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项羽的故事简介,刘邦项羽楚汉之争的故事。这个问题本站为您提供更多相关信息让你了解。

刘邦和项羽这一对楚汉双雄,他们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的世界。西楚霸王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然而他的世界只是眼前的那一块,所见即所得。而刘邦则是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两人眼中的世界不同,这才是决定两人命运的分水岭。

如果楚汉相争的最终胜利者是项羽的话,当他面对白登山之围,他会怎么选择?

以项羽的个性与眼界,他会毫不犹豫地单枪匹马冲下山去,与匈奴人杀个痛快,然后壮烈牺牲。小了,格局小了,作为一个君主,绝不是好勇斗狠,他的心中应该装有天下,他的任务不是身先士卒和敌人拼命,而是如何使帝国变得更为强大。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项羽根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因为他的世界只有眼前这么大,受不了气,宁愿站着死,不愿趴着活,然而能屈能伸恰恰是一个君主最重要的特质。其实项羽对自己的定位始终不明确,一会儿是睥睨天下的君王,一会儿自己是个将军,像李云龙一样打起仗来就忘记了自己的岗位。

现在话又说回来,白登山,如果项羽出战,能突破重围吗?

你以为这是在写爽文呢?天寒地冻再加上敌人兵力雄厚,项羽武力确实很高,但他只是人不是神,白登山之围时,他的年龄也不小了,也已经不再是那个站在巅峰的项羽了。

一旦君主生死自然,紧接着就是国灭,下雨时候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帝国,就会纷纷瓦解,整个中国分崩离析,还得面对虎视眈眈匈奴的入侵,亡国灭种不远矣。历史上的项羽以他的脾气如果遇到白登山之围很有可能做出这样的选择,归根结底就在于他心里没有诗和远方,也没有大志,迷失了前进的道路。

大志,是心怀天下的一种境界,这种境界不是眼界,而是心界。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胸怀也就有多大。有了这个比天还大的心界,做人做事不会墨守一定之规,就会伸屈自如;有了这个比天还大的心界就不会意气用事;有了这个心界,就会敢于牺牲,不计较一时之荣辱兴衰得失;有了这个心界,既能飞龙在天,亦能潜龙在渊,拿得起天下舔得了菊花。

很显然,汉高祖刘邦就是这样的人。他眼中的天下不仅仅是一城一地的得失,一时的荣辱,而是在于大汉帝国的千秋万代的统治。所以在这样的胸襟,这样的眼界之下,刘邦在白登山之围时选择妥协,而不是正面硬刚,选择用计谋来代替厮杀,用一种近乎于臣服的低声下气换来了帝国的延续。没有当时一时的退让,就没有100年后汉武帝连本带息让匈奴人偿还一切,封狼居胥。

汉高祖刘邦的胸怀,他的世界,是项羽无法比拟的。就像隔壁小日子过得还不错的本子,藤吉郎的胸怀,藤吉郎的心界也是明智光秀之流所无法比拟的。项羽不是不行,只是舍不得坛坛罐罐,眼里的世界就是他心里的世界。作为一个贵族,其实他的心里只有眼前的利益并没有停下,他只是一个捍卫规则与准则的工具人而已,项羽的志向仿佛就是让别人害怕自己就可以了。

而刘邦则不同,作为一个布衣草根,他没有太多的包袱,没有东西值得自己去捍卫,除了自己的那条老命之外。所以在策略上它可以阳春白雪,也可以下里巴人,可以泼妇骂街,也能够正义凛然地谴责对手。选择什么样的策略,取决于什么样的对手和什么样的时机,一切都是为了心中的世界,为了自己的初心,一切代价都可以忽略不计。

刘邦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其实也有所付出。

刘邦是个贪酒好色的小混混,但是为了心中的天下,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地改变自己,好色,但不沉迷,贪杯却不误事,喜好与沉迷的度把握的刚刚好。

所以这也难怪,作为他的后世子孙刘备如此推崇刘邦,这么一个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连自己都能努力约束、努力压榨、努力改变的人,着实太可怕了。与这样一个坚毅坚忍的人成为对手,项羽是幸运的,同时也是不幸的。

能遇到刘邦是项羽,三生有幸,但是遇到刘邦,项羽又是何其无辜。放在历史上的其他年代,项羽可能都是胜利者,但是他遇到了刘邦,两者的胸怀,两者眼中不同的世界决定了他们的胜败。

以上就是本站网»刘邦项羽的故事简介(刘邦项羽楚汉之争的故事)的相关内容了,更多精彩请关注本站号公众号。

求韩信.项羽.刘邦的介绍和故事

  韩信,汉族,淮阴人,西汉开国功臣。

  故事:韩信出身平民,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未被推选为官吏,又无经商谋生之道,靠去别人家蹭饭度日,许多人都看不起他。韩信天天到亭长家蹭饭,有一天亭长夫人没招待韩信,韩信一怒之下不再去。后来韩信被封为楚王后,召见亭长,赏他一百钱,并说:“你是个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

  项羽,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故事:项羽继续向关中进军,但沛公刘邦已经抢先一步占领秦都咸阳,刘邦的部下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向项羽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当时项羽统率四十万军队,而刘邦只得十万人。范增游说项羽铲除刘邦,项羽在鸿门宴请刘邦,但席间没有杀他,刘邦平安离去,后世称此宴为“鸿门宴”。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

  故事:公元前205年5月,刘邦乘项籍深陷于齐国,率领诸侯联军56万一举攻占西楚都彭城。

求项羽和刘邦之间的故事,简介等

陈胜、吴广发动农民起义以后,各地的百姓纷纷杀了官吏,响应起义。没有多久,农民起义的风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 陈胜派兵遣将分头去接应各地起义,他们节节胜利,占领了大批地方。但是因为战线长,号令不统一,有的地方被六国旧贵族占了去。起义不到三个月,赵、齐、燕、魏等地方都有人打着恢复六国的旗号,自立为王。 陈胜派出周文率领的起义军向西进攻,很快攻进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逼近秦朝都城咸阳。秦二世惊慌失措,赶快派大将章邯(音hán)把在骊山做苦役的囚犯、奴隶放了出来,编成一支军队,向起义军反扑。原来的六国贵族各自占据自己的地盘,谁也不去支援起义军。周文的起义军孤军作战,终于失败。吴广在荥阳被部下杀死。起义后的第六个月,陈胜在撤退的路上被叛徒杀害了。 陈胜、吴广虽然死了,可是由他们点燃起来的反抗秦朝的那把火正在到处燃烧。在南方的会稽郡(治所在今江苏苏州)。 声势更大。 在会稽郡起兵的是项梁和他的侄儿项羽。项梁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楚国被奏国大将王翦攻灭的时候,项燕兵败自杀。项梁老想恢复楚国。他的侄儿项羽身材魁梧,又挺聪明,项梁亲自教他念书识字。可是项羽才学了几天,就不愿学下去。项梁又教他学剑,项羽学了一阵子,也扔下了。 项梁很生气,可项羽满不在乎地说:“念书识字有什么用处?学会了,不过记记自己的名字;剑学好了,也只能跟几个人对杀,没什么了不起。要学,就要学打大仗的本领。” 项梁听他的口气不小,就把祖传的兵书拿出来,给他学。项羽一听就懂,可是略略懂得个大意,又不肯深入钻下去了。项梁本是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因为跟人结了冤仇,避到会稽郡吴中来。吴中的年青人见他能文能武,都很佩服他,把他当老大哥看待。项梁也教他们学兵法,练本领。 这回儿,他们听到陈胜起义,觉得是个好机会,就杀了会稽郡守,占领了会稽郡。不到几天,拉起了一支八千人的队伍。因为这支队伍里大都是当地的青年,所以称为“子弟兵”。 项梁、项羽带着八千子弟兵渡过江,很快打下了广陵(郡名,治所在今江苏扬州市),接着又渡过淮河,继续进军。一路上又有各地方的起义队伍来投奔项梁,和他们联合起来。 第二年,有一支一百多人的队伍,由刘邦带领,来投靠项梁。 刘邦本来是沛县(今江苏沛县)人,在秦朝统治下,做过一名亭长(秦朝十里是一亭,亭长是管理十里以内的小官)。 有一次,上司要他押送一批民夫到骊山去做苦工。他们一天天赶路,每天总有几个民夫开小差逃走,刘邦要管也管不住。但是这样下去,到了骊山也不好交差。 有一天,他和民夫们一起坐在地上休息。他对大家说:“你们到骊山去做苦工,不是累死也是被打死;就算不死,也不知道哪年哪月才能回乡。我现在把你们放了,你们自己去找活路吧!” 民夫们感激得直流眼泪,说:“那您怎么办呢?” 刘邦说:“反正我也不能回去,逃到哪儿是哪儿。” 当时,就有十几个民夫情愿跟着他一起找活路。刘邦同十几个民夫逃到芒砀(音mángAdàng)山躲了起来。过了几天,聚集了一百多人。 沛县县里的文书萧何和监狱官曹参(音shēn)知道刘邦是个好汉,很同情他,暗暗地跟他们来往。 赶到陈胜打下了陈县,萧何和沛县城里的百姓杀了县官,派人到芒砀山把刘邦接了回来,请他当沛县的首领。大家称他沛公。 刘邦在沛县起兵以后,又招集了两三千人,攻占了自己的家乡丰乡。 接着他带了一部分队伍攻打别的县城,不料留在丰乡的部下叛变。刘邦得到这个消息,要回去攻打丰乡,可是自己的兵力不足,只好往别处去借兵。 他到了留城(今江苏沛县东南),正好张良也带着一百多人想投奔起义军。两人遇在一起,很谈得来。他们一商量,觉得附近的起义队伍中,只有项梁声势最大,决定去投奔项梁。 项梁见刘邦也是一个人才,就拨给他人马,帮助他收回丰乡。从此,刘邦、张良都成了项梁的部下。 陈胜、吴广等主要起义领袖死了以后,由于各地起义的领导权都落在旧六国贵族手里,彼此争夺地盘,闹得四分五裂。秦国的大将章邯、李由,想趁机会把起义军一个个击破。 在这个紧要关头,项梁在薛城召开了会议,决心把起义军整顿一下。为了扩大号召,项梁听了谋士范增的意见,把流落在民间的楚怀王的孙子(名叫心)找了来,立为楚王。因为楚国人对当年楚怀王受骗死在秦国,一直为他抱不平。为了提高号召力,大家把他的孙子仍称作楚怀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