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余渊 谢茂

12月10日,四川泸定地震中失联17天后获救的逆行英雄甘宇,前往石棉县当面感谢救命恩人倪太高。10日上午,甘宇母亲陈女士告诉极目新闻记者,甘宇身体恢复良好,一直想当面致谢,如今终于约好时间。倪太高向极目新闻记者表示,他专程买了一头猪招待甘宇一行。


甘宇(右二)在倪太高家(视频截图)

12月9日,甘宇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发布视频表示,计划于12月10日星期六,前往雅安石棉当面感谢救命恩人倪太高,他父母也于9日晚赶到泸定,并于次日一同前往。

在甘宇接受治疗期间,也曾多次表示,身体恢复后要返回泸定和石棉,当面向救他的恩人倪太高和一直以来辛苦搜救的消防人员、救援队表示感谢。

10日上午,倪太高告诉极目新闻记者,甘宇获救后,一直和他有联系,经常视频通话,甘宇也很关心他家的震后恢复情况,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能见面。

倪太高说,地震过后他位于跃进村的老房子受损严重,家里的腊肉和冰箱之类的也都损毁了,当地正在为受灾群众修建安置房,目前他和家人都在石棉县王岗坪乡租房居住过度。地震中他养的羊受损了18只,目前还剩下80几只羊,是家里的主要财产,平时他每天都会前往山上放羊。


倪太高准备的猪(视频截图)

“他要来,我特别高兴。”倪太高说,为此他还专程在当天请了一人帮忙放羊,早早起床上街买了一头数十斤重的猪,只等甘宇抵达,便杀猪请客。除了家人外,还有邻居也都赶来,见证这喜悦的一刻。

甘宇母亲陈女士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们于10日上午从泸定出发,乘船前往倪太高所在的王岗坪乡。并为倪太高准备了礼物和锦旗,礼物都是他们从达州老家带来的特产,锦旗也是早已准备好,只等当面送给倪太高。

陈女士介绍,甘宇目前身体恢复良好,只是走路还有些一瘸一拐,但体重和精神都恢复很好,“甘宇也是一直想去,但各种原因都没去成,如今可以圆梦了。”


甘宇和倪太高见面

当天中午12时许,倪太高和家人在一处隧道口接到了甘宇一行人,两人见面亲切相拥。陈女士说,甘宇和他们见到倪太高都很激动很高兴。



甘宇将锦旗送给倪太高

上车后,甘宇和倪太高互相亲切问候。倪太高问到甘宇身体时,甘宇表示,恢复良好,但不能长时间走路。抵达倪太高住处,倪太高家人也已在门口等候。甘宇将写有“救命之恩,永不相忘”的锦旗送给倪太高。

延伸阅读

泸定地震失联17天的甘宇出院:走路需拄拐,常梦到被困山林的日子

极目新闻记者 周浩 谢茂

10月8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四川泸定地震中失联获救的“水电站英雄员工”甘宇,恢复良好后出院。

在山林中被困17天,在医院救治也是17天,过去这一个多月,在甘宇生命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出院后的甘宇,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感谢。目前他恢复得不错,已经能够用双脚走路,不过需要拄拐。出院后他打算回老家休养,看看爷爷奶奶,现在特别想吃一顿火锅。



甘宇走出公司

虽然有很多人以英雄来形容甘宇,但甘宇却说:“我并不算英雄,那些是我的职责所在。”

家人同事迎接甘宇出院

28岁的甘宇是泸定湾东水电站的职工。泸定地震发生后,甘宇和同事罗永逆行回到工作的湾东水电站拉闸泄洪,并坚守在水电站,避免下游村庄受灾,但他们却因此错过了最佳逃生时间。9月8日,罗永获救,但甘宇仍处于失联状态。

在17天里,甘宇靠吃野果、喝苔藓水甚至尿液维持生命,凭对家人的思念创造着生命的奇迹,直到21日被石棉县跃进村村民倪太高找到。当晚,甘宇被转运至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救治,并于22日凌晨被送入ICU。

经诊断,甘宇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肋骨骨折、左下肢腓骨骨折,伴有严重感染。由于长时间未进食,其食管、胃多处出现溃疡。



甘宇获救时 受访者供图

经过三天多的治疗调整后,甘宇各方面情况均有所好转,于9月25日晚转入创伤医学中心进一步治疗,并在之后接受了手术。在病床上,甘宇还度过了自己的28岁生日。

国庆期间,甘宇曾通过个人账号向广大网友报平安。甘宇说,“经过几天的康复训练,我的身体状态已经恢复得很好了,现在能拄着拐杖走路了,感谢大家的关心和牵挂。”

10月8日,甘宇再次更新视频,表示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治疗和休养,他当天已经可以出院了。视频中的甘宇已经换下住院穿着的病号服,换上一身休闲装,不过双手仍拄着拐杖。

8日上午11时30分许,极目新闻记者陪同甘宇父亲和堂兄来到华西医院,一起迎接甘宇出院。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甘宇父亲没有打伞,一直望着医院方向快步向前。



甘宇在医院时 视频截图

抵达华西医院大楼门口后,甘宇父亲一直望着电梯,期待着儿子走出。甘宇堂兄则拿着一面红色锦旗,那是他们特地为华西医院的医护人员定制的,以表达感激之情。甘宇母亲曾表示,甘宇住院期间,医护人员一直贴心照顾,甘宇也和医护也成了要好的朋友。

在甘宇办理出院手续时,他的父亲和堂兄一直在门外等待,父亲的眼光几乎没有离开过医院大门。甘宇父亲回忆,得知儿子失联后,他和妻子一直在泸定等待,见不到儿子他茶不思饭不想,瘦得皮带都紧了一颗扣子,但他一直坚信儿子活着。9月21日,他在泸定医院见到虚弱的甘宇时,眼泪止不住流。甘宇转运至华西医院后,一直是甘宇母亲陪同,他也只通过视频看到儿子。如今,儿子终于可以出院,他想早点见到。

“甘宇是英雄,我也很高兴能看见他出院。”医院大门外的一位市民说,他到医院接朋友出院,得知甘宇也将于今日出院,他也想送上自己的祝福。门外,同事也提前备好了轮椅迎接甘宇出院。

经常梦到被困山林的日子

8日中午12时13分,在母亲的陪伴下,甘宇拄着拐杖慢慢地走出医院。出院后的甘宇,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感谢:“谢谢大家关心!”谈及出院的心情,甘宇表示非常高兴。

早已在门口等候的家人和同事连忙迎上前去,将甘宇扶上准备好的轮椅。

被困17天,甘宇一度瘦了近40斤,获救时他只有110多斤。记者注意到,在这些天的治疗调养下,他的体重已经有所恢复,气色有了明显好转,眼角也满是笑意,不过手背仍有受伤后的结痂,手掌也有磨破的痕迹。甘宇说,住院期间,医院安排了营养餐,他的体重也已经有了120多斤。目前他恢复得不错,已经能够用双脚走路,不过不能使很大的力,需要拄拐杖走路。

住院这些天,甘宇不时会梦到当初被困山林的日子,在噩梦中惊醒。他说,被困期间他在地上摸到了一些猕猴桃,尝了一下是甜的就吃了,还搜集了一些猕猴桃装起来,而在此之前他都没有吃过这种水果。山上部分路段难以行走,他只能靠爬,连裤子都被磨破了很多地方,手上的伤痕就是那时候留下的。被村民倪太高找到时,他已经饿得快不行了,回忆起喝到牛奶和吃到月饼的时候,他直言太美味了。“最困难最绝望的时候,我就想到家人和项目上的同事。”甘宇说。

甘宇从医院走出后,有市民拍照记录这一刻,现场多次有人称他为英雄。甘宇红着脸摆手表示自己不算英雄,“这是我的职责所在,是大家都能做到的事情,并不特别。”

将回家休养并陪伴爷爷奶奶

上车前,甘宇一路上都在说着“感谢”,甘宇母亲也向大家表示感谢。甘宇说,他很感谢发现他的村民倪太高,如果不是他,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来。自己失踪后,公司同事和父母一直在找他,他也很感谢他的父母。

谈及出院后的打算,甘宇说目前要紧的是养伤,他准备回达州老家休养。从小被爷爷奶奶带大的甘宇,对两位老人也十分想念。甘宇说,住院期间,他经常和爷爷奶奶通电话,奶奶总说很想他,想让他早点回家,家人还在家中准备了吃的迎接他。他出院后特别想吃火锅。至于旅行的生日愿望,只能等脚好了再完成。



甘宇公司门口的横幅

“欢迎甘宇回家!”甘宇所在公司也在大门口拉起了横幅。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也很为甘宇的所作所为感动,“虽然平时我们也有做一些演练,但在危险来临时,甘宇做得如此之好,非常不容易。”该负责人说,甘宇是一个非常负责的员工,公司将会为他的行为进行表彰,眼下并不急着让他返回工作岗位,会给他充足的时间休养,公司将等待他健健康康地归队。

而对于地震中受损的湾东水电站,该负责人表示,公司后续会对水电站进行评估,拿出修复方案,经过相关部门审定后再启动水电站修复工作。

甘宇母亲表示,现在甘宇恢复得很好,但因腿部骨折不能长时间行走,他们打算接他回家好好休养,家人也盼着与他团聚。

“除了高兴还是高兴。”甘宇堂兄说,甘宇眼下的精神很好,又恢复成了往日的阳光小伙,他看到这一幕也由衷为甘宇感到高兴。他还表示,未来甘宇会返回泸定,当面向救他的恩人倪太高和一直以来辛苦搜救的消防人员、救援队表示感谢。

(视频和图片除备注外,均为记者拍摄)

绝地求生17天,甘宇经历了什么?

直升机一次次掠过他们上空,罗永和甘宇的大声呼喊淹没在广袤的山林中,缩成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小点。

提起泄洪闸,关完发电机,泸定县湾东河罗家坝水电站的大坝上只留下罗永和甘宇两个人。
周围唯一能够听到的是“轰隆隆”、石块不断滚落的声音。
这里是四川省贡嘎山群峰,周围有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45座,湾东水电站正位于其东侧山脉的夹沟处。一小时前,这里发生了一场地震。水电站员工罗永眼见一起工作的哥哥、侄子和数位同事,都被掩埋于乱石堆下。有人逃走,有人在逃生的路上遇难。
低洼的地势之中,水电站大坝是为数不多的高处,可能是附近最安全的地方。甘宇和罗永留在坝肩上歇了一夜。可当第二天醒来时,形势发生了变化。“四周都在塌方,山垮得越来越凶,感觉马上就要涨水了。”罗永依据自己的地震知识判断,他们非逃不可。
猛虎岗是第一波逃生者去往的方向,两人商量后决定先向那边走。他们不会知道,自己将踏上一场如此漫长的旅途。
1 选择
9月5日12时52分,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湾东水电站员工构攀正在水电站地下三层的主厂房作业。伴随着一阵猛烈的晃动,顷刻间,地下室探照灯熄灭,构攀眼前一片漆黑。他飞快跑回到地面,看见周边山体不断有滚石落下,掀起烟尘。
他担忧地望向数公里之外的大坝。
往年同一时间,大坝每周都会提闸放水调整水位。而地震发生后,周边可能会形成堰塞湖,导致水位上涨,如果不打开泄洪闸,让大坝里的水按照设计方向引流,就会有漫坝、溃坝的风险,“携带着泥沙碎石的水流冲刷到下游,将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下游村庄里有数百个村民,希望就寄托在一线之间。41岁的罗永是负责大坝防汛卫生工作的水工,当时正在宿舍休息。他回忆地震发生那一秒,“我第一时间的感觉是,完了完了,我这回肯定走不出去。”
他决定把最后的时间留给大坝。附近的工作区电力系统已瘫痪,原本在值班室就能进行的远程拉闸操作,已经无法使用了。剩下的只有一条路,上坝肩,启动备用电源,再打开泄洪闸。
由于周围山体有大面积的塌方,从宿舍到坝肩的上坝公路被滑坡阻断,罗永只能徒手沿着滑坡体爬上10层楼高的大坝坝肩。“我爬了两次,第一次没爬上去,滚石太多了,第二次才爬上去。”
同一时间,28岁的甘宇也没能及时逃生。他毕业于西昌学院水利专业,毕业后就来到泸定工作。罗永回忆,“当时下面有好几个人被压到了,他就去帮忙拉出来。”接着,甘宇又和罗永一起去机房关闭了发电机。然后便出现了开头那一幕,两人被遗留在坝肩,错过了最佳逃生时间。
2 逃生
休息一夜之后,周围的塌方越来越严重。两人开始在余震中向猛虎岗方向逃生。逃生要往高处走,但这并不容易。贡嘎山区本就地壳活动频繁,地形复杂,地震后更是产生了许多裂缝和断崖,山脊狭窄如倾斜的刀刃,一不小心就会踏入万丈深渊。
“一路上都是滑坡点。”罗永不愿太细致地回忆,想到那些无法预料、滚滚而下的落石,他还是会“觉得恐怖”。甘宇有近视,地震当天就丢掉了眼镜,因为看不清,经常被竹林和灌木割伤。每当遇到陡峭的地方,罗永就用一根带来的保险绳拴住甘宇一块走。
罗永和甘宇从9月6日清晨一直走到下午三四点左右,没有水、没有食物,更没遇到人。猛虎岗的直线距离仅四五公里,但山路蜿蜒,罗永感觉他们实际上徒步了十五六公里。

垮塌的山体。罗永摄
罗永记得,走到猛虎岗附近时,转机突然出现——甘宇的手机有了一点微弱的讯号。他们打通了第一个电话,向水电站汇报了自己的大概位置,并发送了定位,领导立刻联系直升机前往两人所在的位置。
没多久,数通电话又连续打进来。几通来自甘宇的家人,甘宇报完平安后快速说道,“别再打了别再打了,手机电不够了。”还有一通来自罗永的家人,告知了他母亲遇难的消息。
逃生过程中,罗永带着甘宇,一直努力表现得坚毅沉着、“像个哥哥”,却在那一瞬间脱了力。他形容那是地震中“最痛苦的时候”,他流着眼泪,却没有时间叙情,挂断了电话就赶往定位附近等待救援。
没想到的是,这是他们与外界联络的最后一通电话。手机的信号很快又消失,电量也耗尽了。
直升机的确来了,但没有发现他们。由于无法联络,两人目睹着直升机盘旋着不断掠过上空,“一次次激动,然后一次次失望。”罗永和甘宇的大声呼喊淹没在广袤的山林中,缩成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小点。
3 分头
9月7日上午,甘宇走不动了。前一天错过直升机后,他们原地歇息了一晚,打算回到大坝寻求救援,但是饥饿和疲惫让甘宇的身体变得越来越迟缓,罗永也感觉到“他的体力要不行了”。
“不行,我走得太慢咯,拖累时间,这样下去我们两个都活不成。”罗永回忆当时甘宇的话。他决定让罗永先行回去求救,自己则留在原地等待。
罗永不放心,用安全帽在山沟里接了水,又摘了一些野果和竹叶,留了一件可以盖身上的雨衣。“你就在这里等,千万不要乱跑,我出去了马上找人来救你。”
山路被浓雾笼罩,下起了小雨,原本来时的路也被碎石堵住。罗永只好换另一条路绕过去,“翻山越岭,又走了将近20公里”,走了一天一夜后,他在9月8日上午回到了大坝。
没有想象中的救援队,大坝空无一人。他只能继续向前走,一直走回了湾东村,走回了火草坪,走回了家,眼前的景象超出了他的预料——“没有人,一个都没有,全都是废墟,所有的农民都被接走了”,垮塌的红砖,白色的断壁,无数横梁和木板堆积在原本村屋的位置。

村庄废墟。罗永摄
罗永独自在满目疮痍中搜寻可用于求救的工具,废墟中,他捡到了一个打火机,点燃了一堆柴火,把烟撩起来。
等待一个多小时后,他激动地看见直升机朝着自己的位置飞过来。
“终于得救了。”
4 消失的人
9月16日,距离罗永获救已经过去了8天,也是甘宇家人无比煎熬的8天。
自从9月6日的那通电话之后,他们再也没接到甘宇的任何音讯。9月8日罗永获救后,甘宇仍旧下落不明。“我们整个家族都非常着急”,甘宇的堂哥甘立权回忆。9月10日,甘宇父母就赶到了泸定,家族群里的100多个人也开始分头向外求助,有的发短视频,有的发朋友圈,有的联系当地政府,试图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这期间,当地的武警部队、成都和德阳的消防救援队都曾搭乘直升机、带着当地向导和罗永前往猛虎岗搜寻甘宇,未果。
“需要救援的人太多了,甘宇已经错过了黄金72小时,能分配到他身上的官方救援力量非常有限。”甘立权说。9月12日成都解封后,甘立权立刻开了出行证明,和堂弟甘伟一起开车到泸定,期间他和家人开始转向联络民间的救援队伍,希望他们可以前来搜寻甘宇。
“第一波是13日14日,筠爱救援队,第二波是15日16日,蓝天救援队和北京应急管理协会的队伍,第三波是17日,集结了巴南救援队、蓝豹救援队一起上山扎营,搜到18日也还是无果……总共应该有五六支队伍。”直升机紧缺,一波又一波民间志愿者只能从王岗坪挖角乡附近徒步进山,前往猛虎岗寻找失踪的甘宇。
尽管每一支队伍都无功而返,甘家人始终相信,甘宇还活着,“他从来都是一个非常稳重而且能干的娃儿”,甘立权认为甘宇生于达州农村,从小干惯了农活,有一定的野外生存能力。
罗永也相信甘宇还活着。他在甘宇身上看到过那种对生的渴望,“吃叶子吃野果,什么他都吃,毫不犹豫地。他很坚强。”也是因为这种信念,他始终留在甘家人身边帮忙寻找甘宇,尽管他自己还处于失去亲人的悲痛中,还没能找到母亲的遗体,“我是唯一知道路线的人。”
但实际上,相信甘宇还活着的人并不多。
刘敏是蓝天救援队的成员。刚踏上这片山,她就发现土质极其潮湿松散,大概是由于数天连续下雨,每走一步脚都会往下陷,路边仍有流沙和碎石不断落下,山上到处是约50公分宽的、迸裂的“白色大口子”,那是震后留下的山体裂缝,一眼望不到底。
16日,他们登上了非常接近猛虎岗的一处山顶。当时她看着对面的山体,心中一寒,下意识判断,“没可能了”。这是罗永指认的和甘宇最后分手的位置,明显发生了山体滑坡,露出了大片大片的黄褐色断崖,两人当时搭窝的地点已经完全被巨石掩埋。
她也怀疑罗永弄错了方位和路线,因为劫后余生的他看上去很憔悴。“他好像还处于惊恐之中,眼睛里全是红血丝,每次谈到和甘宇分开的细节,他都极其痛苦,说话和思考的速度很迟缓,有一种不太愿意回忆的感觉。”
李向前也是救援队的成员之一,他同意刘敏的感受。一路上山,看到的情景只让他的心一点点沉下去——路边的红色摩托车被砸得“稀巴烂”,一只牛和一只羊死在落石之下,而甘宇可能在的那座山,“整个侧面都有裂缝”。

蓝天救援队队员在登山。李向前摄
李向前始终记得16日早晨,队员们在山顶上僵持不下的样子。“我们每个人都背了15多公斤装备和三四瓶水,从15日早上找到16日早上,水都喝完了,体力也在下降。向导也劝我们,当天晚上有雨,很可能会引发泥石流和滑坡,非常危险。”但有两个队员据理力争,“他们不愿意走,就觉得都那么近了,甘宇是救那么多人的英雄,绝对不能放弃。(他们)有一种不找到人决不罢休的感觉。”犹豫之后,队员们决定举手表决,按照表决结果,他们最终黯然下山。
下山后,刘敏不敢迎视甘宇家人充满希望的眼神,她还记得对方“一个劲地感谢的样子”。实际上,那可能是救援队距离甘宇最近的一次。刘敏和李向前发现,他们当时距离后来甘宇被发现的位置,直线不到一公里。
5 获救
甘立权后来回忆道,如果说为什么他那么坚持甘宇还活着,可能是因为15日那天做的一个梦。
当时堂弟甘伟在开车,他在副驾驶座上睡着,隐约听见有人一直在喊他,“哥,救我,哥,救我”,他惊醒过来问甘伟,“你在喊我?”看到甘伟莫名其妙,他才意识到自己在做梦。
那个梦像一阵无法停止的敲门声,咚咚咚,不断地敲击在他心头,之后的数天,他也接连梦到了甘宇。巧合的是,可能因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多名家人都在那几天梦见过甘宇。
他相信这是弟弟向他发出的信号。“我就跟罗永说,没找到可能是因为我没上去,如果是我上去的话,弟弟就会出现了。”
20日,甘立权再次联系了当地村民向导倪华东,和父母协商了一下,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21日早上,他和甘伟一起出发上山了,背了几斤油盐米,带了帐篷,“我准备走个三四天,无论如何都要找到他”。
之前因为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救援训练,他一直被拦在山下,但这次,他决定要靠自己。他坚持走另外一条他自认可能性更大的路上山,相信家人之间的心灵感应一定能带领他找到甘宇。
那时,村民倪太高也已经从山下安置点回到了自己位于雅安市石棉县跃进村猛虎岗附近的家。据他所说,搜寻甘宇的救援队伍曾在几天前路过他家门口,跟他们聊天后他大概知道,有一个人被困在了山中。

山上的房屋垮塌严重。李向前摄
21日早上9时许,地震后的第17天,早晨起来喂羊的倪太高听见附近传来一阵呼救,他赶过去看,发现一名年轻男性躺在地上。
“他一见我就哭了。”倪太高回忆道。男子当时躺在地上,衣衫褴褛,浑身上下割出了细密的伤口,精神似乎有点恍惚,手也在发抖,他撑着手臂爬向倪太高的方向,一点点挪动。倪太高判断,这应该就是失踪了17天的甘宇。“我一看到他就问,这么多天,你是怎么捱过来的啊?”
甘宇后来告诉甘立权,因为实在无力行走,自己已在那个地方停留两三天了。在等待救援的十余天里,他靠山上的水和野果维持。为了避免余震带来的塌方,他只好离开原地登到山顶,结果却错过了搜救人员。
看到甘宇的一刻,倪太高也流下了眼泪,其实他不认识甘宇,不知道他做过什么事,救了多少人,单纯是因为一个生命的失而复得。
甘立权记得,当时甘宇披着一件绿色雨衣,身上的毛衣都湿透了,牛仔裤和脚下的板鞋底子也磨烂了。“他一直在哭,特别激动,劫后余生。”
6 奇迹
罗永听到了甘宇获救的消息,一颗悬了多天的心终于落地:“甘宇能够走出来,是我最最高兴的事,只要大家平安就好。此刻,他正在救灾安置点的帐篷内休息。23日,他回到了废墟中的家,找到了母亲的遗体。他一度想过,如果那个时候不去提泄洪闸,而是回家,结局是否会不同?
他从小在湾东村长大,41年来都和父母住在一起,作为家里的老幺,受尽母亲疼爱。失去至亲的心情到现在还无法平复。
但他并不后悔,觉得自己“问心无愧”。
甘宇的家人们很快也都得知了好消息。甘宇的姑姑甘茜回忆,在群里看到甘宇获救的照片,她都快认不出来了,“一个一米七几的、白白胖胖、阳光帅气的大小伙子,一下子像老了20岁。”
获救时,甘宇已经完全失去了行动能力,甘立权和周围的村民便砍下旁边的树,做成一个简易的担架,把他抬下山。当天下午,甘宇就被直升机转移到泸定县人民医院接受初步救治,晚上又被转运至位于成都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据华西医院消息,当天20时57分,华西医院副院长吴泓率急诊科、创伤医学中心、ICU、胸外科等专家对其进行多科会诊。经初步诊断,甘宇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肋骨骨折,左下肢腓骨骨折,伴有严重感染,内环境紊乱。总体而言,甘宇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醒,但身体虚弱,需要休息,目前在ICU接受针对性治疗。
这些信息可以拼凑出甘宇可能经历过什么。华西医院的会诊医生表示,甘宇严重感染可能是因为“失联17天中有9天淋雨”。而泸定县人民医院的医生黄俊华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说,甘宇被发现的位置海拔高,晚上很冷,山里杂草丛生,“人在里面生存下来很难。”甘立权发现弟弟多处骨折后,心疼地流泪,他能够想象近视的甘宇是如何在险要的山林中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站起来。

李向前目睹摩托车被砸烂。李向前摄
绝地求生17天,人们将之称为奇迹。但奇迹可能有另一个视角。
根据甘立权的回忆,当时他和甘伟正好走到了倪太高家房屋附近数百米的地方了。甘宇被找到后,借倪太高的电话打给他,一开口就是哭腔。甘立权一听到弟弟的声音,“浑身一下子就有劲了”。他赶紧安慰弟弟:“别哭,放心,我5分钟就到那里。”
换句话说,即使没有倪太高偶然发现甘宇,甘立权也应该会在不久后找到他。
奇迹降临,正如甘宇和罗永的选择,拯救了无数下游村民的性命,正如亲人的执着,拯救了荒野中的甘宇。奇迹便是人迹,是人迹降临。
(文中李向前、刘敏为化名)

甘宇回应失联17天获救,靠吃野果生存,当地村民是如何发现他的?

甘宇回应对于自己的这种失联17天终于被获救的这一样信息称自己的这种17天完完全全是靠吃野果,喝水才撑到现在的这样一则消息也是引发了众多人的关注,要知道对于当地的村民来说,在发现他的时候,他自身的状况也是非常不好的,也希望这件事情能够在网络上得到一定的思考,对于一些失联人员更应该在野外或者是一些大环境之下掌握一些自救的办法。

希望对于如今的这种大环境而言,一些人在现实生活中也应该掌握一些自己的方法,如果自己失联或者是遇到一些麻烦或危险,也应该通过这种自救的办法掌握一个新的人生,如果一旦发生意外,自己也没有一些获救的知识,那么自己此时也就陷入了一定的麻烦,对于这件事而言更应该在网上引发人们的一定的思考,特别是对于如今的一些年轻人而言,更应该在如今的这种大环境之下学习一些自救的常识。

对于这件事情是在网上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一些网友也是对这件事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有些网友认为对于这个人来说能够在失联11天之后被救也可以证明他的命是非常好的,但是有些网友认为对于这个人来说可能也是掌握了一些非常强的这种自救意识或者是自救知识,才让他坚持到了现在。

毕竟在一个没有水没有温暖的环境中生存17天,如果没有一系列的专业知识,这种现象也是非常不存在的,所以这个话题又回到了如何掌握自救知识,对于一些学校而言,更应该开设一系列关于自救知识的课,不仅仅在一些火灾或者是一些地震方面人们应该掌握一些自救知识,对于一些失联的情况,人们也应该意识到这种严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