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湖北男子29年无偿献血381次被疑夸张?专家:理论最高可献696次,为当事人点赞)

↑媒体关于李光明献血事迹的报道

红星新闻记者丨李文滔

“29年献血381次,献血总量超15万毫升……”日前,“湖北献血第一人”李光明因已满60岁,在献血之路上光荣“退役”。但李光明几十年来献血的次数却引发了一些争议。有网友称,按规定无偿献血者间隔6个月才能献1次,按报道所述,此人平均每月献1次,一次近400毫升,如此宣传是不是太离谱?

对此,血液专家、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输血科主任王海燕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200毫升,最多不得超过400毫升,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6个月,该规定是指献全血的剂量和间隔时间。我国新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中对无偿献血者年龄、献血时间有非常具体的要求,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为不少于两周。

1月25日下午,红星新闻记者就网友质疑联系武汉血液中心释疑未果,亦未能通过该中心联系到李光明本人。记者查阅报道发现,李光明最后一次献血是在武汉血液中心成分献血科。报道称,2003年起,他(李光明)就将每月的成分献血视作习惯,“雷打不动。”

王海燕表示,根据李光明献血时间和献血量估算,“李光明应该是只要身体状况一符合法规要求,就去献血奉献爱心了。我觉得李光明这样把献血视作习惯的无私奉献精神非常伟大。”

29年献血381次

献血总量超15万毫升

据湖北当地媒体报道,1月13日,李光明在武汉血液中心成分献血科迎来自己第381次献血。当天是他60岁生日,按规定达到国家献血年龄上限,这也是他最后一次献血。

据悉,李光明现在武汉光谷从事小区物业保安工作。自1994年起,他累计献血达381次(含外地献血),献血总量超过15万毫升,相当于将全身血液换了30余次,捐献的血液足以让近800人得到及时救治。因在湖北省献血次数最多,多次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武汉市“最美志愿者”等荣誉称号,他被誉为湖北省“献血第一人”。

报道称,李光明自幼家庭贫困,小学毕业后便进入社会谋生。1994年冬天,他外出捡废品时,偶然得知一位残疾人为救生命垂危的陌生女孩无偿献血,内心受到触动,便萌生了参与无偿献血的想法。“一个残疾人能有如此善举,我身体这么健康,肯定也能献血救人。”

在武汉血液中心献血的过程中,李光明了解到献血不仅可以献全血,还可以捐献血小板,其中捐献血小板的间隔期更短,参与频次更高,可以帮助更多人。从2003年起,他就将每月的成分献血视作习惯,雷打不动。

不仅自己献血,李光明也带动家人无偿献血。起初,家人并不理解,但他渐渐用事实说服了家人,献血对身体并无害处。在他潜移默化及感召下,他的子女、弟弟、外甥女婿、侄儿都加入了无偿献血的队伍。

“我这一辈子没有大本事,只能为社会做点小贡献。无偿献血就是我奉献社会的方式。”李光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

除了无偿献血,李光明还参与各项公益活动。多年来,他资助脑瘫儿、大学生,捐助白血病患儿,参与各类公益捐款,金额已超10万元。每年年底前还会用献血积分兑换各种礼品送给孩子们。家里的献血证及奖章证书,甚至一个行李箱都装不下。

据报道,为了帮助他人,李光明省吃俭用,还每天坚持工作13小时。

专家:

理论上可献696次,献血者精神可贵

但李光明多年来的献血次数却遭到了部分网友质疑。有网友称,按照29年381次献血量超15万毫升来算,李光明平均每年献血13次,每次献血393毫升。而根据相关规定,无偿献血者间隔6个月才能献1次,且每次将近400毫升,如此宣传是否太离谱?

1月25日,红星新闻记者就前述质疑联系武汉血液中心释疑未果,亦未能通过该中心联系到李光明本人。

不过,有血液专家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29年无偿献血381次并非夸张。“网友说6个月才能献一次血是肯定的,但这是指的献全血。对于成分献血即献血小板来说,14天一次就可以。”

↑成分献血相关科普知识 据武汉血液中心官方微信

↑成分献血的间隔周期 据河南省人民医院

“我觉得这位李先生真的是付出了很多爱心。”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输血科主任王海燕在对李光明的鲜血次数进行计算后如是表示,“他近30年来如一日地献血,应该是把时间计算得很好,一到时间他就去献血。”

王海燕称,按照我国《献血法》第九条规定,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200毫升,最多不得超过400毫升,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6个月。同时根据我国新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规定,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不少于2周,不大于24次/年。因特殊配型需要,由医生批准,最短间隔时间不少于1周。

↑我国2012年颁布的新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中的相关变动及要求 据国家卫健委官网

“按照规定,如果李先生每半年献一次全血的话,那么29年可以献58次;如果李先生每年献一次全血,剩下时间用来献血小板的话,因为献完全血要休息3个月,那么29年可以献血200次左右;如果单算献血小板的话,29年就是696次,从2003年开始计算也可达到456次。”王海燕告诉红星新闻记者。

“全血是指包含了所有的血液成分,如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血浆的一种血液制剂,我们平时做血常规从静脉血里抽出来的就是全血。成分血是指含其中一种或两种血液成分的血制剂。”王海燕解释道,红细胞的生理作用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对身体非常重要。红细胞释放入血液后平均寿命约为120天,这也是国家为什么规定要求献全血6个月才能再次捐献。

“对于血小板来说,它的寿命是7~14天,身体内的血小板到14天新陈代谢也差不多了。”王海燕进一步解释道,现在采集血小板一般采用机器采集,“简单说就是应用一次性的封闭管道,在无菌条件下把人体的部分血小板连同250毫升血浆分离出来,而红细胞、白细胞等都不会被分离出来。”

王海燕称,目前我国对献血的标准非常规范,首先《献血法》及新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都要求献血者是18周岁至60周岁的健康公民,其次在到血站或献血点献血时,要填写调查问卷。血站有专业医师对献血者身体状况进行评价,比如询问近期有没有拔牙或发烧吃药,心肺功能是否正常,是否有先天性疾病等,以保护献血者和受血者。

“抽血之前还要做一遍血常规,看血红蛋白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能不能进行献血。”王海燕告诉记者,血液采集好后会送到血站进行传染病以及病毒方面的检测,通过质检达到国家标准后才能进行发放。

“我国出台《献血法》,既是为了保障献血者的权益,也是为了保障受血者的权益。”王海燕称,每年国家都会对血液进行严格检查,“每一个献血记录包括从采血开始到医院患者输用都是可以闭环追踪的。”

如何看待湖北献血大王去世,年仅48岁,献血对身体有没有影响?

你献过血吗?

说到献血,就不得不提一个人——汪炎平。

11年间,他无偿献血106次,73600毫升,相当于15个成年人的血液总量,被人们称为“献血大王”。然而,命运并没有优待这样一个好人。一个噩耗传来:汪炎平于不幸去世,年仅48岁。消息一出,便上了微博热搜,网友们纷纷留言哀悼,表达惋惜之情。与此同时,不少人对其献血的行为产生了质疑,认为其死亡可能和经常献血有关。

更有人直言献血对身体伤害大,连医生都不愿意去献。

网上随手一搜,也都能看到不少类似的“献血危害”说法:献血会伤元气、引起贫血,献血会造成血管破裂,变胖,献血容易感染艾滋、乙肝,经常献血,容易得白血病......

然而,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

献血对身体伤害大,所以医生从不献血?

此前,一篇标题为《为什么医生都不献血?看了之后,我震惊了!》的文章在网络上被疯传。文章说献血百害而无一利,医生护士从不会献血。


这让不少人对“献血”产生了惧怕心理,有心而无胆。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医务人员不仅献血,而且还是献血主力军。国家官方数据表明,高校学生、公务员和医务人员三类人群献血率最高,是献血的主力军。

不少医务人员也都纷纷现身说法,力驳“医生从不献血”这一谣言。事实上,所谓的献血伤身说法,其实也都是站不住脚的。咱一个一个来看~

献血会伤元气、引起贫血?

根据我国规定,一次全血的献血量为200~400毫升,献血间隔为6个月。而一个健康成年人的总血量为4000~5000毫升,约占体重的8%。一次献血200~400毫升,只相当于总量的5%~10%。可见,量并不大。

而且,人体内并非所有血液都在心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维持正常生理机能,还有20%左右的血液贮存在肝、脾等脏器内,专业上称之为“储备血量”。献血后,缺失的血量会通过储备血量马上补充上来,不会影响正常生理机能。


另外,身体本身就有强大的造血功能,献出的血也会立马再生出来。所以说,一个健康的人按规定献血,不会伤元气,也不会贫血。

但如果献血太频繁,量太大,以致连储备血量都跟不上,那就另当别论了。那么,汪炎平的离世,是否和献血过度有关呢?

11年间,无偿献血106次,73600毫升,算下来相当于每次献694ml,每年献10次左右。而按照规定,一次全血的献血量为200~400毫升,献血间隔为6个月。所以,很多人认为汪炎平属于过度输血。

其实不然。献血有两种类型:全血捐献和献成分血。献成分血,通常讲的就是单献血小板。根据《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规定,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应不少于2周,不大于24次/年。一次可以捐献血小板1~2个治疗量,每个治疗量按照全血800ml计算。

这样一算,11年间无偿献血106次,73600毫升就完全说得通了。实际上,根据我国《献血法》规定,即使你想过度献血,也是不被允许的。而且献血也对身体素质有要求,并不是你想献就能献的。

汪炎平的离世其实另有原因,汪炎平意外摔伤颈椎导致高位截瘫,此后几年一直在与病魔做抗争,直到因并发症而不幸去世。


献血会造成血管破裂,变胖?

有说法称献血会造成血管破裂,终身无法修复。这种说法就有点无稽之谈了。要真是如此,谁还敢去做查血的项目?谁还敢打针输液?

其实,这种小小的血管破裂,正常人体都能自动修复,完全不用担心。至于说献血会变胖,也是不科学的。献血后,身体造的是血,而不是脂肪,所以献血不会直接引起肥胖。变胖,是因为献血后放纵自己大吃大喝导致营养过剩引起的

所以,提醒献血的朋友,补充营养时注意搭配,可适当提高蛋白质比例,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就要适当控制了。

经常献血,容易得白血病?

有人说献血后,血小板少了,所以会导致白血病。这真是倒果为因了。白血病患者确实会出现血小板减少,但这是疾病导致的结果,而非疾病的起因。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白血病患者过往献血的比例比普通人更高。

对健康成年人来说,献血后血小板有所减少,并不是大问题。因为在人体里,血小板的寿命才10天左右,人体本来就要源源不断地“制造”血小板。一个健康的成人献血后,2~3天内血小板就可以恢复到捐献前的水平。


献血容易感染艾滋、乙肝?

前面咱已经讲过了,献血有两种类型:全血捐献和单献血小板。有人担心,献血小板容易感染乙肝、艾滋病。因为献血小板,得先把血液抽出来,经过血液分离机分离出血小板后,再把剩余的血液回输到献血者体内。

这一进一出的,很多人担心不安全。这个顾虑其实完全没有必要,不管是献全血还是献血小板,都是安全的。采血所用的针头、血袋等都是一次全新耗材,且经过高压消毒,并不会因为献血而相互感染疾病。

献血小板的过程中,血液始终都是在经过严格灭菌的密封管道套材中循环和分离,血液不与机器直接接触,不可能感染病菌。综上所述,按规定正常献血是不会有什么危害的。相反,还会有好处: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正常献血后,血液黏稠度会下降,进而减轻了动脉硬化的隐患。

献血是无偿的,那为什么用血要花钱?

其实,不管是异体血还是自体血,血液本身是不收费的。献血时所支付的费用,其实是血液制备的成本费,包括检测、制备、储存等。献血前,血站工作人员都要先进行初查,包括检测血红蛋白、转氨酶、乙肝病毒等。


采集到血液后,血站还要进一步做乙肝、丙肝、艾滋病病毒、梅毒等检测,且至少要检测两遍。血液经检验合格后,还得分离出不同成分,低温储存在特定容器内,通过冷链运输送到各个医院。实际上,用血收费还远远不够维持血站的运作成本,很多时候还需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