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浙江一村子给两百留守老人发600万工资 村委会:比去年翻三番)

近日,浙江一村子给200位村民年底发了一年一共600万元的工资引发网友热议,有的网友羡慕不已:“羡慕了,果然是别人的年终奖和工资”“哇,我也想去这个村”。不过也有网友质疑是假新闻。

上游新闻记者发现,事发地为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江根乡上杉坑村,相关报道显示,该村一次性发上百万元的工资已经不是第一次——2022年1月26日,庆元县政府官方网站以《从45万到200万,浙江最偏远乡村“发”出共同富裕最强音》为题,报道了上杉坑村2021年度的发工资盛况。文中还具体介绍了该村每年工资逐渐上涨的过程:“2019年,合作社累计发放工资约45万元。2020年,随着基地扩大,最忙时一天有上百人,发放工资近100万元。2021年,油茶基地面积超3000亩,并配套建设生产综合服务中心,加工茶油,发放工资达200余万元。”

当地县政府官网曾报道该村发放工资一事。图片来源:截屏

今年为何工资能从200多万元上涨到600多万元?上游新闻记者采访了上杉坑村村支部书记胡光海,他介绍:“去年我们村的油茶基地发了203万元的民工工资。我们在油茶的基础上进行了中草药黄精种植,增加了不少收入,油茶和中草药的收入就达到了400多万;另外还有新增的白茶带来了将近200万的收入,所以发放工资达到了600多万。”

发放工资现场

从此前的新闻报道中,可以查到该村农民工在油茶基地工作每天的工资是160元,年薪58000元左右。12月29日发工资时,拿得最高的村民周家福到手101500元,最低的却只有2万多元。胡光海解释:“的确有人打电话问我,按照我们160-180元的每日工资计算,周家福怎么会有十万多呢?其实这里面有分红的钱,还有土地入股的钱,同时他在基地是管工,工资每天200多块,比普通员工高,所以最后工资多了不少。拿两多万元的是临时工,我们不会强行出工,按照出工情况计算工资。”

为了表明公平公正,胡光海还特别介绍了普通员工的工资情况:“我们村福建过来打工的人比较多,吃住都需要村里提供,所以工资只有160元/天;本地工吃住自己解决,180元/天。每个月除去休息日,普通员工的月收入大概在4000元左右。”

村民排队领取工资

有的人分到超过5万元的收入,是因为工资加上了分红。他解释:“我们村务工的基本上都是留守老人,到银行取钱不方便,而且平时也没太多开销,所以我们有个约定,你可以每个月把全部工资领走,也可以只领1000元作为日常开销,剩下3000元投资到我们基地,到了年底12月我们按照比银行利息高一点来分红,同时把工资结清。很多人都选择了第二种,结果工资加分红一年就有5多万收入了。”

因为上杉坑村的油茶基地发展顺利,现在成为了当地亮点。据胡光海透露:“目前周边的很多村民都到我们这里来务工,涉及了两个省6个乡镇25个村。”

谈到2023年的计划,胡光海表示:“油茶一般种植八年才有收入,目前我们有收入的油茶地有3300来亩,剩下还有1700来亩种下了还没产出,另外还有500来亩的白茶,我们计划是2023年种植2000亩油茶,将油茶经济做大做强。”

河南一块土地飞到安徽境内:是当年河南地主留下的土地

在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张营乡(今城关街道)武沟村,有一个袖珍村子,叫小武沟村。小武沟村只有60多亩土地,上面生活着12户人家,共计60口人。这60口人的户口簿上清清楚楚地写着他们的籍贯:河南省。 他们是如假包换的河南人,隶属于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留福镇姜营村。 安徽的地盘上,生活着一群河南人。这是怎么回事呢?事情得从1949年前说起。 那时候,河南省有一个地主,在今天小武沟村的位置上买了一块土地,大约60亩。这个地主没有在小武沟村居住,而是住在姜营村。 1975年,河南省临泉县境内的汾泉河突发洪水,将姜营村村民的土地淹没了不少,房屋也倒塌大半。怎么办呢?姜营村一部分村民想起了留在安徽省张营乡武沟村境内的60亩土地,便商量了一下,将6户人家27口人搬迁到小武沟村来居住,耕种河南地主留下的60亩土地,开始了他们在河南飞地上的新生活。 目前的各种资料上,已经找不到那位河南地主的姓名了,但小武沟村的村民还真得感谢他。 小武沟村的村民团结一心,克服了种种困难,又得到了武沟村村民的帮助,度过了难关,融入了当地社会。 40多年过去了,当初的6户人家,经过婚丧嫁娶,分成了12户人家,人口也增加到60口人,显得「 ”人丁兴旺”起来。 小武沟村由于远离河南省,村民使用的水、电都是由安徽这边提供。遇到停电之类的问题,也是找临泉县供电所的电工解决。小武沟村与武沟村隔着一条胡同,相当于一条「 ”省界线”,跨过去就相当于出省。但无论是小武沟村村民,还是武沟村村民,都没有把对方当作「 ”异省人”的想法,而是认为大家都是一个村子的,不分彼此。 事实上,小武沟村村民和武沟村村民多年通婚,河南女婿安徽媳妇有之,安徽女婿河南媳妇也有之,大家「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如一个大家庭。 目前,小武沟村与武沟村的年轻人,大多数都外出打工。留在村子里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谁家有了事情,邻居都会伸手帮助;谁家有了喜事儿,大家也会高高兴兴地来随份子,凑热闹。 当然,正如「 ”牙齿和舌头也有相碰的时候”,小武沟村与武沟村有时候难免会因为一些琐事发生矛盾纠纷。解决不了,大家便各自打电话报警。小武沟村一个电话,找来了河南警察;武沟村一个电话,找来了安徽警察。一不小心就闹出了「 ”跨省纠纷”呢? 唯一的麻烦,可能是小孩读书。现在,小武沟村村民的小孩,都在安徽的学校读书,享受安徽小孩一样的待遇。可是,到了高考时,他们却不得不回到河南省参考。 那么,能不能干脆将小武沟村划给安徽省呢?在10多年前,有人的确提出过这样的建议,但最终没有得到施行。 小武沟村曾经被划为贫困村。河南省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时,没有忘记小武沟村的12户人家,将大部分村民安排到了企业和扶贫车间上班,使得他们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与此同时,村里又修了水泥路,通了自来水,安装了路灯,村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2018年8月,小武沟村宣告脱贫摘帽。春节到来之际,村民们家家户户都在门口挂上了火红的灯笼呢。 其实,在全国像小武沟村这样的飞地,还有很多。大家打开手机,用今日头条APP上方的搜索框搜索「 ”飞地”,就会在搜索结果里发现许多有趣的故事: 【参考资料:《河南一「 ”飞地” 久居临泉境 共有12户人家60多口人》《脱贫了,小武沟村家家挂起红灯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