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头埋进猫咪身体上,用力吸一口……这是当代猫咪铲屎官们的日常操作。但昨天#女子宠物店吸猫后感染鹦鹉热#话题上了热搜,把众人吓得不轻。

原来39岁的于女士去宠物店“吸猫”后,高烧不退住进了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经医生检查后发现,导致于女士发热的“元凶”竟是鹦鹉热衣原体!


网友们对此表示十分不理解:“这鹦鹉热明明是鹦鹉的问题,关猫咪啥事?”

一、什么是鹦鹉热?

鹦鹉热又称鸟疫,是一种由鹦鹉热衣原体C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人类多通过吸入含有病原体的气体、粉尘或密切接触患病的鸟类和禽类而感染。多表现为腹泻或没有症状的隐匿性感染。患者常有寒战、发热、咳嗽、胸痛等呼吸道感染的相关症状,少数有呼吸困难、缺氧等重症肺炎的表现。

虽然鹦鹉热的主要传染源是鸟类,但猫、狗、羊、牛等哺乳动物也存在携带鹦鹉热衣原体的可能。因此长期接触鸟类、禽类的宠物爱好者、宠物店员工、饲养家禽的工人以及兽医等人群更容易感染本病。

二、我们还能安全吸猫吗?

事实上,和哺乳动物接触导致得上鹦鹉热的情况是十分罕见的,吸猫这种行为,一般不会导致鹦鹉热。

通常只有在猫和病鸟同养、环境拥挤又不做好卫生消毒的情况下,猫毛上就可能带有鸟类粪便的粉尘,吸猫这种行为才有可能导致吸猫者得了鹦鹉热。

特别提醒:虽然吸猫感染鹦鹉热比较罕见,但“吸”猫咪毛发的行为易增加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风险,不建议盲目“吸猫”。

三、万一真的感染了人宠共患的传染病怎么办呢?

1.及时到医院治疗

人宠共患的传染病类型很多,如出现皮肤病、高热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进行传染病排查。

2.和他人保持距离

人宠共患的传染病具有传染性。与他人应该保持一定距离。如感染了猫癣的患者,除了及时治疗,还要注意跟家里其他成员保持一定的隔离,不彼此接触,衣物不混洗,一人一巾。

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鹦鹉热是什么病会传染吗

鹦鹉热是什么病会传染吗

鹦鹉热是什么病会传染吗,人类感染鹦鹉热衣原体大多为偶然吸入鸟类的排泄物,或接触携带病原体的鸟类所致。人与人之间通过呼吸道传播极为罕见,鹦鹉热是什么病会传染吗。

鹦鹉热是什么病会传染吗1

因为一开始发现的多是玩鹦鹉的人,所以有了这个名字。除了鹦鹉,在鸡鸭等禽类和一些鸟类身上也会出现,若是它们患病了,人密切接触或者呼吸了带有病原体的空气,就容易引起感染。

若是感染了,它的潜伏期可短可长,可能有的只是一两周,但有的却长达一个多月。几天后,人就容易发烧,一般来说,急性地较多见一些,伴有寒战、浑身无力的表现,之后还容易引起咳嗽、恶心等不适。但这些身体表现很常见,容易被大家忽视当成普通的小毛病来看待。

得病后多数症状较轻,常见临床症状为发热、乏力和全身肌肉酸痛。鹦鹉热不仅不是烈性的传染病,而且目前还没有纳入国家法定传染病管理。经查阅文献,近年来国内安徽、重庆、北京、江苏、浙江等地均有病例报告, 尚无人传人的报道。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养宠物,一些大爷比较喜欢养各种鸟类,在此特别要提醒这两类人群,如果持续感冒发烧治不好,最好要注意,早点排查一下。另外,如果经常接触活禽,即使没有宰杀,只是清洗,这类人群也需要注意。

预防感染,提醒大家注意做好以下几件事:

对于准备做“铲屎官”的.朋友来说,购买时要买带有健康证的,建议买回去最好观察一两周,最好别让家养鸟和野生动物接触,以免发生传染。在喂养和逗鸟的时候,务必要注意个人卫生,平时也要定期清洁笼子,保持一个干净的环境,而且清洁完之后要及时洗手。

如果它们经常在人活动的地方停留,建议大家要预防其遗留物污染,被其接触过的一些东西要及时清洗和消毒,尤其是家里有小孩的更要多注意,以免孩子拿着咬。

如果发现它们状态不对,已经生病了,一定要及时进行隔离,避免接触。在此要提醒一些朋友,对于生病的家禽,不要觉得扔掉太可惜,若是宰杀吃掉了,可能最后影响的不是一个人的健康,而是全家人的健康。

在生活中,大家也要注意加强自身的免疫力,更好地抵抗病毒。按时吃三顿饭、每天坚持适度运动,规律作息,保持心理健康,免疫力好,感染的几率就会降低。

在候鸟迁徙的时候,它们容易和家禽混食,也比较容易生病,大家平时也要注意做好保护,养成戴口罩、勤洗手的好习惯。

除了自身要注意做好预防工作,对于禽类和鸟类生活环境的管理也要注意加强,要注意防止生病的流入市场。

鹦鹉热是什么病会传染吗2

鹦鹉热传染人的几率并不高,目前临床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鹦鹉热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所导致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感染病,传染源包括鹦鹉科的鸟类、禽类。人类感染鹦鹉热衣原体大多为偶然吸入鸟类的排泄物,或接触携带病原体的鸟类所致。人与人之间通过呼吸道传播极为罕见,本病通常表现为高热、畏寒、头痛、肌痛、咳嗽和肺部浸润性病变为特征,病程较长但预后良好。鹦鹉热治疗首选四环素类的抗生素口服,其他能较好的通过血-脑屏障,如强力霉素等。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可阻止病情的发展,一般服药48-72小时内即可控制症状。重症病例可静脉给药,酌情加入肾上腺皮质激素,另外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及氟喹诺酮类的药物也有确切的疗效。

鹦鹉热的传播途径

1、呼吸道传播

人类一般通过呼吸道吸入病原体而感染,如吸入病禽的风干排泄物(如粪便)和其他粉尘;

2、接触传播

通过皮肤、粘膜和消化道侵入人体也是感染途径之一。 如接触被病原体或病禽或家禽或其排泄物污染的环境、羽毛、灰尘等。

鹦鹉热病的人拉稀吗

可能会有拉稀、腹泻的症状。

鹦鹉热衣原体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寄生于细胞内,适合体外存活。 症状通常包括高烧,伴有头痛、胸闷、咳嗽和咳痰,痰是粘液胀性,不多。还有其他症状,如呕吐、腹痛和腹泻。 在一些患者中,皮肤上也可能出现玫瑰疹和淋巴结炎。 在极少数情况下,感染某些毒株时,会出现心肌炎、心内膜炎、脑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衰竭等并发症。

鹦鹉热是什么病会传染吗3

对于喜欢小猫但家里没法养的同学,去宠物店“吸猫”或许是最直接方便的方式, 但39岁的白领于小姐(化名)却因在宠物店“吸了一次猫”导致自己会持续高烧39-40℃。

12月24日,据澎湃新闻报道,于小姐辗转两家医院没有效果后,其住进了上海长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医院检测后终于找到了发热“元凶”——鹦鹉热衣原体,鹦鹉热是一种人兽共患病, 因其致病原鹦鹉热衣原体主要寄生于鹦鹉科鸟类而得名。

据悉,该致病原广泛寄生于多种鸟类如鹦鹉、鸽、鸡、鸭、鹅、火鸡,哺乳动物如牛、马、猫、啮齿类等也是其较为少见的宿主。

医生分析,于小姐发病前无鸟禽类接触史,极有可能是在宠物店“吸猫”过程中, 接触携带鹦鹉热衣原体的宠物猫或者吸入含有鹦鹉热衣原体的空气颗粒而致病。

据了解,人类可因吸入含有病原体的空气颗粒或接触病禽的羽毛后致病,症状多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呼吸系统是主要受累的系统,重症患者可迅速进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报道称,于小姐经过针对性抗感染和对症治疗,目前她已痊愈出院。

鹦鹉热感染的概率多大

鹦鹉热感染的概率多大

  鹦鹉热感染的概率多大,据了解,人类可因吸入含有病原体的空气颗粒或接触病禽的羽毛后致病,症状多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呼吸系统是主要受累的系统,鹦鹉热感染的概率多大。

  鹦鹉热感染的概率多大1

  鹦鹉热传染人的几率并不高,目前临床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鹦鹉热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所导致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感染病,传染源包括鹦鹉科的鸟类、禽类。人类感染鹦鹉热衣原体大多为偶然吸入鸟类的排泄物,或接触携带病原体的鸟类所致。人与人之间通过呼吸道传播极为罕见,本病通常表现为高热、畏寒、头痛、肌痛、咳嗽和肺部浸润性病变为特征,病程较长但预后良好。鹦鹉热治疗首选四环素类的抗生素口服,其他能较好的通过血-脑屏障,如强力霉素等。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可阻止病情的发展,一般服药48-72小时内即可控制症状。重症病例可静脉给药,酌情加入肾上腺皮质激素,另外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及氟喹诺酮类的药物也有确切的疗效。

   鹦鹉热的传播途径

   1、呼吸道传播

  人类一般通过呼吸道吸入病原体而感染,如吸入病禽的风干排泄物(如粪便)和其他粉尘;

   2、接触传播

  通过皮肤、粘膜和消化道侵入人体也是感染途径之一。 如接触被病原体或病禽或家禽或其排泄物污染的环境、羽毛、灰尘等。

   鹦鹉热病的人拉稀吗

  可能会有拉稀、腹泻的症状。

  鹦鹉热衣原体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寄生于细胞内,适合体外存活。 症状通常包括高烧,伴有头痛、胸闷、咳嗽和咳痰,痰是粘液胀性,不多。还有其他症状,如呕吐、腹痛和腹泻。 在一些患者中,皮肤上也可能出现玫瑰疹和淋巴结炎。 在极少数情况下,感染某些毒株时,会出现心肌炎、心内膜炎、脑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衰竭等并发症。

  鹦鹉热感染的概率多大2

  对于喜欢小猫但家里没法养的'同学,去宠物店“吸猫”或许是最直接方便的方式, 但39岁的白领于小姐(化名)却因在宠物店“吸了一次猫”导致自己会持续高烧39-40℃。

  12月24日,据澎湃新闻报道,于小姐辗转两家医院没有效果后,其住进了上海长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医院检测后终于找到了发热“元凶”——鹦鹉热衣原体,鹦鹉热是一种人兽共患病, 因其致病原鹦鹉热衣原体主要寄生于鹦鹉科鸟类而得名。

  据悉,该致病原广泛寄生于多种鸟类如鹦鹉、鸽、鸡、鸭、鹅、火鸡,哺乳动物如牛、马、猫、啮齿类等也是其较为少见的宿主。

  医生分析,于小姐发病前无鸟禽类接触史,极有可能是在宠物店“吸猫”过程中, 接触携带鹦鹉热衣原体的宠物猫或者吸入含有鹦鹉热衣原体的空气颗粒而致病。

  据了解,人类可因吸入含有病原体的空气颗粒或接触病禽的羽毛后致病,症状多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呼吸系统是主要受累的系统,重症患者可迅速进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报道称,于小姐经过针对性抗感染和对症治疗,目前她已痊愈出院。

  鹦鹉热感染的概率多大3

  因为一开始发现的多是玩鹦鹉的人,所以有了这个名字。除了鹦鹉,在鸡鸭等禽类和一些鸟类身上也会出现,若是它们患病了,人密切接触或者呼吸了带有病原体的空气,就容易引起感染。

  若是感染了,它的潜伏期可短可长,可能有的只是一两周,但有的却长达一个多月。几天后,人就容易发烧,一般来说,急性地较多见一些,伴有寒战、浑身无力的表现,之后还容易引起咳嗽、恶心等不适。但这些身体表现很常见,容易被大家忽视当成普通的小毛病来看待。

  得病后多数症状较轻,常见临床症状为发热、乏力和全身肌肉酸痛。鹦鹉热不仅不是烈性的传染病,而且目前还没有纳入国家法定传染病管理。经查阅文献,近年来国内安徽、重庆、北京、江苏、浙江等地均有病例报告, 尚无人传人的报道。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养宠物,一些大爷比较喜欢养各种鸟类,在此特别要提醒这两类人群,如果持续感冒发烧治不好,最好要注意,早点排查一下。另外,如果经常接触活禽,即使没有宰杀,只是清洗,这类人群也需要注意。

   预防感染,提醒大家注意做好以下几件事:

  对于准备做“铲屎官”的朋友来说,购买时要买带有健康证的,建议买回去最好观察一两周,最好别让家养鸟和野生动物接触,以免发生传染。在喂养和逗鸟的时候,务必要注意个人卫生,平时也要定期清洁笼子,保持一个干净的环境,而且清洁完之后要及时洗手。

  如果它们经常在人活动的地方停留,建议大家要预防其遗留物污染,被其接触过的一些东西要及时清洗和消毒,尤其是家里有小孩的更要多注意,以免孩子拿着咬。

  如果发现它们状态不对,已经生病了,一定要及时进行隔离,避免接触。在此要提醒一些朋友,对于生病的家禽,不要觉得扔掉太可惜,若是宰杀吃掉了,可能最后影响的不是一个人的健康,而是全家人的健康。

  在生活中,大家也要注意加强自身的免疫力,更好地抵抗病毒。按时吃三顿饭、每天坚持适度运动,规律作息,保持心理健康,免疫力好,感染的几率就会降低。

  在候鸟迁徙的时候,它们容易和家禽混食,也比较容易生病,大家平时也要注意做好保护,养成戴口罩、勤洗手的好习惯。

  除了自身要注意做好预防工作,对于禽类和鸟类生活环境的管理也要注意加强,要注意防止生病的流入市场。

楼楼俊介都走了,吸猫吸狗吸猪是现代人寄托情感的方式吗?

对于很多喜爱这类小动物的人来讲,吸猫吸狗等方式确实是他们寄托情感的方式。这里面有几点原因:

1、颜值即正义。这些小动物普遍长得比较可爱,或者习性较得人心。人类天生喜爱美好事物的习性使得吸猫吸狗成为热门的情感寄托方式。如一位铲屎官所说:“这个时代,可爱就是正义。”

2、吸猫吸狗可以缓解情绪。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同时,社交软件的普及和工作时间的延长使得很多人没有时间也不想走出家门参加社交活动,这使得很多人的不安全感和孤单感倍增。而有了小动物后,压力巨大的工作族回到住所后,能够通过和小动物的交流等亲昵方式,分享或吐槽心理情绪,舒缓压力。这种生命的相互依存让吸猫吸狗受到欢迎。

3、吸猫吸狗的行为也让人在社交上得到关注的满足感。随着越来越多的小动物成为网红,人们对于可爱的小动物的关注越来越高。许多铲屎官对于自家宠物的分享更容易得到赞同和认可,一些人在其他方面缺失的情感在这一方面得到了补偿,从而认可吸猫吸狗的行为。

除了以上三个原因,我想还是有很多其他的理由,让你选择让身边的小动物成为你的朋友,也欢迎你的分享。

鹦鹉热在人身上有什么症状,没接触鹦鹉的排泄物也会被传染么

“ 鹦鹉热又称饲鸟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由于它来自家养的鹦鹉,故取名为 “ 鹦鹉热 ” 。目前已发现海鸥、鸽子、金丝雀、相思鸟、红雀、苍鹭、鸡、鸭等 190 余种鸟类和家禽可传播此病。当人们吸入含有病原体的空气时即会感染此病,而养鸟老人在清扫鸟笼、鸟粪、投喂饲料或抚弄爱鸟时,如不当心就会成为被感染者。
鹦鹉热的主要症状是发烧、头痛、全身无力、食欲不振、咳嗽、恶心呕吐,像得了重感冒一样。有的患者皮肤还会出现玫瑰疹、淋巴结炎等。
人得了鹦鹉热首选药物为四环素,日服 2g ,连服半月左右,直至体温下降到正常为止。土霉素治疗鹦鹉热肺炎,效果较好。日服 600mg ,每日 2 次,平均治疗期限为 2 周。此外,在饲养和逗弄爱鸟过程中要注意卫生,打扫鸟笼,清除粪便时,应戴口罩,防止干燥的鸟粪尘土吸入鼻腔。鸟笼应经常使用 2% 漂白粉喷洒,或用 5% 的甲酚皂液冲洗。发现病鸟要及时隔离、消毒或宰杀。
防病须知(如何让你家的鹦鹉远离疾病)
环境卫生状况差是伴侣鹦鹉致病的主要因素之一。鹦鹉的粪便、羽毛在温暖潮湿的居家环境中是细菌滋生的温床,为保证鹦鹉及家人的健康,对笼子、栖架和鹦鹉接触的其他物品要经常清洗消毒。当鹦鹉在家人经常活动的区域(如地板、沙发和床上)游玩时,要用报纸、塑料袋或布片等进行衬垫,防止被鹦鹉的遗留物污染。鉴于鹦鹉有用舌舔物的嗜好,笼具和栖架不能用消毒液处理,最好是用热水冲洗后置于阳光下曝晒消毒。鹦鹉咬着玩的玩具可采用蒸煮的方法消毒,不耐高温的物件可以用流动清水漂洗后在室外通风处晾干。
食物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是伴侣鹦鹉的常见病,主要是由误食了不洁食物引起。很多书上都介绍了鸟食物中毒之后如何抢救的方法,但是等事情发生后再去补救,对鹦鹉的身体和情绪都是极端不利的。积极的做法是避免鹦鹉在各种情况下发生误食。
伴侣鹦鹉比其他任何家养动物都更能接受熟食,这是非常有利的。食物中的大部分有害微生物可以在蒸煮过程中被杀死,熟食也更有利于食物中的营养被消化吸收。伴侣鹦鹉的食物加工方法与我们习惯的烹调方法应有所不同,不能添加油脂和各种调料,煮熟的食物要放凉至室温后才能喂鸟。有的鹦鹉在进食了熟食后会出现腹泻症状,可以在几个方面寻找原因:食物未煮透,尤其是鱼、肉、蛋等荤腥原料;有些食物被放入冰箱保存,取出后未解冻就喂给鹦鹉;有的食物不宜熟食而被煮熟喂给;原料不洁。
瓜果蔬菜最好是生喂,但在喂给前先要洗净、消毒。食物的消毒不能采用通常的家用洗涤剂和消毒液,您可以在清洁的盆中放入冷水,加入几匙精盐和少许柠檬汁酿成浸泡液,水果和蔬菜在其中浸泡 5 - 10 分钟、叶菜浸泡 3 分钟左右后取出,再以流动的自来水冲漂干净。
室内的温度不适可以使鹦鹉的体质下降、免疫力变差,严重的还会导致鹦鹉死亡。
大多数种类的鹦鹉都有一定的抗寒能力,有的鹦鹉主人不了解这一点,于寒冬季节额外在鸟笼附近加温,结果是当鹦鹉往来于笼子和活动场所时,太大的温差变化使鸟感冒。只要保证鹦鹉不挨饿,不被寒风直吹,冬季保持 5 ℃ 以上的室温,就能让鹦鹉舒适地越冬。
鹦鹉其实是很怕热的,炎热对鹦鹉的伤害远甚于寒冷。环境温度超过 35℃ 时,大多数鹦鹉就会烦躁不安;超过 37℃ 时,个别体质差的鹦鹉就可能因为中枢神经麻痹而死亡。预防鹦鹉中暑的做法很简单:夏季注意室内通风,别把鸟笼和栖架放在光照强烈的地方,饲料中多给新鲜蔬果,有条件的可用空调或冰块给室内降温,当鹦鹉出现热现象时可以朝它喷水雾。 给他洗澡,但不可以强迫!”
“什么是鹦鹉病?
  鹦鹉病有人称鹦鹉热、饲鸟病或禽流感症英文原名为 Psittacosis,又叫 Parrot Fever,为一种细菌性传染病病原为披衣菌Chlamydia psittaci。包含家禽、牛、马、羊、狗、猫、天竺鼠等家畜、野鸟、宠物鸟,及人类在内的动物,都可能感染鹦鹉病,为一种人畜共通传染病,大部份病因多由未感染体接触或吸入感染鸟类的尿液挥发味或是其它分泌物气味,此外还有另一些因素,如:被带病鸟咬伤,病鸟间相互整理对方羽毛,争食同一食物或者是碰触肌肤都会受到传染。然而带源者或是初期被感染的鸟类在一般情况下是很难被察觉到,又多数鹦鹉或其它鸟种被确定得到此种严重传染病时,多半已病入膏肓慎至有性命危险。
人若感染会出现那些临床症状?
人类感染披衣菌的潜伏期约为4-20日,发病早期,多数医生错把病因归类于流行性感冒,只有在病患病情告急或意外死亡才得知感染上人畜 ( 禽 ) 共通传染病---鹦鹉热,临床症状包含失去食欲、高烧不退、打寒颤、呕吐、头痛、多发性关节炎、咳嗽不停、淋巴腺病、肌肉酸痛,胸口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其中可能有半数的患者演变为肺炎,同时肝脏受损。对于怀孕妇女,艾滋病患及年龄45岁以上者,病症更为严重,而治愈此病的专业医师多使用口服性抗生素来治疗,治愈时间约 48~72 小时,除此之外,口服性抗生素 ( Doxycycline ) 也非常适合用来治疗您得病的爱鸟。
鸟如何感染此病?
 感染鹦鹉病的鸟类,其口鼻的分泌物以及排泄物中,都可能带有病原。披衣菌在自然环境中,可存活数个月以上。
主要的传染途径为呼吸道吸入排泄物及羽毛的粉尘,跟病鸟太过接近也会受到传染,由以上几点来看,最容易受到感染的应该是那些在鸟店群居的、最近才由国外进口的、常与其它鸟一起饮食的鸟儿。这时生活上并不会有什么压力所以通常不会展现症状,反到是当人们刚把鸟儿带回去的那段时间压力最大,所以常会买回去没多久就出现病征,所以那段时间与其它鸟的隔离是必要的。
患鸟有那些临床症状?
  因患者的免疫力及披衣菌感染部位不同而异,轻则无明显病症,重则死亡。完全无症状的患鸟,或者已转为慢性病的患鸟,仍会不断排毒,免疫力下降时则又会发病。急性病症:较常发生于年轻鸟,临床症状包括:(1)肝脏,胃肠道症状:食欲减弱,绿色或灰色下痢便,黄绿色尿酸,呕吐。(2)呼吸道症状:桨液或脓样眼口鼻分泌物,呼吸困难,结膜炎,鼻窦炎。(3)其它如羽毛膨松,体重减轻及精神抑郁等非特异性症状。慢性病症:肌肉无力,羽毛状况差,偶有轻度的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或者癫痫,后肢麻痹等神经症状,如有上述病况发生须立即带至禽类兽医处治疗,比较专业疗法包含,检测病鸟血球含量。血清检测、抗体滴定检测、排泄物检验,再从病鸟细胞组织中取得抗原并培养抗原,最后取得抗体再用此抗生素来治愈您的爱鸟。
治疗方法:
 口服Doxycycline 25mg/kg 每日服药二次,连续给药45天。也可用50mg/kg 每日服药一次的口服剂量,但可能引起呕吐。
感染期间的照顾方式:
i. 将鸟笼以医生推荐的消毒水清洗干净,消灭病原体。
ii.小心地处理鸟儿的粪便。
iii.将羽毛所产生的粉尘,在空气中散布的程度减到最轻。
iv.将所有展现初期病征的鸟儿分开单独放置。
v. 避免与老人、生病的人或幼童接近这些鸟儿,特别是在初期阶段时(感染力最强)。
vi.所有含有钙的食品皆不应该给病鸟食用,因为钙会影响治疗用药。
vii.将鸟周围的干扰及压力减到最低,并且持续的带鸟儿定期减查,因为医院开出的药方可能并不是第一次就会完全有效。需经过多几次的诊断。
viii. 如果在经过许多的治疗及诊断检查无效时或无法医治时,应认真考虑让鸟儿安乐死。
预防方法:
  要预防感染鹦鹉热最基本方法还是靠自己做起,当您去鸟店(含其它宠物店)或拜访饲有鸟儿朋友家中做客后,回到家中一定要记得洗手,这可减低您的爱鸟受鹦鹉热感染,第二点,新进的鹦鹉,应隔离30日检疫,其间给予添加Chlortetracycline的食物,检疫完毕后,最好再继续给药15日,第三项,是非常重要的,您一定要定期清洁您爱鸟的周围环境并清洗鸟笼,饲料盒,给水杯,玩具…等,这些基本习惯可让您及爱鸟远离鹦鹉热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