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德国媒体报道,德国卫生部长劳特巴赫表示,德国保罗·埃尔利希研究所评估认为,中国科兴疫苗的数据足够安全。德已批准为在德中国公民接种中国科兴疫苗。“德国之声”报道称,劳特巴赫说,希望通过这一步骤让在德国的中国公民能接种本国疫苗,获得更多的免疫保护。
相关许可已经在12月7日生效。德国保罗·埃尔利希研究所为德国国内专门负责疫苗审核的部门,随着该研究所为科兴疫苗“开绿灯”,德国卫生部长劳特巴赫也表示,以此为基础,他可以“不带任何保留地”同意该款疫苗在德国使用。
在今天(9日)的外交部记者会上,毛宁在回答深圳卫视直新闻提问时表示,中方欢迎德方此举。
资料图
给疫苗“开绿灯” 德媒怎么看?
国际媒体普遍联系到11月初朔尔茨的对华访问。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正式访问的德国总理朔尔茨。朔尔茨是中共二十大后首位到访中国的欧洲领导人。有外媒曾披露,疫苗议题是朔尔茨此访的一项议程之一。
有媒体称,当时中德领导人就公共卫生议题达成了某种共识。11月底,路透社引述德国联邦政府和卫生部发言人报道,德国政府和中国方面就复必泰疫苗在中国使用的事宜正在“接触中”。
深圳卫视直新闻注意到,彭博社记者曾在11月17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就此提问。国家疾控局副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洪兵表示,对于接种疫苗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以及可负担性等因素,坚持依法依规、尊重科学的原则。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制定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方案,方案确定以后,有关情况会及时向社会发布。
德国《明镜周刊》在近日的报道中指出,德国政府放行科兴疫苗背后也希望中国能够推进德国疫苗进入中国的审核程序。深圳卫视直新闻今天(9日)则就“中方是否准备允许在华德国公民接种德国疫苗”向发言人提问,毛宁表示,中德两国已就为在华常住德籍公民接种德方疫苗达成共识,双方将通过外交渠道商定有关安排。
务实合作和意识形态先行正在角力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中德互相给对方的疫苗“开绿灯”也代表着中德务实合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展开。除公共卫生外,中德在各领域的合作也正在推进之中。
德国总理朔尔茨对于合作面的肯定体现在其近日发表的署名文章之中。据报道,朔尔茨日前在《外交事务》杂志撰文指出,中国的崛起不是孤立中国的理由,也不是限制对华合作的借口。
资料图
深圳卫视直新闻注意到,朔尔茨的文章以德语、英语双版本,刊发在美国媒体之上。署名文章围绕德语单词“时代转折点(Zeitenwende)”这一主题分析朔尔茨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局势变化。朔尔茨表示,需要采取更加务实并且谦逊的态度与中国打交道,即便德国与中国在价值观、制度等方面的确存在不同。
文章的受众群为何?为什么要在此时发表署名文章?为什么发表在美国媒体之上并以德、英双语发布?德国总理想要对美、对世界传递何种声音?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思考。香港《南华早报》认为,朔尔茨作为德国政府内部更为“鸽派”的代表,相关观点与一些“鹰派”人士“针锋相对”,从客观上形成了某种制衡。
外界普遍以“务实”评价朔尔茨的对华态度。有分析认为,朔尔茨没有将中国定义为“威胁”或是“挑战”,其实继承了一部分前任总理默克尔的对华思路。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德国内部仍然存在“杂音”,相关讨论仍时不时出现在德国政界。近日,路透社获得一份所谓“独家机密草案”。报道披露,德国外交部计划针对与中国有深度联系的公司出台更严格的规定,责成它们披露更多信息,并可能就地缘政治风险对其进行压力测试。报道认为,相关措施旨在减少企业对中国的依赖。其中,化工、汽车等与中国联系较深的领域将受到影响。
美国《外交学者》杂志直接指出,朔尔茨的“务实态度”已经遭到了德国一些政客的批评。报道指,外交部长安娜莱娜·贝尔伯克(Annalena Baerbock)说,朔尔茨的北京之行时机是“错误的”。报道注意到,她的外交政策是明显的“价值观驱动型”,将人权、意识形态等议题看得很重。
可以看出,朔尔茨顶着巨大压力访华,回国后压力也并未消散。到底是更应注重合作面还是更应关注意识形态、价值观的讨论,依然存在于德国舆论界。此时我们再回到近日中德在疫苗领域所取得共识,不难看出,在当前中德关系的大环境之下,德国正常地开展了任何对华的务实合作都将具有特别意义,也值得特别关注。
随着朔尔茨以及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的访华,有关“务实合作”的声量似乎正在逐步增加。有关疫苗的共识或许是“一小步”,我们也希望未来会有“一大步”。
资料图
作者丨朱恩地,深圳卫视直新闻驻京记者
编辑丨李怡,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重庆:非必须不做核酸,部分医院不再看核酸,放开的方向坚定不移
今日,重庆举行第157场新冠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会上表示,核酸愿检尽检,非必须不用检;对于采样点设置调整中。符合条件的密切接触者可居家隔离。
随着重庆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秩序,大部分市民都可以外出。与此同时,近日重庆中心城区的一些医院也更新了对门诊患者的就诊规定,部分医院对就诊人员不再有核酸阴性证明期限的要求。
“重庆发布”在12月3日的推文中表示,“尽快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尽快”,就是还有一个很短的过程,且尽量短,已满足市民对正常生活的期盼。“现阶段的恢复不是一步到位,但放开的方向坚定不移,实现放开措施和范围上的小步走不停步”。“人民需要正常的生活,城市需要正常的烟火气,这就是人民至上。”
媒体报道
核酸“愿检尽检”“非必须不检”
对于市民普遍反映做核酸的点位较少,排队耗时长,重庆市政府新闻办徐祖国介绍,目前正在组织安排合理设置常态化核酸检测点,以方便市民群众愿检尽检,但也建议大家非必须可以不用做核酸;确实要做,合理安排时间,避免高峰期间排长队。
在12月2日的发布会上,市卫健委副主任李畔表示,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做核酸,“回家、回社区以及乘坐公共交通这些都不需要出示核酸阴性证明,所以市民朋友可以做出一个合理的选择该不该做核酸”。
他今日进一步明确表示,现在只是在一些公共场所需要72小时的核酸阴性证明,还有就是出重庆、出中心城区需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其他的就是基于对隔离点、对高风险区等有一些核酸检测的要求。
部分医院不看核酸
除了回家和在路上通行方面对市民没有核酸证明期限的要求,据重庆“上游新闻”消息,今日重庆中心城区多家三甲医院发布了最新的就诊须知,其中部分医院对就诊人员不再有核酸阴性证明期限的要求。
其中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规定,“门诊就诊人员请配合测温、流行病学史调查。验双绿码,扫场所码进入门诊。”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对普通门诊患者的要求是“配合查验健康码及行程码,配合测量体温及流行病学史调查,有序进入门诊诊区就诊”,但提出“门诊手术以及须摘口罩的门诊诊疗,须24小时内核酸阴性报告”。
重庆市人民医院也对普通门诊患者不再有查验核酸阴性报告的要求:“门诊患者,请规范佩戴口罩,配合查验渝康码及扫场所码,配合测量体温及流行病学史调查,有序进入门诊诊区就诊。门诊手术以及须摘口罩的门诊诊疗须持24小时内重庆本地核酸检测阴性报告”。
符合条件的密接可居家
市疾控中心主任医师罗飞表示,关于密切接触者,在《第九版防控方案》中原则上是要求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但密切接触者中经专业人员评估无法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特殊人群,例如14岁及以下儿童、孕产妇、半自理、无自理能力以及有严重基础性疾病的人群等,在住的地方具备相应的必要的条件是可以实施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的。
罗飞在会上称,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毒力等特点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国际和国内监测数据证实,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进化分支BA.1、BA.2、BA.5系列,包括BF.7、BQ.1和重组体XBB的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德尔塔等变异株明显减弱。“通俗地说,就是现在流行的新冠病毒与去年、前年流行的病毒相比,它的致病性明显减弱,正常的健康人感染后出现的症状也更轻”。
他同时表示,有基础性疾病、高龄和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如果感染了奥密克戎变异株之后,仍然可能会出现一定比例的重症。现有的疫苗对降低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导致的重症和死亡仍然有较好的效果。他还提醒,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依然是疫情防控的有效措施之一,适龄、无禁忌症的市民当“应接尽接”,符合加强免疫接种条件的市民,应及时接种“加强针”。
放开的方向坚定不移
重庆的新增病例在11月27日达到高峰后,近日呈持续下降态势。尽管今日仍有5845例新增,但病例数字与前日相比有明显下降。与此同时,今日还治愈出院了245例病例和解除无症状感染者医学观察5723例,因此现存感染总数也较昨日有所回落。
重庆市委常委在12月1日召开扩大会议,强调要坚持分类分步推进,尽快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非高风险区要结合实际应解尽解,由点及面促进人员流动,尽最大努力减少疫情防控给群众带来的不便。有序开放商场、超市、药店、诊所、理发店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行业场所。进一步组织好公共交通,保障好群众必要的出行需求。
12月2日,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主持召开中心城区有序恢复生活秩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市工作会议。会议指出,有序恢复中心城区生产生活秩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市迫在眉睫,任务艰巨繁重。要坚持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把推动复工复产复市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主动下沉服务,精准指导帮扶。
“重庆发布”在12月3日的推文中表示,尽快就是还有一个很短的过程,且尽量短,已满足市民对正常生活的期盼。“现阶段的恢复不是一步到位,但放开的方向坚定不移,实现放开措施和范围上的小步走不停步”。“人民需要正常的生活,城市需要正常的烟火气,这就是人民至上。”“恢复受限从市民买菜理发开始、看病开药开始,这就是日常生活的烟火气,是市民最基本的获得感。”
截至12月3日12时,重庆中心城区已恢复全线运营公交线路565条,另有实行跳站运行公交线路7条,实行区间运行公交线路5条,实行改道运行公交线路2条,其他公交线路正陆续恢复。
延伸阅读:
广州专家:奥密克戎毒力低市民可按普通感冒储备药物
目前,全国疫情总体呈较快发展态势,疫情波及面广,但同时,奥密克戎变异株相比原始株和德尔塔等变异株有显著变化。奥密克戎变异株有哪些特点?我们又该如何科学防控?
奥密克戎变异株有哪些特点?
致病力和毒力减弱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表示,国际和国内监测数据证实,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进化分支BA.1、BA.2、BA.5系列,包括BF.7、BQ.1和重组体XBB的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德尔塔等变异株明显减弱。
重症和死亡比例低
常昭瑞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重症和死亡的比例明显低于之前原始株和关切变异株,这既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点,也可能与人群接种疫苗免疫水平提高、及时干预治疗等因素有关。
免疫逃逸能力强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专家李侗曾表示,北京本轮疫情的主要毒株奥密克戎BF.7变异株免疫逃逸能力强,致使接种过疫苗的个体或既往感染过新冠病毒的群体,虽然有抗体,但仍可能会再次感染。
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加快
李侗曾表示,BF.7变异株主要引发上呼吸道感染,感染后1天就可排毒,致使感染人群迅速增加。很多人感染后症状较轻,这反而给疫情防控带来“更大压力”。一些患者觉得就是劳累或感冒,没有引起重视,继续参加社会活动,当检测出阳性时,已经引发了传播。
无症状感染者较多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临床中心主任、主任医师陈志海表示,原始株、阿尔法株和德尔塔株的致病性非常强,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包括年轻人、老年人都会有典型的新冠肺炎肺部表现,而奥密克戎变异株不同,无症状感染者较多,发病患者的潜伏期也更短,病人感染后1~3天,最多5天,就有可能出现症状。
周期为两周左右
陈志海注意到,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感染者,从检测出阳性、到出现症状,再到好转、符合出院标准,一般需要两周左右,有基础病的老年人病程会长一些。
主要引发上呼吸道感染
李侗曾表示,与原始毒株相比,BF.7变异株更多表现为发烧、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少数人可能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还有极少数会出现味觉嗅觉减退等。
尚无证据表明感染新冠后会有后遗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教授、广州黄埔方舱医疗队负责人崇雨田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些传染病的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的功能长期未能恢复正常,才会被认为是后遗症。”对于新冠感染者而言,有的人临床表现可能持续比较长,比如味觉嗅觉丧失、关节痛、记忆力下降、胸口疼痛、咳嗽等,有的学者把这些称为“长新冠”。崇雨田认为,这些不能将其归类为“新冠肺炎的后遗症”,“目前学界并未确认新冠肺炎有后遗症。至少尚没有证据表明有后遗症。”
研究发现复阳病例的传染性非常低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抗体会在一定时间后失效吗?新冠病毒是否还会不断变异?
广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唐小平:用科学的眼光看,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毒力显著降低、传染性比较强,可以说已经“适者生存”并趋于稳定,以后再变异的几率比较小。此外,不管病毒怎么变,新冠病毒疫苗对奥密克戎还是有显著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的作用。
新冠感染者复阳的比例有多高?复阳者有传染性吗?对社区有风险吗?
唐小平:复阳的定义是感染者达到2次核酸阴性或Ct值≥35的出院标准后,再次检测核酸阳性。近期我们和钟南山院士团队一起对不同病毒株的复阳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几点结论:一是复阳病例的Ct值<35的只有5%;二是对5%复阳病例的样本进行病毒培养,都没有培养出活的新冠病毒;三是对所有复阳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随访,没有发现被感染的情况。我们由此得出结论,复阳病例的传染性非常低,总体上对社区是安全的。
家长不必过分担心未接种新冠疫苗的3岁以下婴幼儿
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内科主任兼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徐翼:儿童属于新冠易感人群,而且三岁以下没有新冠病毒疫苗覆盖,但家长不必过分担心。一方面,儿童感染新冠后临床症状比较轻,3至5天就能恢复,症状以发热、咳嗽、腹泻、呕吐为主,发生肺炎和重症的概率比成人还低。另一方面,婴幼儿的活动范围小,暴露风险也比较小。从国外的病例看,90%属于家庭聚集性发病,也就是父母把病毒传给小孩。
因此,年轻父母完全没有必要过度焦虑,只要做好自身防护,避免把孩子带到高风险区或者人流密集场所,在家里注意做好通风和手消毒,让孩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就能有效降低孩子被感染的风险。
奥密克戎毒力非常低
市民按普通感冒来储备药物即可
居民有必要在家里储备药物吗?
唐小平:以往的新冠病毒株引起肺炎的比例都在50%以上,但现在奥密克戎感染者绝大部分是无症状和轻型,症状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在本轮疫情中,方舱里的感染者多喝水、休息好,很快就可以出舱了,用药也只是对症支持,包括解热、镇痛的药,还有一些中药。如果市民想在家里储备药物,按缓解普通感冒症状的药物来准备就可以。
为什么过几天大家都会神雕大侠
近日,“某地阴性清零”“满街都是神雕大侠(杨过,谐音阳过)”“如果你还不认识一个‘小阳人’,请检讨自己的社交能力”等“段子”流传甚广,让人在疫情的阴霾之下,有了哑然一笑的轻松。不过,有的“段子”和留言却让人感觉变了味道——“找个合适的时间去感染”“某某家毒株好,两到三天康复,一起去接种”,似乎有种敞开怀抱拥抱病毒的“豪迈”,让人看了“瑟瑟发抖”。
带一点调侃和轻松的“段子”,客观上能够缓解人们的焦虑情绪,但一些段子中隐藏的消极情绪和“躺平”心态,需要大家理性看待。
当前,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下降,重症患者少,但肌肉酸痛、发热、咽痛等症状也绝不好受,最好别得病。同时,一旦感染就要居家隔离休息,暂时无法返岗,大量人群感染势必会给城市正常运行带来压力,使生产、流通等环节产生人力短缺问题。因此,做好自我防护不仅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城市,为抗疫做贡献。
近期随着“新十条”出台,各地走小步、不停步,优化完善防控政策,目的是更好平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这对属地、部门、单位、个人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做好政策的平稳有序衔接,核酸点不能撤得太急,要照顾到有检测需求的人群。要强化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分级诊疗,加强居民健康管理和服务,根据需要为居家隔离人员提供康复指导、转诊服务或就近购药服务等。各部门要主动细致、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购药难等急难愁盼问题。
“做好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并不简单。接种三针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感染后重症和死亡风险,对合并基础病的老年人尤为重要;佩戴N95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多通风等做法仍然可以很大程度上保护我们远离病毒,也是群众高度认可的个人防疫策略,我们要一如既往地落实。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可以适当储备一些解热镇痛的日常药物,但没有必要抢购、囤积。非紧急的就医需求,可选择互联网+医疗的方式就诊、购药,把医疗资源让给有紧急需求的人。总之,我们仍需做好自我防护,做好家人和城市的健康守护者,用健康的心态等待冬去春来。
抗疫三年,我们收获了什么?
抗疫三年,我们收获了:责任担当、平凡英雄挺身而出等。
1、回首抗击疫情的这三年,从2019年12月末到2022年12月初,疫情给经济带来冲击,给生活带来磨砺,给发展带来严峻考验。三年,行路崎岖且艰难,付出过代价,承受过悲伤,但是我们更应在这场战役中看到收获。
2、看我们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胜利,以生命至上汇聚合力,以举国之力对决疫魔,全党全国人民拧成一股绳,风雨中有挺立的坚强脊梁,有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更有休戚与共的责任担当。
3、看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看耄耋院士、“90后”“00后”医护人员从脸颊被口罩勒到溃烂到在手术室外席地而眠,从双手被汗水浸到泛白到没时间上厕所不敢吃饭……生与死的搏斗中,有多少平凡英雄挺身而出、生死阻击,勇敢冲锋、从未怯场。
4、看八方驰援、同心同向,从普通网格员全身挂着药袋送药到货车司机日夜兼程运送物资,从外卖骑手成为“摆渡人”到志愿者心理疏导、生活保障……在没有硝烟的战场,有多少普通人无私奉献、携手并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5、看无数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既当“守门员”“疏导员”,又当“跑腿员”“宣传员”,从“关键时刻,我要守在一线”到“我是党员,这样的时候,我不冲谁冲”。这些真情话语、内心独白、“硬核表达”,让人民群众感佩于心,干群关系更加紧密。
6、无数的场景和画面,值得我们更深地铭记。我们相信,经历过磨难,才能够不断成长、更加坚强;经受过考验,才能够愈发勇毅、奋起前行。
7、近三年来,我们迎接了五波全球疫情的冲击和百余起聚集性疫情,但新冠肺炎疫情发病、重症和死亡比例均处于全球最低水平。
8、近三年来,我们以战略的稳定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
9、近三年来,我们拥有了有效的诊疗技术和药物,医疗救治、病原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能力在持续提升,疫苗研发和接种取得了积极进展,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种率超过90%,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明显提升……
10、我们认识到奥密克戎最新变种强大的传染能力,随时根据感染状况,调整应对策略,于是有了优化调整的防疫政策。
抗疫小标语:
1、我们所不可战胜的,是制度优势,中国一次次将“不可能”变成“一定能”。
2、是坚持人民至上,凝聚起团结伟力;是保障民生供给,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
3、是走小步、不停步,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是努力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是现代化治理能力的逐步提升。
4、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意识的空前清醒;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更加自觉……
5、突如其来的疫情,是灾难,也的确带来很大的损失。但只有经历了寒冬,我们才知道,我们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在风霜雨雪中跋涉,从艰难困苦中走来,当我们回归正常生活秩序,我们要记住这段历史,并始终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