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是什么意思,影子银行通俗解释。这个问题本站为您提供更多相关信息让你了解。

一直以来,影子银行都被认为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那么,到底什么是影子银行?

什么是影子银行?

根据银保监会最新的《中国影子银行报告》里面的界定,我们看到,影子银行指的是“常规银行体系之外的各种金融中介业务,通常由非银行金融机构为载体,对金融资产的信用、流动性、期限等风险因素进行转换,扮演着‘类银行’的角色。

如何界定影子银行?

报告中称,确定中国影子银行标准,必须兼顾影子银行国际标准的共性特征和中国影子银行特点,并按照风险程度高低来区分广义和狭义影子银行。

那么,我们看一下是怎么界定影子银行的。

界定标准包括四项:一、金融信用中介活动处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信贷发放标准显著低于银行授信;二、业务结构复杂、层层嵌套和杠杆过高;三、信息披露不完整,透明度低;四、集中兑付压力大,金融体系关联性和风险传染性高。

按照上述的定义,广义影子银行包括:同业理财及其他银行理财、银行同业特定目的载体投资、委托贷款、资金信托、信托贷款、非股票公募基金、证券业资管、保险资管、资产证券化、非股权私募基金、网络借贷P2P机构、融资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提供的贷款,商业保理公司保理、融资担保公司在保业务、非持牌机构发放的消费贷款、地方交易所提供的债权融资计划和结构化融资产品。

在广义影子银行中间,同业特定目的载体投资和同业理财、理财投非标债权等部分银行理财、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网络借贷P2P贷款和非股权私募基金等业务,影子银行特征明显,风险相对比较高,属于狭义影子银行。

到2016年年底,中国广义影子银行规模超过90万亿元,狭义影子银行也高达51万亿元。

介于天使与魔鬼之间

当然,并不能简单的说影子银行的存在是好还是坏。

报告中也承认,它是金融中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之所以在金融体系中拥有一席之地,是双重因素结合的产物。一方面是因为银行体系无法彻底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另一方面,影子银行满足了个性化的金融需求。

同时,报告也强调了,影子银行是套利行为驱使的产物,具有天使与魔鬼的两重性,管理好了是天使,管理不好就是魔鬼。

可见,监管问题是重中之重。监管层从2017年初开始对影子银行集中整治,经过三年专项治理,影子银行野蛮生长的态势得到有效遏制,其中加通道、加杠杆和加嵌套的高风险业务得到重点清理。

到2019年末,影子银行占GDP的比重已经从2016年底的123%下降到了86%,广义影子规模降到了84.80万亿元,狭义影子规模降到了39.14万亿元。

未来影子银行不会消失不见,而是将与传统金融体系长期共存。所以,建立和完善对影子银行的持续监管体系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者:水皮杂谈工作室

编辑:李勇

以上就是本站网»影子银行是什么意思(影子银行通俗解释)的相关内容了,更多精彩请关注本站号公众号。

声明:本文由猫小编【创业者资源平台】作者编辑发布,更多技术关注猫小编技术!

银行间的空转套利是什么意思?

空转套利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多种业务使资金在金融体系内流转而未流向实体经济或通过拉长融资链条后再流向实体经济来获取收益的套利方式。

企业为获得融资的好处配合银行完成任务,而贴现利率与存款利率倒挂则激起了企业空转票据的积极性从企业利益角度出发,参与空转票据的收入是六个月保证金的存款利息,支出则是银行承兑汇票的手续费和贴现利息。


票据贴现作为企业的融资行为其利率应该高于存款利率,企业贴现的支出应该大于其保证金的利息收入,所以正常情况下,企业空转票据是要亏损一部分利差的。但是,有些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并不是很好,风险很大,综合收益也不高,对于银行不具有吸引力,银行在为这些企业提供融资时往往持谨慎保留甚至否定态度。


所以这些企业必须积极主动配合银行,满足银行各种要求,帮助银行完成各项指标,和银行搞好关系,这样银行才会对应的给予融资等方面的好处。

扩展资料

传统银行体系受资本充足率、存款准备金和存贷比的约束,杠杆可控,但对具备类信贷特征的影子银行却无此约束,理论上杠杆可以无穷大。而作为加杠杆的“幕后推手”,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存在“特殊”的演变路径,并且表现形式越来越复杂。

国际清算银行(BIS)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称,中国影子银行体系本质上是“银行的影子”,核心仍是商业银行,证券化和金融市场工具只起有限作用。

BIS同时指出,中国影子银行由于涉及的机构类型和信用中介较少,复杂性不及美国,但是,当前影子储蓄工具和债券市场紧密联系,且出现了“结构化”影子信用中介等新形式,均表明中国影子银行正越来越复杂。

东方新闻网——}银监会重查的票据空转套利是如何操作的?

人民网—多家银行压缩非标增量同业空转套利空间望收窄

什么叫类信贷?

类信贷业务,主要包括当前逐步成为券商重要盈利手段的融资融券、约定式购回、质押式回购、购买信托、私募债等业务。
类信贷业务的平均收益率在10%左右,考虑到该类业务背靠经纪、投行部门资源,边际成本较低,因此证券公司投入到类信贷业务上的税前收益率将接近10%。
拓展资料:
类信贷业务,主要包括融资融券、约定式购回、质押式回购、购买信托、私募债等业务,平均收益率在10%左右。
由于此类业务背靠经纪、投行部门资源,边际成本较低,因此证券公司投入到类信贷业务上的税前收益率基本接近10%。
因此业内认为随着该类业务逐步消化证券公司的闲余资金,行业净资产收益率(ROE)提升会是必然。
如券商推出的股票约定式回购业务,就是以股票股权作为抵押,向投资者提供贷款,这笔贷款投资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投资,自由性更大。
从市场来看,类信贷业务客户普遍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券商也纷纷跟进,因此类信贷业务的利润贡献度应相当可观。
从形式上来看,类信贷是银行信贷资产的疯狂出表。银监会首次引用“类信贷”的概念是在《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严守风险底线工作的意见》(银监办发[2016]27号),其范围主要包括银行体系表内外最终底层资产为信贷资产的业务总称。
区别于传统银行信贷业务,“类信贷”是利用了表外的资金和资产大做文章。从影子银行,到信贷资产转让,再到非标债权,实现了业务的大量出表,并且创造了极高的收益。
从内容上来看,类信贷就是次级贷。如果拨开眼花缭乱、芜杂不清的千种形态,穿透到最终的底层资产,我们将发现,类信贷投向的客户,往往都是银行由于各种政策限制,正在从表内退出或无法接纳的产能过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等等行业客户。
由于这些不符合银行内部风险偏好,或者外部监管要求的“次级资产”,无法从银行表内获取常规的信贷资源,而商业银行又迫切追求信贷扩张,便滋生出了类信贷的资产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