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感染后的第九天,31岁的苟林(化名)心率恢复了正常,他缓了口气,感到自己正在向好。
资料图
此前一天,苟林的体温骤升,吃过退烧药也无法缓解,后来去到医院检查,才发现肺部出现病毒性感染,“双肺多发磨玻璃状密度影”。医生给他开了一些常规药物,嘱咐回家吃药提高免疫力。
之前苟林曾试图抢购抗病毒药,他发现“人们都在抢药,还有很多黄牛高价出售”,小小一瓶被卖到了六七千,仍然一药难求。
事实上,抗病毒药大多需要在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不适用于所有人。病毒学者金冬雁提醒,在国外,像paxlvoid这样的抗病毒药主要提供给60岁以上和60岁以下有一种基础病以上的脆弱人群,并且需要在感染的早期服用,一旦发展为重症,该药就失去了效用。
当新冠的感染基数变得很大时,情况也会变得更复杂。近期,病毒性肺炎和“白肺”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人们忧虑由此带来的重症和猝不及防的死亡。
受访的几位专家都向我们强调,并不是所有的肺部炎症都能称为“白肺”。临床上所指的“白肺”是指肺的受累程度比较大,通常人有明显的气短和呼吸衰竭表现的。白肺多发于高龄老人和有基础病的人群,发展为重症的概率较高。而近期网友热议和自诉的,大多是肺部有少量斑片影或者间质性改变,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白肺。
专家提醒,一些抗原转阴的人去拍CT可能也会看到炎症表现,这是因为CT有“滞后”,症状的顶点过后,肺部还需要两三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慢慢吸收炎症。但如果自身没有症状,并不一定需要特殊处理。
不过另一位广州某三甲医院放射科主任李天逸(化名)认为,这波感染的症状“既不像预估的那么轻,也不像武汉早期那么重,每个人感受不同,不能完全忽视。”
北京某三甲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张牧云(化名)也发现最近一周的肺炎病人明显增加,她认为对此目前没有很好的解释,或许跟感染基数非常大有关。她也审慎地提醒,医生只能看到走进医院的病人,在急诊、ICU接诊的白肺病人的比例就会比其他科室更高。因此在没有一个更大范围的统计数据前,任何结论都为之过早。
考虑到医院不同科室接诊病人各有侧重,我们分别采访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余昌平、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彭志勇、北京某三甲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张牧云(化名)、广州某三甲医院放射科主任李天逸(化名)和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教授、病毒学家金冬雁,结合他们的观察和研究来解析“白肺”。
【以下为对话内容】
真正的“白肺”病人大多是高危人群
澎湃新闻:之前普遍认为奥密克戎主要攻击上呼吸道,目前发现有病毒肺的情况,为什么?
金冬雁:这是一个普遍性跟特殊性的问题。为什么不叫新冠肺炎了?新冠一般是不会引起肺炎的,但是它在一小部分人中会引起,特别是60岁以上的,还有60岁以下有基础病的人,主要是因为他们免疫力差,或有其他的疾病,病毒感染以后,其他疾病就会加重——这跟流感病毒是一样的,跟其他的人类冠状病毒也是一样的。
新冠病毒跟其他的病毒在这些人群里面引起肺炎,它的比例其实是相近的,并没有特别的高。只不过我们现在感染的基数比较大,所以这些问题就看出来了,并不代表新冠病毒不是主要感染上呼吸道,按国家的说法,90%还是感染上呼吸道,而不是别的地方。
现在大家说的“白肺”是口语化(的表述),实际上是磨玻璃状的影像病变,就是肺部出现炎症,说白了就是这些人有肺炎。而且,无论现在、过去跟将来,都会有(这种情况)。就算我们都经历完大流行了,以后新冠病毒也会在一些人当中引起肺炎。
磨玻璃状的改变不是新冠病毒特有的。在一般人身上只引起普通感冒的4种人类冠状病毒,在高危人群中,同样会引起肺炎,也有一部分人会出现磨玻璃状的改变。
就算是呼吸道合胞病毒,还有疱疹病毒,引起的肺炎也会出现磨玻璃状改变。只不过新冠病毒比较常见,多见一些,另外那些可能会少见一些,或者过去没太注意。
澎湃新闻:病毒性肺炎会有哪些临床表现?
张牧云:临床特征最主要就是发烧、咳嗽,跟呼吸道感染的症状类似,如果症状比较重就会有呼吸困难、气短、憋气这些。
余昌平:临床上来说你有肺部感染,做CT有典型病变,那就是病毒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的CT表现,往往是两肺都有病变,一些不规则的磨玻璃影,有的范围大,有的范围小。往往都是多发的,单发的少。
澎湃新闻:年轻人感染新冠后会发展为病毒性肺炎吗?
余昌平:理论上是都可以。年轻人的话体质强一些,病毒只停留在上呼吸道的可能性大些,但也不是所有年轻人都只停在上呼吸道,少部分人的病毒是往下呼吸道去。
澎湃新闻:现在网络上人们普遍提到的“白肺”(肺炎)似乎跟临床上定义的“白肺”不太一样?
彭志勇:我们平时肺里面含气,在CT或者X射线下面透的话,就显示为黑颜色。
如果肺里面气体含量减少,就表明里面有炎症。(影像)毛玻璃样改变的话,就是有一点点(炎症),再多的话就叫“白肺”了。
炎症是导致“白肺”的主要因素,不光是病毒性肺炎,还有细菌性肺炎,都有可能会引起白肺。别的因素,比如心脏功能不好、心衰、肺里面水多了以后,也可能会导致“白肺”。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容易得病毒性肺炎,包括年轻人,都有可能得。现在冬天的话,本来病毒性肺炎就多见,不光是新冠的病毒性肺炎,别的病毒性肺炎也有,包括流感导致的病毒性肺炎。
资料图
“白肺”也叫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一般指重症肺炎患者在X光或CT检查下的表现,肺部显影呈一大片的白色状而得名。
张牧云:肺里有一些间质性的改变或者少量的斑片影,我们一般不会把它称为“白肺”。
如果说到“白肺”,应该是肺的受累程度比较大,范围比较广,或者到比较晚期,有很多人在临床上会有比较明显的气短、呼吸衰竭,这样的症状叫“白肺”。
肺部有一点点斑片影或者间质上改变,在新冠的感染过程当中是有可能出现的。包括我们平常一些高烧,甚至有可能是一些没有显著呼吸道症状的人,他事后去查片子,有一点点渗出,这其实是没有什么太大问题,也不需要特殊治疗。
我们现在临床上能看到的就是——至少北京这一批的病人,这么严重的肺部受累的,其实大部分属于高危人群,尤其是高龄老人,或者是肺部本身有一些基础疾病的。中青年人可能也有,但是确实比较少,他可能只是个例或者是少数的发生。
“感染症状不像大家预估的那么轻,也不像武汉早期那么重”
澎湃新闻:在临床中,你感觉从什么时候开始“白肺”病人开始变多?年龄分布如何?
彭志勇:上礼拜四(22日)左右。我们ICU里这种病毒性肺炎的病人很多,没有一个个数,反正比例还是蛮高的。
老年人大约占80%,其他20%是年轻人。这些老年人都有基础病史,年轻的“白肺”病人也有,比例比较少。
张牧云:最近这一周开始变多。他们不一定都有“白肺”,但是肺炎是有的,“白肺”相对现在没有那么多——在急诊可能这个比例就会更高,你去ICU,它可能会更高,所以这个需要一个全部的数据才能得到结论。
我觉得(患者)可能确实比咱们预想的要多,但是你说为什么,其实我觉得这一波疫情可能还没有特别好的解释,临床上观察的现象确实是这样的。
不过,我们现在拿到的数据也不是特别准确,因为临床医生可能只看到这样的患者,但是如果我们放在一个比例上去说,比如你刚才提到90%的人可能肺部不会受累,即使是10%的人口,也是一个很大的数。所以现在临床上出现的肺炎症状的病人,真的是超出了我们原来估计的。
但因为现在还没有一个大的统计数据来去说,所以这个结论可能还暂时不能下。
另外从社交上来看,只有发声的你才会看见,没有问题的人可能根本不会发声,所以这些信息都是有偏移的。大家去关注这个风险,我觉得这个是应该的。
金冬雁:感染基数大,各种情况都会出现。
0.2%差不多就是重症的比例,现在如果是100万的人(感染),就会有2000个人出现。特别是现在一下就到了疫情高峰。随着感染人群基数增大,出现白肺的肯定会越来越多。
“白肺”本来是可以(预防)避免的:第一个是打疫苗,给所有人都打了3针疫苗4针疫苗,这种出现的机会非常非常小。
第二个是吃(抗病毒)药。像(脆弱人群)这些人一确诊,第一时间给他们吃辉瑞的Paxlovid,现在有证据说明,这部分的死亡可以减少81%。等到出现重症了,那吃了也没啥用了。
(这个药)主要是给60岁以上有基础病的人吃的。国外60岁以上或者60岁以下,有一种基础病以上的人,(可以)免费吃。
资料图
澎湃新闻:儿童有出现病毒肺的情况吗?
李天逸:肯定也有的。不多,没有像网上传的这么多。儿童很少做CT,充其量拍胸片,肺炎也能发现,但是得程度稍微重一点。感染病毒肺的小朋友,大部分都是高热抽搐,出现呼吸道症状。
儿童跟成人不一样,普遍症状来得快,来得重,也走得快。我们目前看到对肺的影响,不多,也不大。一般受影响的儿童来医院看的,要么就是重了,要么有其他疾病合并新冠感染。
我们感觉,这个症状既不像以前大家预估的那么轻,也不像武汉早期那么重。每个人的感受不同,也不能够完全忽视。
现在在全民暴露的状态下,如果有基础疾病,或者平时很劳累,又熬夜,过劳高压,叠加上新冠的话,还是要注意。
像我们完成了三针疫苗的,(感染)过一周了都在气短、咳嗽。有的同事也有少许肺部感染,我发现这次,一般的感冒药也不管用,甚至连症状都降不下来。
抗原转阴后,可能仍有肺部炎症
澎湃新闻:遇到病毒性肺炎的病人,如何救治?
彭志勇:感染新冠疾病的严重程度,跟病人的年龄、有没有基础疾病都有关系。病毒性肺炎病人比较严重的话,会出现呼吸衰竭,甚至会引起休克。
(重症这边)我们现在主张尽量采用侧卧位或者俯卧位,这样对于肺的病变、吸收可能会有好处。还有就是可能需要用抗病毒药物,激素等,还是有一些治疗措施的,总体来讲的话,治疗难度很大。
余昌平:因为新冠肺炎没有特效药。我们也就是对症治疗,比如说退烧,止咳,呼吸困难的话,比如说吸氧、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有很多方式把氧维持住,然后给你营养或者是增强抵抗能力的药物,还有一些抗病毒的药物,但是抗病毒药物的效果怎么样?有时也不好说。
有的肺炎重一点,我们用激素。这是个综合性的治疗,让肺炎进展慢一点,或者让他好转,它是个自限性疾病,在一个星期两个星期之内也就好转了。
但年龄大的,基础疾病多的患者,治疗的话效果就不好。
澎湃新闻:为什么会出现抗原已经转阴了,CT依然是病毒肺的情况?
张牧云:因为肺的CT是滞后的,并不是说临床上好转了,肺的CT就立刻(显示)吸收了。
不是光新冠,比如说普通的肺炎,它也得过两三个星期以后,可能肺里才会慢慢吸收,有的可能时间会更长。所以临床症状的顶点过去了之后,再去做CT,片子里面还有一点点(炎症),这个是有可能会出现的。但如果症状已经消失了,也没有明确的低氧,就不需要特殊的处理,观察就好了。
如果病人已经到了白肺的状态,肯定得去医院,得采用相应的治疗和呼吸的支持,该用什么控制炎症的方法,这些就得用了。
金冬雁:新冠病毒的特点就是这样,抗原阴性后,还会咳嗽一段时间,这时候咳嗽已经没有传染性了,但是你照CT,照出来有一点点磨玻璃状。
无症状的人也是这样的,国际上第一例无症状的人,他肺部也有一点炎症。新冠病毒清除以后,炎症就会吸收,就是要稍微耐心一点,等待完全康复。
现在奥密克戎的变异株,没有任何一个的致病性是特别高的,这是世界卫生组织一再强调的。没有任何人类感染的证据,说明哪一个变异株的致病性特别高,或者特别会引起肺炎,或者不会引起肺炎。
澎湃新闻:从病毒性肺炎发展为重症肺炎的可能性大吗?
张牧云:在之前武汉的时候,这个比例大概是在20-30%,但是这一波里头,还没有明确的数字比例,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全貌的数据。
澎湃新闻:从临床来看的话,和2020年初当时的原始株相比的话,奥密克戎引发的重症肺炎大概是什么样的情况?
余昌平:具体也没有一个调查。比如说我们科室以前感染的,百分之七八十都有肺炎,感染起来也蛮重的,但是现在我们科室基本都感染了,是以前的几倍,但是好像只有一个肺炎,你能看得出来肺炎就明显下降了,是不是?
所以,他得肺炎的概率还是明显减少,重症也是明显减少,致病力还是已经下降,但是现在病人还是比较多,因为感染基数太大了,总觉得肺炎的人还是不少。
“沉默性缺氧只占极少数”
澎湃新闻:白肺会对肺部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吗?
张牧云:那是一定的,将来即使好了,肯定会遗留一些陈旧的锁条或者纤维,这是肯定会有的。
澎湃新闻:这类病人救治难点主要是在哪方面?需要服用抗病毒药物吗?
张牧云:就是你不一定能完全逆转这件事,他如果呼吸功能(衰减)或者肺炎的进展不断的进行下去,这个人就很难挽救了。
抗病毒药物有自己的指征,不是什么时候服都有用的,也不是任何人都一定有用,只有在感染早期才会有效,但它并不是万能的。只是说吃了这个药之后能够降低重症率,而且还得在疾病很早期的时候。
澎湃新闻:能否介绍下沉默性缺氧的情况?
余昌平:这种情况往往都出现在年纪很大、反应迟钝的老年人身上,他自己不知道(缺氧)。
一般人胸闷、喘气、呼吸困难,他都感觉得到,但是年龄很大、长期卧床、体质很差的人,他反应比较迟钝一点——那是极少数,一个正常的青壮年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金冬雁:沉默性缺氧在武汉时期就有很多。现在就是沉渣泛起,大家把那时候的东西拿出来吓人。
现在大部分人是不缺氧的,但是我们要想办法识别这些缺氧的人,包括沉默性缺氧的人。这里头就一个方法,就是血氧仪,可以给这些人派一些血氧仪,特别是60岁以上和60岁以下有一种基础病的人士,或者在社区医院安装测血氧的装置,这是第一。
第二,这些缺氧的人里头80%多以上的人,都是会有呼吸困难的,所以我们要教导这些病友,特别是年纪比较大或者有基础病的人,如果你觉得有严重的呼吸困难了,需要去求医。
老百姓不一定能够判断准确,那就要靠社区医院做第一个关口。给他测个血氧,如果确实血氧低,就尽快给他转院,或者提供医疗救护。
如果在社区医院前面再加一两道关口,比如说咨询电话、远程医疗,这也是好的,让大夫给你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给你提个建议。
缺氧的人里头,八成是有呼吸困难的,沉默性的缺氧只有1/5,只占少数。轻症跟无症状的人肯定是不缺氧了。
血氧仪 资料图
澎湃新闻:对于感染或者康复的患者,你有什么建议吗?
李天逸:阳康的患者感觉到胸闷气短,最好到医院去拍个片子,看一看肺部情况。
儿童中有高烧抽搐的,一定早去医院。老年人关注肺部的多一点,年轻人关注心脏多一点,觉得乏力,阳康了之后不要去剧烈运动,做好防护就行了。完全好了,一点事也没了,短期内也不要熬夜,剧烈运动。
出门不要觉得感染过了就可以不戴口罩了。二次感染或者重复感染,或者再感染其他的亚型,还是有这个风险的。
另外,自己(感觉)好了,也未必没有散在的病毒排出来,既保护好自己,也保护好他人。
专访高福:针对变异株的新冠疫苗,应尽快批准使用
1月14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通报,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12日,全国医疗机构累计发生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超过59000例。全国发热门诊、急诊高峰已过,但目前在院的重症患者数量仍处于高位。
与此同时,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信息,从去年10月至今,国内累计报告XBB本土病例16例,从输入风险来看,未来XBB及其亚分支引起本土关联病例风险较大。1月7日起,为期40天,超20亿人次参与的春运迁徙也已开启,这是近三年来,春运期间最大规模的一次人口流动。
这会不会引发新的感染高峰?未来国内是否会出现新的变异株,新冠大流行将何时结束?围绕相关问题,日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疾控原主任高福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
高福资料图
第二波高峰会出现在偏远农村地区
中国新闻周刊:春运期间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会不会出现新的感染高峰?
高福:以北京、河南、江苏、安徽为代表的省市,城市中感染高峰已过。在北京,最近去医院还有些拥挤,但就诊患者数量和此轮疫情早期相比,已出现下降。一些县城和农村地区也已渡过感染高峰。
现在国内主要流行的病毒株为BF.7和BA5.2两个分支,如果已有很高感染率的地区,人群短期内重复感染的概率很小。
但对于还没有进入感染高峰的地区,比如说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由于春节期间民众返乡,可能会出现感染高峰。这一波感染不会比防疫政策调整后的第一波高峰更高。但新的感染高峰很可能出现在缺医少药,国内剩余不到10%没完成全程疫苗接种的地方,这些地区会出现医疗挤兑,因此,还是呼吁大家,将最重要的医疗资源留给有基础疾病的、老年高危人群。
2022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发热门诊,患者排队看病。图/视觉中国
中国新闻周刊:像农村的这波感染高峰会持续到什么时候?
高福:我觉得会持续到3月份。春节期间,因为现在呼吁比较多,可能大家还相对注意一些。春节一过,大家一放松防控意识,2月至3月,可能还会出现一个小的感染高峰。
中国新闻周刊:春节期间,我们该采取哪些措施压峰?多地的重症高峰何时见到拐点?
高福:如果还没有打加强针,也还没有经历过感染的人群,要尽快把疫苗打起来。非药物的干预措施,戴口罩、勤洗手、少聚会,还得坚持。春节返乡途中,要尽量佩戴N95。有条件的地方,尽量将抗病毒药物准备好。
关于这一轮疫情的重症高峰,原来大家都认为,到春节前后能见到拐点。但现在因为有着综合的干预措施,很可能比感染过峰再延后20天~1个月,到2月初可能会见拐点。
不排除出现致病性更强毒株的可能
中国新闻周刊:从去年10月至今,国内累计报告XBB本土病例16例,都是XBB.1的进化分支。到目前为止,暂未发现XBB.1.5的本土病例。XBB是否在国内会引发新的感染高峰?
高福:在美国,XBB的一个分支XBB1.5已成为流行占比不断增大的毒株。XBB.1.5有着明显的免疫逃逸,几乎相当于一个全新病毒。如果三四月份,XBB在国内最终流行开来,从疫苗和免疫角度,可能大家会再感染一次。但现有疫苗对于感染XBB后,防重症、死亡,还能提供一定基础保护。
XBB进入国内后,如果现在流行的BA.5、BF.7能对XBB提供一些交叉保护,也可能XBB就起不来,不排除这种可能性。
不同亚种的病毒也在竞争求生存。国外BQ.1目前是主流毒株,未来不确定国内的主要流行株将会是XBB还是BQ.1。
另外,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和世界其他很多国家的基础免疫水平不同。国外先后经历了德尔塔、奥密克戎BA.1、BA.2、BA.5等多轮自然感染,不少民众还打了针对奥密克戎毒株的第四针新冠疫苗。相比之下,中国此前没有经历过大规模自然感染,这会导致一种毒株在国内的流行表现与在全球其他国家不同。随着时间推移,到五六月,很可能中国和全球其他国家一样,流行相同的毒株。
中国新闻周刊:该怎样科学看待新冠二次感染?
高福:人类接种疫苗,其实就是在逼着病毒变异。一方面,接种疫苗后,能避免很多死亡,另一方面,由于疫苗建立了免疫屏障,也会使得病毒逃逸,更容易出现新毒株。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今天的XBB,和2020年初发现的原型毒株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毒株。从免疫角度来看,奥密克戎的BA.1亚型和今天的XBB,也相差很多。
就新冠病毒而言,目前,至少可以划分出三类血清型,早期原型毒株和德尔塔算一类,它们间可提供交叉保护。奥密克戎早期的亚型算一类,XBB算一类。所谓二次感染,实质上,就是不同亚种间的交叉保护很弱。
中国新闻周刊:在国内不断发生感染的过程中,会不会出现一个新的变异株?未来新冠病毒变异的趋势会是怎样的,比如说致病力、传播力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高福:继续免疫逃逸是一个趋势。比如说,XBB.1.5和XBB相比,其受体结合域只有一个关键氨基酸发生变化,就导致全球现有的疫苗几乎完全失效。
从理论上讲,就病毒和人类的关系来看,病毒毒力将越来越弱。从早期的原型毒株,到今天的XBB,病毒传播力在增强,但致病性明显在下降。去年10月,美国波士顿大学的科研人员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将奥密克戎毒株的部分基因插入原型毒株中,进行重组。研究发现,用新重组的病毒感染小鼠,致死率为80%,用原型毒株感染小鼠,致死率为100%。这说明在动物实验中,新冠病毒致病性是下降的。也就是说,就新冠病毒内部进化而言,出现毒力更强的毒株可能性很小。
但是,如果从动物中再溢出一个全新的冠状病毒,再传到人类,我们专业人士认为这种情况随时可能出现,那就可能出现毒力更强的毒株。而且,冠状病毒很容易重组,比如说,XBB就由BA.2两个分支重组而成,毒力较弱。但如果不同冠状病毒重组,有可能出现毒力更强、全新的病毒。
中国的免疫情况和其他国家不同,新冠病毒或出现和在其他国家不一样的突变。从科学角度来讲,我们希望和世界的免疫程度同步。我们要密切监测病毒变异,进行测序,做到数据公开。另外,各级疾控系统和医疗机构的数据也要更好协同、整合起来。我希望建立全国的冠状病毒监测中心,再和全世界一盘棋,共同把病毒监测好,继续提高监测的覆盖率。
中国新闻周刊:关于新冠病毒的致病性,怎样让公众有更科学的认知,此前民众热议无症状比例很少,发生肺炎的比例也并不低?
高福:首先,奥密克戎毒力下降,但还没有下降到可以将其当成疫苗来看。奥密克戎终究还是新冠病毒,狼还是要吃羊的,脆弱、高危人群还要出现重症,甚至死亡。
因此,既不能有“恐冠症”,也不能有“轻冠症”。对当下中国内地来说,重症和死亡率数据,最具参考性的,是去年香港第五波疫情初期的现实情况。
中国新闻周刊:除新冠病毒外,迄今为止,包括MERS、SARS在内,共有6种可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新冠病毒和其他几种冠状病毒的主要差异在哪?迄今为止,科学家们已和新冠病毒打了三年交道,还有哪些仍是未知的?
高福:之前的冠状病毒变异,没有新冠这么快。从免疫逃逸的角度,新冠病毒越来越趋向于流感病毒,但进化速率还没有超过流感。而且,新冠病毒变异过程中,突变的往往都是关键位点。
关于新冠病毒,还有太多无法回答的科学问题,比如说,它和SARS病毒有着相同的受体结合域,但为什么不会像SARS病毒那样在人群中消失,新冠病毒到底是哪里来的,为什么免疫逃逸这么厉害,这都要科学家们继续探索。
抗病毒药物使用要讲究时空观
中国新闻周刊:应对新冠的重要武器之一就是疫苗,未来对于已经感染过的普通人群,还有没有必要打第四针?
高福:面对新冠病毒,出现突破性感染很常见,但打疫苗,确实也能起作用。因此,无论对于老年人还是年轻人,自然感染后依然有必要接种加强针。
但感染后不应立即接种疫苗,因为自然感染后,体内有抗体,立即接种会将抗体中和掉。接种疫苗是为了激活抗体,间隔最好在3~6个月后,因为3~6个月后,体内抗体滴度会衰减到最低限度。
中国新闻周刊:从更长期来看,如果未来新冠成为地方性流行病,针对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策略是怎样的?
高福:根据目前的判断,因为抗体每半年衰减到最低点,此时约等于没打疫苗,而这一病毒又主要针对老年人等脆弱人群,因此,老年人最好每半年接种一次疫苗。
我再次呼吁,新冠疫苗应学习流感疫苗的批签发,只要是同一公司、同一技术路线,只是更换了毒株或者基因序列的情况下,就无需再做全流程的临床试验,最多只需做I期临床,然后尽快批准使用。
现在我们还无法判断,未来新冠病毒最终走向何方,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很可能像接种流感疫苗一样,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种一次,新冠疫苗也要每半年打一次。对年轻人来说,当病毒致病性不断减弱,就不需要一直接种。
中国新闻周刊:就新冠救治来说,如何才能尽可能减少医疗挤兑?抗病毒药物如何才能更有效地使用?
高福:分层、分类、分级,这应该是整个医改的方向。要利用这次机会改变观念,尽可能将轻症病人放在社区管理,通过这样的分级诊疗,挽救更多生命。
另外,我也要呼吁,中国要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同时,关于抗病毒药物、疫苗,我们也要共享世界成果、世界智慧。
以Paxlovid、默沙东莫诺拉韦为代表的抗病毒药物,能够在使用早期消灭新冠病毒。抗病毒药物的使用要有时空观,对于不同人群、在不同发病时期,应有不同的治疗方案。当感染新冠后期,出现白肺,肺部有大量渗出物、严重炎症,体内不再有病毒时,抗病毒药物就不再管用,这时应针对性使用托珠单抗等药物。
今年夏秋或宣布大流行结束
中国新闻周刊:世界卫生组织拟于1月27日召开会议,决定新冠疫情是否仍为全球紧急事件。此前,世卫组织表态称,有望在2023年某个时候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全球卫生紧急事件。从科学角度来看,何种条件下,我们能终结全球新冠大流行?
高福:终结新冠大流行,有两个词很关键,一个是包容,一个是韧性。从新冠疫情刚开始不久,我们就在讨论这两个词。前者指的是人类到底能忍受多少,后者指人类的灵活性有多少,即动态调整防疫措施。当人类可以包容病毒的存在,有一定韧性,能正常生活,与其同存,就可以宣布大流行结束。当新冠只在有的地区流行,就成为一种地方性流行病。
到夏天或者秋天,有可能世卫组织会宣布大流行结束。但这也不意味着新冠造成的死亡人数会低至流感,因为其感染基数太大。至于何时能和流感一样,不好预测。
中国新闻周刊:你也提到,未来不排除一种新的冠状病毒,会不请自来。结合近三年中国抗疫经验,能否谈谈在下一次大流行到来前或刚到来时,我们该做哪些准备,才能有更及时有效应对?
高福:我提倡“壹健康”,人类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在此基础上,要共享数据、共享资源。病毒没有护照,病毒不申请签证,从公共卫生和人类共同健康角度来说,要全球一盘棋。
在具体应对措施上,早期检测和日常监测都非常重要,同时要加大相关基础研究的投入。疾控系统应更多依靠专业力量,减少行政干预。要加强疾控系统对相关紧急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比如对呼吸道相关疾病的监测,要加强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全国流感样监测网络、全国急性呼吸感染监测网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网络的建设等。
记者:杜玮霍思伊
你见过的最难忘的艾滋病病人是什么样子的?
我见过两个艾滋病人,一个是大约09年,早上六点被护士叫起来去手术室会诊。一看是一个高处坠落伤的男病人,大约25岁左右。警察送来的,说是入室盗窃的小偷,爬窗子从五楼掉下来了,初步诊断颅骨骨折,胸腹腔内出血,大腿骨折。几个科室都来了,准备给:病人导尿,裤子一脱,看到双侧腹股沟全是针眼,我马上说:1.这个患者吸毒。2.可能是艾滋,让血库配血的时候,优先查免疫,最后果然是艾滋,剖腹探查的时候,普外科的都多戴了一层手套。最后这个患者因为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死亡了。
第二个是2015年冬天在急诊,半夜送来个病人,说是因为车祸。一起来的还有警察。说查了身份是个备案的艾滋病人。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等看到病人的时候,才发现只是个19岁的小伙子,身高大概172到175,很瘦,目测不过50公斤,穿着中跟皮靴,嬉皮士黑色紧身裤子,耳朵上都是耳钉,皮肤很白,留着时髦的有点一点点长的年轻人发型,好像还画了一点妆,纹眉。意外的是,给他体检的时候,小伙子说话非常的有礼貌,我一颗紧绷的心,慢慢放松了下来,还好只是撞到腿了,清创后拍片没啥大碍,就让警察带他回去了。
做为一个医生,看到过很多艾滋病病人,但是记忆最深刻的是一个25岁的男性,他在最后时刻求生欲望非常强烈
他来自一个农村家庭,是家里的独生子,虽然仅仅考上了普通的二本学校,但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骄傲,他也是如此。
刚满18岁的他离开了家庭,独自一人前往广西读书,刚到广西的他毫无疑问玩得最好的就是室友,但最后也是这些室友害了他。
因为有2个广西本地的室友带他们出去玩了,他自己是说就出去玩过3次,后面就没去过了,大学都相安无事,毕业之后他回到了我们这里考公务员,前2年都没有考上,一直在家里全职备考,第3年终于考上了,全家人都要高兴的跳起来了。
但没想到的是面试刚结束,他就出现了高热,持续不退,于是到医院就诊,到医院的时候整个人已经非常非常乏力了,在发热门诊看病的时候就昏过去了,赶紧送到急诊室。
急诊室医生一测血压只有80mmHg了,考虑休克,立即大量补液,同时完善血化验。
CRP大于300,降钙素原已经到了63,所有的结果都提示这是一个脓毒性休克的病人,刚好感染科有床,直接收住感染科进一步治疗。
这个病人让人疑惑的有2个点:
等到第2天更多的血化验结果出来,直接就是危急值结果,HIV阳性,这个病人是艾滋的病人。
根据艾滋病确诊的规矩,马上又抽了一管血送疾控,同时化验了淋巴细胞,果然CD4淋巴细胞极低,这个病人就是一个艾滋病的病人。
再进行胸部CT以及腹部CT检查,肺部变成了俗称的“白肺”,严重的感染,腹部CT看到腹腔大量的渗出,严重的感染。
出来结果之后我们再过去问他自己,他才说自己大学的时候去玩过几次,但就是这么几次。
梅毒也有了、HIV也有了、乙肝也有了,真的是传染病都有了。
他的父母真的是泪流满地,唯一的儿子就这样了。
更不幸的是这个病人入院之后病情持续加重,感染无法控制,入院之后2周死在了重症监护室,所有的消炎药都上了,但是感染确实控制不住呀。
他自己在进监护室之前也是泪流满面,后悔不已,但是没有机会呀。
HIV离我们有多远?说句实话HIV离大部分人还是比较遥远的,只要做好安全措施、洁身自爱,在中国感染HIV的概率还是很低的,但是几率低不代表没有。
现在大学生感染HIV越来越多,跟各方面因素都有关系,但是最重要的是没有做好保护措施呀。
保护好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从医这么多年,对于涉及隐私的一些疾病,作为感染科医生,重要的原则是记住疾病不过多的记住患者的其他信息。
有时候在路上,会碰到一些艾滋病患者,也尽量不打招呼。如果可能,装作不认识的样子最好。因为这不是在看病的场合,而且自己感染科医生的身份,可能也会对别人造成困扰。
其实,看过很多艾滋病,病情有严重的,也有轻的。有些真的不堪回忆,眼睁睁的看着患者直到生命结束,而完全不能做什么。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在进修的时候,看到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这孩子是因为卡波西肉瘤而查出艾滋病。当时,几乎全身都能够看到卡波西肉瘤的表现:皮肤、口腔、面部……
经过抗病毒等治疗以后,这些表现神奇的消失了。患者前后判若两人。当时,带教的老师让我们拍下来,说以后可以看一看,温习一下。
但是,后来因为换了手机,图片已经删掉了,现在这个小孩还在在吃抗病毒药,情况良好。
有一位中年的艾滋病感染者,是因为带状疱疹伴有发热、咳嗽入院而查出来的。征得患者同意后,将病情告诉了他的子女。
患者的子女听后感到非常震惊,说他父亲非常老实,怎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并感染上这个疾病呢。百思不得其解。到现在,他们心理还是不愿接受这个现实,但是患者好像早就明白过来了。
还有一位女性患者,因为出现皮肤瘙痒、皮疹等问题,在很多医院的皮肤科就诊过。有的考虑过敏性皮炎,有的考虑皮肤的真菌感染。但是用药之后都没有明显的效果。
患者是一位有正式职业,而在当地很受人尊敬的人,在当地还是有一些名声的。最后,试着给她查了一下艾滋病抗体,结果显示阳性,而后经疾控中心确诊。
考虑机会性真菌感染,使用的一些抗真菌要治疗,皮疹也还是没有消退。抗病毒治疗两个月以后,皮疹完全消退,这种皮疹考虑是艾滋病相关性皮疹。
还有一个小孩子,就诊的时候大概12岁。孩子是养父母通过某种途径领养的(具体就不好说了),亲生母亲好像是云南的,因为一次小小的手术,查了术前传染病项目,发现艾滋病感染的。
小孩子服抗病毒药以后,效果非常不好,病毒载量下不去,CD4升不上来。由于条件有限,也没能力购买国际最新的抗病毒药物。最后小孩一天天严重。在抗病毒治疗两年之后还是撒手人寰!
这是各种不同的人发现艾滋病的过程,以及它们的治疗效果。可以说,有一些人是有很好的效果,能恢复的正常生活,而有的人很遗憾,尽管积极治疗还是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
我是感染科医生,正常人cD4是1千左右 ,这个病人我见过cD4入院只有7,免疫力几乎没有,同时入院患有卡肺,肺结核,高烧不退,真菌感染当时入院己在icu呆了几天,后来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家人知道他得这个病也没有放弃他,都积极配合治疗后来经过我们抗真菌治疗从氟康唑到两性霉素,抗真菌感染治疗效果显著,服用大剂量复方新诺明治疗卡肺,然后患者是肺外结核,手术切除结核部门并抗结核治疗一年,同时患者和亲属积极配合抗病毒治疗,现在CD4有1
千右,cD8是800左右,比值超过1,病毒载量小于40同正常人无异。目前从艾滋病人转换成HIV携带者,
同时己生存10年。
上个月在我们干预下生下正常宝宝。
艾滋病不是绝症,现在有很多药可以进去抗病毒治疗
只要你病载小于40,你和正常人没区别
得了病别放弃自己,积极告之家人来医院进行抗病毒治疗,这个同患者得感冒一样,积极服药就好。
艾滋病人我没有见过,几年前单位楼下展览过一些防艾滋的图片,那些病人照片看了我到现在还留有阴影。病人晚期似乎都会起很多瘤子,尤其是腿上很多然后溃烂,其中有个年龄不大的美女,死了还睁着一双美丽的眼睛,如果她能起死回生,相信一定会远离艾滋。
十年以前有个不远农村的亲戚,带着她一个邻居女孩到城里看病,顺道到我这坐坐。她带的这个女孩情况我也听亲戚说过,很凄惨,父亲靠打石头为生被石头砸死,母亲精神异常不知下落,她靠吃亲戚百家饭长大,没人送她读书,这个年代了,她还至今不会写自己名字。女孩其实非常漂亮,很瘦,眼睛就像一池湖水透着忧郁。我因为知晓她这些情况,所以对她比较热忱,拿了几件比较新的衣服和几百块钱送她,后来她看病和亲戚又来了一次,说是得的风湿病,第三次这个女孩自己来了,她敲门的时候我正在门口,我一下打开门,看见她披着长头发,正是夏天,她敲门的手臂还没有放下去,全身裸出皮肤的地方,全是一块块血红的皮肤似乎还滴着血水,当时吓得我大叫一声,咣当关上门再也没敢开。她可能受了打击走了没有再敲门,大半年以后听说她死了,死的时候据说别人问她有没有什么心愿,她默默的摇摇头。我现在想来,她得的可能就是艾滋病,因为她小时没有读书,到了十六七岁就进城打工,当保姆,年龄小又不识字没有文化,打工做保姆又太辛苦,后来就到了发廊做洗头妹,大冬天还穿着低胸超短裙,很受男人欢迎,死的时候才二十三岁。那时候艾滋病在我们这个小城市还是新名词,有可能医生就误诊断是风湿了。而且艾滋病潜伏期达到十多年。
得了艾滋病的人,每天一醒来,面对的就是死神。希望所有人都洁身自好,就不会得这个可怕的病了。我写的都是真实的,希望现在的人不要随意发生高危行为,对自己也是对他人负责
你见过的最难忘的艾滋病病人是什么样子的?我在医院皮肤科门诊总共见过两个艾滋病病人,两个人都是因为其它皮肤病来就诊的,两个人有个共同特点都不知道自己感染病毒;印象最深的一个
一个21岁的小伙子,身高大概有180厘米,比较瘦弱,但还是有点精气神。穿着比较时髦,带着几分帅气,旁边实习医生犯花痴:“好帅”,旁边的主任医生回复了一句“不要光看外表,再看看他的血液, 来皮肤科看病的帅气男生,好多都是GAI老 ”,当然这是玩笑话。
躯干和四肢好多小鳞屑,表面似乎有点圈状,有点泛红,大概有10多天了,没什么感觉。小伙子不慌不满的说着他的病情。这种皮疹主任看到后就问有没有性生活,在哪里工作?
在酒吧工作,有性生活,没有固定的女朋友,有时候戴套,有时候不戴;
要抽血检查,不排除玫瑰糠疹、梅毒等疾病,先查血看看结果,再考虑用药;小伙子也同意了,那就先查一查,留一下电话,有结果通知你;
一周后结果回报
结果出乎出乎我的意料,但是对于主任来讲,这些好像提前知道一样,主任说这就是临床经验;
梅毒结果阳性,HIV初筛结果也是阳性,我立马拨通电话,一直没人接;第二天继续打电话,能感觉到他正在睡觉,一脸茫然的知道结果。他初中毕业就出来打工,对这些也不懂,我赶紧让他来门诊,需要进一步化验。一般医院提供初筛,确证实验要在疾控中心做。
确证实验阳性 他仍然一脸茫然,什么是HIV感染?什么是艾滋病?什么是梅毒?为什么我会感染这些疾病?艾滋病是不是必死无疑?有没有的治?
我大概和他说了半个多小时,一直在解释这些问题,他有点是懂非懂。
洁身自好,珍惜身体
这是我从皮肤科实习开始到现在工作,不管是上课还是临床教学,每次讲性病这一章节的时候,老师都会在黑板上写着“洁身自好”这几个字。大家耳熟能详,但是真正能进入每个人的内心是很难的。
你见过的最难忘的艾滋病病人是什么样子的?
大致是在2014年我接诊了一例老实巴交60多岁的农村妇女,非常的淳朴,手上的老茧和朴素的打扮就是朴实的农民,是由大儿子从外院送来的,当时已经明确感染了艾滋病,原因是她丈夫在外面有染然后把她给传染了。当时下腹痛、流液1月余,当时在某省肿瘤医院做了相关检查考虑子宫颈早期癌,在等待其他的检查过程中,因为体力不支,想搬把凳子坐一下,但是排号的护士看见她的诊断是“艾滋病”,不让凳子给她坐,因为传染病的关系回当地医院准备手术治疗,但是意料当中的是被每一家医院都被搪塞过去,甚至有的妇科医生连基本的妇科检查都不做,送到南方某专门治疗艾滋病的医院时错过了手术时机,最后这名患者由宫颈肿瘤至全身到处转移,每天需服用大量的止痛药物,据她大儿子说在家里痛苦的死去。
这例病例当时给我当时很大的震撼,连医务人员都歧视艾滋病、连艾滋病患者凳子都不让坐,可见 社会 上对于艾滋病的歧视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所以科普艾滋病的是我们传染科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艾滋病没有那么容易传染给其他人!
我见过最难忘的应该在网上电视上把。因为艾滋病人脸上又没写字,国家也没通知,他们自己更是隐藏很好!所以一般人很难看到艾滋病人。
第一次见到艾滋病人是在电视上,一家人因为卖血还是输血染上的,开始他们一家人并不知道,染上艾滋病又生了两个孩子,女的因为生孩子体质弱吧,先病发了,因为是贫困农民没钱买药医治,很快就不行了,就连动都很困难,每天中午她老公把她放在手推的木头两轮车上晒太阳,苍蝇就趴在她的脸上,眼睛嘴巴上,她根本没力气拍走,就是每天等死。。。
那场景。。。惨不忍睹。
另外一个就是在网上了,那个戴眼镜脸很胖的艾滋病携带者台可恶了!明显是一个有点钱,也有着光鲜工作的败类!!为什么这么说他呢?!因为他明显被他的不检点行为传染而成为的携带者!!并且开始报复 社会 !在他又一次不检点行为的时候,故意拿掉安全套。还在网上散播他如何传染给其他年轻女孩子的!!
这种人就是危害 社会 !!
特别可恶!不好好治疗,还故意传染给他人,问题他还不死!也没有法律抓他!不知道我们这些深陷其中普通人如何应对这种丧尽天良的人!太可气了!
真应该把这种人放在古代千刀万剐!
2015年,医院见习,心血管科。
那个时候我遇到一个面无表情毫无求生欲的患者,他眼神中充满了冷淡,当时护士长悄悄对我这个见习生讲"你刚来可能有些东西不熟悉,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离那个患者远点,他马上就会被转移走"。面对别人的劝告人都有一种抗拒心存在,于是好奇心和猎奇心驱使我打开了这个患者的病例档案(模糊的记得)。
那个时候我才突然意识到护士长话中的意思。
就在我刚刚查看患者的信息后,走廊外的病房好像炸开了锅,我合上病例走出办公室才听到护士长高亢的声音, "48床大咯血了"。
除了主治医生医生与护士长外其他人都撤离了病房,而消瘦,冷淡,无神的患者似乎并不好奇恐怖自己表现出的症状,没有一点恐惧。淡定的吐了吐嘴中的血,擦了擦嘴角的血,昏倒在病床上。我们带好口罩躲得远远的看着地上一大片血,我们心想这个患者情况不妙。
这个患者是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引发的肺部栓塞大出血,同时合并梅毒感染,还没等到转运的车辆患者就表现出大咯血的危险症状,医生都很慌乱。
由于情况紧急等不及转送上级医院,几个科主任捉襟见肘的立马投入手术介入治疗。患者血管破裂,出血量大,几乎没有护士敢上去辅助几个看淡生死的主任大佬。大家只能硬着头皮上,我缩在病房最角落, 看着护士们套着3-4层手套,颤颤发抖的样子也不禁害怕起来。
要知道 在这种情况不管你戴多少层手套,是经不住针孔的穿刺的 ,一个不小心,下一个感染的患者就是你。如此大的职业暴露风险在这种市级医院也没有几个医生经历过。
但是就在这种风险下,医生和护士们还是成功完成了手术,止住了血,缝合了血管。虽然每个人都很害怕但是没有人选择退缩。 无论患者如何看淡生死,救活他成了医生的默认的准则。
后来患者醒后看到医生就开始抱头大哭,一向沉默寡言的他感觉那天说了他一辈子的话。不过他重复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我都是要死的人了你们还救我干嘛? "科主任安慰到, 艾滋病不是绝症我们都没放弃,你放弃啥。 患者挣扎着扭曲的表情,听到科主任的安慰后,眼中感觉泛起了希望和无尽的泪水。
后来转院车到了,把他转移到上级医院治疗,虽然病人和护士还是对他心有余悸的警惕,但是那天我看到他是笑着挥手离开的。
这是我第一次遇到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患者,也是我看到过笑的最灿烂的艾滋病患者。 难忘的不是他体内外凄惨的病理改变,也不是大家猎奇性的窥探他的心态。让我最难忘的是他那种 渴望生命的眼神与对生命敬畏的产生 ,有时候不得不说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艾滋病不是绝症,即便合并多种细菌病毒感染在目前的医疗技术下也可以缓解清除病症。 所以我们不要害怕与恐惧,正视它的存在相信医生相信科学,积极治疗我们就可以健 健康 康的活着拥有自己的幸福和快乐,至少你的医务人员会一直默默支持你!
刚毕业那年,遇到一个非常漂亮的姑娘。我们相处非常愉快,但几次表白都被拒绝了。后来才知道她被自己爸爸带去卖血感染了艾滋病。拒绝我是因为她不想害我。
如果不是她爸说出来,我都不知道她已经患上了艾滋病。当那她爸当着我的面说出了她已经患上艾滋病时,我看到了她眼神里透出的那种绝望。紧接着是蹲在地上歇斯底里的痛哭,我很想上去抱一抱她,但我也没有了那种勇气。
那会我虽然知道艾滋病,但并不知道如果传染上艾滋病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那年大学毕业后,我回到家乡的小县城备考公务员。因为经济方面的原因,我找到了一栋只有两层的小楼。结构很简单,每一层只有两间房,属于那种老式的民房,租住在二楼。和我住同一层楼的,是一个比我小几岁的女孩,她也是一个人住。
那段时间我每天除了去吃饭,基本都在屋里面看书。那姑娘白天也都在家,晚上6点多出门都要到夜里凌晨才回家。
因为是老房子,一层楼只有一个共用水龙头。用水的时候经常能碰见。次数多了也就礼貌性的打招呼,慢慢的就熟悉了。
一天中午下去吃饭就碰到了一起。一问都是去吃饭,就结伴同行。因为年龄都差不多,聊天也没啥代沟。有了第一次,后来就经常结伴去吃饭。一来二去的就处成了朋友,当她知道我在准备考试时,话语间满是羡慕。
她告诉我自己是单亲家庭,很早就出 社会 了,现在在酒吧上班,一个月收入非常有限。非常羡慕我们有机会可以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一听就笑了,同时也告诉她,家里供养了我20多年,现在前途未知,压力非常大。她听完笑笑啥也没说。
那天天我正在看书,突然就来了一个男人敲她的门。边敲边叫她的名字,我知道她在家,所以就出去看看是什么情况。那男人50多岁,瘦的皮包骨头,眼睛深陷下去。看到我开门,非常警惕的看着我。
我问他干什么,他说找自己的女儿。应该是听到我们的对话,她把门打开,从她的眼神里我看到了对那个男人的厌恶。也看到了尴尬,我知趣的回到自己的房里。
隔着房门听到他们的对话。那个男人应该是他父亲,找她的目的是要钱,说最近没钱了,想找她要点生活费。她貌似并不喜欢自己的爸爸,先是说自己也没钱。在男人多次催要后才拿了几百块钱出来,可她爸并不满足。直到她开始生气才骂骂咧咧的离开。
男人走后,我听到她在自己房间里哭。想去安慰,但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继续看书。晚上5点多,我听到她出去的声音,又到凌晨2点多,我听到她回来的声音。那一天,我好像什么都没有看进去。
第二天中午饭时间,我还没准备出门。她来敲门了,约我去吃饭。走在路上,我不知道该说点什么来活跃下气氛,她先开口了。
原来那个男人是他爸爸,好吃懒做,她8岁的时候妈妈忍受不了家暴就离家出走了,后来再也没回来。他爸并没有因比而改变,整天就四处坑蒙拐骗。她也早早的就踏入 社会 工作了,自从她有了收入后。大部分都被自己的爸爸以各种理由拿有了。她也因此搬了几次家,但每次她爸都能找到。她并不想把钱给他,但又耐不住他的死缠烂打。她在讲的时候,我看到了她脸上的无奈和落寞。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便告诉她以后再来要别给了,你得为自己考虑下。但内心深处有些东西被触动了,一股非常强的保护欲似乎要迸发出来。我看向她,她也刚好看我,相视了一秒我们都又不好意思的回过头。但我们都从各自眼睛里看到和平时不一样的东西。
从那天后,我感觉到她对我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我也感觉自己想保护她,说人话就是我喜欢上了她。
几天后,直到6点多我要准备去吃饭了。也没听到她去上班的声音,出于好奇,我去敲了她的门。她说自己休息,我肯定要抓住这个机会。说请她吃饭,她欣然同意了。
那顿饭吃完,我们相约去小县城的公园里逛了一圈。那天晚我发现她看笑起来真的非常好看,期间我买了两个冰淇淋。递给她的时候,不小心触碰到她的手。她像触电般的把手缩了回去,我还以为她是害羞。
回去的小巷里,我试图再去牵她的手。可才触碰到她,她又立马躲开。我看到她眼睛里的慌张和不安,我以为是自己太鲁莽了,或者是我理解错了她的意思。一路我们都沉默着,但住处时,我准备说点啥。可她啥都没说直接就进房间了。我也回了自己的房间,也无心看书。躺在床上思考时隐约听到她在哭的声音,我想起身去看看,但又感觉不合适就作罢了。
那晚后,她基本就不再叫我。还刻意的回避我,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想找她问下原因都没有机会。直到她爸再来次来访。
那天还是中午,她爸突然出现,很明显又是来要钱的。敲她的门,她没有开。敲了会见不开门,直接就开始用脚踢。本来我不想出去的,可这一吵把我也搞烦了。我打开门啥也没说就看着他,他看到我停止了踢门的动作。继续又用手敲。边敲边说快开门,我知道你在。我是你爸爸,是不是白养你了?
听到这话我就有点愤怒了,直接走出去质问他把自己的女儿当什么?他用空洞的眼睛瞅了我一眼,轻蔑的说,你管得着么你?我正准备说点啥。她把门打开了,看到自己的女儿开门了。那男人的表情瞬间就换成笑脸,非常谄媚的说,再给我点钱,手头又紧了。她非常厌恶从嘴里蹦出两字没有!她爸直接质问,那你钱呢?说着就往房间里走。她顺势把房间门就关起来了,我也回到自己房间。
过了会,她房间门开了,同时传来她爸的叫骂声。骂的非常难听,她一直不说话。我的那点保护欲一下又迸发出来,拉开门出去就质问她爸,为什么自己不去挣钱。非得逼自己女儿?
面对我突然出现的打抱不平。他先是愣了下,接着又看着我冷笑,边笑边说,你管得着嘛你?她的钱不给我花,难道要给你花?看到自己的爸爸要和我吵起来了。她急忙回身拿出几百块钱递给他。让他赶紧走,看到女儿的突然转变,他又愣了下。接过钱思考了几秒,看着自己女儿诡异的笑了。接着说,你怕不是喜欢他了吧?你个有艾滋病的人还想谈恋爱?
这话一出,我瞬间就惊呆了。她也没想到自己的爸爸会当着我的面说这么隐秘的事。她看了我一眼,随后就用手捂住脸歇斯底里的蹬在地上哭了起来。他爸非常满足的拿着钱扬长而去,留下一脸愕然的我,和他哭得撕心裂肺的女儿。
我不敢相信她会有艾滋病,但她的表现又让我不得不信。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站在那里等她哭完。想去抱抱她,可迈不开脚。我知道自己还是非常介意的。
她哭了会,情绪平复了。看我还站在那里,她也站起身来,勉强充我挤出的笑容。说既然说开了,那就全告诉你吧。
原来,她的艾滋病也是拜她爸所赐。16岁那年,她爸又没钱了,就带她去卖血。结果就感染上了艾滋病。第二次去卖血的时候,被警察抓了个现场。看她年龄小,给她普及了卖血的各种安全隐患。结果她到医院一检查才知道已经感染了。知道这个结果后她差点就奔溃了,后来又听说现在医疗水平在发展,说不定以后有治愈的可能。这才恢复了点信心,她努力赚钱一直很节约,就为了有天能够治病。
拒绝我,是因为她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怕一不小心传播给我,听完故事,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她转身回了自己的房间。
我在难过的同时,又对她多了一份感激。过了会,她出门去了。也没告诉我去哪,几天后的中午她搬走了。连句再见都没和我说,我在那里也无法安静的看书,没多久我选择回家去了。可到现在我都还没忘记她。
我想说,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好几种,并不只有性传播。并且日常正常接触并不会传播,对于艾滋病患者,我们不要一概而论的去看待。也希望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有一天艾滋病可以被治愈。
钟南山是中国最厉害的医生吗?
钟南山是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是当代伟大的医学家之一。
在SARS(中国大陆地区民间通称为“非典型肺炎”)猖獗的非常时期,钟南山不但始终在医疗最前线救死扶伤,还积极奔赴各疫区指导开展医疗工作,倡导与国际卫生组织之间的密切合作,因功勋卓著,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时被广东省荣记特等功,被广州市授予“抗非英雄”称号。
2003年抗击“非典”中,钟南山奔赴疫区指导医疗救治工作,主持制定我国“非典”等急性传染病诊治指南,为战胜“非典”疫情作出重要贡献。2020年1月21日,新型冠状病毒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组第一次会议,钟南山任组长。他再次站出来,战斗在疫情抗争一线。
扩展资料:
荣誉表彰:
1984年,钟南山被授予中国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1995年,钟南山被评为中国全国先进工作者(即全国劳模)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996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3年,钟南山再次被评为中国全国先进工作者(即全国劳模)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3年6月19日,钟南山因在抗非战斗的卓越表现,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唯一一项特等功。
2003年,钟南山被广州市授予“抗非英雄”荣誉称号。?
2004年,被评为“感动中国2003年度”十大人物之一。
2004年4月8日,钟南山被授予中国国内卫生系统的最高荣誉称号——白求恩奖章。
2016年6月1日,钟南山荣膺中国工程界最高奖项——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钟南山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者”。
2019年12月18日,钟南山入选“中国海归70年70人”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