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舍文
近日,国内各地纷纷出台疫情防控政策调整措施,被大家叫做“层层减码”。
资料图
防控措施调整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注意个人防护? 如果遇到身体不适该如何应对?
以下我们整理了近日相关专家给出的提示:
准备1
全力避免医务人员涉疫减员
资料图 图片来源:上观新闻
12月3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胡必杰教授做了“医疗机构如何科学应对奥密克戎疫情”的演讲。
胡必杰强调,医务人员平时应加强新冠监测和自我防护,从事急诊、发热门诊、ICU、肿瘤放化疗、血透、血液疾病、老年疾病诊治等工作的医务人员,最好每天做一次核酸检测,尤其是重点岗位,必须完成疫苗接种,并监控抗体水平,抗体水平不够应考虑补充接种疫苗。
同时,如果医务人员感染新冠病毒,他建议尽早优先使用Paxlovid(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等抗新冠药物,缩短排毒时间,尽快回到岗位。
今年3月,首批新冠口服特效药Paxlovid(奈玛特韦/利托那韦)获批进入国内 资料图
他还建议优化新冠诊治相关人员防护级别。“取消防护服,因为许多岗位穿戴隔离衣就足够了,脱掉防护服,有助于减轻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胡必杰说。
来源:澎湃新闻
准备2
要把脆弱人群保护得更好
资料图
胡必杰在演讲中表示,“脆弱人群一旦大量感染,会出现大量重型患者,导致医疗资源、抢救资源发生挤兑”。他说,当前应加强对新冠脆弱人群的识别与防护,如养老院、康复机构的老年人,以及血透、肿瘤等免疫能力低下的患者群体。
上海步入老龄化社会早,目前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约有80多万人,胡必杰认为要采取措施保护好这部分人群。
胡必杰表示,必须采取措施尽可能延长整个脆弱人群发生感染的时间。比如大幅度提升这些人群中的疫苗接种率,把这波人群的感染周期拉长至5个月甚至更长,这样可减轻或避免医疗资源挤兑引发的严重后果。
来源:澎湃新闻
准备3
用好抗原检测
胡必杰在演讲中表示,随着普通人群中减少或停止大规模核酸筛查,同时新冠在社会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流行水平,抗原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虽然不及核酸检测,但由于抗原检测操作十分简便,随时随处可操作、成本低廉,具有很多优势。尤其是抗原检测在感染者出现发热等症状后具有高传染性阶段时,其检测阳性率可以达到较理想状态。
所以今后抗原检测有望成为社区筛查、密接和轻症感染居家隔离期间的重要新冠感染检测手段。
来源:澎湃新闻
准备4
家里储备一些药品
资料图
当前,重症高风险、普通人群怎么做好健康防护?如何看待用药需求?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王贵强作出专业解答。
王贵强表示:我国治疗呼吸道感染的药物有充足储备。家里可以适当储备一些解热镇痛的日常药物,但没有必要去抢购、囤积。
经过近三年的抗疫,我国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经受住了考验。当前,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万一感染了奥密克戎变异株,一部分人会出现发热、咳嗽、咽喉痛等症状,使用一些对症支持的药物包括中药就可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纳入了口服小分子抗病毒药物 资料图
针对重症高风险人群,如果使用已获批的治疗新冠肺炎的小分子药物,要遵照医生指导。
来源:新华社
准备5
个人防护要继续做好
王贵强表示: 对于普通人群,要做到勤洗手、外出时戴好口罩、常通风、不聚集。 均衡营养,适当休息,合理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
资料图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慢性基础疾病患者要按照医嘱坚持用药。气温骤降等恶劣天气时,慢性呼吸疾病患者尽量减少外出。
如果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不适,做好健康监测。如果重症高风险人群出现持续高烧不退、呼吸困难等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疾病加重。
来源:新华社
准备6
社会对疫情要有适度的心理准备
处在长期“零疫情”环境下的民众对新冠容易产生过度恐慌,并可能因此造成混乱。如果因此造成大量轻症患者寻求医疗救助,反而会形成医疗挤兑。因此,一旦奥密克戎暴发,民众应成为第一道防线,例如,要让大多数民众自己做抗原检测,判断是否感染,再判断自己是否是高危人群、是否需要去寻求医疗救助。
而这道防线不被一触即溃的前提是,民众对新冠有基本的科学认知,知道这是一个自限性疾病,可以在没有医疗措施干预的情况下自愈。同时也要知道,不同人群的风险不同,如果是高危人群,则需要尽早寻求医疗救助。
来源:医学界 作者 周叶斌
准备7
遇到什么情况需要去医院就医?
王贵强建议,对新冠患者分层救治,一般患者可在家观察治疗。但是,患者也要密切关注自己的症状:包括测体温,看有没有呼吸困难、气短;基础病要特别关注,比如说本来有高血压,用抗高血压药控制不住的,及时报备及时到医院就诊;糖尿病、冠心病病人出现基础病加重,一定要跟社区医生电话沟通,必要时候到医院去进行诊疗和救治。一般来讲有发热的表现,还是先到发热门诊,但是如果基础病很重,极重危症非常危急的时候,直接到急诊去看病也是可以的。
来源:央视网
资料图 图片来源:北京日报
版权说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疫情防控二十条内容要点梳理(疫情防控十条措施内容)
关于隔离时间和方式
对密切接触者实行“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
对高风险区外溢人员实行“7天居家隔离”。
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实行“5天居家健康监测”。
对入境人员实行“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目的地不得重复隔离。
对于入境重要商务人员、体育团组等,“点对点”转运至免隔离闭环管理区,开展商务、训练、比赛等活动。
注:以上人员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或离开管理区。
关于风险区域划定
将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
各地在疫情发生后,要及时划定高风险区并对外发布。
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
在疫情传播风险不明确或存在广泛社区传播的情况下,可适度扩大高风险区划定范围。
高风险区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
关于核酸检测要求
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高风险区外溢人员:在居家隔离第1、3、5、7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第1、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入境人员: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明确入境人员阳性判定标准为核酸检测Ct值35。
入境航班登机人员登机前须提供48小时内1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面向跨省流动人员开展“落地检”。
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纠正“一天两检”、“一天三检”等不科学做法。
一个“不再判定”和一个“取消”
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
一个“严禁”和四个“不得”
地方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
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保障居民治疗、用药等需求。
各地各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教育部门防控措施,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不得加码管控。
发生疫情期间,要全力保障物流通畅,不得擅自要求事关产业链全局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点企业停工停产,落实好“白名单”制度。
目的地要增强大局意识,不得拒绝接受滞留人员返回,并按照要求落实好返回人员防控措施,既要避免疫情外溢,也不得加码管控。
这些方面要“加强”
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
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
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
加大“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行业系统的督促指导,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
加强封控隔离人员服务保障。
完善校地协同机制,联防联控加强校园疫情应急处置保障。
落实企业和工业园区防控措施。加强对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员工的生活、防疫和轮岗备岗保障,完善第三方外包人员管理办法,严格社会面人员出入管理。
加强对优化调整政策的解读,充分认识进一步优化防控措施是为了防控更加科学精准,决不能造成放松疫情防控,甚至放开、“躺平”的误读。
一图看懂
图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