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市本级储备猪肉投放点(共4个)

序号

投放网点名称

投放网点地址

1

惠邮生活超市(徐州泰邮鑫商贸有限公司)

云创科技园A3号楼负一层

2

世纪华联美的广场店(徐州鸿基伟业商贸有限公司)

新城区汉源大道与昆仑大道交汇处美的广场BC区域负一层

3

西贺世纪华联大卖场(徐州涛天世纪华联商贸有限公司)

经开区蟠桃三期新天地三号楼

4

九里苏山头好又多超市(泉山区浩之翰百货商行)

苏山街道苏山农贸市场

市发改委监督电话:83726625;价格监督举报电话12315。

猪价跌至12元/斤,猪肉却要20元/斤!钱被谁赚走了?

最近生猪价格下跌速度加快,不少地区掉回了11元/斤的关口,还有少数保持在12元区间。
但是据消费端反映,猪肉价格还是处于20元/斤左右的高位。
不少人都有疑问:为什么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差价这么大?而且猪肉掉价的速度远比生猪慢呢?
生猪价格与猪肉价格差距之谜
为了直观地显示生猪与猪肉价格的差距,先来看一组官方数据。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11月第3周:
●全国生猪平均价格25.48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跌2.9%,同比上涨43.0%。
●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平均收购价格25.64元/公斤,环比下降2.0%,同比上涨37.3%。
●白条肉平均出厂价格32.92元/公斤,环比下降2.2%,同比上涨34.1%。
●全国猪肉平均价格40.36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跌1.9%,同比上涨43.7%。
以上可以看出,经历屠宰等流通环节之后,生猪与猪肉价格的差距为14.88元/公斤,价差还是比较惊人的。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从流通环节来看,养殖户的活猪流入猪贩子手中之后,还要经过屠宰场、白条批发商、猪肉零售商等主体的手中,中间环节越多,猪肉价格则越高。
拆解分析,规模屠宰场生猪的收购平均价为25.64元/公斤,比全国生猪平均价高出0.16元/公斤,这部分差价可能是猪贩子中间转运的差价。
当然,实际的差价也许会比这个数字更高,我们姑且称养殖户的猪卖到屠宰场为第一环节。
屠宰场收猪之后,对猪进行处理,这里会有一个出肉率的概念。
根据牧原年初公布的数据,其屠宰场生猪出肉率约为70%-75%,净肉不包括头、内脏和猪蹄。
按照这个数据,那一头120公斤的猪,能够生产出的白条肉重量约为84-90公斤。
浅计算一下,120公斤的猪,收购成本25.64120=3076.8元。
处理之后,按出肉率算:32.9284=2765.28元、32.9290=2962.8元,肉品销出价格2765.28-2962.8元。
生猪处理后的内脏、猪头、猪蹄另有收益。
第二环节,从屠宰场处理到白条肉出厂,这里的差价为7.28元/公斤。
这部分差价是屠宰场的屠宰损耗、生猪处理、人工成本,另外加上一定额度的利润。
屠宰场处理完成后,会将白条肉送至批发市场,取11月第3周(11月18日)农业农村部数据,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34.00元/公斤。
最后才是零售环节,到消费者手中的价格为40.36元/公斤。
综合来看就是,养殖户卖猪价25.48元/公斤,屠企收猪价25.64元/公斤(提价2.3%),屠企白条肉出厂价32.92元/公斤(提价22.11%),批发市场猪肉价格34.00元/公斤(提价3.18%),猪肉零售价40.36元/公斤(提价15.76%)。
(数据仅供参考)
猪肉生产环节多、价格传导慢
但近期生猪价格已经从10月28元/公斤的高点价格跌回了8月水平,跌幅达到接近20%,为何猪肉跌价没有这么多呢?
为什么从上文分析也可以看出,一头生猪最终送上终端,需要经历至少四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对应成本(屠宰成本、存储成本、运输成本、人工成本、摊位成本、税费成本等)。
这些中间环节的成本与生猪价格涨跌幅度没有明显的直接关联,所以生猪价格下降传导到猪肉价格上相对较慢。
不过,当下猪肉价格也已经有了下跌的趋势,后续随着生猪供应增多,猪肉价格有望进一步趋于平稳。
结语
猪粮安天下,目前官方正有序调控猪市,通过放储、约谈猪企、发布预警信息等措施促使猪肉价格回归正常水平。
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均在11月中旬表态:养殖场户保持正常的出栏节奏,后市猪肉供应有保障,不论是生猪价格还是猪肉价格,都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
官方还表示将密切收藏生猪市场动态,继续择机投放中央猪肉储备。
其实,今年9月起,官方已经投放了7轮猪肉储备,共13.71万吨。
当前,全国多地正陆续进行地方储备猪肉投放,山东、甘肃、江西、四川、海南等地均发布了放储通知,放储猪肉价格低于市场正常水平,投放时间从今年11月中旬持续到2023年元旦、春节期间,给消费市场安下了一颗“定心丸”。
总的来说,随着后续市场生猪生产趋于正常,大家实现“猪肉自由”也是指日可待的!您那猪肉价格到多少了呢?您觉得猪肉处于什么价位才是正常水平呢?欢迎留言讨论!

猪肉跌破14元,有地区鞭炮解禁,油价恐再上涨,什么情况?

猪肉降价是除了屠宰场和养猪户之外人之众望所归,最近半年时间猪肉价格一直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受全国生猪产能恢复,近期猪肉消费低迷的影响,近期猪肉价格一路回落,目前猪肉价格已经跌破14元了。
过年燃放鞭炮是我国多年的一项老传统,最近几年为了保护环境,减少空气污染各地相继禁燃鞭炮,不过近日传来好消息,有地区鞭炮解禁了。
再就是连续三次下调,92号汽油价格回归7元,95号汽油价格也降至8元左右之后,油价恐怕再次上涨。
猪肉跌破14元
最新消息显示,截至到12月21日14:00,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相比昨天下降了1.7%,来到了13.9元/斤左右,其实12月20日的降幅更大,达到了2.2%。
猪肉价格能够跌破14元,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生猪产能的恢复,据报道,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先后5次召开生猪企业代表座谈会、部门协调会等会议,要求切实抓好生猪稳产保供工作。
金融方面,为生猪产能调控基地提供点对点金融服务,给予规模化猪场贷款贴息。
今年6月份,农业农村部印发了《生猪产能调控工作考核方案,让生猪价格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减少猪周期对生猪养殖产业的影响,猪价稳定之后,不仅可以让养殖户获得相对稳定的收益,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还能让居民吃到相对合理价格的猪肉。
如果说生猪产能恢复是肉价下降的基础,那么猪肉消费低迷就是猪肉降价的催化剂。
受疫情的影响,很多人居家办公和生活,商超、菜市场、饭店、餐馆等地方的客流量大幅减少,不仅影响了餐饮消费,也影响了居民的日常消费。
另外,学生提前放假,农民工提前返乡,工厂停工又减少了猪肉的集中采购。
腌腊在天气的影响下,启动较晚,又在疫情的影响下,提前结束。
种种因素叠加到一起,导致了当前猪肉消费甚至比疫情防控措施优化之前还要低迷。
春节之前,生猪价格大概率持续低迷运行,主要有如下几个逻辑:
1、当前市场标猪供应相对宽松,屠企开机率不高,猪价难涨。
2、部分地区市场上还有20%-40%的大肥积压在市场上,而随着春节时间的临近,留给这部分大肥的时间不多了。
3、地方储备肉的持续投放。
4、腌腊的需求情况可以反馈春节利好的情况,预计春节利好对猪价支撑力有限。
5、养殖端挺价惜售心态崩塌,反而有恐慌性抛售行为。
生猪价格持续回落,猪肉价格自然是易跌难涨,随着猪价的回落,猪肉批发价格有希望进入12元、13元,猪肉零售价格有希望进入15元之内。
有地区鞭炮解禁
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春节的一个重要传统,“爆竹声声辞旧岁”,在一声声的爆竹声中忘却上一年的不愉快,用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年,开启一年新的生活。
但是最近几年为了保护环境,减少空气污染,同时也是保护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从2014年至今,全国共有138个城市陆续推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以前那个通宵劈哩叭啦的除夕夜就一去不复返了。
随着今年疫情的解封,人们渴望迎接新年,也渴望用爆竹“炸去”这三年疫情以来的不顺利,渴望鞭炮燃放的解禁,甚至有媒体翻出了去年的文章“炒冷饭”,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在评论区可以看到绝大多数网友都是支持解禁鞭炮燃放的。
可以说,允许燃放烟花爆竹是众望所归。
好消息是,今年已经有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山东的东营和滨州两地已经在官网上明确春节期间可以燃放烟花爆竹,包括农历腊月二十三、除夕到正月初五、正月十五这几天是可以燃放烟花爆竹的,此外浙江省瑞安市也允许当地在大年三十到初三燃放烟花爆竹。
烟花爆竹产生的有害气体确实会污染空气,同时也确实会造成纸张的浪费,也会发生一定的危险,但不能因为它有危害就“一刀切”得禁止,老百姓不求着允许天天燃放,就像上面提到的这几个地区在规定的时间内允许燃放就足以。
这三年大家承载了太多的压力,今年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就是个新的开始,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地区打开这个口子,让大家过个痛快年,以更好地心态迎接新年的到来。
油价恐再上涨
最近三次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均为下调,而且下调幅度一次比一次大,随着油价的下调,国内92号汽油价格除了海南和西藏之外,已经全面进入“7元时代”,95号汽油价格也降至8元左右,新疆、宁夏、陕西几个低价地区甚至进入7元区间。
不过有个不好的消息是,从12月20日0时开启的新一轮油价调整周期中,国际原油价格已经两连涨了,截止到发稿前,布伦特原油价格上涨0.18美元,价格达到了80.71美元/桶,WTI美国原油价格上涨0.11美元,价格达到了76.34美元/桶。
受此影响,机构预测1月3日迎来的“2023年第一调”预计上涨100元/吨。
国际油价的上涨回调,一是因为美国原油库存的减少,二是因为市场对石油需求预期由悲观转为乐观,三是因为美元指数显著走弱,四是因为国内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让国际对国内原油需求增长充满信心。

2022年猪价捉摸不透,急涨急跌且打破季节规律,2023曙光何在?

2022年开始倒计时,仔细回望过去这一年,其实不难发现今年生猪的行情有些“难以琢磨”。
生猪价格涨涨跌跌,呈现出“旺季不旺”、“淡季不淡”的态势,上市猪企扭亏为盈,大力发展全产业链,养殖散户被迫退出生猪市场......
在2022生猪市场关键词主要有三个,第一是否缺猪,第二猪周期拐点、第三旺季不旺,每一个都在当时引发热议!自今年4月份以来,新一轮猪周期进入上行,许多上市猪企扭亏转盈,养殖散户压栏惜售、二育等操作屡见不鲜,生猪市场适重猪源偏紧,生猪价格一路飙涨。
与此同时,猪肉价格也处于高位;进入12月份,腌腊旺季不旺以及龙头猪企加大出栏量成为每个养殖户噩梦。
生猪价格打破季节性规律
2022年一季度利空因素多样化,春节后,生猪价格延续地位运行,而乌俄冲突引发全球粮食恐慌,国内多家饲料厂纷纷涨价,养殖成本不断上涨,养猪户亏损进一步扩大;在3月中下旬时,猪粮比已经接连6周跌破5:1,官方正式启动收储政策。
二季度强势反弹,在4月份时,因“口罩问题”扩散,限制人员流动,餐饮行业、酒店堂食难以恢复,与此同时,生猪调运也难上加难,短期内,市场猪源偏紧,生猪价格开始上涨,截至6月底较于3月底“暴涨”64.58%,涨势惊人!
三季度涨幅反常,7月份时,气温比往年还要高出一截,猪圈降温成本较大,生猪热死的数量并不少,叠加酷暑普通老百姓对于猪肉需求减弱,生猪价格开始下降;不过持续一段时间后,温度开始回落,中秋节即将到来,学校也陆续开学,猪价一片“红火”!
四季度跌幅超出预期,国庆节延续9月末涨势,一路“坐火箭”,全国生猪均价超28元/公斤,出栏均重破前高,不少投机取巧的散户被眼前红利蒙蔽双眼,高价购买标猪干起了二育,没曾想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生猪价格“断崖式”下跌,养殖户本以为进入11月份,随着腌腊旺季的到来,生猪价格会有所止跌转涨,可却是一日不如一日,手中的大肥成了烫手山药,留也不是出也不是。
到了12月份这种情况就越发明显,生猪价格一度跌入冰窟,针对这一情况,近期官方表示发改委一改前段时间要投放储备肉的调控方向,而是表示将在必要时采取收储调控措施!养殖户反复又看见了曙光,而猪价也在逐渐回暖。
猪价频繁大涨大跌
昨日猪价大涨今日大跌,这种事屡见不鲜,像是有一双大手在背后操控一样,许多投资者纷纷跑路。
今年年末没有像养殖户期望那般出现新高点,二育更是亏得直拍大腿,其主要原因就是出栏节奏没有把控好,未正常出栏、补栏,造成生猪一直在压栏增重。
由于今年“口罩问题”一直反反复复,进一步限制了餐饮行业、酒店堂食的恢复,叠加生猪价格自10月后又总是处于高位,即使进入腌腊旺季,生猪消费也一直上不去,屠企开工率明显下降。
明年生猪行情
而明年春节后生猪价格走势还是得看出栏量,一般来讲,节后是消费淡季,猪价会出现惯性回落的情况,个人建议,养殖户尽量在年前有序安排生猪出栏,别因最近生猪价格出现“小阳春”就持续压栏,把亏损留在2022年。
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明年养殖户不能再因眼前的红利去二育、惜售赌后市行情,生猪、猪肉价格恢复正常水平,随着饲料成本的下降,养殖成本也在逐渐回落,尤其是豆粕,从11月份中旬截止至今,已经下跌了600元/吨,明年生猪养殖又有盼头了。
年内生猪行情难以大涨
现阶段国内二育户还有40-50%压栏的大猪面临集中出栏的压力,上市猪企年底出栏计划上量,进入1月份,部分龙头猪企会将2月份的生猪提前出栏,所以在春节前,市场生猪会持续偏多,目前,距离春节不到一个月,出栏窗口期明显减少,市场踩踏出栏风险增大,生猪价格或将呈现震荡偏弱的趋势,直到元旦前开始恢复反弹。
最后,不管2022年有多苦有多难,终将成为过往,让我们一起期待2023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