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全国高校抗疫大讲堂直播指南(入口+时间+平台)

钟南山院士 新冠(Omicron)疫情动态及应对 直播

主办单位

中山大学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直播时间

12月15日(周四)15:00

直播平台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微言教育(微博、视频号)、中山大学(视频号)、北京大学(视频号、微博、B站、快手、抖音、百家号)、清华大学(视频号、微博、B站、快手、抖音、百家号)、中国大学生在线(视频号、微博、B站、快手、抖音)、易班网(主站、客户端)等教育媒体和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及全网地址)、央视频(客户端)、新华网(客户端、视频号)、南方+(客户端)等主流媒体同步直播。

直播入口:B站 | 微博 |抖音 | 快手 |

专家:阳康后可延长隔离时间让环境中病毒消失


【专家:阳康后可延长隔离时间让环境中病毒消失】近段时间,不少阳性患者已经逐渐康复,但是在从阳转阴之后,整个居家隔离环境该如何处理,需要做些怎样的消杀工作?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问北京”记者咨询了权威专家,给出合理建议。
结束隔离之后需要做什么
近日,市民董先生向“问北京”反映,自己和妻子此前感染了新冠病毒,在家隔离治疗,孩子和老人都暂时在外面居住,并没有感染。随着董先生和妻子的身体逐渐好转,从阳性转回阴性,董先生对何时可以正式结束隔离,将老人和孩子接回来有了疑问。
董先生:我和我爱人现在阳完了以后,现在身体状态已经差不多了,没有什么问题了,现在下一步我们担心的就是这段时间在屋子里,我们天天接触的这些东西上面还有没有这个病毒,孩子回来以后会不会传上,回来之前,我们家里面需要做什么?像消杀啊?
冰箱等低温环境应如何消杀
同时,董先生表示,除了家庭常温环境,像冰箱这种低温环境,病毒是不是会更容易存活,他们需要做什么特殊的消杀呢?
董先生:因为我从网上查说静置到表面物体的可能会好一点,但是在冰箱里的或者是附着在蛋白质上的,附着在水上的它可能存留的时间会长一些,那我冰箱里的东西是不是就都要扔掉了?
专家:适当延长隔离时间
其实除了董先生,很多市民都向“问北京”反映过类似的困惑,自己从阳转阴之后,整个居家隔离环境该如何处理。“问北京”记者就此咨询了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赵卫教授。他表示:
赵卫:患者在解除隔离以后,环境确实是存在有新型冠状病毒的可能性,但是因为我想一般我们居住的环境都是比较复杂的,角角落落的也非常多,我们很难通过不是那么专业的消杀,把里面所有的新型冠状病毒都杀灭,同时我们所使用的任何的消毒剂都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这样一个现象,所以我个人是不太主张做消杀的。
赵卫教授认为,患者康复后,可以通过延长隔离时间,达到让隔离环境内的新型冠状病毒消失的目的。
赵卫:实际上我们新型冠状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是比较弱的,我们经常说它在干燥的物体的表面,在室温下一般最多存活三天的时间,我也是建议在我们的症状完全消失,抗原检测阴性以后,我们还可以延长我们居家隔离的时间,如果我们条件允许的话,比如说三天的时间,那这样话我们隔离房间里的所有的物品里面的新型冠状病毒存活的概率就非常低了。
冰箱可酒精擦拭
而对于市民提到的像冰箱这类的低温环境,病毒容易存活的问题,赵卫教授表示:
赵卫:因为我们病毒都是耐冷不耐热的,所以冰箱确实具有新型冠状病毒长期存活的这样一个可能性,所以我们可以把冰箱在断电以后,我们用酒精擦拭一下冰箱的里里外外。当然注意我们要注意安全工作,那基本上新型冠状病毒都应该没有存身之地都会被杀死。
调整心态不要过度紧张
此外赵卫教授表示,对于阳性患者所居住的隔离环境市民也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过度紧张。
赵卫:我们还是要解除对感染新冠的恐惧的心理,现在的新型冠状病毒和过去在疫情爆发初期的致病力非常强的那种新冠病毒,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如果我们抱着淡定的心理来看待感染的人以及他所居住的环境,可能会解除我们自己很多心理的压力。
加强锻炼提升身体素质
同时,赵卫教授建议,患者在康复之后,除了调整心态外,也应加强锻炼,提升自身身体素质。
赵卫:那我们从新冠感染以后康复了,也会让每一个人都会认识到个人的身体素质它的重要性。实际上我们通过前期的有很多感染的人的他的一些临床表现的观察,每个人的症状都会有比较大的差异,跟个人的身体素质都有关系。所以提升身体素质,就是我们在康复以后需要做的,在饮食上那我想可以暂时以清淡、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另外一个就是要加强身体的锻炼,提升身体素质,这是我们能够健康生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保障。
”阳“转“阴”之后可适当延长隔离时间,注意冰箱、马桶等地方的消杀工作,调整心态,加强锻炼,增强自身身体素质。
延伸阅读:
钟南山:孙女感染新冠三天就好了
钟南山院士为高校师生线上带来科普讲座。视频截图
“新冠致死率已下降到0.1%左右,相当于季节性流感。这个名字已经不叫‘新冠肺炎’,中文名称是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因为不存在肺炎,走到现在它的状态实际上就是新冠上呼吸道感染,或者甚至简单说就是‘新冠感冒’这么一个表现。”12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全国高校抗疫大讲堂”开讲,“防控政策的重心要从防控感染转向防控重症,但预防感染还是要做,不能全部躺平。”他还在活动上透露,第十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即将问世,有利于疫情防控逐步放开,经济发展更顺利运行。
钟南山为高校师生线上带来的这场科普讲座,主题是“新冠疫情动态及应对”。该活动由中山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主办。钟南山总结了两年多来中国抗疫取得的成就,系统分析第二波奥密克戎疫情,包括奥密克戎传播性强、致病性低的特点。他呼吁,下一步防控的关键之一是加强疫苗接种,并推荐异源疫苗加强针,免疫效果会更好。
钟南山院士线上科普讲座。视频截图
目前我国流行的新冠病毒是否“北强南弱”?钟南山认为,广州和重庆等地流行的BA.5,和北京、保定等地流行的BF.7两种毒株没有明显差异和本质区别,均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他解释,BF.7是在BA.5.2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R346T位点突变,因而有了更强的免疫逃逸,潜伏期进一步缩短,“有人接触病人后第二天就出现感染,但大部分人感染后一直没有很明显高烧,可以说是无症状感染,一部分咽干、咽痛、干咳、头痛、发热等,只要不侵犯肺、不缺氧都是轻症。”
“事实上广州也有一些发热高、全身疼痛明显的病例,北京看似症状更明显,可能和气温或传播系数有关。”钟南山说,像“朝阳区病毒比海淀区病毒毒力强”等说法,也没有根据,只是个例发现。
钟南山介绍,奥密克戎变异非常快,位点总突变率达到96.4%,已接近饱和,突变越多,对疫苗抵抗力越强。但它的致病力也越来越弱。动物实验表明,奥密克戎感染集中在上呼吸道上皮,对宿主危害性明显降低。“奥密克戎到目前为止感染并不可怕,绝大多数在7到10天内完全恢复。”他说,自己的孙女也得了新冠,三天就恢复了,“年纪小可能恢复更快。”
但这不代表“阳不阳都没关系”,可以不去预防感染。“有人说早也阳,晚也阳,不如早点大家阳,这样的话会有问题,一方面影响我们的工作,第二方面中国人口基数很大,很短时间大规模感染,不但影响正常生活秩序,有可能还导致新的变异株出现,”类似情况在巴西和印度都出现过,钟南山表示,不主张“大家一起阳”,而是希望有一定时间间隔,“不要把感染高峰一下拉得很高”。
钟南山院士线上科普讲座。视频截图
钟南山称,从真实世界数据来看,今年9月以来,我国无症状者占感染人数比例越来越高。他指出,无症状感染者不能视作正式患者,而且无症状感染者与后遗症之间无显著相关。感染前接种疫苗的患者,后遗症风险还会进一步下降30%~40%。研究显示,奥密克戎引发新冠后遗症的风险比德尔塔更低。
所谓“后遗症”的临床表现有:咳嗽/呼吸困难,嗅觉及味觉障碍,发热,关节/肌肉疼痛、头痛、胸痛,以及难以集中注意力、睡眠障碍、疲倦/乏力、情绪改变。钟南山指出,这些都是在新冠康复后四周以上出现,但不属于严格的后遗症。
钟南山院士线上科普讲座。视频截图
钟南山引用卡塔尔的全国数据,感染奥密克戎后,一年内对于再感染BA.4或BA.5的保护率达到78%,而二次感染后76.2%不会有症状。丹麦的数据则显示,奥密克戎感染对BA.5的二次感染保护率为92.7%。“得过一次奥密克戎,实际上就像打了一针疫苗,不管是细胞免疫还是体液免疫,对二次感染都有很好的保护和预防作用。”钟南山说。
钟南山院士线上科普讲座。视频截图
他还引用真实世界数据,表明中国国产灭活疫苗能够有效防重症。此外,相较于同源灭活疫苗免疫加强,异源免疫加强诱导产生更高的中和抗体水平,同时可以增强对各种变异株的保护作用。国内尚未发表的实验室数据显示,与三针灭活疫苗相比,2针灭活疫苗加上1针亚单位蛋白疫苗或是腺病毒疫苗,中和抗体滴度都增加数倍,其中腺病毒吸入式疫苗的中和抗体滴度可达到10倍。巴基斯坦和马来西亚的随机双盲三期试验也表明,在2针灭活疫苗基础上进行国产重组蛋白疫苗序贯加强,绝对保护力与mRNA疫苗加强免疫效果相当。钟南山提出,要加快鼻喷或雾化疫苗和抗体的研发,同时希望药监部门加快审批进度。
钟南山院士线上科普讲座。视频截图
钟南山最后提出加强个人防护的8点建议:一是加强防护,戴口罩、保持距离、减少公众聚集等;二是不应为感染而害怕恐惧,目前新冠极少重症死亡;三是大多数感染者不需要去医院,可以居家隔离;四是居家注意常做抗原检测,抗原检测特异性很高;五是持续发热超过三天以上一定要去医院,检查有没有合并症或其他情况;六是患一般慢性病老年人也要打疫苗,只要疾病处于稳定期特别鼓励去打;七是囤药没有太大必要;八是“老药新用”必须严格论证。他特别提到,如家人有感染,可以使用N95口罩加强防护。

钟南山提出8条防护建议是哪一年

钟南山提出8条防护建议是2022年12月15日。2022年12月15日。在中山大学举行的全国高校抗疫大讲堂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主讲,新冠(Omicron)疫情动态及应对,提出了八条防护建议。

钟南山:不主张大家一起阳,容易导致新的变异株出现


财联社12月15日电,钟南山院士在全国高校抗疫大讲堂讲座中提到,现在有种说法“早也阳、晚也阳、不如大家一起阳”,这种观念不可取。因为很短时间内大面积感染,会影响正常社会秩序,而且容易导致新的变异株出现。
钟南山强烈呼吁加速疫苗的加强接种。同时,他还强调,个人防护仍然重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一米线。
钟南山还提到,实际上,感染新冠是一个自然规律,大家并不是主动要去得病,但由于奥密克戎传播性很强,是大概率会感染。不过感染的时间拖得越晚,估计感染后出现辛苦症状的机会越来越少,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是这样。他表示,还是要以预防为主。“我相信到最后,会越来越多感染者是无症状。”
另据每日经济新闻,12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全国高校抗疫大讲堂发表《新冠疫情动态及应对》的演讲。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钟南山表示,目前众多数据显示,
感染过一次奥密克戎后,一年内再次感染的比例非常小。他说,感染一次奥密克戎后,体内会产生抗体,等于打了一次疫苗。
钟南山:奥密克戎“北强南弱”?毒株不存在区别
此外,对于近期网上“北方毒株比南方凶”的说法,
钟南山谈到,北京流行的变异株以BF.7为主,广州流行的变异株以BA.5.2为主,本质上毒株不存在区别。
钟南山说,对比之下,北方的潜伏期进一步缩短,有时候接触第二天后就出现症状,大部分人在感染后没有出现明显症状,有些人出现咽干头痛发热。“只要不侵犯到肺,医学上都算轻症。”有些人全身疼痛、高热,很不舒服,但这种不舒服跟医学上的重症是两回事。
他还说,
现在广州也有一些发热很高、全身疼痛明显的。北京症状看起来明显,可能跟气温有关、也可能跟病毒逃逸有关。“奥密克戎传播非常快,但不能有这种看法,哪个地方的毒株比较强、哪个地方的比较弱。
钟南山:无症状感染者基本无新冠“后遗症”
此外,钟南山表示,一项苏格兰大型队列研究显示,
无症状感染者与后遗症之间无显著相关。无症状感染者出现“后遗症”症状的风险并未高于未感染者。
感染前接种疫苗的患者,出现“后遗症”的风险下降,如嗅觉障碍风险下降42%;味觉障碍风险下降39%;听觉障碍风险下降40%。他表示,医学上对于后遗症有严格的定义,指的是疾病造成的损害终身存在。现在一些所谓新冠后遗症更是一种主观感受,比如全身疲劳和脑雾等,主要是因为精神心理影响导致的。我们不能叫它后遗症,目前还没看到新冠肺炎特别明显的对器官引起长期功能不全的案例。
他还提到,卡塔尔一项研究显示,奥密克戎感染一次后,患者一年内有76.2%概率不会有症状。
延伸阅读
专访香港专家梁子超:“晚阳”肯定比“早阳”好
随着“新十条”出台,中国内地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优化,变异病毒株发展、市民如何加强防护、常备药物等问题受到关注。所谓“地狱犬”变异株BQ.1和BQ.1.1毒性在增强吗?流行于北方的毒株比南方的更毒?如果大部分人不能避免被感染,不如“早阳早解脱”?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丘倩怡专访香港呼吸系统科专科医生梁子超,解答相关热点问题。
所谓“地狱犬”病毒需要担心吗?
近日网络流传消息称,名为BQ.1和BQ.1.1的新型变异毒株已经出现,甚至用“地狱犬”这样的称呼来渲染该变异病毒株的传播性和致病性。目前,BQ.1和BQ.1.1正在美国和欧洲蔓延,香港呼吸系统科专科医生梁子超向直新闻驻港记者介绍,过去一年奥密克戎不断出现新变异病毒分支,但由于抗原改变的差异相对较小,因此变异病毒的病症和免疫逃逸都是相对局部的。
梁子超介绍,打疫苗仍然是对重症有好的保护。如果是感染过的,在最低限度的3-6个月之内,仍然对变异病毒有一个好的保护,包括现在流行的BQ.1、BQ.1.1。
梁子超认为,直到目前为止,BQ1.1或者XBB病毒株都没有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引起像奥密克戎刚刚出现时引起的大浪潮,因此都不需要太担心。
世界卫生组织曾于10月27日发文称,奥密克戎BQ.1系列变异体显示出显著优于其他奥密克戎亚变体系列的增长性,因此需要“密切监视”。
但迄今为止,世界卫生组织没有发布任何流行病学数据表明BQ.1系列变种会导致更高的重症几率或导致现有疫苗有效性降低。相关调查仍在进行中。
流行于北方的病毒株比南方的更毒?梁子超:没有明显区别
近期在中国内地,针对感染新冠病毒的讨论变得越来越多。有观点提出,北京新冠患者反映症状明显。北京本轮疫情主要是奥密克戎BF.7变异株,有网友称,相对广州等地流行的BA.5.2病毒株,北京的病毒株更容易带来高烧,持续性咳嗽、身体疼痛等症状。这是否意味着不同的病毒株致病性有明显差别?
梁子超认为,
BF.7和BA.5.2都属于奥密克戎分支,抗原的差异比较小,本身致病性没太明显的差别。但南北差异不完全是因为病毒株不同,因为北方的天气,尤其最近比较冷,污染程度一般来说比南方更严重,这两个因素都有可能引起病症方面,有可能北方比南方明显。
“早阳早好”错误思想要不得
现场对话
随着身边越来越多地出现新冠确诊病例,不少网友也开玩笑地表示“早阳早好”。对此,梁子超特别向直新闻驻港记者强调,“早感染早好”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如果在同一时间大家都想着早点感染,这样很容易引发“海啸式”的感染,造成医疗资源挤兑。
梁子超强调,
在疫情加速传播的背景下,每一个人不仅要做自己健康的守护者,更要做社会责任的守护者。梁子超解释称,虽然疫苗可以保护我们不受重症的伤害,但很难完全阻止病毒传播。随着防疫措施的放开,相信中国很快会迎来第一波冲击。这样的情况已经在新西兰,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等过全面放开时,都出现过。在这一情形之下,
最重要的是守稳医疗系统。
而所谓“早阳早好”的想法,除了对病毒在社会的传播带来消极影响之外,梁子超认为,对每个人自己的身体健康都有可能带来危害。因为人体的抵抗力是相对的,如果只暴露在少份量的病毒中,是比较有可能出现轻症,对自己身体没有什么影响。但反过来,
如果是高剂量的暴露,不排除个别人士有可能会诱发严重病症,甚至急性的、坏死性的脑炎都有可能会发生的。
梁子超强调,
如果在病毒出现社区传播的过程中,做好自身防护,小剂量吸入的病毒,尤其是失去了活性的病毒,可能会给人体带来类似“加强针”的效果,但重要的是控制好程度和范围,一旦彻底“躺平”,高剂量的病毒可能会加重病症。
“如果能小心保护自己,戴好口罩,小剂量吸入地病毒,尤其是一些过了一段时间,已经没有活性的病毒,对我们的免疫系统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像打了加强针一样,又不会让我们有明显病征的病,这个范围是重要的。病毒在社区流传时,最后才受感染的人群,通常是最安全的。即使在这个阶段受了感染,问题相对小。在这个阶段,越早感染越容易暴露剂量比较大,会让身体产生的反应更加大。”
做好长期准备梁子超提醒:“复常”不等于疫情“结束”
根据其他国家的经验,梁子超预计在放开防控措施后,第一波冲击大约在一个月之后来临。根据香港特区的经验,大约三个月之后,随着群体免疫的作用逐渐显现,疫情传播的高峰会出现回落。但梁子超提醒,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疫情传播阶段不同步,因此要做好3—6个月的疫情持续期,因此大家要有一个心理准备。另外,“复常”
不等于疫情过去,其实疫情远未过去。“复常”是把防线从整体社区的防控转变到如何保护我们的医疗防线。这方面每个人都有责任。
梁子超认为,疫情防控措施的调整,实际上是把原来的防控措施转化为个人和企业承担的责任。每个人都有必要做好防护,既保护自己也可以减慢病毒在社区传播,避免“海啸式暴发”冲击医疗系统。
对于医疗资源有可能面临的冲击,梁子超根据香港在今年三、四月医疗资源受到挤兑的经验,建议应该坚持将新冠病人和非新冠病人分开处理。梁子超分析称,虽然通过疫苗注射,新冠死亡率已经和流感差不多,但在传播力和病毒残留能力方面,新冠病毒都远远高于流感病毒。这意味着新冠病毒容易在一些不曾大型暴发的地区产生“海啸式”传播,引起一些高危人士受到影响。
梁子超:勿盲目囤积药物充分休息补充营养让身体抵抗力发挥作用
现场对话
对于居家的新冠确诊患者,梁子超提醒,如果是打了疫苗的年轻人,真正让你康复的其实不是药物,是你自己休息好之后的身体抵抗力。
只要能好好休息,好好吃饭,补充营养,一些轻微病症,通常2至3天可以实现病症的舒缓,不需要过度紧张。只有在出现病症恶化或者持续时间较长的情况下,需要考虑就诊。
梁子超表示,目前最重要的是,大家不要过分囤积药物,不要让有限的医疗资源出现挤兑。同时,部分药物可能存在副作用的,最好在医生指导之下使用比较稳妥。
作者:丘倩怡,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摄像:李文涛,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