益与权力地位,都在打经济民族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的牌。美国政治极化的现象日趋严重,两党围绕内外政策进行斗争,美国上层精英与中下阶层之间紧张对立。政治极化的动因来自于美国的政治体制与选举制度。两党考虑的重点不是建立共识,解决美国国内严重的挑战,而是着眼于两年后的中期选举以及4年后再一次的总统大选。

尽管选举时间是美国疫情最为严重的时期,特朗普仍然获得7400万张的普选票,可见美国民意的分裂与基本倾向性。美国的政党政治与国会立法政治将制约未来4年拜登的国际经济政策。

(围栏后的美国国会山 新华社/美联)

第三,拜登政府上台后,特朗普“美国优先”的政策有可能继续得到执行,推动全球供应链的重组。

特朗普从2018年开始利用贸易战,试图将部分生产搬回美国,重振美国制造业,进而重组全球供应链。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让特朗普政府找到了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理由加快推进全球供应链的重组,将医疗防护物资与药品生产将搬回美国。疫情期间中国制造展示了强大的适应能力与供应能力,使得不少美国政客决心将生产搬回美国,减少对中国制造的依赖。从目前情况看,拜登政府将延续类似于特朗普政府的路线,“公共卫生”安全加上与中国战略竞争的理由将推动“购买美国货”、“雇佣美国人”的“美国优先”政策。拜登政府的政策将会看起来温和一点,也可能会找到一个多边主义、国际合作的“包装”,但其政策骨子里有可能是一个没有“特朗普”的“特朗普式”的对外经济政策,至少在短期之内将会如此,这是由美国国内政治导致的。

拜登政府将在“国家安全”的名义下加大对创新与高 科技 产业的投入,同时加强关键原材料获取的本地化。美国将加大对稀土生产与研发的投入,将有关企业和技术迁回美国,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芯片、导弹、雷达等高精尖产品都需要稀土。拜登政府一部分人认为,在不远的未来与中国爆发大规模战争并不是不可想象的,美国必须为战争做好准备。当然,这是一种最坏的结果。

第四,拜登政府对地区贸易经济一体化可能采取消极的政策。

不少人对拜登寄予希望,希望他能够重回到奥巴马政府时期的政策,继续支持美国积极参与、甚至领导地区一体化的进程。由于受到竞选承诺的影响,拜登政府难以在短期内重回CPTPP和其他的地区贸易自由化协议。拜登本人明确表明,在短期之内将不会考虑地区贸易自由化的协议。我们知道,在过去三十年中经济全球化与地区一体化是齐头并进的发展,在美国的推动下,地区一体化协议往往采取比WTO更高的市场开放标准,有对经济全球化反过来起到促进的作用。

拜登政府暂不参与地区自由贸易协定将会产生一定的地缘政治经济后果。在亚太地区,美国不能重返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将使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继续发挥主要作用,但是CPTPP的在世界贸易中的影响力将会受到限制。同时,美国基本没有考虑过要参加较低贸易开放标准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这就使得东盟、中国、日本等地区主要经济体内部的贸易进一步加强,从而推动东亚地区内部贸易一体化的进程,并最终推动亚洲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崛起。跨大西洋贸易投资协议(TTIP)谈判不能恢复,也将使得美欧贸易总量下降,欧洲等地区经济与美国经济的距离将会越来越远。

广泛依赖于对美国贸易的时代可能已经过去,全球贸易投资格局将重新洗牌,出现更多新的地区中心。在最近的发展中我们看到,东盟与中国的贸易、欧盟与中国的贸易超过了中美贸易,也超过了美欧贸易。美国陷入内向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将削弱美国在全球政治经济中的影响,美国持续多年的霸权地位将受到削弱,一个多极化时代正在到来。

(RCEP签署仪式 新华社/越通社)

第五,美国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关系具有很大不确定性。

美国过去是多边贸易体制的创立者和领导者,但是随着美国经济的相对衰落与国内保护主义的上升,美国对于现存的多边经贸规则越来越不满意。美国人认为,以中国、印度等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从贸易当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而它们迟迟不愿意更多地开放市场。美国过去主要要求推动更大程度的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但是现在政策可能更倾向于贸易保护主义,继续强调购买美国货,雇佣美国人本地生产,这是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也正在成为拜登新“中产阶级对外政策”的关键部分。

拜登政府对重塑全球贸易秩序可能并不那么急迫。这是因为他们认识到要在WTO下达成任何一项协议都非常困难。但是,美国政府有可能在WTO争端解决机制新法官任命与总干事长人选上采取更加灵活的态度,以挽救特朗普政府造成的美国反对多边主义的名声。同时,拜登政府也可能在特朗普政府的基础之上加大对WTO规则与机制的改革要求,包括消除中国等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以及它们享受的贸易优惠待遇,加强对于国有企业、产业补贴政策等方面的约束。这些改革的目的是服务于美国的利益,增强美国企业在全球生产与贸易体系的竞争力。

拜登在首次对外政策的演讲中提出,“如果我们投资于我们自己和我们的人民,如果我们努力确保美国企业将在全球舞台上竞争并获胜,如果国际贸易的规则并不是对我们不利,我们的工人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就没有地球上的国家,不论是中国还是在地球上其他任何国家,能和我们相比。”拜登发出信号,美国要确保国际经贸规则有利于美国的企业与工人,在这个方面拜登政府有可能致力推动改造现有的WTO规则。

第六,拜登政府对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可能持消极抵制的政策。

长期以来,美国是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支配者。它们的政策主要反映美国的经济、政治与外交利益,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工具。其他西方国家主要是日本与欧洲主要国家也享受了更多的好处。二战之后随着日欧经济的恢复,它们也逐步从美国手里获得了一定的权利。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提出了对多边经济组织进行改革的要求,美国采取的更多的是防守,而不是开放的政策。早在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国会抵制了接受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的要求与计划。

美国的不合作使改革计划泡汤,加大了新兴经济体对现存多边机制的不满,同时催生了中国倡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由金砖五国参加的新开发银行的创立。这些由新兴经济体领导的新的多边开发机构打破了美国和西方的垄断地位,不管它们自我定位为是现存多边经济体制的“补充”,但实际上新旧机制存在着竞争关系。

以亚投行为例,自成立以来,世界上主要经济体都参与到亚投行,在主要经济体经济体中目前只有美国和日本尚未加入。美日选择不加入的理由主要不是没有财政资金,而是它们将新兴开发融资机构看成是与美国领导的现存多边机制的竞争。拜登政府是否会采取更多的开放措施,扩大新兴经济体的份额比例与投票权重尚不得而知。但是,考虑到美国国内政治的限制,任何一个开放性的改革计划都将受到美国国会的反对。

第七,拜登政府对以美元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与二十国集团(G20)的政策不明朗。

目前尚未看到拜登政府对二十国集团作用的表态。二十国集团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升级为首脑峰会的,它已经成为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主要平台”。特朗普上台以后,这个体现着经济多极化的、更加开放的政策协调平台受到了忽视,特朗普本人对这一平台并不重视,不愿过度受到其束缚。拜登政府可能增加美国对二十国集团机制的重视程度,并将其变成发挥美国国际经济领导力与约束相关国家的平台。

未来几年对于国际经济秩序冲击较大的一个问题是美元的泛滥。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很多国家投入了大量的流动性,以维持经济的正常运转。由于美元的特殊地位,美国几乎无限扩张流动性,拼命印钞,加之美国债务比例过高,美国经济可能出现比较大的金融泡沫,而世界市场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可能飙升,从而打乱全球经济秩序,尤其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将成为美元流动性泛滥的受害者,为美国的经济调整买单。因此,如何防范国际流动性过量特别是美元泛滥造成的风险,防范流动性过剩导致的金融泡沫以及防范新一轮的金融体系风险,有可能成为2021年G20的重要课题。在这个方面能否得到美国货币与财政当局的配合是一个未知数。美国是否愿意受到多边协调机制的制约将会是一个重大的问题,也将成为考验拜登政府国际经济政策的时机。

第八,拜登政府要与中国“全方位”竞争,将影响国际经济秩序的走向,带来全球经济的不稳定。

拜登政府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将中国看成“全方位”的竞争对手。拜登在2月4日首次对外政策演讲中指出,“我们还将直接应对由我们最有力的竞争对手中国带来的挑战,这些挑战来自我们的繁荣、安全和民主价值观。我们将直面中国经济的弊端;反对其咄咄逼人的强制性行动;反击中国对人权、知识产权和全球治理的攻击。”拜登政府对来自中国的竞争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拜登认为中国是“最严峻的竞争对手”,但不是敌人。拜登政府与中国打“新冷战”的可能性与特朗普政府相比大大降低,但将加强与中国的竞争,比如他提出召开全球“民主峰会”,企图削弱中国的体制与意识形态的影响;将修复盟友关系来共同应对中国,用国际经济机制约束中国。尽管中美可以暂时摆脱“完全脱钩”的前景,但是,拜登加强对中国的防范与竞争,如果失控有可能使得国际经济秩序面临“空转”的危险。

出于这种担心,欧盟领导人与联合国秘书长最近联手呼吁建立“多极”世界体系,只有建立真正的多极世界,依赖于多边机制,才有可能防止作为“霸权”国家的美国为维持单极霸权而对快速发展的竞争国家的伤害以及对全球经济秩序的消极影响。中美两国都应该认识到,特别是美国应该认识到它们对全球经济稳定与繁荣负有特殊的责任,美国需要更加理智、客观看待中国上升的实力和影响。

(一名医务人员在土耳其安卡拉准备接种中国新冠疫苗 新华社发 穆斯塔法·卡亚摄)

总之,根据 历史 经验,美国可能进入一个更加“内向”的保护主义时期。

拜登政府受到国内保护主义、政党政治与选举政治的约束,其国际经济政策将倾向于更多的保护主义,继续推动“美国优先”的政策,推动全球供应链的重组,重振美国的制造业。

拜登政府相信,任何对外政策都应当建立在国内基础之上,外交政策不可能是“空中楼阁”,不能建立在“沙滩”之上。美国仍拥有世界第一的军事机器,通过咄咄逼人的军事安全姿态,加强自己的国际经济竞争地位。

美国至少短期内将对参与地区贸易自由化的安排以及更加开放的投资政策持谨慎、消极的态度,不可避免地削弱美国对地区与多边经济体制的影响。

拜登政府强调与中国的全方位竞争,可能导致国际经济机制“空转”。不少人对拜登政府能重返自由、开放的经贸政策的期望可能会落空。

特朗普的贸易战是否会导致新一轮的金融危机

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中国高达50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这是现代历史上美国总统对中国开出的最大一笔贸易“罚单”,也标志贸易战的正式打响!机构们对于贸易战升级表示担忧,德意志银行称,贸易战已然打响,最糟糕的情况正在酝酿中,可能触发2008年金融危机规模的衰退。据估计,全球经济损失可能高达4700亿美元。
贸易战最坏的情况:触发2008年金融危机规模的衰退
虽然全球遭遇全球各国的反对,且经济学家们表示,特朗普政府提高关税等行为将成为世界贸易和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但特朗普还是一意孤行对华开战。德意志银行23日更是表示,全面贸易战越来越可能发生,该行首席经济学家胡珀(Peter Hooper)称,
德意志银行的基本假设仍是美国保护主义行为的范围有限,因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国对特朗普征收关税的反应较为克制,但是四大事件的发生加剧了市场担忧,包括:
特朗普对钢材和铝进口征收关税;白宫首席经济顾问科恩辞职;特朗普推特称“贸易战是好的”,以及美国对中国的关税威胁。
另外,保护主义政策在理论上可以让一个国家从全球馅饼中获得更大的份额,但这不可避免地招致报复,导致全球馅饼的大幅萎缩,让所有国家的情况更加糟糕。对这一理论的基本误解,以及自由、公平贸易的受益人无法补偿受损者注定让我们重复过去的错误。
法巴银行也表示,中国方面已做出反击,这又大大增加了贸易前景的不确定性。不知道中国的反击会不会进一步导致美国的第二轮制裁,而第二轮制裁将使得金融市场产生更加剧烈的反应,这可能会放大整体影响。
CNN资深作者伊西多尔曾指出,在贸易战中,各国对进口产品征收关税和其他壁垒做为报复贸易伙伴的行动,导致全球贸易和商业活动受到压缩与减缓。在最坏的情况下,贸易战可能导致全球萧条。
摩根士丹利同样表达了对贸易战升级的担忧,尽管它并未提及衰退的可能性。“尽管美国的贸易伙伴对特朗普征税的最初反应是克制的,阻止了贸易摩擦的恶化,贸易摩擦范围扩大的风险仍然很高。”
最糟糕是有多糟糕:全球经济损失可能高达4700亿美元
美国经济分析人士近日曾警告,一旦特朗普政府挑起全面贸易战,至2020年,全球经济损失可能高达4700亿美元。BBG也曾研究报告显示,假设特朗普政府挑起的贸易战令全球关税水平提高10%,2020年全球贸易额将萎缩3.7%,全球经济规模将因此缩小0.5%。
BBG首席欧洲经济学家杰米·默里、首席亚洲经济学家汤姆·奥利克预计,按假设情景推演,美国经济将损失0.9%,幅度超过全球经济损失,成为贸易战最大受害者之一。
这二者还表示,贸易保护导致竞争减少,阻碍全球技术和观念交流,从长期看来,将导致劳动生产率下降,削弱全球经济的增长潜力。
贸易战最大担忧:通胀!并将冲击市场
另外,来自贸易战的最大的担忧可能是其对通胀的影响,德银表示,如果特朗普继续将关税视作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并随后扩大关税,这将招致其它国家相似的举动。通胀压力将会显现,因进口商品增加的成本推高了消费者物价,使得消费放缓,并阻碍经济增长势头。
杰米·默里和汤姆·奥利克也曾表示,关税将导致进口价格上涨,推高通胀率。在这种情形下,如果美联储为抑制通胀而加息,可能进一步拉低美国经济增速。
通胀升高 -> 美债收益率曲线变化
而通胀升高或将对市场造成冲击,在美银美林最新发布的“美国贸易紧张局势的升级会带来什么影响”的调查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美国国债市场将如何重新定价?”,而其答案也同样让人惊讶:
10%的人认为30年期国债收益率曲线将基于通货膨胀而修改。这表明市场的资本配置更加平衡,而且任何意外的通胀都可能在长期导致另一次的VaR冲击。
正如BBG的Ye Xie称:“会冲击市场的是通货膨胀。换句话说,美国国债收益率需要通胀再次出现不确定性才能继续走高。毫无疑问,下一次的CPI数据将是决定通货膨胀是否是真正威胁的关键。”
澳元在贸易战开打后大跌,未来前景如何?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关于中国的声明发布后,澳元/美元进一步大幅下挫,此前本已因澳洲国内经济数据不及预期而承压。
分析师Jim Langlands称,虽然短期动能指标依旧喜忧参半,但对澳元/美元整体走势依旧偏于看跌,因预计美国和澳洲收益率差额将最终打压澳元,且中国方面的担忧只会加剧市场避险情绪。
交易策略方面,分析师建议本交易日仍偏于逢高做空澳元/美元。建议在0.7725做空,止损位设于0.7755,获利了结点定于0.7670。
其他:英国央行五月加息或成定局?英镑怎么走?
昨日,英国央行意外两位成员支持加息但未释出5月加息信号,英镑刷新一个半月新高后迅速回落。机构们普遍预计英国央行将在五月份加息,甚至有机构认为英国央行11月将再次加息。
美银美林表示,虽然英国央行政策声明相对谨慎,但其声明中并没有什么论调能够阻滞市场相信5月加息已经箭在弦上。且央行委员会中有两名决策者已经在上一次发言后四个月的时候投票加息,这符合英国央行“渐进和有限”的口头禅。
丹斯克银行称,相信英国央行5月份将会升息,也相信11月份料再度升息,市场已经消化了今年大约42个基点的升息幅度。
英镑走势:迎数个利好,年内或保持强劲
三菱日联银行称,本周英镑迎来数个利好消息,三大理由支持英镑/美元的结构性看多观点:
第一、欧盟和英国在脱欧谈判上取得了重要进展,进一步削减了可能出现混乱局势的可能。
第二、有迹象显示,去年通胀走高对消费层面形成的打压局面目前正在反转。
第三、英国劳动力市场继续收紧,将会为经济带来更大助力。
BTMU分析师补充道:“整体而言,我们相信英镑在年内都将保持强劲势头,不过未来数年内英国经济可能面对的诸多挑战仍将提升投资者的悲观情绪。”
丹斯克银行与三菱日联银行的观点不甚相同,尽管其他方面如英国脱欧过渡协议方面也传出积极消息,但短期内欧元/英镑走势不会改变,预计未来3个月内将位于0.87水平。

欧盟:对美国“不能太天真”,冯德莱恩大转变:必须对美采取行动


法国总统马克龙气势汹汹访美,想为欧盟寻个公平,美国总统拜登高规格接待热情相迎,两人握手相拥亲密互动更是长达一分多钟,然而对于如何处理《通胀削减法案》对欧盟企业造成的不利,两人自说自话,马克龙虽然抢得头筹访美,但美国只给了面子,不给里子。
拜登和马克龙
拜登口头承诺不道歉,但可以“微调”该政策,但白宫发言人皮埃尔在新闻发布会上直言表示,没有修改计划。
对美国“不能太天真”
马克龙的访美行,撕下了美国与盟友间表面的“团结”面皮,也因为触及到伤害根本利益,欧盟才终于回味过来审视美欧关系。
访华回来的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谈到了自主权问题——如果让别人替自己做决定,将无法捍卫自己的利益。
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
在俄乌冲突问题上,欧美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协调,但在经济上,欧盟遭受到的影响远比美国更严重,米歇尔不想用“背叛”来形容,但他强调,“但我们不要太天真,美国,即使是在拜登政府的领导下——也会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
发表类似宣言的,还有德国副总理哈贝克,作为亲美绿党的代表人物,他表态称将为与美国的贸易冲突做好准备,将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进行强有力地回应。
实际上,《通胀削减法案》是压垮欧美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却不是“第一根稻草”,在美国的屡屡盘剥之下,欧盟已经承受了太多的各方面损失。
所以,随着俄乌危机延宕,米歇尔的发言,同时也代表了越来越多欧洲高级官员的心声。
冯德莱恩的“转变”
若说欧盟中谁最积极挺美,自然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有“欧盟美国人”之称的冯德莱恩,近来也一百八十度大转变,发出了警告:欧盟必须对美国采取行动。
在俄乌冲突期间,欧盟在冯德莱恩的推动下跟随美国亦步亦趋,百依百顺,鼎力配合,发动对俄制裁,与基辅亲密互动,大批援助武备物资、不顾欧盟现状的援乌贷款,只有不计损失的援乌才是政治正确。直到欧洲多国出现大批民众游行抗议本国政府及欧盟的援乌政策。
欧洲议会议员奥布里曾在欧盟听证会上质问冯德莱恩:欧洲人113欧元的能源账单,你要求寄到俄罗斯,让俄罗斯买单!你却大笔一挥,给了乌克兰180亿欧元!
法国前总统萨科齐公开怒斥冯德莱恩,你有什么资格决定欧盟军事采购和外交政策?谁给你授的权?
就是这样的冯德莱恩,也不得不在欧盟反美浪潮下换了口风:《通胀削减法案》可能会使欧洲工业处于不利地位,竞争必须要有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拜登
不过冯德莱恩还是冯德莱恩,她一方面承认了美欧有爆发“补贴竞赛”的风险,称想与美国政府补贴的产业竞争,欧盟应加大对本国企业的政府援助;一方面又呼吁,在俄乌冲突之际,欧盟再卷入对美贸易战,不符合欧盟的利益,也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冯德莱恩貌似退了一步,其实依旧是顾虑美国利益,想进一步掏空欧盟,两条背后皆藏祸心。
延伸阅读:
媒体:欧洲下了两步棋一是马克龙访美二是米歇尔访华
欧洲为寻找未来方向的两步棋,十分有代表性:一是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前进行了一次探底的访美,一是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访华,得到了中国的“战略交底”。
两相对比,欧洲的未来之路或许该明朗了。
美国撕破友谊假脸
马克龙前往美国,对美国还抱有最后的幻想,这次上门开火,也是想让美国“迷途知返”,让美方放弃“将扼杀欧洲大量就业机会”、“将分裂西方”的政策。
马克龙的抱怨和诉求都很直接:
一、美国在讨论、颁布《通胀削减法案》的整个过程中,并没有知会欧洲,单方面安排了所有。
二、法国不想变成美国商品的市场,虽然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能解决你的问题,但会增加我的问题。
三、虽然遭遇了4倍价格售卖天然气的背刺行为,马克龙依然寄望于“设身处地为我们想想”,虽然整个声讨充满强硬警告,但马克龙还是退让一步,不期望美国能放弃这个法案,但希望美方能修改一些条款,像对待加拿大和墨西哥那样,给作为“美国盟友”的欧洲企业豁免。
对于马克龙的诉求,美国国会主要民主党议员表示没兴趣、拒绝、“不,谢谢。”
民主党议员们驳回了国会修改法案的可能,反而坚定了如此作为的思想,“通过《通胀削减法案》,我们可以确保美国而不是中国引领向电动汽车时代的过渡”。
马克龙又抱怨又充满警告地威胁美国,“面对时代的挑战,美国首先着眼于自己然后是盯着与中国的竞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欧洲和法国正在成为世界两个头号大国之间的某种调整变量”。
马克龙试图加重欧洲的重要性,但美国依旧不太在意。
中国伸出友谊之手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前往中国访问的米歇尔,顶着压力、带着观察、揣着衡量,与马克龙的悲情愤怒不同,中方释放的信息非常友好。
米歇尔作为欧盟领导人访华,此前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马克龙之后的访华意愿,可谓是十分重量级,对于欧洲的现状来说,他们来华进行面对面战略沟通的意愿与动机都相当强烈。
中方释放的信息也十分明确:我们高度重视中欧关系,现在国际形势动荡,全球面临挑战,中欧关系越好,对世界意义就越重大。
这对于在美国被贬落尘埃的欧洲来说,何尝不是自我价值的认可。
中方领导人向欧盟方面给出了“战略交底”:我们中国永不称霸,也不搞扩张,中国的发展方向是以制度稳定、治理稳定、政策稳定、发展稳定这四个稳定,为世界注入稳定性。
所以欧洲某些政客鼓吹的所谓依赖,可信?互利共赢不想要?中国反对冷战,期待欧盟成为重大伙伴,分享中国超大市场、深化国际合作的机遇。
面对截然不同的境遇,欧盟是选择把自己当美国血袋,还是当一个值得尊重的朋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