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何为阴阳,阴阳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本站为您提供更多相关信息让你了解。
以前,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以太学说,认为以太是世界的本源物质。这一点和中国古代的认识非常一致,中国古人也认为世界是气所组成的。这个气是阴阳没有分化之前的那个气,有趣的是这个气中国古代称之为太一或者太极,而不是以太。老子也说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这个物先天地生,就是说的这个太极或者太一。这个太一就是精气,也就是阴阳未分化之前的精气,或者可以叫先天元气。这种精气分化之后,形成了阴气和阳气,然后阳气上升,阴气下降,形成了天地。所以从这点来看,很可能古代的西方有和中国相似的理论。
这里的阴阳,有点像数学中的正负数。有正的,就有负的。正负碰到一起,就又都回归到虚无了。这种阴阳称为是先天阴阳。先天阴阳,遇到自己对应的那一份,就会湮灭掉,回归到太极那个状态。不过后来,先天阴阳分化之后,重新组合,变成了后天阴阳。后天阴阳中,阴就是物质,就是载体,好像电池一样。阳呢,就是能量,就像电一样。生命是阴阳二气的组合产物。内经中讲,万物负阴而抱阳,就是这个意思。阴气中充进去阳气,阳气就会带给阴气生命力。电池之所以有用,就是因为可以充电放电。一旦电池不能充电放电了,那就没有用了。
电池
不过这种理论,是不可能普及的,因为大多数人都学不明白。真正学通了的那就是真正的高人,需要很高的智慧,而这样的人在人群中是非常少的。所以到了近现代,解剖学出现后,逐步被现代医学所取代了。现代医学很直观,人体脏腑如何,解剖后马上就看到了,不需要体证。这些知识,大多数人都能学,都能学懂。但是这些能看到的东西,能摸得着的东西,都是有形的,属于阴。看不见的东西为阳,属于阳气。像经脉和穴位是解剖发现不了的,里面运行的气也看不到。看得见,摸的着的这个东西,属于阴。
阴气本身没有动力。它之所以有生命,是阳气来推动的,阳气才是根本。也可以说,阴的方面出问题,大多数原因在于背后的那个阳气出了问题。这就好比电灯泡不亮了,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电了,并不一定就是灯泡坏了,在这里,电就是阳气。比如一个简单的发烧,中医会去研究是不是因为受寒导致了阳气的闭塞,造成气机郁积而生热。而现代医学就是消炎退烧,至于为啥有炎症,这个它基本不讲究。所以说,中医的特点,能够透过这些表面现象看到其背后的气机问题。 与现代医学相比较,它的整体性观念更强,更能看到疾病背后的本质。
中医认为,人的身体组成,是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皮肉脉筋骨。这些组成不是单独的存在,互相之间都有联系。都可以归纳到五行和六气之中去。人体也是由天气和地气所组成。古人讲,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都是阴气和阳气的结合体。纯阴的东西没有生命,纯阳的东西无法停留,没有缓冲,始终在动荡之中,难以凝聚,也很难形成生命。 人体自然也是这样。人体这个血肉之躯为阴,为地气所化生;经脉之中循环的气,为阳,是天气所化生。肉体好比是硬件,气就是软件,人死了之后,肉体硬件还在,可是没有气了,软件不在了,也就没有作用了。所以这个肉体要长生,要固摄住这个阳气,如何固摄呢?就是要养阴,阴能把阳气吸纳贮存。
那么六气,其实指的是天之气。天气也在运动,也是周而复始,分为六个阶段,也就是六种状态,也就是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和太阳寒水。这六气,好比是天气的六种模式,也相当于六种能量。人体和天气相通,分别对应于人体的厥阴、少阴、少阳、太阴、阳明和太阳经。这个六气,通过三阴三阳经进入人体,阳气被真阴滞留,相互影响,形成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中医称为平人,也就是健康无病的状态。
以上就是本站网»中医何为阴阳(阴阳是什么意思)的相关内容了,更多精彩请关注本站号公众号。
声明:本文由猫小编【创业者资源平台】作者编辑发布,更多技术关注猫小编技术!
什么是中医的阴阳五行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着临床的诊断和防治。阴阳五行学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阴阳
传说天地形成之前,宇宙一片混沌,盘古开天辟地,将混沌一分为二,天为阳,地为阴。后来古人依据生产、生活实践和对自然现象的长期观察,逐渐把太阳、男性、力量、光亮、热等带有向上的、运动的、积极的、肯定的、善意的、热情的属性归为阳,把月亮、女性、软弱、黑暗、冷等带有下沉的、静止的、消极的、否定的、恶意的、冷淡的属性归为阴,并由此归纳出一套阴阳相互作用的理论,来解析说明世上万事万物的产生和发展。把它应用到自然界、人类和生老病死便有了之后的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八卦学说和古老的中医学理论。
五行
古人以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组成的,而且更进一步地认为,这五种元素互相转化、互相制约,从而形成了天地万物千姿百态的架构和取向。对于五行转化的规律,可分为相生和相克两种。
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阴阳与五行的关系阴阳属于阴阳五行学说立论的基础。阴阳与五行属于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就是指无论阴的内部或阳的内部包括阴阳之间都具备着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象表达的那种生克利害的基本关系。换句话来说,即阴阳的内容是通过木火土金水物象反映出来的,五行属于阴阳内容的存在形式。如: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在地球这个视角其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就是天地,天地的空间就是通过东南中西北显示出来的。
中医中的阴和阳指的是什麽?
首先,中医中的阴和阳是一种古代朴素的哲学概念,和我们学习马哲的矛盾相似。把世界所有物质现象都一分为二,对立的两面,如血属阴,气乃阳,昼为阳,夜为阴,光明向上、挥发、温热、运动的为阳;相反,黑暗向下、凝固、寒冷、静止的为阴等。其次,中医临床中的阴和阳是所有疾病的总纲,中医把所有的疾病先一分为二,分别归属阴阳。就是所每个疾病、脏腑都可以分为阴病或者阳病,有不一样的治疗法则。如外感风寒实邪,恶寒发热,为寒邪入侵属于阴邪,治疗宜用辛温解表药——麻黄汤。
最后,我们一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谈及到的阴和阳是指:肾阴和肾阳。一般说补阴大多指补肾阴,温阳大多指温肾阳。但是疾病消补,不只是在肾,如肺阴虚,脾阳虚也是有的,分属在不同的位置,用不同的药物。不过那是医生的事情了。
中医的阴阳理论指什么?
阴阳被古代医家引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认识和探讨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和疾病的诊断、治疗等问题,并被赋予了特定的医学含义,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中医学的阴阳学说主要有如下内容:
①阴阳的对立制约。中医认为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阴阳两个方面。阴阳既对立、又统一,制约和斗争的结果,取得了统一,即取得了动态平衡。就人体来说,阴阳相互对立制约关系处于相对平衡时,人体表现出健康状态。若因某些因素影响,导致这种关系失去平衡时,便会出现阴阳某一方面的偏盛偏衰,而发生疾病。
②阴阳的依存互根。阴阳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就人体来说,物质基础和功能活动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物质属阴,功能属阳,物质是功能活动的基础和结果,功能是物质运动的表现。两者的互根互用,维持了人体的生命活动。
③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双方,总是处于不断的消长运动之中,保持着此消彼长,此长彼消的动态平衡。就人体来说,各种功能(阳)的产生,必然要消耗一定的营养物质(阴),这是“阴消阳长”的过程;而各种营养物质的产生(阴),又必须消耗一定的能量(阳),这是“阳消阴长”的过程。当这种消长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时,人体表现为正常的生理活动,如果这种消长失去平衡,出现阴阳某一方的偏盛偏衰,人体即表现为病理状态。
④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就人体来说,机体内物质与功能的相互转化,生理活动兴奋与抑制的相互转化,以及疾病发展过程中阳证和阴证的转化等,都是阴阳相互转化的具体体现。
中医中的阴阳理论怎去理解
1)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对立是指阴阳作为一个统一体的
矛盾双方
的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如春夏阳气上升且盛,抑制了寒凉之气,因而春夏温热;秋冬阴气上升且盛,抑的制了温热之气,因而秋冬寒冷。
阴与阳
相互制约和相互斗争的结果,取得了统一,即取得了
动态平衡
。故阴与阳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2)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阳的互根互用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联系。
如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没有下也就无所谓上。又如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和血两者的关系,气属阳,血属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二者是互根互用的。
人体的阴津损伤,会累及阳气也伤;阳气损伤,会累及阴津也伤,也是基于
阴阳互根
互用的原理。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导致
阴阳之间
互根互用的关系破坏,就会引起"
孤阴不长
,
独阳不生
"。
(3)阴阳的消长平衡
消有消减衰弱之义,长有增加盛大之意。阴阳的消长平衡,是指阴阳之间的相对平衡,不是静止或绝对平衡,而是指在一定限度内的"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相对平衡。
比如四时气候的变化,从冬至春及夏,气候从寒冷逐渐转暖变热;由夏至秋及冬,气候由炎热逐渐转凉变寒。
(4)阴阳的相互转化
阴阳相互转化是指对立的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方向转化。
如"
寒极
生热,
热极生寒
"是基于这种理论。又如某些急性热病,由于热毒极重,大量耗伤机体元气,在持续高热的情况下,可突然地出现体温下降,
面色苍白
,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阳气
暴脱
的危象,这种病证变化,即是由
阳证
转化为阴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