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这是一场恶仗,牵涉千千万万人的利益,但法国看来要动真格了。
反正,法国总理博尔内29日发出话来,将法国人退休年龄从62岁提高到64岁,“不再有商量余地”。
就这么定了,马克龙不想再犹豫。
但比政府更强硬的是工会,看到一些西方媒体的标题就是“法国工会准备大干一场”。
你不妥协,那我就罢工罢课罢市,让全法国都瘫痪。1月19日,据说法国八大工会一起行动,100多万人上街,公务员不工作了,教师不上课了,打工者也不打工了。
激进的示威者还与警方爆发激烈冲突。用工会官员的话说,这一天,“爱丽舍宫的墙壁都在颤抖”。
看视频和图片,浩浩荡荡的示威人群,一地鸡毛的城市秩序,知道的人知道这是法国,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乌克兰或非洲。
资料图
原因也简单。
延迟退休,我们坚决不答应。
这个与所有劳动者都息息相关的问题,法国政府与工会(工会背后还有反对党)杠上了。
马克龙看来下定了决心,这次必须改,因为法国已经到了不改不能继续下去的地步——法国的整个养老金体系正在“走向灾难”。
很简单,随着法国老龄化的加重,50年前,法国在职人员和退休人员的比例为4:1,现在已经下降至1.7:1,预计未来几年还将持续下降。
如果不做任何改变,即使在最乐观的情况下,到2030年,法国养老金每年也会出现50亿欧元的赤字。
要知道,养老金已经占到法国GDP的15.9%,而欧盟的平均水平为13.6%,德国仅为12.6%。
养老金不能再增加,不然法国企业就没活力了。法国目前的税负,在欧盟排第二。
那怎么办?
法国人只能延迟退休,以前是62岁,那以后延迟到64岁。
但绝大多数法国人强烈反对。
按照工会的说法,退休改革带来的冲击,实际会由法国最贫穷的人来承担,这些人往往工作得比较早,但现在,他们必须又多工作两年,凭什么?
尽管马克龙政府一再解释和保证,改革后的制度,将会是“公正”的,低收入者和从事艰苦行业者将受到照顾。总理博尔内承诺,4成法国人将能于64岁之前退休。
但法国人根本不相信。
资料图
一些走上街头的法国人就很愤怒,看到有媒体就引述一位21岁的小伙子的话说,自己的父亲和祖父都在退休两年后就撒手人寰,“如果我辛苦了一辈子,只能享受一两年退休生活,那么有何意义呢?”
更让马克龙头疼的是,他雄心勃勃的改革方案,不仅普通民众强烈反对,反对党还进一步。比如,一些极左翼和极右翼政党认为,法国不仅不能延迟退休,而且应该将退休年龄降低到60岁。
你没看错,不仅不应该提高,而且应该降低。这个观点,还得到相当多法国人的支持。
养老金不够怎么办?
为什么不能向企业征税?为什么不能向富人征税?
所以说,改革真的就是一场革命,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
在任何一个国家,延迟退休都会引起社会的激烈震荡,更别提在法国这样的国家了。
最后,几点个人的看法吧。
1,很多欧洲人就很不屑,认为法国人太懒太自私。
看到一位比利时人就发推说,法国延迟退休才64岁,但在比利时,现在已经是65岁退休,到2030年更会延迟到67岁,没办法,这是老龄化的必然结果。
看欧洲各国平均退休年龄,
西班牙和比利时是65岁;
德国、爱尔兰是66岁;
丹麦、意大利、挪威是67岁;
欧盟目前平均是64岁多
未来,西班牙、比利时、德国、爱尔兰都将延迟到67岁;
丹麦还要延迟到68岁;
法国和希腊目前退休年龄才62岁,法国即便延长到64岁退休,还低于欧盟的平均水平。
法国人你撒什么娇?
看到大嘴的马斯克就力挺马克龙。他说:“马克龙正在做一件艰难但正确的事情,62岁的退休年龄设定在人类寿命相比现在更短的情况下,通过少量工作者来养活大量退休人员根本不可能。”
我们不仅仅为自己而活,也要考虑下一代的沉重负担,我肯定也不想延迟退休,但这却是一个逃不过的选择。
感慨一句,比起法国人,我们中国人真的是太勤劳太善良了。永远勿忘人民!
资料图
2,这更暴露出西方尤其是法国治理的顽疾。
一言不合,就上街游行。工会很强势,确实保护了工人的权益,但有的时候,结果也让人哭笑不得。
比如,当年在以色列工作,三天两头就罢工,一罢工大街上垃圾成堆,城市里都散发着恶臭。
罢工解决问题了吗?有时,政府妥协,问题落幕。有时,政府强硬,罢工没完没了,甚至引发暴力冲突……
浪费的社会财富,触目惊心。
与法国比起来,以色列自然是小巫见大巫。
就不能好好商量吗?比如,法国退休金确实已经难以为继,必须采取最优的一条解决路径。
还真不能。还是前面那句话,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石头砸在谁头上谁都不愿意。更别提政党对立,民粹横行,那就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
3,马克龙多少有点豁出去了。
回顾一下历史,法国的历任改革者,都没有好下场。
希拉克的时候,就想对养老金动刀,但连续几个星期让法国瘫痪的罢工,让希拉克一声长叹,被迫放弃。
萨科齐确实有三板斧,你罢你的工,退休年龄必须从60岁提高到62岁,他成功了,代价是几个月的抗议,严重削弱了他的权威,2012年大选他连任失败。
现在轮到马克龙了,他确实看到了问题,也确实想做一些事情。好的一点是他已经连任,不需要太考虑选票问题;不好的一点,就是他即便搞得定议会,也不一定搞得定街头。
也不排除在巨大社会压力下,马克龙腿软只能退让,改革最后不了了之。反正又不在他任上引爆,哪管他去后洪水滔天。
尽管很多人都知道,不改革,死路一条;但一改革,就是目前的死路。
改革需要大智慧,但很多国家的改革,不就这样一地鸡毛吗?
资料图
4,更严峻考验还在后面。
不管怎么解释,延迟退休,其他国家可以接受,但法国人死活不答应。
既然马克龙政府强硬表态“没有商量余地”,那就让街头政治发挥影响力。按照计划,1月31日,法国会目睹可能是史上最大规模的反退休改革示威。
法国交通部长博内已发出警告,这一天将是法国"很困难,甚至非常困难"的一天。
更可怕的,这样规模的示威,必然引发激烈的街头暴力和冲突。法国人的小汽车肯定会倒大霉,法国的街面商店估计在瑟瑟发抖,甚至不排除一些法国人还没退休,就在街头冲突中丧生。
可能养老金没增加,但大量社会财富就在折腾中浪费了。
这一天还只是开始,不仅仅爱丽舍宫的墙壁在颤抖,我觉得法国的很多大街都会在愤怒中燃烧。
折腾吧,就继续折腾吧。
拿破仑如何让法兰西第一帝国积重难返的
战争天才拿破仑是如何让法兰西第一帝国积重难返的
法兰西帝国的历史
在史前时期,这块西欧法兰西之地就有远古人类居住。考古学家在法国发现了远古年代使用的工具和痕迹。罗马人叫这个地方为高卢,把居住于此的人称为高卢人。
法兰西帝国
之后数个世纪,法兰西地区都处在它的中古时期。它也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过渡与转变。约在公元五世纪的晚期,这个地区才被法兰克人给征服,接着建立了属于法兰克人的国家。
因为在之前它还是处在各个人种的相继或者一起统治的情况,而且其统治区域也不是今天的法国。在法兰克人于此地立国之后,属于法兰克人的国家随后也发生了分裂。
公元800年,著名的天才历史人物查理曼大帝控制了广大的西欧地区。其领土涵盖了现在的法国、比利时、德国部分地区、意大利部分区域和西班牙一些地区等。这就是法国历史上有名的查理曼帝国。
查理曼大帝
签订于843年的《凡尔登条约》让查理曼帝国分为3份,分别为东、中、西法兰克王国。这个西法兰克王国就大致变成了今天的法国。
中古中期,法国的农工商业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城市的出现,诞生了市民阶级。之后,外敌入侵、内政腐败导致内外战争不断。封建主经济盛行,领主全力无限制的膨胀,国家长期的封建性的割据和分裂。
法国贵族越来越疏远封建主,并且表现出越来越独立的倾向。这一系列因素都导致了法兰西封建专制统治逐渐走向没落与衰亡。
在16世纪新航路开辟之后,法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和发展。法国将贸易中心由地中海移到了大西洋。
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诞生了资产阶级。他们的代表人物发起了启蒙运动,宣传自由、民主和独立的思想观念,这一切都深刻的影响着已经处在封建社会晚期的法国。
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最终结束了封建专制王权在法兰西的统治,而建立起了代表1793年,科西嘉来的一个叫拿破仑的男人在土伦战役之中一战成名。此后,他的仕途平遥之上。
在人脉关系广的妻子约瑟芬的帮助下,拿破仑成为法国远征军司令,先后征服意大利北部地区和埃及。
1799年,雾月政变让拿破仑开始掌握法兰西的大权。5年后,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并成为帝国皇帝。
这是一个新兴的资产阶级军事专制的君主政体,君主是代表法国资产阶级和市民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是用武力平定外患,然后在公民投票的表象下阴谋夺取了政权。
可以说,法兰西第一帝国完全是拿破仑用其威名和无敌武力的恐吓下建立的。国民公会根本拿他没办法,随后也被拿破仑皇帝解散了!
拿破仑拥有举世震惊的军事才能与组织能力,那么,他是如何让强大一时的法兰西帝国走向死亡的呢?下面将从几点加以分析:
第一,拿破仑太过相信自己,崇尚纯武力解决一切难题。
拿破仑这个人极端自负,他曾经说过意大利所有的人的智慧加起来还没有他的一个手指头多,还自比阿尔卑斯山还高,可见其狂妄自大到什么程度!
他非常相信自己的能力,觉得只要他拿破仑处理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在打遍欧洲无敌手之后,拿破仑相信没有人可以打败他了!
拿破仑之所以军事如此厉害,他耐以依靠的是他的那支所向披靡的法国精锐大军。拿破仑用这支战无不胜的大军征服了欧洲一个又一个国家地区。
意大利、奥地利、普鲁士、埃及都拜倒在他的脚下,甚至连英国和一向强硬的俄国也要对他尽让三分。当法兰西面临多次反法联盟入侵时,拿破仑依靠纯武力去平定消灭他们。
在面对国内保皇党和暴民的叛乱,拿破仑都用武力和大炮去解决。这样极大的加深了内外敌人对拿破仑的恨,这种恨已经深入骨髓了。
拿破仑不相信什么和谈能解决国家之间的问题。只有手上的拳头才是硬道理。在拿破仑的军事威胁下,欧洲各个反法联盟国家反而更加的团结一致了,他们在军事上败于拿破仑之手后,都大力对国内经济军事进行有效的改革,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反法联盟军的力量。
可见这是拿破仑极其失败的一笔!为什么不多采取些和谈的手段呢?解决问题绝不能一条道走到底,如此死板!尽管大多数情况下需要靠武力,但是为了师出有名,有时和谈是战争的前提。
第二,拿破仑与封建势力靠拢,让法兰西资本主义帝国逐渐走向衰落
1810年,拿破仑打败国内外一切敌人,他的帝国领土也扩张到了极致,帝国走向了最辉煌的时刻。
但是在这个时候,拿破仑居然迎娶了奥地利公主。目的是与奥地利联姻,以此拉拢牵制奥地利。这种政治婚姻在拿破仑帝国横行称霸的时代是根本起不到丝毫作用,奥地利视拿破仑为眼中钉肉中刺,绝不会为了奥公主而受拿破仑摆布的。
后来事情的发展果不其然,奥地利在法兰西帝国最危急的时刻依然没有站在它一边。但拿破仑的这个举措却让其放松了对奥地利的警惕之心,拿破仑让法兰西帝国与奥地利联姻也有意无意的让法国国内的资产阶级觉得拿破仑不靠谱,正在向欧洲封建势力亲近!
这导致拿破仑所代表的那个阶级,即法国资产阶级们都对拿破仑开始产生了不信任和厌恶。在1815年,拿破仑惨败之后,他打算回巴黎组织全国人民抗战。但发现法国资产阶级已经彻底的抛弃了他,这与之前拿破仑做的那个举措有很大关系。
第三,拿破仑让法兰西帝国的力量不断的消耗,最终处在了入不敷出的地步。
拿破仑不断的发动战争,让法兰西国家时时都处在战争之中。沉重的赋税和无限制的征兵都给法国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
但拿破仑的战争无休止,从1793年拿破仑第一次领导法军征战到1815年拿破仑兵败的22年间,拿破仑每年都在打仗。
在之前法国封建专制王权国家和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时期积累起来的力量和元气,都被拿破仑的战争严重的损耗。甚至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特别是拿破仑1812年派出60万大军远征俄国几乎全军覆没的情况下,拿破仑一回到国内就开始疯狂的招募士兵!
法国人力被严重消耗,这让其他行业的劳动力越来越显得不足,导致法国的社会和经济都遭到了严重的损伤!法国人民有很多人到现在都把拿破仑从之初的民族英雄看成了国家的罪人!
拿破仑在1812年征俄失败之后,他的军事道路开始走下坡路。他在人民心中的威望渐渐下降,人民越来越不信任他了。
尽管到拿破仑被流放去圣赫勒拿岛时,在法国国内还是有很多人拥戴他的。因他毕竟曾经给法兰西人民带来了胜利与荣耀。但法兰西帝国的国力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
第四,拿破仑很忽视技术因素力量的能量,这导致了他最终的毁灭。
拿破仑在掌权时,当时法国出现了发明的热气球,靠火的热量释放出的能量让气球升空。拿破仑的手下建议其成立气球侦查小分队,将法军侦查兵载在热球上,视战场情况和地势来随时视察和观察战场情况,以随时了解敌军动向。
但拿破仑拒绝了这个很好的建议。如果法军气球小分队成立了的话,那么在与欧洲反法联盟军的较量中,就可以时时从很远处观察到他们的动向和明白其意图。拿破仑就能做出更加准确的决定和决策。
特别是1815年滑铁卢战役,拿破仑如果拥有这个气球小分队,那么他能派人看到格鲁希和布鲁歇尔的对战情况,好让自己能更加灵活的指挥法军和要不要在关键时刻投入其最后的精锐部队近卫军!但历史没有如果,拿破仑的骄傲自大最终让其走向灭亡。
第五,拿破仑错误的发动对西班牙和俄国的战争。
西班牙是法国的邻国,地处大西洋和地中海的交汇处,隔着海洋与大英帝国相望。拿破仑一旦发动对西班牙的战争,英国势必卷入。
拿破仑的将领轻敌冒进,法军精锐被西班牙的人民战争给摧毁。而对于俄国的战争则是错误至极,俄国广阔的土地和极其寒冷的气候及法军无限延长的补给线都给拿破仑的大军带来了毁灭性打击。
如果非要与俄国一战不可,拿破仑至少要做好充分的战争准备。如果确保补给线不中断,如果让侵入俄国的法军获得源源不断的补给,这是拿破仑当时需要首先和仔细考虑的问题!
结语
拿破仑连年征战,充分相信依靠武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而缺少和谈手段,在帝国达到鼎盛之时,他却出乎意料的向欧洲封建势力靠拢,最终失去了法国国内资产阶级的信任。
加之忽视技术因素,错误发动伊比利亚半岛战争和对俄战争,使帝国力量到了入不敷出的境地,一点点消耗完了拿破仑帝国的元气,最后终于让整个帝国大厦轰然倒塌!这些都是拿破仑的致命错误,是一个军事天才犯的决定帝国命运的错误
有谁能告诉我法国电影《不要回头》的寓意是什么?看了两遍都没看懂!犹其是结局。
这是莫妮卡贝鲁奇和苏菲玛索两个女神出演的片子,怎能不看呢?结果我花了将近两个小时看完以后,活生生的没看懂。起初我以为是两个人都发生了同样的事,心有戚戚焉,就想起了《两生花》,但看到后来发现不是的。所以我又觉得后来的情节是不是苏菲在小说中虚构,又想起了《再生号》,结果看着看着,发现也不是。到后来看到车祸发生了,才知道肯定是有一个人死了,这让我想起了《第六感》,是不是死了的人还觉得她没死。但我还是从逻辑上解释不了整部影片的架构。
这可不行,都看了成百上千部电影了,连部电影都看不懂,怎么说得过去。虽然我很想上网查一查影评,但总觉得还是自己想通了过瘾,要不然被别人点破了岂不是很没劲。
于是我就躺在床上拼命地想啊,想啊,一定要把它想通。可是我实在是想不通,肯定是有一个人死了,但我不知道死的是哪一个。因为影片开头是苏菲活着,结尾是莫妮卡活着。
没办法,我只好上网查了一查。结果几乎所有的人都没看懂,有个别的号称自己看懂了七八成,高兴得不得了。也有人想到了《两生花》,更多的人都是用什么双重人格啊,精神分裂症啊,鬼片啊,灵魂附体啊来解释,也解释不出个所以然来。有的呢,就批评导演批评影片,说“漏洞百出”之类的话。
不过也有说的对的,比如说翻译很差,最后一句应该是“妈妈你在看什么”,而不是“那个姐姐是谁啊”,我确实也被这破字幕误导了。再比如,几个人都提到是皮肤白的那个小女孩死了,所以我才可以确认是苏菲死了。还有一个人提到,童年时心里有创伤的人她对事物的印象会一直停留在童年时代。尽管他们在其他方面也都没能解释得通,但这几点提示对我来说是相当的重要。
于是我又躺在床上想啊,想啊,从一点多想到三点多,终于想通了,把整个故事的情节全部都串起来了。
必须判断出来,是莫妮卡没死,苏菲死了,这是前提。所以说看清楚那只流血的手是谁的,和结尾的那个字幕翻译正确是相当重要的。但你可能会问,开头出现苏菲是怎么回事?这是因为小莫妮卡一直接受不了小苏菲死了的事实,或者说很希望很希望苏菲还活着,于是这些年来一直都把自己当作是苏菲,注意,不是把自己想象成苏菲,而是认为自己就是苏菲。长大了之后,她也有了一个丈夫,有了两个孩子,有了一个母亲,还有了一份作家的工作。但这一切都因为工作上面的不顺心而改变。
精神上的压抑,渐渐地触动了她在记忆深处的那根脆弱的神经。她开始发现,照片上的她好像是另一个面孔,而总是有个小女孩出现在她的视线中,甚至做恶梦。在这样混乱的精神状态下,脾气自然不好,家庭生活就出现了问题,丈夫提出分居。她到母亲那里去,母亲却不在家,到麻将馆找到,又忙于堆城墙,对她不睬不理。就这样,精神越来越紧张,越来越紧张,到了极度紧张极度脆弱的时候,她越能通感到那个埋藏已久的真正的自己,所以她感觉自己的脸在变化,在变化,直到她打开镜子照,发现没变才暂且缓了一口气。
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个人物需要解释一下。第一个是她的丈夫。我开始也没看明白为什么看着看着她的丈夫变成另外一个男人了。后来才知道原来开头出现的那个男人也是莫妮卡如同把苏菲当作自己一样“当作”的。那个男人其实是当时在车上的另一个小男孩,也没死。那个在她童年时代印象最深的面孔,也就一直跟着她到她的生活中来,被她当作她的丈夫。实际上她丈夫跟她一样是另外一个面孔,也就是后来开车送她到娘家的那个面孔。而她的母亲,开头出现的那个也是她童年时代的母亲的面孔,也只是她印象中的,事实上跟她生活在一起的是那个白头发的——她的养母。那个恍然出现在她的视线中的小女孩,是她童年时候的自己,也是印象,并不真实存在,象征着她的记忆。这就是后来她为什么跟着小女孩的原因,实际上是跟着自己的记忆。先前夜里做恶梦,拉着她团团转的小女孩,也是她的记忆牵扯着她团团转。
在养母家,她发现了一张小时候的照片。上面有她亲生的母亲和姐姐,于是才有了后面她去老家找她们的情节。为什么养母把门反锁了不让她走,其实怕她见到生母之后不回来了,毕竟养母对她有很深的感情。
终于,她找到了照片中的那个地方,但是生母已经假装不认她了。而那个被她“当作”丈夫的面孔的男人,也就是当初同样在车上的小男孩,因为事过好多年也不认识她了。后来去旅馆找她,她还把他当作他丈夫,但男人只是来找个激情邂逅罢了。
小女孩又出现了,代表着她离记忆更近了。于是她跟着小女孩,事实是跟着记忆,一步一步地走进了童年的家。回到了当时,回到了车祸现场。她,她母亲,小男孩在车祸中幸存下来,唯独小苏菲死了。小苏菲是小莫妮卡深爱的姐妹,车祸的时候她们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这其实象征着一种“灵魂”的传递。小莫妮卡的心灵受到了莫大的刺激,她接受不了所发生的一切,于是离家出走后,就在灵魂之中一直把自己当作苏菲,把童年时代身边的人当作后来身边的人,活到现在。
这里有一个场景,实际上是两个场景的重叠,就是她在露天咖啡座那遇到一个白头发的女人,也就是她的养母。一是当她小时候离家出走的时候,在这里遇到她,后来就成了她的养母。二是养母现在是过来接她,这两个场景重叠到一起了。这就是为什么小莫妮卡做了个打电话的手势,就自己上火车去了。
小莫妮卡在换完衣服之后就变成苏菲了,实际上这个过程象征着她从那时候开始就把自己当作是苏菲了,一直到现在。也象征着她还习惯把自己当作苏菲而存在。
但在她回到家里的时候,推开门,看见丈夫儿女,儿女叫了声“妈妈”,所有的一切,在这一刻真实了起来,她终于摆脱了心中的梦魇,找回了自己。最后,莫妮卡回望了一下苏菲,也算是告别了那个存在于她灵魂之中的苏菲,从此苏菲不在她的灵魂中,而在她的心里,她不再把自己当作苏菲,而是保存着对苏菲的记忆……
虽然我也用“灵魂”这个词来作了解释,但此灵魂绝非彼灵魂,可作为“深度的心灵”来解释。所以,这绝对不是一部鬼片,也没有任何的鬼出现。所有的一切,都是存在于主角的心理。
总的来说,这部片子还是相当有看点。比如镜子中的自己还是作为意识而存在的,而照片中的自己却是作为事实而存在的,这都是导演费心所表现的细节。
想起了《停留》,那是主角在临死前的一刹那脑海里对外界一切印象的解构和重演,也是在“存在于某一特定时刻的印象”上做文章。可惜我早先没有看懂,后来看了影评才懂,觉得好遗憾哟!还好这一部想了很久终于自己能够想通。