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赵觉珵】美国正试图推动对中国科技领域投资的进一步限制。据美国“政治新闻网”27日报道,美国国会众议院外交委员会新任主席迈克尔·麦考尔以及其他人士透露,拜登政府正在考虑采取新行动,进一步阻止美国与中国的科技产业往来。
资料图
据报道,过去几个月,拜登团队一直在考虑对美国在华投资实施新的监管或规定。共和党籍众议员麦考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根据他从最近的一些谈话中了解的信息,白宫正考虑全面禁止美国对中国的某些高科技领域进行投资。“政治新闻网”称,虽然美国政府此前曾表示将审查美国在某些领域的投资,但还没有在某领域全面禁止美国资本流入中国的可能性的报道。
麦考尔称,拜登政府“正在谈论一种意见,他们将阻止资本流入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网络、5G等领域,当然还有先进半导体”。麦考尔在回忆起最近与美国政府官员会谈时的内容说:“他们实际上想说:对,你不能投资任何做人工智能的(中国)公司。你不能投资任何从事网络或其他类似行业的公司。”“政治新闻网”称,麦考尔的言论得到了3名前国家安全官员以及一名知情的国会工作人员的印证。
资料图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1月开始担任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的麦考尔发表过不少反华言论。他曾宣称,其首要任务就是与崛起的中国竞争,包括审查高端技术方面的出口。此外,麦考尔还是众议院“中国工作组”的主席,在新冠疫情、涉疆、涉台等问题上均对中国进行过攻击抹黑。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对“政治新闻网”表示,拒绝评论对外投资行政命令可能涵盖的行业,但强调,麦考尔的评论并不代表政府对行政命令的想法发生了变化,他们仍将寻求只限制可能威胁美国安全的科技产业往来。
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2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一些美国政客鼓吹与中国的完全“脱钩”并不现实,并且基于一种“中美之间科技实力差距巨大”的臆想。项立刚认为,麦考尔提到的对华投资限制并不会对中国相关产业发展带来巨大影响,中国在芯片、人工智能、5G等领域的投资并不依赖美国。“认为限制美国对华投资就能重创中国相关产业,这样的判断过于乐观了。”项立刚说。
延伸阅读:
媒体:美国某些人正在相当认真地准备"中美大战"
之前曾发布“美国在2026年台海兵推中击败解放军”的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又发新报告了。这次的结论对嚷嚷着准备对华开战的美国鹰派很不利——美国的国防工业还远没有做好与中国开战的准备,如果台海爆发大规模冲突,美军最关键的远程精确制导弹药储备将在一周内用完。
媒体报道
美国《防务新闻》24日称,该智库的最新报告发现,尽管美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对于挫败俄军进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种援助已经耗尽了五角大楼的库存,并证明当前美国国防工业无法激增以应对一场大战。
CSIS 高级副总裁兼国际安全项目主任赛斯·琼斯表示,“正如俄乌冲突所表明的那样,大国之间的战争很可能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工业型冲突,需要强大的国防工业能生产足够的弹药和其他武器系统,以应对持久战。考虑到工业生产需要提前准备,如果战争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国防工业可能来不及提高产量。”
报道提到,美国向乌克兰运送的大量武器凸显了补充这些武器的难度。例如美国已经向乌克兰提供了超过160门M777型155毫米榴弹炮,结果美军的相关库存被评估为“很低”。而该火炮制造商BAE系统公司则表示,想要重新启动生产线,未来需要获得至少150个订单才能保证成本问题。
该研究报告认为,美军“标枪”反坦克武器、“毒刺”防空导弹、反炮兵雷达和155毫米炮弹的库存量都很低——这也是美军去年对乌克兰最大宗的武器援助项目。
对于乌克兰急需的大口径炮弹,美军的生产能力远远跟不上战场消耗。美国陆军官员上月表示,已经下达向相关制造企业下达订单,以在未来三年内大幅提高155毫米炮弹的月产量。美国陆军高级官员詹姆斯·麦康维尔还透露,未来可以考虑提前购买制造时间最长的武器部件,以便在发生战争时可以使用。
但炮弹和便携式导弹等还只是“小问题”。
CSIS认为,LRASM远程精确导弹将在台海冲突中发挥关键作用
该报告称,防止解放军在台海冲突中获胜的最重要的弹药之一是远程精确导弹。CSIS在此前的兵推中宣称,由于解放军压倒性的远程打击火力足以摧毁美国部署在第一岛链上的战术飞机和靠近台海的航母编队,最终美军是依靠数千枚LRASM远程精确导弹,“在解放军防空导弹打击范围外击败解放军登陆舰队”,才扭转败局。
但讽刺的是,该报告承认,美军当前只有数百枚LRASM导弹,洛马公司表示,其生产过程需要两年时间。《防务新闻》称,预计美军介入台海冲突,将在一周内耗尽美国的军事物资。“美国军方每天会消耗数百枚联合空对地防区外导弹和增程型导弹,仅在一周多的时间内就将其库存清空。军方还将消耗大量‘标准-6’等舰载防空导弹。”
资料图
此外,其他几种在台海冲突中被认为至关重要的弹药——“战斧”巡航导弹、JAGM联合空对地导弹、JASSM联合空对地防区外导弹和LRASM远程反舰导弹也都需要20多个月才能生产,这让外界质疑其在战争期间的补充能力。
美国海军上将吉尔迪承认,“这是我们在乌克兰看到的一件事——那些高端武器在冲突中的消耗可能比我们估计的要高。”为此美国海军正在寻求最大限度地生产这些关键武器——但仍远远不足。
CSIS的报告还批评了美国转移敏感技术的限制,相关审核通常需要12-18个月,即使对于“亲密盟友也是如此”,“为了防止军事技术落入对手之手,美国制定了过于迟缓的监管制度,无法与关键的前线国家合作。”
老司机认为,尽管CSIS的报告听上去是在揭露美国国防工业的能力不足,但就与该智库之前发布的台海兵推结果类似,其根本目的还是在要求给美国国防工业打钱——尤其是在报告中屡次被重点提到的各型先进导弹。但正如该报告自身也承认的,这种能力不足恐怕不是光靠短期内打钱就能解决,美国工业能力的下降造成的全面影响正在显露。
但我们还应该警惕的是,美国某些人正在相当认真地准备“中美大战”,并已经试图着手解决那些美军短板问题。在美国对华咄咄逼人的战略威逼面前,我们必须加强针对性准备。
视中国为“最严峻的竞争对手”,拜登能让国际经济秩序变好吗?
原标题:视中国为“最严峻的竞争对手”,这样的拜登和美国能让国际经济秩序变好吗?
腾讯 财经
2月7日 09:58 腾讯 财经 官方账号
关注
根据 历史 经验,美国可能进入一个更加“内向”的保护主义时期。拜登政府强调与中国的全方位竞争,可能导致国际经济机制“空转”。不少人对拜登政府能重返自由、开放的经贸政策的期望可能会落空。
文/王 勇(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
美国民主党拜登政府刚刚上台不久,内外政策尚未定型。一些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对于拜登治下的美国寄予很高的希望,希望美国真正回到多边主义的道路上来,在多边主义的旗帜下继续发挥领导作用。
但是特朗普执政四年后的美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朗普虽然离开了,但特朗普煽动起来的民粹主义与保护主义情绪与势力依然存在。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但美国已经不是那个美国。部分欧洲人对拜登本人与其执政团队的期望恐怕将落空。
拜登在2月4日发表的首次对外政策演讲中指出,“外交和国内政策之间不再有明显的界限。我们在国外采取的每一项行动,都必须考虑到美国工薪家庭。推进为中产阶级服务的外交政策,迫切需要把重点放在国内经济振兴上。”显然,这一将国内外事务一体处理的原则将成为拜登政府处理对外关系与国际经济关系的指导方针。
(美国总统拜登 新华社/美联)
首先,拜登本人的理念与民主党的执政理念业已发生很大变化。
从克林顿政府到奥巴马政府,民主党从一个贸易保护主义的政党逐渐变成为一个主张自由贸易与开放投资的政党,民主党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但是,美国经济参与全球化的弊端逐渐显现,主要是制造业就业规模大幅度萎缩,美国经济出现国际化、服务业化与金融化的特点,中下阶层的收入水平没有改善,贫富悬殊越来越严重。特朗普抓住了机遇,拼命打“美国优先”,不断攻击自由贸易与中国,最终成功当选。特朗普上台加之四年操弄,改变了美国国内的政治生态,民粹主义、经济民族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成为主导势力。在特朗普政府的推动之下,美国民众普遍认为自由贸易与经济全球化使得美国吃了大亏,支持美国打贸易战的民众比例上升。
为了获得大选的胜利,民主党也接过民粹主义与保护主义的旗帜。民主党过去支持自由贸易,主要是支持美国大资本向全世界的扩张政策,现在迫于国内舆论环境的变化,拜登政府主张所谓的“中产阶级的对外政策”,政治现实与理念转变注定美国拜登政府将实施更多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并将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向服务于美国现存利益目标的方向演变。
其次,美国推动的任何国际经济秩序的变革都将受到国内政党政治的影响与制约。
美国政治当前出现了几十年未曾见到的现象,即民主、共和两党为了选举的利益与权力地位,都在打经济民族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的牌。美国政治极化的现象日趋严重,两党围绕内外政策进行斗争,美国上层精英与中下阶层之间紧张对立。政治极化的动因来自于美国的政治体制与选举制度。两党考虑的重点不是建立共识,解决美国国内严重的挑战,而是着眼于两年后的中期选举以及4年后再一次的总统大选。
尽管选举时间是美国疫情最为严重的时期,特朗普仍然获得7400万张的普选票,可见美国民意的分裂与基本倾向性。美国的政党政治与国会立法政治将制约未来4年拜登的国际经济政策。
(围栏后的美国国会山 新华社/美联)
第三,拜登政府上台后,特朗普“美国优先”的政策有可能继续得到执行,推动全球供应链的重组。
特朗普从2018年开始利用贸易战,试图将部分生产搬回美国,重振美国制造业,进而重组全球供应链。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让特朗普政府找到了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理由加快推进全球供应链的重组,将医疗防护物资与药品生产将搬回美国。疫情期间中国制造展示了强大的适应能力与供应能力,使得不少美国政客决心将生产搬回美国,减少对中国制造的依赖。从目前情况看,拜登政府将延续类似于特朗普政府的路线,“公共卫生”安全加上与中国战略竞争的理由将推动“购买美国货”、“雇佣美国人”的“美国优先”政策。拜登政府的政策将会看起来温和一点,也可能会找到一个多边主义、国际合作的“包装”,但其政策骨子里有可能是一个没有“特朗普”的“特朗普式”的对外经济政策,至少在短期之内将会如此,这是由美国国内政治导致的。
拜登政府将在“国家安全”的名义下加大对创新与高 科技 产业的投入,同时加强关键原材料获取的本地化。美国将加大对稀土生产与研发的投入,将有关企业和技术迁回美国,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芯片、导弹、雷达等高精尖产品都需要稀土。拜登政府一部分人认为,在不远的未来与中国爆发大规模战争并不是不可想象的,美国必须为战争做好准备。当然,这是一种最坏的结果。
第四,拜登政府对地区贸易经济一体化可能采取消极的政策。
不少人对拜登寄予希望,希望他能够重回到奥巴马政府时期的政策,继续支持美国积极参与、甚至领导地区一体化的进程。由于受到竞选承诺的影响,拜登政府难以在短期内重回CPTPP和其他的地区贸易自由化协议。拜登本人明确表明,在短期之内将不会考虑地区贸易自由化的协议。我们知道,在过去三十年中经济全球化与地区一体化是齐头并进的发展,在美国的推动下,地区一体化协议往往采取比WTO更高的市场开放标准,有对经济全球化反过来起到促进的作用。
拜登政府暂不参与地区自由贸易协定将会产生一定的地缘政治经济后果。在亚太地区,美国不能重返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将使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继续发挥主要作用,但是CPTPP的在世界贸易中的影响力将会受到限制。同时,美国基本没有考虑过要参加较低贸易开放标准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这就使得东盟、中国、日本等地区主要经济体内部的贸易进一步加强,从而推动东亚地区内部贸易一体化的进程,并最终推动亚洲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崛起。跨大西洋贸易投资协议(TTIP)谈判不能恢复,也将使得美欧贸易总量下降,欧洲等地区经济与美国经济的距离将会越来越远。
广泛依赖于对美国贸易的时代可能已经过去,全球贸易投资格局将重新洗牌,出现更多新的地区中心。在最近的发展中我们看到,东盟与中国的贸易、欧盟与中国的贸易超过了中美贸易,也超过了美欧贸易。美国陷入内向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将削弱美国在全球政治经济中的影响,美国持续多年的霸权地位将受到削弱,一个多极化时代正在到来。
(RCEP签署仪式 新华社/越通社)
第五,美国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关系具有很大不确定性。
美国过去是多边贸易体制的创立者和领导者,但是随着美国经济的相对衰落与国内保护主义的上升,美国对于现存的多边经贸规则越来越不满意。美国人认为,以中国、印度等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从贸易当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而它们迟迟不愿意更多地开放市场。美国过去主要要求推动更大程度的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但是现在政策可能更倾向于贸易保护主义,继续强调购买美国货,雇佣美国人本地生产,这是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也正在成为拜登新“中产阶级对外政策”的关键部分。
拜登政府对重塑全球贸易秩序可能并不那么急迫。这是因为他们认识到要在WTO下达成任何一项协议都非常困难。但是,美国政府有可能在WTO争端解决机制新法官任命与总干事长人选上采取更加灵活的态度,以挽救特朗普政府造成的美国反对多边主义的名声。同时,拜登政府也可能在特朗普政府的基础之上加大对WTO规则与机制的改革要求,包括消除中国等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以及它们享受的贸易优惠待遇,加强对于国有企业、产业补贴政策等方面的约束。这些改革的目的是服务于美国的利益,增强美国企业在全球生产与贸易体系的竞争力。
拜登在首次对外政策的演讲中提出,“如果我们投资于我们自己和我们的人民,如果我们努力确保美国企业将在全球舞台上竞争并获胜,如果国际贸易的规则并不是对我们不利,我们的工人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就没有地球上的国家,不论是中国还是在地球上其他任何国家,能和我们相比。”拜登发出信号,美国要确保国际经贸规则有利于美国的企业与工人,在这个方面拜登政府有可能致力推动改造现有的WTO规则。
第六,拜登政府对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可能持消极抵制的政策。
长期以来,美国是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支配者。它们的政策主要反映美国的经济、政治与外交利益,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工具。其他西方国家主要是日本与欧洲主要国家也享受了更多的好处。二战之后随着日欧经济的恢复,它们也逐步从美国手里获得了一定的权利。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提出了对多边经济组织进行改革的要求,美国采取的更多的是防守,而不是开放的政策。早在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国会抵制了接受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的要求与计划。
美国的不合作使改革计划泡汤,加大了新兴经济体对现存多边机制的不满,同时催生了中国倡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由金砖五国参加的新开发银行的创立。这些由新兴经济体领导的新的多边开发机构打破了美国和西方的垄断地位,不管它们自我定位为是现存多边经济体制的“补充”,但实际上新旧机制存在着竞争关系。
以亚投行为例,自成立以来,世界上主要经济体都参与到亚投行,在主要经济体经济体中目前只有美国和日本尚未加入。美日选择不加入的理由主要不是没有财政资金,而是它们将新兴开发融资机构看成是与美国领导的现存多边机制的竞争。拜登政府是否会采取更多的开放措施,扩大新兴经济体的份额比例与投票权重尚不得而知。但是,考虑到美国国内政治的限制,任何一个开放性的改革计划都将受到美国国会的反对。
第七,拜登政府对以美元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与二十国集团(G20)的政策不明朗。
目前尚未看到拜登政府对二十国集团作用的表态。二十国集团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升级为首脑峰会的,它已经成为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主要平台”。特朗普上台以后,这个体现着经济多极化的、更加开放的政策协调平台受到了忽视,特朗普本人对这一平台并不重视,不愿过度受到其束缚。拜登政府可能增加美国对二十国集团机制的重视程度,并将其变成发挥美国国际经济领导力与约束相关国家的平台。
未来几年对于国际经济秩序冲击较大的一个问题是美元的泛滥。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很多国家投入了大量的流动性,以维持经济的正常运转。由于美元的特殊地位,美国几乎无限扩张流动性,拼命印钞,加之美国债务比例过高,美国经济可能出现比较大的金融泡沫,而世界市场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可能飙升,从而打乱全球经济秩序,尤其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将成为美元流动性泛滥的受害者,为美国的经济调整买单。因此,如何防范国际流动性过量特别是美元泛滥造成的风险,防范流动性过剩导致的金融泡沫以及防范新一轮的金融体系风险,有可能成为2021年G20的重要课题。在这个方面能否得到美国货币与财政当局的配合是一个未知数。美国是否愿意受到多边协调机制的制约将会是一个重大的问题,也将成为考验拜登政府国际经济政策的时机。
第八,拜登政府要与中国“全方位”竞争,将影响国际经济秩序的走向,带来全球经济的不稳定。
拜登政府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将中国看成“全方位”的竞争对手。拜登在2月4日首次对外政策演讲中指出,“我们还将直接应对由我们最有力的竞争对手中国带来的挑战,这些挑战来自我们的繁荣、安全和民主价值观。我们将直面中国经济的弊端;反对其咄咄逼人的强制性行动;反击中国对人权、知识产权和全球治理的攻击。”拜登政府对来自中国的竞争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拜登认为中国是“最严峻的竞争对手”,但不是敌人。拜登政府与中国打“新冷战”的可能性与特朗普政府相比大大降低,但将加强与中国的竞争,比如他提出召开全球“民主峰会”,企图削弱中国的体制与意识形态的影响;将修复盟友关系来共同应对中国,用国际经济机制约束中国。尽管中美可以暂时摆脱“完全脱钩”的前景,但是,拜登加强对中国的防范与竞争,如果失控有可能使得国际经济秩序面临“空转”的危险。
出于这种担心,欧盟领导人与联合国秘书长最近联手呼吁建立“多极”世界体系,只有建立真正的多极世界,依赖于多边机制,才有可能防止作为“霸权”国家的美国为维持单极霸权而对快速发展的竞争国家的伤害以及对全球经济秩序的消极影响。中美两国都应该认识到,特别是美国应该认识到它们对全球经济稳定与繁荣负有特殊的责任,美国需要更加理智、客观看待中国上升的实力和影响。
(一名医务人员在土耳其安卡拉准备接种中国新冠疫苗 新华社发 穆斯塔法·卡亚摄)
总之,根据 历史 经验,美国可能进入一个更加“内向”的保护主义时期。
拜登政府受到国内保护主义、政党政治与选举政治的约束,其国际经济政策将倾向于更多的保护主义,继续推动“美国优先”的政策,推动全球供应链的重组,重振美国的制造业。
拜登政府相信,任何对外政策都应当建立在国内基础之上,外交政策不可能是“空中楼阁”,不能建立在“沙滩”之上。美国仍拥有世界第一的军事机器,通过咄咄逼人的军事安全姿态,加强自己的国际经济竞争地位。
美国至少短期内将对参与地区贸易自由化的安排以及更加开放的投资政策持谨慎、消极的态度,不可避免地削弱美国对地区与多边经济体制的影响。
拜登政府强调与中国的全方位竞争,可能导致国际经济机制“空转”。不少人对拜登政府能重返自由、开放的经贸政策的期望可能会落空。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中国采取了哪些遏制行动
政治上实行遏制加孤立政策;
经济上进行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
军事上实行武装侵略和军事包围。
中美关系:
1、建国后----60年代:敌对。
原因:
(1)企图变中国为自己的殖民地野心不死,在中国扶植的代理人蒋介石被打倒,亲自干涉中国内政。
(2)杜鲁门主义和冷战的影响,敌视苏联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企图将社会主义政权扼杀在摇篮内。
表现:
(1)1950年发动朝鲜战争,意图与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并且派第七舰队开到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公然干涉我国内政。
(2)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代表地位,并且实施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的阴谋。
(3)发动了侵略越南的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
2、70年代:逐步缓和
原因:
(1)美国方面:美国孤立中国的计划失败,美苏争霸在70年代美国处于守势,并且中苏关系破裂,美国开始考虑改善通中国的关系。
(2)中国方面:苏联陈兵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威胁,美国在亚洲地区属于战略收缩和保守的倾向,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国际地位,对付苏联的威胁,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重用作用。
过程:
(1)1971年,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2)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20多年代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的一部分。
美制裁俄又邀普京访美是什么意思?
美国制裁俄又邀普京访美 ,专家:打压俄是美既定政策。
据报道:美国财政部当地时间6号宣布,将对一批俄罗斯个人和实体实施制裁,以回应所谓的俄罗斯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全部恶意行为”。
这份制裁名单中,包括7名俄罗斯商业领导人及其拥有或控制的12家企业,17名俄罗斯高级官员,一家俄罗斯国有武器进出口企业及其下属银行。受制裁的个人和实体在美国境内的资产将被冻结,美国公民不得与其进行交易。
制裁名单上具体涉及哪些内容?
“俄天然气工业公司总裁米勒、俄外贸银行总裁科斯金、俄内务部部长科洛科利采夫、泽尼特足球俱乐部总裁富尔先科等24名被制裁自然人将被禁止进入美国境内,他们在美国的资产将被冻结。资产被冻结的还有被制裁企业,包括俄国防出口公司、俄罗斯铝业集团、库班农业集团、俄金融集团等,美国公民被禁止与这些企业进行交易,不能在企业就业,不能购买他们的股票和债券等。非美国公民也可能因与其或代表其进行交易受到制裁。”
此轮制裁,美国有何用意?
据了解,美国此轮对俄制裁理由不是单一的。据美政 府官员称,制裁与俄罗斯在全球范围内采取的行动有关,包括克里米亚问题、乌克兰东部危机、叙利亚问题以及所谓试图颠覆西方民主、进行恶意网络攻击等。美国制裁俄罗斯商人是因为他们曾经帮助俄政府,在与俄当局合作中获益巨大,在推动克里姆林宫所谓恶意预谋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今年1月30号,美国财政部公布“克里姆林宫报告”,该报告名单几乎包括俄所有高层官员和俄知名企业家,超过200人,名单依据美国2017年通过的《以制裁反击美国敌人法案》制定。
就在上个月15号,美国财政部已经宣布过一轮制裁,那轮遭制裁的是俄罗斯5家实体和19名个人,美方宣称遭制裁的个人和实体“发动恶意网络攻击”、试图影响美国总统选举。而这次,也就是本月6号发布的追加制裁名单是“克里姆林宫报告”的进一步落实。
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所所长滕建群看来,这次制裁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效果:“因为这些人从美俄的经贸往来以及个人在美国的所谓存款来看的话,实际上没有太多的纠缠,没有太多的联系。所以制裁我觉得表示的是美国的一种姿态,就是要继续沿着打压俄罗斯的路径往前走,应该是美国继续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打压的一种延续。”
俄方:坚决回击!
对美方6号的最新制裁,俄罗斯方面目前还没有拿出反制措施。不过,俄罗斯外交部已经明确表态,将坚决回击!俄罗斯外交部6号晚发表声明中说,美国的制裁只会让俄罗斯人更团结。面对美方采取新一轮制裁,俄罗斯当然不会忍气吞声,一定会严厉回击——不过首先,俄方要奉劝美国“放弃幻想”,不要“总妄想着能用制裁来和俄罗斯说话”。
俄外交部说,美国不惜使用任何手段保障其全球霸权,其中包括向那些与美国的北约盟国们立场不一致、发出自己声音的国家施压。但任何施压手段都不会将俄罗斯击倒。针对这次制裁及以后的新制裁,俄方都会予以回应。
“俄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副主席切巴指出,制裁不会对俄罗斯造成国家损失。美国的举动非常愚蠢,不过是为其解决国内问题制造声势,并进一步激化恐俄情绪。被列入制裁名单的图拉州州长秋明称,美国的制裁再次证明了美方不友好的态度,制裁不能解决政治分歧和各种冲突。俄罗斯技术公司称美对俄新制裁是“不正当竞争”,美国制裁俄国防出口公司,在指责的背后是想把俄罗斯挤出国际武器市场。被制裁的俄铝业集团对美国的这一措施表示遗憾。俄专家称美国的制裁是针对媒体和公众的又一幕演出,对经济不造成任何影响。被制裁的个人和企业本来与美国合作就有限,可以在世界其他市场找到替代合作者。”
未来,美俄将激战正酣还是开启“特普会”?
除了一波接一波的制裁,美俄关系近期还因俄罗斯前特工在英国中毒一事急转直下,不仅互相驱逐了外交人员,还关闭了部分使领馆,两国关系走向引发广泛关注。
不过,一边是外交战激战正酣,另一边则是俄方放风重提“特普会”。俄罗斯官员本月2号重提上月俄美两国领导人通话,称美国总统特朗普邀请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白宫。美方官员随后证实这一消息。对于未来的美俄关系走向,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所所长滕建群:“美俄两国关系存在很多结构性矛盾,美国政客们已经格式化了思维模式,就是把俄罗斯当做主要对手、主要敌人去看待。美国还会继续在政治上打压,在经济上制裁,在外交上孤立,军事上在俄罗斯东西两侧施加压力。这些是美国既定政策,不可能在一两天内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