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告

2022年第7号

一、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二、经国务院批准,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采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再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

特此公告。

国家卫生健康委

2022年12月26日

新冠简称

新冠简称新冠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了多例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证实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瑞士日内瓦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2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通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名称修订为“COVID-19”。3月11日,世卫组织认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可被称为全球大流行。4月4日,中国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

8月18日,国家卫健委修订完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9月3日,世卫组织新冠肺炎疫情应对评估专家组共同主席在成员国吹风会上宣布了专家组成员名单,钟南山入选。

发病特征:

根据现有病例资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发热、干咳、乏力等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重症病例多在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愈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愈后较差。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

新冠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内容

【 #教育#导语】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持续开展流感及相关疾病监测,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均诊断为病毒性肺炎/肺部感染。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育频道!

1.新冠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内容


  一、坚持科学佩戴口罩

  养成随身携带口罩的好习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电梯等密闭空间,前往医院就诊、有发热或患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者,从事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等高风险暴露人员,应正确佩戴口罩。年老及体弱者、慢性疾病患者外出时,建议佩戴口罩。

  二、保持社交安全距离

  到人多密集场所注意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离。客流较多时,有序排队等候,避免人员拥挤。

  三、保持良好个人卫生

  要勤洗手,用香皂或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或用手消毒剂消毒。清洁双手前不要用手触碰口、眼、鼻。咳嗽、打喷嚏时用肘部或纸巾遮掩。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后弃置于垃圾箱内。

  四、保持室内良好通风

  居室和办公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避免空气污浊。冬季使用空调前应进行清洗和必要的消毒,保持一定的空气流动和自然通风。

  五、注意饮食安全卫生

  到正规的超市或市场选购生鲜产品,选购时可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反套住手挑选冷冻冰鲜食品,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同时佩戴口罩。购买境外冷冻食品,要关注海关食品检疫信息,做好外包装消毒。处理食材应生熟分开、煮熟煮透。购物、处理食材、饭前饭后应保持手卫生。

  六、自觉坚持安全出行

  杜绝带病上班上学。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尽量避免外出,特别是近期与发热、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有过密切接触人员,尽量不搭乘公共交通。

  乘坐公共交通时,尽量选择刷卡、扫码等非接触方式充值、购票。遵守公交、地铁等部门防疫规定,如戴口罩、测体温等。

2.新冠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内容


  什么是新冠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原体是一种先前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2月7日,国家卫健委决定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英文名称为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2月22日,国家卫健委决定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名称修订为“COVID-19”,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保持一致,中文名称保持不变。2020年1月30日,WHO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患者初始症状多为发热、乏力和干咳,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表现。多数患者预后良好,部分严重病例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脓毒症休克,甚至死亡。目前,缺乏针对病原体的有效抗病毒药物,以隔离治疗、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怎样防控?

  具体预防手段如下:

  1、尽量减少外出,不要去人群聚集处,避免近距离接触任何有感冒或流感样症状的人;?

  2、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就医和乘坐某些交通工具时,注意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3、不要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即野味),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接触野生动物和家禽家畜;?

  4、注意手卫生,勤洗手,使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5、打喷嚏或咳嗽时不要用手去捂,要用手肘部或纸巾遮住口、鼻;?居室及工作场所保持清洁,勤开窗,多保持通风状态;?

  6、注意多喝水、多休息、避免熬夜、适度运动,以提高个体免疫能力;注意营养、合理饮食,肉类、禽类和蛋类要充分煮熟后食用;?

3.新冠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内容


  1、防止口罩内面被污染:

  戴口罩时,口罩内面不要用手触碰,平时放在洁净的地方。迫不得已时,可用电熨斗温度最低档(60℃≤温度≤90℃)熨烫口罩30分钟,熨烫时不推荐使用蒸汽。

  2、正确戴口罩:

  正确戴口罩非常重要。挂耳式口罩与绑绳式口罩,折叠层朝下的是外面,折叠层朝上的是内面。鼻夹需朝上,用双手由中间向两旁按压。完全包裹口鼻部及下颌,快速吹气能把口罩轻轻吹起,说明口罩已贴合在面部。容易有漏口的地方是鼻夹处、脸颊旁、下巴处。口罩外面视为污染面,用手触摸后立即洗手。3、少触摸公共设施:

  尽量少触摸公共设施,如需触碰按钮等时,可使用纸触碰,纸张不断折叠,触碰一个位置,换一个面。

  4、管住手:

  手污染后,要及时洗手,如果一时找不到洗手设施,手也不要到处乱摸,特别不要用脏手触摸眼、鼻、口部。5、其它防护用品:

  不在疫源地的人们,以及不与他人近距离面对面交流,且可以保持1-2米以上距离时,眼罩、鞋套、面罩、雨衣是不需要的。因为防护用品使用后就存在正确穿脱和处置的问题,如果不注意方法和流程,以及这些物品的正确处置,这些防护用品可能在你使用和处置的时候,造成对自己的污染。

  6、减少面对面交流:

  如果需要与他人面对面交流,尽量保持1-2米以上距离并戴口罩。

  7、呼吸道与咳嗽礼仪:

  不随便吐痰、擤鼻涕,咳嗽、打喷嚏,要注意礼仪,使用餐巾纸包住口鼻或用肘遮住口鼻。如果来不及拿餐巾纸,要用手捂住口鼻,但记得认真有效洗手。

  8、食堂吃饭:

  在食堂吃饭尽量减少堂食,尽量减少与他人的接触。

新冠肺炎是

新冠肺炎一般无明显的前兆,在感染新冠病毒后的疾病初期,部分患者也可能无任何明显症状,其他多数患者常见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但除此之外,因存在个体差异,患者还可出现肌肉疼痛、胸闷、咽痒、咽痛、鼻塞、流鼻涕、腹泻、味觉异常等症状。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可见于众多疾病,并非新冠所独有,因此患者其实很难自行通过症状鉴别是否感染新冠。当出现前述表现,且认为自己既往有接触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可能性,应尽早到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哪些典型症状?
新冠肺炎患者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也有一部分患者以鼻塞、流鼻涕、咽痛、嗅觉和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
、肌肉疼痛以及腹泻等为主要表现。
曾接种过疫苗者及感染 Omicron 株者的新冠肺炎患者以无明显临床症状及轻症为主。有临床症状的新冠肺炎患者主要表现为中低度发热、咽干、咽痛、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
症状。
轻型患者可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嗅觉及味觉障碍等,无肺炎
表现。
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
,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脓毒症
休克
、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
和出凝血功能障碍
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极少数患者还可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及肢端缺血性坏死等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除上述症状之外,还可出现多系统表现:
嗅觉、味觉改变
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嗅觉或味觉丧失列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新症状。嗅觉丧失是一种潜在的筛查症状,有助于发现疑似病例或指导检疫防护。因此,建议将新发、突发的嗅觉丧失患者视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感染者。
消化系统症状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可表现出多种消化系统症状,甚至可作为首发症状,这需要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及早识别,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消毒
工作。新冠肺炎相关消化系统症状可表现为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肝酶异常等,重症患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
。其中以腹泻最为多见,腹泻次数、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报道不一,有文献报道,腹泻可作为预测重症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眼部症状
新冠病毒患者可有眼部症状,主要表现为结膜炎,患病率为0.8%~31.6%。新冠病毒感染
者的主要眼部症状为眼痛、眼痒、异物感、流泪、 眼分泌物多,主要表现为结膜充血、结膜水肿。眼部症状可出现在发热或呼吸道症状前1~7天,也可出现在发热等症状后。
神经系统症状
新冠肺炎患者虽然主要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但在疾病进程中可伴随多种神经系统症状,部分患者甚至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而没有典型的呼吸道症状。
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更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
,而脑卒中
的发生可能会进一步导致这些患者的不良预后,部分患者可死于脑卒中。治疗的关键在于防止轻症患者进展为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若出现急性缺血性卒中表现,应由有经验的神经内科医师和感染科医师共同参与救治,根据可能的病因给予治疗。对于合并高凝倾向的患者(D-二聚体
异常增高),有学者建议在权衡颅内出血
风险的情况下,给予低分子肝素
抗凝治疗,但抗凝治疗能否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风险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部分新冠肺炎患者的脑电图可表现为异常癫痫
样放电或慢波活动,当新冠肺炎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意识障碍
、混乱或精神状态改变、觉醒障碍和异常的阵发性运动(肌阵挛)时,脑电图可作为辅助诊断的一部分,以协助明确病因。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诱发的吉林巴利综合征可表现为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
和以急性眼肌麻痹、步态共济失调和腱反射减弱为特征的Miller-Fisher综合征等。
皮肤表现
新冠肺炎患者的皮肤表现主要好发于躯干和四肢。
在新冠肺炎早期皮肤表现中,红斑、丘疹是最常见的表现(36.4%),其次是丘疱疹(34.7%),血管病变(15.3%),包括瘀点、瘀斑、紫癜、冻疮
外观与雷诺现象、樱桃状血管瘤
及肢端紫红色丘疹、荨麻疹
(9.7%)。此外,还可以表现为水痘样疹甚至鳞屑性皮疹等。
重型病例或晚期病例中最突出的现象是“COVID趾”,即冻疮样病变,好发于肢端,皮损最初为淡红色斑丘疹,类似于冻疮。1周左右,皮损颜色逐渐加深变为紫色并变扁平,可自行缓解,患指(趾)无雷诺现象。
这些病变可能疼痛、有时发痒、有时无症状,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唯一症状或晚期表现。
其他表现还有报道过口腔溃疡
,伴有牙龈炎
和水疱。
心理行为问题
新冠肺炎患者后期可能会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突发的公共卫生危机事件,不仅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也给患者带来心理冲击,引起相应心理行为问题。
此外儿童病例的症状,较成人来说具有一定特征性。
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部分儿童及新生儿病例症状可不典型,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反应差、呼吸急促。
极少数儿童可有多系统炎症
综合征(MIS-C),出现类似川崎病
或不典型川崎病表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或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等,多发生于恢复期。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伴皮疹、非化脓性结膜炎、黏膜炎症、低血压
或休克、凝血障碍
、急性消化道症状等。一旦发生,病情可在短期内急剧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