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尽量让自己和身边人晚感染、少感染。”

近期,有网络传言称感染一次新冠病毒相当于就打了一次疫苗,甚至有人表示“早阳早好”。

那么,这种言论成立吗?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专家李侗曾告诉中新网,尽管感染新冠病毒后,在一定时间内会获得针对该毒株的免疫力,但并不代表不会再次感染。



李侗曾

李侗曾介绍,确实有些传染病得过一次轻易不会再得,如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甲肝等。原因与这些病原微生物特性有关,感染后,身体会利用之前形成的免疫机制进行自我防护。

不过,新冠病毒是属于另一种,感染一次并不能终生免疫。 据具有类似的特点还有流感,由于病毒型别多、变异快,容易从人体免疫机制中发生逃逸。这也是流感疫苗为何每年都要接种,因为重复感染的概率很大。

李侗曾特别提醒,同为新冠病毒,不同的毒株导致感染多次的能力也有强弱之分。与德尔塔及之前的变异株相比,奥密克戎更容易导致再感染。 此外,反复感染依然有一定重症风险,会传染给家中老人、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

尽量让自己和身边人晚感染、少感染。 ”李侗曾表示,即使曾经感染,也还是要做好防护,且感染后再接种疫苗也有必要。



资料图

如何看待新冠病毒?如何科学防疫?

李侗曾介绍,奥密克戎毒株主要影响上呼吸道,影响肺部的很少。2020年的原始毒株、2021年的德尔塔毒株,感染后患者得肺炎的比例相当高。2022年以奥密克戎为主之后,有肺炎的患者就很少了,绝大多数人是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只有一些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以及没有打过疫苗的人,仍然有得肺炎的风险

他表示,大部分阳性感染者十天左右就可以转为阴性。“目前没有药物来帮助快速转阴,只能通过保持充足的休息时间,营养均衡,适当多饮水,来保证身体处于良好的状态,能够帮助我们尽快转阴,如果有一些基础病,那我们维持基础病的稳定,也又有利于新冠的康复。”

此外,轻症患者不需要抗病毒治疗,有进展为高风险因素的感染者才需要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可以加快转阴,降低病毒载量。轻症和无症状人群居家隔离即可,但是,基础疾病不稳定或者80岁以上的人群不适宜居家隔离,建议到医院进行隔离观察。



抗原试剂

对于有部分患者服用药物后出现呕吐现象,李侗曾解释称,任何药物都可能会引起胃肠道的不适,但发生率较低。对于本身有消化道溃疡的人群,不建议使用布洛芬,请提前咨询医生。

另外,部分新冠感染者会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需要进一步鉴别。“如果自己感觉明显是吃完药后引起的胃肠不适,那就先暂停吃药,及时和医生沟通,调整其他治疗方案。”

李侗曾表示,与新冠原始毒株和德尔塔毒株相比,奥密克戎毒株表现症状较轻,后遗症的发生率很低,群众不必过多担心 。如果出现乏力就多休息,对于一些有味觉、嗅觉减退的人,大部分两周内就可恢复,少数人可能持续时间长,但一般不超过三个月都可恢复。

他还表示,感染新冠病毒后,在一定时间内会获得针对该毒株的免疫力,一般可持续半年以上。

原标题:《“早阳早好”?专家:奥密克戎更易导致再感染》《“新十条”之后,这份专家建议请收下!》

感染者早阳早好吗?

目前相信大家总能看到有居民感染的消息,开放环境下的防控工作也遇到了新的挑战。然而此时此刻却有人宣扬“早阳早好”,那么对于感染,到底是早点感染还是晚点感染更好呢?
一、感染是迟早的事
考虑到病毒现阶段呈现高传播性,在开放环境当中,非必要不查核酸会让病毒存在隐性传播的可能。换句话来说,不查核酸之后,生活中将无法确认自己身边的人是否感染,被感染的风险也无法被察觉。
随着居民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复杂,后续造成规模型感染的概率会增加。有医疗团队针对我国现阶段防控手段,以及病毒传播规模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未来两个月内病毒传播规模扩大,或导致6成人感染。
不难看出,未来大部分人都会成为病毒攻击的对象,而居民对环境的未知,会进一步促使感染规模扩大。既然感染已成定局,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被暴露在充满病毒的环境当中,早一点“阳”会不会更好呢?
部分网友表示,早点感染早点恢复正常。支持“早阳早好”的人普遍认为,感染之后身体免疫力增强,几乎不会复阳。如果所有人全部在第一轮感染,那么恢复后环境风险就会大幅降低。
殊不知病毒传播并没有那么简单,还有很多连带的问题需要考虑。如果居民一股脑全部主动感染病毒,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将是整个社会难以承担的。
二、“早阳早好”会加大短期压力
前面我们提到,按照现在病毒的传播趋势,短期内我国感染率会达到6成以上。试想一下,如果环境因素持续恶化,那么感染的规模还会进一步扩大,达到8、9成也是有可能的。
为什么会造成短期压力呢?主要看两个层面。第一个是居民层面,“早阳早好”其实在助长短期内的大范围感染,但由于个体差异,每个人感染后的情况都不一样。
有些人很幸运,无症状可能只需要请几天假,转阴就能上班、上学了。而有些人体质差,呈现轻症,那么各种不舒服的感觉就会席卷全身。从健康角度,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对心理上也会造成压力。
第二个是社会层面的压力,即便现阶段病毒毒性减弱,感染后短期就能恢复,可大范围的感染无疑会再次造成社会瘫痪。劳动力不能充分投入市场,对国家经济是具有一定影响的。
除了间接影响经济外,还有一个部分会迎来巨大压力,那就是我国的医疗体系。“口罩三年”让我国医疗资源有限的问题暴露无遗,如果按照预测,第一个高峰期迎来6成人感染,医疗系统难免会陷入僵局。
虽说我国针对病毒传播采取了各种策略,比如专门用于隔离的方舱医院,但如果出现短期内突发性的大规模传播,医疗系统仍然是招架不住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比起“早阳早好”,自然传播更符合国情。
三、避免感染,依然是防控的主要方向
关注过相关资讯的朋友应该知道,那些支持“早阳早好”的人,认知中普遍认为“阳”过一次就没事了。但实际上,国际社会的诸多例子都在向我们说明,感染过并代表人就“无敌”了。
针对病毒传播,国外多个国家早已躺平接受,然而病毒却在不断发生变异。随着躺平国家居民大范围感染,抗体水平整体下降,人们不仅没有将病毒控制住,反而让它更“聪明”了,依然保持着高传播性。
也因为这样,我国当时并没有跟风采取躺平政策,毕竟人口数量庞大,大范围感染造成的后果不可估量。如果我国也和国外那样,逐步形成居民反复感染的局面,那么社会环境终将不会好转。
为了避免大规模感染,防止居民生活受到影响,我国放开的同时仍在提倡做好防护。这不仅是在降低防疫成本,减轻社会压力,同时也是在放慢病毒感染的节奏,以提高我国防控相关工作的容错率。
总结
“早阳早好”并不会让生活尽快回到正轨,反而会带来诸多压力,会进一步打乱社会节奏。我国防疫工作放开仍在过渡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作为普通居民,管理好自己的健康,按兵不动即可。

早阳早好下一句

早阳早好下一句是早得下一波。

身体对病毒的免疫力来源于身体免疫系统的两步走:“识别+记忆”。

识别,是身体的固有免疫系统(也就是血常规里面的单核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等)把病毒吞噬后,把抗原分解出来,给T细胞和B细胞。

记忆,是收到抗原以后的T细胞和B细胞,记住这个抗原并形成一些专门识别这些抗原的“记忆细胞”并产生抗体,当病毒再次进入身体时,被激活然后快速消灭病毒。

但是,Omicron对这两个过程,都有针对性的打击。


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在进化上就一直在不断强化对固有免疫的抑制,其中主要是Orf9b和N突变,可以通过抑制TBK1和IRF3两个信号分子,导致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β干扰素。

从原始毒株,到Delta,到Omicron,这两个突变都一直存在,并不断进化,这就导致通过感染,身体很难形成“足量、有效”的长久免疫力。


研究发现,Omicron中主要流行的BA2、BA4、BA5,都具备强大的免疫逃逸能力。

前期感染过Omicron产生的抗体,因为Omicron强大的突变能力,而不能再结合到再次感染的病毒上。

也就是说,感染产生的抗体,对下一次感染,没太多作用。

所以,对于那些“早阳早好”观点的人,既是对病毒的轻视,也没有做到敬畏生命。

口罩三年,早阳早好吗?

“口罩事件”如今迎来防控政策的全面“松绑”,生产、生活恢复正常,非必要不再检查核酸,种种迹象都表明,整个社会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唯独感染这块,成了居民争论的对象。
目前相信大家总能看到有居民感染的消息,开放环境下的防控工作也遇到了新的挑战。然而此时此刻却有人宣扬“早阳早好”,那么对于感染,到底是早点感染还是晚点感染更好呢?
一、感染是迟早的事
考虑到病毒现阶段呈现高传播性,在开放环境当中,非必要不查核酸会让病毒存在隐性传播的可能。换句话来说,不查核酸之后,生活中将无法确认自己身边的人是否感染,被感染的风险也无法被察觉。
随着居民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复杂,后续造成规模型感染的概率会增加。有医疗团队针对我国现阶段防控手段,以及病毒传播规模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未来两个月内病毒传播规模扩大,或导致6成人感染。
不难看出,未来大部分人都会成为病毒攻击的对象,而居民对环境的未知,会进一步促使感染规模扩大。既然感染已成定局,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被暴露在充满病毒的环境当中,早一点“阳”会不会更好呢?
部分网友表示,早点感染早点恢复正常。支持“早阳早好”的人普遍认为,感染之后身体免疫力增强,几乎不会复阳。如果所有人全部在第一轮感染,那么恢复后环境风险就会大幅降低。
殊不知病毒传播并没有那么简单,还有很多连带的问题需要考虑。如果居民一股脑全部主动感染病毒,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将是整个社会难以承担的。
二、“早阳早好”会加大短期压力
前面我们提到,按照现在病毒的传播趋势,短期内我国感染率会达到6成以上。试想一下,如果环境因素持续恶化,那么感染的规模还会进一步扩大,达到8、9成也是有可能的。
为什么会造成短期压力呢?主要看两个层面。第一个是居民层面,“早阳早好”其实在助长短期内的大范围感染,但由于个体差异,每个人感染后的情况都不一样。
有些人很幸运,无症状可能只需要请几天假,转阴就能上班、上学了。而有些人体质差,呈现轻症,那么各种不舒服的感觉就会席卷全身。从健康角度,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对心理上也会造成压力。
第二个是社会层面的压力,即便现阶段病毒毒性减弱,感染后短期就能恢复,可大范围的感染无疑会再次造成社会瘫痪。劳动力不能充分投入市场,对国家经济是具有一定影响的。
除了间接影响经济外,还有一个部分会迎来巨大压力,那就是我国的医疗体系。“口罩三年”让我国医疗资源有限的问题暴露无遗,如果按照预测,第一个高峰期迎来6成人感染,医疗系统难免会陷入僵局。
虽说我国针对病毒传播采取了各种策略,比如专门用于隔离的方舱医院,但如果出现短期内突发性的大规模传播,医疗系统仍然是招架不住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比起“早阳早好”,自然传播更符合国情。
三、避免感染,依然是防控的主要方向
关注过相关资讯的朋友应该知道,那些支持“早阳早好”的人,认知中普遍认为“阳”过一次就没事了。但实际上,国际社会的诸多例子都在向我们说明,感染过并代表人就“无敌”了。
针对病毒传播,国外多个国家早已躺平接受,然而病毒却在不断发生变异。随着躺平国家居民大范围感染,抗体水平整体下降,人们不仅没有将病毒控制住,反而让它更“聪明”了,依然保持着高传播性。
也因为这样,我国当时并没有跟风采取躺平政策,毕竟人口数量庞大,大范围感染造成的后果不可估量。如果我国也和国外那样,逐步形成居民反复感染的局面,那么社会环境终将不会好转。
为了避免大规模感染,防止居民生活受到影响,我国放开的同时仍在提倡做好防护。这不仅是在降低防疫成本,减轻社会压力,同时也是在放慢病毒感染的节奏,以提高我国防控相关工作的容错率。
总结
“早阳早好”并不会让生活尽快回到正轨,反而会带来诸多压力,会进一步打乱社会节奏。我国防疫工作放开仍在过渡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作为普通居民,管理好自己的健康,按兵不动即可。

核酸检测“早阳早好”靠谱吗?

“口罩事件”如今迎来防控政策的全面“松绑”,生产、生活恢复正常,非必要不再检查核酸,种种迹象都表明,整个社会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唯独感染这块,成了居民争论的对象。
目前相信大家总能看到有居民感染的消息,开放环境下的防控工作也遇到了新的挑战。然而此时此刻却有人宣扬“早阳早好”,那么对于感染,到底是早点感染还是晚点感染更好呢?
一、感染是迟早的事
考虑到病毒现阶段呈现高传播性,在开放环境当中,非必要不查核酸会让病毒存在隐性传播的可能。换句话来说,不查核酸之后,生活中将无法确认自己身边的人是否感染,被感染的风险也无法被察觉。
随着居民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复杂,后续造成规模型感染的概率会增加。有医疗团队针对我国现阶段防控手段,以及病毒传播规模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未来两个月内病毒传播规模扩大,或导致6成人感染。
不难看出,未来大部分人都会成为病毒攻击的对象,而居民对环境的未知,会进一步促使感染规模扩大。既然感染已成定局,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被暴露在充满病毒的环境当中,早一点“阳”会不会更好呢?
部分网友表示,早点感染早点恢复正常。支持“早阳早好”的人普遍认为,感染之后身体免疫力增强,几乎不会复阳。如果所有人全部在第一轮感染,那么恢复后环境风险就会大幅降低。
殊不知病毒传播并没有那么简单,还有很多连带的问题需要考虑。如果居民一股脑全部主动感染病毒,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将是整个社会难以承担的。
二、“早阳早好”会加大短期压力
前面我们提到,按照现在病毒的传播趋势,短期内我国感染率会达到6成以上。试想一下,如果环境因素持续恶化,那么感染的规模还会进一步扩大,达到8、9成也是有可能的。
为什么会造成短期压力呢?主要看两个层面。第一个是居民层面,“早阳早好”其实在助长短期内的大范围感染,但由于个体差异,每个人感染后的情况都不一样。
有些人很幸运,无症状可能只需要请几天假,转阴就能上班、上学了。而有些人体质差,呈现轻症,那么各种不舒服的感觉就会席卷全身。从健康角度,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对心理上也会造成压力。
第二个是社会层面的压力,即便现阶段病毒毒性减弱,感染后短期就能恢复,可大范围的感染无疑会再次造成社会瘫痪。劳动力不能充分投入市场,对国家经济是具有一定影响的。
除了间接影响经济外,还有一个部分会迎来巨大压力,那就是我国的医疗体系。“口罩三年”让我国医疗资源有限的问题暴露无遗,如果按照预测,第一个高峰期迎来6成人感染,医疗系统难免会陷入僵局。
虽说我国针对病毒传播采取了各种策略,比如专门用于隔离的方舱医院,但如果出现短期内突发性的大规模传播,医疗系统仍然是招架不住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比起“早阳早好”,自然传播更符合国情。
三、避免感染,依然是防控的主要方向
关注过相关资讯的朋友应该知道,那些支持“早阳早好”的人,认知中普遍认为“阳”过一次就没事了。但实际上,国际社会的诸多例子都在向我们说明,感染过并代表人就“无敌”了。
针对病毒传播,国外多个国家早已躺平接受,然而病毒却在不断发生变异。随着躺平国家居民大范围感染,抗体水平整体下降,人们不仅没有将病毒控制住,反而让它更“聪明”了,依然保持着高传播性。
也因为这样,我国当时并没有跟风采取躺平政策,毕竟人口数量庞大,大范围感染造成的后果不可估量。如果我国也和国外那样,逐步形成居民反复感染的局面,那么社会环境终将不会好转。
为了避免大规模感染,防止居民生活受到影响,我国放开的同时仍在提倡做好防护。这不仅是在降低防疫成本,减轻社会压力,同时也是在放慢病毒感染的节奏,以提高我国防控相关工作的容错率。
总结
“早阳早好”并不会让生活尽快回到正轨,反而会带来诸多压力,会进一步打乱社会节奏。我国防疫工作放开仍在过渡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作为普通居民,管理好自己的健康,按兵不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