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隔离人员该如何做好防护?

答:● 最好单独居住。若条件不允许,选择房屋里通风较好的房间作为隔离室。

● 房间内配备防护用品和消毒品,体温计、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剂等。

● 准备一个带盖的垃圾桶。

● 房间外放置桌凳用于送餐等。

● 尽量使用单独卫生间,每天消毒1次。

● 卫生间干湿地漏每天定时注水。

● 每天将垃圾消毒后扎紧塑料口袋再丢弃。

居家隔离人员在自我管理方面要注意哪些方面?

答:● 控制外出:非必要不外出,不接受探访;因就医等确需外出,要全程做好个人防护,点对点往返,尽可能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 健康监测和对症治疗: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体温测量和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可进行对症处置或口服药治疗。

● 抗原自测:根据相关防疫要求进行抗原自测和结果上报。

● 自我健康管理:补充水分,保证饮食、休息等;保持心理健康,减少负面情绪。

绵阳针对中风险地区人员的管控办法(绵阳针对中风险地区人员的管控办法最新)


中风险地区人员管控办法:
中、高风险地区均为封控区。
1、封控区内除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转入集中隔离外,其余人员严格实施居家隔离、人员足不出户、服务上门,小区内安排24小时巡逻值守。
2、所有人员均实施健康监测、多轮次核酸检测、环境消毒和垃圾分类清运,并由社区做好生活物资和医疗保障。
3、除保障民生的专用车辆外,外来车辆一律不得进入。
小区人员足不出户。
一是配合做好核酸检测。
二是每日测量体温,做好自我症状监测,如有发热、干咳、乏力、腹泻等症状者,必须第一时间向社区进行报告;
三是做好通风换气和清洁消毒,物品保持干净整洁,及时清理垃圾;
四是保持正常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清淡饮食,均衡营养;
五是注意咳嗽礼仪,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等。
对于附近居民来说,中、高风险地区附近,都会划定一定范围内的管控区。管控区内实行“人不出区、严禁聚集”,所有人员需要开展体温和症状监测以及多轮次的核酸检测。

绵阳疫情期间管控措施是怎样的(绵阳疫情期间管控措施是怎样的呢)


管控措施详解
集中隔离
对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来绵人员,实施集中隔离,期间每3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直至离开风险地区满14天为止,解除隔离时双采双检。
居家隔离
对有中高风险地区所在乡镇旅居史的来绵人员,实施居家隔离,单人单间单卫,单独用餐,第1、3、7天进行上门采样核酸检测,直至离开风险地区所在乡镇满7天为止,解除隔离时双采双检。
居家健康监测
对有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其他乡镇旅居史的来绵人员,实施居家健康监测,第1、3、7天做好个人防护自行就近进行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结果未出之前,不外出,不聚集。早晚进行一次体温检测,直至离开风险地区所在县满7天为止。
三天两检
对有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其他县和有中高风险地区所在直辖市的县其他乡镇旅居史的来绵人员需提供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入绵后24小时内再进行1次核酸检测。如不能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需在入绵后进行3天2次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结果未出之前,不外出,不聚集。
对有本土感染者但未划定中高风险地区的县旅居史的来绵人员,需提供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入绵后24小时内再进行1次核酸检测。如不能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需在入绵后进行3天2次核酸检测。当地划定中高风险地区后,则纳入相应风险地区管理。

绵阳对于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返人员应该怎么管理?


加强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返人员管理
做好风险区未划定时人员管理。国内出现本土确诊病例后,疫情发生地未划定中高风险地区时,各地应发布健康提示,对14天内有疫情发生所在县旅居史的来返人员,进行社区排查和交通关口排查,要求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不能提供报告的应在24小时内就近完成核酸检测。核酸检测阴性的,纳入社区管理,健康监测至离开疫情发生地满14天为止。
严格风险区划定后人员管理。疫情发生地划分中高风险地区后,各地按照推送数据,在24小时内完成区域协查和红黄码人员排查管理,对中高风险地区来返人员实行居家隔离直至离开风险区满14天,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实行集中隔离,隔离期间每3天完成1次鼻咽拭子核酸检测,解除隔离时采用双采双检。隔离期间,中高风险地区降为低风险地区,在核酸双采双检阴性后解除隔离。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要求离开时持有规定时间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各地应按照其规定范围、规定时间进行人员排查和核酸阴性证明查验。
四、突出做好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防控和疫苗接种工作
加强高风险人群监测。铁路、公路、民航、口岸、医疗卫生、进口冷链等行业系统,应按照国家行业主管部门最新要求,细化全体从业人员新冠肺炎监测方案,组织开展核酸检测,及时发现疫情苗头。
落实重点场所防控措施。严格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首诊负责、预检分诊等制度,对所有患者做好流行病学问诊,发热门诊患者在核酸检测结果反馈之前一律留观。未设置发热门诊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按规定做好发热患者转诊。集中隔离场所严格落实选址要求,切实加强人员培训和防护。医疗、养老、监管、出入境口岸、宾馆、封闭游艺娱乐等重点场所,须落实佩戴口罩、测温、扫码等措施。机场、客运车站、火车站、地铁站,以及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应要求佩戴口罩、测温、亮码,鼓励扫码通行。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应落实全员全程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
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按照“属地为主、条块结合”原则,压实疫苗接种属地责任和行业主管责任,把疫苗接种作为加强疫情防控的关键措施,确保12岁以上无禁忌症人群应接尽接,按时完成下达任务。

绵阳居家隔离制度是怎么样的绵阳居家隔离7天的具体要求


对所有从我省口岸入境人员实行14天集中隔离和7天居家隔离,不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应进行集中隔离。解除集中隔离后,入境人员由各市闭环接回当地继续实施7天居家隔离,经我省返回外省的入境人员应闭环送至机场、车站,并提前告知目的地入境人员信息和乘坐交通工具信息。更多详细信息如下:
绵阳出发去各地或者各地回绵阳的隔离政策查询:点击进入
7月27日,省委常委会会议针对当前疫情严峻形势,就做好我省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进一步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切实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固防线,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压实疫情防控四方责任
压实属地责任。各地要强化疫情应急指挥体系建设,按照应急响应要求,整合各方力量,做到职责分工清晰、扁平化运行。各地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坚持集中办公、24小时值班值守,严格落实入境和国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排查管理要求,科学研判疫情形势,采取适合本地实际的疫情防控策略。
压实行业责任。各行业部门要落实主管责任,制定适合本行业特点的疫情防控技术方案,增强防控措施针对性,指导所辖行业单位依法依规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持续加强本行业、本领域疫情防控工作监管。
压实单位责任。机关、企事业单位要落实主体责任,坚持疫情防控“五有”要求,配备专人负责本单位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员工每日体温、症状等健康监测,督促健康异常人员前往医疗机构就诊。主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做好14天内有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员工的排查登记,及时向当地社区报备,落实核酸检测、隔离等措施。
压实个人责任。要引导群众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坚持做好个人防护,科学佩戴口罩,在公共交通工具、电梯等密闭场所全程佩戴口罩。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加强家庭室内通风、消毒。14天内有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人员,应主动报告社区,配合做好管控措施。
二、严格入境人员闭环管理
实行全闭环管理。对所有从我省口岸入境人员实行14天集中隔离和7天居家隔离,不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应进行集中隔离。解除集中隔离后,入境人员由各市闭环接回当地继续实施7天居家隔离,经我省返回外省的入境人员应闭环送至机场、车站,并提前告知目的地入境人员信息和乘坐交通工具信息。
规范开展核酸检测。所有入境人员在集中隔离期第1、4、7、10、14天,以及居家隔离期第2、7天完成鼻咽拭子核酸检测,其中集中隔离期第14天和居家隔离期第7天核酸检测,应采集2份鼻咽拭子,分别使用不同核酸检测试剂检测,2次检测由不同检测机构开展。
强化省外入境人员管理。从省外入境解除集中隔离后来川人员或受邀入川团队,凡到达我省时入境时间不满21天的,应由属地闭环接送至居家隔离场所,实行居家隔离直至满21天;没有居家隔离场所的,由当地指定隔离酒店进行集中隔离,隔离期间实行2次鼻咽拭子核酸检测,解除隔离时采用双采双检。
三、加强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返人员管理
做好风险区未划定时人员管理。国内出现本土确诊病例后,疫情发生地未划定中高风险地区时,各地应发布健康提示,对14天内有疫情发生所在县旅居史的来返人员,进行社区排查和交通关口排查,要求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不能提供报告的应在24小时内就近完成核酸检测。核酸检测阴性的,纳入社区管理,健康监测至离开疫情发生地满14天为止。
严格风险区划定后人员管理。疫情发生地划分中高风险地区后,各地按照推送数据,在24小时内完成区域协查和红黄码人员排查管理,对中高风险地区来返人员实行居家隔离直至离开风险区满14天,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实行集中隔离,隔离期间每3天完成1次鼻咽拭子核酸检测,解除隔离时采用双采双检。隔离期间,中高风险地区降为低风险地区,在核酸双采双检阴性后解除隔离。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要求离开时持有规定时间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各地应按照其规定范围、规定时间进行人员排查和核酸阴性证明查验。
四、突出做好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防控和疫苗接种工作
加强高风险人群监测。铁路、公路、民航、口岸、医疗卫生、进口冷链等行业系统,应按照国家行业主管部门最新要求,细化全体从业人员新冠肺炎监测方案,组织开展核酸检测,及时发现疫情苗头。
落实重点场所防控措施。严格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首诊负责、预检分诊等制度,对所有患者做好流行病学问诊,发热门诊患者在核酸检测结果反馈之前一律留观。未设置发热门诊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按规定做好发热患者转诊。集中隔离场所严格落实选址要求,切实加强人员培训和防护。医疗、养老、监管、出入境口岸、宾馆、封闭游艺娱乐等重点场所,须落实佩戴口罩、测温、扫码等措施。机场、客运车站、火车站、地铁站,以及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应要求佩戴口罩、测温、亮码,鼓励扫码通行。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应落实全员全程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
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按照“属地为主、条块结合”原则,压实疫苗接种属地责任和行业主管责任,把疫苗接种作为加强疫情防控的关键措施,确保12岁以上无禁忌症人群应接尽接,按时完成下达任务。
五、强化疫情应急处置
加强密切接触者排查管理。发生本土疫情后,及时追踪判定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4天,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4天,与其在同一空间、同一单位、同一建筑有近距离接触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均判定为密切接触者。对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按要求进行集中隔离和核酸检测。
实行疫情风险区圈层管理。根据疫情形势,以及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可实行封闭区、封控区、风险区周边区域、其他区域4圈层管理。封闭区实行全封闭管理,人员居家不出户,除防控和生活保障需要外,其余人员、车辆不得出入。封控区实行人员只进不出,仅开放生活保障场所,严禁聚集。风险区周边区域保持正常生活生产秩序,禁止各类大型活动,暂停影院、歌舞厅、游戏厅等休闲娱乐场所营业。其他区域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减少人员集聚。
开展人群核酸检测。按照封闭区、封控区和周边区域的顺序,采取多轮次核酸检测,其中封闭区第1、4、7、14天至少开展4次核酸检测,封控区第1、7、14天至少开展3次核酸检测,风险区周边区域第1、7天至少开展2次核酸检测。其他区域根据疫情发展情况,适时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返绵政策:
一、2021年7月5日以来,从南京市江宁区、溧水区来绵人员以及途经南京禄口机场或与机场工作人员有过无防护情况下近距离接触人员需主动向所在单位、社区报备,并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没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立即就近进行核酸检测,纳入社区健康监测至离开南京满14天。
二、2021年6月30日以来从云南省德宏州到我省的人员应主动向所在社区报备相关情况,主动配合当地采取相关防控措施。
三、近期广大市民如无特殊情况,请勿前往江苏省南京市;拟从江苏省南京市返回江油的人员,应提前24小时主动向所在社区、单位报备相关情况。如无必须,近期最好不前往云南省德宏州。必须要前往的,请提前了解当地防控要求并做好个人防护,从上述地区返川后,应主动向所在社区报备并配合当地采取的相关防控措施。
全省各医疗机构和发热门诊在接诊时,询问有无云南省德宏州旅居史或人员接触史。
三、广大市民要坚持强化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符合新冠疫苗接种条件的每位市民都要积极接种疫苗,早接种早受益。
广大群众要时刻保持个人防护意识,积极主动接种新冠疫苗,养成随身携带口罩,科学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的卫生习惯。
广大群众如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应佩戴好口罩,及时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进行排查和诊疗,就医过程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四、继续保持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等良好卫生习惯,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五、如出现发热、咳嗽、腹泻、乏力等症状,要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及时到就近的发热门诊进行诊疗,就医过程中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出绵政策:

2021年7月24日起,绵阳市涪城区吴家镇惠科路1号厂区调整为中风险地区。其他地区风险等级不变。在低风险区的绵阳市居民,持健康绿码出城即可。出发前充分了解目的地疫情防控措施,积极配合落实。
健康码由国家和各地政府、新冠疫情指挥部根据疫情动态调整。当发现自己的健康码变成黄码或者红码时,第一时间给住址所在社区及区县疾控中心报备,并提供3日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若没有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则需做好个人防护,前往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在核酸检测结果出来之前,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要去往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不要参加聚会,并配合当地疾控中心和社区做好后续的健康随访工作。
绵阳核酸检测地点:

绵阳安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新要求(绵阳安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新要求是什么)


一、积极配合分类管控
切实履行个人疫情防控责任,各类管控区域市民在街道/乡镇、社区/村的组织下有序落实相应管控措施,高风险区“足不出户、上门服务”,中风险区“人不出区、错峰取物”,按辖区要求,及时主动参加核酸检测。居室通风每日至少上、下午各1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做好每日健康监测,关注自身是否有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如有异常应立即报告。
二、主动报备测核酸
近期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倡导所有外地来绵人员“入绵即报”,可通过微信搜索“绵疫控”或电话等方式提前向目的地社区登记报备。
公众如收到疫情防控提示短信,或健康码变为“红码”“黄码”,要立即向所在社区、单位或入住酒店报备,“红码”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就地等待管控;“黄码”人员做好个人防护,不聚集,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及时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其他检测点不检测黄码人员。
三、离绵人员省内流动管理措施
离开绵阳市的跨市流动人员,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自抵达其他市州起实施3天3次核酸检测,第1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出具后,可有序出行,但不得前往人员聚集、空间密闭的重点公共场所,避免参加聚集性活动。
四、来绵人员管理措施
省内重点地区
1.对近7日内有德阳市、泸州市、凉山州旅居史的跨市流动人员,需持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自抵达日起,实施5天居家隔离,期间每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未完成5天居家隔离的,补齐5天居家隔离。居家隔离期间,足不出户,上门采核酸。
2.对近7日内有宜宾市旅居史的跨市流动人员,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自抵达之日起实施3天3次核酸检测,第1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出具后,可有序出行,但不得前往人员聚集、空间密闭的重点公共场所,避免参加聚集性活动。
省外重点地区
1.对近7日内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居史的人员,相关要求为:近7日内有疫情发生地旅居史的,暂缓入绵;近7日内无疫情发生地旅居史的,需持48小时内2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以及离疆交通场站的核酸检测+抗原检测阴性证明。各地要严格落实“首站负责制”,自抵川当日起,全程闭环转运至集中隔离点,实施7天集中隔离,第1、2、3、5、7天进行核酸检测,第7天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出具后,方可解除隔离管控。
2.对近7日内有西藏自治区旅居史的人员,相关要求为:近7日内有中高风险区旅居史的,暂缓入绵;近7日内有低风险区旅居史的,需持离藏前72小时内3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近7日内无高中低风险区旅居史的,需持48小时内2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各地要严格落实“首站负责制”,自抵绵当日起,全程闭环转运至集中隔离点,实施7天集中隔离,第1、2、3、5、7天进行核酸检测,第7天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出具后,方可解除隔离管控。
3.对近7日内有青海省海西州、玉树州,宁夏回族自治区、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旅居史的来绵人员,自抵绵日起,实施7天集中隔离。各地要严格落实“首站负责制”,抵绵时闭环转运至集中隔离点。
4.对近7日内有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赤峰市、呼伦贝尔市,甘肃省,贵州省毕节市旅居史的来绵人员,除中高风险地区以外的地方,自抵达日起算,实施5天居家隔离。如未完成5天居家隔离的,补齐5天隔离措施。。居家隔离期间,足不出户,上门采核酸。
5.对近7日内有天津市河西区、滨海新区、武清区,静海区,青海省除海西州、玉树州以外的地区旅居史的来绵人员,除中高风险地区以外的地方,抵绵当日起实施3天居家隔离,完成3天3次核酸检测,第3天核酸检测结果阴性且居家隔离时间已满,方可解除隔离管控。。
其他地区
1.对近7天内有高风险区旅居史人员,采取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在集中隔离第1、2、3、5、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管理期限至离开风险区域算起。
2.对近7天内有中风险区旅居史人员,采取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在居家隔离第1、4、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如不具备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条件,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管理期限至离开风险区域算起。
3.对7天内有省内其他市州低风险区旅居史人员,3天内完成2次核酸检测,第二次核酸检测结果阴性且时间已满前,非必要不外出,不乘坐公共交通,不参加聚集性活动,并做好健康监测。
4.其他省的来绵人员,及时扫“入川码”,落实“入川即检”。
入境人员
实行“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第1、2、3、5、7天和居家健康监测第3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五、做好个人健康防护措施
牢记防疫“三件套”“五还要”。日常要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做好个人卫生、保持社交距离”,牢记“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
合理安排出行。继续坚持非必要不前往或途经有本土疫情发生的地区,出行期间全程做好自我防护,返绵后主动报备,尽快进行核酸检测,检测结果未出来前,减少社会面活动,不参加聚集性活动。
适度运动、坚持规律饮食、睡眠等生活习惯,保持乐观心理,如需心理疏导可拨打绵阳市24小时公益心理援助热线电话0816-2424666、0816-2268885。
六、市民如遇到疫情防控中的相关问题,可拨打“0816-12345”热线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