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法国“打破军事禁忌”首个向乌提供装甲车,“英国落后了”

“马克龙如何从英国手中夺得(在支持)乌克兰方面的领导地位。”英国《每日电讯报》6日以此为题报道称,在英国尚未向乌提供坦克的背景下,法国成为首个向基辅提供西方装甲战车的国家。报道由此评价法国此举是“逾越了红线、打破了军事禁忌”,而英国也在援乌武器方面“落后”了。

报道称,在法国总统马克龙本周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通话后,法国终于同意向乌克兰供应泽连斯基几乎过去一年都在苦苦追求的装备——西方坦克。1月4日,法国宣布向乌克兰提供AMX-10 RC装甲战车,很多西方媒体将之称为“轻型坦克”。



法国AMX-10 RC装甲战车 资料图 图源:美媒

报道接着称,不要小看法国此举,这一行动意味着法国成为第一个宣布向基辅运送西方装甲战车的国家。“一条红线被逾越,一个军事禁忌被打破,还是由那个最不可能的国家(打破了),”《每日电讯报》这样写道。

这家英媒随即评价马克龙的决定,声称这是一次“突然且彻底的转变”,因为马克龙此前曾将自己定位为欧洲在基辅和莫斯科之间的主要调解人,但现在这位法国总统似乎不再认为可以与普京进行谈判,如今决定向乌提供装甲战车一事就是“证明”。



德国总理朔尔茨(左)、法国总统马克龙(中)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资料图 图源:《每日电讯报》

“(但)作为曾在支持乌克兰方面领先于其他欧洲国家的角色,英国被落在后面了。”《每日电讯报》对比称,在向基辅提供军事装备方面,英国曾是行动最快的国家。报道称,去年2月,当法国、德国还在考虑俄罗斯是否会“入侵”乌克兰时,英国就已开始向乌供应反坦克导弹。但目前,英国仍未作出提供坦克的决定。

据此前报道,法国宣布向乌提供装甲战车后,同日晚些时候,美国宣布向乌克兰提供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5日,德国联邦政府发表声明称,当天德国总理朔尔茨同拜登通电话,双方在通话中达成一致,德国将向乌克兰提供“黄鼠狼”步兵战车等装备。

对于法美德等国的供应武器举动,俄卫星通讯社称,俄方此前已就向乌克兰供应武器问题、向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发出照会。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曾表示,任何包含乌克兰武器的物资都将成为俄罗斯的合法打击目标。俄罗斯外交部也曾表示,北约国家向乌克兰供应武器是“在玩火”。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称,西方向乌克兰输送武器无助于俄乌谈判取得成功,将具有消极效果。

来源:环球网/索炎琦

延伸阅读:

媒体:威胁德国拒绝停火 重击俄军的乌克兰"杀红眼"

在几波重击俄军后,最近乌克兰的气势猛涨,说话格外硬气,除了送军备上门的谁都怼,什么话都敢说。

“伸手要”的威胁

德国虽然在援乌国家名列前茅,但多次遭乌方羞辱,哪怕是最近宣布为乌克兰生产RCH-155榴弹炮作为援助,依然被威胁——信不信让德国直面战争。



资料图

乌克兰国家安全和国防委员会秘书丹尼洛夫警告德国,如果德国不能向乌克兰提供坦克,德国人很快就不得不用它们保卫首都柏林免受俄军进攻了。

乌克兰的目的很简单,想要德国的“豹”-2主战坦克。

但对于德国来说,首先德国因为利益牵涉,是最不愿意俄乌爆发冲突的国家,根本不愿深度卷入;其次是德国在这场中承伤颇重,能源经济双双受创,出资出力还不讨好;关键是,乌克兰现在手伸得太长,都打主意到“豹”-2主战坦克上了,还没有其他国家提供类似程度的武器,德国不该当这个出头鸟,如果这次给了,乌克兰下次还会伸手要什么?



资料图

停火?是不可能停的

俄罗斯东正教大牧首基里尔呼吁冲突各方在1月7日东正教圣诞节期间停火。普京随即宣布,从莫斯科时间6日12时至7日24时暂时停火。



俄罗斯东正教大牧首基里尔

但跨年夜的一波突袭,乌军称对俄军造成炸死400炸伤300的打击,气势正盛,对于俄罗斯的停火提议显然非常不感冒,泽连斯基认为,这是俄罗斯利用圣诞节“作掩护”,阻止乌军进度,并将装备、弹药和动员士兵送到离阵地更近的地方。

乌克兰总统办公室顾问波多利亚克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只有俄军离开乌领土,才可能“临时休战”。

所以乌方对俄喊话:“要么你们的士兵滚开,要么我们把他们赶跑。”

曾经泽连斯基喊话谈判、拒绝谈判、请求谈判,现在形势有点倒过来了,乌克兰居然拒绝了普京停火建议。泽连斯基想趁着西方盟友们还愿意支持的情况下一鼓作气,不惜代价打开局面。可以说,现在乌克兰已经杀红了眼。

君主制救国?

为了获取胜利,乌克兰总统办公室顾问阿列克谢·阿列斯托维奇甚至公然表示——乌克兰可以考虑成为君主制国家,并称这是“击溃来自莫斯科的一切的唯一方式”。

泽连斯基为西方一些人称道的一点是,他是民选总统。身为乌克兰总统办公室顾问,阿列斯托维奇却说出这样的公开发言,显然与欧盟、北约等的“民主理念”相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出基辅政府在政治上的混乱与魔怔。



资料图

为了支持这种“君主制救国”的论点,这位乌克兰总统办公室顾问还拿英国举例,“英国也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它不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国家,对吧?”

实际上,英国现在的状况今不如昔,大不如前,为了继续赖在“大国”行列,英国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还极力支持乌克兰,就是想借力美国保持存在感。

打完德国的脸,乌克兰还打英国的脸。在战场取得了短暂胜利,但政治谋略上却暴露了基辅政府的疯狂。(易之)

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妻子有着怎样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个傻男人和那个她的故事。


40岁的男人会轻易看上一个比自己大了24岁的老女人。这件事的发生本就不太符合现代逻辑,但是确确实实的发生再来法国总统马克龙的身上。


故事是这样的,一个15岁的小男孩爱上了同桌的妈妈布吉丽特,她的老师。他非常的多才,而且早熟。老师对他更好经常关心他,对他很热情,很体贴。但不小心被父母发现了,刚开始她的父母还以为是他爱上了她的同桌。后来发现了事实,坚决反对这份恋情,甚至直接决定转校来解决这个事情。


迫于家庭带来的压力他选择转校,但在离开时他留给了她老师一个承诺,我将来一定会娶你。而她的回答更加的肯定,我等你。多么简单的承诺,但在以后的15年之后事业有成的他真实现了她的承诺。然后突然犹如一批黑马,当上了当今的法国总统。


他娶她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就是相互喜欢对方。不求钱财,不求名利,没有年龄,关系的限制。破除了世人的种种限制完成了彼此之间的承诺。一开始的恋爱不就是如此吗?单纯而又天真,没有什么利益的限制。


有些人其实可能会误解为马克龙为了上位当上法国总统才取的她。其实马克龙的妻子(Brigitte)的家族企业虽然传了5代了,但却是一个不大的家族企业。而且家里并没有太多的政治关系。


就这么简单,因为他喜欢哪个她。

法国富豪坠机身亡,马克龙发文悼念?

是的,法国国民议会议员、亿万富翁奥利维耶·达索当地时间3月7日傍晚因直升机失事身亡。法国总统马克龙当晚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对达索遇难表示哀悼。他说,达索突然离世是“国家的巨大损失”。法国国民议会议长费朗及多名议员也通过媒体对达索遇难表达哀悼。

据悉,达索出生于1951年,于2002年首次当选法国国民议会议员。他是法国达索集团前董事长塞尔日·达索的长子、费加罗报股东之一,在美国福布斯杂志2020年全球富豪榜上排名第361位,财富估计约为5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87亿元)。

扩展资料

检察官开始对可能涉及的过失杀人罪进行调查:

法国国会和调查人士称,达索乘坐的直升机于当天下午6点左右在法国北部高档海滨度假胜地多维尔附近坠毁,达索身亡。法国国家空难调查机构BEA在一条推文中说,坠机事故是在起飞后不久发生的。事发当天,多维尔的天气晴朗,风力较小。

接近调查机构的消息人士称,达索所乘直升机的飞行员也在事故中丧生,机上没有其他人。检察官已经开始对可能涉及的过失杀人罪进行调查。

76%的法国人支持马克龙的改革,为什么还会有70%的人参加罢工?

说实话,在笔者心目中法国可能是这个地球上最喜欢罢工的国家了,没想到浪漫的法国人也喜欢这样的做派,说实话马克龙的支持率一直非常高,但是因为他对推行养老金改革的措施让许多人不满,所以法国人再次开始了一言不合就大罢工的行动。

在笔者的印象中,距离上一次黄马甲闹事根本就没过去多长时间,但是上一次的黄马甲的人数虽多,但是和这次罢工的行动还是没有办法互相比较,毕竟这次的罢工中,不少警察和医生等职业都参与了进去,这在法国历史上的确非常少见和稀有。

这次的大罢工中,为了响应工会的号召,55%的教师也将参与进入大罢工的行列,这也就导致了70%的学校不得不停课,教育教学收到了严重的影响。而且还有许多警察进行罢工和抗议,这样一来谁来逮捕这些开始暴乱的群众就成为了一个大问题。

再说说年龄段,这次大罢工中,大量的罢工者的i按铃都在18到34岁左右,而整个法国将迎来250场示威活动。突然让笔者想到了24年前的全法大罢工,而那次的起因也是因为养老金改革, 看起来对于优雅浪漫的法国人来说,养老金是一个永远不能被触碰的东西。上一次的全法大罢工最后获得了公众压倒性的支持,导致整个法国的交通和各个行业全部瘫痪。最终法国政府不得不放弃对养老金进行改革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