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星期一(1月9日)开始访问英国、法国、意大利和美国等西方盟国,岸田文雄启程前夕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曾表明,作为2023年的七国集团(G7)主席国领导人,他将借此行重申G7各成员国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同时与美国讨论深化双边联盟,以及如何维持“自由与开放的印太地区”。
近日,日媒就爆出,美日两国正在协调敲定把太空纳入美日安保条约的范围,以保护对日本侦察和军事行动至关重要的人造卫星,与此同时美日还将签署一项关于太空开发项目合作的全面协议,在太空领域进行更为频繁的合作。
日美拟将太空纳入美日安保条约范围
共同社报道称,相关人士10日透露,日美两国政府正在协调把在太空的攻击列为规定美国对日防卫义务的《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第五条适用对象,拟写入两国外长与防长在11日举行的“安全保障磋商委员会”(“2+2”)会议的联合文件中。这代表该计划实施后,日本的卫星将获得美国保护。
《读卖新闻》还透露,预计日本和美国还将在“2+2”会议上就扩大太空态势感知系统的合作达成一致,该系统可以跟踪其他国家的卫星和太空碎片。观察指出,该政策设想对日本卫星和其他目标进行攻击。太空虽无国境概念,但日本拥有的卫星被视为处于日本施政之下。
资料图
同时,《读卖新闻》的报道还指出,日美两国政府计划在周五(13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访美,与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谈期间,签署一项关于太空开发项目合作的全面协议。该协议采取了框架的形式,它规定了有关空间开发的共同事务。例如,如果日本的太空探测器对美国造成损害,美国不会要求对方赔偿,反之亦然。
《日经新闻》称,卫星对于加强日本的防御能力极为重要,日本修订后的防御战略强调了远程导弹的重要性,以及电磁波和无人机的使用,而这些都依赖卫星来运作。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再次将中俄作为其发展军事能力的挡箭牌。日本媒体为日美两国将太空纳入美日安保条约范围找的借口之一,是所谓“中俄两国正在开发攻击他国人造卫星的杀手卫星”,并污蔑称“这加剧了人们对卫星和卫星数据接收器的网络攻击的担忧”。
日媒报道原文称,“日美签署太空开发合作协议,此举显然与中国有关”,报道称预计岸田文雄和拜登还将同意加强在发展卫星星座方面的合作。卫星星座是一个观测网络,将一些小型卫星部署成星座状,该系统预计将用于探测和跟踪中国、俄罗斯和朝鲜一直在开发的高超声速武器,估计日本将从开发阶段开始参与该项目。
事实上,日本近期修改“安保三文件”引发舆论关注,外界普遍认为这意味着日本此前的“专守防卫”原则已经变质,战后防卫政策面临重大转折点。其中,远程打击力量将成为未来5年日本防卫力量的发展重点。日本重走军事大国路线以及日美军力的进一步一体化,将给地区和平与稳定带来新的威胁。
日本搅局台海意图明显
外界注意到,美日近期一连串动作,都能看到针对台海局势的借题发挥。岸田此前在介绍访美议程时强调实现所谓“自由开放的印太”。分析指出,美国“印太战略”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打“台湾牌”,预计岸田也将与拜登针对所谓“台湾有事”寻求与美方加强合作。
对此,一些台湾媒体也加紧炒作,称“卫星对于强化日本的防御能力极为重要,包括为应对台海突发状况(台海有事)做好准备。”
日本《每日新闻》2日就曾披露,日美就所谓“台湾有事”制定联合作战计划的工作目前已进入最后阶段。据悉,2021年4月,时任日本首相的菅义伟在白宫与美国总统拜登会晤后,日本自卫队与美军秘密启动了制定涉台海联合作战计划的工作,这被两国政府列为“最高机密”。
而在2天前,日媒又报道称,日本计划在距离中国大陆和台湾较近的琉球群岛全面部署存放飞弹和弹药的弹药库。日经新闻指出,日本防卫省计划改变过去将70%的武器储备集中存放在北海道的战略,决定在琉球群岛大规模扩建弹药库。
美国和日本的外长与防长“2+2”会谈将于美国当地时间11日在华盛顿登场,双方就台海局势又会有何动作,值得进一步关注。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5日在接受日本《每日新闻》采访时,就强烈批评最近几年一些日本政客频繁叫嚣所谓“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他强调,“‘有事’,是包括战争在内的一个沉重词汇,政治人物应慎重在公开场合使用这样的词汇。我们应做的是推动中美双方避免发生这种紧急情况”。
资料图
此外还有媒体分析,在即将举行的日美会谈上,岸田文雄和拜登预计将同意促进共同的领海意识,建构所谓“旨在确保海上安全的框架”,两国将在该框架下分享通过卫星获得的情报,“以探测可疑船只和任何其他可能的威胁”。此举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美国称随着中国在东海和南海的海上影响力不断加大,仅靠自己的卫星网络,很难在大范围内收集足够的情报。
日本与美国加强太空合作加快登月“抗衡中国”?
据法新社消息,日本此次希望加强与美国在太空领域的合作,特别通过参加“阿尔忒弥斯计划”的合作,加快实现日本人首次登月,意在与“考虑建设月面基地等太空开发的中国抗衡”。
阿耳忒弥斯登月计划(Artemis program)是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领导,由欧洲空间局(ESA)、日本宇航研究开发机构(JAXA)、和加拿大太空局(CSA)参加合作的一项机器人和人类的国际合作探月计划。
据共同社1月9日引述华盛顿外交消息人士透露,日美两国政府在1月13日举行的首脑会谈中将确认加强太空领域的合作。通过美国主导、日本参加的“阿尔忒弥斯计划”,加快合作以实现日本人首次登陆月球。“此举意在与考虑建设月面基地等推进太空开发的中国相抗衡”。
该消息说,日本力争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有宇航员登陆月球的国家。美方的想法是和日本合作,在太空开发方面与中国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资料图
在“阿尔忒弥斯计划”中,美国的目标是在2025年或之后实现载人登月,而日本将在该计划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计划,日本将负责开发先进的月球车,使宇航员可以在没有宇航服的情况下进行活动。日本政府的目标是让日本宇航员在21世纪20年代下半叶登上月球,美国的合作对实现这一目标至关重要。
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去年11月发布的一项声明指出,“太空合作是日美同盟关系的重要组成要素”。哈里斯对“门户”基地的日美合作给予肯定,并表示这是“向日本宇航员在月表行走的那一天迈进了一步”。
事实上,美国炒作所谓的“中国太空威胁论”由来已久。近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比尔·尼尔森就宣称,中美“正处于一场太空竞赛”,还妄言要美国不让中国“打着科学研究的幌子”抵达月球上的某个地方。对于美方一直渲染的“太空竞争”,中国外交部曾多次明确表示,外空不是各国角力的竞技场,而是合作共赢的重要领域。
一直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都遵循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同时深化高水平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官方已对外宣布,首批国际合作项目载荷将于2023年进入中国空间站,也在积极进行培训国外航天员的相关准备工作。
不过,中国在航空领域的发展让美国感到颇有压力。美国政治新闻网报道就直接点明称,美国的“阿尔忒弥斯计划”依靠一系列仍在开发中的新系统和设备,如果出现任何重大延期或纰漏,都有可能使美国在登月方面落后于中国。而NASA的登月时间表从特朗普政府时开始已经推迟了一年。
作者丨林舒琪,深圳卫视直新闻实习记者
消息来源丨新华网、中新网、日本共同社、读卖新闻、日经新闻、每日新闻、联合早报、法新社
有详细关于日本二战后与美国的关系?
二战结束后,欧亚大陆成为一片火海。西欧、东亚、东南亚是受伤最严重的地区。
而同样参加二战的美国,却因战火远离本土,而大发战争财。
最早接受美国援助的就是日本,在20实际50年代~70年代日本的经济迅速发展,这与美国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也就是因为这个,日本逐渐成为美国的盟友和支持者。
45年——53年,日本完全受制于美国
54年——71年,日本开始复苏,但仍臣服与美国
72年——今,日本开始试图在亚洲独霸,复兴的经济与军事实力使日本敢于和美国平等对话,偶尔还表个态什么的
一、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
大日本帝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投降后,由美国及苏联为首的同盟国军事占领。1945年8月28日,第一批盟军于横滨登陆,并设立同盟国最高司令官总司令部,8月30日盟军太平洋战区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也乘军机抵达东京,并成为同盟国最高司令官,1948年8月15日,朝鲜半岛三十八度以南在美军帮助下独立并成立大韩民国,而三十八度以北也于1948年9月9日于苏联帮助下独立并建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二、驻日盟军总司令
驻日盟军总司令是美国远东军司令兼驻日美军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在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期间的一个头衔。随着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二战正式终止。根据《波茨坦宣言》,盟军(事实上只有美军)于日本建立进行接管的总司令部。1945年8月28日,第一批盟军于横滨登陆,并设立盟军最高司令官总司令部;1945年8月30日,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也搭机抵达日本。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降书。随后到1952年4月28日期间,日本政府仅实行所谓“间接统治”,主要大权均操在盟军最高司令官总司令部手中。
三、美军监管下的日本改革
1947年5月3日日本国宪法正式生效,同时大日本帝国宪法正式失效,这代表了大日本帝国时代正式结束,国号更改为日本国。
为了彻底铲除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当时的占领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下令全面实施教育改革,由国民教育深入的扎下民主的基础,也成功的思想改造日本国民。
四、日本的和平宪法
日本国宪法第九条规定的三大原则之一的和平主义,成为日本国宪法第二章主要内容,包括放弃战争、不维持武力、不拥有宣战权。日本国宪法因而被称为和平宪法。
五、美日安保条约
日本国与美利坚合众国之安全保障条约简称美日安保条约,由美国与日本在华盛顿于1960年1月19日签订。此条约宣示两国将会共同维持与发展武力以抵抗武装攻击。同时也将日本领土内一国受到的攻击认定为对另一国的危害。也包括美军驻日的条文。此条约在冷战时期强化了美日关系,也包括了后来进一步的国际合作与经济合作的条款。2000年10月10日,台湾成为该条约的第三个成员国。
根据历史叙述,事实上早在1952年4月28日后美军已将对日本本土的统治权归还给日本政府(个别岛屿主权存有争议)。日本的军事行为实际受制约于本国和平宪法。所以,美国至今仍在“压制”日本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日本这次借机“摸底中国战斗机”,注定要失望
让日本期待已久的日印“维尔守护者2023”联合空中演习于12日在日本百里航空自卫队基地正式拉开帷幕,预计印度空军4架苏-30MKI战斗机将与日本的F-2和F-15J战斗机轮番过招,让日本航空自卫队飞行员好好体验一下这种俄制重型战斗机的性能。
毕竟在过去的几年间,来自中国和俄罗斯、外形与苏-30MKI非常类似的几种重型战斗机让航空自卫队在日常巡逻中吃了不少亏。
百里基地为苏-30MKI战斗机的到来举行盛大欢迎仪式
根据印度方面的报道,印度出动了4架苏-30MKI、两架C-17运输机和一架伊尔-78加油机,日本不但为印度空军战机的到来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而且还相应地派出4架F-2和4架F-15J战斗机参演,预计演习将持续到1月26日。
近年在应对“中国威胁”的幌子下,印度与日本在防务合作领域走得越来越近。早在2019年,印度就与日本举行了联合空中演习——当时只是试探性质的,双方各自派出的不过是C-130运输机,仅仅有象征意义。按照规划,双方计划在2020年举行更大规模的“维尔守护者”战斗机联合演习,但随着新冠疫情的暴发,原计划被迫取消。
但日本和印度方面都咬紧牙,一次又一次地规划新的演习时间——虽然在两国糟糕的疫情面前,演习规划又一再被推迟一直到现在,日印在这个问题上终于如愿了。
单说参加这次演习的双方战斗机性能,其实都不算最先进的:航空自卫队已经有了美国提供的F-35A隐形战斗机,印度也配备了法国研制的四代半“阵风”战斗机。但在老司机看来,这次日印出动这三种相对没那么先进的主力战斗机参加联合演习,可谓各自都有小算盘。
中国军事专家张学峰介绍说,预计日印战斗机在演习中将进行异型机对抗训练。这种对抗训练在西方国家之间比较普遍。目前空战通常是长僚机配合作战,这种对抗训练会从2对2开始,然后进行更复杂的4对4空战训练。最后还可能会设置复杂的战术背景,比如说一方两架战斗机模拟进攻、两架护航,另外一方进行拦截。这种训练可以比较充分地展现己方技战术水平,双方也可以互相学习。此外还有助于增加印日双方对对方战机和装备的了解。
苏-30MKI战斗机
对于印度而言,最希望熟悉的不是先进的F-35A,而是日本的F-2战斗机。这是在美国F-16战斗机基础上放大的型号,印度空军飞行员通过与F-2的对抗演习,有助于未来应对老对手——巴基斯坦空军的F-16战斗机。
而日本对印度战斗机的期望就更明显了——熟悉法国“阵风”战斗机,对于日本有多大意义?按照日本防卫省的统计,在日本周边出没的苏-30SM、苏-30MKK和歼-16战斗机等中俄战斗机,大都与苏-30MKI或多或少有些关系。由于日本自卫队对外交流较少,再加上在政治上紧跟美国,很难有机会接触到俄制苏-27/30战斗机系列,因此与印度的这次联合演练,就被日本当成了对俄制重型战斗机难得的摸底机会。通过对抗性演练、双方交流以及实际登机体验,日本飞行员至少能熟悉这种俄制重型战斗机的基本性能和作战指挥模式。
只是日本的如意算盘真能打得响吗?
老司机之前就曾提过,日本想靠苏-30MKI获得解放军苏-30MKK或歼-16战斗机的性能,注定要失望。虽然同属俄制重型战斗机、名字听上去也差不多,但苏-30MKI和苏-30MKK差别很大,前者采用的三翼面布局、不成熟的矢量推力发动机和N011M无源相控阵雷达都是后者不具备的,而这些恰好是影响现代空战的关键因素。倒是俄军的苏-30SM,与苏-30MKI的血缘更近一些
至于说解放军的国产歼-16战斗机,更是大量采用中国的先进电子装备,在战场态势感知能力等方面与苏-30MKI完全不是一个量级。因此日本想通过这次演习,借机摸底中国这两款主力战斗机的能力,恐怕实在是想得太多了。
延伸阅读:
美日联合宣布针对中国后欧盟和北约也跟进了
据美联社报道,当地时间1月11日,美国和日本举行高级别安全磋商会,美国国务卿、美国防长、日本外相、日本防卫大臣参与会谈,并在之后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美日双方召开新闻发布会
美方先对日本最新的国家安全战略表示了赞赏,这项战略计划在5年内将日本的防卫开支逐步增加至GDP的2%,该战略中,日本还将历史性地增加“反击能力”,日本的“专守防卫”理念将彻底转变。
专家认为,日本防卫理念的转变不仅符合其“军事松绑”的愿望,也符合美国“遏制中国”的想法,美日将联合施行新一轮对华攻势。美方声称,将全力支持日本的相关政策,并认为这是加强美日同盟威慑力的重大转变。
日本外相林芳正表示,中国是至今为止从未有过的最大战略挑战,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对此表示认同。林芳正认为,中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有意重塑国际秩序,这种行为引起了日本及其盟友,乃至国际社会的严重关切。
日本外相林芳正
美方同意日方的说法,双方联合重申“强烈反对中国通过武力单方面改变东海现状的企图”,包括钓鱼岛在内。美国方面表示,《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适用于钓鱼岛,美方将在日方遭受攻击时动用一切力量保护日方,包括动用核武器。
消息称,美国将对在日本冲绳岛的美国驻军进行调整,将其重组为“陆战队滨海作战团”,部分原因是为了增强在“大陆攻台”或者在东海和南海区域敌对时所需的反舰能力。美方曾表示,直至2030年将在太平洋地区新建立多达3个“陆战队滨海作战团”,全部用于与中国对抗。
日本方面不仅大量购买美制“战斧”巡航导弹,还将在邻近台岛的与那国岛上部署导弹,威慑中国。日方曾明确告知,这些措施是综合考虑到“未来可能与中国发生武装冲突”。
“战斧”巡航导弹
美日双方还对中国和俄罗斯间的军事合作表达了担忧,他们认为这些军事合作具备挑衅性。为此,美日双方达成共识,未来将加强在情报共享、设施共用以及包括日本西南诸岛在内区域的联合军事演习。
此外,美日还将于12日签署一项“太空合作协议”。布林肯表示,随着中国在卫星技术上取得快速发展,美日同意可能在部分条件下引用《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这包括“对太空以及来自太空”的攻击。
对于来自中国的“威胁”,欧盟和北约也表示认同,它们签署了一份联合宣言,强调“中国日益增长的自信和政策给我们带来需要应对的挑战”,两个组织决心将伙伴关系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地缘政治战略竞争,欧盟委员会主席、欧洲理事会主席、北约秘书长均认可这项宣言。
欧盟和北约发表联合宣言
对此,中国驻欧盟使团回应称,《联合宣言》暴露了其对华认知的偏见和傲慢。这是欧盟和北约双方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表达对华共同立场,中方对《联合宣言》对华无理指责和冷战思维表示坚决反对。
中方强调,中国不惹事,也不怕事,任何人都不要指望今日中国会咽下主权受损害、尊严受侮辱、利益受侵犯的苦果。中方坚决反对以损害中国利益、牺牲对华关系为代价搞“小圈子”,坚决反对在国际上以价值观为幌子党同伐异,搞阵营对立。
1951巴黎条约主要内容
《巴黎条约》是由法国、 西德、 意大利、 荷兰、比利时、 卢森堡这六个欧洲国家于1951年4月18日在巴黎签订、并于1952年7月23日开始生效,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那么你知道巴黎条约有哪些主要内容吗?下面,我来为你介绍1951巴黎条约主要内容。
1951巴黎条约主要内容在欧洲,英国收回梅诺卡岛,法国收回贝勒岛。
在美洲,法国将加拿大、布雷顿角岛、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全部土地(新奥尔良除外)让给英国,西班牙将佛罗里达让给英国,从法国手中得到路易斯安那、新奥尔良和部分金钱补偿。
在西印度群岛,法国将特立尼达、圣文森特、格林纳达、多巴哥诸岛让给英国,收回马提尼克、圣卢西亚、瓜德罗普和玛丽加朗特诸岛。
在非洲,法国将马略卡岛让给西班牙,将塞内加尔让给英国,收回戈雷岛。
在印度,法国仅保留五个城市,且不得设防驻军。西班牙收回古巴和菲律宾。
该条约还规定,法国撤出汉诺威选帝侯国、黑森、不伦瑞克、普鲁士的莱茵区、奥地利的奥斯坦德和纽波特。法国和西班牙撤出葡萄牙及其殖民地。
该条约的签订打击了法国在海外的势力,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
欧洲一体化进程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在法国首都巴黎签署关于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又称《巴黎条约》),1952年7月25日,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 1957年3月25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签署旨在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条约(又称《罗马条约》)。
1958年1月1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组建。
1965年4月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又签署《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
1967年7月1日,《布鲁塞尔条约》生效,欧共体正式诞生。
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 ,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
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
巴黎条约的意义1、对欧洲
促进了欧洲的一体化的进程,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促进了欧洲各国经济贸易的发展。
2、对世界
(1)冲击了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2)对区域集团的发展提供了借鉴的榜样。
3、对中国
①与欧盟的合作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提升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②中国的和平崛起与欧盟的日益发展是双方关系不断发展的基础。
猜你喜欢:
1. 1783巴黎条约原文
2. 罗马条约的内容
3. 1763年巴黎条约
4. 安保条约的主要内容
5. 1951年美日安保条约
日美新安保条约的概述
日美新安保条约由前言和10条正文组成。该条约的签订,结束了日本的半占领状态,使日本取得了真正的独立,大大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随着日本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条约的意义也发 生了变化,双方更强调同盟关系,条约签订前后,日本人民和民主力量开展了广泛持久的斗争。由于双方一直未提出条约失效,条约延长至今。1996年4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和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发表《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修改日美安保条约。
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历史背景
1951年9月8日,在日本与美、英、法等48个战胜国(不含中华人民共和国)片面签订《旧金山对日和约》5小时后,日本首相吉田茂和美国代表 D.G.艾奇逊签署新的条约。正式名称为《日本国和美利坚合众国之间的安全保障条约》。条约由前言和5条正文组成。其要点是:美国有权在日本国内及其周围驻扎陆海空军;根据日本政府的请求美军可以镇压日本发生的暴动和骚乱;美军驻扎条件由两国间的行政协定另行规定。
1952年2月28日,日美两国根据《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第 3条规定,在东京签订了《日美行政协定》。协定正文有29条。详细规定了驻日美军的地位及特权,如日本向美军提供基地和设施,承认美国使用、管理和保卫这些基地及设施的权利;美国军人及其家属犯罪,日本无审判权;日本每年向美国支付1.55亿美元的防卫经费等。
1952年4月28日《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和《日美行政协定》同时生效。条约执行中,由于连续发生美军暴行事件,引起日本人民的强烈反对。《安保条约》和《旧金山和约》同时签订和生效说明两者有密切联系。在美国称霸亚洲的政策中,日本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但美国感到继续在日本驻扎军队的条文不宜写进《对日和约》之中,故单独签订条约。
1953年9月29日,两国修改了《行政协定》中关于美军犯罪的审判条款,规定除执行公务外,美军犯罪的第一次审判权属于日本。
1958年10月4日,日美两国首次举行修改《安保条约》条约的谈判。
1960年1月19日,日本首相岸信介和美国总统D.D.艾森豪威尔在华盛顿签订《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条约》(通称《新日美安全条约》)后于1960年6月23日双方互换批准书后生效。新条约由前言和10条正文组成,有效期10年。该条约与《日美安全条约》相比,是两国对等的、双方承担义务的条约,加强了日美军事同盟关系。日本仍依靠美国核保护伞维护自身安全,承担提供军事基地、扩充军备、共同作战等更多的义务。同时修订了《行政协定》,改称《关于设施和区域及美国驻日本国军队的地位的协定》,废除了日方分担的防卫经费。 由于新条约敌视苏联、中国以及其他亚洲各国人民,日本有被卷入美国军事行动的危险,因而激起日本人民的强烈反对。
1959~1960年,日本人民为反对修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进行了23次全国统一行动,结果迫使艾森豪威尔取消了访日计划,岸信介也被迫下台。每次参加统一行动的人数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斗争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参加阶层之广泛,在日本历史上前所未有。
1970年到期后,日本政府通知美国政府,宣布自动延长。1972年5月美国把冲绳交给日本,该条约同样适用于冲绳,同时还包括中国的钓鱼岛也被让给了日本。
2010年11月10日,美国奥巴马政府决定转变对华政策,将对外公开宣称钓鱼岛适用《美日安保条约》。 报道称,美国希望通过此举明确与中国对抗的态度。有意见认为此举的背景原因在于:美国担忧中国的经济措施今后可能蒙受巨大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