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1月11日上午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马晓光就两岸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资料图

有记者提问称,近期赖清德等岛内政治人物多次抛出以“和平保台”取代“抗中保台”,被外界视为民进党有意调整两岸论述。对此有何评论?

马晓光表示,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声,符合两岸同胞共同利益。“台独”与和平水火不容。岛内一些政客,如果真的要台海和平,就应该放弃“台独”分裂立场,回到“九二共识”基础上来,不要再当外部反华势力的棋子。

延伸阅读:

媒体:“台独金孙”赖清德站上前台 大陆要做到五点



资料图

直新闻:刘先生,台湾地区副领导人赖清德昨天(14日)正式登记参选民进党主席。岛内外舆论也因此担忧未来的台海局势,甚至认为爆发冲突的可能性将大幅升高。对此,你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确实,过去这些年来,期盼两岸和平的人最为担心的,就是有朝一日被号称为“台独金孙”的赖清德会掌控民进党,甚至是掌控整个台湾的政局。尤其是,过去这些年来两岸关系因为蔡英文当局的刻意操弄已经处于风雨飘摇状态,赖清德恰恰在这个节骨眼上登记参选民进党主席并且极有可能成为2024年民进党内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唯一的参选人,这的确是会让人产生某种不祥的预感。人们会更加担忧,早前包括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内一众美国高官所预言的未来五年内大陆将“武统”台湾,赖清德极可能是真正的诱因。

而在我看来,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仅越是要保持自己的战略定力,而且更为关键性的是,必须要对赖清德窜起之后的岛内局势与台海局势,有一个清醒理性的判断,也就是,赖清德走上台湾政治的前台,是不是就一定意味着“台独”与两岸战争的到来。假如判断不准或是产生了严重误判,那它就比赖清德上台这件事情本身所产生的后果,还要更为严重。

我的观点,归纳起来还是三句话:第一,“台独”从来都是假议题,包括赖清德在内都清楚地知道,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台独”不可能变成现实;第二,三十年前蒋经国在岛内开放党禁报禁与选举政治催生了“台独”,但是,发展至今,岛内的选举政治也成为了制约“台独”最为有效也最为有力的工具;第三,永远都是狗摇尾巴,而不是尾巴摇狗。永远都是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决定台湾前途和命运的,并不是岛内某个政党,更不是某个政客。

我认为,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真正决定台湾前途与命运的东西无非就是三个,一是岛内的主流民意,二是两岸关系或者说是中国大陆的意志,三是中美关系或者说是中美博弈。当前岛内的主流民意既不是统也不是“独”,而是“不战”与“维持现状”,中国大陆的意志则是,在暂时维持现状的基础之上,促进两岸关系由和平发展迈向和平统一,美国的意志则是既反统反“独”更反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岛内主流民意、中国大陆与美国的意志之间虽然有区别,但却都有共同的底线,那就是短期内维持台海局势现状。或者说得更清楚一点,这个台海局势现状就是“不独”与和平。无论是哪一个政党或是政治人物,都必须顺应岛内、大陆以及美国三者之间的主流意志,顺应这个大趋势。假如赖清德要一意孤行忤逆这个主流意志,那不仅中国大陆与美国会站出来修理他,而且他根本就过不了岛内主流民意这一关。而过不了主流民意这一关,就意味着,他压根就当选不了。



资料图

直新闻:岛内有舆论认为,赖清德未来要想赢得主流民意的认可并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就必须要撕掉“务实台独工作者”这个政治标签,甚至是要冻结民进党的“台独”党纲等文件。对此,你又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我认为,这一提议的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虽然我在前面讲到了,“台独”是个假议题,赖清德与民进党也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在玩假的,知道“台独”永远不可能实现,“台独”党纲永远只能是一纸空文,但是,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他们都不可能放弃“台独”想法,更不可能修改“台独”党纲。

这背后的原因就在于,虽然“台独”不可能付诸实际行动,不能用来指导两岸关系实践,但是,“台独”口号在选举的时候却非常管用,甚至可以说,每到选举的时候“一抓就灵”。每到选举的时候,“台独”主张就是民进党及其政客们对抗国民党与对抗中国大陆、给岛内一部分选民“上眼药”的工具,是他们的政治提款机。因为民进党本身就是代表着部分支持“台独”在岛内民众的政治诉求而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假如赖清德与民进党放弃“台独”党纲,那就等于是背弃了自己的政治基本盘,无异于是政治上的自杀行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赖清德与民进党是靠“台独”吃饭的,放弃了“台独”就等于是砸掉了自己的饭碗。

其次,我们还要看到,虽然美国既不愿意看到两岸统一也不愿意看到“台湾独立”,但是,暗中支持和纵容“台独”势力的存在,却是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与美国的台海战略的。美国不仅需要赞成“台独”立场的赖清德与民进党,在台湾岛内牵制与平衡主张认同“九二共识”的国民党,更要利用民进党与“台独”势力来平衡两岸关系牵制中国大陆。要是没有“台独”势力,或者说要是赖清德与民进党放弃“台独”党纲,那美国就失去了控制台海局势的着力点,就没有办法让台湾成为两岸意识形态冷战的桥头堡。

因此我认为,即使赖清德上台了,台湾也不会走向“独立”,两岸也不会走向战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接下来的选举与执政过程当中,赖清德与民进党不会打“台独”牌不会打“抗陆保台”牌。因为这既是民进党的政治需要,也是美国的政治需要。



资料图

那么,面对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战中赖清德与民进党必然会打出的“台独”牌与“抗陆保台”牌,中国大陆又应该如何来应对?我认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大陆只要做到这几点就可以了,一是面对赖清德与民进党的刻意挑衅,保持住自己的战略定力,管控好两岸关系;二是管控好一些有可能影响岛内政局的外围因素,确保几年前香港“修例风波”这样的事件不会再发生,不会再被民进党利用;三是管控好中美关系,防止民进党利用中美关系紧张的机会捞取自己的政治利益;四是在清楚地知道“台独”只是台湾岛内“茶壶里的风波”的情况下,以不悲不喜的心态看淡岛内政权的政党轮替;五是要相信台湾老百姓的眼光,他们最终会看穿并反感民进党的政治操弄的,这次“九合一”选举就是典型的例子。

作者丨刘和平,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

补壹刀:今天,一场“卖台谈判”正在进行!一个更危险的人物正式登台


绿营极力渲染这次谈判“阵仗大”“有意义”。
邓振中,民进党当局行政机构经贸谈判办公室总谈判代表,14日特意前往谈判现场并借着现场媒体造势,说这次美方代表团“相当庞大”。另一“知情官员”也是受宠若惊,在媒体上称美台协议等级的谈判“确实是首度在台举行,有其意义”。
沿着这个调子,一位岛内学者作出更加自不量力的分析。
他说,美方“大阵仗”来台谈判,展现“台湾在美国心目中的地位已不可同日而语”,甚至称台湾因此应对自己有更多的期待,也要提高对自己的看重程度,在谈判中“主动要价”。
什么叫“要提高对自己的看重程度”?
大概就是也要把自己当人看的意思吧。
但华盛顿是否提高对民进党当局的“看重程度”就难说了。
谈判开始10天之前,1月5日,一个美国官员向英国《金融时报》透露,美方虽然“在台海局势紧张之际”仍执意派经贸代表团前往台湾,但在操作细节上明显加了小心:
这次美方代表团是乘坐商用飞机而非公务飞机,行前还以“标准规范”为名与美国务院“就安全问题进行讨论”。
到台北后,美代表团也没安排跟蔡英文、苏贞昌等人见面。
民进党当局一会说是因为这次美方人员都是专业谈判人员,一会说是因为谈判行程紧凑。但蔡英文以往从不轻易放过任何这种对美表忠的机会,更别说这次来了这样一个“大团”。
一种合理猜测,是美方这次没想安排这种会见。
至于代表团规模达到20多人,连岛内舆论都注意到层级并不算高,邓振中这个美台经贸谈判的主操盘手“再次派不上用场”,只是在场外露露脸,对着媒体吹捧炒作一番。
事实上,1月4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派团赴台时,虽然距离谈判开始只剩短短10天,但对于美方代表团具体是啥规模以及具体行程安排,民进党当局还是一头雾水:
议程“尚未完全确定”;美方人数“还不确定”;是否与民进党当局更高层官员见面,也“要看美国在台协会安排”。
就看这协调过程,不知岛内那些人是怎么得出美国对台湾“上对下”的姿态已经改变的。
02
有绿媒报道,民进党当局主谈人杨珍妮进入谈判场所时“神态轻松”。
她的轻松,不知是否因为早已准备好再次卖台以示“亲善美国”,不挣扎了。
这个被绿营大加吹捧的“21世纪贸易倡议”,去年8月宣布启动谈判,同年11月在美国举行首次面对面谈判,14日到17日在台北这场是双方的第二次实体谈判。
该倡议设定了贸易便捷、农业、中小企业、数字贸易等11项议题。
但这次谈判开始前后,民进党当局早就开始放风,声称依然优先锁定贸易便捷、中小企业、反贪污和良好法规实务等4项议题。
为啥先拎出这4项?因为全部谈根本谈不了。
11项议题,用分析人士的话说,每项认真谈起来对台湾都不会像杨珍妮表现的那样“轻松”。在美台地位不对称局面下,谈判肯定要按美国的剧本演出,台湾只有让利配合的份儿。
双方“都在回避农业和数字贸易等更具政治色彩的领域”,华尔街日报12日的一篇报道注意到。
尤其民进党当局,继开放莱猪进口等事件后,又因台积电赴美问题而被强烈批评“卖台卖出新高度”。虽然对华盛顿奴颜婢膝惯了,但绿营现在也不得不有所顾虑。
据了解,正在台北举行的这轮4天谈判都是闭门。
14日晚些时候,民进党当局官员对外介绍情况说,双方第一天的讨论顺畅,并称希望就这4项所谓优先议题取得进展,甚至期盼能以打包方式签署一些“早期收获”协议。
但显然,这个“期盼”能否达成要看华盛顿的态度。
10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官员在一场媒体简报中表示,美台都“期望尽快推进”这一倡议。但耐人寻味之处在于,他在说这些的同时还带上了一连串大大的“BUT”:
谈判达成共识需要时间;实际结果要取决于谈判情况......
什么谈判情况?说白了就是看“台独”当局卖台让利到什么程度。
一位两岸问题学者一语道破,美台“21世纪贸易倡议”本质上是美国主导和美国利益优先的倡议,不管未来前景如何,结局必然甚至必须是台湾做出牺牲而让美国获利。
美方对于倡议表现出一定积极姿态,一是为了进一步将台纳入美国主导的贸易体系,服务于美国国内经济需要;二是在“印太经济框架”应者寥寥的尴尬之下,美国亟需一个“标兵”,作出“亲美反中”表率。
于是,做着“倚美谋独”幻梦的民进党当局,再次成为华盛顿眼中的最佳“大冤种”。
正如不少分析指出的,美台“21世纪贸易倡议”并不涉及关税减免和市场准入问题。也就是说,跟“印太经济框架”套路一样,美方根本不打算给予任何实质让利。
03
一份“卖台协议”,显然改变不了华盛顿在涉台问题上的一贯逻辑:
把台湾变成美国的“经济殖民地”或是让“台独”做炮灰,眼都不眨一下。但因“台独”疯狂损伤哪怕一丝羽毛,绝不可以。
那么,赖清德今天当选民进党新主席后,问题就来了:
这个“台独金孙”以后会成为美国手中的烫手山芋吗?
15日上午,民进党主席补选投票开始举行。就在刚刚傍晚左右,民进党代理秘书长林鹤明公布结果,同额竞选、也就是只有一个人参选的赖清德,不出意外地当选。
相关选举结果将在18日民进党中执会确认后公告,当天下午举行党主席交接就职仪式。
赖清德的“台独”过往,恐怕不需要过于详细地介绍了:
声称自己是“务实的台独工作者”;民进党执政下第一个公开主张“台独”的台行政机构负责人;在最近竞选过程中又提出“拒绝疑美”论调,在岛内疑美情绪上升的情况下宣称“怀疑美国,台湾会很危险”,被蓝营斥为“直白地恐吓岛内民众”。
赖清德当选后会做些什么?进行党内调整,同英系切割和暗斗等,岛内舆论多有分析。但在赖明显锁定2024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背景下,他对两岸问题的表述尤其受到关注。
正是这个时候,赖清德模模糊糊地喊出了“和平保台”。
蔡英文“抗中保台”骗取选票的伎俩,以去年“九合一”选举大败为标志宣告破产。赖清德和民进党内一些“天王”赶忙抛出“和平保台”取而代之。有媒体说“民进党有意调整两岸论述”,但直到现在,民进党内根本没人能说清到底这跟“抗中保台”有啥区别。
有媒体说,这个“台独少主”的顽固政治本性,已经使他的未来“看得见了”。
这样的人“能为台湾利益说话吗”?蓝营的诘问实际代表着岛内更多人的疑虑。
赖清德接任民进党主席后会否贸然揭开激进“台独”的潘多拉盒子?
一位台湾问题学者认为,这样的“前景”让两岸关系不确定性大增。但正如过去很多时候一样,华盛顿不得不在危险时刻踩刹车,因为它知道让一个疯狂“台独”分子肆意妄为将会带来什么。
赖清德真那样做,就是在给自己挖一个大坑。

反对战争、倡导和平的人物有谁?

历年诺贝尔和平奖(之一)(1901-1929)
1964
马丁. 路德. 金 Martin Luther King 美国人 (1929-1968)
马丁. 路德. 金是美国黑人牧师,非暴力主义者。一九二九年一月十五日,他生于佐洽亚州亚特兰大城。

小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1929年1月15日—1968年4月4日),著名的美国民权运动领袖,196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有金牧师之称。

1929年1月29日马丁·路德·金出生于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他的父亲是一个教会牧师。1948年马丁·路德·金获得莫尔豪斯大学学士学位,1951年他又获得柯罗泽神学院学士学位,1955年他从波士顿大学获得神学博士学位。

1954年马丁·路德·金成为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的德克斯特大街浸信会教堂(Dexter Avenue Baptist Church)的一位牧师。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做罗沙·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在公共汽车上拒绝给白人让座位,因而被当地警员逮捕。马丁·路德·金立即组织了蒙哥马利罢车运动,从此他成为民权运动的领袖人物。1958年他因流浪罪被逮捕。1963年金组织了争取黑人工作机会和自由权的华盛顿游行。1964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1968年4月4日,他在旅馆的阳台被一名刺客开枪正中喉咙致死。

1986年1月,总统罗纳德·里根签署法令,规定每年一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一为美国的马丁·路德·金日以纪念这位伟人,并且订为法定假日。迄今为止美国只有三个以个人纪念日为法定假日的例子,分别为亚伯拉罕·林肯日、乔治·华盛顿日与此处所提到的马丁·路德·金纪念日。其中,而马丁·路德·金是唯一一位非美国总统而又享有此殊荣的人。他最有影响力且最为人知的一场演讲是1963年8月28日的《我有一个梦想》,迫使美国国会在1964年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政策为非法政策。

他的妻子是科丽塔·斯科特·金。

马丁·路德·金为黑人谋求平等,发动了美国的民权运动,功绩卓著,闻名于世。金在成为民权运动积极分子之前,是黑人社区必有的浸礼会的牧师。民权运动是美国黑人教会的产物,本文记叙金的第一次民权演说,揭示了民权运动与黑人教会的关系。

1955年12月1日,星期四,黄昏时分,在亚拉巴马州(Alabama)的蒙哥马利(Montgomery),罗莎·帕克斯(Rosa Parks)在公共汽车上因为拒绝给一名白人乘客让坐而遭逮捕。黑人社区的领袖在周末策划下星期一上午开始抵制乘公交车。12月5日,星期一下午,蒙哥马利市迪克斯特大街(Dexter Avenue)浸礼教堂的年轻牧师小马丁·路德·金接受委托领导业已开始的抵制运动,并于当晚在霍尔特街(Holt Street)浸礼教堂的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金准备有生以来第一次政治性演讲的时间不足半小时。

金站在那里,沉默片刻。教堂的楼厅和过道里都挤满了人,他们从窗外往里张望,在厅里的座位上往上看,当他向这一大群陌生人说话的时候,他声音低沉,节奏缓慢,无异于一般的开场白。“今天晚上,我们聚会,商讨一件严肃的事,”他说道,几字一停,先抑后顿。他说完后,人群中只有三两个人呼应“对啊”,其他的人保持沉默。他知道,这是一群会造声势的人,但他们在等待,要看看他怎么引导。“我们聚会,从一般的意义上说,是因为我们首先是美国公民,我们决心充分运用我们的公民权,”他说道。“但是,我们聚会,从特殊的意义上说,是因为蒙哥马利公车上的不平等待遇”。人群中传来一阵不清晰的赞许声。金的句子变得短促,声调渐渐提高。“这类不平等待遇,根本不是新鲜事。问题早已存在。就在前一天,准确地说,上星期四,蒙哥马利最优秀的公民之一,请注意,不仅是最优秀的黑人公民之一,而且是蒙哥马利最优秀的公民之一,被从公共汽车上带走,拘捕入狱了,因为她拒绝,把自己的座位让给白人。”

在演讲每次停顿时,听众就应以“对啊”和“阿门”。他们跟上了金的节奏,但热情尚有待于金调动。金接着谈到法律,他说,即使根据种族隔离的法令,拘捕罗莎·帕克斯也未必合法,因为法令中没有具体规定公共汽车上要划分黑人区和白人区。“法律在这一点上从未澄清过,”他说,听众中有个男人大声呼应“当然没有”。“我认为,我这么说,有其法律权威性,我不是说我有法律权威,但我有法律权威的支撑:法律、法令、城市法规,从未完全澄清这一点。”这句话表明金是一个讲话很注意分寸的人,但听众不为所动。金回到罗莎·帕克斯案的特殊性质上来。他说,“既然事情发生了,我很高兴它发生在像帕克斯太太这样一个人身上,因为没有人怀疑她的品德无比高尚没有人能怀疑她人格的崇高,没有人能怀疑她对基督教信仰之深。”人群轻轻地齐声回应:说得对。金重复一句:“就因为拒绝站起来,就逮捕了她。”人群开始激动,跟上了金不紧不慢的演讲。

他停顿得略长一些。“你们知道,我的朋友们,终有一天,人们再也忍受不了压迫者铁蹄的践踏,”他喊道。霎时间,有人鼓掌,有人欢呼,“对啊”之声形成声浪,朝他扑面而来。声浪震天动地,一浪推一浪,似无停息的可能,听着刚刚要静下来,门外聚集的一大群人又喊了起来,汇成一股更高昂的声波。雷霆般的声响里伴着一种低沉的轰鸣,那就是在地板上跺脚的声音,使响声那么宏亮,仿佛已不是靠耳朵听清的,而是从肺的振荡感受到的。巨响晃动着建筑物,久久也不平息。一句话触动了大家的情绪,使黑人教堂仪式中典型的呼应,超过了政治集会的喧闹,达到金从未经历过的程度,那情形有点像小灌木丛里藏了只巨大无比的兔子。当教堂最后恢复平静的时候,金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再给听众点了一把火。“我的朋友们,终有一日,人们再也忍受不了被抛入屈辱的深渊,经受无穷无尽绝望的折磨,”他断言。“终有一日,人们再也忍受不了被赶出生活中七月灿烂的阳光,罚站在阿尔卑斯山11月刺骨的寒风中。终有……”金还要说下去,但人群发出的喊声湮没了他。谁也说不清,人们是因为他触动了那根神经而呼喊,或者是对演讲人信口说出如此雄辩的言辞感到骄傲而呼喊。“我们聚会,我们聚会,因为我们再也忍受不了,”金重复了一句。

也许是对人群爆发出来的怒火有些担心,金话锋一转,讲到抵制运动要避开各种陷阱。他说,“我们大家都清楚,我们不是在宣扬暴力。”“我们已经不搞暴力了。”听众中有人喊道,“重复那句话!重复那句话!”金接着说,“我想让整个蒙哥马利,整个国家都知道,我们是基督教信徒。”他把“基督教”三个字念得很清楚。“今天晚上,我们手中的惟一武器,是抗议。”在金停顿时,人群响起了热烈的赞扬声。他和听众一起转入缓慢的诉说。“如果我们被禁锢在共产国家的铁幕后面,我们是不能这么做的。如果我们被关在专制政权的地牢里,我们是不能这么做的。但是,美国民主的伟大光辉,正体现在有权利为正确的事情发出抗议。”当赞成的喊声平息时,金提出了避免暴力的最后一条理由,那就是要使自己有别于三K党,那些白人至上主义者正横行南方,恐吓黑人。“不会有白人被从家中拖走,带到偏僻的路上去杀掉,”他说,隐约地暗示三K党的伎俩。“在我们这群人里,不会有人公然蔑视这个国家的宪法。”

金停了下来。教堂里除了嗡嗡声外,还算平静。“我的朋友们,”金慢慢说道,“我想让大家知道,我们胸怀坚定勇敢的决心,要使本城的公交车上恢复正义。我们没有错。我们要做的事没有错。”人群发出一阵被压抑的期待的喊声,因为他们意识到,金一步步接近核心话题了。“如果我们错了,这个国家的最高法院也错了,”金唱出了这句话,那音色又深沉又高昂,身体也摇摆起来。“如果我们错了,万能的上帝也错了!”他高声喊道,听众的情绪如同他说再也忍受不了时一样,又一次高涨起来,声浪一声高过一声,直冲教堂最高的屋顶。他们远不是在讨论罗莎·帕克斯案或公交车法律了。金最后那声喊叫,把渎神的言辞说到了他的信仰及听众的心所能承受的极限。声浪不断高涨,直到金的声音穿透了声浪,达到无法更响的地步。“如果我们错了,拿撒勒的耶稣就只是个乌托邦的梦游者,从来也没到地球上来过!如果我们错了,正义就只是一个谎言。”此言真是一语惊人。他不得不等待片刻,才以焕发着愤怒和狂喜的声音,说出了直冲云霄的结束语:“我们决心在蒙哥马利奋斗,直到‘公平如浪涛滚滚,公义如江河滔滔!’”听众的喊叫湮没了阿摩司书(Amos)的这两句引言。阿摩司是以色列的先知,也是卑微的牧人,他与传教的以赛亚(阿摩司的儿子),都是金喜欢引用的圣经上论正义的权威。

他克制自己的情绪,接着讲团结的必要性,抗议要保持尊严以及劳工运动的历史先例。相对而言,这个话题是世俗的话题,但听众很认真听。“今晚,我想告诉你们,我们只讲爱是不够的,”他说。“爱是基督教最高信仰之一,但还有另一面,叫做正义。正义是深思熟虑的爱。正义是克服了与爱相悖者的爱。”他说,上帝不只是博爱的上帝,“上帝还会站在国家面前说,‘不要乱动,须知我是上帝,如果不服从我,我就打断你权力的脊梁,切断你与国际和国内的一切联系。’”随着金大胆的言词如泉涌出,听众不断有节奏地喊叫和鼓掌。“与爱并排站着的,永远都是正义,”他说。“我们不仅使用说服的武器,我们还不得不使用强制的武器。”他再次呼吁团结和协作。他援引历史,招唤听众文明行事,这样,未来的圣人在回顾蒙哥马利的黑人时,才会说“他们是一群有道义勇气敢于为自己的权利而斗争的人。”他说,他们能做到这一点。“上帝赐福于我们,使我们不辱使命,不致为时太晚。”有人回应,“噢,对的。”金又说:“在我们按计划行事时,要想想这些事情。”

金从讲坛上走下来时,人群震惊了,竟茫然不知所措。演讲结束得太突然,太令人泄气。按照演讲的规律,在结束时要出现第三次高潮,听众在等待他引导呢!几秒钟过去了,失望的心情被记忆和兴奋所取代。金在走出教堂的时候,鼓掌声一直跟随着他,教徒还探着身想触摸他。抵制公车的运动就这样开始了。在他的第一次政治性演讲后短短几分钟里,他心里涌出一股与陌生人交流的强烈愿望,不论这些陌生人对他如同对所有先知一样既爱又恨。这一年他只有26岁,未来的生命还不足12年又4个月。
/view/817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